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2501A -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2501A
CN101252501A CNA2008101034832A CN200810103483A CN101252501A CN 101252501 A CN101252501 A CN 101252501A CN A2008101034832 A CNA2008101034832 A CN A2008101034832A CN 200810103483 A CN200810103483 A CN 200810103483A CN 101252501 A CN101252501 A CN 101252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node
ring network
port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34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2501B (zh
Inventor
赵里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034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2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2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5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该方法包括:在多个以太环网相交形成的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中,将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由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Description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环网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背景技术
目前,以太环网逐步普及并应用。图1是单个以太环网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在单个以太环网中,包括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传输节点,主节点与各个传输节点在以太环网上传输业务数据,完成各种业务功能。
由于以太环网是一个环状网络结构,因此,需要防止产生环路,从而避免未知单播和广播在环路上循环传输所导致的广播风暴。目前,对于单个以太环网,存在比较成熟的技术来避免环路的产生,保证数据的传输。如图1所示,在单个以太环网正常工作时,对于数据报文,主节点只打开自身一侧的主端口,并阻塞自身另一侧的副端口,这样,在传输业务数据时,以太环网则是一个链状,而不会产生环路;在以太环网的一条链路故障时,主节点会快速打开阻塞端口,此时以太环网仍为链状,从而仍然可保证环上的节点之间彼此相通,从环上任何一个节点仍然都可到达其它节点。
为了满足业务的各种需求,在实际的组网应用中,经常需要将多个以太环网进行相交组网。图2是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示意图。参见图2,节点S1、S2、S3、S4、S5和S6组成以太环网R1,节点S3、S4、S5、S7、S8和S9组成以太环网R2,节点S2、S3、S7、S10和S11组成以太环网R3。可以看出,以太环网R1和R2通过节点S3、S4、S5相交,以太环网R3与R1通过节点S2、S3相交,以太环网R3与R2通过节点S7、S3相交。
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组网方式,能够形成更加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服务和更可靠的冗余备份。由于环网本身的特点,对于多个以太环网相交,同样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环网保护机制来保证环网链路的通畅以及避免产生环路。如图2中,不仅需要分别保证以太环网R1、R2、R3避免产生环路,而且还需要保证相交形成的大环(节点S2、S1、S6、S5、S9、S8、S7、S3组成的环)不产生环路,以及需要考虑在一个环如R1发生故障时,为了保证其他环网链路的通畅,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然而,在目前,仅仅存在对单个以太环网的有效环网保护机制,对于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任意拓扑方式,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环网保护机制来保证环网链路的通畅以及避免产生环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系统,以便于对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提供有效的环网保护机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多个以太环网相交形成的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中,将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由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一种节点,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该相交环网的各个以太环网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的任意位置,该节点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将启动通知发送给故障上报单元;
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启动通知后,将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以触发该主节点使其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一种相交环网,该相交环网包括形成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其中,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相交环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采用本发明的节点实现。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各层环、虚拟节点和边缘节点,以及检测在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做法,能够检测相对于一个以太环网,其上层的所有环是否无法提供故障保护,其中,如果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则说明上层所有环中的主节点均无法提供故障保护,则由该下一层环或更下层环的主节点进行故障保护,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综合考虑并实现了各个环网的相互配合工作,既能够保证相交的所有环网的数据链路的通畅,而且还能够保证不产生环路,从而对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提供有效的环网保护机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个以太环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示意图。
图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进行保护的流程图。
图4是多个以太环网相交且其中一个环的链路故障时的拓扑示意图。
图5是多个以太环网相交且边缘节点之间没有通路的拓扑示意图。
图6是多个以太环网相交且上层环作为下层环虚拟主节点的一种拓扑示意图。
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任意拓扑的以太环网进行保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多个以太环网相交形成的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中,将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由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第一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在本发明中,检测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包括如下两种重要的检测方式:
检测方式一、通过预先在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环上发送携带以太环网标识的标记报文,由被标记的节点实现检测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
检测方式二、通过边缘节点发送检测报文,由边缘节点实现检测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
下面分别针对上述两种检测方式举一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利用上述检测方式一说明本发明的实现过程。
图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进行保护的流程图。参见图3,该流程包括:
步骤301:对于相交的所有以太环网,预先将其中的各个环网分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
