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374A -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7374A
CN101237374A CNA2007100033128A CN200710003312A CN101237374A CN 101237374 A CN101237374 A CN 101237374A CN A2007100033128 A CNA2007100033128 A CN A2007100033128A CN 200710003312 A CN200710003312 A CN 200710003312A CN 101237374 A CN101237374 A CN 101237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stream
cycle
brid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33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起
黄周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033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7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7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网络中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包括:发送端产生并经由多个网桥向接收端发送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每跳的预期延迟;以及在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的网桥处,根据当前的预期延迟来确定预留转发周期;该网桥记录该预留转发周期的编号T并更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在当前累计的延迟d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的情况下,继续向下游网桥传送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直到到达接收端为止。

Description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中的服务质量保证和调度领域,特别是介质访问子层的服务质量保证和调度,如符合IEEE 802.3的以太网的服务质量保证和调度。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网络中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针对那些低带宽低延迟的服务,例如VoIP(基于IP的语音)业务,能够在保证端到端延迟需求的同时兼顾高速流的接入请求。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以太网的服务质量,IEEE成立了家居以太网研究组。在该组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引入了125微秒为单位的调度周期。在每个周期内部,代表多媒体应用的同步流量比代表传统以太网应用的异步流量有更高的优先权进行发送。为了防止同步流量过多时异步流量被饿死,每个周期的同步流量的最大利用率限制在75%。选用125微秒周期的主要原因是参考已有的IEEE 1394标准,该标准目前被广泛用来连接音频/视频设备;另一个原因是短的调度周期比较容易提供低延迟和低抖动。
在125微秒周期的基础上,研究报告中给出了如何对同步流量进行调度,从而达到较低的延迟和抖动的机制——踱步(Pacing)。踱步机制在延迟和带宽分配粒度之间存在平衡。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较小的延迟,则带宽分配粒度必定比较大,反之亦然。踱步机制通过调节调度周期的长短来在延迟和带宽分配粒度之间进行平衡。调度周期越短,则延迟越小,带宽分配粒度越大。而调度周期越长,则延迟越大,带宽分配粒度越小。为了获得低延迟,家居以太网研究组选择了非常短的调度周期(125微秒),这就造成了非常粗糙的带宽分配。
为了解决踱步机制带来的问题,在由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在同一申请日递交的另一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其全文可以包括在此作为参考)中,提出了利用网桥之间的协同调度降低端到端延迟的方法。具体地,该申请提出了一种降低低速率流延迟的方法。对于8毫秒才发送一次数据的低速率流而言,由于为该流保留资源的时隙和该流产生数据的不同步性,因此最大8毫秒的等待时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该申请希望这种不同步性所造成的大延迟在整个端到端传输的过程中只出现一次。也就是说,通过网桥之间进行协作调度,使得网桥之间的不同步性所导致的延迟尽量降低。
下面将结合图4和5来描述该申请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在网桥之间进行协作调度,该申请定义了基于超帧的调度框架、以及网桥之间的协作算法。超帧从编号为64的倍数的调度周期开始,其长度等于64个调度周期(每个调度周期为125微秒),即8毫秒。
图5给出了超帧的结构。在踱步方案中,如果没有流的加入和离开,每个周期的调度表应该是不变的。对于该申请而言,超帧中的每个调度周期的调度表都可能不同。这里,调度表包括每个流的特征描述、以及一定时期内每个流被允许通过的流量大小。基于超帧的调度算法根据当前网桥的调度表、以及邻居网桥的调度表,来判断一个新的流是否能够被接纳。如果是的话,对这个新的流进行调度安排,并分配资源。
网桥之间的协作算法在邻居网桥之间交换流调度信息,使得调度算法能够借助此类信息尽量降低端到端的延迟。当调度算法根据当前网桥和邻居网桥的调度表(包含流调度信息)对新的流进行调度后,协作算法把更新后的调度表发送给邻居网桥。
协作算法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超帧起始位置的同步,简称超帧同步;第二个功能是在网桥之间交换调度表(流调度信息)。
对于第一个功能,目前的家居以太网已经引入了全网同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很容易进行超帧同步。目前家居以太网中,设备之间交换信息来选择一个时钟精度高的设备作为首席主设备(GrandMaster),所有的其它设备直接或间接跟该设备进行时间同步。当选定了首席主设备后,由该设备决定超帧起始位置,并向全网广播。其余设备把首席主设备发布的超帧起始位置也作为自己的超帧起始位置,从而达到了全网超帧起始位置的同步。
