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263B -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7263B
CN101237263B CN200710063436A CN200710063436A CN101237263B CN 101237263 B CN101237263 B CN 101237263B CN 200710063436 A CN200710063436 A CN 200710063436A CN 200710063436 A CN200710063436 A CN 200710063436A CN 101237263 B CN101237263 B CN 101237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flow data
unit
adjustment
b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63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7263A (zh
Inventor
朱向前
李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710063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7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7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72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包括:网络侧接收帧协议FP,判断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当FP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根据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当FP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并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一种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对E-PUCH外环功率控制的粗略框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的控制。

Description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上行增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增强技术中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吞吐量、提高小区覆盖能力、减小数据传输时延,时分双工(TDD)系统引入了HSUPA技术。在HSUPA技术中,引入了上行的增强数据传输信道(E-DCH,Enhanced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与E-DCH对应的物理信道是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Enhanced UplinkPhysical Channel)。
在HSUPA的相关技术中,上行功率控制技术尤为重要。在上行链路中,为了保证上行干扰保持在一定水平,必须对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和调整。其中,对E-PUCH的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可以通过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的协同工作来实现。
对E-PUCH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快速调整是通过内环功率控制实现的,在进行内环功率控制时,NodeB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一个参数,即目标信干比(SIR Target),生成功率控制(TPC)命令字。
然而,随着信道环境的变化,目标信干比也将发生变化。为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需要通过外环功率控制,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目标信干比。
对于E-DCH而言,由于采用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技术,所以通过E-DCH可以对数据进行多次重传。采用HARQ技术时,第一次传输的数据块可以称为新数据块,如果新数据块传输错误,则根据最大传输次数的限制,对所述新数据块进行重传,如果重传正确或者达到最大传输次数限制,则会进行下一个新数据块的传输。
通过E-DCH传输的每个数据单元中,包含有不同MAC-d流的数据。为尽量满足不同MAC-d流的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各MAC-d流都会对应各自的HARQ配置属性(HARQ profile)。HARQ profile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配置给UE和基站(NodeB),HARQ profile包括功率偏置属性(power offset attribute)和最大传输次数属性(maximum number oftransmission attribute)。
各MAC-d流的目标误块率(BLER)可以通过各MAC-d流所对应的功率偏置属性来反映;各MAC-d流所能传输的次数可以通过各MAC-d流所对应的最大传输次数属性来限定。
当E-DCH所使用的功率偏置属性和最大传输次数属性满足某MAC-d流的HARQ profile的属性要求,则E-DCH的传输可以满足该MAC-d流的QoS要求。
可以看出,通过E-DCH传输数据时,在满足MAC-d流传输的QoS要求这个层面而言,E-PUCH外环功率控制不仅包括对目标信干比的调整,还包括对HARQ profile的调整。
目前,在TDD上行增强技术中,对于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仅有粗略的框架,为:NodeB可以调整E-PUCH内环功率控制需要的目标信干比;RNC可以调整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并将调整的结果通知UE和NodeB。
目前,在TDD上行增强技术中,还没有具体的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增强技术中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网络侧接收帧协议FP,判断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当FP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根据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FP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并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当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一门限值时,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按下述步骤根据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调整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大于第二门限值时,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小于第三门限值时,下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按下述步骤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在第二调整周期,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031
运算 N i ‾ = 1 M · Σ j = 1 M N ij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i
运算 r M i = N i ‾ / N i _ max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034
其中,M表示以FP帧为单位的第二调整周期的长度,Nij表示第二调整周期中第j个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Ni_max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其中,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后,分别为基站NodeB和用户设备UE重新配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一种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在每个预置的调整周期内,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
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大于预置的第一预设值时,上调目标信干比;
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小于预置的第二预设值时,下调目标信干比。
其中,按下述步骤在每个调整周期内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设置统计时间窗和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其中,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为Wsize个新数据块的长度;
调整周期开始,在当前统计时间窗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当前统计时间窗结束后,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
当调整周期未结束时,将当前统计时间窗向前滑动Wsize,形成新的当前统计时间窗,在新的统计时间窗继续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当调整周期结束时,结束统计过程。
其中,按下述步骤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
计算当前统计时间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BLERi
根据BLERi,计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当前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
当前统计窗结束时,如果调整周期结束,则以BLERi作为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否则,在新的当前统计时间窗计算BLERi和BLERi
其中,按下述步骤计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当前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
在当前统计时间窗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
BLERi=BLERi
在当前统计时间窗不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
BLERi=p×BLERi-1+(1-p)×BLERi
其中,BLERi-1是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前一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p是取值范围[0,1]的预置参数。
其中,进一步包括:
当网络侧调整新数据块中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时,停止当前调整周期的统计和计算,启动新的调整周期,并在新的调整周期根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调整目标信干比。
