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4188A -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4188A
CN101224188A CNA2008103001551A CN200810300155A CN101224188A CN 101224188 A CN101224188 A CN 101224188A CN A2008103001551 A CNA2008103001551 A CN A2008103001551A CN 200810300155 A CN200810300155 A CN 200810300155A CN 101224188 A CN101224188 A CN 101224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tained
acid
release
injection
tum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300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绍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Kangqua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Kangqua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Kangqua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Kangqua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3001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4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4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4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由缓释微球和溶媒组成,其中缓释微球由缓释辅料和选自马立马司他或烟曲霉素等的新生血管抑制剂和选自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细胞毒药物,溶媒为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缓释辅料选自聚苯丙生、聚乳酸、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和聚(富马酸-癸二酸)等癸二酸聚合物、EVAc等;助悬剂的黏度为100cp-3000cp(25℃-30℃时),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缓释微球还可制成缓释植入剂,肿瘤内或瘤周注射或放置可增强放化疗等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生新生血管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的抗癌药物缓释剂,主要为缓释注射剂和缓释植入剂。
(二)背景技术
新生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须的。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0.5cm时,肿瘤细胞便依赖于自身的血管系统。肿瘤细胞可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和氧气,又可通过肿瘤血管源源不断地向宿主输送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而不断出现的新的转移灶正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抗肿瘤治疗领域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靶点。
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药物被称为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Angiogenesis Inhibitor,AI)。一般认为,与现有的抗癌药比较,AI治疗具有许多优势:(1)肿瘤发生时,血管形成已被启动,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循环中的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所需剂量小、疗效高、不良反应轻;(3)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然而,由于实体肿瘤过度膨胀性增生,其间质压力、肿瘤血管紊乱不规则、组织弹性压力、流体压力及间质的粘稠度均较其周围正常组织为高,因此,常规途径化疗,难于肿瘤局部形成有效药物浓度,参见孔庆忠等“瘤内放置顺铂加系统卡莫司汀治疗大鼠脑肿瘤”《外科肿瘤杂志》69期76 82页(1998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8 Oct;69(2):76-82)。除此之外,低剂量的抗癌药物治疗不仅能够增加癌细胞的药物耐受性,而且还可促进其浸润性生长”(参见梁等“抗癌药物脉冲筛选后增加了人肺癌细胞的药物耐受性及体外浸润能力并伴有基因表达的改变”《国际癌症杂志》111期484-93页(2004年)(Liang Y,et al.Int J Cancer.2004;111(4):484-93)。
药物局部应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药物浓度的问题,然而药物植入等手术操作较复杂,创伤性大,除易导致出血、感染、免疫力降低等各种并发症外,还可引起或加速肿瘤的扩散与转移。除此之外,手术前后本身的准备及昂贵的费用常常影响其有效的实施。
除此之外,实体肿瘤有血管和肿瘤细胞组成,肿瘤间质中的血管、结缔组织、基质蛋白、纤维蛋白及胶原蛋白等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及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还影响了化疗药物在肿瘤周围及肿瘤组织内的渗透和扩散(参见尼提等“细胞外间质的状况对实体肿瘤内药物运转的影响”《癌症研究》60期2497-503页(2000年)(Netti PA,Cancer Res.2000,60(9):2497-503))。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在不断促进新的间质包括血管的昌盛,因此,便于在肿瘤局部维持高的药物浓度以及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的制剂和方法便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癌症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新生血管抑制剂化疗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而且作用效果较为明显。  然而,其明显的全身毒性和耐药性的产生极大地限制了该药的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的抗癌药物缓释剂,主要为缓释注射剂和缓释植入剂。
