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6402A -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6402A
CN101276402A CNA2008100602496A CN200810060249A CN101276402A CN 101276402 A CN101276402 A CN 101276402A CN A2008100602496 A CNA2008100602496 A CN A2008100602496A CN 200810060249 A CN200810060249 A CN 200810060249A CN 101276402 A CN101276402 A CN 101276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antenna interfac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02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5854C (zh
Inventor
张卫强
汪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Weiq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8100602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4585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6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8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8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其优点在于该身份识别系统是通过存储在射频识别芯片中的识别对象的唯一的身份编码,再通过高频电磁波信号与识别装置配合确认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有效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由于唯一身份编码是完全封闭在射频识别芯片中,只能由识别装置进行读取,不仅识别对象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地保证,而且避免了因环境问题而丢失身份信息;由于本发明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射频识别芯片可放在识别对象的内部,避免了现有防伪技术中公开身份信息的弊端;由于本发明方法的读取计数限定值为可变值,可根据识别对象的要求设置其值,超过限定值射频识别芯片就会自行失效,可避免射频识别芯片被非法回收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识别防伪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战役的日益普及以及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品牌商品(识别对象)唯一身份的设定及其识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利用识别号、激光标签、特殊记号或者磁卡等防伪技术用于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由于这些防伪技术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极容易被复制,其安全性无法保证;其中,磁卡防伪技术还很容易受到磁场干扰而丢失部分信息,其防伪可靠性更得不到保证。
1997年10月1日中国公开的发明专利“智能卡防伪方法及一种防伪瓶盖”(CN1160668)公开了一种智能卡防伪方法,该方法是将智能卡与商品包装物结合为一体,当智能卡经设定次数检验后,智能卡将自行销毁,包装物也随之不能继续使用,有效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但该方法必须借助于接触式读取信息装置,读取之前还必须把智能卡从识别对象中取出来,取卡时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识别对象的完整性,其身份识别的重复性得不到保证。
2003年5月21日中国公开的发明专利“射频电子标签数据加密防伪方法”(CN1419213)公开了一种射频电子标签数据加密防伪方法,其在现有的射频电子标签中的只读存储器中读取出UID识别码,通过逻辑运算后产生新的数据后,写入可读写用户存储器中;利用标签中的唯一识别码UID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经逻辑加密运算,产生加密数据后写入标签的可读写用户存储器,使能够改写的用户存储器与不能改写的UID形成约定的逻辑关系;非法用户虽然可以读取出和写入加密数据,但无法改变本标签的UID码,达到了防伪目的,但该方法使用的电子标签标识和用户存储器中的数据仍然是公开的,而且对读取次数也没有限制;此外,该方法不仅容易被复制而造成防伪失败,而且还可以被非法回收而被非法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识别对象的安全性,不易被复制和破解,且可有效地避免被非法回收而被非法重复利用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它包括用于存放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编码的射频识别芯片和与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配套的识别装置,所述的识别装置设置有为所述的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的第一电源模块以及顺序连接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接收缓冲模块、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读取信息模块、显示接口模块、关闭控制模块和第一发送缓冲模块,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一电源模块上连接有启动开关,所述的启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有电池,所述的第一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信息模块连接有对象数据库模块,所述的显示接口模块连接有超时判断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连接有验证密码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与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接收缓冲模块、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读取计数模块、读取编码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和信息反馈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连接有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二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连接有身份编码模块,所述的第二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信息反馈模块与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向所述的第二天线线圈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对接收到的综合密码进行处理形成反馈密码,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第一天线线圈。
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与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所述的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和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顺序连接。
一种上述的身份识别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按下启动开关通过第一电源模块为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识别装置上电复位工作;
b.识别装置的定时发送模块启动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读入验证密码模块中的验证密码,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在读入的验证密码后面增加系统指令形成系统密码,并将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增加检验模块;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发送缓冲模块,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对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综合密码;
c.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将接收到的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接入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一天线线圈向射频识别芯片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
d.接入射频识别芯片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一天线线圈发送的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后,将该高频电磁波信号送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
e.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将高频电磁波信号在第二天线线圈中的感应电压转换为射频识别芯片的工作电源且从第二电源模块输出供射频识别芯片使用,同时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从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中分离出综合密码,并将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二接收缓冲模块;
