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2097A - 卡用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62097A CN101262097A CNA2008100852025A CN200810085202A CN101262097A CN 101262097 A CN101262097 A CN 101262097A CN A2008100852025 A CNA2008100852025 A CN A2008100852025A CN 200810085202 A CN200810085202 A CN 200810085202A CN 101262097 A CN101262097 A CN 1012620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sliding component
- splicing ear
- housing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06K7/00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means for pressing the connector contac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ard contacts to assure trustworthy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ard and connect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31—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slide, carriage or draw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在安装长度大致相同、接触端子距这些卡的前端部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第二卡时,即使是安装于壳体里侧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卡,卡排出时也能够容易取出。该卡用连接装置具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该构件由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构成,在第一卡(1)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与第一连接端子(6)连接,且使与第二卡(2)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7)向离开第一卡(1)的方向退避,在第二卡(2)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与第二连接端子(7)连接,且使与第一卡(1)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向离开第二卡(2)的方向退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形状不同的多个卡的卡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可以将形状不同的多个卡从同一方向插入的卡用连接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已有公示。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示有将连接多个长度不同的卡的各自的接触端子的壳体的连接端子的位置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错开配置的结构。由此,在将多个卡分别安装于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实现各个卡的接触端子与相应的连接端子正确连接、而不会发生电性不良。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35627公报
但是,在考虑到安装长度相同、距这些卡的前端部的接触位置也大致相同的多个卡时,若要能够沿同一方向插入,则必须使壳体的各个连接端子的位置靠近。由此,存在卡的接触端子与不对应的连接端子连接而产生电性不良的顾虑。于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技术,当要按照不产生电性不良的方式将壳体的连接端子的位置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隔开充分的距离配置,则具有与配置于壳体的里侧的连接端子连接的接触端子的卡基本位于壳体的里侧。由此,发生在卡排出时难以取出的情况。另外,壳体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变长,也产生导致卡用连接装置的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在安装长度大致相同、且接触端子距这些卡的前端部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第二卡时,即使是安装于壳体里侧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卡,在卡排出时也能够容易地取出,另外,可以将壳体的卡插入方向的尺寸设置得比较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选择性插入各个第一卡及第二卡的壳体上,将连接所述第一卡的接触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子和连接所述第二卡的接触端子的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卡插入方向前后,该卡用连接装置具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该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在将所述第一卡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卡的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向离开所述第一卡的方向退避,在将所述第二卡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所述第二卡的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向离开所述第二卡的方向退避。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将第一卡安装于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在使与第二卡的接触端子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向离开第一卡的方向退避的状态下,使第一卡的接触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从而能够实施对于该第一卡的信号的接收发送。另外,在第二卡安装于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上述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在使与第一卡的接触端子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以离开第二卡的方式退避的状态下,使第二卡的接触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能够实施对于该第二卡的信号的接收发送。
由此,可以将壳体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靠近配置。若这样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靠近配置于壳体内,则即使是配置于壳体的里侧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卡,在卡排出时也可以容易地取出。另外,可以将壳体的卡插入方向的尺寸设置得比较短。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能够在安装了所述第一卡或所述第二卡的状态下在所述壳体内沿卡插入方向前后滑动,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里侧,并且,所述第二卡由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卡小的卡构成,将所述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构件所具备的能够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的可动构件上,该可动构件的构成为:在将所述第二卡插入所述滑动构件时,不根据该第二卡的宽度尺寸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在将所述第一卡插入所述滑动构件时,根据该第一卡的宽度尺寸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二卡插入至滑动构件时,由于该第二卡的小宽度尺寸而可动构件不向卡插入方向移动,随之,连接端子退避构件使配置于壳体的前侧的第一连接端子向离开第二卡的方向退避,该状态下第二卡的接触端子与配置于壳体的里侧的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由此,能够实施对于该第二卡的信号的接收发送。在第一卡插入至滑动构件时,由于该第一卡的大宽度尺寸而可动构件向卡插入方向移动,设置于该可动构件的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向壳体的里侧移动,使配置于壳体里侧的第二连接端子向离开第一卡的方向退避,该状态下第一卡的连接端子与配置于壳体的前侧的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由此,能够实施对于该第一卡的信号的接收发送。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如下配置的卡合部:在向所述滑动构件插入所述第一卡时与该第一卡卡合,并且在向所述滑动构件插入所述第二卡时不与该第二卡卡合。