新生血管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实体肿瘤,如脑肿瘤、肺癌、消化道肿瘤等。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其明显的全身毒性极大地限制了该药的应用,耐药性的产生常导致治疗失败。
为有效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的药物浓度,人们研究了含抗癌药物的缓释系统,包括缓释微球(囊)(见:(中国专利号ZL00809160.9;申请号91109723.6)、Ciftci K等“用含氟尿嘧啶的聚乳酸微球治疗实体肿瘤及药物释放的研究”《药物开发技术》(Pharm Dev Technol.)2(2):151-60,1997)、缓释植入剂(见:中国专利号ZL96115937.5;ZL97107076.8)等。然而,固体缓释植入剂(中国专利号ZL96115937.5;ZL97107076.8)和现有的如用于治疗脑肿瘤(ZL00809160.9)缓释微球或美国专利(US5,651,986)均存在不容易操作、疗效差、并发症多等问题。除此之外,许多实体肿瘤对抗癌药包括新生血管抑制剂的敏感性较差,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本发明经大量的实验发现,本发明中提到的细胞毒药物与新生血管抑制剂合用可使其抗癌作用相互加强(以下将能使新生血管抑制剂抗癌作用相互增加的细胞毒药物称之为新生血管抑制剂增效剂)。除此之外,将新生血管抑制剂或新生血管抑制剂与其增效剂的组合包装于特定的缓释辅料中并配以特殊溶媒制成抗癌药物缓释注射剂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还能够极大方便药物注射、减少手术操作的并发症、降低病人的费用。新生血管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或破坏肿瘤生长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上意外发现构成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本发明新生血管抑制剂缓释注射剂,由缓释微球和溶媒组成。具体而言,该抗癌缓释注射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A)缓释微球,包括:
抗癌有效成分    0.5-60%
缓释辅料        40-99%
助悬剂          0.0-30%
以上为重量百分比
(B)溶媒,为普通溶媒或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
其中,
抗癌有效成分为新生血管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缓释辅料选自聚苯丙生、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PFAD-SA)、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乳酸(PLA)、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木糖醇、低聚糖、软骨素、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和白蛋胶之一或其组合;助悬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碘)甘油、二甲硅油、丙二醇、卡波姆、甘露醇、山梨醇、表面活性物质、土温20、土温40和土温80之一或其组合。
临床前试验发现,目前已有数十种TA抑制剂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抑制剂(inhibitor)、血管生长因子活化抑制剂、内皮细胞抑制剂等。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 inhibitor,MMPi)通过抑制基底膜降解而发挥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代表药物为马立马司他(marimastat,MP-4),可选择性的抑制MMP-1,MMP-2,MMP-3,MMP-7和MMP-9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血管生长因子活化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活化,从而使血管生长因子失活。其代表药物为SU5416和SU6668等吲哚酮类小分子化合物。SU5416是一个特异性抑制VEGF受体2的小分子抑制剂。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与其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临床试验表明SU5416可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结肠癌等实体肿瘤。SU6668[(Z)-3-[2,4-dimethyl-5-(2-oxo-1,2-dihydro-indol-3-ylidenemethyl)1H-pyrrol-3-yl]propionic acid]是一种具有多靶点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剂,为VEGF,FGF,PDGF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并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对多种晚期实体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内皮细胞抑制剂可直接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其代表药物为烟曲霉素(fumagillin)及其衍生物如TNP-470。作为一种血管内皮抑素,TNP-470能阻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DNA复制,抑制微血管的增生。对人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神经鞘肿瘤细胞都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临床试验发现对老年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新生血管抑制剂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
(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 inhibitor,MMPi),选自马立马司他;
(2)血管生长因子活化抑制剂,选自SU5416和SU6668等吲哚酮类小分子化合物;或
(3)内皮细胞抑制剂,选自烟曲霉素(fumagillin)及其衍生物如TNP-470。
