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8763A -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8763A
CN101258763A CNA2006800326245A CN200680032624A CN101258763A CN 101258763 A CN101258763 A CN 101258763A CN A2006800326245 A CNA2006800326245 A CN A2006800326245A CN 200680032624 A CN200680032624 A CN 200680032624A CN 101258763 A CN101258763 A CN 101258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ing
data
optical interface
rr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26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8763B (zh
Inventor
赵亚锋
莫毅群
周海涛
赵国峰
王正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8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8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组网系统。所述远端射频单元,包括收发信机、远端射频接口,其中,所述远端射频接口,包括:第一光接口模块,用于连接主基站或前级的远端射频单元;第二光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后级的远端射频单元或主基站;IQ交换模块,用于实现和所述收发信机的IQ接口,并实现一个IQ的交换矩阵;时钟模块,用于提供本地远端射频单元内部的时钟,并完成对来自所述第一、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时钟参考源的切换;数据转发模块,用于完成所述第一、第二光接口模块的IQ数据、信令数据,以及所述IQ交换模块的IQ数据、信令数据之间的转发。本发明实现了远端射频单元的环形组网。

Description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远端射频单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远 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 移动通信网络在解决信号覆盖范围的问题上, 采用直放站 (Reapter), 或一种通过光纤拉远的远端射频单元(RRU, Remote Radio Unit)来解决特别是城区建筑物内, 城区阴影区, 边远地区, 以及高速公 路沿线, 隧道等特殊地区的覆盖问题。
直放站直接将射频信号拉远,容易引入干扰,线路损耗比较大,拉远 距离受限。目前重点采用的是通过光纤拉远的 R U来解决此类覆盖问题。 光纤拉远的 RRU是通过光纤将宏基站 (macro base stations) 或基带资源 池(baseband resource pool) 的基带 IQ信号传输到远端 RRU, RRU将基 带信号转为射频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 反方向 RRU完成射频信号到基带 IQ信号的转换, 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到宏基站, 基带资源池。关于 RRU的 叫法有很多种,如软基站( Soft Base Station)、R H(Remote Radio Header)、 无线设备(RE, Radio Equipment)。本发明中采用比较通用的 RRU的叫 法。.
RRU通过光纤将基带 IQ信号传输到远端,通过测量光纤传输路径上 的延时, 并予以提前补偿, 使 RRU侧的远端射频在基带看来如同传统意 义上的在宏基站中的近端射频。 通过这种光纤拉远为系统提供灵活的覆 盖方式, 满足热点、 盲点等补充覆盖的需求。
目前, 通常的 RRU支持星型, 链型组网。 所谓的星型组网就是在宏 基站或基带资源池侧的基带射频接口支持多路光接口, 可以通过每一个 光接口连接一个 R U。 因为光纤链路上的带宽足够, 同时也为了节省光 纤资源, 就衍生出了 RRU的级联, 即链型组网。 即通过宏基站或基带资 源池侧的基带射频接口的光接口出来的一路光纤连接到一个 RRU, 然后 从 RRU的另一个光接口连接到下一个 R U。最多级联的个数受光纤带宽 的限制。
星型,链型组网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链路上的某处光纤故障或 某级 RRU故障时, 就会导致与之有关联的 R U没有后备的传输通道而 与基带池断链。 这对通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是不允许发生的, 必须 为 RRU提供一定的后备通路。 对应这种需求就产生了支持环形组网的 RRU。 目前 RRU的环形组网在业内还处在概念阶段, 但都没有具体的实 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 网系统, 实现远端射频单元的环形组网。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环形组网的远端射频单元,包括收发信机、远端 射频接口, 其中, 所述远端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一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主基站或前级的远端射频单元; 第二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后级的远端射频单元或主基站;
IQ交换模块, 用于实现和所述收发信机的 IQ接口, 并实现一个 IQ 的交换矩阵;
时钟模块,用于同步本级远端射频单元与主基站的时钟,提供本地远 端射频单元内部的时钟, 并完成对来自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时 钟参考源的切换;
数据转发模块, 用于完成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 IQ数据、 信 令数据, 以及所述 IQ交换模块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之间的转发。
本发明进而提供一种远端射频单元的环形组网系统,包括主基站、至 少一个远端射频单元, 所述主基站包括基带射频接口, 所述远端射频单 元包括收发信机、 远端射频接口, 其中:
所述基带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三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远端射频单元;
第四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远端射频单元;
并发模块, 用于将 IQ数据、 信令数据、 时钟信息, 通过所述第三、 第四光接口模块同时发送出去;
优收模块,用于根据链路质量,从所述第三、第四光接口模块中择优 接收来自远端射频单元的信息,
所述远端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一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主基站或前级的远端射频单元; 第二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后级的远端射频单元或主基站;
IQ交换模块, 用于实现和所述收发信机的 IQ接口, 并实现一个 IQ 的交换矩阵;