其中,网络侧按下述步骤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网络侧接收FP帧,判断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当FP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根据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FP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并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进一步包括:
判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差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
当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触发NodeB调整目标信干比。
其中,通过对新数据块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判断,确定新数据块是否传输错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新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目标误块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新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小目标误块率。
一种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网络侧收到的帧协议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FP帧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统计单元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FP帧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统计单元获得的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统计单元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
调整单元,用于在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一门限值时,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与预置的第二门限值、第三门限值进行比较;
调整单元,用于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大于第二门限值时,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小于第三门限值时,下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统计单元包括:
重传统计单元,用于在第二调整周期,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061
平均重传计算单元,用于运算 N i ‾ = 1 M · Σ j = 1 M N ij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i
重传比例计算单元,用于运算 r M i = N i ‾ / N i _ max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064
其中,M表示以FP帧为单位的第二调整周期的长度,Nij表示第二调整周期中第j个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Ni_max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其中,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或第二调整单元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后,通知网络侧为基站NodeB和用户设备UE分别重新配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一种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每个预置的调整周期内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统计单元的统计结果,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
调整单元,用于将计算单元计算的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与预置的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比较;
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大于预置的第一预设值时,上调目标信干比;
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小于预置的第二预设值时,下调目标信干比。
其中,所述统计单元包括:时间窗单元、当前统计单元、判断单元;
所述时间窗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统计时间窗长度,在调整周期开始时设置当前统计时间窗,或在收到判断单元的通知时,将当前统计时间窗向前滑动Wsize,设置新的当前统计时间窗;其中,Wsize为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
所述当前统计单元用于在时间窗单元设置的当前统计时间窗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在当前统计时间窗结束时,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则结束统计过程;否则,通知时间窗单元进行相关处理。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当前统计时间窗结束时,根据当前统计单元的统计结果,计算当前统计时间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BLERi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BLERi,计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当前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
传输误块率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调整周期结束时,以第二计算单元得到的BLERi作为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
其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初始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统计时间窗是否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
初始计算单元,用于在当前统计时间窗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按BLERi=BLERi进行计算;
正常计算单元,用于在当前统计时间窗不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按BLERi=p×BLERi-1+(1-p)×BLERi进行计算;
其中,BLERi-1是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前一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p是取值范围[0,1]的预置参数。
其中,还包括:
停止单元,用于在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RNC调整新数据块中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时,停止统计单元和计算单元的运行;
重启单元,用于在停止单元作用后,通知统计单元启动新的调整周期,通知计算单元重新进行相关计算,并通知调整单元根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调整目标信干比。
其中,还包括:
使能单元,用于判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差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并在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小于第三预设值时,使能统计单元、计算单元和调整单元。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调整周期,并在每个调整周期内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可以实现根据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调整目标信干比。也可以设置第一调整周期和第二调整周期,并判断SRNC接收的FP帧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从而根据判断结果,在第一调整周期或第二调整周期对数据块中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
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对E-PUCH外环功率控制的粗略框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是一种调整目标信干比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4是另一种调整目标信干比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调整功率偏置属性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1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1是该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1中,设置调整周期的长度。为简化技术方案,可以将调整周期长度设置为新数据块的个数NF。NF为正整数,NF的取值可以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确定,或根据实际要求确定。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NodeB接收的各个新数据块在时间上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并且各个新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不固定的,和调度间隔以及数据块的重传次数有关。本实施例中,将调整周期的长度设置为接收到NF个新数据块的时间跨度。
设置完调整周期后,当UE向NodeB发送新的数据块时,NodeB可以通过所述数据块携带的传输信息,获知所述数据块是否是第一次通过E-DCH被发送给NodeB,此时,在步骤12中,在调整周期内对新数据块的传输错误进行统计,用X表示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12中只对新数据块进行统计,而无需对重传的数据块进行统计。
其中,判断数据块是否传输错误,主要是通过对数据块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码的判断进行的。当数据块的CRC信息为“0”,表示该数据块传输正确;当数据块的CRC信息为“1”,表示该数据块传输错误。
当调整周期结束时,在步骤13中,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错误概率,得到调整周期内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BLER。其中, BLER = X N F .