对于协作算法的第二个功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更新和交互,可以只对变化的流调度信息进行交互。具体来说,在接纳控制阶段,上游的网桥把新流的调度表,即在哪些周期内允许该流进行传输,以及这些周期内允许传输多少的信息,发送给下游的网桥。这里下游和上游以流的发送者为参照物,对于两个网桥而言,靠近发送者的称为上游,远离发送者的称为下游。
在流调度过程中会涉及接纳控制算法。在给出接纳控制算法之前,需要先引入空余能力的概念。空余能力指网桥的某个端口上,一定时间范围内,还能传送的A类流量。考虑到A类流量被细分为四个子类,空余能力需要在这四个子类的不同周期长度上分别进行统计(即125微秒,500微秒,2毫秒和8毫秒)。根据空余能力的定义,如果在某个子类的周期长度上,空余能力小于零,则说明当前的流大于网桥的处理能力,即网桥无法满足当前所有流的需求。反之,则网桥能够满足当前所有流的需求。因此,控制接纳算法需要检查加入新的流后,所有四个子类的周期上的空余能力是否大于等于零。如果是,则新的流可以被接纳;否则,需要拒绝新的流。
在前面定义的协作算法的前提下,网桥只知道端到端的延迟需求以及从发送者到自己为止共需要多少时间,而不清楚从自己到接收者的状况。为了使得流不超过端到端的延迟需求,对每个网桥来说,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流排队所需的延迟。另外,为了与踱步(Pacing)机制兼容,在周期N收到的流最早只能在N+1转发。由此,该申请给出的调度算法如下:
发送者把新流的相关信息(流描述/调度信息,此处为流描述信息)向接收者发送,其间需要经过多个网桥,并且此处的流描述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和流产生周期编号S;
当网桥捕获到该流的信息后,寻找从预计接收到该流的周期(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流带宽需求的首个周期作为该流的预留转发周期;
网桥更新流描述/调度信息(在网桥处为流调度信息),包括累计延迟d和周期编号S(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在网桥处,为流预留转发周期编号)。当前网桥处的当前累计的延迟d为上游节点处的延迟d加上0.000125*((T-S+64)MOD 64),MOD为取模运算。
如果更新后的累计延迟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则把该流调度信息继续向接收者转发;否则,拒绝该流。
当接收者收到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后,检查累计延迟是否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如果是,则说明成功地进行了调度,否则,拒绝该流。
图4是示出了根据该申请的流调度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假设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路径上有N个网桥,新流所占用的带宽为7,端到端延迟需求为80,发送者产生流所在的周期为1。以该例为基础的算法运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发送者把该流的描述信息,即带宽等于7、端到端延迟需求等于80、流所在的周期等于1、累积的延迟为0,向接收者发送;如图1的发送者所在行所示。
第二步,网桥1接收到发送者的信息后,检查自己从流所在的周期的下一个周期开始(即第2个周期),第一个剩余带宽大于7的周期。从图1网桥1所在行可以看出,周期2的剩余带宽等于5,不满足要求,周期3的剩余带宽等于10,为第一个满足要求的周期。
第三步,网桥1在周期3为新流保留资源。同时,把流所在的周期更新为3,累积的延迟更新为2,带宽和端到端延迟需求保持不变。
第四步,由于累计的延迟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网桥1把这些更新后的信息继续向接收者进行发送。如图1的网桥1所在行所示。
第五步,网桥2接收到网桥1转发过来的信息后,检查自己从流所在的周期的下一个周期开始(即第4个周期),第一个剩余带宽大于7的周期。从图1网桥2所在行可以看出,周期4的剩余带宽等于10,满足要求,即为第一个满足要求的周期。
第六步,网桥2在周期4为新流保留资源。同时,把流所在的周期更新为4,累积的延迟更新为3,带宽和端到端延迟需求保持不变。
第七步,网桥2把这些更新后的信息继续向接收者进行发送。如图1的网桥2所在行所示,并在各网桥处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网桥N;
第八步,网桥N接收到网桥N-1转发过来的信息后,检查自己从流所在的周期的下一个周期开始(即第1个周期),第一个剩余带宽大于7的周期。从图1网桥N所在行可以看出,周期1的剩余带宽等于5,不满足要求,周期2的剩余带宽等于15,为第一个满足要求的周期。
第九步,网桥N在周期15为新流保留资源。同时,把流所在的周期更新为2,累积的延迟更新为65,带宽和端到端延迟需求保持不变。
第十步,网桥N把这些更新后的信息继续向接收者进行发送。如图1的网桥N所在行所示。
第十一步,接收者接收到网桥N转发过来的信息后,检查出累计延迟不超过端到端延迟需求,则该流成功的进行了调度。
如上所述,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首先引入了超帧的概念,即把64个调度周期合并在一起称为一个超帧。对于低速率的流,网桥根据邻居网桥发来的该流在超帧中的预计到达周期,选择转发该流的周期。在选择转发周期的时候,该申请使用了贪婪算法,即选择能够满足带宽需求且延迟最小的周期。模拟试验表明,和踱步方法相比,该申请大大提高了可以接纳的流数目,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支持低带宽低延迟要求的流,如VoIP和网络游戏等。
该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支持低带宽低延迟要求流,如VoIP和网络游戏等的效率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流和传统高速流的共存问题。家居以太网所采用的125微秒周期长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和目前在音视频方面占有很大市场的IEEE 1394兼容;同时,家居以太网的研究报告中也花很大篇幅研究了如何在家居以太网上传送IEEE 1394流。因此,一个好的调度方案在高效支持VoIP和网络游戏等流的同时,也应该能够很好地支持传统的高速流(即需要在每个周期内做资源预留的流)。