时钟模块,用于同步本级远端射频单元与主基站的时钟,提供本地远 端射频单元内部的时钟, 并完成对来自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时 钟参考源的切换;
数据转发模块, 用于完成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 IQ数据、 信 令数据, 以及所述 IQ交换模块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之间的转发。
其中, 所述数据转发模块, 可以包括:
第一成帧解帧模块,与所述第一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一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一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成帧解帧模块,与所述第二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二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迸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成帧处理;
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IQ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来自所述第一、 第二下行延时补 偿模块的下行 IQ数据择优接收, 并将接收后的数据送入所述 IQ交换模 块; '
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一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IQ数据与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 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 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一成帧解 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数据与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 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下 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 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二成帧解帧 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成帧解帧模块,可以进一步从来自第一光接口模块的 数据中提取出下行信令数据;
所述第二成帧解帧模块,可以进一步从来自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中 提取出下行信令数据;
. 所述数据转发模块, 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 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 并缓存信 令;
第二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 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 并缓存信 令;
信令选择模块,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经第一、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 出来的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择优接收, 并将接收后的信令送入主处 理器处理;
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一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 经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 将所述转发信 令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一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 经第一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 将所述转发信 令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二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其中, 所述链路质量为链路告警码或误码率。
其中, 当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大于主基站到第一 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1时, 所述主基站采用 L2进行延时补偿, 所述 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2— L1,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所述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0; 当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小于主基站与第一光接口模块 之间的延时 L1时,.主基站采用 L1进行补偿,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 块与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0,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 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1一 L2。
其中,所述主基站采用可以补偿的最大值 Lmax进行延时补偿, 所述 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max— Ll,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的补偿值为 Lmax — L2, 其中, L1为主基站到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为主基站与 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其中, 所述 L2可以包括远端射频单元的转发延时。
其中, 所述时钟模块, 可以包括:
第一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一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侧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第二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二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二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侧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优先级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线路时钟与第二线路时钟的时钟标志 的优先级顺序;
