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684B -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684B
CN101238684B CN2005800513590A CN200580051359A CN101238684B CN 101238684 B CN101238684 B CN 101238684B CN 2005800513590 A CN2005800513590 A CN 2005800513590A CN 200580051359 A CN200580051359 A CN 200580051359A CN 101238684 B CN101238684 B CN 101238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switch
topology
protocol module
v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513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8684A (zh
Inventor
曲延锋
魏月华
赵志强
胡鹏
范成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6Cluster bui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4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有的交换机协议栈中增加了NDP协议模块、TDP协议模块和GMP协议模块,且在不同的VLAN内,根据上述NDP协议模块和TDP协议模块建立不同的设备拓扑信息表,以实现在任意指定的VLAN内建立集群,从而能够完成集群的分层次的管理与冗余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交换机的管理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VLAN)的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数据网络环境下,交换机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三种:本地管理方式(利用串口)、远程管理方式(利用网口,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称SNMP协议)或者Telnet协议)和集群管理方式。
对于本地管理方式,只需通过串口与管理平台直接相连,管理手段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对交换机配置相应的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以下简称IP)地址,节省了宝贵的IP地址资源。其缺点是以太网交换机设备较多(尤其是低端设备),地域分散,每台设备都需要现场维护,工作量较大。
对于远程管理方式,虽然便于远程的管理,但是需要对每台交换机配置不同的IP地址,在目前IP地址资源越来越缺乏的情况下,其缺陷是不言而喻的。
集群管理方式集中了上述两种方式的优点,由一组交换机构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域,对外提供一个IP地址和一个管理接口,并提供对每个集群成员的管理和访问能力。这种管理方式不需要对每个交换机都配置IP地址,从而大大节省了IP地址资源,而且也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是未来网络设备管理的主流方式。但目前这种管理方式均是建立在各家厂商的私有协议的基础上,只能适用于特定厂商的设备,还不能实现不同厂商设备的统一管理。
公开号为136999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低端交换机集群管理方法和系统”,其技术基于网络层。
公开号为141121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和公开号为144156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网络设备的集群管理方法”,这两种集群管理方法的实现内容基本相同,均包括设备拓扑发现和集群管理两部分主要内容。但其拓扑发现的设备只能局限在不打VLAN标记的缺省VLAN中,不能发现任意指定的VLAN内的设备,从而无法完成后续的集群管理功能,这给实际组网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电信运营商的管理需求;其次其命令设备所能管理的设备数目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无法实现大规模组网的分层次管理的需求;设备发现缺乏有效的安全认证机制,无法防止非法设备的欺骗。
专利号为6,725,264的美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集群网络设备中网络处理信息重新分布的设备与方法”,其只实现了管理单独集群的方法,没有实现交换机在不同集群中具有不同的角色,不能实现集群的分层次管理。专利号为6,636,499的美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集群网络设备发现的设备与方法”,该专利的交换机拓扑发现是一个需要人为逐级确定加入集群,再获得下一跳交换机邻居设备信息表,建立完整的交换机拓扑结构的过程;该专利实现了邻居设备的发现,但获得完整的交换机拓扑结构需要被发现交换机(即候选交换机)加入本集群和发起拓扑请求的是命令机的支持,无法实现在被发现交换机(即独立交换机)不加入集群的情况下自动发现完整的交换机拓扑结构,无法实现在中间交换机加入非本命令交换机集群的情况下自动发现外围交换机的拓扑结构,无法在非命令交换机获得完整的交换机拓扑结构,该发明对如何发现不同的VLAN内的拓扑结构没有提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集群管理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具有安全认证机制邻居设备发现、基于VLAN的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包括:
骨干集群,即对外提供一个公网网际协议地址和一个管理接口的集群,其中该骨干集群的命令交换机为骨干命令交换机;
区域集群,即与上述骨干集群相连的子集群,其中连接上述骨干集群与该区域集群的交换机为集群边界交换机;及
在上述系统的交换机协议栈中增加用于实现交换机发现其邻居交换机的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以下简称NDP协议)模块、用于实现在指定的VLAN内对其它交换机进行拓扑发现的拓扑发现协议(Topology Discovery Protocol)(以下简称TDP协议)模块和用于集群内部交换机管理的集群管理协议(GroupManagement Protocol)(以下简称GMP协议)模块。
其中,上述集群由处于同一广播域中的,即相同的VLAN中的多台以太网交换机组成,且通过对不同的VLAN建立骨干集群和区域集群,使得上述集群边界交换机在上述骨干集群的角色为成员交换机,在所属的区域集群的角色为命令交换机。