获得传输数据块的BLER后,在步骤14中,将获得的-BLER与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目标误块率(BLERmax)和最小目标误块率(BLERmin)进行比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数据块中传输的不同MAC-d流数据所对应优先级也不同,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也可能不同。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可以通过其功率偏置属性体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越大,表示在同样的最大传输次数限制下,该MAC-d流数据的目标误块率越小。反之,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越小,表示在同样的最大传输次数限制下,该MAC-d流数据的目标BLER越大。
可以看出,当数据块中包含多个MAC-d流数据时,功率偏置属性最大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为BLERmin,功率偏置属性最小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为BLERmax。当数据块中仅包含1个MAC-d流数据时,该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既是BLERmin也是BLERmax,此时,BLERmin=BLERmax
NodeB可以通过Iub口信令配置获得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获得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还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映射关系,根据MAC-d流的目标误块率和最大传输次数计算得到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
在步骤15中,根据步骤14中的比较结果对目标信干比进行相应地调整。
当BLER>BLERmax时,上调目标信干比;
当BLERmax≥BLER≥BLERmin时,不调整目标信干比;
当BLERmin>BLER时,下调目标信干比;
其中,目标信干比的上调步长和下调步长都可以预先设置。
结合图2,更具体地说,假设新数据块是连续传输的,假设调整周期NF=10,数据块D1~D20为UE通过E-DCH向NodeB传输的新数据块。NodeB将在数据块D1开始,以NF=10为调整周期,即,以数据块D1~D10为调整周期,统计在数据块D1~D10中发生传输错误的数据块的个数X。假设X=2,则在调整周期D1~D10,BLER=2/10=0.2。
在数据块D1~D10中,如果每个数据块都只包含一种MAC-d流数据,用MAC-d_1表示该MAC-d流数据,此时,MAC-d_1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只有1个,用BLER_1表示,此时,BLER_1=BLERmax=BLERmin。假设BLER_1=0.1,则,BLER>BLERmax,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调步长上调目标信干比。
在数据块D1~D10中,如果每个数据块都包含三种MAC-d流数据,分别用MAC-d_1、MAC-d_2和MAC-d_3表示,而MAC-d_1、MAC-d_2和MAC-d_3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分别为BLER_1、BLER_2和BLER_3。
如果BLER_1=0.3、BLER_2=0.1、BLER_3=0.2,则BLERmax=BLER_1、BLERmin=BLER_2。此时,BLERmax≥BLER≥BLERmin,则不调整目标信干比。
如果BLER_1=0.35、BLER_2=0.3、BLER_3=0.25,则BLERmax=BLER_1、BLERmin=BLER_3。此时,BLERmin>BLER,则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调步长下调整目标信干比。
NodeB在一个调整周期内对数据块D1~D10的BLER进行统计并相应地调整目标信干比后,将在下一个调整周期内对D11~D20的BLER再次进行统计,并再次调整目标信干比。
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可以在NodeB对目标信干比进行周期性地调整。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在NodeB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的方法,图3是该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31中,设置调整周期的长度和统计时间窗的长度,以及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为简化技术方案,可以将调整周期的长度设置为新数据块的个数NF,将统计时间窗设置为新数据块的个数NW,将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设置为新数据块的个数Wsize。其中,NF、NW和Wsize都为正整数,NF、NW和Wsize的取值可以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确定,或根据实际要求确定。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NodeB接收的各个新数据块在时间上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并且各个新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不固定的,和调度间隔以及数据块的重传次数有关。本实施例中,将调整周期的长度设置为接收到NF个新数据块的时间跨度,将统计时间窗设置为接收到NW个新数据块的时间跨度,将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设置为接收到Wsize个新数据块的时间跨度。
设置完调整周期、统计时间窗和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后,当UE向NodeB发送新的数据块时,可以通过所述数据块携带的传输信息,获知所述数据块是否是第一次通过E-DCH被发送给NodeB,此时,在步骤32中,在调整周期内,在第i个统计时间窗,对新数据块的传输错误进行统计,用Xi表示第i个统计时间窗内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32中只对新数据块进行统计,而无需对重传的数据块进行统计。
其中,判断数据块是否传输错误,还是通过对数据块的CRC码的判断进行的。当数据块的CRC信息为“0”,表示该数据块传输正确;当数据块的CRC信息为“1”,表示该数据块传输错误。
当第i个统计时间窗结束时,在步骤33中,计算新数据块在该时间窗的传输误块率,用BLERi表示新数据块在第i个统计时间窗的传输误块率。其中, BLER i ‾ = X i N W .