该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使用了贪婪算法作为选择转发周期的算法,虽然该算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延迟不超过需求,但同时,该算法也容易造成在一些周期很空的时候,某些周期过早饱和,从而使得需要在每周期内都发送数据的高速流被拒绝。也就是说,贪婪算法很有可能对传统的高速流不够友好。为了避免不合适的调度方案降低高速流的接纳概率,需要研究一种充分考虑高速率特性的调度方案。
为了在保证端到端延迟需求的同时兼顾高速流的接入请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算法。传统的贪婪算法尽可能选择能够满足带宽需求且延迟最小的周期,虽然贪婪算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延迟不超过需求,但同时,贪婪算法也容易造成在一些周期很空的时候,某些周期过早饱和,从而使得需要在每周期内都发送数据的高速流被拒绝。本申请提出的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算法克服了贪婪算法的不足之处,使得高速流有更大的可能性被网络接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网络中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针对那些低带宽低延迟的服务,例如VoIP(基于IP的语音)业务,能够在保证端到端延迟需求的同时兼顾高速流的接入请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网络中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包括:发送端产生并经由多个网桥向接收端发送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每跳的预期延迟;以及在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的网桥处,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一个或多个周期,则选择所找到的周期中的最空闲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无法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任何周期,则找到预期延迟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第一个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该网桥记录该预留转发周期的编号T并更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在当前累计的延迟d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的情况下,继续向下游网桥传送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直到到达接收端为止。
优选地,当接收端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时,该接收端检查当前累计延迟d是否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如果是,则所述流调度成功,否则,拒绝该新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网桥处,在当前累计延迟d大于或等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的情况下,则拒绝该新流。
优选地,在发送端处,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均为0
优选地,当前网桥处的当前累计的延迟d等于上游节点处的延迟加上当前网桥处所找到的预留转发周期相对于上游节点处的流产生/预留周期的差值。
优选地,所述流调度是基于超帧进行的,所述超帧包括6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25微秒。
优选地,当前网桥处的当前累计的延迟d为上游节点处的延迟d加上0.000125*((T-S+64)MOD 64),MOD为取模运算。
优选地,发送端、各个网桥和接收端之间是超帧同步的。
优选地,所述方法应用于低速率、低延迟需求的业务。
优选地,所述网络为以太网。
优选地,每经过一个节点,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当前的跳数加1。
优选地,在网桥处,当前的预期延迟是根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总跳数N和端到端延迟需求D计算出的。
优选地,N个网桥处的预期延迟分别为
Figure A20071000331200101
Figure A20071000331200102
…,D。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所采用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自适应调度算法和现有技术的贪婪算法的影响因子散点图;
图3是示出了局部放大的本发明的自适应调度算法和现有技术的贪婪算法的影响因子散点图;
图4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贪婪调度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图4中的调度方法所采用的超帧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在保证端到端延迟需求的同时兼顾高速流的接入请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算法。为了达到尽量满足高速流接入请求的目的,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情况下流的接入请求有可能被拒绝。如果有些周期的空余能力接近零,则那些需要在每个周期内都传送的高速流将会有很大概率被拒绝。为了使得这类事情发生的概率尽量降低,调度算法应该使得每个周期内的流分布尽量均匀。同时,调度算法还要使得流的端到端延迟满足需求。
结合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的思想,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端到端的延迟需求和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路径长度,估算出从发送者到每个网桥的时候,累积的延迟大小。该延迟被确定为每一个网桥处的预期延迟,该预期延迟的估算方法参见下面的具体描述。