上述NDP协议模块负责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和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处理,建立相应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并负责邻居设备信息表的状态更新和老化;上述TDP协议模块负责在指定的VLAN内,利用上述NDP协议模块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VLAN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TDP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VLAN的拓扑信息表;上述GMP协议模块负责维护和管理集群,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
其中,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内,将上述交换机划归不同的集群,建立主集群和备份集群,从而实现具有冗余备份的集群管理,防止命令交换机一旦失效,失去对整个集群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NDP协议模块进行邻居发现,根据邻居设备的信任关系,建立邻居设备信息表;
步骤2:利用TDP协议模块在指定的VLAN内,利用上述NDP协议模块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VLAN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TDP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拓扑信息表;
步骤3:利用GMP协议模块根据上述TDP协议模块建立的基于VLAN的拓扑信息表,在不同的VLAN内,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维护和管理集群,实现集群的命令交换机和成员交换机的交互通讯功能,实现集群的分层次管理和主、备集群管理。
其中,上述NDP协议模块负责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和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处理,建立相应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并负责邻居设备信息表的状态更新和老化;上述TDP协议模块负责在指定的VLAN内,利用上述NDP协议模块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VLAN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TDP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VLAN的拓扑信息表;上述GMP协议模块负责维护和管理集群,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
上述NDP协议模块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的认证处理至少包括对报文进行校验和检查及对报文进行报文整理5(Message Digest5)(以下简称MD5)认证。
其中,上述TDP协议模块在发送拓扑请求报文及拓扑响应报文或转发上述拓扑请求报文时,均需根据端口的VLAN Tag标记情况决定上述各报文是否进行802.1q Tag标记;上述TDP协议模块不受被发现的交换机是否加入集群和发起拓扑请求的交换机是否是命令交换机的限制,其能在没有任何交换机加入上述集群的情况下自动发现不同VLAN内的交换机拓扑结构。
上述GMP协议模块在不同的集群内能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例如集群内部交换机间的通讯既可以基于设备的物理地址(即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地址),也可以基于分配的私有IP地址,使管理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与现有的集群管理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其本发明优点是:
(1)能够实现在任意指定的VLAN内进行交换机的拓扑发现,不受被发现的交换机是否加入集群和发起拓扑请求的交换机是否是命令交换机的限制,进而可以在任意指定的VLAN内建立集群,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交换机不打VLAN标记的缺省VLAN中,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的管理需求;
(2)建立骨干集群和区域集群,允许交换机在不同集群内具有不同的角色,从而可以实现交换机集群的分层次管理,这样不仅减轻了命令交换机的负担,突破了交换机管理数量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的集群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如集群内部交换机间的通讯既可以基于设备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也可以基于分配的私有IP地址,使管理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邻居发现加入了认证机制,在集群管理的最初阶段防止了非法设备的欺骗,为后续集群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4)命令交换机作为集群的统一的管理、维护接口,其稳定性对于整个集群是至关重要的,命令交换机一旦失效,整个集群也就失去了联系,利用本发明实现的集群管理方法,在不同的VLAN内,将交换机划归不同的集群,建立主集群和备份集群,从而实现具有冗余备份的集群管理,防止命令交换机一旦失效,失去对整个集群的控制。因此,采用本发明实现的集群管理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复杂组网的管理需求,能够对数量众多的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基于本发明集群管理的网络组网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集群管理流程图;
图3是NDP协议、TDP协议和GMP协议的报文帧结构;
图4是交换机接收邻居hello报文的NDP协议处理流程图;
图5是交换机接收拓扑请求报文的TDP协议处理流程图;
图6是具有冗余备份集群管理的网络组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核心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中,集群由处于同一广播域中(即相同的VLAN)的多台以太网交换机组成,其中管理交换机称为命令交换机,其它被管理的交换机称为成员交换机,集群的唯一标识由该集群的命令交换机的设备物理地址(MAC地址)和该集群所处的VLAN两部分组成。图1是典型的基于本发明集群管理的网络组网图。如图1所示,对外提供一个公网IP地址和一个管理接口的集群称为骨干集群,骨干集群的命令交换机称为骨干命令交换机,与骨干集群相连的子集群称为区域集群,连接骨干集群与区域集群的交换机称为集群边界交换机,其中集群边界交换机在骨干集群的角色为成员交换机,在所属的区域集群的角色为命令交换机,集群边界交换机作为区域集群对骨干集群的统一的管理与维护接口。除了骨干命令交换机外,其它被管理的交换机对外均是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系统在原有的交换机协议栈基础上增加了用于实现交换机发现其邻居交换机的NDP协议模块、用于实现在指定的VLAN内对其它交换机进行拓扑发现的TDP协议模块和用于集群内部交换机管理的GMP协议模块。