获得第i个统计时间窗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后,在步骤34中,根据BLERi计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第i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
其中,按下述步骤计算BLERi
当i=1时,BLERi=BLER1
当i>1时,BLERi=p×BLERi-1+(1-p)×BLERi,i=2,3,......。
其中,p为遗忘因子,p的取值范围是[0,1],p的取值可以根据仿真进行设置或根据实际要求设置。
获得BLERi后,在步骤35中,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如果调整周期结束,则执行步骤36,如果调整周期未结束,则执行步骤38。
当调整周期结束时,在步骤36中,以步骤34中获得的BLERi作为调整周期的误块率,将BLERi与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目标误块率(BLERmax)和最小目标误块率(BLERmin)进行比较。
然后,在步骤37中,根据步骤36中的比较结果对目标信干比进行相应地调整。
当BLERi>BLERmax时,上调目标信干比;
当BLERmax≥BLERi≥BLERmin时,不调整目标信干比;
当BLERmin>BLERi时,下调目标信干比;
其中,目标信干比的上调步长和下调步长都可以预先设置。
当调整周期未结束时,在步骤38中,将统计时间窗向前滑动Wsize,此时,i=i+1。然后,继续执行步骤32。
结合图4,更具体地说,假设新数据块是连续传输的,假设调整周期NF=10,统计时间窗NW=6,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Wsize=4,数据块D1~D20为UE通过E-DCH向NodeB传输的新数据块。NodeB将在数据块D1开始,以数据块D1~D6为第1个统计时间窗,统计发生传输错误的数据块的个数X1。假设X1=2,则第1个统计时间窗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1=2/10=0.2,并获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第1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1=BLER1=0.2。
获得BLER1后,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在第1个统计时间窗结束后,调整周期尚未结束,此时,将统计时间窗向前滑动4个数据块,则第2个统计时间窗将统计数据块D5~D10的发生传输错误的数据块的个数X2
假设X2=1,则第2个统计时间窗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2=1/10=0.1。然后,通过运算BLER2=p×BLER1+(1-p)×BLER2,可以获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第2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2。假设遗忘因子p=0.2,则,BLER2=0.2×0.2+(1-0.2)×0.1=0.12。
获得BLER2后,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在第2个统计时间窗结束后,调整周期也结束。此时,以BLER2作为调整周期的误块率,将BLER2与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BLERmax和BLERmin进行比较。
如果每个数据块都只包含一种MAC-d流数据,用MAC-d_1表示该MAC-d流数据,此时,MAC-d_1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只有1个,用BLER_1表示,此时,BLER_1=BLERmax=BLERmin。假设BLER_1=0.1,则,BLER2>BLERmax,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调步长上调目标信干比。
在数据块D1~D10中,如果每个数据块都包含三种MAC-d流数据,分别用MAC-d_1、MAC-d_2和MAC-d_3表示,而MAC-d_1、MAC-d_2和MAC-d_3流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分别为BLER_1、BLER_2和BLER_3。
如果BLER_1=0.3、BLER_2=0.1、BLER_3=0.2,则BLERmax=BLER_1、BLERmin=BLER_2。此时,BLERmax≥BLER2≥BLERmin,则不调整目标信干比。
如果BLER_1=0.25、BLER_2=0.2、BLER_3=0.15,则BLERmax=BLER_1、BLERmin=BLER_3。此时,BLERmin>BLER2,则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调步长下调整目标信干比。
可以看出,为防止统计时间窗滑动到调整周期之外,在设置调整周期的长度NF、统计时间窗的长度NW和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Wsize时,应该满足条件:NF=NW+n×Wsize,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还可以看出,在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中,当NW=NF且Wsize=0时,该方法即为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从而,可以将实施例1所述方法作为实施例2所述方法的特例。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中,都是在NodeB通过调整目标信干比,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控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通过对HARQ profile的调整,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控制。
目前,在频分双工(FDD)系统和高码片速率TDD系统都有一个粗略的外环功率控制的框架,外环功率控制被设置在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RNC,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并定义了相应的帧协议(FP,Frame Protocal)结构。在FDD和TDD上行增强技术中,UE每向NodeB发送一个数据块,NodeB都将根据该数据块的最终传输情况向SRNC递交一个相应的FP帧。在FP帧中,可以得到重传次数(the number of HARQretransmissions)和HARQ失败指示(HARQ Decoding Failure Indication)这两个参数。
其中,重传次数表示上报的数据(已经正确解码)所使用的重传次数;HARQ失败指示表示数据传输到达最大传输次数仍然没有译码正确。
在本发明中,将利用重传次数和HARQ失败指示这两个参数,对数据块所包含的各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3,对通过调整HARQ profile控制E-PUCH外环功率的方法做进一步具体说明,图5是该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51中,配置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和HARQ失败指示对应的调整周期、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调整周期、上调门限值和下调门限值。为简化技术方案,可以将和HARQ失败指示对应的调整周期设置为FP帧的个数NS,将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调整周期设置为FP帧的个数M,用T表示和HARQ失败指示对应的上调门限,用rup表示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上调门限值,用rdown表示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下调门限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某个UE的上行增强数据传输而言,NodeB上报的FP帧之间在时间上可能是不连续的,其间隔和调度间隔以及数据块的重传次数有关;本实施例中,将和HARQ失败指示对应的调整周期设置为接收到NS个FP帧的时间跨度,将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调整周期设置为接收到M个FP帧的时间跨度。
其中,NS、M和T为正整数,NS、M、T、rup和rdown的取值可以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确定,或根据信令负荷、系统性能来确定。
配置完相关参数后,在步骤52中,SRNC接收FP帧。NodeB根据数据块的最终接收情况向SRNC发送FP帧。
在步骤53中,判断收到的FP帧中,是否存在某个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如果在FP帧中,没有任何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则执行步骤57。
如果在FP帧中,存在某个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则在步骤54中,触发MAC-d流的功率偏置属性的调整过程,在调整周期内,即连续NS个FP帧的时间内,SRNC通过收到的FP帧,统计所述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用Nfail表示。
在调整周期结束时,在步骤55中,将步骤54中获得的所述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Nfail和上调门限T比较,判断Nfail是否大于T。
