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1288B -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1288B
CN101291288B CN2008100910938A CN200810091093A CN101291288B CN 101291288 B CN101291288 B CN 101291288B CN 2008100910938 A CN2008100910938 A CN 2008100910938A CN 200810091093 A CN200810091093 A CN 200810091093A CN 101291288 B CN101291288 B CN 101291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rsvp
signaling
group
pseu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1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1288A (zh
Inventor
D·帕帕季米特里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291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1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1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12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7Aggreg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r reservation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2Frame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分配给在根节点(T-PE0)和至少一个叶节点(T-PE4...7)之间建立的伪点到点连接组的组标识符(GID0)以及分配给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的伪点到点连接子组(T-PE4...5)的子组标识符(SGID12)编码进资源预留信令消息(rsvp_path12,rsvp_resv12)中,其中该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共享前一信令跳(S-PE1)和下一信令跳(S-PE2)之间建立的公共网络隧道(TUN12);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的所述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聚合到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以及,在所述前一信令跳和下一信令跳之间交换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

Description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等幂(idempotent)资源预留协议来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等幂资源预留协议的实例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1997年9月公布的请求注解(RFC)2205中初始定义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或者是由IETF在2001年12月公布的RFC 3209中初始定义的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也就是,用于标签交换路径(LSP)(比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的RSVP的扩展,或者是由IETF在2003年1月公布的RFC 3473中初始定义的用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RSVP-TE扩展,也就是,用于时分交换,比如同步光网络(SONET)、同步数字体系(SDH)、波长(光lambdas),和空间交换,比如输入端口/光纤到输出端口/光纤。
伪点到点连接的实例是由IETF在2005年12月公开的RFC 3985中定义的伪线(PW),或者2006年10月在IETF网站上公布的、名称为“Dynamic Placement of Multi Segment Pseudo Wires”的互联网草案draft-ietf-dynamic-ms-pw-02.txt中定义的多段-伪线路(MS-PW)。
PW模拟帧中继、ATM、以太网、时分复用(TDM)、或者分组交换网络(PSN)上的SONET/SDH点到点连接(或线)。
借助于下述功能来模拟本地服务的行为和特性:
-对到达入端口(逻辑的或物理的)的比特流、单元或分组进行封装,
-在PSN隧道(比如,MPLS路径、第2层隧道协议(L2TP)隧道等)上传送封装后的数据,
-建立PW,包括交换和/或分发PSN隧道端点所使用的PW标识符,
-管理在PW边界处的本地服务的信令、定时、命令或其它方面,
-服务特有状况和报警管理。
提供商边缘设备(PE)经由接入电路(AC)向用户边缘设备(CE)提供模拟的本地服务。AC表示将CE接入到PE的物理或虚拟电路,比如帧中继DLCI、ATM VPI/VCI、以太网端口、虚拟局域网(VLAN)、物理接口上的点到点协议(PPP)连接、MPLS LSP等。
PE提供下述数据平面功能:
-本地服务处理(NSP),也就是,在呈现给PW以在PSN上进行传输之前,对PE从CE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或者在AC上输出之前,对PE从PW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
-转发器(FWRD),也就是,使用PW选择,以便发送在AC上接收的有效载荷。
还需要下述信令机制:
-CE之间的端到端信令,比如帧中继永久虚拟电路(PVC)状况信令、ATM交换虚拟电路(SVC)信令、TDM电路关联信令(CAS)等,
-用于建立、维持和拆除PW的PE之间的PW维持,包括任何需要的参数协作,
-用于控制PW复用和底层PSN的一些要素的PSN隧道信令,比如L2TP控制协议、MPLS标签分发协议(LDP)或RSVP-TE。