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集群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利用本发明实现的集群管理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各交换机独立利用NDP协议模块发现其周围的邻居交换机,并根据配置的情况完成对邻居交换机的认证,建立邻居交换机信息表;
步骤2:指定骨干命令交换机,并对骨干命令交换机进行相应的配置,如配置骨干集群所处的VLAN等;
步骤3:在指定的VLAN内,启动骨干命令交换机的TDP协议模块收集各交换机利用上述NDP协议模块发现的邻居交换机信息表,建立拓扑信息表;
步骤4:骨干命令交换机将其拓扑信息表内的候选交换机加入到集群,并进行相应的配置,使其成为骨干集群的成员交换机;
步骤5:如有需要,将骨干集群的成员交换机配置成集群边界交换机,仿照建立骨干集群的过程,收集其区域内的交换机信息,建立相应的区域集群;
步骤6:集群建立后,命令交换机作为其所辖集群的成员交换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中继设备,对外提供统一的管理、维护接口。所有针对成员交换机的外部报文均先发往命令交换机,由命令交换机解析后再转发给相应的成员交换机;所有来自成员交换机的回应报文也先发往命令交换机,由命令交换机解析后再转发给相应的外部设备。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能够实现在任意指定的VLAN内建立集群,从而能够完成集群的分层次的管理与冗余管理。其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能在指定的VLAN内,完成设备的邻居认证,建立基于指定的VLAN的设备拓扑图,而不是建立全网的拓扑图,从而实现集群的建立和有效的分层管理,这主要依赖于NDP协议模块的NDP协议、TDP协议模块的TDP协议和GMP协议模块的GMP协议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是NDP协议、TDP协议和GMP协议的报文帧结构,其中上述各报文帧的报文数据内容的长度可变,此外上述各报文帧还包括目的MAC地址(占6字节)、源MAC地址(即本地交换机的MAC地址,占6字节)、802.1q标记域(占4字节)、协议类型域(占2字节)、报文类型域(分为NDP、TDP、GMP,占4字节)、报文长度(占2字节)和报文校验和(占2字节),其中上述802.1q标记域包括VLAN标识(VLAN ID)和优先级,且当报文类型是NDP或发送端口不是Tag端口时,不进行Tag标记。
上述NDP协议负责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和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处理,建立相应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并负责邻居设备信息表的状态更新和老化。交换机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时不进行任何的802.1q标记,向链路Up的端口进行发送,并且不受多生成树协议(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以下简称MSTP)端口阻塞的限制,目的是获得与设备直接相连的其它设备的相关信息。交换机接收到邻居设备发送来的hello报文时,首先对报文进行校验和检查,然后再对报文进行MD5认证以确立邻居设备的信任关系,对于通过校验和检查或MD5认证的报文提取相关的设备信息,建立或更新相关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对于没有通过校验和检查或MD5认证的报文采用直接丢弃的策略并作相关的记录,图4给出了交换机接收邻居hello报文的NDP协议处理流程图。
上述TDP协议负责在指定的VLAN内,利用上述NDP协议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VLAN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TDP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VLAN的拓扑信息表,用于了解网络拓扑状态和集群管理。发起拓扑收集的设备负责在指定的VLAN内,向有邻居设备相连且MSTP非阻塞端口发送指定跳数的拓扑请求报文,拓扑请求报文根据端口在指定的VLAN的配置情况进行802.1q Tag标记;当被发现的交换机收到拓扑请求报文后,首先根据报文的802.1q Tag情况和端口的端口VLAN标识(Port VLAN Identification)(简称PVID)确定报文的VLAN ID,然后对该VLAN的MSTP阻塞状态进行检查,如果接收端口是MSTP的阻塞端口则对报文进行丢弃,否则进行校验和检查,对通过校验和检查的报文提取发起拓扑请求设备的信息,在该VLAN内直接进行单播回复发送拓扑响应报文,然后向该VLAN内的其它有邻居设备且MSTP非阻塞的端口进行拓扑请求报文的转发,转发时根据端口的VLAN Tag情况决定报文是否进行802.1q Tag标记,直至达到一定的网络范围。这样发起拓扑收集的设备通过对拓扑响应报文的处理,提取相关的设备信息,从而建立起基于指定的VLAN的拓扑信息表。由此可见拓扑发现的过程不受被发现的交换机是否加入集群和发起拓扑请求的交换机是否是命令交换机的限制,给管理员用于了解分析网络拓扑状态和进行集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图5给出了交换机接收拓扑请求报文的TDP协议处理流程图。
GMP协议负责维护和管理集群,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实现集群的命令机和成员机的交互通讯功能。命令机利用NDP协议和TDP协议建立的基于指定的VLAN的拓扑信息表后,就可以利用GMP协议建立集群,通过一定的安全信任机制将候选交换机加入集群成为成员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通讯机制既可以基于设备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也可以基于分配的私有IP地址,管理界面统一在命令交换机的操作界面上,如同操作本地交换机一样,使得管理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通过将NDP协议、TDP协议和GMP协议三者有力的结合,能够实现基于指定的VLAN的集群的建立;通过对不同的VLAN的骨干、区域集群的建立,能够实现集群的分层次管理,这样不仅减轻了命令交换机的负担,突破了交换机管理数量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的集群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在不同VLAN内,如图6所示,可将交换机划归不同的集群,建立主集群和备份集群,从而实现具有冗余备份的集群管理,防止命令交换机一旦失效,失去对整个集群的控制。因此,采用本发明实现的集群管理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复杂组网的管理需求,能够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一个形象化的实例,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干集群,即对外提供一个公网网际协议地址和一个管理接口的集群,其中该骨干集群的命令交换机为骨干命令交换机;
区域集群,即与上述骨干集群相连的子集群,其中连接上述骨干集群与该区域集群的交换机为集群边界交换机;及
在上述系统的交换机协议栈中增加邻居发现协议模块、拓扑发现协议模块和集群管理协议模块;
