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2512A -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512A
CN101232512A CNA2007101737161A CN200710173716A CN101232512A CN 101232512 A CN101232512 A CN 101232512A CN A2007101737161 A CNA2007101737161 A CN A2007101737161A CN 200710173716 A CN200710173716 A CN 200710173716A CN 101232512 A CN101232512 A CN 101232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terminal
time
multimedia
bidirectional real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3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毅
蒋跃峰
刘英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bim Technology Co
SHANGHAI MOBIM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bim Technology Co
SHANGHAI MOBIM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bim Technology Co, SHANGHAI MOBIM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bim Technology Co
Priority to CNA2007101737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2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若呼叫终端A未登录,呼叫终端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B1);B1)、呼叫终端A呼叫被呼叫终端B;C1)、被呼叫终端B收到通知;D1)、被呼叫终端B响应通知,呼叫终端A和被呼叫终端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本发明能使手机之间、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之间、个人计算机之间方便、快速地建立实时通信,并能与对方进行视频、音频以及文本通信。本发明针对手机,能通过手机号码建立实时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多媒体的通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手机、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媒体的实时通信的方法如下:
1)、手机之间文本短信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信息服务(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s)的信息发送方式。发送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铃声等简单多媒体,由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RP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网络限制,无法传递较大容量的多媒体,例如连续的视频图像等。
2)、基于IP网络的文本、音频、视频的实时通信方式。所述通信方式利用用户ID进行连接和双向通信。例如目前流行的QQ、MSN、Skype软件等。所述通信方式一般应用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上,目前开始逐渐向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移植,但规模和所支持的特性有限。在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目前只支持文本通信,不支持视频、音频。
3)、基于专用或公共IP网络的可视电话或电话会议系统。该通信方式一般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或H.323协议,利用用户ID或电话号码创建连接,支持音频、视频,不支持文本通信。
上述通信方法皆不能在手机和PC之间进行大容量的文本、视频和音频的双向实时通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手机之间、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之间、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本发明能使手机之间、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之间、个人计算机之间方便、快速地建立实时通信,并能与对方进行视频、音频以及文本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若呼叫终端A未登录,呼叫终端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B1;
B1、呼叫终端A呼叫被呼叫终端B;
C1、被呼叫终端B收到通知;
D1、被呼叫终端B响应通知,呼叫终端A和被呼叫终端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为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为PC。
进一步地,所述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呼叫所述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可在手机或PC上设置快捷键,通过按快捷键以快速发起呼叫。
进一步地,所述被呼叫终端B为PC。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呼叫所述被呼叫终端B的注册ID。
进一步地,所述呼叫终端A可在手机或PC上设置快捷键,通过按快捷键以快速发起呼叫。
进一步地,当所述呼叫终端A与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时,所述呼叫终端A与被呼叫终端B、所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是TCP/UDP协议或HTTP/WAP协议。
进一步地,所述TCP/UDP协议支持CMNET的GPRS接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HTTP/WAP协议支持CMWAP和CMNET的GPRS接入方式。
进一步地,当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且未登陆时,所述通知是所述呼叫终端A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SMS短信、基于WAP协议的推入消息或基于电路切换数据的数据消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显示屏上。
进一步地,当被呼叫终端B已登陆时,所述通知是服务器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信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显示屏上。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包括姓名或所述呼叫终端A的手机号。
进一步地,当被呼叫终端B为PC时,所述通知是服务器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信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显示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包括姓名或所述呼叫终端A的手机号。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是网络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前进一步包括:
A11、呼叫终端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A12、服务器认证呼叫终端A,呼叫终端A被授权;
进一步地,所述注册登记的方式为手机号码注册方式、用户自命名ID注册方式、电子邮箱地址注册方式或服务器返回的ID注册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号码注册方式所提供的用户信息为待注册登记手机的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城市、兴趣爱好,可选择性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自命名ID注册方式的用户ID可为中文、英文或中英文混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ID注册方式的返回ID是服务器自动产生并返回给用户的。