以上新生血管抑制剂还包括它们的盐,如,但不限于,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乳糖酸盐、醋酸盐、天冬酸盐、硝酸盐、枸橼酸盐、嘌呤或嘧啶盐、琥珀酸盐及马来酸盐等。上述新生血管抑制剂在缓释剂中所占的比例因具体情况而定,可为0.1%-50%,以1%-40%为佳,5%-30%为最佳。
细胞毒药物包括选自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C之一或其组合。
上述细胞毒药物在缓释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从0.01%-99.99%,以1%-50%为佳,以5%-30%为最佳。
当药物缓释微球中的抗癌有效成分仅为血管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时,抗癌缓释注射剂主要用于增加其它途径应用的血管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的作用效果,或用于对放疗或其它疗法的增效。当药物缓释微球中的抗癌有效成分仅为血管抑制剂或其增效剂(细胞毒药物)时,抗癌缓释注射剂的应用及增效方式为:
(1)含血管抑制剂的缓释注射剂局部注射,而细胞毒药物经其他途径应用;
(2)局部注射含细胞毒药物的缓释注射剂,其他途径应用血管抑制剂;
(3)局部注射含血管抑制剂的缓释注射剂与含细胞毒药物的缓释注射剂;或
(4)局部注射含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的缓释注射剂。
局部应用的抗癌缓释注射剂还用于对放疗或其它疗法的增效。其他途径指,但,不限于,动脉、静脉、腹腔、皮下、腔内给药。
抗癌有效成分血管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60%,以2%-40%为佳,以5%-30%为最佳。血管抑制剂与细胞毒药物的重量比为1-9∶1到1∶1-9,以1-2∶1为优选。
本发明抗癌缓释注射剂微球中的抗癌有效成分优选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
(a)2-4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
(b)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5-FU)或丝裂霉素C;或
(c)2-4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与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5-FU)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缓释辅料可为各种水溶性或非水溶性高分子多聚物,在多种缓释辅料中优选聚乳酸(PLA)、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苯丙生、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PFAD-SA)、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之一或其组合。
当选用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与聚乙醇酸的混合物、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PLGA)时,PLA和PLGA含量重量百分比为任意的,但优选1-99%和99-1%。聚乳酸的分子量峰值可为,但不限于,5000-200,000,但以20,000-60,000为优选,以30,000-50,000为最优选;聚乙醇酸的分子量可为,但不限于,5000-200,000,但以20,000-60,000为优选,以30,000-50,000为最优选;以上聚羟基酸可单选或多选。当单选时,以聚乳酸(PLA)或羟基羧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为优选,共聚物的分子量可为,但不限于,5000-200,000,但以20,000-60,000为优选,以30,000-50,000为最优选;当多选时,以高分子多聚物或不同高分子多聚物组成的复合多聚物或共聚物为优选,以含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或癸二酸的复合多聚物或共聚物为最优选,如,但不限于,分子量为10000到100000的聚乳酸与分子量为20000到150000的聚乳酸混合、分子量为10000到100000的聚乳酸与分子量为30000到80000的PLGA混合、分子量为20000到30000的聚乳酸与癸二酸混合、分子量为30000到80000的PLGA与癸二酸混合。
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中,以聚乳酸、癸二酸、含聚乳酸或葵二酸的高分子多聚物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为首选,混合物和共聚物可选自,但不限于,PLA、PLGA、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混合物、葵二酸与芳香聚酐或脂肪族聚酐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共混比例是10/90-90/10(重量),最好是25/75-75/25(重量)。共混的方法是任意的。乙醇酸和羟基羧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90%和90-10%。芳香聚酐的代表物是聚苯丙生[聚(1,3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p(CPP-SA))、双脂肪酸癸二酸共聚物(PFAD-SA)]、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和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等。对羧苯氧基丙烷(p-CPP)与癸二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60%和20-90%,共混重量比是10-40∶50-90,最好是重量比15-30∶65-85。
除上述缓释辅料外,还可选用其他物质见美国专利(4757128;4857311;4888176;4789724)及《药用辅料大全》(第123页,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罗明生和高天惠主编)中已有详细描述。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96115937.5;91109723.6;9710703.3;01803562.0)及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5,651,986)也列举了某些药用辅料,包括充填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制(或致)孔剂、赋型剂或阻滞剂等。