f.第二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将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中的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g.第二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根据系统密码中的系统指令判断读取计数模块中的读取计数值是否需要增加计数,如果需要增加计数,则增加计数,并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否则,不增加计数,直接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然后再判断读出的计数值是否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如果未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或者读取计数限定值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读取身份编码模块中的身份编码,并继续执行;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或者读出的计数值已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且读取计数限定值不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读入无效身份编码,确定该射频识别芯片无效;
h.将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在第二发送缓冲模块中将验证密码与读取出的身份编码组合得到新系统密码,并将新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增加校验模块;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新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对新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反馈密码;
i.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将反馈密码通过信息反馈模块传输给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利用接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通过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识别装置;
j.识别装置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反馈的反馈密码后,将反馈密码传输给第一接收缓冲模块;
k.第一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确定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正确,并将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l.第一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读取信息模块根据新系统密码中的身份编码从对象数据库模块中读取对应的身份信息,再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有效的身份信息;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则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无效的身份信息;
m.判断显示接口模块是否处于显示工作状态,如果显示接口模块处于显示工作状态,则通过关闭控制模块关闭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否则,则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m。
所述的读取计数限定值为可变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身份识别系统是通过存储在定制的射频识别芯片中的识别对象的唯一的身份编码,再通过(高频电磁波信号传输的)无线感应方法与识别装置配合确认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有效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由于唯一识别对象的唯一的身份编码是完全封闭在射频识别芯片中的,只能由配套的识别装置进行读取,不仅识别对象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地保证,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因环境问题而丢失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的现象;该身份识别系统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芯片可以安放在识别对象的内部区域,可完全避免现有的防伪技术中公开识别对象的身份信息的弊端,且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大、不易被假冒和破解;该身份识别方法的读取计数限定值为可变值,可根据识别对象的具体要求设置读取计数限定值,一旦超过读取计数限定值射频识别芯片就会自行失效,而读取计数限定值设置为0时对读出次数无限制,这样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射频识别芯片被非法回收重复利用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可兼顾需要反复身份识别的特殊场合;本发明的射频识别芯片可绑定在一次性的易碎贴纸片上做成一次性射频识别标签,射频识别标签可贴在识别对象的某个部位,撕下即破,破损即无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进一步避免了被非法回收重复利用的弊端;本发明的射频识别芯片也可绑定在硬质片状材料上做成硬质识别标签,放在不能破损的识别对象内部;本发明的射频识别芯片中的身份编码和读取计数限定值可以直接定做在芯片内,也可以利用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经过芯片的第二验证密码模块验证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发送的超级密码的合法性后,在芯片的读取计数模块中写入读取计数限定值的同时,通过芯片的编码写入模块写入到芯片的身份编码模块中;此外,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方法灵活、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系统的识别装置的内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系统的射频识别芯片的内部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系统的射频识别芯片的内部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它包括一个定制的用于存放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编码的射频识别芯片1b和一个与射频识别芯片1b配套的识别装置1a。识别装置1a设置有为识别装置1a提供工作电源的第一电源模块11以及顺序连接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第一接收缓冲模块13、第一密码验证模块14、读取信息模块15、显示接口模块16、关闭控制模块17和第一发送缓冲模块18。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线圈121,第一电源模块11上连接有启动开关111,启动开关111的一端连接有电池112,接通启动开关111为识别装置1a提供工作电源,第一接收缓冲模块13还通过双向数据通道132连接有第一校验纠错模块131,读取信息模块15还连接有对象数据库模块151,显示接口模块16还连接有超时判断模块162和信息显示模块161,第一发送缓冲模块18还连接有验证密码模块183和定时发送模块181,第一发送缓冲模块18还通过双向数据通道184连接有第一增加校验模块182,第一发送缓冲模块18又与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连接;射频识别芯片1b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第二接收缓冲模块23、第二密码验证模块24、读取计数模块25、读取编码模块26、第二发送缓冲模块27和信息反馈模块28,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上连接有第二电源模块21,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线圈221,第二接收缓冲模块23还通过双向数据通道232连接有第二校验纠错模块231,读取编码模块26还连接有身份编码模块261,第二发送缓冲模块27还通过双向数据通道272连接有第二增加校验模块271,第二发送缓冲模块27与信息反馈模块28连接,信息反馈模块28又与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连接;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通过第一天线线圈121向第二天线线圈221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射频识别芯片1b对接收到的综合密码进行处理形成反馈密码,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通过第二天线线圈221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第一天线线圈121。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天线线圈121和第二天线线圈221均由金属丝制成,它们的直径可以随识别对象的尺寸大小定制,它们的圈数可根据定制的直径大小和识别装置发送的无线高频电磁波信号的频率之间的谐振匹配程度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及其第二天线线圈221均为满足“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且除去全部存储单元的集成电路(IC)卡,并从中引出电源构成第二电源模块21,引出接收到的信息至第二接收缓冲模块23进行进一步处理,第二天线接口模块22的发送信息从信息反馈模块28引入;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及其第一天线线圈121为满足“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的集成电路(IC)卡读写接口电路,引出接收到的信息至第一接收缓冲模块13进行进一步处理,第一天线接口模块12的发送信息从第一发送缓冲模块18引入。
本实施例中的启动开关111按下即可接通识别装置1a的工作电源。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射频识别芯片1b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24与身份编码模块261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编码写入模块241,如图3所示,第二密码验证模块24、编码写入模块241、身份编码模块261和读取编码模块26顺序连接,可以通过编码写入模块241向身份编码模块261写入身份编码。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的身份识别系统,图4给出了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按下启动开关通过第一电源模块为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识别装置上电复位工作;
