CN101299840B -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840B
CN101299840B CN2007101015841A CN200710101584A CN101299840B CN 101299840 B CN101299840 B CN 101299840B CN 2007101015841 A CN2007101015841 A CN 2007101015841A CN 200710101584 A CN200710101584 A CN 200710101584A CN 101299840 B CN101299840 B CN 10129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rocessing unit
unit
transmitting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15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9840A (zh
Inventor
吕劲松
王强
余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015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40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0697 priority patent/WO20081349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处理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一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一个配置单元;其中,配置单元,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对是否允许该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进行配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通过改进原有射频处理的设备,采用通过软件来配置射频处理装置是否处理相应的载波,能够为运营商提供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射频处理设备。

Description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子系统包含了无线通信部分的所有基础设施。从基站的功能角度看,基站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基带,一是射频处理单元。按照常规的基站所能覆盖服务区域的大小来看,又可将基站分为宏基站(MACRO BTS)、微基站(MICRO BTS)、微微基站(PICO BTS)。从宏基站的组成形态看,又可将宏基站分为室内应用宏基站、室外应用宏基站及适用于室内外应用的分布式基站。通常,前两种宏基站中基带与射频处理单元被设置在一个机柜中,而后一种分布式宏基站中的基带与射频处理单元被分布设置,如现有的WCDMA的分布式宏基站,基带与射频处理单元之间可能相隔甚远,两者之间通过光纤通道连接,并将被拉远的射频处理单元称为射频拉远单元(RRU)。上述基带主要用于对射频处理单元收发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处理,即处理通过载波承载的信息,射频处理单元主要用于收发信号,即对承载信息的载波进行处理。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GSM基站收发信机技术一般采用单载波实现技术。参见图1,图1是现有GSM室内宏基站单载波解决方案中射频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处理单元所能处理的载波数是一个,具有单发双收(1T2R)的结构,即在发射方向上,串行输入/输出接口(serdes)接收到从基带输出的数字信号后,该数字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DAC)被转换为低频模拟信号,该低频模拟信号再通过发射通道(TX)被调至载波频点,变为高频信号,然后该高频信号被通过功放(PA)进行功率放大,再经过隔离器(Isolator),及双工器(Duplexer)后由天线(ANT)1发射出去;由于手机发射的信号功率相对较弱,因此为增强信号接收的灵敏度,通常在接收方向上采用双通道接收同一个信号,其中一路信号通过ANT1被接收后,先后通过双工器进行滤波处理,在通过低噪放大器(LNA1)进行功率放大后被送入RXM1,由RXM1将该高频信号调至较低频率的信号后,该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被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该数字信号经过FPGA从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被送入基带,另一路信号通过ANT2被接收后,先后通过滤波器(RXD Filter)进行滤波处理,再通过LNA2进行功率放大后被送入RXD1,由RXD1将该高频信号调至较低频率的信号后,该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被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该数字信号经过FPGA从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被送入基带,由基带对接收到的两路信号进行解析处理。
上述宏基站中的单载波的射频处理单元通常适用于用户人数不多,话务量较少的应用场景。而随着用户人数以及话务量的不断增加,宏基站需要通过增加载波数的扩容措施,来适应应用场景的变化。而图1所示的单载波的射频处理单元需要通过增加元器件的扩容措施,才能适应应用场景的变化。
参见图2,图2是现有GSM室内宏基站两载波解决方案中射频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处理单元所能处理的载波数是两个,可适用于话务量相对较多的应用场景。但是该射频处理单元通过提高集成密度,来实现对两个载波的处理,相应地设备成本也增加。并且,对于后续可能出现的用户话务量的不断增加的场景变化,运营商仍需要相应购买能处理更多载波的射频处理设备。
因此,现有GSM基站的射频处理单元因缺乏灵活的可配置性,而难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不便于运营商对基站的改造与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处理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至少包括: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一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一个配置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用于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包括:合路器和控制单元;其中,
合路器具有一个输出端和至少两个输入端,用于对从该合路器输入端输入的载波进行合路处理;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各个载波处理单元、合路器以及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三者之间的连接,允许或禁止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包括:利用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的配置单元,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所述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通过控制各个载波处理单元、配置单元中的合路器以及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三者之间的连接,允许或禁止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通过采用配置单元对该射频处理装置是否处理相应的载波进行配置,能够为运营商提供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射频处理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GSM室内宏基站单载波解决方案中射频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GSM室内宏基站两载波解决方案中射频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