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一卡插入至滑动构件时,第一卡和可动构件的卡合部卡合,通过该卡合部可动构件与第一卡一起移动,第一卡插入到滑动构件上的可动构件的移动被限制的位置,且安装于该滑动构件上的规定位置。在第二卡插入至滑动构件时,由于该第二卡不与可动构件的卡合部卡合,该第二卡的滑动不会受到可动构件的限制,因此,可以将该第二卡移动至比第一卡更靠近滑动构件的里侧。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由在与卡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凸轮板构成,所述可动构件具有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及所述第二引导件分别配置于所述凸轮板的两侧部且可分别与所述滑动构件的两侧壁滑动接触并沿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在这些第一引导件及第二引导件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所述卡合部,并且,具备一对弹簧,所述一对弹簧与所述滑动构件卡合,向所述滑动构件的卡插入口方向对所述可动构件施力。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一卡插入至滑动构件时,第一卡与设置于可动构件的第一引导件及第二引导件的至少一个上的卡合部卡合,通过该卡合部,可动构件抵抗一对弹簧的施力而和第一卡同时移动。期间,第一卡、第二卡在滑动构件的两侧壁上边滑动接触边移动。因此,能够使可动构件及第一卡在滑动构件上圆滑地向插入方向移动。自滑动构件排出第一卡时,由于一对弹簧的施力可动构件向滑动构件的卡插入口方向移动,伴随此,第一卡向滑动构件的卡插入口方向排出。期间,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在滑动构件的两侧壁上边滑动接触边移动。因此,能够使可动构件及第一卡在滑动构件上圆滑地向排出方向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能够在使第一卡的接触端子不和与第二卡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接触的状态下,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另外,在使第二卡的接触端子不和与第一卡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接触的状态下,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因此,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靠近而配置于壳体内。由此,在分别安装长度大致相同、接触端子距这些卡的前端部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第二卡时,即使配置于壳体里侧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卡,在卡排出时也能够容易地取出,能够确保优异的使用方便性。另外,可以将壳体的卡插入方向的尺寸设置得比较短,能够实现安装这样长度大致相同、接触端子距这些卡的前端部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第二卡的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卡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图2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卡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右视图、(c)图是仰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可动构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凸轮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二凸轮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一卡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B1-B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一卡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C1-C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一卡插入本实施方式时的凸轮的动作,(a)图是表示第一凸轮动作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b)图是表示第二凸轮动作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表示第一卡排出时使第一卡超行程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D1-D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B2-B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C2-C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插入本实施方式时的第一凸轮的状态,(a)图是主要部件的立体图、(b)图是主要部件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排出时使第二卡超行程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D2-D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表示第一卡及第二卡未插入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件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插入时第一板簧的动作的主要部件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5、16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的左侧壁部具备的第一板簧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5、16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的右侧壁部具备的第二板簧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
符号说明
1、第一卡
1a、前端部
1b、接触端子
1c、第一切口
1d、第二切口
1e、后端部
1、第二卡
2a、前端部
2b、接触端子
2c、切口
2d、后端部
2e、避让部
3、壳体
3a、插入口
4、滑动构件
4a、后端部
4b、前端部
4d、卡插入口
6、第一连接端子
7、第二连接端子
8、支承构件
9、可动构件
9a、凸轮板(引导构件)[连接端子退避构件]
9c1、卡合部(卡定位装置)
10、卡合部(卡定位装置)
12、切口
13、第一凸轮(锁定构件)
13a、轴部
13b、动作部
13b2、突起部
13b21、第一锥部
14、第二凸轮(锁定构件)
14a、轴部
14b、动作部
14b2、突起部
14b21、第一锥部
16、心形凸轮
17、滑行构件
30、第一板簧(锁定构件)
30a、固定部
30b、臂部
30c、突部
30c1、第一锥部
30c3、侧壁
31、第二板簧(锁定构件)
31a、固定部
31b、臂部
31c、突部
31c1、第一锥部
31c3、侧壁
32、空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最佳方式。
[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
图1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卡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该图1所示的第一卡1宽度尺寸较大,由厚壁的卡构成,在里面侧的前端部1a的附近,如该图1的(f)图所示,具备在信号的发送接受时灵活使用的多个接触端子1b。在后端部1e附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后述的向本实施方式的插入、从本实施方式的取出,通过把持后端部1e而进行。
[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
图2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卡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该图2所示的第二卡2与第一卡1相比宽度尺寸小,由薄壁的卡构成,在里面侧的前端部2a的附近,如该图2的(f)图所示,具备在信号的发送接受时灵活使用的多个接触端子2b。在一个侧面具有切口2c,并且在形成该切口2c的同一侧面的前端部2a侧形成有使宽度尺寸变窄的避让部2e。后述的向本实施方式的插入、从本实施方式的取出,通过把持后端部2d而进行。
上述的第一卡1和第二卡2在本实施方式中有选择地使用,这些第一卡1和第二卡2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但卡的长度被设定为大致相同,另外,接触端子1b、2b距各自的前端部1a、2a的位置也设定为大致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右视图、(c)图是仰视图。
本实施方式如该图3所示,具备:形成主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3;限定安装的第一卡1、第二卡2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在安装第一卡1或第二卡2的状态下在壳体3内能够沿卡插入方向前后滑动的盘状的滑动构件4。该滑动构件4在同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如同图3的(a)图所示,其后端部4a以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卡1、第二卡2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该滑动构件4如后述,其后端部4a以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2的方式配置。