要求服务提供商能够扩展PW在多个PSN域上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多段PW(MS-PW)被定义为一组两个或多个连续PW段,所述两个或多个连续PW段如同单个PW一样行为和端到端地作用。
为了MS-PW支持,PE被进一步例示为端接提供商边缘设备(T-PE)和交换提供商边缘设备(S-PE),前者存在于MS-PW的第一和最后一段,用于经由AC端接MS-PW,后者在不同PSN域之间互连MS-PW的PW段。
T/S-PE正在交换MS-PW资源预留信令(例如,借助于RSVP-TE),从而使得它们可以合适地选择/建立朝向下一信令跳(signaling hop)的底层PSN隧道,并且预留相应的网络资源。
在多个MS-PW端接在单个首端T-PE上时,所公开的方法是不利的。实际上,需要为每个MS-PW维持资源预留会话,从而使得该首端T-PE充溢了资源预留信令和状态。该方案明显是不可扩展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在多个MS-PW端接在单个首端T-PE上时MS-PW(或类似物)的资源预留信令的扩展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由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的事实而实现的:
-将分配给在根节点和至少一个叶节点之间建立的伪点到点连接组的组标识符以及分配给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的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的子组标识符编码进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其中该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共享前一信令跳和下一信令跳之间建立的公共网络隧道,
-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聚合到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
-在所述前一信令跳和所述下一信令跳之间交换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
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伪点到点连接,该一个或多个伪点到点连接具有一个唯一的入口T-PE(还被称为根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出口T-PE(还被称为叶节点)。该组借助于在根节点的范围内至少唯一的组标识符来进行识别。该标识符可以包括例如根节点的网络地址(或任何全局逻辑标识符)以及由根节点在本地分配的本地标识符。
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共享相同的资源预留会话,并且所述组标识符在所述会话的存在期间保持不变。
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包括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伪点到点连接,并且可以在公共PSN隧道上在相邻T/S-PE之间聚合其流量。该子组借助于在公共网络隧道的范围内至少唯一的子组标识符来进行识别。所述子组标识符还可以在前一和下一信令跳邻接的范围内唯一,和/或可以在前一信令跳的范围内唯一。该标识符可以包括例如前一信令跳的网络地址(或任何全局逻辑标识符)以及由前一信令跳在本地分配的本地标识符。
随后,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两者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例如,借助于典型的RSVP路径或resv消息交换的)聚合到单一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并且由此构成同一资源预留会话的一部分)。
所述优点有两部分。首先,由于可以在单一PSN隧道上聚合越来越多(对应地,越来越少)的伪点到点连接,所以可以在朝向根节点(对应地,叶节点)的路途上聚合(对应地,解聚合)资源预留信令,由此大大地降低了信令模式所引发的信令负载,并且因此改进了系统扩展性。其次,借助于新的子组标识符可以预留用于新的伪点到点连接的网络资源,同时再次使用与给定组标识符相关联的现有资源预留会话。不需要重发信号通知共享同一会话(和还可能是同一PSN隧道)的所有伪点到点连接的状态,仍然可以使用另一子组标识符。或者说,资源预留协议的等幂性仅仅在于组标识符和子组标识符两者的范围,或者仍然作为选择,与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相对于组标识符和子组标识符两者等幂地聚合。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来聚合与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状态的步骤。
与已知的方法相比,该实施例特别有利,其中基于每个点到点连接保持资源预留状态。实际上,共享同一值的伪点到点连接的预留对象属性(比如公共流量规范)仅需要存储一次,由此减少信令节点的存储器要求,并且由此进一步地改进系统扩展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幂资源预留协议是RSVP-TE,会话对象包括所述组标识符,以及Sender template对象或filter spec对象包括所述子组标识符。
该实施例特别有利,这是因为它使得可以智能地再用当前RSVP对象。例如,由于具有不同目的地的不同伪点到点连接被并入同一会话的事实,初始包括IP目的地地址、IP协议id和一些形式的通用目的地端口的会话对象被废弃。因此,所述会话对象可以被再用来对与给定会话成一一对应关系的组标识符进行编码。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及了其它特征实施例。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信令单元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信令单元适于借助于等幂资源预留协议来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单元还适于:
-将分配给在根节点和至少一个叶节点之间建立的伪点到点连接组的组标识符以及分配给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的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的子组标识符编码进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其中该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共享在所述网络节点和另一信令跳之间建立的公共网络隧道,