时钟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级判断模块判断的优先级顺序,选 择高优先级线路时钟作为时钟参考源;
时钟锁定模块, 用于将所述时钟选择模块选择的参考时钟锁定。 其中, 所述时钟模块, 可以进一步包括:
优先级修改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该方向来的时钟 标志的优先级修改为最低, 并沿该方向透传下去。
本发明支持 RRU的环形组网,在链路上的某处光纤故障时, RRU与 宏基站或基带资源池之间可以切换到另外一条通路, 不影响用户的正常 通话; 或在某级 RRU故障时, 与之级联的其它 RRU不受影响, 仍就可 以和宏基站或基带资源池正常通信。 附图概述
图 1 :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RRU环形组网框图;
图 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射频基带接口侧的并发优收示意图; 图 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RRU结构框图;
图 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RRU内部 IQ数据流向图; 图 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RRU内部两个光接口到主基站的路 径图; 图 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U内部信令流向图; 图 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 RRU内时钟参考源选择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路是在宏基站或基带资源池的基带射频接口以及 RRU上,对 IQ数据、信令数据在两个光接口上实行"并发优收"的策略, 并在 RRU上的两个光接口处, 对 IQ信号进行时延补偿, 以及对 R U时 钟参考源进行选择。
如图 1所示, 采用光纤将 RRU组成一个双环连接到主基站。 具体是 先以链型的方式将多个 RRU连接到主基站基带射频接口的一个光接口 上, 然后将最后一级 R U上的另一个光接口连接到基带射频接口的另一 个光接口上, 即组成一个环网。 在任何一处光纤或 RRU发生故障时, 没 有发生故障的 RRU仍就和主基站保持通路。
图 1中的主基站 11指的是宏基站或基带资源池,包括:基带子系统, 基带子系统包括 lub接口 13、 主控时钟 14、 基带处理部分 15、 基带射频 接口 16。从基带射频接口 16通过光纤将 U连接起来。每个 RRU上至 少有两个光接口, 一个光接口接主基站或前级的 RRU, 另一个光口接后 级的 RRU, RRU级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链型结构, 然后将最后一级 RRU 的一个光口通过光纤再连接到主基站上, 就形成一个环形网。 主基站 11 上的光接口是在基带射频接口 16上实现。 对每一个 R U来说, 上下行 均有两条路径到主基站。光纤链路形成两个环, 即称作双环组网。 附图 1 中的 12a,12b,12c三个 RRU就组成一个环形网, 12d,12e两个 RRU组成 一个单独的链型网。 RRU级联的个数受光接口带宽的限制。
要支持 RRU的环形组网, 必须分别在主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上以及 RRU的接口上予以支持。
主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 在 R U环形网组网时, 用了两个光接口。 在这两个光接口上采用一种 "并发优收"的策略来支持环网。所谓的 "并 发优收"就是发送方向 (从基带到射频的方向, 即通常说的下行)上将 到 R U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在环网用到的两个光接口上同时发送, 保 证了每个 RRU在两个光接口方向都可以收到下行数据。 在接收方向 (从 射频到基带的方向, 即通常说的上行) 上将从两个光接口来的数据进行 选择, 对光接口上承载的每一路 IQ, 根据每一路的数据误码率统计和线 路中传输的告警码来选择采用两个光接口中的哪个光接口来的数据。 这 样保证了每个 RRU从任何一个光接口发出的数据在主基站上都可以收 到。
如图 2所示, 在主基站上, 基带射频接口 16, 包括并发模块 161、 优收模块 162, 以及两个光接口模块 163、 164。 通过光接口 163、 164实 现和 RRU12a、 12c的接口。
发送方向 (也成下^ ^ 上, 并发模块 161发送的是 IQ数据、 信令、 同步信息。 IQ数据采用时隙复用的方法传送。 信令采用公共的信令传输 通道, 通过地址信息来区别到不同的 RRU的信令。 此接口的帧格式可以 参照 CPRI、 OBSAI的标准或自定义。这些信息从环网的两个光接口 163、 164上同时发送出去。
接收方向 (也称上行)上, 优收模块 162接收 IQ数据、 信令信息。 从环网的两个光接口 163、 164上都收到 RRU来的信息, 根据线路中的 告警码(告警码指示该光接口每一路 IQ是否可用)或 IQ的误码率统计 (误码率统计针对该光接口的每一路 IQ) , 优收模块 164从两个光接口 中选择 IQ和信令。
例如,附图 2中 12a,12b,12c三个 RRU组成一个环网,当每一段的光 纤链路以及 R U都正常的情况下,在基带射频接口 16处的优收模块 162 从两个光接口 163、 164中任选一个就可以取到从三个 RU来的正常的 上行 IQ数据及上行信令。当 12a,12b两个 RRU之间的光纤收发方向都断 掉时,在基带射频接口 16处的优收模块 162会根据告警码和误码率统计, 从 12a R U来的上行 IQ数据、 信令就从光接口 163取, 从 12b,12c两个 RRU来的 IQ数据、信令就会从光接口 164取。当 12a到 12b之间的发送 方向 (相对 12a R U)光纤断掉时, 12a R U的上行 IQ,信令只有一条路 径到主基站, 主基站上基带射频接口处的优收模块就只能从光接口 163 取 12a RRU来的 IQ数据、 信令。 对 12b,12c两个 R U上行方向仍有两 条正常路径, 主基站上基带射频接口处的优收模块任选一个光接口来取 这 12b,12c两个 RRU的上行数据。
在 RRU上的两个光接口也采取 "并发优收 "的策略, 对 IQ数据, 信令分别进行"并发优收 ", 即在光接口的发送方向同时从两个光接口 发送出去; 在光接口的接收方向, 从两个光接口的数据中择优取数据, 哪路数据比较优是根据线路中的告警码和对线路中数据的误码统计来决 定的。
RRU内部的结构框图参照附图 3, 主要由远端射频接口 17、收发信 机 TRX、 PA、 双工器、 电源、 环境监控、 馈线、 天线 10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光纤传输 IQ基带信号与主基站通信。 下行方向实现滤波, 上变频, 调制, 经过功放, 双工滤波器, 天线发射出去; 上行方向接收天线来的 射频信号, 经过双工滤波器, 低噪放, 下变频, 解调转化为基带 IQ信号 通过光纤传送到主基站。
远端射频接口 17, 包括第一光接口模块 18、第二光接口模块 19、数 据转发模块 20、 时钟模块 21、 IQ交换模块 22。
光接口 18、 19包括光收发模块、 SERDES (光接口物理层芯片) 。