在壳体3内配置有将滑动构件4向卡排出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5。另外,在壳体3内通过镶嵌成形而设置有与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连接的多个金属制的第一连接端子6、和与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连接的多个金属制的第二连接端子7。这些第一连接端子6和第二连接端子7相互靠近而配置,并且,将第一连接端子6配置于壳体3的前侧,将第二连接端子7配置于壳体3的里侧。
在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附近的卡插入口4a设置有以限制插入到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和第二卡2中的薄的卡即第二卡2的厚度方向的动作的方式,可弹性支承该第二卡2的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的支承构件8。该支承构件8通过镶嵌成形而设置于合成树脂制的滑动构件4的主体上。
在滑动构件4的前端部4b附近设置有沿与卡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例如具有锥面的突出部4c。另外,在该突出部4c附近的前侧,设置有能够卡合插入至滑动构件4的第二卡2的前端部2a的卡合部10。在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设置有切口12。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可动构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具备设于滑动构件4且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可移动的可动构件9。该可动构件9由绝缘材料构成,如图4所示,一体具备:在与卡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轮板9a;与滑动构件4的两侧壁部滑动接触、主要位于卡插入方向的前侧且沿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引导件9b、第二引导件9c;分别向卡插入方向的里侧延伸设置且设置于第一引导件9b侧的第一突起9d及设置于第二引导件9c侧的第二突起9e。
如图4的(a)图等所示,可动构件9在第二引导件9c上设置有能够卡合第一卡1的前端部1a的卡合部9c1。该可动构件9构成为:在第二卡2插入滑动构件4时,对应该第二卡2的小宽度尺寸不与第二卡2卡合,因此,在卡插入方向前后不移动,而在第一卡1插入滑动构件4时,对应该第一卡1的大的宽度尺寸与第一卡1卡合,在卡插入方向前后可移动。
如图3所示,在该可动构件9的第一突起9d、第二突起9e上卡合有里侧部分卡合保持于滑动构件4的一对弹簧11。即,可动构件9被这些弹簧11向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方向施力。
通过上述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前端部4b的卡合部10、形成于可动构件9的第二引导件9c的卡合部9c1构成卡定位装置,该卡定位装置在滑动构件4上安装第一卡1或第二卡2时,以不使第一卡1的后端部1e从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突出的方式进行定位,并且使第一卡1和第二卡2的各个接触端子1b、2b位置互相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错开,且将这些第一卡1、第二卡2在滑动构件4上定位。
滑动构件4通过后述的锁定机构被推进-推进操作。即,在滑动构件4上安装第一卡1或第二卡2的状态下,通过推压该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在第一卡1、第二卡2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可通过后述的锁定机构锁定滑动构件4,通过从这样的锁定状态推压滑动构件4,可解除锁定机构对滑动构件4的锁定。
另外,通过设置于上述滑动构件4的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构成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该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在第一卡1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将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与第一连接端子6连接,并且使第二连接端子7向离开第一卡1的方向退避,第二卡2配置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与第二连接端子7连接,并且使第一连接端子6向离开第二卡2的方向退避。
另外,设置于上述的滑动构件4的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限制第二卡2的厚度方向,并且也兼作将该第二卡2引导的引导构件。
上述滑动构件4的锁定机构如图3所示,设置于例如滑动构件4的一侧壁部的附近,由具有往路、复路、及锁定部16a的心形凸轮16和在一端具有与该心形凸轮16的往路、复路、及锁定部16卡合且相对滑动的销、另一端摆动自如地保持于壳体3的滑行构件17构成。在滑动构件4的另一侧壁部配置有可与形成于第二卡2的切口2c卡合的板簧15。该板簧15也通过镶嵌成形而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主体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1和第二卡2的各自选择性插入的卡插入口,例如在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的两侧壁部,如图3的(a)图所示,设置有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在第一卡1插入时,伴随该第一卡1的插入动作而向该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即滑动构件4的下面方向退避,并且在其退避途中引导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在安装位置进入到该第一卡1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将第一卡1锁定,在第二卡2插入时,不进行上述的退避,对该第二卡2的侧面进行引导。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上述的第一凸轮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具备的上述第二凸轮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g)图是立体图。
第一凸轮13如图5所示,包括以沿滑动构件4的滑动方向的方式而延伸设置、保持于该滑动构件4并且可绕其轴心转动的轴部13a。另外,具有动作部13b,该动作部13b与该轴部13a一体设置,形成有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一卡1时滑动接触地按压该第一卡1的下面的第一锥部13b21,具备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二卡2时对该第二卡2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突起部13b2。另外,该第一凸轮13在位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侧的端部具有对插入的第一卡1进行引导的锥部13b1。另外,该第一凸轮13的突起部13b2在上述第一锥部13b21的相反侧、即位于里侧的部分具备:在取出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时,由第一卡1的下面按压的第二锥部13b22。
这样构成的第一凸轮13配置于在滑动构件4的一方的侧壁部形成的贯通孔、即空隙部内,同时将轴部13a与镶嵌成形于该滑动构件4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上的弹簧卡合,绕该轴部13a的轴心可转动地保持于滑动构件4。因此,例如在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第一卡1插入滑动构件4,第一凸轮13被向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即滑动构件4的下面方向按压时,通过上述的空隙部第一凸轮13可以从滑动构件4的下面突出。
第二凸轮14也形成为与第一凸轮13同样的形状。即,如图6所示,包括以沿滑动构件4的滑动方向的方式延伸设置且保持于该滑动构件4,并且可绕其轴心转动的轴部14a。另外,具备动作部14b,该动作部14b与该轴部14a一体设置,形成有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一卡1时滑动接触地按压该第一卡1的下面的第一锥部14b21,具备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二卡2时对该第二卡2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突起部14b2。另外,该第二凸轮14在位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侧的端部,具备对插入的第一卡1进行引导的锥部14b1。另外,该第二凸轮14的突起部14b2在上述第一锥部14b21的相反侧、即位于里侧的部分具备:在取出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时,由第一卡1的下面按压的第二锥部14b22。
这种结构的第二凸轮14也配置于在滑动构件4的另一侧壁部形成的贯通孔、即空隙部内,同时将轴部14a与镶嵌成形于该滑动构件4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上的弹簧卡合,绕该轴部14a的轴心可转动地保持于滑动构件4。因此,例如在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第一卡1插入滑动构件4,第二凸轮14被向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即滑动构件4的下面方向按压时,通过上述的空隙部第二凸轮14也可以从滑动构件4的下面突出。
[第一卡向本实施方式插入]