为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或改变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或分子量、添加或调节药用辅料的组成及配比,添加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如,但不限于,各种糖或盐等。其中糖可为,但不限于,木糖醇、低聚糖、(硫酸)软骨素及甲壳素等,其中盐可为,但不限于,钾盐和钠盐等;也可添加其它药用辅料,如但不限于,充填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制(或致)孔剂、赋型剂或阻滞剂等
缓释注射剂中,药物缓释系统可制成微球、亚微球、微乳、纳米球、颗粒或球形小丸,然后与注射溶媒混合后制成注射剂使用。在各种缓释注射剂中以混悬型缓释注射剂为优选,混悬型缓释注射剂是将含抗癌成分的药物缓释系统悬浮于注射液中所得的制剂,所用的缓释辅料为上述缓释辅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用溶媒为普通溶媒或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普通溶媒为,但不限于,蒸馏水、注射用水、生理冲液、无水乙醇或各种盐配制的缓冲液。助悬剂的目的在于有效悬浮含药微球,从而利于注射之用。为方便注射,助悬剂的黏度为100cp-3000cp(20℃-30℃时),优选1000cp-3000cp(20℃-30℃时),最优选1500cp-3000cp(20℃-30℃时)。助悬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碘)甘油、二甲硅油、丙二醇、卡波姆、甘露醇、山梨醇、表面活性物质、土温20、土温40和土温80之一或其组合。
助悬剂在普通溶媒中的含量因其的特性而定,可为0.1-30%因具体情况而定。优选助悬剂的组成为:
A)0.5-5%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土温80;或
B)5-20%甘露醇+0.1-0.5%土温80;或
C)0.5-5%羧甲基纤维素钠+5-20%山梨醇+0.1-0.5%土温80。
溶媒的制备则取决于溶媒的种类,普通溶媒有市售,也可以自制,如蒸馏水、注射用水、生理冲液、无水乙醇或各种盐配制的缓冲液,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特殊溶媒需考虑到助悬剂的种类及其组成、溶媒所悬浮的药物、缓释微球(或微囊)的组成、性质及其需要量及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如将羧甲基纤维素钠(1.5%)+甘露醇和/或山梨醇(15%)和/或吐温80(0.1%)溶于生理盐水中得相应得溶媒,黏度在10cp-650cp(20℃-30℃时)。
本发明发现影响药物和/或缓释微球悬浮和/或注射的关键因素是溶媒的黏度,黏度越大,悬浮效果越好,可注射性越强。这种意外发现构成了本发明的主要指数特征之一。溶媒的黏度取决于助悬剂的黏度,助悬剂的黏度为100cp-3000cp(20℃-30℃时),优选1000cp-3000cp(20℃-30℃时),最优选1500cp-3000cp(20℃-30℃时)。按照此条件所制得的溶媒的黏度为10cp-650cp(20℃-30℃时),优选20cp-650cp(20℃-30℃时),最优选60cp-650cp(20℃-30℃时)。
注射剂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一种是将助悬剂为“0”的缓释微粒(A)直接混于特殊溶媒中,得到相应的缓释微粒注射剂;另一种是将助悬剂不为“0”的缓释微粒(A)混于特殊溶媒或普通溶媒中,得到相应的缓释微粒注射剂;再一种是将缓释微粒(A)混于普通溶媒中,然后加入助悬剂混匀,得到相应的缓释微粒注射剂。除外,还可先将缓释微粒(A)混于特殊溶媒中制得相应的混悬液,然后用真空干燥等办法去除混悬液中的水分,之后再用特殊溶媒或普通溶媒混悬,得到相应的缓释微粒注射剂。以上方法只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值得注意的是,悬浮药物或缓释微球(或微囊)在注射剂中的浓度因具体需要而定,可为,但不限于,10-400mg/ml,但以30-300mg/ml为优选,以50-200mg/ml最优选。注射剂的黏度为50cp-1000cp(20℃-30℃时),优选100cp-1000cp(20℃-30℃时),最优选200cp-650cp(20℃-30℃时)。此黏度适用于18-22号注射针头和特制的内径更大的(至3毫米)注射针头。
缓释注射剂的制备方法是任意的,可用若干种方法制备:如,但不限于,混合法、熔融法、溶解法、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溶解法结合冷冻(干燥)粉碎法制成微粉、脂质体包药法及乳化法等。其中以溶解法(即溶剂挥发法)、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和乳化法为优选。微球则可用于制备上述各种缓释注射剂,其方法是任意的。所用微球的粒径范围可在5-400um之间,以10-300um之间为优选,以20-200um之间为最优选。
微球还可用于制备其他缓释注射剂,如凝胶注射剂、嵌段共聚物胶束注射剂。其中,嵌段共聚物胶束由疏水亲水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形成,具有球形内核外壳结构,疏水嵌段形成内核,亲水嵌段形成外壳。载药胶束注射进入体内达到控制药物释放或靶向治疗的目的。所用药物载体为上述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其中优选分子量为1000-15000的聚乙二醇(PEG)作为胶束共聚物的亲水嵌段,优选生物降解聚合物(如PLA、聚丙交酯、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分子量1500-25000))作为胶束共聚物的疏水嵌段。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粒径范围可在10-300um之间,以20-200um之间的为优选。凝胶注射剂系将生物降解聚合物(如PLA、PLGA或DL-LA和ε-己内酯共聚物)溶于某些两亲性溶媒,再加入药物与之混溶(或混悬)后形成流动性较好的凝胶,可经瘤周或瘤内注射。一旦注入,两亲性溶媒很快扩散至体液,而体液中的水分则渗入凝胶,使聚合物固化,缓慢释放药物。
缓释微球还可用于制备缓释植入剂,所用的药用辅料可为上述药用辅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但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主选,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中,以聚乳酸、葵二酸、含聚乳酸或葵二酸的高分子多聚物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为首选,混合物和共聚物可选自,但不限于,PLA、PLGA、PLA与PLGA的混合物、葵二酸与芳香聚酐或脂肪族聚酐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PFAD-SA)、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聚乳酸(PLA)与聚乙醇酸的的共混比例是10/90-90/10(重量),最好是25/75-75/25(重量)。共混的方法是任意的。乙醇酸和乳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90%和90-10%。芳香聚酐的代表物是对羧苯基丙烷(p-CPP),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葵二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60%和20-90%,共混重量比是10-40∶50-90,最好是重量比15-30∶65-85。