IQ交换模块 42完成和收发信机的 IQ接口, 因为通常的收发信机支持多 载波, 双天线分集,所以在此接口实现一个 IQ的交换矩阵, 来实现对 IQ 灵活的配置。时钟模块 21主要完成锁光纤链路上的时钟,完成本地 R U 与主基站的时钟同步, 并给 RRU内部其它模块提供时钟, 以及环形组网 时两个光接口来的时钟参考源的切换。 数据转发模块 20主要实现两个光 接口 18、 19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 以及本地 RRU的 IQ数据、 信令数 据的转发, 来支持 RRU的级联及双环保护。 此外, RRU上还有处理器(图中未示) , 处理器的功能之一是配置 延时补偿值: 从光接口 18、 19送来的信令送到 RRU的处理器, 由处理 器来配置补偿值。 '
RRU支持级联、双环组网, 主要是通过远端射频接口 17的数据转发 模块 20, 以及时钟模块 21实现的。 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RRU上处理 IQ数据与信令数据,也采取 "并发优收"的策略。对 IQ 数据的处理, 参照附图 4。 数据转发模块 20可以包括成帧解帧模块 23a、 23b, 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24a、 24b, 转发 IQ交换模块 25a、 25b, IQ选择 模块 26、 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27a、 27b。
其中, 在下行方向, 光接口 18、 19来的数据经过成帧解帧模块 23a、'
23b进行解帧处理, 解析后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进入到下行延时补偿模 块 24a, 24b中。 下行延时补偿模块根据配置完成对到下行 IQ数据进行延 时, 配置信息是通过信令传送到 RRU的。 经过延时后昀两个光接口来的 下行 IQ数据进到 IQ选择模块 26,根据链路告警码和误码率完成 IQ的优 收。 从选择模块 26出来的数据进入 IQ交换模块 22中后送给收发信机。 成帧解帧模块 23 中出来下行 IQ数据同时进入到转发 IQ交换模块 25a,25bo 同时进入到转发 IQ交换模块的数据还有本 RRU内的收发信机 的经过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27a、 27b的 IQ数据。 转发 IQ交换模块将本地 上行的 IQ数据插入到本地 RRU下行 IQ所占用的时隙。完成时隙交换的 数据送到成帧解帧模块 23a、 23b中成帧, 并送往光接口发送出去。 从图 中可以看到本 RU的上行 IQ数据经过不同的延时模块从两个光接口上 发送出去, 即完成 "并发" 。 此处的光接口, 成帧, 解帧的实现可以完 全参照 CPRI,OBSAI标准, 也可以自定义。
在 RRU的应用上, 都要支持对光纤传输延时的测量功能, 测量从主 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到 RRU上的光纤传输延时, 然后在主基站的基带处 理部分分别采用测量到的值对上下行通道进行补偿。
在实际应用中,是在主基站上的基带射频接口上完成延时测量,主基 站的上的补偿是在基带处理部分进行补偿, RRU上的补偿值信息是通过 信令提供的。
这样,可以保证不管是在远端或是近端在天线口发出的数据相对主基 站内的帧同步信号是对齐的, 即同一个时间发出去。 同时在接收方向, 也保证了上行的数据都落在搜索窗范围之内。 在采用双环组网时, RRU 的两个光接口到主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处的延时是不一样的。 对应一个 RRU, 基带处理部分的补偿只能是唯一的, 当 RRU的数据发生两个光接 口之间切换时, 因为延时值不同, 导致通话断掉, 这样就失去了双环组 网的保护意义。 所以在 R U上将对两个光接口上的延时进行补偿, 使两 个光接口的延时一致。
延时补偿可以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根据测量到的值直接在基带上进 行补偿, 这种做法在 RRU不需要缓存再做补偿, 但缺点是当光纤路径的 传输延时发生变化时, 需要在基带板上进行延时值的重配, 但基带板通 常需要复位后这个配置值才能生效。 另一种方法就是在基带板上按照一 个固定的最大值来配置延时, 然后根据测量到的延时值, 在 RRU上对延 时进行补偿。 这种做法就可以避免在延时值发生变化时, 基带板的复位, 但需要在 RRU上采用缓存对延时进行补偿。
本发明中,分别支持上述两种补偿策略。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23a,23b, 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27a,27b根据配置完成对上下行 IQ数据的延时补偿, 保证从两个光接口来的下行 IQ数据到天线口的延时一致, 保证从天线口 经过两个光接口到基带的上行 IQ延时一致。
如图 5所示,对 RRU12a,在第一光接口模块 18上的到主基站的路径 的延时是 Delay— L1 , 在第一光接口模块 19上到主基站的的路径延时是 Delay— L2+Delay—L3 +Delay—Lmi。 DelayJLrru是指经过 RRU12b的转发 延时。
补偿策略 1:
在基带处理部分,判断到两个光接口哪个延时大,以大的值在基带上 对该 RRU的 IQ数据进行补偿。在 RRU上在相应的光接口取两个光接口 的延时差值来补偿, 在另一个光接口补偿 0。
比如, Delay— L2 + Delay— L3 + Delay— Lmi> Delay— LI, 基带上以 Delay_L2+Delay_L3+Delay—Lrru为补偿值。在 RRU上,光接口 1的上, 下行补偿取 Delay— L2+Delay—L3 +Delay—Lrru— DelayJLl , 光接口 2的 上下行补偿值取 0。
补偿策略 2 :
在基带处理部分, 以基带可以补偿的最大值来补偿。 在 RRU上相应 的光接口上基带补偿值减去该光接口对应的延时值来补偿。
比如, 基带可以补偿的最大值为 Dday__max。 基带上取 Delay_max 补偿。在 RRU上, 光接口 1的上, 下行补偿值取 Delay— max— Delay— Ll。 光接口 2 的上下行补偿值取 Delay— max— ( Delay_L2 + Delay_L3 + Delay_Lrru) 。
参照附图 6, RRU .上的信令处理, 也采取 "并发优收 "的策略。 接 收方向,从光接口 18、 19来的数据经过成帧解帧模块 23a、 23b的解帧处 理, 提取出信令数据到信令解析模块 28a,28b, 信令解析模块对信令进行 解析,· 分解出本 RRU的信令和转发的信令, 因为涉及到和处理器的接口 以及两路信令的调度, 还需要对信令进行缓存。 两个光接口来的本 RRU 的信令进入信令选择模块 31, 根据链路告警码完成优收选择。 经过选择 模块 31后的数据送主处理器处理。 信令解析模块解析出来的需要转发的 信令进入信令调度模块 29a,29b。 同时进入信令调度模块的信令还有本 RRU需要上传到主基站的信令。 调度模块完成信令的调度, 将转发的信 令和本 RRU上传的信令合并为 1路送给成帧解帧模块迸行成帧处理后, 经过光接口发送出去。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本 RRU的上传信令从两个光接 口都发送出去, 即完成 "并发"。
在环形组网时, 在 R U上需要判断用哪个光接口来的线路时钟做参 考源, 以及在环网保护时存在两个参考源的切换问题。 RRU处在远端, 要与主基站正确的通信, 以及和其它 RRU同步, 就必须和主基站保持时 钟同步。 本发明在 RRU上采用 PLL (锁相环〉来锁光纤链路上的线路时 钟, 或称恢复时钟 (recover clock) 。 因为有两个光接口, 所以在 RRU 上就需要判断用哪个光接口来的线路复时钟做参考源。 以及初始锁定一 个光接口来的时钟, 在该方向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需要切换到另一个光 接口上。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在线路上插入时钟标志 (时钟标志是在 主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上插入的) , 时钟标志是在主基站的基带射频接 口上发出来的, 在环形组网时, 从两个光接口发出的时钟标志是带优先 级的。 在 RRU上从两个光接口上收到时钟标志后, 判断时钟标志的优先 级, 优先级高的接口来的恢复时钟的就选作参考源。 在某处链路发生故 障时, R U上就将该方向来的时钟标志修改为一个优先级最低的标志, 同时沿该方向透传下去。 这样在 RRU上就会选另一个方向来的时钟做参 考源。
