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7337B -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7337B
CN101227337B CN2008100807157A CN200810080715A CN101227337B CN 101227337 B CN101227337 B CN 101227337B CN 2008100807157 A CN2008100807157 A CN 2008100807157A CN 200810080715 A CN200810080715 A CN 200810080715A CN 101227337 B CN101227337 B CN 101227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eudo
line
node
configuration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07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7337A (zh
Inventor
张宏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807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7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7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7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7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73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202,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和分组相关需求进行伪线业务配置和E1时隙配置;步骤S204,网络系统搜索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以及步骤S206,网络系统根据分组相关需求和伪线业务配置的结果来对搜索的路由进行VLAN配置。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大大减少人工配置过程,降低错误的出现率,提高业务开通效率。

Description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电路仿真(CircuitEmulation Service,CES)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P技术的普及,在IP网络上承载多业务正在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在传统的时分多路复用(TDM)网络中的各种电路业务也需要在分组网络中承载。它所运用的技术就是电路仿真技术。 
CES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搭建一个“通道”,通过增加报头,用分组包封装每个TDM帧,通过分组交换网(PSN)透传到对端(目的端);目的端在收到数据包后重新生成同步时钟信号,同时去掉数据包中的IP头,将其它数据转化成原始的TDM数据流,从而使网络两端的TDM设备不需关心其连接的网络是否为TDM网络。如图1所示,其中的互连功能(InterWork Function,IWF)设备起到CES网关的作用,是TDM业务进出分组网络的节点。在下文中,对于TDM业务主要以E1业务为例进行描述,当然,其它类型的TDM业务同样适用;而PSN则以IP为例,其它类型的PSN同样适用。 
CES业务的配置涉及伪线(Pseudo-Wire,PW)业务配置、E1业务配置、和PSN业务配置三部分。 
其中,PW业务配置包括:定义PW业务需要的参数,例如,PW的源地址、目的地址(MAC(媒体接入控制)地址、IP地址等),PW标识(ECID、UDP端口号等),VLAN(虚拟局域网)号等; 
E1业务配置包括:如果是非结构化模式,则只需直接指定E1端口号与PW的对应关系即可;如果是结构化模式,则需指定E1中的64K时隙与PW的净荷的对应关系; 
PSN业务配置包括:查找从源到目的节点的所有经过的节点,将PSN业务配通,其中,主要是在经过的端口打上相应的VLAN。这里可以假定经过的路由器已经把相应的路由表和VLAN对应的接口已经配置好。 
在现有的CES业务配置方法中,是对PW、E1、和PSN三者分别进行配置,PW和E1的配置需要在源端和目的端分别进行,而且PW配置中的参数指定需要由用户控制,因此,不能保证参数配置的正确性;并且PSN的配置则需要涉及所有的业务经过的节点,工作量很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然而,目前尚未提出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CES业务配置过程过多地需要人工参与、工作量大、并且容易出错的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案,以解决现有CES技术中存在的业务配置过程复杂、使用不便、需要手工逐节点进行配置、以及需要人工指定路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该方法包括:步骤S202,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和分组相关需求进行伪线业务配置和E1时隙配置,其中,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包括:源节点的源地址、源端口和时隙、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时隙;分组相关需求包括:业务使用的VLAN,以及业务的协议类型;伪线业务配置是指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和分组相关需求来搜索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其中,伪线对包括位于源节点的第一伪线和位于目的节点的第二伪线;E1时隙配置是指网络系统根据伪线业务的配置需求获取E1端口中的时隙与伪线对的净荷字节的对应关系;步骤S204,网络系统搜索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以及步骤S206,网络系统根据分组相关需求和伪线业务配置的结果来对搜索的路由进行VLAN配置。 
具体地,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是如下伪线对:第一伪线的源地址是源节点的源地址,第一伪线的目的地址是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第二伪线的源地址是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第二伪线的目的地址是源节点的源地址,并且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的VLAN是配置的VLAN,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的协议类型是配置的业务的协议类型,并且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均具有传递业务所需的足够数量的净荷字节。 
另一方面,在无法搜索到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的情况下,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新建一个伪线以组成用于传输业务的伪线对。 
