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6154A -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 Google Patents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6154A
CN101246154A CNA200810050492XA CN200810050492A CN101246154A CN 101246154 A CN101246154 A CN 101246154A CN A200810050492X A CNA200810050492X A CN A200810050492XA CN 200810050492 A CN200810050492 A CN 200810050492A CN 101246154 A CN101246154 A CN 101246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lure
luring
insect
l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04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6154B (zh
Inventor
孟晓敏
刘志文
黄桂芝
刘艳
魏群
何爱民
张兴华
谭雨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504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6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6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1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是将昆虫放入集虫容器内,将诱源和对照源放入诱源容器内;在集虫容器的周围设有与各诱源容器连通的诱源通道,让供试昆虫通过诱源通道去寻找诱源;计量在不同时间段内昆虫通过诱源通道的次数和进入诱源容器内的只数;确定诱源对昆虫的诱、避效果。用于该方法的观察器,由集虫室、诱源通道、诱源室等组成。可用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等多种性状或属性的诱源,对一种或多种昆虫的诱、避效果进行筛选试验。具有方法独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试验效率高,不受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和各种诱源的干扰,准确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对有益昆虫的保护利用、对害虫防治的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属于农业、林业、草原、资源环境等领域中的观测方法及实验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业、林业、草原、资源环境等领域中,已广泛采用引诱药杀或拒避保护技术进行害虫的防治和有益昆虫的开发利用。但是,在引诱剂或拒避剂筛选试验时,一直延用野外或室内一对一的昆虫诱、避效果观测方法。在对某种昆虫进行引诱剂或拒避剂筛选时,大都采取如下两种观测方法:
1、捕集一定量的供试昆虫装于至少有1-3立方米空间的网箱或网室内,在网箱或网室内定点放入一种引诱剂或拒避剂。然后在单位时间内,统计引诱剂或拒避剂在一定范围内的供试昆虫只数,来确定供试昆虫对引诱剂或拒避剂的正、负趋性。这种方法需要对供试昆虫进行多组的引诱剂或拒避剂的比较筛选,而且每次筛选试验时,只能针对一种引诱剂或拒避剂进行比较筛选,如果针对两种以上的引诱剂或拒避剂进行比较筛选,则互相干扰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这种观测方法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受各方面条件的干扰大。
2、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当某个区域中供试昆虫达到一定的密度时,才能定点投放引诱剂或拒避剂。然后在单位时间内,用目测的方法观察统计引诱剂或拒避剂在一定范围内的供试昆虫只数,与对照对比,从而判定引诱剂或拒避剂对供试昆虫的诱、避效果。这种观测方法受野外自然条件的限制,观测的误差极大、准确率低。
这两种常规的观测方法,要想在诸多的引诱剂或拒避剂中筛选出一种最佳的引诱剂或拒避剂,都必须进行多次的重复试验,才能判定每个引诱剂或拒避剂的诱、避效果。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一般说来完成一项5种诱、避剂筛选试验,至少需要2-3名工作人员,用15-20个小时时间才能完成,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试验结果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数据误差很大,准确率低。
情报信息显示,虽然经过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年努力,但是,至今尚未发现有新的观测方法和专用于昆虫诱、避效果试验的器具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观测效率高、速度快、结果准确的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其特点是将一定数量的供试昆虫放入一个上部设有通风网的集虫容器内,安静0.5-2小时;再将至少1种诱源和对照源分别放入至少2个密闭的诱源容器内;在集虫容器的周围分别设有与各个诱源容器相连通的诱源通道,让供试昆虫通过诱源通道去寻找诱源;计量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各个诱源通道的供试昆虫的次数,同时统计各时间段内进入各个诱源容器内的供试昆虫的只数;然后用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种诱源对供试昆虫的诱、避效果。
所述的集虫容器呈圆柱形,直径在300-1000毫米之间,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通风网的网孔小于供试昆虫的体径。
所述的诱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等各种引诱剂或拒避剂。
所述的诱源容器呈透明或不透明的圆柱形,诱源容器的直径在100-200毫米之间,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
所述的诱源通道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诱源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多角形等,诱源通道的孔径是供试昆虫体径的1.5-2.5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专用于实现上述昆虫诱、避效果观测方法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
这种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由集虫室、诱源通道、诱源室组成,其特点是在集虫室的周围连通有至少2个诱源通道,在每个诱源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有诱源室,在每个诱源通道内设有阀门,在每个诱源通道上设有计数器。
