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7619A -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7619A
CN101267619A CNA2007102002730A CN200710200273A CN101267619A CN 101267619 A CN101267619 A CN 101267619A CN A2007102002730 A CNA2007102002730 A CN A2007102002730A CN 200710200273 A CN200710200273 A CN 200710200273A CN 101267619 A CN101267619 A CN 101267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ervic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quest
communications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2002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品峰
翁世芳
李占武
李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2002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7619A/zh
Priority to US11/941,975 priority patent/US827984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267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无业务通信请求;当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当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无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二频率与基站进行基本通信,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使用上述的移动通信方法,用户在有业务通信需求的时候利用第一频率与基站通信,在无业务通信需求时,也即待机时利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与基站保持基本联系,降低了待机时高频辐射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及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而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手机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成了手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手机频率通常包括800MHz、900MHz、1800MHz和1900MHz,这些高频电波的发送和接收都会产生手机辐射,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手机在待机时,虽然仅仅与基站间保持间歇性的基本联系,但也采用高频通信,导致手机不使用也会有对人体有害高频辐射产生,损害用户健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待机时降低高频辐射的移动通信方法。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待机时降低高频辐射的移动通信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待机时降低高频辐射的基站的通信方法。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无业务通信请求;
当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
当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无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工作单元和第一频率收发单元,所述工作单元用于信息处理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联络单元和第二频率收发单元。所述联络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作单元无业务通信请求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采用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采用的频率。
一种基站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主叫请求,检测是否有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一种基站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主叫请求,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检测是否有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回到所述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的步骤。
通过上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及基站通信方法,用户在有业务通信需求的时候利用第一频率与基站通信。在无业务通信需求时,也即待机时利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与基站保持基本联系,降低了待机时高频辐射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装置与基站的模块图。
图3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4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站通信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为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第一移动通信装置12和第二移动通信装置14分别与各自距离最近或者信号最强的基站16保持联系并通过基站16与其它的移动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通信装置12和第二移动通信装置14即为手机,手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包括通话业务和短信业务。
如图2所示,其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装置20与基站40的模块图。移动通信装置20包括:工作单元22、状态检测单元24、控制单元26、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和联络单元32。与移动通信装置20对应的基站40包括数据处理模块42、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和联络模块48。
工作单元22用于通过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与基站40进行通信及信息处理,包括语音和文字信息的接收、处理、播放和显示,如手机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本实施例中将通话和短信等业务统称为业务通信,待机期间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联系称为基本通信。所述基本通信内容包括信号强弱、电信网路服务区、是否有来电和开关机等信息的交换和检测。
状态检测单元24用于检测工作单元22是否有通信请求,也即是检测用户是否有通话和短信发送等业务通信请求。
控制单元26用于根据状态检测单元24的检测结果及联络单元32接收之信息选择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或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来与基站40进行通信。
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用于与基站40的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之间进行业务通信。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用于与基站40的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之间进行基本通信。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采用的通信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采用的通信频率,本实施例中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的通信频率大于等于800MHz,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的通信频率小于800MHz,如100MHz。
联络单元32用于通过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与基站40进行基本通信,并在有被叫业务请求时通知控制单元26选择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来与基站40进行通信。
与移动通信装置20对应的基站40中数据处理模块42用于对多个移动通信装置20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与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的配合进行移动通信装置20和基站40间的业务通信,且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采用的频率与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的频率相同。联络模块48用于通过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与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的配合进行移动通信装置20和基站40间的基本通信,且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采用的频率与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的频率相同。移动通信装置20的工作状况主要包括“主叫”、“待机”和“被叫”三种。当移动通信装置20主动发送业务通信请求,如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此时为工作单元22通过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与基站40进行业务通信。当移动通信装置20待机期间,此时是联络单元32通过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与基站40进行业务通信。当移动通信装置20被叫时,基站40的联络模块48通过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发送被叫请求给移动通信装置20的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再传送给联络单元32,联络单元32再将被叫请求信息传送给控制单元26,以使工作单元22启用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与基站40进行业务通信。要注意的是,此处只是以通过第二频率告知被叫业务通信为例,很容易理解,基站40也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告知被叫业务通信给移动通信装置20。
使用上述的移动通信装置20,用户在有业务通信需求的时候利用第一频率与基站40通信。在无业务通信需求时,也即待机时利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与基站40保持基本联系,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装置20待机时高频辐射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
如图3所示,其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方法步骤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判断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无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如主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等,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进至步骤S63,若没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进至步骤S65。
步骤S63,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
步骤S65,判断移动通信装置是否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如来电或来短信等,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回至步骤S63,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然后返回;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进至步骤S67。
步骤S67,使用第二频率与基站进行基本通信,该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然后返回,流程重新开始。
上述移动通信方法中第一频率大于等于800MHz,第二频率小于800MHz,如100MHz。且步骤S65和步骤S67可以调换顺序,即先使用第二频率与基站进行基本通信,然后再检测时候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使用上述的移动通信方法,用户在有业务通信需求的时候利用第一频率与基站通信。在无主叫和被叫等业务通信需求时,也即待机状态时利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与基站保持基本联系,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装置待机时高频辐射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
以图2所示移动通信装置20与基站40之间的通信方法对上述步骤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阅图2:
首先,状态检测单元24检测工作单元22是否有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如有业务通信请求,则工作单元22通过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和基站40的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与数据处理模块42进行业务通信。如没有业务通信请求,则联络单元32通过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和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与基站40之联络模块46进行基本通信。