如果Nfail大于T,则在步骤56中,根据预置的上调步长,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如果Nfail不大于T,则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而再次从步骤52向后执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NS个FP帧中得到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Nfail不会大于NS,所以,当T≥NS时,Nfail也不会大于T,此时,SRNC无法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在通常情况下,应该保证T<NS。当T=0时,SRNC在收到某个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即已满足调整的要求,则在调整周期结束后,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如果在FP帧中,没有任何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则在步骤57中,触发MAC-d流的功率偏置属性的调整过程,在调整周期内,即连续接收M个FP帧的时间内,SRNC计算所有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其中,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2
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其中,获得的步骤包括:
首先,在调整周期内,即连续M个FP帧的时间内,分别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4
Nij表示第j个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
然后,通过运算 N i ‾ = 1 M . Σ j = 1 M N ij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i
最后,通过运算 r M i = N i ‾ / N i _ max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7
其中,Ni_max是第i个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设置的最大传输次数。
获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8
后,在步骤58中,将步骤57中获得的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9
和下调门限rdown比较,判断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10
是否小于rdown
如果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11
小于rdown,则在步骤59中,根据预置的下调步长,下调相应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然后执行步骤52。
如果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12
不小于rdown,则在步骤510中,将步骤57中获得的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13
和上调门限rup比较,判断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514
是否大于rup
如果大于rup,则在步骤511中,根据预置的上调步长,上调相应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然后执行步骤52。
如果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61
不大于rup,则不调整该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而再次从步骤52向后执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设置rup为某个较大的值delta时,由于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62
无法大于rup,则无法根据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不论是上调还是下调,SRNC对各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后,还需要通过Iub信令和RRC信令分别为NodeB和UE重新配置调整后的各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并再次从步骤52向后执行。
如果SRNC对各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没有调整,则不进行相应的信令过程。
结合图6,更具体地说,在配置完相关参数后,假设FP帧是连续反馈的,假设将和HARQ失败指示对应的调整周期的长度配置为NS=7,将和HARQ重传次数对应的调整周期的长度配置为M=4,上调门限值T=3,上调门限值rup=0.8,下调门限值rdown=0.2。
SRNC收到FP1帧,假设FP1帧中包含两种MAC-d流数据的信息,分别为MAC-d_1和MAC-d_2流数据的信息,且在FP1帧中存在MAC-d_1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则在连续7个FP帧,即,在FP帧FP1~FP7期间,SRNC通过收到的7个FP帧,统计MAC-d_1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Nfail
当Nfail>3时,根据预置的上调步长,上调MAC-d_1流数据的HARQ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Nfail≤3时,则不对MAC-d_1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并继续对收到的FP帧中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进行监测。
SRNC收到FP8帧,假设在FP8帧中没有任何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则在连续4个FP帧的时间内,分别统计MAC-d_1和MAC-d_2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64
N1j和N2j分别表示第j个FP帧所携带的MAC-d_1和MAC-d_2流数据的重传次数。然后,通过分别运算 N 1 ‾ = 1 10 · Σ j = 1 10 N 1 j N 2 ‾ = 1 10 · Σ j = 1 10 N 2 j , ..MAC-d_1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1,和MAC-d_2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2。最后,通过分别运算 r M 1 = / N 1 ‾ / N 1 _ max r M 2 = / N 2 ‾ / N 2 _ max , 获得MAC-d_1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76
,和MAC-d_2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77
其中,N1_max是MAC-d_1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N2_max是MAC-d_2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获得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78
后,分别将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179
和0.8、0.2进行比较。
如果 r M 1 < 0.2 , 则根据预置的下调步长,下调MAC-d_1流数据的HARQ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如果 r M 1 > 0 . 8 , 则根据预置的上调步长,上调MAC-d_1流数据的HARQ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如果 0.8 &GreaterEqual; r M 1 &GreaterEqual; 0.2 , 则不调整MAC-d_1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如果 r M 2 < 0.2 , 则根据预置的下调步长,下调MAC-d_2流数据的HARQ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如果 r M 2 > 0 . 8 , 则根据预置的上调步长,上调MAC-d_2流数据的HARQ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如果 0.8 &GreaterEqual; r M 2 &GreaterEqual; 0.2 , 则不调整MAC-d_2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
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都是在NodeB根据传输的新数据块的目标误块率调整传输数据块所需要的目标信干比,从而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这两个方法都是以数据块为单位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要求,因此,在NodeB调整目标信干比只能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粗调,但该方法全部在NodeB完成,可以节省RRC信令的开销。
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是在SRNC通过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该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每个MAC-d流数据的要求,对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分别进行计算和调整,从而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细调。在该方法中,需要通过信令对UE和NodeB进行HARQ profile重配置,因此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而且调整周期相对较长。