图7~10是表示插入第一卡时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图7是表示第一卡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B1-B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图8表示第一卡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C1-C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图9表示第一卡插入本实施方式时的凸轮的动作,(a)图是表示第一凸轮动作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b)图是表示第二凸轮动作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图10表示第一卡排出时使第一卡超行程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D1-D1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在上述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滑动构件4被施力构件5向卡排出方向施力,其后端部4a在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状态下,保持于壳体3上。设置于滑动构件4上的可动构件9,通过一对弹簧11向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方向施力,保持于待机位置。形成滑动构件4的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前端的销与心形凸轮16的往路卡合,由此,滑动构件4保持于锁定被解除的状态。另外,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两侧壁部的第一凸轮13及第二凸轮14分别利用在形成滑动构件4的主体上镶嵌成形的上述的弹簧的力,以向滑动构件1上的第一卡1、第二卡2的插入路径内突出的方式被保持。
保持于该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的本实施方式,当插入宽度尺寸比较大的第一卡1时,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即,当第一卡1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插入时,第一卡1的前端部1a与图5所示的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的锥部13b2、图6所示的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的锥部14b2卡合而被引导,进而,该第一卡1的前端部1a与图5所示设置于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的突起部13b2的第一锥部13b21卡合、与图6所示设置于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的突起部14b2的第一锥部14b21卡合。由此,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3b、14b的突起部13b2、14b2由第一卡1的下面按下,如图9的(a)图的箭头20、(b)图的箭头22所示,抵抗与轴部13a、14a分别卡合的弹簧的力绕各个轴部13a、14a的轴心转动,从形成于滑动构件4的上述空隙部向下方突出。
进而,当第一卡1压入滑动构件4时,第一卡1的前端部1a与形成于可动构件9的第二引导件9c的卡合部9c1卡合,承受压入力的可动构件9抵抗一对弹簧11的力与第一卡1一起朝向滑动构件4的里侧移动。期间,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被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的第一锥部13b21、及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的第一锥部14b21引导,可动构件9的第一引导件9b、及第二引导件9c与滑动构件4的两侧壁部滑动接触,可动构件9以稳定的状态朝向滑动构件4的里侧移动。另外,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插入口4d附近的具有弹性的支承构件8如图7(a)图所示,被第一卡1的下面按压而退避。
另外,当压入第一卡1,且形成可动构件9的卡合部9c1的第一引导件9c与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卡合部10卡合时,第一卡1相对于滑动构件4的压入停止。由此,第一卡1的一侧面的第一切口1c到达与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对置的位置,第一卡1的另一侧的第二切口1d到达与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对置的位置,由于与轴部13a、14a分别卡合的上述弹簧的力,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如图9(a)(b)图的箭头21、23所示,转动至原来的状态,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进入第一卡1的第一切口1c内、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进入第一卡1的第二切口1d内,第一卡1被这些第一凸轮13和第二凸轮14锁定在滑动构件4上。
虽然这样在滑动构件4上安装了第一卡1,但是在滑动构件4还未压入壳体3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于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状态。另外,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配置于心形凸轮16的往路上。另外,在这样的滑动构件4上安装有第一卡1时,第一卡1的后端部1e不从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突出,例如以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和第一卡1的后端部1e一致的方式,将第一卡1保持于滑动构件4上。
当从在滑动构件4上安装了第一卡1的状态,将滑动构件4抵抗施力构件5的施力相对于壳体3压入时,在设置于滑动构件4上的心形凸轮16的往路上,设置于壳体3的滑行构件17的销相对滑动,第一卡1到达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如图8的(a)图所示,滑行构件17的销与心形凸轮16的锁定部16a卡合。由此,滑动构件4被锁定在壳体3上。
期间,伴随朝向壳体3的里侧的滑动构件4的滑动,可动构件9与滑动构件4一体地向壳体3的里侧移动,与第二卡2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7被突出部4c的锥面引导,如图8的(b)图所示,被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按下。即,第二连接端子7以不与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接触的方式向离开第一卡1的方向退避。另外,这时,第一连接端子6暂时被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按下,凸轮板9a通过后由于自身的弹性力向复原的方向摆动,如图8的(b)图所示,与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接触。即,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与第一连接端子6连接。在该状态,对于第一卡1的信号的接收发送成为可能。
如上述,在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于从壳体3的后端部3a突出比上述尺寸S1小的尺寸S2的状态。另外,在这样的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即使想要把持第一卡1的后端部1e而取出,进入第一卡1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内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的动作被壳体3的第一卡1的安装面限制,因此,通过第一卡1的抽拉力不能转动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即,安装于壳体3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第一卡1,以在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作用下不能从壳体3及滑动构件4取出的方式被保持。
在排出第一卡1时,再压入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由此,如图10所示,滑动构件4抵抗施力构件5的施力,超行程达到壳体3的后壁附近,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从心形凸轮16的锁定部16a脱离。施加于滑动构件4的压入力减弱后,通过施力构件5的施力,保持第一卡1的滑动构件4滑动至卡排出位置,成为上述图7所示的状态。在该排出位置,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于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状态。
期间,伴随滑动构件4的在壳体3的插入口3a方向的滑动,可动构件9向壳体3的插入口3a方向移动,在该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的作用下,与第二卡2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7被暂时按下,在凸轮板9a通过后,被突出部4c的锥面引导,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恢复至初期形态。另外,与第一卡1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从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脱离,被凸轮板9a暂时按下,在凸轮板9a通过后,通过自身具有的弹性力恢复至初期形态。另外,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在心形凸轮16的复路上相对滑动,回到初期位置。