-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聚合到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
-将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发送到所述另一信令跳。
根据本发明的网络节点的实施例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
要注意的是,术语“包括”(还用于权利要求中)不应该被解释为受限于其所列的装置。因此,表达“设备包括装置A和B”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仅由组件A和B组成的设备。对于本发明,它意味着设备的相关组件是A和B。
最后,要注意的是,术语“耦合”(还用于权利要求中)不应该被解释为受限于仅仅直接连接。因此,表达“设备A耦合到设备B”的范围不应该限于其中设备A的输出直接连接到设备B的输入的设备或系统。它意味着,在A的输出和B的输入之间和/或在A的输入和B的输出之间存在路径,该路径可以是包括其它设备或装置的路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述结合附图进行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
图1表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提供商边缘设备的数据通信系统;
图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供商边缘设备;
图3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设备之间的RSVP路径消息流;
图4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设备之间的RSVP resv消息流;
图5表示了在提供商设备中存储的RSVP预留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00包括:
-端接提供商边缘设备T-PE0,和T-PE4到T-PE7,
-交换提供商边缘设备S-PE1到S-PE3,
-分组交换网络101到104。
T-PE0与PSN 101耦合,T-PE4和T-PE5与PSN 103耦合,以及T-PE6和T-PE7与PSN 104耦合。
S-PE1互连PSN 101和102,S-PE2互连PSN 102和103,以及S-PE3互连PSN 102和104。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PSN 101到104是基于MPLS的网络。
数据通信系统100模拟端接提供商边缘设备的接入电路之间的点到点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这些伪点到点连接是MS-PW。
MS-PW4到MS-PW7模拟T-PE0(根节点)的AC和T-PE4到T-PE7(叶节点)的各个中的AC之间的点到点连接。
在用于隧穿MS-PW流量的提供商边缘设备之间建立PSN隧道。TUNxy表示在相应的PSN上在T/S-PEx和T/S-PEy之间建立的双向MPLSLSP。
MS-PW4到MS-PW7流量通过T-PE0和S-PE1之间的隧道TUN01被隧穿,MS-PW4到MS-PW5流量(对应地MS-PW6到MS-PW7流量)通过S-PE1和S-PE2之间(对应地,S-PE1和S-PE3之间)的隧道TUN12(对应地,隧道TUN13)被隧穿,以及MS-PW4流量(对应地,MS-PW5、MS-PW6或MS-PW7流量)通过S-PE2和T-PE4之间(对应地,S-PE2和T-PE5之间、S-PE3和T-PE6之间、或S-PE3和T-PE7之间)的隧道TUN24(对应地,TUN25,TUN36,或TUN37)被隧穿。
在优选实施例中,RSVP-TE被用作用来预留用于PSN隧道和MS-PW两者的网络资源的资源预留协议。通过相应的PSN向隧道TUNxy保证具有特定服务级的特定业务带宽,通过数据通信系统100向MS-PW4到MS-PW7端到端地保证具有特定服务级的特定业务带宽。
图2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端接或交换提供商边缘设备201包括:
-输入/输出(I/O)端口211到217,
-可选地,AC 221到224(仅仅在T-PE情况下),
-IP/MPLS交换光纤231,
-数据储存器232。
提供商边缘设备201还包括下述重要的功能单元:
-第一信令单元RSVP_TUN,
-第二信令单元RSVP_MS-PW,
-MS-PW转发器FWRD_MS-PW。
I/O端口211到217与交换光纤231耦合。AC 221到224,如果存在的话,与转发器FWRD_MS-PW耦合。信令单元RSVP_TUN和RSVP_MS-PW以及转发器FWRD_MS-PW还与交换光纤231和数据存储器232两者耦合。信令单元RSVP_TUN还与信令单元RSVP_MS-PW耦合。
I/O端口211到217以及AC 221到224适于接收和发送物理信号,该物理信号是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电电磁信号。
交换光纤231适于将IP或MPLS分组从任何入端口交换到任何出端口。交换是由IP路由表或MPLS标签绑定(bind)表(未示出)驱动的。
数据储存器23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信令单元RSVP_TUN适于借助RSVP-TE为相应PSN上的MPLS隧道(或LSP)预留网络资源。
信令单元RSVP_MS-PW适于借助RSVP-TE为MS-PW预留网络资源。对应的RSVP消息在相邻T/S-PE之间交换。下一信令跳是借助于PW路由表(其中MS-PW目的地是借助于例如出口节点标识符和AC标识符来识别)或借助于明确的路由RSVP对象来确定的。
转发器FWRD_MS-PW适于端接MPLS隧道,通过该MPLS隧道接收先前PW段的流量,并且所述转发器FWRD_MS-PW适于插入下一PW和MPLS标签,以用于进一步通过交换光纤231朝向下一MPLS隧道转发,通过所述下一MPLS隧道发送后续PW段的流量。转发是借助于从数据储存器232读取的MS-PW的和隧道的RSVP状态以及进一步的绑定/复用信息(例如,在特定MS-PW和特定隧道之间的关联)来驱动的。
转发器FWRD_MS-PW还适于将有效载荷要素选择性地从一个或多个AC转发到一个或多个PW,并且反之亦然。转发器FWRD_MS-PW基于例如输入AC、有效载荷的内容或一些统计和/或动态配置的转发信息来选择PW。