如附图 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时钟模块 21, 包括时钟标志提 取模块 41a、 41b, 优先级判断模块 42, 时钟选择模块 43, 时钟锁定模块 44, 以及优先级修改模块 45a、 45b o
从两个光接口 18、 19来的数据中含有时钟标志信息, 时钟标志有一 定的优先级, 环形组网时, 从主基站的两个光口发出的时钟标志优先级 不同, 在 R U上, 由时钟标志提取模块 41a、 41b从两个光接口提取出 来的时钟标志, 并由优先级判断模块 42判断出时钟标志的优先级, 由时 钟选择模块 43根据优先级来决定以哪个光接口的线路时钟做参考源, 再 由时钟锁定模块 44锁定该参考时钟作为本地时钟。 .
此外, 在某处线路发生故障时, 优先级修¾模块 45a、 45b还可以将 相应方向的时钟标志的优先级修改为最低, 同时沿该方向透传下去, 这 样 RRU就会选择切换锁定另一个光接口来的线路时钟,实现时钟的切换。 为了保证在时钟未锁定之前, 正确的提取出时钟标志, 时钟标志提取模 块 41a、 41b分别采用相应光接口 18、 19来的线路时钟。

Claims (17)

  1. 权 刺 要 求 书
    1、 一种支持环形组网的远端射频单元, 包括收发信机、 远端射频接 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一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主基站或前级的远端射频单元;
    第二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后级的远端射频单元或主基站;
    IQ交换模块, 用于实现和所述收发信机的 IQ接口, 并实现一个 IQ 的交换矩阵;
    时钟模块,用于同步本级远端射频单元与主基站的时钟,提供本地远 端射频单元内部的时钟, 并完成对来自所述第一、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时钟 参考源的切换;
    数据转发模块, 用于完成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 IQ数据、 信 令数据, 以及所述 IQ交换模块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之间的转发。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转发 模块, 包括. - 第一成帧解帧模块, 与所述第一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一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一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迸行成帧处理;
    第二成帧解帧模块,与所述第二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二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成帧处理;
    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IQ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来自所述第一、 第二下行延时补 偿模块的下行 IQ数据择优接收,并将接收后的数据送入所述 IQ交换模块;
    24 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一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IQ数据与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 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一成帧解帧 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数据与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 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下 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二成帧解帧模 块进行成帧处理。
  2.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帧解帧模块,进一步从来自第一光接口模块的数据中提取 出下行信令数据;
    所述第二成帧解帧模块,进一步从来自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中提取 出下行信令数据;
    所述数据转发模块, 进一步包括:
    第一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并缓存信令; 第二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并缓存信令; 信令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经第一、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 出来的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择优接收,并将接收后的信令送入主处理 器处理;
    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一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经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 将所述转发信令 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一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经第一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 将所述转发信令 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二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3. 4、 如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 质量为链路告警码或误码率。
  4. 5、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当主基站与第 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大于主基站到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l、 且主基站采用 L2进行延时补偿时,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 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2— Ll,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与所述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0; 当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块 之间的延时 L2小于主基站与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l、且主基站采 用 L1进行补偿时,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的补偿值为 0,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 偿值为: Ll—L2。