在该状态,当通过滑动构件4的切口12把持第一卡1的后端部1e将其抽出时,可以将第一卡1从滑动构件4取出。
另外,期间,随着第一卡1的取出,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与形成于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的突起部13b2的第二锥部13b22、及形成于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的突起部14b2的第二锥部14b22卡合,将这些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向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按压。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位于比壳体3的插入口3a更外方的空间部位,不会由壳体3的安装面限制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转动,可以进行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的转动。因此,伴随着第一卡1的取出,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抵抗与轴部13a、14a卡合的弹簧的力,向图9的(a)、(b)图的箭头20、22方向转动。在第一卡1被取出后,在与轴部13a、14a卡合的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向图9的(a)、(b)图的箭头21、23方向转动。由此,本实施方式恢复至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
[第二卡向本实施方式的插入]
图11~14是表示插入第二卡时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图11表示第二卡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B2-B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图12表示第二卡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C2-C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图13表示第二卡插入本实施方式时的第一凸轮的状态,(a)图是主要构件的立体图、(b)图是主要构件的主视图。图14表示第二卡排出时使第二卡超行程的状态,(a)图是表示拆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b)图是(a)图的D2-D2剖面图、(c)图是仰视图。
在保持于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的本实施方式中,当插入宽度尺寸比第一卡1小的第二卡2时,成为图11所示的状态。即,第二卡2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插入后,第二卡2的两侧面如图13的(a)(b)图所示的例示那样由第一凸轮13的动作部13b的突起部13b2、及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的突起部14b2进行引导。因此,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不进行转动。
进而,当第二卡2被压入至滑动构件4时,第二卡2的前端部2a与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卡合部10卡合、停止。期间,形成于可动构件9的第二引导件9c的卡合部9c1由于容纳在形成于第二卡2的侧面的避让部2e内,所以保持不向卡插入方向移动。因此,第二卡2的下面由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进行引导。另外,如图11的(b)图所示,第二卡2由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附近的支承构件8弹性保持,第二卡2被该支承构件8和未图示的盖限制其厚度方向的动作。另外,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板簧15与在第二卡2的侧面形成的切口2c卡合,将该第二卡2锁定在滑动构件4上。
在这样的滑动构件4上,虽然安装了第二卡2,但是在滑动构件4还未压入壳体3内的状态下,如图11的(a)图所示,和上述安装了第一卡1的时候同样,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状态。
另外,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配置于心形凸轮16的往路上。另外,在这样将第二卡2安装于滑动构件4上时,以第二卡2的后端部2d不从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突出的方式,例如如图11的(a)图所示,以第二卡2的后端部2d比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位于稍微更里侧的方式,将第二卡2保持于滑动构件4上。此时,第二卡2的后端部2d和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的距离与将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的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和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的距离、即壳体3的第一连接端子6和第二连接端子7的距离大致相当。
当从这样将第二卡2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状态,滑动构件4抵抗施力构件5的施力而相对于壳体3压入时,在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心形凸轮16的往路上,设置于壳体3的滑行构件17的销相对滑动,第二卡2到达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如图12的(a)图所示,滑行构件17的销与心形凸轮16的锁定部16a卡合。由此,滑动构件4被锁定在壳体3上。
期间,伴随着朝向壳体3的里侧的可动构件4的滑动,可动构件9与滑动构件4一体地朝向壳体3的里侧移动,与第一卡1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由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按下。即,第一连接端子6以不与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接触的方式向离开第二卡2的方向退避。另外,这时,第二连接端子7被形成于滑动构件4的突出部4c暂时按下后,如图12的(b)图所示,由于自身的弹性力而成为与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接触的状态。即,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与第二连接端子7连接。在该状态,对于第二卡2的信号的接收发送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在第二卡2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如图12所示,和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安装位置的情况同样,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在从壳体3的后端部3a突出尺寸S2的状态。
在将第二卡2排出时,再次压入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由此,如图14所示,滑动构件4抵抗施力构件5的施力而超行程,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从心形凸轮16的锁定部16a脱离。施加于滑动构件4的压入力被减弱,通过施力构件5的施力,保持第二卡2的滑动构件4滑动至卡排出位置,成为上述的图11所示的状态。在该排出位置,和第一卡1排出时同样,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保持在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状态。
期间,伴随滑动构件4的壳体3的插入口3a方向的滑动,可动构件9向壳体3的插入口3a方向移动,与第一卡1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从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脱离,由于自身的弹性力恢复至初期形态。另外,与第二卡2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7成为从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脱离的状态。另外,形成锁定机构的滑行构件17的销在心形凸轮16的复路上相对滑动,回到初期位置。
在该状态,通过滑动构件4的切口12把持第二卡2的后端部2d而将其抽出时,板簧15和第二卡2的切口2c的卡合被解除,可以将第二卡2从滑动构件4取出。由此,本实施方式返回至图3所示的初期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通过由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卡合部10、和形成于可动构件9的第二引导件9c的卡合部9c1构成的卡定位装置,可以将第一卡1、第二卡2的各自的后端部1e、2d以不从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突出的方式定位。另外,通过该卡定位装置可以将第一卡1、第二卡2在滑动构件4内向插入方向的前后错开而定位。在壳体3内,通过错开配置这种第一卡1、第二卡2,可以根据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的位置、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的位置错开配置与这些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第二连接端子7。因此,将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第二连接端子7连接,不会发生电性不良,对于第一卡1、第二卡2的信号的接收发送成为可能。