b.识别装置的定时发送模块启动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读入验证密码模块中的验证密码,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在读入的验证密码后面增加系统指令形成系统密码,并将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增加检验模块;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发送缓冲模块,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对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综合密码;
c.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将接收到的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接入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一天线线圈向射频识别芯片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
d.接入射频识别芯片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一天线线圈发送的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后,将该高频电磁波信号送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
e.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将高频电磁波信号在第二天线线圈中的感应电压转换为射频识别芯片的工作电源且从第二电源模块输出供射频识别芯片使用,同时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从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中分离出综合密码,并将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二接收缓冲模块;
f.第二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设定的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将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中的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g.第二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根据系统密码中的系统指令判断读取计数模块中的读取计数值是否需要增加计数,如果需要增加计数,则增加计数,并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否则,不增加计数,直接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然后再判断读出的计数值是否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如果未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或者读取计数限定值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读取身份编码模块中的身份编码,并继续执行;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或者读出的计数值已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且读取计数限定值不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仅读入无效身份编码,可以确定该射频识别芯片无效;
h.将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在第二发送缓冲模块中将验证密码与读取出的身份编码组合得到新系统密码,并将新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增加校验模块;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新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对新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反馈密码;
i.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将反馈密码通过信息反馈模块传输给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利用接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通过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识别装置;
j.识别装置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反馈的反馈密码后,将反馈密码传输给第一接收缓冲模块;
k.第一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设定的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确定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正确,并将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l.第一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读取信息模块根据新系统密码中的身份编码从对象数据库模块中读取对应的身份信息,再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有效的身份信息;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或者与显示接口模块连接的超时判断模块识别超时成立,则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无效的身份信息;本实施例中识别超时可选择0.5秒至2秒;
m.判断显示接口模块是否处于显示工作状态,即显示接口模块是否有显示有效的身份信息或无效的身份信息,如果显示接口模块显示有有效的身份信息或无效的身份信息,则通过关闭控制模块关闭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否则,则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m。
通过上述步骤可方便地实现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有效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
本身份识别方法中的读取计数限定值为可变值,可根据识别对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读取计数限定值,若读取计数限定值为0,则可以无限次读取。
本身份识别方法中的定时发送模块定时启动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读入验证密码模块中的验证密码的时间间隔可选择20毫秒至200毫秒。
本身份识别方法中的设定的校验算法可以是RS(Reed-Solomon,理德-所罗门)校验算法,RS校验算法是RS码在伽罗华域GF(Galois Field)中运算所形成的校验纠错方法,设定的校验算法也可以统一根据实际需要更换成其它校验算法。
本身份识别方法中的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第一天线线圈的方式可以是第二天线线圈主动发送高频电磁波信号,或者通过对第一天线线圈向第二天线线圈发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进行损耗调制实现。
本发明的身份识别系统中的射频识别芯片1b可制作成一次性射频识别纸质标签,再利用粘性极强的粘贴剂将射频识别纸质标签粘贴在识别对象上。由于粘贴剂的粘性极强,而射频识别纸质标签的纸质材料非常容易撕碎,只要射频识别纸质标签破碎,则射频识别芯片1b上的第二天线线圈(细金属丝)就会断裂并无法重新接通,粘贴后的射频识别标签就无法再剥下来非法重复利用。射频识别芯片1b也可制作成一个硬质射频识别标签,其与一次性射频识别纸质标签相比,硬质射频识别标签使用的纸质或者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且不易破碎,也不再需要粘性极强的粘贴剂。硬质射频识别标签可以用在无需破解开的识别对象内部,因此无需考虑硬质射频识别标签的非法重复使用问题。图5给出了在识别对象上应用由本发明的射频识别芯片1b制成的射频识别标签及与识别装置1a配合工作的示意图,使用过程中将识别装置1a靠近射频识别芯片1b,使两者之间的距离5cm以内,可按下识别装置1a上的启动开关111启动身份识别。
本发明的身份识别系统中的识别装置1a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成客户型和商家型两种不同的类型,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商家型的识别装置1a向射频识别芯片1b发送高频电磁波信号中不带有射频识别芯片1b的读取计数增加信息;商家型的识别装置1a识别射频识别芯片1b后不会缩短射频识别芯片1b被识别的剩余次数。
射频识别芯片1b内部的身份编码及其读取计数限定值可以根据识别对象的需要,可以直接定做在射频识别芯片1b内部,或者通过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图中未示出)一次性写入。此处的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和本发明的识别装置1a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基本相同的工作原理,区别仅在于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发送的信息是单向的,不需要射频识别芯片1b发送反馈信息,并带有超级密码以及需要写入的对象编号,经过射频识别芯片1b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24验证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发送的超级密码的合法性后,在射频识别芯片1b的读取计数模块25中写入读取计数限定值的同时,利用与射频识别芯片1b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24连接的编码写入模块241把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发送的身份编码写入射频识别芯片1b的身份编码模块261。射频识别芯片写入装置仅容许射频识别芯片发行商在向其客户发行其射频识别芯片前使用。