仍以图2所示的三个以太环网相交的结构为例,在本步骤301中,可以将以太环网R1设置为第一层环,将以太环网R2和R3分别设置为第二层环和第三层环。其中,第一层环为最上层环,第三层环为最下层环。
在具体的业务实现中,可以通过一个环的主节点的RING ID号大小来标识该环相对于其他环的上下层关系,RING ID号小的为上层环,RING ID号大的为下层环。比如,对于图2所示相交环网,可以设置以太环网R1中的主节点S1的RING ID号为1,设置以太环网R2的主节点S8的RING ID号为2,设置以太环网R3的主节点S11的RING ID号为3,从而表示以太环网R1、R2、R3是逐层向下的各层环。
步骤302:在相交环网中,对于每一个以太环网,将该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设置为该以太环网的虚拟节点,并将该虚拟节点接入该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设置为与该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
参见图2,由于以太环网R1、R2和R3分别为第一层环、第二层环和第三层环,因此,对于位于第二层的以太环网R2,其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就是以太环网R1,因此,可以将R1作为R2的一个虚拟节点,该虚拟节点接入R2的两个端口称为边缘端口,图中所示为P2和P1。P1所在的节点S3以及P2所在的节点S5是以太环网R2上的两个边缘节点。同理,对于以太环网R3,其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就是R1和R2组成的网络,将该网络作为以太环网R3的一个虚拟节点,该虚拟节点接入R3的两个端口称为边缘端口,图中所示为P3和P4,P3所在的节点S2以及P4所在的节点S7是以太环网R3的两个边缘节点。
步骤303:在相交环网中,边缘节点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长度时,确定自身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以太环网标识(RING ID),并将端口对应的RING ID携带在标记报文中通过该端口在相交环网上进行发送。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是按照先由上层环的主节点进行故障保护处理的方式,因此,需要保证针对边缘节点的一个端口确定出的RING ID是该端口所处环中未发生故障的最上层环的主节点的RING ID。
因此,本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首先,选择边缘节点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 ID;其次,从上一个选择结果中选择端口所在链路所属环及其下层环的RING ID;然后,从上一个选择结果中选择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的环的RING ID;最后,从上一个选择结果中选择其中最上层环的RING ID作为端口对应的RING ID。
上述确定边缘节点的端口对应的RING ID的具体实现过程只是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最终,只要将满足上述四种选择条件的RING ID作为端口对应的RING ID即可。其他的实现方式可以举例为,将上述4种选择中前3种选择的顺序进行任意变化,然后再利用所得结果进行上述最后一个选择;或者,上述4种选择中前3种选择不按照顺序,取其各自选择结果的交集,然后再利用所得结果进行上述最后一个选择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相交环网中的每一个节点从自身的一个端口上接收到标记报文后,都通过自身其它所有正常的端口发送该标记报文。其中,特别的,相交环网上任意一个主节点接收到标记报文后,将该标记报文当作数据报文处理,即,如果该主节点的副端口阻塞,则不从副端口发送其接收到的标记报文,并且,从副端口收到的标记报文也不再进行转发处理,直接丢弃。
步骤304:在相交环网中,除边缘节点之外的其他任意一个节点如果在自身的两个端口上接收到携带同一RING ID的标记报文,那么,该节点为该RING ID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该关键节点根据该两个端口已共同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两个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的关键端口。
步骤305:在相交环网中,边缘节点在自身一个端口上接收到其他边缘节点发来的携带RING ID的标记报文后,那么该边缘节点为该RING ID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该关键节点根据该端口已经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根据步骤304和步骤305中标记关键节点和关键端口的做法,对于相交环网中的节点,其可能同时是多个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但是,节点上的每一个端口只能是一个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303至步骤305中,在故障链路上或端口阻塞的节点上均不能传送标记报文,以防止标记报文形成广播风暴,并且,标记报文在边缘节点处终止,即边缘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标记报文后,不再继续向其他节点传送该标记报文。因此,可以得到,对于边缘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有阻塞端口或故障端口的路径上的节点不会被标记上,该节点及其端口按照初始配置作为其所属环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端口。其中,初始配置的原则是:如果一个节点仅位于一个环上,那么,该节点则是该环的关键节点,如果一个节点同时位于多个环上,那么,该节点就是该多个环中最上层环的关键节点;同理,对于节点上的一个端口,如果该端口仅位于一个环上,那么,该端口则是该环的关键端口,如果该端口同时位于多个环上,那么,该端口就是该多个环中最上层环的关键端口。
下面以图2所示相交环网为例,以下针对相交环网中各个以太环网均正常工作以及其中一个或多个以太环网发生故障的不同情况,分别对步骤303至步骤305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当第一层环R1、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未发生故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上述步骤303至步骤305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一、以边缘节点S3为例,边缘节点S3确定G3对应的RING ID的过程包括:首先,选择边缘节点S3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 ID,由于边缘节点S3位于环R1和R2中,因此,当前得到的RING ID为环R1和R2的RING ID,简单记为1,2;其次,从上一个选择结果1,2中选择端口G3所在链路所属环即环R1的RING ID以及R1下层环的RING ID,得到1,2;然后,从上一个选择结果1,2中选择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的环的RING ID,得到1,2;从上一个选择结果中选择最上层环的RING ID即环R1的RINGID作为端口G3对应的RING ID。这样,在第一层环R1、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可以确定边缘节点S3上的端口G3对应的RING ID为第一层环R1的RING ID。同理,对于边缘节点S3的端口G4、以及边缘节点S5的端口G1和G2,可以得到,在第一层环R1、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端口G4、G1和G2对应的RING ID均为环R1的RINGID。
二、在第一层环R1、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长度时,边缘节点S3在端口G3和G4上发送携带环R1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边缘节点S5在端口G1和G2上发送携带环R1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由于第一层环R1处于正常工作,其主节点的副端口阻塞,因此,除边缘节点之外,只有节点S4可以从自身的两个端口上分别接收到携带环R1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因此,节点S4则将自身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节点,以及将自身的两个端口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端口。而边缘节点S3可以从自身的G4端口上接收到携带环R1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边缘节点S5可以从自身的G1端口上接收到携带环R1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因此,边缘节点S3和S5分别将自身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节点,以及将端口G4和G1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端口。