图4是发明实施例配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一种载波的实现示意图;
图7是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两种载波的实现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端口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射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单载波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单载波超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四中通过射频处理装置从支持单载波变为支持两载波的实现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五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六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广覆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七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三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八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四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九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四载波广覆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至少包括:第一载波处理单元和第二载波处理单元该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一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一个配置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对是否允许该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进行配置。
参见图4,图4是上述配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配置单元可包括:合路器和控制单元;其中,
合路器具有一个输出端和至少两个输入端,用于对从该合路器输入端输入的载波进行合路处理;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各个载波处理单元与合路器以及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之间的连接,允许或禁止该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
控制单元可包括:可控单元和控制程序;其中,
可控单元,受控制程序所控制,用于在允许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时,将该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或者,
用于在允许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时,将该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端,与合路器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作连接处理,且将该合路器的输出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设在该实际应用中,射频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载波处理单元和第二载波处理单元、一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一个配置单元。每个载波处理单元可由发射处理模块与接收处理模块组成,其中,发射处理模块可以是现有射频处理单元中的发射处理通道,如可包括图5所示的DAC、TX、PA、Isolator及该四者之间的连接关系,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可以是发射通道的输出端,如Isolator的输出端;接收处理模块可以是现有射频处理单元中的接收处理通道,如可包括图5所示的LNA1、RXM1、ADC1、LNA2、RXD1、ADC2及相应的连接关系。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可以是现有射频处理单元的信号收发端,如可包括图5所示Duplexer、Biast、ANT1。
配置单元的合路器可以是现有的3db桥,该3db桥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可如图5所示。配置单元的控制单元可包括可控单元,和对应的控制程序。其中,可控单元包括三个三节点的可控开关1、2、3。可控开关1的三个节点分别与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的端点a和导线I的一端点接触。可控开关2的三个节点中的两个节点分别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的端点b接触,第三个节点独立设置。可控开关3的三个节点分别与导线I的另一端、3db桥的端点c和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触。
参见图6,图6是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一种载波的实现示意图。其中,通过控制程序控制三个可控开关,将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导线I的一端点相连,将导线I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即将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直接相连,而仍保持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3db桥的端点b以及可控开关2的第三个节点处于断开状态,从而将该射频处理装置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配置为一个,或者说只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最多能够处理一种载波。
参见图7,图7是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两种载波的实现示意图。其中,通过控制程序控制三个可控开关,将3db桥的端点a与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将3db桥的端点b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并将3db桥的端点c与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起来,从而将该射频处理装置最多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配置为两个,或者说允许该射频处理装置最多能够处理两种载波,即根据实际需要,如果在第一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相同的载波,那么该射频处理装置在实际工组中处理的载波数仍然是一个;而如果在第一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输入不同的载波,那么该射频处理装置在实际工组中处理的载波数就是两个。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的载波输出功率最大为20W,那么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输出的一路载波不需要与其它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段输出的载波进行合路,那么每路载波的输出功率可达最大的20W;如果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输出的一路载波需要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段输出的另一路载波进行合路,设合路时每路载波在合路器中损耗10W的功率,则如果两路载波不同,则每路载波的输出功率损耗10W后剩余10W;同如果两路载波相同,则两路载波将共损耗10W,两路载波的输出功率,即从合路器输出的功率为30W。有关3db桥的合路原理,可参考现有相关资料,该处不作赘述。