所述的集虫室呈圆柱形,在集虫室的顶部设有网盖,在网盖的中部设有投虫口,集虫室的直径300-1000毫米,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通风网的网孔小于供试昆虫的体径。
所述的诱源通道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圆管制成,在诱源通道的靠近集虫室处设有阀门,诱源通道的孔径是供试昆虫体径的1.5-2.5倍。
所述的诱源室呈透明或不透明的圆柱形,在诱源室的顶部设有透明或不透明的密封盖,在诱源室的底部设有诱源托盘或点光源,诱源室的直径100-200毫米,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
所述的计数器位于诱源通道的中间位置,计数器可选用光电计数器、红外光电计数器等。
本发明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和专用于该方法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是根据昆虫大多数以嗅觉或视觉寻找诱源的特点,采取将诱源分别放入诱源容器内,然后让供试昆虫通过特别设置的诱源通道的方法去寻找诱源,从而观测出不同诱源对昆虫的诱、避效果。为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专门设计了由集虫室、诱源通道、诱源室等三部分组成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诱源通道两端分别连接集虫室和诱源室,在集虫室内放入供试昆虫,诱源室内放入诱源——引诱剂、拒避剂或点光源。诱源通道的中间位置设有计数器,可记录昆虫经过诱源通道的次数。在单位时间内,根据计数器所计量的昆虫通过诱源通道的次数以及在诱源室内昆虫的数量,用常规的方差统计等分析方法,即可得出该诱源——引诱剂或拒避剂的诱、避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和观察器,可以方便的采用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等不同诱源,同时进行多种不同性状或属性的引诱剂或拒避剂,对一种或多种体径小于诱源通道直径二分之一的各种不同昆虫的诱、避效果筛选试验。如果观察器的具体参数与小动物的体径相适应或充水后,本发明的方法和观察器也可以用于观察各种诱源对鼠、鱼等小动物的诱、避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和观察器具有方法简单独特、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试验效率高,不受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和各种诱源的干扰,准确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对有益昆虫的保护利用、对害虫防治的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应用后,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o-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虫室、1-1网盖、1-2投虫口,2诱源通道、2-1阀门、2-2红外光电计数器,3诱源室、3-1密封盖、3-2诱源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给出的实施例、试验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和观察器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具有6个诱源通道和诱源室,适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诱源的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这种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供试昆虫放入一个圆柱形上部设有通风网的集虫容器内,安静2小时;再将5种诱源和对照源分别放入6个圆柱形的密闭诱源容器内;在集虫容器的周围分别设有6个与各个诱源容器相连通的诱源通道,计量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各个诱源通道的供试昆虫的次数,同时统计各时间段内进入各个诱源容器内的供试昆虫的只数;然后用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种诱源对供试昆虫的诱、避效果。
集虫容器的直径在300-1000毫米之间,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通风网的网孔小于供试昆虫的体径;诱源容器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诱源容器的直径在100-200毫米之间,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诱源通道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诱源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多角形等,诱源通道的孔径是供试昆虫体径的1.5-2.5倍。
这种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的诱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等各种引诱剂或拒避剂。
用于上述观测方法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如图1、2所示,由集虫室1、诱源通道2、诱源室3等三部分组成。集虫室呈透明的圆柱形,在集虫室的顶部设有网盖1-1,在网盖的中部设有投虫口1-2。在集虫室的周围均匀分布连通有6个由透明圆管制成的诱源通道,在每个诱源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透明的圆柱形诱源室。在每个诱源通道的靠近集虫室的一侧设有通道阀门2-1,在每个诱源通道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红外光电计数器2-2。在诱源室的顶部设有密封盖3-1,在诱源室的底部设有诱源托盘3-2。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的具体参数,根据供试昆虫的体径设计确定,详见试验例1。
实施例2:一种具有6个诱源通道和诱源室并适用于光源作诱源的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这种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的结构也可参照图1、2,也是由集虫室1、诱源通道2、诱源室3等三部分组成。其各部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诱源通道由不透明的圆管制成,诱源室呈不透明的圆柱形,密封盖也是不透明的,诱源室内的诱源托盘更换为不同光谱的点光源。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的具体参数,根据供试昆虫的体径设计确定,详见试验例2。
试验例1:对家蝇的诱、避剂筛选试验
(1)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按实施例1结构)的主要参数:
集虫室:透明圆柱形钢化塑料盆,直径400毫米,高250毫米,网盖网孔40目。诱源通道:透明塑料管,直径15毫米,长度300毫米,共设6根,距集虫室10毫米处设圆片状手动阀门,红外光电计数器采用E3F-DS10C4光电探头、S×48-01S智能计测器、共6套。诱源室:透明圆柱形钢化塑料盆,上加密封盖,直径150毫米,高100毫米,共6个;诱源托盘为不锈钢浅盘,直径50毫米,高4毫米,共6个。
(2)试验条件:
健康家蝇100只。诱源:A奶油香精2克、B腐肉2克、C米饭2克、D白糖水2毫升、E鲜蒜末2克、F(对照区)水2.0毫升,依次分别放入6个诱源室的诱源托盘中。
(3)试验方法:
将诱源通道阀门关闭后,把供试家蝇100只从投虫口放入集虫室内,安静2小时后,将诱源室密封盖打开,分别放入供试诱源后盖严密封盖。打开所有红外光电计数器,复位归零准备测量,打开各诱源通道阀门,用红外光电计数器分别记录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通过各诱源通道的家蝇次数,同时统计各时间段进入各诱源室内的家蝇只数。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表中“计量数”为:红外光电计数器计量到的通过各诱源通道的家蝇次数,“进入数”为:进入各诱源室的家蝇只数。
                           表1
(5)结果分析:
通过表1可见,诱源的引诱效果依次为B>A>C>D>F>E。方差统计分析B与F、E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判定上述供试诱源中,对家蝇引诱力最强的是B,其次为A。E对家蝇具有显著的拒避效果。
试验例2:对家蚕蛾以光源为诱源的诱、避剂筛选试验
(1)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按实施例2结构)的主要参数:
集虫室:透明圆柱形钢化塑料盆,直径400毫米,高250毫米,网盖网孔40目。诱源通道:透明塑料管外周粘贴黑色胶膜,直径15毫米,长度300毫米,共6根;距集虫室10毫米处设圆片状手动阀门;红外光电计数器采用E3F-DS10C4光电探头、S×48-01S智能计测器,共6套。诱源室:透明圆柱形钢化塑料盆外周粘贴黑色胶膜,直径150毫米,高100毫米,上加黑色胶膜密封盖,共6个;在诱源室底部中央位置与通道入口对应处,分别放置不同光谱的点光源。
(2)试验条件:
健康家蚕蛾(未交配雄蛾100只)。诱源:A紫色点光源、B红色点光源、C白炽点光源、D蓝色点光源、E黄色点光源、F(对照区)黑暗无光源。各点光源均为功率0.5瓦的发光二极管,干电池供电。试验在幽暗环境中进行。
(3)试验方法:
将诱源通道阀门关闭后,把供试家蚕蛾100只从投虫口放入集虫室内,安静30分钟后,点亮置于诱源室底部中央位置与诱源通道入口对应处的A-E各个点光源,F为无光源对照,然后打开所有光电计数器,复位后再打开诱源通道阀门。在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各时间段,分别统计记录通过各诱源通道的家蚕蛾次数,同时统计各时间段进入各诱源室内的家蚕蛾只数。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2,表中“计量数”为:红外光电计数器计录的家蚕蛾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各诱源通道的次数。“进入数”为单位时间内进入各诱源室的家蚕蛾只数。
(5)结果分析:
通过表2可见,各种频谱的点光源对蛾的引诱效果是不同的,通过家蚕蛾对引诱光源的筛选,可以判断其引诱效果分别为A>D>C>B>E>F。得出了紫色点光源诱力最强的结论,进行三次重复试验,所得结论不变。
                           表2
Figure S200810050492XD00081
完成上述试验例1和试验例2的诱、避剂筛选试验,只需要1-2名工作人员,仅用3-4个小时时间即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而且不受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和各种诱源的干扰,观测的误差小、准确率高。
结论:
由上述实施例以及试验例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具有以下十分突出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观测方法和观察器,构思简单独特,每个诱源容器(室)及其相连通的诱源通道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使各个诱源互不干扰,诱、避结果准确。观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
2、本发明的观测方法和观察器,可方便的采用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等不同诱源,进行多种不同性质的引诱剂或拒避剂,对一种或多种昆虫的诱、避效果筛选试验,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3、采用本发明的观测方法和观察器,进行各种昆虫的诱、避剂筛选试验,省工、省时、省力,试验效率高、速度快,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节省时间50%以上,节省劳动力65%以上,试验成本降低4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70%以上。
4、采用本发明的观测方法和观察器,进行各种昆虫的诱、避剂筛选试验,一改传统筛选诱、避剂一对一的试验模式,不受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和各种诱源的干扰,观测的误差小、准确率高。试验结果的准确率可比现有技术提高50-60%。
5、本发明的观测方法和观察器的应用,对有益昆虫的保护利用、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以及生产试验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利用“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对其诱、避剂的筛选,对农业、林业的害虫如蝗虫、松毛虫等的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应用后,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laims (10)

1、一种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供试昆虫放入一个上部设有通风网的集虫容器内,安静0.5-2小时;再将至少1种诱源和对照源分别放入至少2个密闭的诱源容器内;在集虫容器的周围分别设有与各个诱源容器相连通的诱源通道,让供试昆虫通过诱源通道去寻找诱源;计量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各个诱源通道的供试昆虫的次数,同时统计各时间段内进入各个诱源容器内的供试昆虫的只数;然后用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种诱源对供试昆虫的诱、避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集虫容器的直径300-1000毫米,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通风网的网孔小于供试昆虫的体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诱源是固体、液体、气体或点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诱源容器是透明或不透明的,诱源容器的直径100-200毫米,直径与高度的比为3∶1.5-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诱源通道是透明或不透明的,诱源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角形,诱源通道的孔径是供试昆虫体径的1.5-2.5倍。