参见图4,当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而第一层环R1中的一条链路如S6与S5之间的链路故障时,上述步骤303至步骤305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一、对于边缘节点S3在第一层环R1上的端口G3,确定G3对应的RINGID过程包括:首先,选择边缘节点S3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 ID,由于边缘节点S3位于环R1和R2中,因此,当前得到的RING ID为环R1和R2的RING ID,简单记为1,2;其次,从上一个选择结果1,2中选择端口G3所在链路所属环即环R1的RING ID以及R1下层环的RING ID,得到1,2;然后,从上一个选择结果1,2中选择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的环的RINGID,由于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因此选择的RING ID为2;从上一个选择结果中选择最上层环的RING ID即环R2的RING ID作为端口G3对应的RING ID。这样,在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且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可以确定边缘节点S3上的端口G3对应的RING ID为第二层环R2的RING ID。同理,对于端口G4、G1和G2,可以得到,在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且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端口G4、G1和G2对应的RING ID均为环R2的RING ID。
二、在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且第二层环R2以及第二层环R3均正常工作即处于完整COMPLETE状态时,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置的时间长度时,边缘节点S3在端口G3和G4上发送携带环R2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边缘节点S5在端口G1和G2上发送携带环R2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由于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因此,除边缘节点之外,只有节点S4可以从自身的两个端口上分别接收到携带环R2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因此,节点S4则将自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节点,以及将自身的两个端口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而边缘节点S3可以从自身的G4端口上接收到携带环R2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边缘节点S5可以从自身的G1端口上接收到携带环R2的RING ID的标记报文,因此,边缘节点S3和S5分别将自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节点,以及将端口G4和G1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知道,第一层环R1上的两个边缘节点定期发送标记报文,而标记报文中携带的RING ID会随着R1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第一层环R1正常工作时,标记报文中携带的RING ID为R1的RING ID,这样,边缘节点、边缘节点之间的节点及收到该标记报文的端口会被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端口;在第一层环R1发生单点故障时,标记报文中携带的RING ID为R2的RING ID,这样,第一层环R1上,边缘节点、边缘节点之间的节点及收到该标记报文的端口会被标记为第一层环R2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端口。
在上述步骤303至步骤305中,边缘节点是定期发送标记报文,在实际实现中,也可以不进行定期发送,而在边缘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后发送标记报文,具体实现包括:在相交环网中,如果一个以太环网发生故障,那么,故障链路直连节点检测到该故障后,将故障通知上报给位于本环上的边缘节点,该边缘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后在该边缘节点的每个端口上发送携带相应RING ID的标记报文。
为了便于描述,在以下的步骤中,以下层环R2和其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即以太环网R1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后续实现过程。
首先,针对以太环网R2,简单说明在其上层所有环组成的网络,即第一层环R1,发生故障且故障只影响本环时处理。根据上述对步骤303至步骤305的例子说明可知,在初始第一层环R1、第二层环R2和第三层环R3均未发生故障即处于完整状态时,位于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均被标记为R1的关键端口。此时,如果第一层环R1中发生了节点S5与S6之间的单点故障,如图4所示,那么节点S5的端口G2以及S6的端口P6均可检测到该故障,由于此时端口G2以及P6均被标记为R1的关键端口,因此,节点S5和S6均会向R1的主节点S1上报故障通知,具体的上报方式可以是分别发送携带环R1的RING ID即ID1的故障通知,这样,主节点S1接收到携带其RING ID即ID1的故障通知后,则会进行故障保护处理,打开副端口。
可以发现,在第一层环R1发生单点故障时,对应第二层环R2的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仍然存在通路S3-S4-S5,这样,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在第二层环R2中仍然可以正常传输报文,其故障并没有影响到下一层环R2,因此,第一层环R1的该故障只需由第一层R1的主节点进行处理即可。
下面详细说明针对以太环网R2,其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即第一层环R1发生多点故障,故障影响到下一层环R2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
步骤306:在第一层环R1发生单点故障之后,在第一层环R1中,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关键节点的任意一个节点检测自身中被标记为R2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的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7,否则,返回步骤306。
这里,参见图4,在第一层环R1发生单点故障如S6与S5之间的链路断开后,R1中的主节点S1为了保证数据链路的通畅,会打开原本阻塞的副端口。根据上述对步骤303至步骤305的例子说明可知,在发生该单点故障后,在第一层环R1上,S4的两个端口G7和G8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边缘节点S3的端口G4以及边缘节点S5的端口G1也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而第一层环R1其他的所有端口均被标记为第一层环R1的关键端口。
此种情况下,如果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关键节点的任意一个节点没有检测到被标记为R2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发生故障,则可能有两种情况,参见图4,第一是第一层环除了S6与S5之间的链路故障外,没有再发生故障,第二是第一层环除了S6与S5之间的链路故障外,虽然再次发生了故障,但是该故障不影响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存在通路,如图4中再次发生的故障为节点S1与S2之间的链路断开,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仍然存在通路S3-S4-S5。无论何种情况,只要被标记为R2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没有发生故障,则可以说明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还会存在通路,也就是说,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来传输第二层环R2中的报文,因此,无需进行后续通知下层环进行故障保护的处理,返回步骤306。
如果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关键节点的任意一个节点检测到自身直连的链路发生故障,那么,则说明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比如,当发生图4中所示的S6与S5之间的链路故障后,通过上述步骤303至步骤305的处理,第一层环R1中,节点S3、S4和S5均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节点,端口G4、G1、G7和G8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参见图5,当节点S3、S4或S5检测到任意一个标记为R2的关键端口如G4直连链路故障,则会导致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已经没有通路,也就是说,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时,无法正常工作,无法传输第二层环R2中的报文,因此,需要进行后续通知下层环进行故障保护的处理,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由于该端口当前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端口,因此,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上报故障通知。
举例说明,参见图5,在本步骤中,由于在步骤306中边缘节点S3检测到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关键端口的G4直连链路故障,那么,由于边缘节点S3已经被标记为第二层环R2的关键节点,因此,边缘节点S3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携带R2的RING ID的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S8。
