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7143A -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7143A
CN101247143A CNA2007101677300A CN200710167730A CN101247143A CN 101247143 A CN101247143 A CN 101247143A CN A2007101677300 A CNA2007101677300 A CN A2007101677300A CN 200710167730 A CN200710167730 A CN 200710167730A CN 101247143 A CN101247143 A CN 101247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line
line array
control module
modul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7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7143B (zh
Inventor
唐利
冯恩波
任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677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7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用于将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下发给与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以及将来自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的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接被测用户,并将抓线成功的消息上报给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向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提供电源驱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安装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入装置并不需要较长时间中断业务,整个接入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对正在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基本没有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以及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原来承载传统普通电话业务(POT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窄带通信业务的市话电缆上提供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等宽带通信业务,例如:普通电话增开ADSL(ADSL over POTS)、ISDN增开ADSL(ADSL over ISDN)、普通电话增开VDSL(VDSL over POTS)、ISDN增开VDSL(VDSL overISDN)等业务。目前,这些业务已经在国内和国外取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为了描述简便,以下将ADSL、VDSL、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等数字用户线路统称为xDSL。
如图1所示,xDSL信号和POTS/ISDN信号共存于一条用户外线中,在局端(CO)侧,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中的分离器(SPL)将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区分开来,分别送往宽带业务板(xDSL业务板)和窄带业务板(POTS/ISDN业务板)进行处理,而用户端(CPE)侧,SPL则将分离出的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送往用户端的远端用户单元(RTU)和电话机。
为保障xDSL业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诊断出可能影响该业务的各类故障,因此需要对用户线路参数、用户终端、局端设备等进行测量。其中,用户线路参数包括线路电压参数、线路电阻参数、线路电容参数、线路背景噪音、线路对地平衡度等等,局端设备包括DSLAM端口、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等。依据这些参数,可以得出线路、用户终端及局端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定位出可能影响业务运行的故障,以便及时修复故障。
图2所示的是在xDSL业务网络中的测试接入示意图。图2画出了xDSL业务网络中的计算机(PC)、远端用户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主配线架(MDF)、DSLAM、BRAS、因特网等,以及用于测试的宽带测试单元(Broadband Test Unit,BTU)。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要对线路、用户终端及局端设备进行测试,诸如BTU的测试设备必须要接入到xDSL业务网络中去,并且这种接入不能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但是,目前在网络中运行的大部分DSLAM设备与窄带交换机不同,没有提供测试总线,不支持抓线功能,即不能够根据控制命令自动将被测用户的线路等连接到测试设备,给这些DSLAM设备及相关用户的自动测试带来很大困难。如何解决无测试总线DSLAM用户测试接入这一问题,设计一个好的自动接入方案和系统,会极大地影响到宽带业务运行维护的效果,进而影响业务的服务质量。现有的技术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案。
现有技术一:在MDF和局端DSLAM之间插入一个接入设备。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一在原有MDF和局端DSLAM设备之间插入一个接入设备,该接入设备通常被称为外部抓线矩阵。
该外部抓线矩阵串接在线路上,在没有测试时,要保证不影响用户业务的正常使用。另外,在测试时,外部抓线矩阵根据控制系统的命令自动将被测用户连接到测试模块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根据控制系统的命令自动释放被测试用户,恢复业务正常运行时的连接状态。这里的被测用户是指局端设备端口、线路、用户终端等。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一中,对于无测试总线的DSLAM设备,外部抓线矩阵的输入端口与要测试的用户数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接入的用户数量越多,接入设备的体积就越庞大,要占用很大的机房面积,增加较多的成本,而且工程量大并且非常复杂。另外,因为需要将外部抓线矩阵串接在原来的网络线路中,因此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中断业务,导致用户无法开展业务,影响了业务的服务质量,也影响了运营商的客户满意度和收益。
现有技术二:在DSLAM框中增加接入矩阵。
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二在DSLAM框中增加了接入矩阵,即在SPL板与用户外线之间串接了一块接入矩阵板。
该接入矩阵板串接在线路上,保证在没有测试时不影响用户业务的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接入矩阵板根据控制系统的命令自动将被测用户连接到测试模块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根据控制系统的命令自动释放被测试用户,恢复业务正常运行时的连接状态。
但是,因为需要将接入矩阵板串接在原来的网络线路中,因此在安装该接入矩阵板的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中断业务,导致用户无法开展业务,影响了运营商的客户满意度以及收益。而且,因为目前的xDSL用户板密度较高,导致对应的接入矩阵板尺寸较大,要安装在DSLAM机柜中,需要对机柜进行改造,操作起来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用以解决对无测试总线的DSLAM设备实现自动测试时安装接入装置需要较长时间中断业务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方法。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测试模块以及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相连接,用于将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下发给与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以及将来自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的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
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与所述分布式抓线控制矩阵以及数字用户线路设备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接被测用户,并将抓线成功的消息上报给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
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向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提供电源驱动。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测试模块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接口或者并行通信接口相连接;和/或,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接口或者并行通信接口相连接。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与所述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之间采用即插即用式结构相连接。
所述即插即用式结构为分布式抓线矩阵的一部分或独立存在。