此外,在步骤S204中,搜索的路由包括: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 
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搜索到的路由上的节点的相关端口的VLAN。 
另外,搜索路由的方法可以包括:穷举法。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大大减少人工配置过程,降低错误的出现率,提高业务开通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分组网络上的电路仿真技术中TDM业务在分组网络上传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ES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ES业务经过的分组网络拓朴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传送需求为在IWF1和IWF2间传送N×64K时隙的情况下的分组网络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在IWF1与IWF2之间的PW配置步骤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在业务路由上进行VLAN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现有CES技术中存在的业务配置过程复杂、使用不便、需要手工逐节点进行配置、以及需要人工指定路由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CES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案,以提高业务开通的效率。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CES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ES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202,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和分组相关需求进行伪线业务配置和E1时隙配置;步骤S204,网络系统搜索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以及步骤S206,网络系统根据分组相关需求和伪线业务配置的结果来对搜索的路由进行VLAN配置。 
其中,在步骤S202中,伪线业务配置是指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和分组相关需求来搜索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其中,伪线对包括位于源节点的第一伪线和位于目的节点的第二伪线。 
并且,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包括:源节点的源地址的源端口或时隙、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的目的端口或时隙;分组相关需求包括:业务使用的VLAN,以及业务的协议类型。 
具体地,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是如下伪线对:第一伪线的源地址是源节点的源端口或时隙,第一伪线的目的地址是目的节点的目的端口或时隙,第二伪线的源地址是目的节点的目的端口或时隙, 第二伪线的目的地址是源节点的源端口或时隙,并且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的VLAN是配置的VLAN,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的协议类型是配置的业务的协议类型,并且第一伪线和第二伪线均具有传递业务所需的足够数量的净荷字节。 
此时,在步骤S202中,E1业务配置是指网络系统根据伪线业务的配置需求获取E1端口中的时隙与伪线对的净荷字节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在无法搜索到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的情况下,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新建一个伪线以组成用于传输业务的伪线对。 
此外,在步骤S204中,搜索的路由包括:源节点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和路由器到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以及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 
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搜索到的路由上的节点的相关端口的VLAN。 
另外,搜索路由的方法可以包括:穷举法。 
可以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ES业务的自动配置方法进行如下概括: 
第一步:预先指定端到端业务的源地址源端口(或时隙)、目的地址目的端口(或时隙)、业务所使用的VLAN、以及CES业务的协议类型; 
第二步:由网络系统实现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PW自动配置; 
第三步:由网络系统实现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E1自动配置; 
第四步:由网络系统实现业务路由的自动搜索; 
第五步:由网络系统实现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各交换节点的VLAN配置。 
下面结合附图(图3、图4、图5、和图6)对所示的具体场景描述本发明。 
假设业务拓朴网络是一个基于以太网的IP网络(其它类型的网络本发明同样适用),即,如图3所示。实际的组网可能更为复杂,出于清楚的目的,图3中示出了两个IWF(IWF 1和IWF 2),其间间具有两个L2(二层)交换机(SW 1和SW 2),两个L3(三层)路由器(R1和R2)。 
第一步:指定端到端业务的源地址源端口(或时隙)、目的地址目的端口(或时隙),业务所使用的VLAN,以及CES业务的协议类型; 
业务配制需求如图4所示:IWF 1的节点地址为MAC1/IP1,IWF 2的节点地址为MAC2/IP2。需要在IWF 1的某E1端口(PORT)的TSk~TS(k+N)和IWF2的某E1端口的TSl~TS(l+N)间建立N个64K时隙的业务连接。实际上,这个是一个E1结构化传送的例子,但是非结构化的情况同样适用,因为N=32的场合下,需要传送E1端口的所有时隙,即可看作是非结构的E1透传。 
对于VLAN和协议类型,其中,协议类型由用户指定,协议类型可包括:MEF类型、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类型等,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双方的协议一致;另外,对于VLAN,以太网内部的节点间的PW业务,从起 始节点到终止节点VLAN相同,而如果中间经过了路由器(如图3所示的情况),则路由器前后VLAN需要重新分配。这里假定VLAN不是业务配置过程中需要系统自动分配的参数,即,起始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经过VLAN均由用户指定(自动分配VLAN,而且同时自动配置L3路由器的接口及路由表的方法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第二步:源和目的节点的PW自动配置; 