步骤308: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接收到故障通知后,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步骤中,S8接收到故障通知后,由于该故障通知中的RING ID与本环的RING ID相同,因此,执行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处理,当然还需执行发送刷新转发表报文的处理。
执行到本步骤时,由于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第二层环R2的报文能够到达包括该虚拟节点在内的每一个节点。
需要说明是,在图4和图5所示的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结构中上层环是作为下层环的虚拟的传输节点,这样,在步骤307和步骤308中,将故障通知上报给第二层环R2中专用的主节点S8,该主节点S8直接使其自身的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即可。
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为了增加网络拓扑的灵活性,也可以将上层环设置为下层环的虚拟的主节点,如图6所示的一种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结构中,第一层环R1(由节点S1、S2、S3、S4、S5、S6组成)被设置为第二层环R2(由节点S10、S11、S12、S3、S4、S5组成)的虚拟的主节点,R1接入R2的两个端口中,端口P53为该虚拟主节点的主端口,端口P33为该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在此种情况下,上述步骤307和步骤308的实现过程则为:向所述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所在的边缘节点发送故障通知,如图6所示,就是向副端口P33所在的边缘节点S5上报故障通知,该边缘节点S5则使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P33处于打开状态。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得到,利用步骤306至步骤308的处理,则可以检测出对应于以太环网R2的两个虚拟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即该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是否均无法提供故障保护,并在确定不存在通路后,由该以太环网R2的主节点进行打开副端口的故障保护处理。
步骤309: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10,否则,返回步骤307。
这里,如果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则说明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可以传输第二层环R2中的报文,而此时由于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已经打开了副端口,因此,为了避免该虚拟节点恢复后导致第二层环R2产生环路,需要执行后续步骤中通知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故障恢复的处理,从而使该R2中主节点阻塞副端口。
另外,在本步骤中,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第一层环R1中的主节点S1周期性从主端口上发送健康检测报文,如果能够从副端口上接收到该健康检测报文则认为第一层环R1恢复正常,因此,会向第一层环R1中的各个节点发送刷新转发表的通知,在接收到刷新转发表通知后,节点则可以确定第一层环R1恢复正常,也就是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已经恢复通路。
参见图5,在本步骤中,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的处理也可以由边缘节点来执行,包括: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比如S5通过位于第二层环R2上层的环即R1上的所有端口G1、G2发送探测报文,另一个边缘节点S3判断是否从其在第二层环R2上层的环即R1上的端口上接收到探测报文,如果是,则确定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恢复通路。
步骤310:停止向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发送故障通知,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阻塞自身在第二层环R2上的端口。
这里,由于已经检测出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恢复通路,因此,为了避免第二层环R2产生环路,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阻塞自身在第二层环R2上的端口。
在本步骤中,所述指定的一个边缘节点可以是预先在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中指定的主边缘节点。
步骤311: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在设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故障通知,阻塞副端口,并在第二层环R2中发送刷新转发表通知。
步骤312: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边缘节点从自身在第二层环R2上的端口接收到刷新转发表通知后,打开所阻塞的端口。
上述步骤309至步骤312的过程可以替换为:相交环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记为节点1),检测到端口(记为端口1)直连链路的故障恢复后,在端口1以及与端口1属于同一个环的其他端口上发送故障恢复通知,并阻塞端口;相交环网中的任意一个主节点如果在两个端口上收到同一故障恢复通知,则阻塞自身的副端口,并发送刷新转发表报文;节点1接收到该刷新转发表报文后,打开端口1。
至此,则实现了在第一层环R1作为虚拟节点正常工作时,在第二层环R2中进行故障恢复的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利用上述检测方式二说明本发明的实现过程。
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任意拓扑的以太环网进行保护的流程图。参见图7,该流程包括:
步骤701至步骤702与步骤301至步骤302的所有描述均相同。
步骤703:针对对应一个以太环网的两个边缘节点,从中设置主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
为便于描述,在以下的步骤中,以上层环R1和下层环R2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后续实现过程。针对对应第二层环R2的两个边缘节点,比如可以设置S5为主边缘节点,S3为辅助边缘节点。
步骤704: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主边缘节点S5构造探测报文,每当到达发送周期时,从在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G1和G2发送探测报文。
这里,在第一环R1上探测报文通过正常的链路和节点进行传送。
步骤705:辅助边缘节点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可以从其在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上接收到探测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执行步骤706,如果在部分或全部端口上接收到,则返回步骤705。
这里,设定的时间长度可以为整数个发送周期的长度。比如,主边缘节点依据的发送周期的长度为0.1秒,那么,辅助边缘节点所依据的设定时间长度可以为3个发送周期为0.3秒。
由于在步骤704中,主边缘节点是通过其在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发送探测报文,因此,在本步骤中,如果辅助边缘节点无法接收到该探测报文,那么,则说明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也就是说,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时,无法正常工作,无法传输第二层环R2中的报文,因此,需要进行后续通知下层环进行故障保护的处理,执行步骤70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704中,主边缘节点S5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相应地,本步骤705中,辅助边缘节点也需要定期检测是否接收到探测报文。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也可以不进行周期性发送探测报文的处理,当第一层环R1从正常工作变为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时,故障链路直连的节点即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向主边缘节点S5和辅助边缘节点S3分别上报故障通知。这样,上述步骤704的过程可以替换为: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主边缘节点S5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构造探测报文,并从在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G1和G2发送探测报文。相应地,步骤705的过程可以替换为: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辅助边缘节点S3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判断在设定的时间长度内是否可以从其在第一层环R1上的所有端口上接收到探测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执行步骤706,否则,返回步骤705。