  5.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当主基站采用 可以补偿的最大值 Lmax进行补偿时,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 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max— Ll,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与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的补偿值为 Lmax— L2,其中, L1为主基站到 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为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6. 7、 如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2 包括远端射频单元的转发延时。
  7.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模块, 包括:
    第一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一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恻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第二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二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侧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优先级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线路时钟与第二线路时钟的时钟标志 的优先级顺序;
    时钟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级判断模块判断的优先级顺序,选 择高优先级线路时钟作为时钟参考源;
    时钟锁定模块, 用于将所述时钟选择模块选择的参考时钟锁定。
  8.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模块, 进一步包括- 优先级修改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该方向来的时钟 标志的优先级修改为最低, 并沿该方向透传下去。
  9. 10、一种远端射频单元的环形组网系统, 包括主基站、至少一个远端 射频单元, 其中主基站包括基带射频接口, 远端射频单元包括收发信机、 远端射频接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三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远端射频单元;
    第四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远端射频单元;
    并发模块, 用于将 IQ数据、 信令数据、 时钟信息, 通过所述第三、 第四光接口模块同时发送出去;
    优收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 从所述第三、第四光接口模块中择优 接收来自远端射频单元的信息, 所述远端射频接口, 包括: 第一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主基站或前级的远端射频单元;
    第二光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后级的远端射频单元或主基站;
    IQ交换模块, 用于实现和所述收发信机的 IQ接口, 并实现一个 IQ 的交换矩阵;
    时钟模块, 用于同步本级远端射频单元与主基站的时钟,提供本地远 端射频单元内部的时钟, 并完成对来自所述第一、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时钟 参考源的切换;
    数据转发模块, 用于完成所述第一、 第二光接口模块的 IQ数据、 信 令数据, 以及所述 IQ交换模块的 IQ数据、 信令数据之间的转发。
  10.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转发模块, 包括:
    第一成帧解帧模块, 与所述第一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一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一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成帧解帧模块, 与所述第二光接口模块相连,用于对来自第二光 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解帧处理, 提取出下行 IQ数据, 并对需要发送到第 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进行成帧处理;
    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 据进行延时补偿;
    IQ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来自所述第一、 第二下行延时补 偿模块的下行 IQ数据择优接收,并将接收后的数据送入所述 IQ交换模块; 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 用于对来自收发信机的上行 IQ数据进行上 行延时补偿; 第一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IQ数据与来自第二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 下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一成帧解帧 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转发 IQ交换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上行 数据与来自第一成帧解帧模块的下行 IQ数据, 将所述上行数据插入到下 行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中,并将完成时隙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第二成帧解帧模 块进行成帧处理。
  11.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帧解帧模块,进一步从来自第一光接口模块的数据中提取 出下行信令数据;
    所述第二成帧解帧模块,进一步从来自第二光接口模块的数据中提取 出下行信令数据;