另外,按压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将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以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2的方式配置有滑动构件4。伴随此,第一卡1、第二卡2已被排出时,也成为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尺寸S1的形态。因此,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滑动构件4、这些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的部分的尺寸是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的尺寸,在第一卡1或第二卡2各自的安装时可以设定为同样的尺寸S2。
另外,当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且将锁定的滑动构件4再次按下时,该锁定被解除,滑动构件4以从壳体3的插入口3a被推出的方式滑动,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第二卡2被排出。在这样的卡排出时,也可以将从壳体3的插入口3a突出部分的尺寸、即滑动构件4的后端部4a的尺寸在第一卡1、第二卡2排出时设定为同样的尺寸S1。
因此,可将这样的长度大致相同,距前端部1a、2a的接触端子1b、2b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1、第二卡2不会产生电性不良地安装于壳体3上,另外,不对用户的使用方便性产生影响,可以将这些第一卡1、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或排出。由此,能够得到与将长度不同的多个卡安装于壳体3的情况同样优异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设置有切口12,因此,可以通过该切口12把持、抽取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第二卡2,可以容易地进行这些第一卡1、第二卡2的取出。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由于具备以限制第一卡1和第二卡2中的薄的卡,即第二卡2的厚度方向的动作的方式可弹性支承该第二卡2的支承构件8,因此通过支承构件8也可以将薄的卡即第二卡2稳定安装于滑动构件4,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即通过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在使与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7向离开第一卡1的方向退避的状态下,使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a与第一连接端子6连接,能够实现对于该第一卡1的信号的接收发送。另外,在第二卡2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在使与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6以离开第二卡2的方式退避的状态下,使第二卡2的接触端子2b与第二连接构件7连接,能够实现对于该第二卡2的信号的接收发送。
由此,可以将壳体3的第一连接端子6和第二连接端子7靠近配置,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若将第一连接端子6和第二连接端子7靠近而配置于壳体3内,则配置于壳体3里侧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卡、即第二卡2在卡排出时也可以容易地从滑动构件4取出,从而能够确保优异的使用方便性。另外,可以使壳体3的卡插入方向的尺寸比较短,能够实现安装有这样的长度大致相同、那些卡的接触端子1b、2b距前端部1a、2a的位置也大致相同的第一卡1、第二卡2的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构成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因此,可以简单制造该连接端子退避构件的结构,得到高的实用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插入宽度尺寸大的第一卡1时,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的两侧壁部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伴随第一卡1的插入动作向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即以避开第一卡1的插入路径的方式退避,而且通过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引导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在滑动构件4的安装位置,在第一卡1的两侧面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中分别进入与它们对应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该第一卡1被锁定在滑动构件4上。另外,插入宽度尺寸小的第二卡2时,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不退避,通过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动作部14b引导第二卡2的两侧面。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退避方向如上述为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即,不导致装置的纵深尺寸的增加,可以引导第一卡1、第二卡2。通过这些,可以缩短装置的纵深尺寸,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通过设置于卡插入口4d的两侧壁部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各自,能够可靠地锁定插入至滑动构件4的安装位置的第一卡1,在壳体3内使滑动构件4滑动期间,可以将该第一卡1稳定地保持于滑动构件4上。
另外,可以将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的两侧壁部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间的尺寸设定为适合于第二卡2的宽度尺寸的尺寸,可以将比该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间的尺寸大的尺寸设定为第一卡1能够插入的卡插入口4d的尺寸。即,可以将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设定为对应于宽度尺寸大的第一卡1的宽度尺寸,能够实现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的形状的简单化。因此,可以只考虑第一卡1的宽度尺寸而设计滑动构件4的卡插入口4d,能够简单地进行该卡用连接装置的设计及制造。
另外,形成于壳体3的插入口3a只要允许滑动构件4的插入即可,因此可以作成依赖于该滑动构件4的形状的单一的形状。因此,也可以实现该壳体3的插入口3a的形状的简单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设置于滑动构件4的引导构件、即可动构件9的凸轮板9a,将比第一卡1壁薄的第二卡2稳定地插入滑动构件4,可以作为可靠性高的装置。
另外,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分别构成为:具备与轴部13a、14a分别一体设置的具有突起部13b2、14b2的动作部13b、14b,上述突起部13b2、14b2具有在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一卡1时,将该第一卡1的下面滑动接触地按压的第一锥部13b21、14b21,将与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各自的轴部13a、14a卡合的弹簧镶嵌成形在滑动构件4的主体上。由此,能够一边通过动作部13b、14b各自的突起部13b2、14b2的转动、非转动进行引导,一边将第一卡1、第二卡2插入至滑动构件,并且,在第一卡1安装于滑动构件4时,能够使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分别可靠地进入第一卡1两侧面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能够将该第一卡1锁定于滑动构件4上。因此,能够将第一卡1稳定地保持于滑动构件4上,并且在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该第一卡1被误操作取出而造成的包括第一卡1的接触端子1b、第一连接端子6等的信号传递系统的损伤,由此也可以作为可靠性高的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构件9的第二引导件9c上设置了能够卡合第一卡1的前端部1a的卡合部9c1,但是根据第二卡2的形状,也可以作成第一引导件9b具备能够卡合第一卡1的前端部1a的卡合部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为可动构件9的第一引导件9b和第二引导件9c的双方具备这样的卡合部的构成。
[其它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表示第一卡及第二卡未插入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插入时第一板簧的动作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在图15、16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的左侧壁部具备的第一板簧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图18是表示在图15、16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的右侧壁部具备的第二板簧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视图、(d)图是右视图、(e)图是后视图、(f)图是仰视图。