步骤706:辅助边缘节点S3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上报故障通知。
步骤707: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接收到故障通知后,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执行本步骤时,由于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第二层环R2的报文能够到达包括该虚拟节点在内的每一个节点。
需要说明是,在图4和图5所示的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结构中,上层环是作为下层环的虚拟的传输节点,这样,在步骤706和步骤707中,辅助边缘节点S3将故障通知上报给第二层环R2中专用的主节点S8,该主节点S8直接使其自身的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即可。
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为了增加为了拓扑的灵活性,也可以将上层环设置为下层环的虚拟的主节点,如图6所示的一种多个以太环网相交的拓扑结构中,第一层环R1被设置为第二层环R2的虚拟的主节点,R1接入R2的两个端口中,端口P53为该虚拟主节点的主端口,端口P33为该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在此种情况下,上述步骤706和步骤707的实现过程则为:辅助边缘节点向所述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所在的边缘节点发送故障通知,如图6所示,就是辅助边缘节点S3向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P33所在的边缘节点S5上报故障通知,该边缘节点S5则使虚拟主节点的副端口P33处于打开状态。
至此,本实施例则实现了在上层环R1发生故障时,综合考虑上层环R1和下层环R2来实现故障保护的过程。
步骤708:辅助边缘节点S3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709,否则,返回步骤706。
这里,如果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则说明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一个虚拟节点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可以传输第二层环R2中的报文,而此时由于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已经打开了副端口,因此,为了避免该虚拟节点恢复后导致第二层环R2产生环路,需要执行后续步骤中通知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故障恢复的处理,从而使该R2中主节点阻塞副端口。
另外,在本步骤中,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实现方法,具体过程可以参见步骤309处的相应描述。
参见图5,在本步骤中,检测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恢复通路的处理也可以由辅助边缘节点来执行,包括: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辅助边缘节点S3判断是否从其在R1上的任意一个端口上接收到探测报文,如果是,则确定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恢复通路。
步骤709:辅助边缘节点停止向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发送故障通知,通知主边缘节点阻塞在第二层环R2上的端口P2。
步骤710:第二层环R2中的主节点在设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故障通知,阻塞副端口,并在第二层环R2中发送刷新转发表通知。
步骤711: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主边缘节点从自身在第二层环R2上的端口接收到刷新转发表通知后,打开所阻塞的端口。
执行到本步骤,则实现了在第一层环R1作为虚拟节点正常工作时,在第二层环R2中进行故障恢复的处理。
至此,则针对本发明举例的两种检测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述的检测方式一和检测方式二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还可以配合使用,即同时通过步骤303至步骤306的检测方式一和步骤704至步骤705的检测方式二进行检测,在任意一种检测方式检测到第一层环R1的两个边缘节点S3与S5之间不存在通路后,就可以立即执行后续相应地的故障保护处理以及故障恢复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的图3和图7,为便于理解,对方法的步骤采用了顺序性描述,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上述步骤的顺序并不做严格的限制。
另外,上述的检测方式一和检测方式二只是本发明列举的两种较佳的检测方式,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检测方式来进行检测。
比如,一种可行的检测方式为:与第二层环R2对应的任意一个边缘节点检测与自身直连的、在第二层环R2上层的环中的所有链路是否均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环网中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确定不存在通路后的处理过程则与上述实施例图3或图7中相应过程的处理相同。
再如,另一种可行的检测方式为:在第一层环R1初始正常工作时,第一层环R1中的一个节点如节点S2或边缘节点S3,利用邻居发现协议(NDP)报文获取第一层环R1的初始正常的拓扑结构;之后,该S2或S3利用NDP报文获取第一层环R1的当前拓扑结构,并根据获取的初始拓扑结构以及当前拓扑结构检测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确定不存在通路后的处理过程则与上述实施例图3或图7中相应过程的处理相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第一层环R1可能发生单通故障,即两个节点间的双向链路中一个方向的链路故障而另一个方向的链路正常,但是当发生单通故障时,通常无法检测出来,这样,实际中可能两个边缘节点之间已经不存在通路,但是,却无法检测出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时影响故障保护处理的进行,在本发明中,可以在第一层环R1中在每两个相邻节点间定期发送心跳报文,任意一个节点未接收到相邻节点发送来的心跳报文,则直接将与该相邻节点间的链路置为故障,从而触发故障上报,使得本发明能够准确检测出两个边缘节点是否不存在通路。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当与一个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时,即该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均发生故障无法提供故障保护时,是将故障通知直接发送给该以太环网的主节点。在实际的业务实现中,也可以将故障通知发送给该以太环网下层的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即,除故障环之外的正常工作的任意一个下层环的主节点均可以执行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处理,比如,对于图5所示网络拓扑,由于与以太环网R2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那么,R2的主节点或其下一层的R3的主节点均可以执行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实现,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碟、光盘等。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节点,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该相交环网的各个以太环网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的任意位置,该节点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将启动通知发送给故障上报单元;
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启动通知后,将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以触发该主节点使其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所述检测单元具体可以包括:
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将确定出的每一个端口对应的RING ID发送至标记报文处理子单元;