    所述数据转发模块, 进一步包括- 第一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并缓存信令; 第二信令解析模块,用于对经第一成帧解帧模块提取出的下行信令数 据进行解析,分解出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与转发的信令,并缓存信令; 信令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对经第一、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 出来的本级远端射频单元的信令择优接收,并将接收后的信令送入主处理 器处理;
    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本级远端射频单元需要上传至主 基站的信令;
    第一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一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经第二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将所述转发信令 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一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第二信令调度模块, 用于对来自第二光接口信令缓存模块的上传信 令、经第一信令解析模块分解出来的转发信令进行调度, 将所述转发信令 与上传信令合并为一路送往第二成帧解帧模块进行成帧处理。
  12. 13、如权利要求 10、 11或 12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质 量为链路告警码或误码率。
  13. 14、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远端射频单元, 其特征在于, 当主基站与 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大于主基站到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1时, 所述主基站采用 L2进行延时补偿,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 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2— Ll,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 块与所述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0; 当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 块之间的延时 L2小于主基站与第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1时, 主基 站采用 L1进行补偿,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一上行延时补偿模 块的补偿值为 0,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 补偿值为: LI— L2。
  14. 15、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站采用可以 补偿的最大值 Lmax进行延时补偿, 所述第一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第一上 行延时补偿模块的补偿值为: Lmax— Ll, 所述第二下行延时补偿模块与 第二上行延时补偿模块的的补偿值为 Lmax— L2,其中, L1为主基站到第 一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L2为主基站与第二光接口模块之间的延时。
  15. 16、 如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2包括远 端射频单元的转发延时。
  16. 17、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站通过基带射频接口, 在线路中插入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 志;
    所述时钟模块, 包括:
    第一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一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侧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第二时钟标志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二光接口模块接收主基站发送来的 第二线路时钟, 并从中提取出主基站侧插入的带有优先级的时钟标志; 优先级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线路时钟与第二线路时钟的时钟标志 的优先级顺序;
    时钟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级判断模块判断的优先级顺序, 选 择高优先级线路时钟作为时钟参考源;
    时钟锁定模块, 用于将所述时钟选择模块选择的参考时钟锁定。
  17. 18、 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模块, 进一 步包括:
    优先级修改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该方向来的时钟 标志的优先级修改为最低, 并沿该方向透传下去。
CN2006800326245A 2006-01-12 2006-01-12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Active CN101258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6/000040 WO2007079611A1 (fr) 2006-01-12 2006-01-12 Unité radio distante et système de réseautage en boucle associ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8763A true CN101258763A (zh) 2008-09-03
CN101258763B CN101258763B (zh) 2011-09-14

Family

ID=3825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26245A Active CN101258763B (zh) 2006-01-12 2006-01-12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8763B (zh)
WO (1) WO200707961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9565A1 (zh) * 2011-03-09 2012-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2163009A1 (zh) * 2011-05-31 2012-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模式下的环网倒换方法及系统