该其它实施方式可以进行插入的第一卡1及第二卡2的引导,伴随第一卡1的插入动作向该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退避,在第一卡1的安装位置锁定该第一卡1,并且作为在第二卡2插入时不进行退避的锁定构件,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设置有金属制的板簧、例如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即,这些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构成为:在第一卡1插入时,伴随该第一卡1的插入动作一边向该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退避,一边在其途中引导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在安装位置进入到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卡1的两侧面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中,将第一卡1锁定,在第二卡2插入时引导该第二卡2的侧面。
滑动构件4的左侧壁部设置的第一板簧30如图17所示,具备:镶嵌成形于滑动构件4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的固定部30a;支承于该固定部30a上、伴随第一卡1的插入能够挠曲变形的臂部30b;形成在该臂部30b的位于卡插入口4d侧的端部附近,将第一卡1插入到滑动构件4上的安装位置时,进入形成于第一卡1的左侧面的第一切口1c来锁定第一卡1的突部30c。该第一板簧30的突部30c具有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一卡1时,卡合该第一卡1的前端部1a的第一锥部30c1。另外,在该第一锥部30c1的相反侧即位于里侧的部分,具有在将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取出时,由该第一卡1按压的第二锥部30c2。另外,具有在将第二卡2插入滑动构件4时,引导该第二卡2的侧面的侧壁30c3。
同样,滑动构件4的右侧壁部具备的第二板簧31如图18所示,具备:镶嵌成形于滑动构件4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的固定部31a;支承于该固定部31a上、伴随第一卡1的插入能够挠曲变形的臂部31b;形成于该臂部31b的位于卡插入口4d侧的端部附近,将第一卡1插入到滑动构件4上的安装位置时,进入形成于第一卡1的右侧面的第二切口1d来锁定第一卡1的突部31c。该第二板簧31的突部31c具有向滑动构件4插入第一卡1时,卡合该第一卡1的前端部1a的第一锥部31c1。另外,在该第一锥部30c1的相反侧即位于里侧的部分,具有在将安装于滑动构件4的第一卡1取出时,由该第一卡1按压的第二锥部31c2。另外,具有在将第二卡2插入滑动构件4时,引导该第二卡2的侧面的侧壁31c3。
另外,如图15所示,在位于第一板簧30的臂部30b的下方的滑动构件4的部分,形成有将第一板簧30向滑动构件4的下面方向按压时,可以使该第一板簧30的臂部30b从滑动构件4的下面突出的空隙部32。尽管未图示,但在位于第二板簧31的臂部31b的下方的滑动构件4的部分,也形成有在将第二板簧31向滑动构件4的下面方向按压时,可以使该第二板簧31的臂部31b从滑动构件4的下面突出的空隙部。其它的结构是和上述的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在这样构成的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在未插入第一卡1及第二卡2的初期形态,如图15例示所示,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保持于滑动构件4的空隙部32等的上方。当从该状态插入宽度尺寸大的第一卡1时,第一卡1的两侧端部与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各自的突部30c、31c的第一锥部30c1、31c1卡合。由此,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各自的突部30c、31c由第一卡1的下面按下。伴随此,臂部30b、31b也抵抗自身持有的弹性力而如图16例示所示,边被压下边挠曲变形,从形成于滑动构件4的上述的空隙部32等向下方突出。
进而,当将第一卡1压入滑动构件4时,第一卡1的下面的一部分由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各自的突部30c、31c引导并插入到滑动构件4上的安装位置。这样第一卡1到达安装位置后,由于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各自的臂部30b、31b持有的弹性力,在这些臂部30b、31b上形成的突部30c、31c进入与第一卡1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的各自对应的部位。由此,第一卡1被锁定于滑动构件4上。这样,在第一卡1被锁定于滑动构件4上的状态下,滑动构件4压入至壳体3内,第一卡1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对于该第一卡1的信号的接收发送成为可能。
这样,在第一卡1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把持第一卡1的后端部1e想要将其取出,具有进入第一卡1的第一切口1c、第二切口1d内的突部30c、31c的第一板簧30的臂部30b、第二板簧31的臂部31b的第一卡1的厚度方向的动作也会由壳体3的第一卡1的安装面限制,因此,在第一卡1的抽取力作用下,这些第一板簧30的臂部30b、第二板簧31的臂部31b不会挠曲变形。即,安装于壳体3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第一卡1通过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以不会被从壳体3及滑动构件4取出的方式保持。
另外,滑动构件4及第一卡1被排出到排出位置时,通过把持第一卡1的后端部1e抽出,第一卡1与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突部30c、31c的第二锥部30c2、31c2卡合,由该第一卡1将突部30c、31c压下。随之,臂部30b、31b也由第一卡1的下面边压下边挠曲变形,从形成于滑动构件4的空隙部32等向下方突出,可以将第一卡1从滑动构件4取出。
另外,在第一卡1的排出位置,如图15例示所示,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臂部30b、31b位于比壳体3的插入口3a更靠外侧的空间部,不会由壳体3的安装面限制这些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挠曲变形。因此,伴随第一卡1的取出,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臂部30b、31b如图16所例示的那样,以从滑动构件4的下面突出的方式压下,能够容易地取出第一卡1。取出第一卡1后,利用这些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臂部30b、31b自身具有的弹性力,返回至图15所示的初期形态。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当插入宽度尺寸比第一卡1小的第二卡2时,第二卡2的两侧面由形成于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各自臂部30b、31b的突部30c、31c的侧壁30c3、31c3引导。因此,这些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的臂部30b、31b不会挠曲变形。
即使在这样构成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第一板簧30和第二板簧31,从而可进行第一卡1及第二卡2的引导,并且可以将第一卡1进行锁定,因此,可以得到和上述的图3等所示的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另外,尤其是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在作为锁定构件的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之外,需要与这些第一凸轮13、第二凸轮14的轴部13a、14a卡合,在滑动构件4的主体上镶嵌成形的复位用弹簧,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具有上述复位用弹簧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这样的弹簧。即,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锁定构件只设置第一板簧30、第二板簧31各自一个构件即可解决问题,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节省制作费。
Claims (4)
1、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选择性插入各个第一卡及第二卡的壳体上,将连接所述第一卡的接触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子和连接所述第二卡的接触端子的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卡插入方向前后,
该卡用连接装置具备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该连接端子退避构件在将所述第一卡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卡的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向离开所述第一卡的方向退避,在将所述第二卡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使所述第二卡的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向离开所述第二卡的方向退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能够在安装了所述第一卡或所述第二卡的状态下在所述壳体内沿卡插入方向前后滑动,