首先,需要在IWF 1和IWF 2上搜索可用的PW用于传送我们的CES业务(N×64K时隙)。搜索的过程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依次检查IWF1和IWF2间的PW连接,寻找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PW对,该条件如下: 
IWF 1上的PW 1:源地址为MAC1/IP1,目的地址为MAC2/IP2。VLAN满足指定VLAN,协议类型满足指定类型;IWF2上的PW 2:源地址为MAC2/IP2,目的地址为MAC1/IP1。VLAN满足指定VLAN,协议类型满足指定类型;另外,找到的PW对还需满足剩余的净荷字节数>=N的条件,这样就可用用剩余的字节传递N×64K的业务。 
如果找到了满足条件的PW对,则修改该PW对的配置,使用该PW对的剩余N个净荷字节(假设使用m~m+N字节)用于业务传送;如果未找到满足条件的PW对,则在IWF 1和IWF 2上新建一对PW,使用该PW中的N个净荷字节(假设使用m~m+N字节)用于业务传送; 
第三步:源和目的节点的E1自动配置; 
对于源节点:建立E1端口中TSk~TS(k+N)和PW的净荷m~m+N字节的对应关系;对于目的节点:建立E1端口中TSl~TS(l+N)和PW的净荷m~m+N字节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自动搜索业务路由; 
搜索经过路由器的路由并自动分配VLAN的具体方法不在本发明的阐述范围内。 
在实现本发明时,可以假定由用户指定经过路由器的路由,以及经过路由器前后的VLAN。 
这里要搜索的业务路由,就是源和目的节点到路由器的路由,及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以图3所示为例为例,即R1和R2之间的路由)。这里的路由可以用穷举法得到。目的是找到同一个VLAN内部由于生成树算法可能生成的路由。 
以图3所示的网络为例: 
IWF 1到R1的路由有: 
IWF 1——SW 1——R1 
IWF 1——SW 2——SW 1——R1 
IWF 1到R2的路由有: 
IWF 1——SW 2——R2 
IWF 1——SW 1——SW 2——R2 
IWF 2到R1的路由有: 
IWF 1——R1 
IWF 2到R2的路由有: 
IWF 1——R2 
第五步:源和目的节点间的各交换节点的VLAN配置; 
在该步骤中,配置源和目的节点间的所有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路由。以图6示出的路由(IWF 1——SW 1——R1——IWF 2)为例,假设IWF 1和R1间使用VLAN1,R1和IWF 2之间使用VLAN2,(这里的VLAN1即IWF 1上配置的PW 1的相关VLAN,VLAN2即IWF 2上配置的PW 2的相关VLAN),则,把IWF 1和R1间的4个PSN端口加入VLAN1,把IWF 2和R1间的2个PSN端口加入VLAN2。 
至此,系统自动完成一笔两个N×64K(或两个E1端口)间的CES业务配置。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进行的业务路由自动搜索和业务参数自动分配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提供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多个E1端口连接或时隙连接的业务的同时配置。 
不难看出,本发明提出的CES系统的端到端的业务自动配置方案只需由用户指定源节点的源端口(或时隙)、目的节点的目的端口(或时隙)、协议类型、以及VLAN号,而中间的所有过程(包括参数的分配、路由的搜索等)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即,整个网络系统根据用户的配置自动进行后续的配置。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大减少人工配置过程,降低错误的出现率,提高业务开通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202,根据预先指定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和分组相关需求进行伪线业务配置和E1时隙配置,其中,所述时分多路复用相关需求包括:所述源节点的源地址、源端口和时隙、所述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时隙;所述分组相关需求包括:业务使用的VLAN,以及业务的协议类型;所述伪线业务配置是指根据预先指定的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的时分多路复用和分组相关需求来搜索满足预定条件的伪线对,其中,所述伪线对包括位于所述源节点的第一伪线和位于所述目的节点的第二伪线;所述E1时隙配置是指网络系统根据所述伪线业务的配置需求获取E1端口中的时隙与所述伪线对的净荷字节的对应关系;
步骤S204,所述网络系统搜索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以及
步骤S206,所述网络系统根据所述分组相关需求和所述伪线业务配置的结果对搜索的所述路由进行VLAN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伪线对是如下伪线对:所述第一伪线的源地址是所述源节点的源地址,所述第一伪线的目的地址是所述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伪线的源地址是所述目的节点的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伪线的目的地址是所述源节点的源地址,并且所述第一伪线和所述第二伪线的VLAN是配置的所述VLAN,所述第一伪线和所述第二伪线的协议类型是配置的所述业务的协议类型,并且所述第一伪线和所述第二伪线均具有传递所述业务所需的足够数量的净荷字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法搜索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伪线对的情况下,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分别新建一个伪线以组成用于传输所述业务的伪线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4中,搜索的所述路由包括: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搜索到的所述路由上的节点的相关端口的VLAN。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搜索所述路由的方法包括:穷举法。
CN2008100807157A 2008-02-05 2008-02-05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7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7157A CN101227337B (zh) 2008-02-05 2008-02-05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7157A CN101227337B (zh) 2008-02-05 2008-02-05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7337A CN101227337A (zh) 2008-07-23
CN101227337B true CN101227337B (zh) 2011-02-23

Family