发送端产生并经由多个网桥向接收端发送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每跳的预期延迟。
对于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路径上的每个网桥,在计算新流的调度表时,参考从发送者开始到自己为止,实际累计的延迟,并使得该延迟尽量不要超过预期延迟。具体的方法如下:
如果有多于一个可以满足实际累计的延迟不超过预期延迟的调度方案,选择使得流分布尽量均匀的那个调度方案。而如果不存在实际累计的延迟不超过预期延迟的调度方案,则选择使得延迟最小的调度方案。换句话说,在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的网桥处,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一个或多个周期,则选择所找到的周期中的最空闲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无法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任何周期,则找到预期延迟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第一个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
该网桥记录该预留转发周期的编号T并更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
如果累计的延迟超过了端到端延迟需求,则拒绝接纳该流。
如果累计的延迟未超过端到端延迟需求而使得该流被接纳,则网桥把该流的调度信息、以及累积的延迟传递到下游网桥,直至接收端为止。
当接收端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时,该接收端检查当前累计延迟d是否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如果是,则所述流调度成功,否则,拒绝该新流。
下面将具体描述预期延迟的估算。
把端到端的延迟平均分布到每个网桥上是比较直观的估算预期延迟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公平,但实际上它并不公平。对于接近发送者的网桥来说,即使预期延迟之前的所有周期都不可用,由于预期延迟和端到端延迟需求相差较大,网桥仍然可以把流安排在预期延迟之后的周期中。对于靠近接收者的网桥,如果预期延迟之前的所有周期都不可用,由于预期延迟和端到端延迟需求相差较小,因此网桥的可选择余地(即预期延迟之后的周期数目)很小,即新的流会有很大概率被拒绝。
为了减低该问题的影响,需要给靠近接收者的网桥留更多的可选择空间。具体的来说,假设端到端的延迟需求为D,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路径上共有N个网桥,把延迟需求分为N+2份,给最接近接收者的网桥留3份,给所有其它的网桥留一份。即这N个网桥的预期延迟分别为
Figure A20071000331200132
…,
Figure A20071000331200133
D。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实施示例图。图中从源到目的地共经过k个网桥,每个网桥处的预期延迟均在图中以竖直虚线的形式标了出来,所述预期延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来估算。
首先,发送端产生并经由多个网桥向接收端发送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每跳的预期延迟。
在网桥1进行资源预留时,预期延迟1之前共有周期0和周期1,这两个周期的剩余容量均能满足新流的需求。按照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定义,应该选择不超过预期延迟的周期,使得周期的剩余容量方差最小。根据该策略,算法选择周期1进行资源预留。
在网桥2进行资源预留时,预期延迟2之前共有周期2和周期3。由于所有在预期延迟之前的周期都没有足够的容量,因此选用第一个容量足够的周期,即周期4进行资源预留。
在网桥3到网桥N-1进行资源预留和上述情况类似。
在网桥N进行资源预留时,预期延迟N之前共有周期62,63,64,65,66和周期67,但这六个周期都没有足够的容量,调度算法继续转而搜索第一个容量足够的周期,即周期68。由于周期68已经超过端到端延迟需求,即端到端延迟需求之前的所有周期都没有足够的容量,因此流被拒绝。
采用模拟试验来比较本发明给出的调度算法和现有技术中的贪婪算法之间的差异。试验的主干拓扑是一棵高度为4的完全4叉树。树上的每个节点都为交换机,即共有1+4+16+64=85个交换机。接着,115个主机被随机地安插在这些交换机上。具体的来说,对于每一个主机,随机从85个交换机中选出一个,并把该端节点连接到这个随机选出的交换机上。交换机之间的所有链路,以及交换机和端节点之间的链路均设为1Gbps全双工。这样,网络中共有200个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4+16+64+115=199条1Gbps全双工链路。
接下来,随机产生了10000个VoIP流,每个流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都在上述115个主机中随机选取。VoIP的数据帧大小为256字节,帧间距为16字节。流延迟需求设为32个周期(即4毫秒)。把这些VoIP流逐个加到网络中进行资源预留,并查看在其它所有配置都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定义的调度算法和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申请“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中定义的贪婪算法的输出结果。
由于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对这两类算法对高速流的影响,因此定义“影响因子”如下:在上面的试验条件下,在进行资源预留时某个周期剩余容量不足以满足需求的首个流编号。换句话说,影响因子即首次发现网络中某个周期剩余容量接近0时,已经接纳的VoIP流数目。由于交换机的某个周期剩余容量接近0时,新进入网络的经过该交换机的高速流将会被拒绝。因此,影响因子说明了VoIP流对高速流的影响程度,影响因子越小,说明VoIP流对高速流的影响越大;影响因子越大,说明VoIP流对高速流的影响越小。