Claims (4)

1、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它包括用于存放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编码的射频识别芯片和与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配套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装置设置有为所述的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的第一电源模块以及顺序连接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接收缓冲模块、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读取信息模块、显示接口模块、关闭控制模块和第一发送缓冲模块,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一电源模块上连接有启动开关,所述的启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有电池,所述的第一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信息模块连接有对象数据库模块,所述的显示接口模块连接有超时判断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连接有验证密码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与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接收缓冲模块、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读取计数模块、读取编码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和信息反馈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连接有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二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连接有身份编码模块,所述的第二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信息反馈模块与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向所述的第二天线线圈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对接收到的综合密码进行处理形成反馈密码,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第一天线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与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之间设置有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所述的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和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顺序连接。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身份识别系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a.按下启动开关通过第一电源模块为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识别装置上电复位工作;
b.识别装置的定时发送模块启动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读入验证密码模块中的验证密码,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在读入的验证密码后面增加系统指令形成系统密码,并将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增加检验模块;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一发送缓冲模块,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对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综合密码;
c.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将接收到的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接入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一天线线圈向射频识别芯片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
d.接入射频识别芯片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一天线线圈发送的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后,将该高频电磁波信号送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
e.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将高频电磁波信号在第二天线线圈中的感应电压转换为射频识别芯片的工作电源且从第二电源模块输出供射频识别芯片使用,同时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从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中分离出综合密码,并将综合密码传输给第二接收缓冲模块;
f.第二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将第二接收缓冲模块中的综合密码中的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g.第二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根据系统密码中的系统指令判断读取计数模块中的读取计数值是否需要增加计数,如果需要增加计数,则增加计数,并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否则,不增加计数,直接通过读取计数模块读出计数值;然后再判断读出的计数值是否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如果未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或者读取计数限定值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读取身份编码模块中的身份编码,并继续执行;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或者读出的计数值已超出读取计数限定值且读取计数限定值不为0,则读取编码模块读入无效身份编码,确定该射频识别芯片无效;
h.将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在第二发送缓冲模块中将验证密码与读取出的身份编码组合得到新系统密码,并将新系统密码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增加校验模块;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对接收到的新系统密码计算校验数据,并将校验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通道传输给第二发送缓冲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对新系统密码增加校验数据形成反馈密码;
i.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将反馈密码通过信息反馈模块传输给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天线接口模块利用接入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的第二天线线圈通过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识别装置;
j.识别装置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接收到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反馈的反馈密码后,将反馈密码传输给第一接收缓冲模块;
k.第一校验纠错模块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数据是否填满校验算法数据组,如果已满,则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根据设定的校验算法判断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确定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正确,并将第一接收缓冲模块中的反馈密码中的新系统密码中的验证密码传输给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进行验证密码验证;
l.第一密码验证模块验证验证密码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密码合法,则读取信息模块根据新系统密码中的身份编码从对象数据库模块中读取对应的身份信息,再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有效的身份信息;如果验证密码不合法,则通过显示接口模块在信息显示模块中显示无效的身份信息;
m.判断显示接口模块是否处于显示工作状态,如果显示接口模块处于显示工作状态,则通过关闭控制模块关闭第一发送缓冲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否则,则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读取计数限定值为可变值。
CNB2008100602496A 2008-04-01 2008-04-01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85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602496A CN100545854C (zh) 2008-04-01 2008-04-01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602496A CN100545854C (zh) 2008-04-01 2008-04-01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6402A true CN101276402A (zh) 2008-10-01
CN100545854C CN100545854C (zh) 2009-09-30