根据实际应用的环境和具体的要求,可以仅调整目标信干比,或者仅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也可以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实现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下面,对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的方法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在该方法中,在SRNC对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的方法如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在NodeB,在调整周期内统计新数据块的误块率,需要在两次HARQprofile功率偏置属性更新之间进行。如果SRNC调整、更新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则NodeB必须停止当前的调整周期,并启动新的调整周期,在新的调整周期继续统计新的数据块的误块率,对目标信干比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HARQ profile更新之前的统计结果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目标信干比的误调。
可以看出,在该方法中,在NodeB中可以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只是在调整目标信干比的过程中,增加了重新启动的过程,即,当NodeB获知第一次传输的数据块中的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被更新时,立刻停止当前调整周期,将所有相关参数恢复初始状态。然后,重新启动一个调整周期,在新的调整周期继续统计第一次发送的数据块的误块率,对目标信干比进行相应的调整。
上述是本发明提出的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的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并有条件地调整目标信干比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在SRNC对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的方法如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在NodeB,只有满足预置条件,才能够启动NodeB对目标信干比的调整。在本发明中,该预置条件为:BLERmax-BLERmin<Th,Th为预置的门限值。
在满足BLERmax-BLERmin<Th时,说明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对目标误块率要求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此时,通过调整数据块的目标信干比,可以大致满足数据块中所有MAC-d流数据的要求,因此,NodeB可以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以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
当BLERmax-BLERmin≥Th时,说明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对目标误块率要求的差异,是不可以接受的。此时,即使调整数据块的目标信干比,也无法满足数据块中所有MAC-d流数据的要求,所可能带来的性能改善非常有限,却带来了运算量的增加,因此,NodeB不必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下面,结合实施例4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7是该装置的示意图。
该装置包括统计单元71、计算单元72和调整单元73。在每个预置的调整周期内,可以利用统计单元71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计算单元72将根据统计单元71的统计结果,计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最后,调整单元73将计算单元72计算的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与BLERmax和BLERmin比较;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大于BLERmax时,上调目标信干比;当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小于BLERmin时,下调目标信干比。
其中,BLERmax是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目标误块率,BLERmin是数据块中包含的MAC-d流数据所对应的最小目标误块率。
NodeB可以通过Iub口信令配置获得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获得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还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映射关系,根据MAC-d流的目标误块率和最大传输次数计算得到数据块第一次传输的BLERmin和BLERmax
通过图7所示的装置,可以在NodeB对目标信干比进行周期性地调整。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在NodeB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的装置,图8是该装置的示意图。
与图7所示的装置相比,图8所示装置中的调整单元73没有变化,统计单元81包括:时间窗单元811、当前统计单元812和判断单元813;计算单元82包括:第一计算单元821、第二计算单元822和传输误块率单元823。
在调整周期开始时,可以利用时间窗单元811根据预置的统计时间窗长度,设置当前统计时间窗。还可以通过时间窗单元811,在收到判断单元813的通知时,将当前统计时间窗向前滑动Wsize,设置新的当前统计时间窗。其中,Wsize为统计时间窗的滑动长度。
时间窗单元811设置当前统计时间窗后,当前统计单元812将在当前统计时间窗统计传输错误的新数据块的个数。前统计时间窗结束后,判断单元813判断调整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则结束统计过程;否则,通知时间窗单元811进行相关处理。
在当前统计时间窗结束时,第一计算单元821将根据当前统计单元812的统计结果,计算当前统计时间窗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BLERi。第二计算单元822将根据第一计算单元822计算得到的BLERi,计算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当前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BLERi。在判断单元813判断调整周期结束时,传输误块率单元823将以第二计算单元822得到的BLERi作为新数据块的传输误块率。
其中,第二计算单元822包括初始判断单元、初始计算单元和正常计算单元。
利用初始判断单元,可以判断当前统计时间窗是否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在当前统计时间窗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初始计算单元按BLERi=BLERi,计算BLER1。在当前统计时间窗不是调整周期内的第1个统计时间窗时,正常计算单元按BLERi=p×BLERi-1+(1-p)×BLERi,计算BLERi
其中,BLERi-1是从调整周期开始到当前统计时间窗的前一个统计时间窗为止的传输数据块的误块率,p是取值范围[0,1]的预置参数。
在图7和图8所示的装置中,都是通过调整目标信干比,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对HARQ profile的调整,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控制的装置。图9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判断单元91、第一统计单元92、第一调整单元93、第二统计单元94和第二调整单元95。其中,第一调整单元93包括判断单元931和调整单元932,第二统计单元94包括重传统计单元941、平均重传计算单元942和重传比例计算单元943,第二调整单元95包括比较单元951和调整单元952。
在SRNC接收FP帧时,通过判断单元91,可以判断SRNC收到的FP帧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判断单元91判断FP帧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利用第一统计单元92可以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第一调整单元93将根据第一统计单元92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判断单元91判断FP帧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利用第二统计单元94,可以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第二调整单元95将根据第二统计单元94获得的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第一调整单元93在根据第一统计单元92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时,将通过判断单元931,判断第一统计单元92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T。当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大于门限值T时,调整单元932将上调相应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不调整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第二统计单元94在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时,将利用重传统计单元941在第二调整周期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211