WO2014190750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单元及iq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38B (zh) * 2007-10-30 2013-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通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143611B (zh) * 2010-02-02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及其光口上下联自适应方法
CN110401967B (zh) * 2018-04-25 2022-10-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13797B (zh) * 2019-05-29 2022-05-1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空口信号对齐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2422A (zh) * 2019-07-29 202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单元上行误码率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52852B1 (ko) * 2000-12-22 2002-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지국용 수신신호 전송장치
US20040057543A1 (en) * 2002-09-24 2004-03-25 Arie Huijgen Synchronizing radio units in a main-remote radio base station and in a hybrid radio base station
JP2005260791A (ja) * 2004-03-15 2005-09-22 Sony Corp 通信方法、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
CN100477564C (zh) * 2004-03-30 2009-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模块网及应用该网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9565A1 (zh) * 2011-03-09 2012-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2163009A1 (zh) * 2011-05-31 2012-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模式下的环网倒换方法及系统
WO2014190750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单元及iq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8763B (zh) 2011-09-14
WO2007079611A1 (fr) 200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8763A (zh)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及其环形组网系统
CN102577187B (zh) 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分布式基站
US7653083B2 (en) Interface method between remote radio unit and centralized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US93575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01730307A (zh)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3404226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62268A (zh)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03889014B (zh) 一种多模式矿井无线通信网关及切换方法
JP2012507230A (ja) 移動電話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のデータ伝送
US8472578B2 (en) Radio apparatus, radio apparatus controller, and synchronization establishing method
CN100477564C (zh) 一种射频拉远模块网及应用该网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4684016A (zh) 将叶节点添加到多节点基站系统的方法
EP1708520B1 (en) Baseband signal processing module with interfaces to other baseband signal processing modules and to a radio frequency signal processing module
US20140177690A1 (en)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protection system, and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lications for all outdoor radios using wireless channels operating at a licensing-free 60 ghz band
US88972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path between multiple digital units and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396047C (zh) 经由总线同步数据通信的方法
JP434528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523146A (zh) 一种超高频阅读器的组网方法
US6930990B2 (en) Serial communications link for a base stations
CN204145761U (zh) 一种多模式矿井无线通信网关
EP1838054B1 (en) Method of hitless radio protection switching over ethernet and a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JP2003324412A (ja) 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
WO2012159429A1 (zh) 一种超高频阅读器的组网方法及其环形网
CN101541107B (zh) 基站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JPH10191435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制御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ar-end radio frequency unit and annular networking system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