6、一种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由集虫室、诱源通道、诱源室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集虫室的周围连通有至少2个诱源通道,在每个诱源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有诱源室,在每个诱源通道内设有阀门,在每个诱源通道上设有计数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其特征在于集虫室呈圆柱形,在集虫室的顶部设有网盖,在网盖的中部设有投虫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其特征在于诱源通道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圆管制成,在诱源通道的靠近集虫室处设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其特征在于诱源室呈透明或不透明的圆柱形,在诱源室的顶部设有透明或不透明的密封盖,在诱源室的底部设有诱源托盘或点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昆虫诱、避效果观察器,其特征在于计数器位于诱源通道的中间位置,计数器可用光电计数器或红外光电计数器。
CN200810050492XA 2008-03-11 2008-03-11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0492XA CN101246154B (zh) 2008-03-11 2008-03-11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0492XA CN101246154B (zh) 2008-03-11 2008-03-11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154A true CN101246154A (zh) 2008-08-20
CN101246154B CN101246154B (zh) 2011-07-13

Family

ID=3994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049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154B (zh) 2008-03-11 2008-03-11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615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442A (zh) * 2013-03-06 2013-06-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无线昆虫观测装置
CN103430909A (zh) * 2013-08-01 2013-12-11 福建农林大学 昆虫气味选择器
CN106035120A (zh) * 2016-07-26 2016-10-26 井冈山大学 封闭式双向选择嗅觉仪
CN106982797A (zh) * 2017-06-15 2017-07-28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小型飞行动物驱避实验装置
CN107182949A (zh) * 2017-06-14 2017-09-22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7810935A (zh) * 2017-12-11 2018-03-2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多光谱诱虫灯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8037041A (zh) * 2017-12-27 2018-05-15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尘螨引诱剂甄别装置及其方法
CN112772595A (zh) * 2019-11-11 2021-05-11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诱集中喙丽金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13259D0 (en) * 1995-06-29 1995-09-06 Univ Southampton Insect trap device
CN1202713C (zh) * 2003-04-10 2005-05-25 上海强恩气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捕捉蚊虫的系统
CN2669182Y (zh) * 2003-11-26 2005-01-05 孟书伟 单向重力虫数检测探头
CN2757576Y (zh) * 2004-12-06 2006-02-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
CN100350836C (zh) * 2005-03-11 2007-11-28 马晓光 一种组合式多种昆虫诱集器
NZ539860A (en) * 2005-05-06 2007-11-30 Black Mantis Ltd An insect trap and a method of attracting insects using variable infra-red emission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442A (zh) * 2013-03-06 2013-06-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无线昆虫观测装置
CN103141442B (zh) * 2013-03-06 2015-02-2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无线昆虫观测装置
CN103430909A (zh) * 2013-08-01 2013-12-11 福建农林大学 昆虫气味选择器
CN106035120A (zh) * 2016-07-26 2016-10-26 井冈山大学 封闭式双向选择嗅觉仪
CN107182949A (zh) * 2017-06-14 2017-09-22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6982797A (zh) * 2017-06-15 2017-07-28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小型飞行动物驱避实验装置
CN107810935A (zh) * 2017-12-11 2018-03-2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多光谱诱虫灯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8037041A (zh) * 2017-12-27 2018-05-15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尘螨引诱剂甄别装置及其方法