本发明抗癌药物缓释剂的又一种形式是抗癌药物缓释剂为缓释植入剂。抗癌植入剂的有效成分可均匀地包装于整个药用辅料中,也可包装于载体支持物中心或其表面;可通过直接扩散和/或经多聚物降解的方式将有效成分释放。
缓释植入剂的特点在于所用的缓释辅料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其它辅料。添加的药用辅料统称为添加剂。添加剂可根据其功能分为充填剂、致孔剂、赋型剂、分散剂、等渗剂、保存剂、阻滞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等。
缓释植入剂的主要成份可制成多种剂型。如,但不限于,胶囊、缓释剂、植入剂、缓释剂植入剂等;呈多种形状,如,但不限于,颗粒剂、丸剂、片剂、散剂、球形、块状、针状、棒状、柱状及膜状。在各种剂型中,以体内缓慢释放植入剂为优选。
缓释植入剂的最佳剂型为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的缓释剂植入,可因不同临床需要而制成各种形状及各种剂型。其主要成份的包装方法和步骤在美国专利中(US5651986)已有详细描述,包括若干种制备缓释制剂的方法:如,但不限于,(i)把载体支持物粉末与药物混合然后压制成植入剂,即所谓的混合法;(ii)把载体支持物熔化,与待包装的药物相混合,然后固体冷却,即所谓的熔融法;(iii)把载体支持物溶解于溶剂中,把待包装的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然后蒸发溶剂,干燥,即所谓的溶解法;(iv)喷雾干燥法;及(v)冷冻干燥法等。
缓释植入剂的抗癌有效成分优选如下,均为重量百分比:
(a)5-3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
(b)5-3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他莫昔芬、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
(c)2-4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与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缓释辅料可为各种水溶性或非水溶性高分子多聚物,在多种缓释辅料中优选聚乳酸(PLA)、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苯丙生、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PFAD-SA)、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之一或其组合。
给药途径取决于多种因素,为于原发或转移肿瘤所在部位获得有效浓度,药物可经多种途径给予,如皮下、腔内(如腹腔、胸腔及椎管内)、瘤内、瘤周注射或放置、选择性动脉注射、淋巴结内及骨髓内注射。以选择性动脉注射、腔内、瘤内、瘤周注射或放置为优选。当药物缓释微球中的抗癌药物仅为新生血管抑制剂或其增效剂(细胞毒性药物)时,抗癌缓释植入剂的应用及增效方式同缓释注射剂。
本发明可以用于制备治疗人及动物的各种肿瘤的药物制剂,主要为缓释注射剂或缓释植入剂,所指肿瘤包括起源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胆囊、头颈部、口腔、甲状腺、皮肤、黏膜、腺体、血管、骨组织、淋巴结、肺脏、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咽部、子宫、卵巢、子宫内膜、子宫颈、前列腺、膀胱、结肠、直肠的原发或转移的癌或肉瘤或癌肉瘤。上述脏器的肿瘤可为不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的淋巴结的肿瘤分为何杰金淋巴结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脑肿瘤包括胶质瘤等。然而常见的肿瘤包括脑肿瘤、肾癌、肝癌、胆囊癌、头颈部肿瘤、口腔癌、甲状腺癌、皮肤癌、血管瘤、骨肉瘤、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眼睛的视网膜母细胞瘤、鼻咽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肠癌、直肠癌、睾丸癌等实体肿瘤。
本发明所制的缓释注射剂或缓释植入剂中还可加入其它药用成分,如,但不限于,抗菌素、止疼药、抗凝药、止血药等。
通过如下试验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试验1、不同方式应用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后的局部药物浓度比较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前列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至1厘米直径后将其分组。每组剂量均为5mg/kg马立马司他。测定不同时间肿瘤内药物含量(%),结果表明,马立马司他经不同方式应用后的局部药物浓度差异显著,局部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并有效维持肿瘤所在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其中以瘤内放置缓释植入剂和瘤内注射缓释注射剂的效果最好。然而,瘤内注射缓释注射剂操作最方便、容易。这一发现构成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以下的相关抑瘤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试验2、不同方式应用血管抑制剂(烟曲霉素)后的体内抑瘤作用比较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前列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至0.5厘米直径后将其分组。每组剂量均为5mg/kg烟曲霉素。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烟曲霉素经不同方式应用后的抑瘤作用差异显著,局部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并有效维持肿瘤所在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其中以瘤内放置缓释植入剂和瘤内注射缓释注射剂的效果最好。然而,瘤内注射缓释注射剂操作最方便、容易。不仅疗效好,毒副作用也小。
试验3、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体内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胰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1)。第一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药物经瘤内注射。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Figure A20081030015500141