当该射频处理装置在工作中只处理一个载波时,该路载波不需要经过合路器,输出功率最大为设备为发射该路载波所配置的功率,如上述20W。当该射频处理装置在工作中能够处理两个载波时,若该两个载波相同,那么若该两路载波不经过合路,那么该装置的载波输出功率从理论上说,可达40W;若该两路载波经过合路器合路,那么该装置的载波输出功率有损耗,可达30W;若该两个载波不同,那么若该两路载波不经过合路,那么每路输出功率可达20W;若该两路载波经过合路器合路,那么该装置的载波输出功率有损耗,则每路输出功率为10W。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配置该射频处理装置所能够处理的载波数和输出功率。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如果在可控开关处于连通状态且有信号输出的情况下切换可控开关,那么需要注意可控开关在该情况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载波收发前端单元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四端口天线。参见图8,图8是该四端口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天线用于通过配置单元的配置,将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发射的载波进行滤波后再发射出去。该四端口天线频段可为P/E/R GSM900MHz、850MHz、1800MHz、1900MHz。
参见图8,与现有四端口天线相区别,该四端口天线在现有四端口天线内设置两个发射滤波器,以对来自载波处理单元发送端的载波进行滤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的配置单元,对是否允许该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进行配置。该处,被配置的射频处理装置即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及上述配置方法,可对射频处理装置所允许处理的载波数通过软件控制来进行配置。因此,设备供应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做一个最多可处理四载波的射频处理装置,采用通过软件来配置射频处理装置是否处理相应的载波,为运营商提供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射频处理设备。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射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设备提供商可向运营商提供包含该装置的产品,而由于设备供应商可通过软件控制该装置所允许处理的载波数,如一个、两个、三个、或最多的四个,因此,设备供应商在出售该产品时,可根据该产品能够处理的载波数来为该产品定价。相应地,运营商可根据购买该产品所希望应用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希望该射频处理装置能够处理的载波数,付给相应的费用。而在后续,若该产品所应用的场景发生变化,如需要进一步扩容,那么运营商再向设备供应商购买该射频处理装置处理更多载波数的许可证书(licence),运营商利用购买到的licence,更改同一个射频处理装置所能够处理的载波数。
参见图9,图9中射频处理装置中包括四个载波处理单元、两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两个载波数配置单元。
其中,第一载波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一发射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DAC1、TX1、PA1、Isolator1;
第一接收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LNA1、splitter、RXM1、ADC1;LNA2、splitter、RXD1、ADC3。
第二载波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二发射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DAC2、TX2、PA2、Isolator2;
第二接收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LNA1、splitter、RXM2、ADC1;LNA2、splitter、RXD2、ADC3。
第三载波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三发射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DAC3、TX3、PA3、Isolator3;
第三接收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LNA1、splitter、RXM3、ADC2;LNA2、splitter、RXD3、ADC4。
第四载波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四发射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DAC4、TX4、PA4、Isolator4;
第四接收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包括:LNA1、splitter、RXM4、ADC2;LNA2、splitter、RXD4、ADC3。
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可包括:Duplexer Filter1、Biast1、ANT1。
第二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可包括:Duplexer Filter2、Biast2、ANT2。
第一配置单元中,3db桥可包括合路装置9A,三个连接端点a、b、c,和一个负载(load)A;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单元,和对应的控制程序。其中,第一可控单元包括三个三节点的可控开关1、2、3。可控开关1的三个节点分别与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9A的端点a和导线I的一端点接触。可控开关2的三个节点中的两个节点分别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9A的端点b接触,第三个节点被单独设置。可控开关3的三个节点分别与导线I的另一端、3db桥9A的端点c和第一载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触。
第二载波数配置单元中,3db桥可包括合路装置9B,三个连接端点d、e、f,和一个负载(load)B;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可控单元,和对应的控制程序。其中,第二可控单元可包括三个三节点的可控开关4、5、6,和对应的控制程序。可控开关4的三个节点分别与第三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9B的端点d和导线J的一端接触。可控开关5的三个节点中的两个节点分别与第四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3db桥9B的端点e接触,第三个节点被单独设置。可控开关6的三个节点分别与导线J的另一端、3db桥9B的端点f和第二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接触。
如上文提及的,上述图9所示射频处理装置最多可处理四个载波。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通过相应地控制程序对可控开关与相关各连接点之间的连接,来对该射频处理装置所允许处理的载波数进行配置。根据对射频处理装置所能处理的载波数进行,相应的可对该射频处理装置的输出功率进行配置。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四载波已基本能够满足大话务量的需要。当然,那么如果应用有需要,那么将射频处理装置做成最多支持六载波或更多载波的射频处理设备。
因同一个射频处理装置所能处理的载波数与输出功率是可通过软件进行配置的,因此,同一个射频处理装置所能够适用的应用环境也会不同。参见表1,表1是该最大可支持四载波的射频处理装置通过配置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时的参数信息。
Figure GSB00000480538800101
Figure GSB00000480538800111
表1
其中,“工作模式”即对应于该图7所示装置可适用的应用场景。Si为射频处理装置被配置后所能够处理的载波数,i可取1、2、3或4。“输出功率”表示该射频处理装置发射载波时的输出功率。合路方式表示3db桥的合路方式,其中“同相合路”即3db桥的两个输入端输入的是同种载波;“宽带合路”即3db桥的两个输入端输入的是不同种载波。