CN112772595A (zh) * 2019-11-11 2021-05-11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诱集中喙丽金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2772595B (zh) * 2019-11-11 2022-12-06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诱集中喙丽金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154B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6154B (zh) 昆虫诱、避效果的观测方法及其观察器
Persson et al. Wild bees and hoverflie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urbanisation,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urban form
McCormack et al. Redefining fine roots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below‐ground contributions to terrestrial biosphere processes
Drapeau et al. Landscape‐scale disturbances and changes in bird communities of boreal mixed‐wood forests
Barnes et al. 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how far can secondary data go?
Bates et al. Garden and landscape-scale correlates of moths of differing conservation status: significant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habitat diversity
Gillis Canada's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responding to current information needs)
Strati et al. Modelling soil water content in a tomato field: proximal gamma ray spectroscopy and soil–crop system models
Henderson et al. Linking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s in numerical abundance and biomass through simple assumptions about community structure
Damasceno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rmal variables, acoustics and lighting in compost dairy barn with climate control system
Peters et al. Variation in nutrient use in ant assemblages along an extensive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Mt Kilimanjaro
CN111435260A (zh) 植物生长环境参数监控及环境模拟系统
Pavluvčík et al. Barn owl productivity response to variability of vole populations
Coutinho et al. Landscape structure is a major driver of bee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crops
Grade et al. Managing yards for mammals: Mammal species richness peaks in the suburbs
Li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grape yield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il water depletion within a vineyard of arid northwest China
Musters et 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dwelling arthropods across landscapes with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temperate areas
CN109105047B (zh) 用于研究根系亲缘识别的试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Basile et al. Species co-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intensity modulate habitat preferences of forest birds
CN105223334A (zh) 污染场地的土壤生态毒性诊断方法及装置
Bonato Asato et al. On the phenology of soil organism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steps
Xing et al. Species turnover in ant assemblages is greater horizontally than vertically in the world's tallest tropical forest
Rahimzadeh-Bajgiran et al. Estimat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using the joint Fraunhofer line depth and laser-induced saturation pulse (FLD-LISP) method in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Hološková et al.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invertebrate food availability for birds in intensively used arable fields: evaluation of three widespread crops
Weber et al. Urban wild bees benefit from flower-rich anthropogenic land use depending on bee trait and sca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