在图2中作为示例实施例绘出端接在S-PE1上的PSN隧道:PSN隧道TUN01(LSP01)端接在I/O端口211上,所述PSN隧道TUN01建立在T-PE0和S-PE1之间,且被分配L10和L01,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MPLS标签;PSN隧道TUN12(或LSP12)端接在I/O端口214上,所述PSN隧道TUN12建立在S-PE1和S-PE2之间,且被分配L12和L21,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MPLS标签;以及PSN隧道TUN13(或LSP13)端接在I/O端口217上,所述PSN隧道TUN13建立在S-PE1和S-PE3之间,且被分配L13和L31,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MPLS标签。一些或所有这些隧道可以端接在同一I/O端口上(例如,TUN 12和TUN 13可以端接在用于朝向PSN102连接的公共I/O端口上。
随后是数据通信系统100的示例操作,其中特别关注T-PE0、S-PE1、S-PE2和T-PE4之间的RSVP消息交互,以及进一步关注S-PE1的操作。
前向方向表示RSVP路径消息的方向,也就是,在由根节点发起预留时,从根节点朝向叶节点的方向。反向方向表示RSVP resv消息的方向,也就是,从叶节点到根节点的方向。相对于前向方向来定义前一和下一信令跳。
图3中示出用于在为MS-PW4到MS-PW 7发起网络资源预留的提供商边缘设备之间交换的RSVP路径消息。
rsvp_pathxy消息表示由T/S-Pex发出且去往(bound to)T/S-PEy的RSVP消息。
rsvp_pathxy消息包括下述RSVP对象:
-会话对象,其定义被修改为包括:
-组标识符GID0,用于识别从根节点源发的MS-PW组,所述
MS-PW组当前为从T-PE0源发的MS-PW4到MS-PW7,
-隧道标识符,其还包括TUNNEL_ID,可能地与
EXTENDED_TUNNEL_ID组合,
-sender_tspec对象,其描述MS-PW流的公共流量规范(或流量特性),
且用于网络资源预留,
-sender_template对象,其定义被修改为包括:
-根节点的全局标识符T-PE0-@,比如IP地址,
-LSP标识符LSP_ID,
-子组标识符SGIDxy,用于识别共享从T/S-PEx到T/S-PEy的公
共PSN隧道TUNxy的MS-PW的子组,
-rsvp_hop对象,其包含前一信令跳的IP地址T/S-PEx-i/fxy-@,T/S-PEx-i/fxy-@表示去往T/S-PEy的T/S-PEx的接口(i/f)的IP地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T/S-PEy和T/S-PEy’经由同一网络接口是可到达的,则T/S-PEx-i/fxy-@可以匹配T/S-PEx-i/fxy’-@)。
-upstream_label对象,其包含沿反向方向使用的PW标签的排序后的列表,Lxyz表示用于MS-PWz的从T/S-PEy到T/S-PWx使用的PW标签(按照与pw_descriptor_list对象中的相应的MS-PW相同的顺序列出的上游标签),
-新的pw_descriptor_list对象,其包括在相同的组标识符和子组标识符(当前为GID0和SGIDxy)下聚合的MS-PW的列表,特定MS-PWz由相应的叶节点T-Pez的全局标识符T-PEz-@(比如IP地址)和相应的AC的标识符TAIz标识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根节点分配组标识符,并且所述组标识符包括全局标识符(比如,IP地址)和局部标识符,所述全局标识符识别根节点,根节点在本地分配局部标识符。由根节点来选择MS-PW在同一组标识符中成组且共享同一RSVP会话。
前一信令跳(用于rsvp_path12消息的T-PE0,用于rsvp_path12消息和rsvp_path13消息的S-PE1等)分配子组标识符,并且所述子组标识符类似地包括前一信令跳的全局标识符(比如,IP地址)和所述前一信令跳在本地分配的局部标识符。由前一信令节点例如基于定义在同一子组标识符下聚合的最大数目的MS-PW的可配置阈值来选择MS-PW在同一子组标识符中成组。
一旦接收到rsvp_path01消息,S-PE1(更具体地,信令单元RSVP_MS-PW)为pw_descriptor_list对象中列出的每个MS-PW确定下一RSVP信令跳,当前S-PE2为MS-PW4和MS-PW5确定,S-PE3为MS-PW6和MS-PW7确定。接着,信令单元RSVP_MS-PW识别用于朝向S-PE2和S-PE3隧穿MS-PW流量的MPLS隧道,所述隧道当前分别为TUN12(或LSP12)和TUN13(或LSP13)。通过信令单元RSVP_TUN询问在数据存储器232中存储和维持的隧道的状态S-PE1_TUN_ST来识别MPLS隧道。如果还没有建立这种隧道,信令单元RSVP_MS-PW请求信令单元RSVP_TUN来建立该隧道(参见图2中的TUN_CTRL和RSVP_TUN_SIG)。最后,信令单元RSVP_MS-PW分别朝向S-PE2和S-PE3发布两个RSVP路径消息rsvp_path12和rsvp_path13,其中聚合相应的MS-PW。当前,借助于当前的组标识符GID0和S-PE1分配的新的子组标识符SGID12来将MS-PW4和MS-PW5聚合进rsvp_path12消息中。类似地,借助于当前的组标识符GID0和新的子组标识符SGID13来将MS-PW6和MS-PW7聚合进rsvp_path13消息中。
所述过程在每个节点重复,当前S-PE2将T-PE4和T-PE5分别识别为MS-PE4和MS-PE5的下一信令跳,并且分别朝向T-PE4和T-PE5发布两个RSVP路径消息rsvp_path24和rsvp_path25,所述rsvp_path24消息包括GID0和新的子组标识符SGID24下的MS-PW 4信令,以及所述rsvp_path25消息包括GID0和SGID25下的MS-PW5信令。对于分别朝向T-PE6和T-PE7发布rsvp_path36和rsvp_path37消息的S-PE3,这同样适用。
图4中示出在用于确认MS-PW4到MS-PW7的网络资源预留的提供商边缘设备之间交换的RSVP resv消息。
rsvp_resvxy消息表示由T/S-PEy发布且去往T/S-PEx的RSVP resv消息。
rsvp_resvxy消息包括下述RSVP对象:
-先前定义的会话对象(例如,包括组标识符),
-形式对象,其定义预留形式,点到点连接的仅可适用的形式是固定滤波器(FF)形式,
-rsvp_hop对象,其包含前一信令跳的IP地址T/S-PEx-i/fxy-@,T/S-PEx-i/fxy-@表示与T/S-PEy去往的T/S-PEx的接口(i/f)的IP地址,
-新的ff_flow_descriptor_list对象,其包含与在同一组标识符和子组标识符(当前为GID0和SGIDxy)下聚合的MS-PW相关联的流描述符列表,每个流描述符包括:
-filter_spec对象,其定义匹配sender_template对象的修改后的定义(即,包括子组标识符),