在进行基本通信的过程中,可能有其他用户要与移动通信装置20联系,即被叫。此时,基站40通过联络模块46将被叫信息告知移动通信装置20的联络单元32,移动通信装置20接收到被叫信息后通过控制单元26启动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使工作单元22通过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和基站40的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与数据处理模块42进行业务通信。本实施例子中,用户在主叫结束后立刻有来电,那么基站40也可通过第一频率将被叫信息告知移动通信装置20。如此,移动通信装置20和基站40之间只有在有业务通信的时候才采用较高频率的第一频率收发单元28和第一频率收发模块44进行通信,其他时间均采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收发单元30和第二频率收发模块46进行通信,有效的降低了移动通信装置20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高频辐射伤害。
请参阅图4,其为与上述移动通信装置20对应的基站40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1,首先检测是否有来移动通信装置20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如移动通信装置20拨打电话,若有则进至步骤S73,若没有则进至步骤S75;
步骤S73,使用第一频率与移动通信装置20进行业务通信,然后返回,流程重新开始;
步骤S75,检测是否有移动通信装置20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如其他移动通信设备拨打其电话,若有,则回至步骤S73,若没有,则进至步骤S77;
步骤S77,使用第二频率与移动通信装置20进行基本通信,该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然后返回,流程重新开始;
同样的步骤S75和步骤S77也可以调换顺序,即先使用第二频率与移动通信装置20进行基本通信,当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时间,通过基本通信通道将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信息发送给移动通信装置20,然后再检测是否有移动通信装置20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如上所述,基站40在移动通信装置20没有主叫和被叫等业务通信请求时间,采用较低频率的第二频率与移动通信装置20进行基本通信,降低了此期间移动通信装置20的高频辐射对用户的伤害。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无业务通信请求;
当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有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
当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当前无业务通信请求时,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通信请求包括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和被叫业务通信请求,所述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有无主叫业务通信请求,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若没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判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有无被叫业务通信请求,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通信请求包括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和被叫业务通信请求,所述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有无主叫业务通信请求,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若没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再判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有无被叫业务通信请求,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使用第一频率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回到判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有无主叫业务通信请求的步骤。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率小于800MHz。
5. 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工作单元和第一频率收发单元,所述工作单元用于信息处理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联络单元和第二频率收发单元,所述联络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作单元无业务通信请求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采用的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采用的频率。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状态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工作单元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联络单元接收到的信息择一选择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和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来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工作单元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或所述联络单元接收到被叫业务通信请求时选择所述第一频率收发单元与基站进行业务通信,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工作单元无主叫业务通信请求或所述联络单元未接收到被叫业务通信请求时选择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来与所述基站进行基本通信。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率收发单元所采用的频率小于800MHz。
9. 一种基站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主叫请求,检测是否有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10. 一种基站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主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主叫请求,使用第二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基本通信,且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检测是否有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被叫业务通信请求;
若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使用第一频率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行业务通信;
若没有被叫业务通信请求,则回到所述检测是否有来自移动通信装置的主叫业务通信请求的步骤。
CNA2007102002730A 2007-03-13 2007-03-13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267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2002730A CN101267619A (zh) 2007-03-13 2007-03-13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US11/941,975 US8279847B2 (en) 2007-03-13 2007-11-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with a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2002730A CN101267619A (zh) 2007-03-13 2007-03-13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7619A true CN101267619A (zh) 2008-09-17

Family

ID=3976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2002730A Pending CN101267619A (zh) 2007-03-13 2007-03-13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279847B2 (zh)
CN (1) CN1012676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589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的接收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116014L (fi) * 2011-10-13 2013-04-14 Marisense Oy Tiedonsiirto sähköisissä hintalappujärjestelmiss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9219C (fi) * 1995-06-06 1997-10-2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Kahdella taajuusalueella toimiva antenni
US6445937B1 (en) * 1999-12-02 2002-09-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phone power management
US6397053B1 (en) * 1999-12-30 2002-05-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Kpenv) Reduc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with increased standby ti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6424302B1 (en) * 2000-12-20 2002-07-23 Senton Enterprise Co., Ltd. Simplified dual-frequency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
US7403507B2 (en) * 2001-06-18 2008-07-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system time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EP1452950A4 (en) * 2001-12-07 2009-07-08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ENDING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APPLICATION PROGRAM,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A RECORDED FOR AN APPLICATION PROGRAM
EP1791377A1 (en) * 2005-11-23 2007-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managing at least an area covered by a base st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589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的接收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79847B2 (en) 2012-10-02
US20080227496A1 (en)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5331B (zh) 一种双卡双待手机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KR100605625B1 (ko) 유엠티에스시스템의 세션해제방법
EP3322161B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984801B (zh) 一种双卡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504010B2 (en) Paging reading conflict management in dual standby handsets
US73369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all set-up time for time-sensitive appl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432288A1 (en) Paging reading conflict management in dual standby handsets.
CN101867978B (zh) 半静态调度周期管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1267619A (zh) 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基站的通信方法
KR960004959B1 (ko) 인입 전화 호출 접속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WO200103745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unit and a base unit
EP2523438B1 (en) Mobile terminal
JP3033407B2 (ja) 移動体間の通話システム
CN102202319A (zh) 无线终端中继装置
KR20050114021A (ko) 비동기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단문메시지 착신전환방법
KR100350248B1 (ko) 이동전화시스템에서 음성 사서함 서비스방법
JP3068547B2 (ja) 携帯端末通信方法
CN117560768B (zh) 一种寻呼双卡双待单通终端副卡的方法和系统
RU214347U1 (ru) Мультипротокольный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
CN102685721B (zh) 应用于手机中的通信方法
AU78097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ain phone for use therein
CN101674355B (zh) 低讯号下限制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JP2005277911A (ja) 携帯電話パケット呼接続システム
TWI241084B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its application
CN114867001A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