所述即插即用式结构连接为金手指结构。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独立存在,或者为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一部分。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单元,用于检查被测用户是否属于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在是的情况下,由该分布式抓线矩阵连接所述被测用户,否则,通知该分布式抓线矩阵不作处理。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模块,用于在检查出被测用户不在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的情况下,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消息。
所述测试模块为宽带测试单元BTU或者测试服务器;和/或,所述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为主配线架MDF或内部配线架IDF。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之间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和/或,连接于同一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在级联链路中的信号中继驱动模块,用于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中进一步包括信号中继驱动单元,用于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中进一步包括检查单元,用于通过线路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
本发明还提了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收到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将测试任务下发给与其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
分布式抓线矩阵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接被测用户,并向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上报抓线成功的消息,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将该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布式抓线矩阵检查所要连接的被测用户是否属于自身控制的步骤,并在是的情况下连接被测用户。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检查出被测用户不在自身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时,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消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同一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控制下的各分布式抓线矩阵。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放大级联链路中信号的步骤。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线路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的接入装置是插入MDF/IDF等xDSL业务网络设备的,因此在对无测试总线的DSLAM设备实现自动测试时,安装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入装置并不需要串连到用户线路中,因此不需要较长时间中断业务,整个接入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对正在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基本没有影响。即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误差等环境因素导致了部分用户掉线,但是,当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入装置插好后,线路会很快自动恢复正常连接状态。并且,本发明采用了分布式的结构直接插入MDF/IDF等设备,不需要额外增加机柜,不额外占用机房面积,从而降低了综合成本。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接入装置可以直接插入MDF/IDF等设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接入装置,不需要对现有DSLAM设备及网络连线做任何更改,应用安装过程简单,从而可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xDSL业务应用的示意图;
图2为xDSL业务中测试接入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装置与MDF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了信号中继驱动模块的接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入装置,该装置分别与测试模块和xDSL业务网络中的设备相连接。其中所述测试模块可以是BTU、测试服务器等;所述xDSL业务网络中的设备可以是MDF或者内部配线架(IDF)等设备,在下面的描述过程中以MDF为例说明。
参照图4,接入装置主要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所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通过电源线、通信线、控制线以及测试线相连接。图4中给出了m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1、2...m的情况,并且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控制着n个分布式抓线矩阵,例如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2控制着分布式抓线矩阵21、22...2n。其中,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将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下发给与其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以及将来自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的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而分布式抓线矩阵主要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接被测用户,并将抓线成功的消息上报给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以及根据来自测试模块的释放消息,释放所连接的被测用户。这里的被测用户可以为用户终端、局端设备、用户线路等等。
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BTU之间通过通讯线和测试线连接,可以采用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或者其它类型的接口相连接,而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也可以采用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或者其它类型的接口相连接。这里所说的串行接口可以采用RS485、RS422、RS232、10M/100M以太网等。
在存在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情况下,各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可以直接与BTU相连接。进一步,为了满足能够控制更多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从而实现更多用户的测试接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之间采用级联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例如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1直接连接到测试模块,这样就无需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都与测试模块之间存在直接的连接,从而增加了本发明接入装置应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如图4所示的接入装置中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向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提供电源驱动。电源转换模块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独立存在,并且与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相连接,从而为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以及分布式抓线矩阵提供电源,也可以作为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一部分。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布式抓线矩阵与MDF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缆与MDF相连接不同,这里分布式抓线矩阵采用金手指等即插即用方式与MDF相连接。参照图6,分布式抓线矩阵通过金手指插入到MDF架中的每个MDF模块中,与MDF模块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测试接入。这样可以保证在不测试时xDSL业务正常运行,在测试时可以正确地将被测用户连接到测试设备上,测试完毕后正确释放用户,使其恢复到业务正常运行时应有的连接状态。