图2为试验结果散点图,图中横轴为贪婪算法的影响因子,竖轴为本发明给出的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影响因子。共进行了100次试验,每次试验都随机生成10000个VoIP流,记录贪婪算法和本发明给出的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影响因子,并把坐标(贪婪算法的影响因子,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影响因子)画在散点图上。由于试验过程中拓扑未发生变化,因此点相对较为密集。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点的分布,图3给出了局部放大图。
从图中3可以看出,贪婪算法的影响因子在900到1500范围内,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影响因子在5300到6100范围内。自适应调度算法的影响因子平均是贪婪算法的4.7倍,这说明自适应调度算法对高速流的影响远小于贪婪算法的影响。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改变。因此,本发明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13)

1. 一种在网络中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包括:
发送端产生并经由多个网桥向接收端发送新流的流描述/调度信息,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包括该流的带宽需求B、端到端延迟需求D、当前累计的延迟d、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每跳的预期延迟;以及
在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的网桥处,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一个或多个周期,则选择所找到的周期中的最空闲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如果在当前的预期延迟之内,无法找到从上游节点接收到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任何周期,则找到预期延迟之后、能够满足所述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带宽需求B的第一个周期,作为预留转发周期;该网桥记录该预留转发周期的编号T并更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流产生/预留转发周期编号S、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在当前累计的延迟d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的情况下,继续向下游网桥传送该流描述/调度信息,直到到达接收端为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接收到该流描述/调度信息时,该接收端检查当前累计延迟d是否小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如果是,则所述流调度成功,否则,拒绝该新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网桥处,在当前累计延迟d大于或等于端到端延迟需求D的情况下,则拒绝该新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处,当前的跳数和当前累计的延迟d均为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网桥处的当前累计的延迟d等于上游节点处的延迟加上当前网桥处所找到的预留转发周期相对于上游节点处的流产生/预留周期的差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调度是基于超帧进行的,所述超帧包括6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25微秒。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网桥处的当前累计的延迟d为上游节点处的延迟d加上0.000125*((T-S+64)MOD 64),MOD为取模运算。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各个网桥和接收端之间是超帧同步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低速率、低延迟需求的业务。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为以太网。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经过一个节点,流描述/调度信息中的当前的跳数加1。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桥处,当前的预期延迟是根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总跳数N和端到端延迟需求D计算出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个网桥处的预期延迟分别为 D N + 2 , 2 · D N + 2 , . . . , ( N - 1 ) · D N + 2 , D .
CNA2007100033128A 2007-02-02 2007-02-02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Pending CN101237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33128A CN101237374A (zh) 2007-02-02 2007-02-02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33128A CN101237374A (zh) 2007-02-02 2007-02-02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374A true CN101237374A (zh) 2008-08-06

Family