进一步地,所述多媒体包括文本、视频和音频。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的实时传送码率小于10kbps。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通信的方式是结点到结点方式或服务器转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转接方式在转接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可对视频、音频进行优化处理和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处理和转换包括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修补由通信损耗造成的图像、语音的残缺块,降低图像、语音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通信过程中,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纯文本或多媒体的综合服务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服务信息包括广告、天气预报、新闻。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服务信息显示于实时通信应用程序内置的浏览器或内置的文本信息窗口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使手机之间、手机与PC之间、PC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并同时支持文本、视频和音频通信。当被呼叫终端为手机时,可利用手机号呼叫该被呼叫终端,并进行通信,方便快捷。
另外,通信双方可通过应用程序的视频窗口实时看到双方的连续视频图像,并在应用程序的文本窗口中进行文字输入,以向对方发送文本信息。
此外,由于这种基于IP数据网络的方式不使用传统的语音通讯,双方的语音交流无通话费用,可为用户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双方建立连接后的文本通信也是使用IP数据网络,不产生SMS短信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和被呼叫终端皆为手机且被呼叫终端未登录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和被呼叫终端皆为手机且被呼叫终端已登录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为PC,被呼叫终端为手机且被呼叫终端未登录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为PC,被呼叫终端为手机且被呼叫终端已登录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为手机,被呼叫终端为PC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呼机终端和被呼叫终端皆为PC的建立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包括PC、手机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等。但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其他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已逐渐集成于手机之上。上述终端向中央服务器注册登记,并得到授权。所述服务器可以是任一通用的网络计算机,用于将客户群中的用户进行连接并通信。
对于手机,在服务器上注册登记的过程可以是自动的,服务器记录待注册的手机的号码,并将认证码返回给手机。该认证码对于手机用户是不可见的,但服务器会对此认证码自动识别。
对于PC,由于没有手机号码,则需向服务器提供自命名的ID。在需和其他用户连接并通信时,成功注册的用户需先登陆至服务器,获得有效授权后,才可与其他用户进行连接并通信。
任一已登陆服务器的用户可向另一未登录的注册用户呼叫,并进行文本、视频和音频通信。当然,视频通信需要图像捕捉装置(例如摄像头等)和图像显示装置(例如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在GPRS数据网络上,视频的实时传送码率小于10kbps,因为在中国,典型的GPRS的上行速率小于12kbps。音频通信需要语音捕捉装置(例如麦克风等)和音频播放装置(如耳机、喇叭等)。文本通信需要应用程序的文本窗口进行输入。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及功能类似于QQ、MSN、Skype等实时通信软件。
用户注册的方式如下:
1)、手机号码注册,适用于手机。手机只需向服务器提供有效的手机号码,即可被给予授权。其他用户信息,例如用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城市、兴趣爱好等可选择性提供。
2)、用户自命名ID注册,适用于PC。所述用户ID由PC用户自定义,只需与其他的已注册用户ID不同即可。用户ID可用中文、英文或中英文混合使用。
3)、电子邮箱(Email)地址注册,适用于手机、PC。所述Email地址必须是有效的地址,服务器有权向该地址发送Email以证实其真实性。
4)、服务器返回的ID注册,适用于手机、PC。如服务器不支持用户自命名ID,则所述返回ID是服务器自动产生并返回给用户的,可省去用户自命名的麻烦。
手机与服务器之间,手机与手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使用:
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所述协议的优点为:能自动将用户的联机状态上报至服务器,不需服务器进行查询,手机较为省电;缺点为:在中国的手机网络上只支持CMNET的GPRS接入方式,可用于PC、笔记本电脑、PDA等的GPRS上网服务。
2)、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所述协议的优点为:在中国手机网络上支持CMWAP和CMNET两种GPRS接入方式;缺点为:服务器需每隔一定时间查询用户的联机状态,手机较为费电。
上述通信协议由手机设计者根据手机具体销售地所支持的GPRS接入方式进行选择。
当任一登陆终端A向另任一登陆终端B发起呼叫时,终端A先向服务器发起呼叫请求,由服务器通知终端B,例如,在终端B的PC显示器或手机显示屏上,显示用户A正在呼叫的信息。当任一登陆终端A向任一未登陆终端B发起呼叫时,终端A将向终端B发送SMS短消息、基于WAP协议的推入消息(WAP PUSH,是一种特殊格式的短信)或基于电路切换数据(CSD)的数据消息,终端B打开收到的消息可自动登陆服务器,以响应终端A的呼叫,并建立连接。
对于手机,只有呼叫对方后,通过服务器才能得知对方是否已登陆。对于PC,则可通过应用程序的界面窗口实时观察自定义的好友列表中的用户是否处于登陆状态。当被呼叫终端被呼叫时,将有弹出的窗口和信息以显示对方的身份(姓名、手机号或注册ID),并伴有声音提示。被呼叫终端可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该呼叫。如选择接受呼叫,则两终端之间的连接建立,开始通信;如选择不接受呼叫,则两终端仍保持非连接状态。为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可在手机或PC上设置快捷键,通过按快捷键以快速发起呼叫。
连接建立之后,终端之间的文本、视频、音频可基于TCP/UDP协议以结点到结点(Peer-to-Peer)方式进行通信,或通过服务器转接方式进行通信,两种方式的选择由服务器决定。对于Peer-to-Peer方式,多媒体通信可不经过服务器转接。服务器只是帮助两终端建立初始的连接,并发送综合服务信息。对于服务器转接方式,服务器在转接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可对视频、音频进行优化处理和转换,可提高图像、语音质量,例如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修补由通信损耗造成的图像、语音的残缺块,降低图像、语音的噪音等。无论是结点到结点方式或服务器转接方式,在多媒体通信过程中,服务器皆可向两终端发送纯文本或多媒体的综合服务信息,例如广告、天气预报、新闻等。用户可有选择地接收综合服务信息(当然,综合服务信息分收费、不收费两种方式,由服务提供商决定)。综合服务信息将在实时通信应用程序内置的浏览器或内置的文本信息窗口中显示。
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可分为手机与手机、PC与手机、PC之间的通信,具体分类及工作流程如下:
1)、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信(假设手机B未登陆),如图1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手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手机A,手机A被授权;
C)、若手机A未登录,手机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手机A呼叫手机B的手机号码;
E)、服务器通知手机A,以使手机A提醒手机B登陆服务器;
F)、手机A向手机B发送SMS短信;