标记报文处理子单元,用于将端口对应的RING ID携带在标记报文中通过该端口在相交环网上进行发送,并且,当所在边缘节点的一个端口接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携带RING ID的标记报文,则根据该端口已经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通路检测子单元,检测所在边缘节点中被标记为第一以太环网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其中,所述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在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时,选择所在边缘节点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 ID;选择端口所在链路所属环及其下层环的RING ID;选择正常工作的环的RING ID;选择其中最上层环的RING ID;将满足所述四种选择条件的RINGID作为端口对应的RING ID。
其中,所述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故障通知后,执行所述的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处理;或者,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定的标记周期时,执行所述的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处理。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所述检测单元可以用于检测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送出的探测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所述检测单元可以用于检测与所在边缘节点直连的、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环中的所有链路是否均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所述检测单元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其他节点上报的故障通知后,判断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出的环路故障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将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一以太环网的主节点;
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后,阻塞自身在第一以太环网上的一个端口,当接收到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发来的刷新转发表通知后,打开所阻塞的端口。
当所述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时,该节点可以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虚拟主节点,此时,该节点进一步包括:
角色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在边缘节点在第一以太环网中的角色信息,该角色信息为副端口节点或主端口节点;
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向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发送故障通知,并且,进一步用于在发送该故障通知之前,首先从角色保存单元中提取角色信息,如果提取的是主端口节点,则确定对应第一以太环网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为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并向其发送故障通知,如果提取的是副端口节点,则确定所在边缘节点为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并向端口处理单元发送故障通知;
端口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阻塞所在边缘节点在第一以太环网上的端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节点为非边缘节点;此时,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标记处理子单元,在所在节点的两个端口均接收到携带同一RING ID的标记报文后,根据该两个端口共同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两个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通路检测子单元,检测所在节点中被标记为第一以太环网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节点,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后,向所述故障上报单元发送停止通知;
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的故障通知,并在接收到停止通知后,停止发送所述的故障通知。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相交环网,其特征在于,该相交环网包括形成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其中,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相交环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个节点来实现,具体地,对于边缘节点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个边缘节点来实现,对于非边缘节点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个非边缘节点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将上层环作为下层环的一个虚拟节点,因此,只考虑如何实现两层环之间的配合工作,更多层的拓扑可以看作是两层的迭代,比如,在将第一层环R1作为第二层环R2的虚拟节点后,可以将包括虚拟节点在内的第二层环R2作为第三层环R3的虚拟节点,这样,只要虚拟节点对应的上层环无法工作,则向其下一层环或更下层环上报故障,从而保证在各个以太环网相交时链路通畅,以及不形成环路。
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低价格、易扩展的以太环网保护技术方案。应用在以太环网上,不但能够提供单点故障和恢复的快速收敛,而且对于多点故障和恢复,也能够保证快速的收敛时间;应用在以太环网上,不但能在单点故障和恢复时快速刷新转发表,而且对于多点故障和恢复,也能够保证快速刷新转发表;并且,本发明不需要额外记录和设置整个环网的状态;应用在以太环网上,能够提供故障和恢复的快速收敛;应用在以太环网上,其功能和性能受环网上节点数目影响小;支持相交环(多重环)任意拓扑,用以构建从核心一直到边缘的大型二层网络。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任意拓扑以太环网组成的任意拓扑以及其保护方法,在提供高性能(故障恢复时间短)和对节点数目不敏感的前提下,在任意拓扑的任意拓扑环网正常工作时防止形成数据环路,网络故障时提供冗余备份和快速恢复,以解决现有环网自动保护技术只支持单环,相切环和简单相交环等简单拓扑的缺陷。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多个以太环网相交形成的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中,将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由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两个边缘节点确定自身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以太环网标识RING ID,并将端口对应的RING ID携带在标记报文中通过该端口在相交环网上进行发送;在相交环网中,除边缘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如果在自身的两个端口上接收到携带同一RING ID的标记报文,则根据该两个端口共同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ID,将该两个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边缘节点在自身一个端口上接收到携带RING ID的标记报文后,则根据该端口已经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所述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步骤包括:检测被标记为第一以太环网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除边缘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如果在自身的两个端口上均接收到携带同一RING ID的标记报文,则将自身标记为该RING ID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边缘节点在自身一个端口上接收到携带RING ID的标记报文后,则将自身标记为该RINGID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
由被标记为所述第一以太环网的关键节点的所有节点执行所述检测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边缘节点确定自身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方法包括:选择所述边缘节点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ID;选择端口所在链路所属环及其下层环的RING ID;选择正常工作的环的RING ID;选择其中最上层环的RING ID;将满足所述四种选择条件的RING ID作为端口对应的RING ID。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定的时间长度时,执行所述边缘节点确定自身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交环网中,当发生故障时,故障链路直连节点检测到该故障后,将故障通知上报给位于本环上的边缘节点;