另外,对于与用户数目相同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插入到MDF模块中的结构部分可以与分布式抓线矩阵中的其他部分,例如控制和接入电路等,合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分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MDF模块内部结构。并且在分离时,如果金手指等即插即用式结构遭到损坏时,只需要重新设计金手指等结构或更换金手指等结构,而不用重新设计整个接入装置或更换整个分布式抓线矩阵,从而提高了更换开发的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进一步,受同一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控制的各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可以采用级联的形式,从而使得分布式抓线矩阵的配置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测试接入,而无需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同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通过直接的电缆连接方式来控制,从而增加本发明应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图5中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1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11、12、...1n之间就采用了级联的方式。
在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之间或者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采用级联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级联链路的每一级都可靠互连,在每一级中都可以通过测试线和控制线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为此,在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者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查单元,该检查单元用于通过线路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
为了区分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分布式抓线矩阵,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为每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分布式抓线矩阵在自己所属的级联链路中分配了各自唯一的节点号,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分布式抓线矩阵可以自动识别这些节点号,并确定是否存在冲突。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块或者分布式抓线矩阵,都允许多条级联链条的存在。
分布式抓线矩阵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单元。在收到测试任务时,用户确认单元通过比较测试任务中的节点号和确认单元所在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的节点号,来确认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是否属于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如果节点号相同,则说明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属于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那么该分布式抓线矩阵将连接被测用户到测试总线上;否则,说明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不属于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则通知该分布式抓线矩阵不作处理。
同样,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单元,在收到测试任务时,用户确认单元通过比较测试任务中的节点号和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的节点号,来确认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是否在自己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如果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的节点号中存在与测试任务中节点号相同的节点号,则说明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在自己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则进行正常操作,即将测试任务下发;否则,说明所要连接的测试用户不在自己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则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错误消息。
如果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采用级联的方式相连接,那么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的级联数目可能会很多,级联的电缆总长度会比较长,这样会导致通过电缆传输的信号有很大的衰减,使后面级联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分布式抓线矩阵的工作不正常,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分布式抓线矩阵进一步可以包括信号中继驱动单元,用来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使得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分布式抓线矩阵具有级联信号的驱动功能,保证级联信号在每一级中都能正确传输下去。
另外,为了不改变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分布式抓线矩阵的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在级联链路中增加独立存在的信号中继驱动模块,用来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从而解决了分布式抓线矩阵级联数量大导致级联信号衰减大的问题,保证级联信号在每一级中都能正确传输下去。参照图7,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1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11、12......1n采用级联方式相连接,并且在其中的分布式抓线矩阵1k与分布式抓线矩阵1k+1之间串连了一个信号中继驱动模块,该信号中继驱动模块放大经过分布式抓线矩阵1k的信号,并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分布式抓线矩阵1k+1中。
采用如图5所示的接入装置,进行测试时接入的过程如下:
在采用级联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检查级联的正确性。在测试模块的控制下,级联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分布式抓线矩阵通过每一级的环回检查级联的正确性,也可以检查各模块的配置节点号的正确性。
在测试接入过程中,测试模块发起一个测试任务,该测试任务通常包括抓线命令、被测用户信息、被测用户所在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的节点号、控制该分布式抓线矩阵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节点号等等。测试模块将抓线命令以及被测用户具体信息通过通讯接口下发给被测用户所在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则通过通讯及控制接口将包括具体用户信息的测试任务下发给自己控制的所有的分布式抓线矩阵。
各分布式抓线矩阵收到测试任务后,用户确认单元根据其中的用户位置信息检查该被测用户是否属于自己控制,如果是,则由该分布式抓线矩阵将被测用户连接到测试总线上,如果不是,则通知该分布式抓线矩阵不用处理。
在抓线成功后,分布式抓线矩阵将抓线成功的消息上报给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将有关抓线成功的消息给测试模块,通知它们可以启动测试。
另外,如果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用户确认单元发现被测用户不在自己的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则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错误消息。
在测试完毕后,测试模块通过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向分布式抓线矩阵下发释放被测用户的消息,分布式抓线矩阵收到该消息后,释放被测用户。
进一步,在级联级数很多的情况下,为防止因为电缆中较久的衰减影响级联在后面的模块的正常工作,在级联链路中增加独立存在的信号中继驱动模块,或者在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中增加信号中继驱动单元。在测试接入过程中,信号中继驱动模块或者信号中继驱动单元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改善信号质量,从而保证了级联在后面的模块能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测试模块以及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相连接,用于将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下发给与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以及将来自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的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