Family

ID=3999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0602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854C (zh) 2008-04-01 2008-04-01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5854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7615B (zh) * 2009-01-21 2010-11-03 张卫强 一种用于识别对象的射频识别系统
CN102096794A (zh) * 2011-02-15 2011-06-15 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动物电子身份标签识读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4765989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电子密码系统及其配件
CN105184576A (zh) * 2015-07-17 2015-12-23 吕锦明 电子防伪系统及其电子防伪方法
CN108345804A (zh) * 2018-03-22 2018-07-31 北京可信华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信计算环境中的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8494731A (zh) * 2018-02-08 2018-09-04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身份认证的抗网络扫描方法
CN109199457A (zh) * 2018-10-10 2019-01-15 江苏凯与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可控的数字皮试仪及其适用的自计数工作方法
CN110197379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的防伪系统及方法
CN111751706A (zh) * 2020-06-22 2020-10-09 江苏高聚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技术研发辅助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7615B (zh) * 2009-01-21 2010-11-03 张卫强 一种用于识别对象的射频识别系统
CN102096794A (zh) * 2011-02-15 2011-06-15 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动物电子身份标签识读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2096794B (zh) * 2011-02-15 2013-12-18 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动物电子身份标签识读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4765989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电子密码系统及其配件
CN105184576A (zh) * 2015-07-17 2015-12-23 吕锦明 电子防伪系统及其电子防伪方法
CN108494731A (zh) * 2018-02-08 2018-09-04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身份认证的抗网络扫描方法
CN108494731B (zh) * 2018-02-08 2021-04-02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身份认证的抗网络扫描方法
CN108345804A (zh) * 2018-03-22 2018-07-31 北京可信华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信计算环境中的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8345804B (zh) * 2018-03-22 2021-01-08 北京可信华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信计算环境中的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9199457A (zh) * 2018-10-10 2019-01-15 江苏凯与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可控的数字皮试仪及其适用的自计数工作方法
CN110197379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的防伪系统及方法
CN111751706A (zh) * 2020-06-22 2020-10-09 江苏高聚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技术研发辅助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5854C (zh)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854C (zh)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00547606C (zh) 增强有源射频识别系统信息安全与兼容性的方法及装置
WO2010127509A1 (en) Rfid transponder
US20070158412A1 (en) Non-contact paper-based electronic ticket based on electronic tag techniques
US11030429B2 (en) Multipurpose RFID transponder and a system for reading it
US10671822B1 (en) Multipurpose RFID transponder and a system for reading it
US9607286B1 (en) RFID tags with brand protection and loss prevention
CN201203882Y (zh) 安全双频一卡通
Chabanne et al. RFID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4600121A (zh) 具有隐私模式的射频识别集成电路
RU182969U1 (ru) Считыватель крипт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меток
CN104022768A (zh) 一种无源磁感按键装置
US11790191B2 (en) Multipurpose RFID transponder and a system for reading it
Adam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RFID–reducing errors and effort
CN203573357U (zh) 一种艺术品真伪鉴别系统
CN101101633A (zh) 一种电子标签扫描方法及系统
CN201210297Y (zh)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
CN106971207A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二次电缆吊牌标签的智能标识系统
CN201387612Y (zh) 一种农畜产品流通监管装置
CN203490738U (zh) 基于rfid的紫砂壶防伪识别系统
JP2005229512A (ja)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装置、非接触通信媒体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749096B (zh) 基于超高频rfid的安全电子锁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279063A1 (en) Activating rfid transponder with light
CN104463051A (zh) 一种基于混沌加密技术的rfid系统
CN102880936A (zh) 钢瓶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22

Address after: No. 818, Fenghua Road, Zhejiang, Ningbo, Ningbo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315012

Patentee after: Zhang Weiqiang

Address before: No. 818, Fenghua Road, Zhejiang, Ningbo, Ningbo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315012

Co-patentee before: Wang Wenping

Patentee before: Zhang Wei Qia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