以上结果表明,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和细胞毒药物(多西他赛)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这一发现构成本发明又一重要特征。
试验4、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所用的肿瘤细胞包括CNS-1、C6、9L、胃腺上皮癌(SA)、骨肿瘤(BC)、乳腺癌(BA)、肺癌(LH)、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T)、肝癌等。将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各种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效果见表2所示。
表2
Figure A20081030015500151
以上结果表明,所用细胞毒药物(多西他赛)及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烟曲霉素、TNP-470)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试验5、血管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肝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3)。第一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缓释植入剂经瘤内放置。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3)。
表3
Figure A20081030015500161
以上结果表明,所用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及细胞毒药物(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这一发现构成本发明又一重要特征。
试验6、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前列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空白)、单药治疗组(血管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和联合治疗组(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药物经瘤内注射。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用肿瘤生长抑制率作指标比较治疗效果(见表4)。
表4
Figure A20081030015500171
以上结果表明,所用血管抑制剂(SU5416)及细胞毒药物烷化剂(福莫司汀、洛莫司汀、雌莫司汀、萨莫司汀)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试验7、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乳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空白)、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药物经瘤内注射。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用肿瘤生长抑制率作指标比较治疗效果(见表5)。
表5
Figure A20081030015500181
以上结果表明,所用血管抑制剂(SU6668)及细胞毒药物(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异环磷酰胺、奥沙利铂)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这一发现构成本发明又一重要特征。
试验8、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乳腺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空白)、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缓释植入剂经瘤内放置。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1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用肿瘤生长抑制率作指标比较治疗效果(见表6)。
表6
Figure A20081030015500191
以上结果表明,所用血管抑制剂(烟曲毒素)及细胞毒药物(庚铂、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在该浓度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这一发现构成本发明又一重要特征。
试验9、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
按试验8所述方法测定细胞毒药物(缓释注射剂)的抑瘤作用,结果表明选自的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细胞毒药物能显著增强马立马司他或烟曲霉素等血管抑制剂的抑瘤效果,增效作用在38-60%(P<0.01)。
总之,所用血管抑制剂和/或各种细胞毒药物单独应用时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联合应用时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的有效成分为任意一种血管抑制剂和/或与任意一种细胞毒药物。含有以上有效成分的药物可制成缓释微球,进而制成缓释注射剂和植入剂,其中以与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组合形成的混悬注射剂为优选。
缓释注射剂或缓释植入剂还可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得以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非对其内容和使用作任何限制。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8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羟基喜树硷和10mg马立马司他,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10%羟基喜树硷和10%马立马司他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15%甘露醇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220cp-460cp(20℃-30℃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2.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1)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或