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里侧,并且,
所述第二卡由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卡小的卡构成,
将所述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构件所具备的能够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的可动构件上,该可动构件的构成为:在将所述第二卡插入所述滑动构件时,不根据该第二卡的宽度尺寸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在将所述第一卡插入所述滑动构件时,根据该第一卡的宽度尺寸沿卡插入方向前后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如下配置的卡合部:在向所述滑动构件插入所述第一卡时与该第一卡卡合,并且在向所述滑动构件插入所述第二卡时不与该第二卡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退避构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由在与卡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凸轮板构成,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及所述第二引导件分别配置于所述凸轮板的两侧部且可分别与所述滑动构件的两侧壁滑动接触并沿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
在这些第一引导件及第二引导件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所述卡合部,并且,
具备一对弹簧,所述一对弹簧与所述滑动构件卡合,向所述滑动构件的卡插入口方向对所述可动构件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57473 | 2007-03-07 | ||
JP2007057473A JP2008218335A (ja) | 2007-03-07 | 2007-03-07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JP2007057473 | 2007-03-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2097A true CN101262097A (zh) | 2008-09-10 |
CN101262097B CN101262097B (zh) | 2010-12-29 |
Family
ID=3983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852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2097B (zh) | 2007-03-07 | 2008-03-06 | 卡用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218335A (zh) |
KR (1) | KR20080082514A (zh) |
CN (1) | CN101262097B (zh) |
TW (1) | TW20090390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5209A (zh) * | 2010-02-15 | 2011-09-2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卡用连接器 |
CN102593660A (zh) * | 2011-01-12 | 2012-07-18 | Smk株式会社 | 带取出功能的卡连接器 |
CN103367998A (zh) * | 2012-04-03 | 2013-10-2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10640626A (zh) * | 2019-10-30 | 2020-01-03 |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 不锈钢抛光8k镜面磨头及抛光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62396B2 (ja) * | 2009-03-10 | 2013-12-1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30204B2 (ja) * | 2006-02-24 | 2011-02-09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2007
- 2007-03-07 JP JP2007057473A patent/JP200821833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02-22 TW TW097106277A patent/TW200903907A/zh unknown
- 2008-03-06 CN CN2008100852025A patent/CN1012620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07 KR KR1020080021281A patent/KR20080082514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5209A (zh) * | 2010-02-15 | 2011-09-2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卡用连接器 |
CN102195209B (zh) * | 2010-02-15 | 2014-01-15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卡用连接器 |
CN102593660A (zh) * | 2011-01-12 | 2012-07-18 | Smk株式会社 | 带取出功能的卡连接器 |
CN102593660B (zh) * | 2011-01-12 | 2014-12-10 | Smk株式会社 | 带取出功能的卡连接器 |
CN103367998A (zh) * | 2012-04-03 | 2013-10-2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03367998B (zh) * | 2012-04-03 | 2015-10-2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10640626A (zh) * | 2019-10-30 | 2020-01-03 |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 不锈钢抛光8k镜面磨头及抛光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18335A (ja) | 2008-09-18 |
CN101262097B (zh) | 2010-12-29 |
TW200903907A (en) | 2009-01-16 |
KR20080082514A (ko) | 2008-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2097B (zh) | 卡用连接装置 | |
CN100517879C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US6162075A (en) | PC card connector | |
JP4385047B2 (ja) | コンタクトとそれを備えるカードアダプ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 |
CN101099269B (zh) | 卡连接器 | |
US7410375B2 (en) |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ing mechanism | |
US20100093200A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lide carrier | |
US7118395B2 (en) | Card connector locking member arrangement | |
CN100435428C (zh) | 卡连接器 | |
KR101214508B1 (ko) | 카드용 커넥터 | |
US2007003743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262397B1 (en) | Card ejector having a slider and a spring engaging a stopper on a metallic shell | |
EP0769829B1 (en) | PC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TW201008053A (en) | Card connector | |
US6835077B2 (en) | Card connector having a card engaging locking mechanism | |
US20130005167A1 (en) | Connector for a memory card | |
US8246366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stop member for temporarily preventing a card from ejecting from the card release position | |
CN107636912B (zh) | 卡连接器 | |
CN101262098B (zh) | 卡用连接装置 | |
KR100887613B1 (ko) | 메모리 카드용 커넥터 및 상기 메모리 카드용 커넥터를구비한 휴대 단말 | |
US20030114031A1 (en) |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 |
CN201075484Y (zh) | 记忆卡连接器 | |
US7281934B2 (en) | Connector | |
CN101286602B (zh) | 卡用连接器装置 | |
US20060118637A1 (en) | Module header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