一或多个分布式抓线矩阵,与所述分布式抓线控制矩阵以及数字用户线路设备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接被测用户,并将抓线成功的消息上报给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
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向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提供电源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测试模块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接口或者并行通信接口相连接;和/或,
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与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接口或者并行通信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与所述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之间采用即插即用式结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插即用式结构为分布式抓线矩阵的一部分或独立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插即用式结构连接为金手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独立存在,或者为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单元,用于检查被测用户是否属于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在是的情况下,由该分布式抓线矩阵连接所述被测用户,否则,通知该分布式抓线矩阵不作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用户确认模块,用于在检查出被测用户不在该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的情况下,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块为宽带测试单元BTU或者测试服务器;和/或,
所述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为主配线架MDF或内部配线架IDF。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之间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和/或,
连接于同一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在级联链路中的信号中继驱动模块,用于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中进一步包括信号中继驱动单元,用于放大级联链路中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分布式抓线矩阵中进一步包括检查单元,用于通过线路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
14、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收到测试模块发起的测试任务,将测试任务下发给与其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
分布式抓线矩阵根据所述测试任务连授被测用户,并向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上报抓线成功的消息,所述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将该消息上报给测试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布式抓线矩阵检查所要连接的被测用户是否属于自身控制的步骤,并在是的情况下连接被测用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检查出被测用户不在自身所控制的分布式抓线矩阵中时,向测试模块上报抓线失败的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各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和/或,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同一分布式抓线矩阵控制模块控制下的各分布式抓线矩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放大级联链路中信号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线路自环的方式检查级联的正确性。
CN2007101677300A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1247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77300A CN101247143B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77300A CN101247143B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04224A Division CN101013970B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7143A true CN101247143A (zh) 2008-08-20
CN101247143B CN101247143B (zh) 2013-01-09

Family

ID=3994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77300A Active CN101247143B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71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713B (zh) * 2004-07-22 201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测试抓线及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7143B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414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US6490277B1 (en) Digital cross-connect system employing patch access locking and redundant supply power
CA2267825A1 (en) Portable testing de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1008390A1 (en) Signature device for home phoneline network devices
US6657966B1 (en) Test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ross connec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13970B (zh)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CN101764901B (zh) 数字用户线路端口汇聚共享的实现系统、设备和方法
US6532216B1 (en) Central office based ADSL test platform
CN100544474C (zh) 对无线系统进行维护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47143B (zh)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测试接入装置及方法
WO2001093549A2 (en) Loop management device with activation of remote test interface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using voice-band signals
EP2007071B1 (en) An emulation test device and method
WO2013137852A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 based diagnostics
CN101160819B (zh) 提高通信可靠性的系统和方法
US72002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 subscriber loop-based service
US7177396B2 (en)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and remote control of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pairs connected to a telephone exchange
US72033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witching at a telephone cross-connect
EP2826232A1 (en) Common-mode based diagnostics
WO2001093548A2 (en) Activation of remote test interface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using voice-band signals
WO2005006656A1 (en) A user line testing system, a wideband line card and a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330165C (zh) 一种数字用户环路抓线测试装置
CN101114963A (zh) 宽带业务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0462893B1 (ko) 에이디에스엘 망관리장치의 가입자 일괄 통계를 통한가입자 특성 사전 분석 방법
EP3183869A1 (en) A method for migrating from a first service to a second service
KR100735394B1 (ko) 대칭/비대칭 디지털 가입자 라인 시스템의 장애 진단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