ID=3985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071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7337B (zh) 2008-02-05 2008-02-05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7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040B (zh) * 2009-12-31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时分复用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43089B (zh) * 2011-05-18 2013-12-18 广东凯通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传输网络的路由方法及路由装置
CN108270623B (zh) * 2018-01-25 2020-12-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传送网的tdm业务网管自动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570A (zh) * 2005-02-17 2006-08-23 朗迅科技公司 在基于以太网的网络中进行的伪线路对等体地址的自动发现
CN1874302A (zh) * 2006-02-27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端到端伪线仿真的多跳伪线的方法
CN1878136A (zh) * 2006-01-23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多条仿真业务流路径方法
CN101047636A (zh) * 2006-06-07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伪线仿真虚拟租用线接入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570A (zh) * 2005-02-17 2006-08-23 朗迅科技公司 在基于以太网的网络中进行的伪线路对等体地址的自动发现
CN1878136A (zh) * 2006-01-23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多条仿真业务流路径方法
CN1874302A (zh) * 2006-02-27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端到端伪线仿真的多跳伪线的方法
CN101047636A (zh) * 2006-06-07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伪线仿真虚拟租用线接入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Riegel.Requirements for Edge-to-Edge Emulation of TimeDivisionMultiplexed (TDM) Circuits over Packet SwitchingNetworks.IETF RFC 4197.2005,1-24. *
S. Bryant, P. Pate.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PWE3) Architecture.IETF RFC 3985.2005,1-42. *
X. Xiao, D. McPherson, P. Pate.Requirements for 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PWE3).IETF RFC 3916.2004,1-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7337A (zh)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090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625176B (zh) 基于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通信方法
CA2843628C (en) Util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P1256207B1 (en) Multi-portal bridge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CN101047636B (zh) 端到端伪线仿真虚拟租用线接入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系统
US1181151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trollers in TSN
CN102801625B (zh) 一种异构网络二层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86922B (zh) 一种信令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413060B (zh) Vpls网络中用户专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120218994A1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device
CN101107824A (zh) 针对无连接通信流量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方案
CN104079481A (zh) 通过链路状态协议控制的以太网的ip转发
CN104243270A (zh)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9172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2273177A (zh) 邻居发现协议调解
CN102946349A (zh) 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以太网E-Line业务链路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3326940A (zh) 在网络中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8141392A (zh)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19149B (zh) 一种基于虚连接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227337B (zh) 电路仿真端到端业务的配置方法
CN101453412B (zh) 一种pbb网络中自动拓扑发现及资源信息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52265B (zh) 一种spb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12671643B (zh) 一种基于mpls的sdn业务隔离及选路的装置
CN105516116A (zh) 一种基于ForCES控制件控制OpenFlow交换机的系统及协议转换方法
CN102857417A (zh) Trill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