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484B -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6484B
CN101296484B CN2007100972658A CN200710097265A CN101296484B CN 101296484 B CN101296484 B CN 101296484B CN 2007100972658 A CN2007100972658 A CN 2007100972658A CN 200710097265 A CN200710097265 A CN 200710097265A CN 101296484 B CN101296484 B CN 101296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ontinuous
cycle period
reception cycle
receiving stat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72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6484A (zh
Inventor
柯雅珠
杜忠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uhui Gink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72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6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6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6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4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包括:将为终端配置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将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小于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其他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以及对于并发业务,根据其中的实时业务和/或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来确定并发业务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其中,不连续接收状态包括: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Description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不连续接收技术相关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为了简化一个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对一个用户的维护状态,减少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连接模式下的各种状态,即,只存在RRC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在RRC连接模式中,用户设备可以进行数据的收发和各种测量,此外,如果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模式,则其要一直监听下行的控制信道,这样对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消耗比较大,因此,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协议引入了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简称为DRX)技术:当用户设备处于RRC激活模式时,当其不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或者基站不对其进行调度时,可以转入不连续接收状态,从而达到节省功率的目的。
目前的不连续接收技术使用了短不连续接收的循环周期和长不连续接收的循环周期两种机制,即,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接收或者发送数据时,则转入长不连续接收的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long_DRX状态);当UE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没有接收或者发送数据时,则转入短不连续接收的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short_DRX/mid_DRX状态)。当UE有数据接收或者接收到上行授权时,则转入连续状态(continue状态,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UE转入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方式可以为隐式方式或显式方式,其中,隐式为通过定时器控制的方式,例如,当UE监测到没有数据可接收时,则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到达时,则自动转入不连续接收状态,定时器的长度以及定时器的设置规则由基站预先通过信令通知终端,所以启动时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显式为基站通过信令直接通知UE转入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方式,例如,基站通过层1或层2的信令通知UE,同时通知UE进入不连续状态的一些具体控制参数(例如不连续接收的周期等)。
对于实时业务,尤其是对于IP承载话音(Voice over IP,简称为VOIP)业务,数据流发送机制是有规律的,例如,语音帧的交换每20ms一次;若在静默时间,则发送端每隔160ms发送一包静音帧(Silence Indicator,简称为SID),因此可以使用DRX的方式来达到使UE省电的目的。
然而,VOIP业务对于时延的要求非常敏感,最多容忍延迟为20ms,如果对于VOIP业务依据话音激活和静默时间长度使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那么如果当UE处于静默的时间时使用上述的long_DRX状态(其所使用的不连续循环周期大于20ms,小于160ms),那么当UE处于该状态时,其处于睡眠状态,不再监听任何物理信道,因此如果在该状态期间对端需要和该UE进行通话,则该数据只能被缓存,只有等到UE醒来时才可以接收该数据,这样就导致话音数据延迟比较大,从而不能满足VOIP业务的质量要求。因此,这对于时延要求非常敏感的实时业务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但是,目前的实践中在使用不连续接收技术(具体地,不连续接收状态)时,并没有具体考虑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以及并发业务的具体业务要求,因此不能有效地保证各种业务尤其是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处理:将为终端配置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将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小于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其他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以及对于并发业务,根据其中的实时业务和/或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来确定并发业务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其中,不连续接收状态包括: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至少有一个。在为终端配置了一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将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
在该方法中,对于实时业务,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于非实时业务,同时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其中,并发业务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非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
在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
并发业务只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并且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在并发业务为非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对于并发业务,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其中,在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小于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并发业务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在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不小于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并发业务只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
具体地,在并发业务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在并发业务只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在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对于并发业务,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以及
判断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是否小于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并发业务只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并发业务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具体地,在并发业务只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在并发业务使用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和第三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较小者;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体考虑到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以及并发业务的具体业务要求,从而有效地保证各种业务尤其是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对VOIP业务进行处理的实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对非实时业务进行处理的实例2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对并发业务进行处理的实例3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对并发业务进行处理的实例4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提供以下实施例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和透彻理解,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
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中,对于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描述分为长不连续接收状态(long_DRX状态)和短不连续接收状态(short_DRX/mid_DRX状态),但是实际上,long和short都是相对而言,因此使用这种描述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准确描述具体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并且很容易引起歧义;再比如,假如short_DRX/mid_DRX状态设置了两种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则这两种周期也可以再用long和short来描述,这样就难免造成混淆。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在该方法中,对不连续接收状态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以及并发业务如何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进行了规定。
该方法包括以下处理:(1)将为终端配置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即,称为)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top_DRX状态);(2)将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小于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其他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mid_DRX状态);以及(3)对于实时业务,使用top_DRX状态;对于非实时业务,同时使用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对于并发业务,根据其中的实时业务和/或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来确定并发业务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包括:top_DRX状态、mid_DRX状态)。
其中,mid_DRX状态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至少有一个,即,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另外,在为终端配置了一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将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top_DRX状态。在下文中提及的连续状态(continue状态)为终端接收或发送数据的状态。
对于实时业务,其数据发送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对于VOIP业务,当话音激活时,采用20ms的间隔发送数据;当业务静默时,采用160ms的间隔发送SID。
下面将结合多个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例1
在该实例中,具体描述了VOIP业务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方法,如图1所示:
时间点T1:UE处于top_DRX状态,当有数据发送给UE时,UE转入continue状态;
时间点T2:当转入top_DRX的定时器到达时,UE转入top_DRX状态;
时间点T3:UE处于top_DRX状态,当有数据发送给UE时,UE转入continue状态;
时间点T4:基站通过显式信令通知用户设备转入top_DRX状态;
时间点T5:UE处于top_DRX状态,当有数据发送给UE时,UE转入continue状态。
从以上处理可以看出,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诸如VOIP业务的实时业务仅使用top_DRX状态,而不使用mid_DRX状态。
实例2
在该实例中,具体描述了非实时业务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方法,如图2所示:
时间点T1:UE处于top_DRX状态,当有数据发送给UE时,UE转入continue状态;
时间点T2:当转入mid_DRX的定时器到达时,UE转入mid_DRX状态;
时间点T3:当转入top_DRX的定时器到达时,UE转入top_DRX状态;
时间点T4:UE处于top_DRX状态,当有数据发送给UE时,UE转入continue状态;
时间点T5:基站通过显式信令通知UE转入top_DRX状态。
从以上处理可以看出,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非实时业务可以使用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时业务可以有多种,非实时业务也可以有多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对于并发业务,根据其中的实时业务和/或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来确定并发业务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包括:top_DRX状态、mid_DRX状态)。其中,并发业务可以为以下任一种: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非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以下将分别对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进行描述。
情况一: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实时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不存在mid_DRX状态,因此,并发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并且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记为:min_top_DRX)。
情况二:并发业务为非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的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并发业务,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首先,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记为:min_top_DRX),其中,min_top_DRX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之后,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mid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记为:min_mid_DRX),其中,min_mid_DRX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mid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其中,在min_mid_DRX小于min_top_DRX的情况下,并发业务使用top_DRX状态(其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和mid_DRX状态(其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mid_DRX);在min_mid_DRX不小于min_top_DRX的情况下,并发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其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方法对于确定min_mid_DRX和min_top_DRX的先后顺序没有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实例3
图3示出了该情况下的具体处理实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对采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即,非实时业务)的top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做合并:取最小值min_top_DRX;
步骤S302,对采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即,非实时业务)的mid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做合并:取最小值min_mid_DRX;
步骤S303,如果min_mid_DRX小于min_top_DRX,则执行S304;否则执行S305;
步骤S304,并发业务使用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
步骤S305,并发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
情况三: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并发业务,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首先,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记为:min_top_DRX2),其中,min_top_DRX2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之后,确定作为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mid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记为:min_mid_DRX),其中,min_mid_DRX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mid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接下来,确定作为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可以将其记为:min_top_DRX1,其中,min_top_DRX1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top_DRX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以及
判断min_mid_DRX是否小于min_top_DRX1,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并发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并发业务使用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
具体地,在并发业务只使用top_DRX状态的情况下,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1;
在并发业务使用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的情况下,top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2和min_top_DRX2中的较小者;而mid_DRX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mid_DRX。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方法对于确定min_mid_DRX、min_top_DRX1、min_top_DRX2的先后顺序没有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实例4
图4示出了该情况下的具体处理实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对只采用一个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即,采用top_DRX状态的实时业务)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做合并:取最小值min_top_DRX1;
步骤S402,对采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即,非实时业务)的top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做合并:取最小值min_top_DRX2;
步骤S403,对采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即,非实时业务)的mid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做合并:取最小值min_mid_DRX;
步骤S404,如果min_mid_DRX小于min_top_DRX1,则执行S405;否则执行S406;
步骤S405,该并发业务采用两种不连续接收状态,即,top_DRX状态和mid_DRX状态,mid_DRX状态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mid_DRX,之后执行步骤S407;
步骤S406,采用一种不连续接收状态,即,top_DRX状态;之后执行步骤S407;
步骤S407,如果min_top_DRX1小于等于min_top_DRX2,则执行步骤S408,否则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8,top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1;以及
步骤S409,top_DRX状态所采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min_top_DRX2。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体考虑到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以及并发业务的具体业务要求,从而有效地保证各种业务尤其是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
将为终端配置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
将所述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小于所述最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其他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控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设置为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以及
对于并发业务,根据其中的实时业务和/或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并发业务使用的不连续接收状态,其中,所述不连续接收状态包括: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其中,对于实时业务,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于非实时业务,同时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业务为以下任一种: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非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
所述并发业务只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并且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发业务为非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并发业务,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确定作为所述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所述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其中,在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小于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所述并发业务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在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不小于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情况下,所述并发业务只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并发业务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在所述并发业务只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发业务为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组合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并发业务,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确定作为所述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所述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非实时业务所使用的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确定作为所述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的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其中,所述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多个实时业务所使用的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对应的多个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以及
判断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是否小于所述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所述并发业务只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所述并发业务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并发业务只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三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在所述并发业务使用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和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最高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一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和所述第三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中的较小者;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为所述第二最小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不连续接收状态所使用的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至少有一个。
CN2007100972658A 2007-04-28 2007-04-28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72658A CN101296484B (zh) 2007-04-28 2007-04-28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72658A CN101296484B (zh) 2007-04-28 2007-04-28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484A CN101296484A (zh) 2008-10-29
CN101296484B true CN101296484B (zh) 2013-06-05