其中,上述骨干集群或区域集群由处于同一广播域中的,即相同的虚拟局域网中的多台以太网交换机组成,且通过对不同的虚拟局域网建立骨干集群和区域集群,使得上述集群边界交换机在上述骨干集群的角色为成员交换机,在所属的区域集群的角色为命令交换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邻居发现协议模块负责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和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处理,建立相应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并负责邻居设备信息表的状态更新和老化;
上述拓扑发现协议模块负责在指定的虚拟局域网内,利用上述邻居发现协议模块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虚拟局域网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拓扑发现协议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拓扑信息表;
上述集群管理协议模块负责维护和管理集群,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内,将上述骨干集群或区域集群的交换机划归不同的集群,建立主集群和备份集群。
4.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邻居发现协议模块进行邻居发现,根据邻居设备的信任关系,建立邻居设备信息表;
步骤2:利用拓扑发现协议模块在指定的虚拟局域网内,利用上述邻居发现协议模块建立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在特定的虚拟局域网的相关端口发送和转发拓扑发现协议拓扑收集报文,收集一定范围网络,即跳数内的拓扑信息,建立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拓扑信息表;
步骤3:利用集群管理协议模块根据上述拓扑发现协议模块建立的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拓扑信息表,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内,创建/删除集群、添加/删除成员、维护和管理集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邻居发现协议模块负责定时发送邻居发现hello报文和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处理,建立相应的邻居设备信息表,并负责邻居设备信息表的状态更新和老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邻居发现协议模块对接收到的hello报文进行的认证处理至少包括对报文进行校验和检查及对报文进行报文整理5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拓扑发现协议模块在发送拓扑请求报文及拓扑响应报文或转发上述拓扑请求报文时,均需根据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记情况决定上述各报文是否进行802.1q Tag标记;
上述拓扑发现协议模块不受被发现的交换机是否加入集群和发起拓扑请求的交换机是否是命令交换机的限制,其能在没有任何交换机加入上述集群的情况下自动发现不同虚拟局域网内的交换机拓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群管理协议模块在不同的集群内能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
CN2005800513590A 2005-09-12 2005-09-12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12386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5/001464 WO2007030970A1 (fr) 2005-09-12 2005-09-12 Systeme de gestion par grappe dans une couche de commutation ethernet et procede associ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684A CN101238684A (zh) 2008-08-06
CN101238684B true CN101238684B (zh) 2010-08-18

Family

ID=3786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3590A Active CN101238684B (zh) 2005-09-12 2005-09-12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8684B (zh)
WO (1) WO2007030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483B (zh) * 2007-11-13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交换设备堆叠的方法
CN101621417B (zh) * 2009-08-11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集群中成员机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2036185B (zh) * 2009-09-29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群组管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通信系统
CN103731349B (zh) * 2012-10-16 2017-10-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虚拟化互联邻居间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CN104917719B (zh) * 2014-03-10 2018-03-20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端网络设备及远程登录的方法
CN104821917B (zh) * 2015-03-27 2018-10-09 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拓扑发现方法
CN108881412B (zh) * 2018-05-31 2020-09-0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存储集群的统一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0301B (zh) * 2019-11-11 2022-04-2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基于安全加密的电力二次系统站控层拓扑扫描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0598A (ja) * 2001-10-01 2003-04-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イッチクラスタ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CN1441569A (zh) * 2002-02-27 2003-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集群管理方法