ID=39920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33128A Pending CN101237374A (zh) 2007-02-02 2007-02-02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737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5997A (zh) * 2011-08-25 2012-01-11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辆总线网络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8681652B2 (en) 2009-07-31 2014-03-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d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on a multi-hop network
CN107273098A (zh) * 2017-05-03 2017-10-20 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数据流架构数据传输延迟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24296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1652B2 (en) 2009-07-31 2014-03-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d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on a multi-hop network
CN102315997A (zh) * 2011-08-25 2012-01-11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辆总线网络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3098A (zh) * 2017-05-03 2017-10-20 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数据流架构数据传输延迟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273098B (zh) * 2017-05-03 2020-07-31 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数据流架构数据传输延迟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24296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2242966B (zh) * 2019-07-19 2023-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 et al. Traffic 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optical burst switched networks
CN100518107C (zh) 用于确保无线网络中的介质接入的方法
McGarry et al. Ethernet PONs: a survey of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DBA) algorithms
Yang et al. Transmission completion time minimization in an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N101297524B (zh) 数据流的汇聚式资源预留
CN103781094B (zh) 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组网优化方法
CN102264116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时分多址无线自组网的节点入网方法
CN110166380A (zh) 调度报文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70147834A1 (e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with punishment mechanism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1599905B (zh) 一种实现流量整形令牌添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11176B (zh) 一种数据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022182B (zh) 一种基于qsilp算法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流调度优化方法
CN100574280C (zh)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区分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2811221B (zh) 一种基于Push机制的对等网络直播流媒体数据包调度方法
CN101237374A (zh) 自适应的多跳时分复用调度方法
CN102098596A (zh) 光网络中路由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1212289B (zh) 一种时隙分配方法及网络通信设备
Fan et al. Guaranteed real-time communication i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with FCFS queuing
CN102447611B (zh) 一种建立和拆除双向点到多点标签转发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CN100466593C (zh) 一种支持多业务的综合队列调度的实现方法
CN102386991B (zh) 一种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时分多址接入系统的时隙交换操作方法
CN104427412B (zh) 一种带宽地图更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04836A (zh) 多频时分多址接入系统实时业务时隙封装方法
CN101632268B (zh) 网络中的参数化服务质量架构
CN101237386A (zh) 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流调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