Family

ID=4006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72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484B (zh) 2007-04-28 2007-04-28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6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1240B2 (en) * 2010-11-15 2013-12-17 Blackberry Limited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111168B2 (en) 2012-05-02 2018-10-23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enhancement for diverse data application
CN103686849B (zh) * 2012-09-26 2017-1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周期性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终端
WO2019061080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0433A (zh) * 2004-01-09 2006-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连续地接收多媒体广播/多点通信服务通知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0433A (zh) * 2004-01-09 2006-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连续地接收多媒体广播/多点通信服务通知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484A (zh)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6143B1 (ko) Drx 구성
US7844265B2 (en) Method for aperiodic mobile assisted sleep mode
US9237523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sleep mode operation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1086842B1 (ko) 셀룰러 시스템의 수면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7684799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with a mobile station while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tate
CN101611648B (zh) 在无线系统中用于增强不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28874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1296432B (zh) 用户设备进入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方法
US20090176502A1 (en) Method of Receiving Signal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686574A (zh) 处理触发缓存器状态报告的计时器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CN104718782A (zh) 不连续接收方法和使用不连续接收方法的用户设备
Polignano et al. Power savings and QoS impact for VoIP application with DRX/DTX feature in LTE
KR2009005905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불연속 수신을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관련된 통신 기기
CN103391600A (zh) 非连续接收功能的参数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装置
CN109413723B (zh)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及装置
Elnashar et al. Extending the battery life of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optimizing the LTE network
CN103428683A (zh) 一种ue上报辅助信息的方法
KR10230235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선호 정보의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11565443A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激活状态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9863780A (zh) 省电信号图案的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1296484B (zh) 使用不连续接收状态的业务实现方法
CN101534544A (zh) 不连续接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起始点设置方法
CN106358310B (zh) 基于DRX周期的VoLTE业务上行动态调度优化方法
CN103533664A (zh) 一种在wifi网络中增强通信能力的方法
CN101296495A (zh) 不连续接收状态的转换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9

Address after: Tiefu iron rich street Pizhou city 221331 Jiangsu city of Xu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ng Shaowei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9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6

Address after: 510640 2414-2416 of the main building 371, five mountai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331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city Pizhou City Tie Fu town tie Fu Street

Patentee before: Huang Shao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3

Address after: 221300 Tiefu Street, Tiefu Town,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UHUI GINKG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2414-2416 of the main building 371, five mountai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