US6654796B1 (en) * 1999-10-07 2003-11-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cluster of network switches using IP address for commander switch and redirecting a managing request via forwarding an HTTP connection to an expansion switch
US6725264B1 (en) * 2000-02-17 2004-04-20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messages in a cluster of network devices
US6856591B1 (en) * 2000-12-15 2005-0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reliability cluster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4796B1 (en) * 1999-10-07 2003-11-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cluster of network switches using IP address for commander switch and redirecting a managing request via forwarding an HTTP connection to an expansion switch
US6725264B1 (en) * 2000-02-17 2004-04-20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messages in a cluster of network devices
US6856591B1 (en) * 2000-12-15 2005-0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reliability cluster management
US20050141499A1 (en) * 2000-12-15 2005-06-30 Cisco Technology, Inc.,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reliability cluster management
JP2003110598A (ja) * 2001-10-01 2003-04-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イッチクラスタ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CN1441569A (zh) * 2002-02-27 2003-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集群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n-cheng FENG, Xiang YUN.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Ethernet switchbasedon cluster system.Proc. SPIEVol.5282.2004,Vol.528246-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30970A1 (fr) 2007-03-22
CN101238684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8684B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可分层次的集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413046B (zh) 借助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备份组转发流量的方法及设备
KR100653634B1 (ko) 네트워크 트래픽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EP1655906B1 (en) Stack switch manager protocol with temporary suspension of supervision
CN100477638C (zh)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US86703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ating port configuration
CN102123050B (zh) 一种网络终端管理的方法
US200701833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EP1655905A1 (en) Stack switch manager protocol with automatic assignment of stack switch identifiers
EP1655904A1 (en) Stack switch manager protocol with pass-through mode
US2008008043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entralized clust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witch architecture
EP2883123B1 (en) Forwarding packet in stacking system
CN101340440A (zh) 一种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09035A (zh) 流量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EP3917086B1 (en)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539539A (zh) 一种 ac 设备多业务板数据转发方法
CN101404594B (zh) 热备份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装置、通信设备
CN103763119A (zh) 基于Telnet/SSH的网络终端管理的方法
CN103227733A (zh) 一种拓扑发现方法及系统
CN1518289B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安全过滤方法
CN103716179A (zh) 一种基于Telnet/SSH的网络终端管理的方法
CN103716178A (zh) 实时报告制网络终端管理的方法
CN114071458A (zh) 一种配网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Cisco Cisco IOS Commands
Cisco Managing Your Switc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