G)、手机B打开短信,登陆服务器,手机A、手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手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另外,手机A向手机B发送的消息也可以是基于WAP协议的推入消息或基于CSD的数据消息。
若手机B已登陆,如图2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手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手机A,手机A被授权;
C)、若手机A未登录,手机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手机A呼叫手机B的手机号码;
E)、服务器向手机B发送通知,将有弹出的窗口和信息显示在手机B的显示屏上,以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手机号或注册ID),并伴有声音提示;
F)、手机B响应服务器的通知,手机A、手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手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
2)、个人计算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信(假设手机B未登陆),如图3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个人计算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个人计算机A,个人计算机A被授权;
C)、若个人计算机A未登录,个人计算机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个人计算机A呼叫手机B的手机号码;
E)、服务器向手机B发送SMS短信;
F)、手机B打开短信,登陆服务器,个人计算机A、手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个人计算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另外,服务器向手机B发送的消息也可以是基于WAP协议的推入消息或基于CSD的数据消息。
若手机B已登陆,如图4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个人计算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个人计算机A,个人计算机A被授权;
C)、若个人计算机A未登录,个人计算机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个人计算机呼叫手机B的手机号码;
E)、服务器向手机B发送通知,将有弹出的窗口和信息显示在手机B的显示屏上,以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或注册ID),并伴有声音提示;
F)、手机B响应服务器的通知,个人计算机A、手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个人计算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
3)、手机A与个人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个人计算机B必须登陆),如图5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手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手机A,手机A被授权;
C)、若手机A未登录,手机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手机A呼叫个人计算机B的注册ID;
E)、服务器向个人计算机B发送通知,将有弹出的窗口和信息显示在个人计算机B的显示器上,以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手机号或注册ID),并伴有声音提示;
F)、个人计算机B响应服务器的通知,手机A、个人计算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手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
4)、个人计算机A与个人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个人计算机B必须登陆),如图6所示,建立通信的步骤如下:
A)、个人计算机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B)、服务器认证个人计算机A,个人计算机被授权;
C)、若个人计算机未登录,个人计算机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D);
D)、个人计算机呼叫个人计算机B的注册ID;
E)、服务器向个人计算机发送通知,将有弹出的窗口和信息显示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上,以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或注册ID),并伴有声音提示;
F)、个人计算机B响应服务器的通知,个人计算机A、个人计算机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当然,如果个人计算机A已登记注册,则上述工作流程的步骤A),B)可省略,直接执行步骤C)。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改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若呼叫终端A未登录,呼叫终端A自动登陆服务器,若已登陆,则执行步骤B1;
B1、呼叫终端A呼叫被呼叫终端B;
C1、被呼叫终端B收到通知;
D1、被呼叫终端B响应通知,呼叫终端A和被呼叫终端B之间的实时通信建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为手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为PC。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呼叫所述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号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可在手机或PC上设置快捷键,通过按快捷键以快速发起呼叫。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呼叫终端B为PC。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呼叫所述被呼叫终端B的注册I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终端A可在手机或PC上设置快捷键,通过按快捷键以快速发起呼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呼叫终端A与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时,所述呼叫终端A与被呼叫终端B、所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是TCP/UDP协议或HTTP/WAP协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CP/UDP协议支持CMNET的GPRS接入方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TTP/WAP协议支持CMWAP和CMNET的GPRS接入方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呼叫终端B为手机且未登陆时,所述通知是所述呼叫终端A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SMS短信、基于WAP协议的推入消息或基于电路切换数据的数据消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显示屏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呼叫终端B已登陆时,所述通知是服务器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信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手机显示屏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包括姓名或所述呼叫终端A的手机号。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呼叫终端B为PC时,所述通知是服务器向所述被呼叫终端B发送的信息,显示在被呼叫终端B的显示器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包括姓名或所述呼叫终端A的手机号。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是网络计算机。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前进一步包括:
A11、呼叫终端A向服务器注册登记;