(2)2-4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或
(3)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与2-4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的组合。
实施例3.
将70mg分子量峰值为65000的聚乳酸(PLGA,75∶25)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5mg烟曲霉素和15mg洛莫司汀,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含药固体组合物冷冻粉碎制成含15%烟曲霉素和15%洛莫司汀的微粉,然后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300cp-400cp(20℃-30℃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4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1)5-3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
(2)5-3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或
(3)5-3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与5-3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5.
将70mg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20毫克长春花碱和10毫克SU5416,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20%长春花碱和10%SU5416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5-15%山梨醇的注射液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100cp-200cp(20℃-30℃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6.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5-30%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与5-3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7.
将7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20mg多西他赛和10mg奥沙利铂,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20%多西他赛与10%奥沙利铂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80cp-150cp(20℃-25℃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8.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
2-40%的多西他赛与2-40%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9
将7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20mg羟基喜树硷和10mg洛莫司汀,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20%羟基喜树硷和10%的洛莫司汀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5%山梨醇和0.2%吐温80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560cp-640cp(20℃-30℃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10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9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
10%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或替尼泊甙与10%的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11
将7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福莫司汀和20mg羟基喜树硷,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10%福莫司汀和20%羟基喜树硷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经压片法制得相应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30-40天左右。
实施例12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
15%的羟基喜树硷、依托泊甙、替尼泊甙、多西他赛或奥沙利铂与10%的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或替尼泊甙与10%的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13
将70mg分子量峰值为35000的聚乳酸(PLGA,50∶50)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福莫司汀和20mg多西他赛,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10%福莫司汀和20%多西他赛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经压片法制得相应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35-50天左右。
实施例14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13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15%的福莫司汀、雌莫司汀或萨莫司汀与15%的多西他赛、羟基喜树硷、依托泊甙、替尼泊甙、异环磷酰胺、依托泊甙或替尼泊甙与10%的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15.