-flowspec对象,其定义为特定MS-PW而使预留请求进入网络所必须的信息(这包括正在请求的服务级别的指示和该服务所需要的参数),flowspecz表示适用于MS-PWZ的flowspec,
-为该特定MS-PW沿前向方向使用的PW标签,Lyxz表示对于MS-PWZ,从T/S-PEx到T/S-PEy使用的PW标签,
-识别该特定MS-PW的叶节点标识符和AC标识符。
一旦接收到rsvp_resv12消息,则S-PE1(更具体地,信令单元RSVP_MS-PW)确定rsvp_resv12消息中列出的MS-PW的前一信令跳,当前对于MS-PW4和MS-PW5为T-PE0,以及对于那些MS-PW,T-PE0使用的相应的子组标识符,当前为SGID01。信令单元RSVP_MS-PW随后朝向前一信令跳T-PE0发布rsvp_resv01消息,该消息包括在GID0和SGID01下聚合的所有MS-PW的预留确认,所有MS-PW当前为MS-PW4到MS-PW7(S-PE1需要等待预先从S-PE3接收rsvp_resv13消息,以便得到MS-PW6和MS-PW7的flowspec)。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RSVP resv消息在朝向根节点的路途上聚合,由此大大减少提供商边缘设备必须处理的信令负载,并且改善设备和网络扩展性。
图5中示出了提供商边缘设备T-PE0、S-PE1、S-PE2和T-PE4的MS-PW的RSVP状态以及在每个T/S-PE邻接处使用的子组标识符和相应的MS-PW子组,所述提供商边缘设备T-PE0、S-PE1、S-PE2和T-PE4的MS-PW的RSVP状态被分别表示为T-PE0_MS-PW_ST、S-PE1_MS-PW_ST、S-PE2_MS-PW_ST和T-PE4_MS-PW_ST。
符号{SGIDxy}表示在为前一信令跳明确记载的子组标识符SGIDxy下聚合的对象属性的内含物。
PHOP和NHOP分别表示前一和下一信令跳。PLAB和NLAB分别表示反向和前向PW标签。PHOP、NHOP、PLAB和NLAB是相对于特定T/S-PE邻接来定义的。
可以看出,在属于同一子组的不同MS-PW上保持相同值的RSVP对象属性,比如前一和下一信令跳(PHOP,NHOP)、MS-PW流量规范(sender_tspec)等,仅仅存储一次,由此大大降低提供商边缘设备的存储器要求和进一步改进设备扩展性。
如果新的MS-PW要被发信号通知,假设是T-PE0和T-PE5之间的MS-PW8,则MS-PW8信令可以与T-PE0和S-PE1之间的GID0和SGID01标识符下的MS-PW4到MS-PW7合并,以及与S-PE2和T-PE5之间的GID0和SGID25标识符下的MS-PW4到MS-PW5合并。
可选地,MS-PW8可以使用一些或所有T/S-PE邻接之间的另一子组标识符,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再次发信号通知与MS-PW4到MS-PW7相关的资源预留信息,由此节省相当大的信令带宽和处理。
由前一信令节点来判定新的MS-PW是否要在同一子组标识符下与已经发信号通知的MS-PW合并(当然,假设它共享同一PSN隧道),或者要借助于新的子组标识符来发信号通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伪点到点连接是在两个PE之间建立的PW,该两个PE不确定地充当根节点或叶节点(并且由此充当前一或下一信令跳)。这些PW可以共享同一PSN隧道或可以在两个或多个PSN隧道上传递。根据本发明,所述隧道和复用拓扑将根本地控制资源预留信令可以聚合到最大何种程度。
最后的说明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针对功能块如上进行描述的。根据这些块的功能性描述,如上给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借助于已知的电子组件来设计如何制造这些块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因此,没有给出功能块的内容的具体体系结构。
虽然已经结合特定装置如上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清楚地理解的是,该描述仅仅是例示性的,而不是对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借助于等幂资源预留协议来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分配给在根节点(T-PE0)和至少一个叶节点(T-PE4...7)之间建立的伪点到点连接组(MS-PW4...7)的组标识符(GID0)以及分配给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的伪点到点连接子组(MS-PW4...5)的子组标识符(SGID12)编码进资源预留信令消息(rsvp_path12,rsvp_resv12)中,其中该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共享前一信令跳(S-PE1)和下一信令跳(S-PE2)之间建立的公共网络隧道(TUN12),
-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聚合到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
-在所述前一信令跳和所述下一信令跳之间交换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来聚合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相关的资源预留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幂资源预留协议是RSVP-TE,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rsvp_path12,rsvp_resv12)包括会话对象以及sender_template对象或filter_spec对象,所述会话对象包括所述组标识符,所述sender_template对象或filter_spec对象包括所述子组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是多段伪线。
5.一种借助于等幂资源预留协议来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分配给在根节点(T-PE0)和至少一个叶节点(T-PE4...7)之间建立的伪点到点连接组(MS-PW4...7)的组标识符(GID0)以及分配给所述伪点到点连接组中的伪点到点连接子组(MS-PW4...5)的子组标识符(SGID12)编码进资源预留信令消息(rsvp_path12,rsvp_resv12)中的装置,其中该伪点到点连接子组共享前一信令跳(S-PE1)和下一信令跳(S-PE2)之间建立的公共网络隧道(TUN12),