获得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后,平均重传计算单元942,通过运算 N i &OverBar; = 1 M &CenterDot; &Sigma; j = 1 M N ij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Ni。重传比例计算单元943将根据平均重传计算单元942获得的Ni,运算 r M i = N i &OverBar; / N i _ max ,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G07163436520070214D000215
其中,M表示以FP帧为单位的第二调整周期的长度,Nij表示第二调整周期中第j个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Ni_max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第二调整单元95根据第二统计单元94获得的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时,将利用比较单元951,将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与预置的门限值rup、门限值rdown进行比较。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大于门限值rup时,调整单元952将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小于门限值rdown时,调整单元952将下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调整单元952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在图9所示的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93或第二调整单元95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后,通知SRNC分别为NodeB和UE重新配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图7和图8所示的装置,都是根据传输的新数据块的目标误块率调整传输数据块所需要的目标信干比,从而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这两个装置都是以数据块为单位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要求,因此,在NodeB调整目标信干比只能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粗调,但该装置直接和NodeB相互作用,可以节省RRC信令的开销。
图9所示的装置,是通过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该装置需要综合考虑每个MAC-d流数据的要求,对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分别进行计算和调整,从而实现对E-PUCH外环功率的细调。在使用该装置时,需要SRNC通过信令对UE和NodeB进行HARQ profile重配置,因此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而且调整周期相对较长。
根据实际应用的环境和具体的要求,可以仅调整目标信干比,或者仅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也可以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实现两种装置的优势互补。
下面,对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的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在该系统中,对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的装置仍然如图9所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在调整周期内统计新数据块的误块率,需要在两次HARQ profile功率偏置属性更新之间进行。如果对MAC-d流数据的HARQ profile中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了调整、更新,则必须停止当前的调整周期,并启动新的调整周期,在新的调整周期继续统计新的数据块的误块率,对目标信干比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HARQ profile更新之前的统计结果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目标信干比的误调。
可以看出,在该系统中,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装置或图8所示的装置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只是增加了停止单元和重启单元。
停止单元用于在SRNC调整新数据块中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时,停止统计单元和计算单元的运行。重启单元用于在停止单元作用后,通知统计单元启动新的调整周期,通知计算单元重新进行相关计算,并通知调整单元根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调整目标信干比。
上述是本发明提出的既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又调整目标信干比的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调整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并有条件地调整目标信干比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对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进行调整的装置仍然为图9所示的装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只有满足预置条件,才能够启动对目标信干比的调整。在本发明中,该预置条件为:BLERmax-BLERmin<Th,Th为预置的门限值。
在满足BLERmax-BLERmin<Th时,说明数据块中各MAC-d流数据对目标误块率要求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此时,通过调整数据块的目标信干比,可以大致满足数据块中所有MAC-d流数据的要求,因此,可以对目标信干比进行调整。调整装置可以在图7所示的装置或图8所示的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使能单元。
使能单元,用于判断BLERmax-BLERmin是否小于Th,如果时,则使能统计单元、计算单元和调整单元;否则,不使能统计单元、计算单元和调整单元,此时,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对E-PUCH外环功率控制的粗略框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E-PUCH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对E-PUCH的外环功率的控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接收帧协议FP,判断帧协议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当帧协议FP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根据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帧协议FP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并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所述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包括:
在第二调整周期,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11
运算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12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13
运算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14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15
其中,M表示以帧协议FP帧为单位的第二调整周期的长度,Nij表示第二调整周期中第j个帧协议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Ni_max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一门限值时,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根据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调整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大于第二门限值时,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小于第三门限值时,下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所述第三门限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后,分别为基站NodeB和用户设备UE重新配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网络侧收到的帧协议FP中,是否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帧协议FP帧中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一调整周期,统计该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统计单元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帧协议FP帧中不存在MAC-d流数据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时,在预置的第二调整周期,计算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统计单元获得的各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相应地调整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所述第二统计单元中至少包括:
重传统计单元,用于在第二调整周期,统计各MAC-d流数据的总的重传次数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21
平均重传计算单元,用于运算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平均重传次数
重传比例计算单元,用于运算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24
获得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
Figure FFW00000061086600025
其中,M表示以帧协议FP帧为单位的第二调整周期的长度,Nij表示第二调整周期中第j个帧协议FP帧所携带的第i个MAC-d流数据的重传次数,Ni_max表示第i个MAC-d流数据的最大传输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统计单元获得的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
调整单元,用于在HARQ失败指示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一门限值时,上调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与预置的第二门限值、第三门限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门限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调整单元,用于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大于第二门限值时,上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当MAC-d流数据的重传比例小于第三门限值时,下调该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否则,不调整所述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环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或第二调整单元调整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后,通知网络侧为基站NodeB和用户设备UE分别重新配置调整后的MAC-d流数据的功率偏置属性。
CN200710063436A 2007-01-31 2007-01-31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436A CN101237263B (zh) 2007-01-31 2007-01-31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436A CN101237263B (zh) 2007-01-31 2007-01-31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5438.1A Division CN102647776B (zh) 2007-01-31 2007-01-31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263A CN101237263A (zh) 2008-08-06
CN101237263B true CN101237263B (zh) 2012-10-10

Family

ID=3992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3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7263B (zh) 2007-01-31 2007-01-31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7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46B (zh) * 2008-08-29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2238713B (zh) * 2010-04-22 2013-09-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hsupa中ue对功率授权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867999B (zh) * 2010-06-18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过载控制方法及基站
WO2012083516A1 (zh) * 2010-12-20 2012-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24A (zh) * 2004-09-15 2006-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宽带码分多址上行增强链路的功率偏置控制方法
CN1841958A (zh) * 2005-03-28 2006-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中实现上行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118831A2 (en) * 2005-04-29 2006-11-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multiplexing and tfc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enhanced uplink
CN1893302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24A (zh) * 2004-09-15 2006-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宽带码分多址上行增强链路的功率偏置控制方法
CN1841958A (zh) * 2005-03-28 2006-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中实现上行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118831A2 (en) * 2005-04-29 2006-11-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multiplexing and tfc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enhanced uplink
CN1893302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7263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6007C (zh) 配置增强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功率偏置值的方法、基站与无线接入网系统
CN101977102B (zh) 信令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EP1500220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rq
EP1645051B1 (en) Secondary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12434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08967B (zh) 一种lte终端非自适应重传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78255B (zh) 一种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77509B (zh) 同步失步门限计算方法及物理层同步失步判决方法和装置
US2005025587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 based on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 failure statistics
CN10184942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配置
SG145733A1 (en) Enhanced uplink operation in soft handover
US813953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874361A (zh) 无线系统中的目标更新功率控制方法
CN100550679C (zh) Hsupa外环功率控制实现方法
CN101237263B (zh)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56411B (zh) Harq绑定模式下调度mcs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48576B (zh) 下行harq重传中mcs等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WO2016075517A1 (en) Statistical model based control signal outer-loop adjustment
CN102316568A (zh) 闭环功率控制处理方法及基站
US820104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048954B (zh) 控制无线电通信系统发射站的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0358253C (zh) 调整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发射功率的方法
CN102647776B (zh)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388643C (zh) 调整自动重传请求系统发射信号功率的方法
CN100561887C (zh) 一种上行增强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9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