所述边缘节点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执行所述边缘节点确定自身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步骤包括: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检测自身直连的、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环中的所有链路是否均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步骤包括: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送探测报文,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判断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能接收到该探测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交环网中,当发生故障时,故障链路直连节点检测到该故障后,将故障通知上报给位于本环上的所有边缘节点;
所述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的步骤包括: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后,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送环路故障报文,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判断在预定时间内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能接收到该环路故障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正常工作时,利用拓扑发现协议获取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的完整拓扑结构;
所述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的步骤包括:利用拓扑发现协议获取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的当前拓扑结构,并根据获取的完整拓扑结构以及当前拓扑结构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包括:在相交环网上发送携带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RING ID的故障通知,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后,如果该故障通知中的RING ID与本环的RING ID相同,则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并发送刷新转发表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故障通知是定期发送的;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节点在设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故障通知,则阻塞副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第一以太环网的主节点使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检测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后,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一个边缘节点阻塞自身在第一以太环网上的一个端口,当接收到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发来的刷新转发表通知后,打开所阻塞的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相交环网中的第一节点检测到第一端口直连链路的故障恢复后,在第一端口以及与第一端口属于同一个环的其他端口上发送故障恢复通知,并阻塞第一端口;相交环网中的主节点如果在两个端口上收到同一故障恢复通知,则阻塞自身的副端口,并发送刷新转发表报文;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该刷新转发表报文后,打开第一端口。
15、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该相交环网的各个以太环网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节点位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的任意位置,该节点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是否存在通路,如果否,则将启动通知发送给故障上报单元;
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启动通知后,将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一以太环网及其下层环中任意一个环的主节点,以触发该主节点使其副端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边缘节点为将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所有环组成的网络作为第一以太环网的一个虚拟节点时,该虚拟节点接入第一以太环网的端口所在的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为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边缘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将确定出的每一个端口对应的RING ID发送至标记报文处理子单元;
标记报文处理子单元,用于将端口对应的RING ID携带在标记报文中通过该端口在相交环网上进行发送,并且,当所在边缘节点的一个端口接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携带RING ID的标记报文,则根据该端口已经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通路检测子单元,检测所在边缘节点中被标记为第一以太环网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在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时,选择所在边缘节点所在的所有环的RING ID;选择端口所在链路所属环及其下层环的RINGID;选择正常工作的环的RING ID;选择其中最上层环的RING ID;将满足所述四种选择条件的RING ID作为端口对应的RING ID。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环网标识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故障通知后,执行所述的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处理;或者,每当计时到达预先设定的标记周期时,执行所述的确定所在边缘节点的每一个端口当前对应的RING ID的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送出的探测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在边缘节点直连的、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环中的所有链路是否均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其他节点上报的故障通知后,判断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从其在第一以太环网上层的环上的所有端口发出的环路故障报文,如果均未接收到,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将故障通知发送给第一以太环网的主节点;
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与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后,阻塞自身在第一以太环网上的一个端口,当接收到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发来的刷新转发表通知后,打开所阻塞的端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进一步包括:
角色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在边缘节点在第一以太环网中的角色信息,该角色信息为副端口节点或主端口节点;
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向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发送故障通知,并且,进一步用于在发送该故障通知之前,首先从角色保存单元中提取角色信息,如果提取的是主端口节点,则确定对应第一以太环网的另一个边缘节点为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并向其发送故障通知,如果提取的是副端口节点,则确定所在边缘节点为第一以太环网中的主节点,并向端口处理单元发送故障通知;
端口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故障通知后,阻塞所在边缘节点在第一以太环网上的端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为非边缘节点;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标记处理子单元,在所在节点的两个端口均接收到携带同一RING ID的标记报文后,根据该两个端口共同接收到的标记报文中的RING ID,将该两个端口标记为其中最上层环对应的以太环网的关键端口;