-用于借助于所述组标识符和所述子组标识符,将与所述伪点到点连接子组相关的资源预留信令聚合到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中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前一信令跳和所述下一信令跳之间交换所述资源预留信令消息的装置。
CN2008100910938A 2007-04-17 2008-04-16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1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290473.3 2007-04-17
EP07290473A EP1983701B1 (en) 2007-04-17 2007-04-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ing network resources for pseudo point-to-point conn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1288A CN101291288A (zh) 2008-10-22
CN101291288B true CN101291288B (zh) 2011-10-12

Family

ID=3850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109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1288B (zh) 2007-04-17 2008-04-16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73053B2 (zh)
EP (1) EP1983701B1 (zh)
CN (1) CN101291288B (zh)
AT (1) ATE479250T1 (zh)
DE (1) DE602007008686D1 (zh)
WO (1) WO2008125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072B (zh) 2008-07-1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083168B2 (ja) * 2008-10-17 2012-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擬似ワイヤの設定方法及び装置
EP2299651A1 (en) * 2009-09-17 2011-03-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n IP-based network
US20130079382A1 (en) 2009-10-12 2013-03-28 Larry J. Smith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 Using Oligonucleotide Based Drugs Administered in vivo or in vitro
US8737399B2 (en) * 2010-01-05 2014-05-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hierarchical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thernet-tree (E-Tree) services
CN105704029B (zh) * 2010-01-15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FR2956270A1 (fr) * 2010-02-11 2011-08-12 France Telecom Pseudo-lien multipoint a point
CN101945339B (zh) * 2010-07-02 2013-03-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报文多播传输方法
WO2012160932A1 (ja) * 2011-05-20 2012-1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CN102404199B (zh) * 2011-10-11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的建立及恢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97468B (zh) * 2012-02-29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群组资源的操作方法、群组服务器
US8817648B2 (en) * 2012-03-30 2014-08-26 Alcatel Lucent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messag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3368842A (zh) * 2012-04-10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多段伪线的方法和系统
US9225664B2 (en) * 2013-03-15 2015-12-29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pseudowires
WO2014146290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seudowire redundancy
EP2928098A1 (en) * 2014-03-31 2015-10-07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optical connections 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10912798B (zh) * 2014-08-08 2021-12-21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聚合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01852B (zh) * 2015-06-04 2020-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设备伪线双归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02624A1 (en) * 2018-06-28 2020-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packets inclu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7844A (zh) * 2003-06-22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资源预留协议控制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9082B2 (en) * 2004-04-05 2012-08-21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s access network