实施例一:
参见图10,图10是实施例一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单载波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能够最多处理两载波,所谓单载波即在该实施例一中,设输入DAC1与DAC2的载波是同一种载波,第一载波数配置单元中,第一控制单元中的三个可控开关被对应的控制程序的配置后,将3db桥9A的端点a与第一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将3db桥9A的端点b与第二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并将3db桥9A的端点c与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起来。所谓大功率即,由于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所处理的载波相同,因此,该合路方式为同相合路,从3db桥9A的输出端,即c点所输出的载波功率是30W。可将该合路方式称为TX1与TX2合路。同时,也因为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所处理的载波相同,因此,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只需要启用一个接收处理模块。该实施例中启用第一接收处理模块。
该实施例一中,射频处理装置处理的载波数是一个,发射功率是30W,因此,可适应于话务量不大,而需要支持广覆盖的应用场景。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从节能角度考虑,可通过软件控制,使除上述需要工作的单元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之外,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处于节能状态。并且,可设置当上述TX1与TX2合路输出发生故障而导致输出功率小于30W时,启用TX3与TX4的合路,同时将TX1与TX2合路置为节能状态。为使能够从图8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图11是实施例二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最多能够处理两载波。该图11中,设输入DAC1与DAC2的载波分别是两个不同的载波,第一载波数配置单元中,第一控制单元中的三个可控开关收对应的控制程序的配置后,将3db桥6A的端点a与第一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将3db桥6A的端点b与第二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连接起来,并将3db桥6A的端点c与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起来。由于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所处理的载波不同,因此,该合路方式为宽带合路,从3db桥的输出端,即c点的每路载波输出功率是10W。同时,因为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所处理的载波不相同,因此,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需要同时启用第一接收处理模块和第二接收处理模块。
该实施例二中,该射频处理装置可适应于话务量相对实施例一较大,而对覆盖的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该实施例二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1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三:
参见图12,图12是实施例三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单载波超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处理装置最多能够处理四载波。但由于该实施例三希望采用该射频处理装置实现超远距离覆盖,因此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且输入DAC1、DAC2、DAC3与DAC4的载波均相同,即整个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一个载波。并且,为达到发出信号的超远距离的广覆盖效果,采用四分集的天线发射模式,将四个发射处理模块输出的信号分别通过四个天线发出。有关四分集的天线发射模式概念为现有技术,可参考相关资料进行理解,该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第一载波数配置单元中,第一控制单元中的三个可控开关被对应的控制程序的配置后,将第一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与导线I的一端连接起来,将导线I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即将第一发射处理模块发出的信号通过ANT1发射出去。并且,为实现超远距离覆盖,将第二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与可控开关2上被单独设置的第三个节点相连后,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上述图8所示的一个四端口天线,通过该具有滤波功能的四端口天线ANT3,将该第二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滤波后发送出去。
第三载波数配置单元中,第三控制单元中的三个可控开关被对应的控制程序的配置后,将第三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与导线J的一端连接起来,将导线J的另一端与第二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即将第三发射处理模块发出的信号通过ANT2发射出去。并且,为实现超远距离覆盖,将第四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与可控开关5上被单独设置的第三个节点相连后,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上述图8所示的一个四端口天线ANT4,通过该具有滤波功能的四端口天线,将该第四发射处理模块的发送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滤波后发送出去,由于四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一种载波,因此,可共同使用一个接收处理模块,设使用第一接收处理模块。可见,该实施例三中采用4天线的发射分集和2天线的接收分集(4T2R)的发射模式。
该实施例三中,射频处理装置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来处理的一种载波,且通过两个控制单元的控制,直接将从四个发射处理模块发出的信号分别通过四个天线发出,每路输出功率为20W,而没有经过合路操作,使整个射频处理装置的输出功率高达80W。因此,该射频处理装置能够适用于基站需要提供超远距离覆盖的应用场景。
与上述各实施例类似,该实施例三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2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四:
参见图13,图13是实施例四中通过射频处理装置从支持单载波变为支持两载波的实现示意图。设射频处理装置初期支持单载波的应用场景,此时,设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发射处理模块直接与第一载波收发前端单元连接,通过ANT1将信号发出,相应地需要参与工作的模块还包括第一接收处理模块。若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人数的增多,需要对基站进行扩容处理,此时,可通过启动第二控制单元使第三发射处理模块与第二载波收发前端单元连接,通过ANT2将信号发出,相应地需要参与工作的模块还可包括第二接收处理模块。另外,图13中有关第一和第二控制单元中的各个组件的小标记并未标出,可参见图9中的相关标记。
从该实施例四可见,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处理装置和该装置的配置方法,可非常便捷地实现基站的扩容。
实施例五:
参见图14,图14是实施例五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大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最多能够处理四载波。该实施例五中,为实现射频处理装置在处理两种载波的同时输出较大功率,采用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做法,只是该四个载波处理单元可每两个处理一种载波。设第一与第二载波处理单元同处理一种载波,第三与第四载波处理单元同处理另一种载波。则图14中,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配置后,各可控开关与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图14所示,将不再赘述。并且,由于处理两种载波,因此该实施例五中可启用四个接收处理模块中的任两个。
该实施例五中,所需要说明的是,TX1与TX2的合路输出功率与TX1与TX2的合路输出功率均是30W。该射频处理装置较适用于话务量较多,且需要广覆盖的应用场景。
该实施例五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4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六:
参见图15,图15是实施例六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两载波广覆盖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最多能够处理四载波。该实施例六中,为实现射频处理装置的两载波广覆盖效果,采用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做法,其中,设第一与第四发射处理模块处理同一种载波,第二与第三发射处理模块处理同一种载波。该图15中,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配置后,各可控开关与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15,ANT3与ANT4为上述图8所示四端口天线。ANT1与ANT4发射同一种载波,ANT2与ANT3发射同一种载波,
该实施例六中,采用两天线的发射分集和两天线的接收分集,每路发射信号均不经过合路,每路输出20W功率。
实施例七:
参见图16,图16是实施例七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三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最多能够处理三载波。该实施例七中,为实现射频处理装置处理三种载波,采用同时启用三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做法,其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处理一种载波。该图16中,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配置后,各可控开关与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七中,所需要说明的是,TX1与TX2的合路因为宽带合路,因此每路载波输出功率为10W,可通过调节,将第三载波处理单元发射的该路载波输出功率也调至10W。该射频处理装置较适用于话务量较多,但对广覆盖不作要求的应用场景。
该实施例七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6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八:
参见图17,图17是实施例八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四载波小功率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最多能够处理四载波。该实施例八中,为实现射频处理装置能够处理四种载波,采用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做法,其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处理一种载波。该图17中,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配置后,各可控开关与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八中,所需要说明的是,TX1与TX2的合路因为宽带合路,因此每路载波输出功率为10W;TX3与TX4的合路的每路载波输出功率为10W。该射频处理装置因能够处理的载波数多而适用于话务量非常多的城区。
该实施例八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7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实施例九:
参见图18,图18是实施例九中射频处理装置实现四载波广覆盖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九中,为在射频处理装置处理四种载波时实现广覆盖,采用同时启用四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做法,其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处理一种载波,且每路载波输出不需要经过合路。该图18中,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配置后,各可控开关与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九中,ANT3与ANT4为上述图8所示四端口天线。从ANT1至ANT4发送的载波均不相同。另外,由于每路发射信号均不经过3db桥的合路,即发射不分集,而接收两天线分集。因此,每路输出功率为20W。因此,该射频处理装置可适应于话务量多而需要广覆盖的郊区。
该实施例九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也可将不参与工作的器件、模块等设置于节能状态。并且,为使能够从图18中直观地看出哪些器件或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将该图中表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器件或模块示意图标用灰色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射频处理装置能够适用于室内基站环境,也能够适用于基带与射频相分离的GSM-RRU方案。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通过改进原有射频处理的设备,采用可通过软件进行控制的配置单元对该射频处理装置是否处理相应的载波进行配置,能够为运营商提供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射频处理设备,如上述图9所示可从单载波平滑扩容至四载波的射频处理装置。在GSM 1800/1900系统中,上行可采用多载波接收方案,支持上述各实施例的应用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适用于GSM等通信系统。

Claims (8)

1.一种射频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一个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和一个配置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用于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包括:合路器和控制单元;其中,
合路器具有一个输出端和至少两个输入端,用于对从该合路器输入端输入的载波进行合路处理;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各个载波处理单元、合路器以及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三者之间的连接,允许或禁止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单元和控制程序;其中,
可控单元,受控制程序所控制,用于在允许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时,将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或者,
用于在允许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时,将该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端,与合路器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作连接处理,且将该合路器的输出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收发前端单元包括:四端口天线,用于通过配置单元的配置,将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发射的载波进行滤波后再发射出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端口天线包括一个发射天线和两个发射滤波器。