通路检测子单元,检测所在节点中被标记为第一以太环网关键端口的端口直连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是,则确定与所述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不存在通路。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与相交环网中任意一个第一以太环网对应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恢复通路后,向所述故障上报单元发送停止通知;
所述故障上报单元,用于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的故障通知,并在接收到停止通知后,停止发送所述的故障通知。
27、一种相交环网,其特征在于,该相交环网包括形成任意拓扑的多个相交的以太环网,其中,各个以太环网分别被设置为从最上层环开始逐层向下的各层环,且该相交环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
CN2008101034832A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34832A CN101252501B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34832A CN101252501B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501A true CN101252501A (zh) 2008-08-27
CN101252501B CN101252501B (zh) 2010-12-22

Family

ID=39955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348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501B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250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714A (zh) * 2010-12-17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交相切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664785A (zh) * 2012-04-23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相交环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47554A (zh) * 2017-04-18 2017-09-08 深圳市立全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链式自愈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链式环系统
CN108900404A (zh) * 2018-07-11 2018-11-27 智强通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冗余备份的超级环网结构
CN113315650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布局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0507B1 (en) * 2004-03-08 2013-08-27 Extreme Networks, Inc. Ethernet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CN100521638C (zh) * 2006-08-24 2009-07-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相交以太环网及其自动保护方法、以及环网节点设备
CN100446500C (zh) * 2007-01-08 2008-12-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树网络连接环网的保护方法及其应用的网络节点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714A (zh) * 2010-12-17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交相切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WO2012079418A1 (zh) * 2010-12-17 201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交相切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035714B (zh) * 2010-12-17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交相切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664785A (zh) * 2012-04-23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相交环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47554A (zh) * 2017-04-18 2017-09-08 深圳市立全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链式自愈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链式环系统
CN108900404A (zh) * 2018-07-11 2018-11-27 智强通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冗余备份的超级环网结构
CN108900404B (zh) * 2018-07-11 2020-12-25 智强通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冗余备份的超级环网结构
CN113315650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13315650B (zh) * 2021-04-26 2022-05-2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布局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501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9427C (zh) 一种以太网自动保护方法
CN100534048C (zh) 分布式以太网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1702663B (zh) 一种环网拓扑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9831341A (zh) 一种冗余双网卡的快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999223B (zh) 减少eaps系统中的流量损失
CN101127675A (zh) 以太环网系统主节点初始化方法
CN101252501B (zh) 一种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CN101199165A (zh) 用于网络中的故障处理的方法和配置
CN101558609A (zh)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997034A (zh) 一种对链路聚合组进行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47306A (zh) 以太环网中边缘端口阻塞的方法、以太环网系统和设备
CN101841450B (zh) 多个环形拓扑构建相交环实现稳定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JP5491623B2 (ja) アドレスのリフレッシュ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714939A (zh) 一种以太环网主节点的故障处理方法及相应以太环网
CN105915426A (zh) 环形网络的故障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1499949A (zh) 相交环网中故障恢复处理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CN101686167A (zh) 一种以太环网故障恢复的控制方法
CN102244589B (zh) 处理虚拟交换单元系统中链路故障的方法及对端设备
CN102118291B (zh) 环路网络链路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环路网络
CN101499947B (zh) 任意拓扑的相交环网保护方法、节点和相交环网
CN101964718B (zh) 以太网双归链路保护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1202946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Protection
CN100550812C (zh) 提高快速环网可靠性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CN101557333B (zh) 一种双归属组网中环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01547131A (zh) Eaps环网单通故障定位和保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