US7756125B2 (en) * 2005-08-05 2010-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outing pseudo-wire encapsulated packets
US8208372B2 (en) * 2006-06-02 2012-06-26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fast activation of a secondary head-end node TE-LSP upon failure of a primary head-end node TE-LSP
US8199642B2 (en) * 2006-09-14 2012-06-12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ally and efficiently forming hierarchical tunne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7844A (zh) * 2003-06-22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资源预留协议控制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3701B1 (en) 2010-08-25
US7873053B2 (en) 2011-01-18
ATE479250T1 (de) 2010-09-15
DE602007008686D1 (de) 2010-10-07
WO2008125359A1 (en) 2008-10-23
CN101291288A (zh) 2008-10-22
EP1983701A1 (en) 2008-10-22
US20080259931A1 (en) 200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1288B (zh) 为伪点到点连接预留网络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6673A (zh)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和节点装置
CN106803814B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US7590048B2 (en)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thereof
US7756125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outing pseudo-wire encapsulated packets
US7633938B2 (en) Transfer system
CN101631072B (zh)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78353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in a broadband network
EP1791300A1 (en) A method for forwarding route in the network
CN110417651B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19517B (zh) 用于多拓扑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81193B (zh) 一种在光纤通道网络中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和fc设备
CN103475557B (zh) 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路由器
US2009010353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node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identifier mapping relationship
CN103416028A (zh) 用于在内部网关协议和/或内部网关协议-流量工程中公告复合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47340A (zh) Rsvp-te隧道中的松散节点及其路径计算方法
US7099334B2 (en) ATM over MPLS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CN100550816C (zh) 一种保证虚拟专用网带宽和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16054A (zh) 一种旁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路由器
CN101729422B (zh) 一种利用BGP实现MPLS L3VPN私网QoS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21451B (zh) 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节点和系统
CN101577932B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传送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243312B (zh)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和节点装置
CN102624610B (zh) 一种实现标签分发的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