A12、服务器认证呼叫终端A,呼叫终端A被授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登记的方式为手机号码注册方式、用户自命名ID注册方式、电子邮箱地址注册方式或服务器返回的ID注册方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号码注册方式所提供的用户信息为待注册登记手机的手机号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城市、兴趣爱好,可选择性提供。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自命名ID注册方式的用户ID可为中文、英文或中英文混合使用。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返回的ID注册方式的返回ID是服务器自动产生并返回给用户的。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包括文本、视频和音频。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的实时传送码率小于10kbps。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的方式是结点到结点方式或服务器转接方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转接方式在转接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可对视频、音频进行优化处理和转换。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处理和转换包括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修补由通信损耗造成的图像、语音的残缺块,降低图像、语音的噪音。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通信过程中,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纯文本或多媒体的综合服务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服务信息包括广告、天气预报、新闻。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服务信息显示于实时通信应用程序内置的浏览器或内置的文本信息窗口中。
CNA2007101737161A 2007-12-28 2007-12-28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Pending CN101232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37161A CN101232512A (zh) 2007-12-28 2007-12-28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37161A CN101232512A (zh) 2007-12-28 2007-12-28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512A true CN101232512A (zh) 2008-07-30

Family

ID=3989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37161A Pending CN101232512A (zh) 2007-12-28 2007-12-28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251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162A (zh) * 2011-07-18 2012-01-18 迈奔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连接手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4023152A (zh) * 2014-06-30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093141A (zh) * 2014-06-27 2014-10-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的登录方法、装置、客户端及电子设备
CN104348867A (zh) * 2013-08-02 2015-02-11 好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162A (zh) * 2011-07-18 2012-01-18 迈奔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连接手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25162B (zh) * 2011-07-18 2014-02-05 迈奔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连接手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48867A (zh) * 2013-08-02 2015-02-11 好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93141A (zh) * 2014-06-27 2014-10-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的登录方法、装置、客户端及电子设备
CN104093141B (zh) * 2014-06-27 2016-09-2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的登录方法、装置、客户端及电子设备
CN104023152A (zh) * 2014-06-30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890B (zh) 一种在移动通讯网络中多手机间进行自由群呼及对讲方法
CN101232641B (zh) 一种在双卡双待手机上实现可视电话的方法
US20130310089A1 (en) Voice texting over sms
CN100454913C (zh) 通过即时通信机器人与移动电话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78826A (zh) 移动设备对计算设备的呼叫
CN101325746A (zh)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32512A (zh) 一种多媒体的双向实时通信的方法
WO2009006904A1 (en) A sim card,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nd/or maintaining access to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sim card
CN101222668A (zh) 移动通信终端来电显示方法
EP1672899B1 (en) A method for deciding the network over which a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routed
KR100544036B1 (ko) 인터넷 영상전화기의 단문 서비스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0523875A (en) Method of speech transformation
CN1984173B (zh) 短信发送终端获取订制回执信息的方法
CN101102285A (zh) 一种基于ip数据网络收发手机短信的实现方法
CN101568008A (zh) 视频消息播放的模块、系统、用户设备与方法
CN1984174B (zh) 短信接收终端发送个性化回执信息的方法
KR100573174B1 (ko) VoIP 링백톤을 이용한 통화중 배경음악 서비스 방법및 시스템
US2009032708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voice e-mail messaging service
KR100867168B1 (ko) 통신망에서 실시간 메시지 통화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217823A (zh) 一种实名制的通信方法
KR20110030985A (ko) 영상 채팅 방식을 이용한 텍스트-음성 통화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TW201105098A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via internet
KR100723708B1 (ko) 착신 호 신호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애플리케이션을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40040543A (ko) 음성인식을 이용한 sms 폰 메일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80077274A1 (en) Smart phone with a text recognition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