5.一种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设置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与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每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之间的配置单元,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所述对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是否处理载波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通过控制各个载波处理单元、配置单元中的合路器以及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三者之间的连接,允许或禁止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允许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的步骤包括:
将该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允许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的步骤包括:
将至少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对应的至少两个发送端,与合路器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作连接处理,且将该合路器的输出端与载波收发前端单元的输入端作连接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允许所述两个载波处理单元中的任意一个载波处理单元或者两个载波处理单元处理载波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载波收发前端单元中的天线将该载波收发前端单元接收到的直接来自载波处理单元的发送端的载波或来自合路器的输出端的载波发射出去。
CN2007101015841A 2007-04-30 2007-04-30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Active CN101299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15841A CN101299840B (zh) 2007-04-30 2007-04-30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PCT/CN2008/070697 WO2008134951A1 (fr) 2007-04-30 2008-04-11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radiofréquence et procédé de configuration du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radiofréqu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15841A CN101299840B (zh) 2007-04-30 2007-04-30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8945.9A Division CN102271426B (zh) 2007-04-30 2007-04-30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840A CN101299840A (zh) 2008-11-05
CN101299840B true CN101299840B (zh) 2011-08-03

Family

ID=3994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5841A Active CN101299840B (zh) 2007-04-30 2007-04-30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9840B (zh)
WO (1) WO2008134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901B (zh) 2020-05-09 2023-04-25 芯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信号发射和接收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967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共享的多载波收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5793B2 (en) * 2000-01-07 2006-08-22 Mario Hieb Digital exciter/phasor/transmitter for directional antenna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967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共享的多载波收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34951A1 (fr) 2008-11-13
CN101299840A (zh) 2008-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65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using antenna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modules
FI116248B (fi) Antennijärjestely ja kannettava päätelaite
CN101873148B (zh) 射频模块及应用该射频模块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1277278B (zh)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10133117A1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无线收发装置
CN101877917B (zh) 射频拉远单元
CN105471557A (zh) 一种载波聚合装置
CN1795616A (zh) 无线通信体系中的多频段和多模式移动终端
CN105794309A (zh) 多通道射频装置及方法
KR20130103732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운용되는 다중대역 라디오 장치 및 방법
CN104769855B (zh) 适于合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信号传输装置
CN102377027A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校准有源天线的方法
CN1364351A (zh) 具有两个发射天线的移动通信设备
US20140153493A1 (en) Sector-based base station
CN102064845A (zh) 共用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及采用所述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3348600A (zh) 在两个相邻频带中工作的同时接入的双频带终端
CN102208940A (zh) 一种射频系统
KR101023385B1 (ko) 멀티 밴드 무선기
US908344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received/sent on one or more first frequency bands
CN112564806B (zh) 多通道射频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
CN101299840B (zh)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CN100579265C (zh) 共用射频前端、基站和射频前端共用的方法
CN102271426B (zh) 射频处理装置和配置射频处理装置的方法
JP5582782B2 (ja) 分散デュプレクサを使用した基地局アーキテクチュア
CN110800160A (zh) 天线系统、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