将70mg分子量峰值为35000的聚乳酸(PLA)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5mg多西他赛和15mg长春花碱,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含药固体组合物冷冻粉碎制成含10%多西他赛和10%长春花碱的微粉,然后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黏度为220cp-260cp(25℃-30℃时)。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
实施例16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5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15%的羟基喜树硷、依托泊甙、替尼泊甙或多西他赛与15%的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实施例17.
加工成缓释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6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用的缓释辅料为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聚乳酸(PLA),分子量峰值为10000-30000、300000-60000、60000-100000或100000-150000;
b)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其中,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比例为50-95∶50-50,分子量峰值为10000-30000、300000-60000、60000-100000或100000-150000;
c)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
d)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10∶90、20∶80、30∶70、40∶60、50∶50或60∶40;
e)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PFAD-SA);
f)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P(EAD-SA)];
g)聚(富马酸癸二酸)[P(FA-SA)];
h)木糖醇、低聚糖、软骨素、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或白蛋胶。
实施例18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7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用的助悬剂分别为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0.5-3.0%羧甲基纤维素(钠);
b)5-15%甘露醇;
c)5-15%山梨醇;
d)0.1-1.5%表面活性物质;
e)0.1-0.5%吐温20。
实施例19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8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15%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TNP-470、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
实施例20
加工成缓释注射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18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15%的马立马司他、SU5416、SU6668、烟曲霉素或TNP-470与15%的羟基喜树硷、米托唑胺、4-羧基替莫唑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庚铂、异环磷酰胺、洛莫司汀、雌莫司汀、福莫司汀、萨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长春花碱、阿那曲唑、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的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并非局限本发明的应用。
本发明所公开和保护的内容见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A)缓释微球,包括:
抗癌有效成分         0.5-60%
缓释辅料             40-99%
以上为重量百分比
(B)溶媒,为普通溶媒或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
其中,
抗癌有效成分为新生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
所述的新生血管抑制剂选自马立马司他;
所述细胞毒药物选自羟基喜树碱;
缓释辅料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聚乳酸,其分子量峰值为10000-30000、30000-60000、60000-100000或100000-150000;
b)聚乳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其中,聚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比例为10/90-90/10,分子量峰值为10000-30000、30000-60000、60000-100000或100000-150000;
c)聚苯丙生,其中,对羧苯基丙烷∶癸二酸为10∶90、20∶80、30∶70、40∶60、50∶50或60∶40;
d)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e)双脂肪酸与癸二酸共聚物;
f)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共聚物;
g)聚(富马酸-癸二酸)共聚物;
助悬剂的黏度为100cp-3000cp(20℃-30℃时),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0.5-3.0%羧甲基纤维素钠;
b)5-15%甘露醇;
c)5-15%山梨醇;
d)0.1-1.5%表面活性物质;
e)0.1-0.5%吐温20;
f)碘甘油、二甲硅油、丙二醇或卡波姆;
g)0.5-5%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吐温80;
h)5-20%甘露醇+0.1-0.5%吐温80;或
i)0.5-5%羧甲基纤维素钠+5-20%山梨醇+0.1-0.5%吐温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复方缓释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抗癌缓释注射剂的抗癌有效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2-40%的马立马司他与2-40%的羟基喜树碱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复方缓释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抗癌缓释注射剂的组分为下列组合:
抗癌有效成分为10%羟基喜树硷和10%马立马司他,缓释辅料为对羧苯基丙烷∶癸二酸为20∶80的聚苯丙生,溶媒为含15%甘露醇的生理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复方缓释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抗癌缓释注射剂中的缓释微球还用于制备治疗起源于人及动物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胆囊、头颈部、口腔、甲状腺、皮肤、粘膜、腺体、血管、骨组织、淋巴结、肺脏、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咽部、子宫、卵巢、子宫内膜、子宫颈、前列腺、膀胱、结肠或直肠的原发或继发的癌、肉瘤或癌肉瘤的缓释植入剂,经瘤内或瘤周注射或放置给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缓释植入剂,其特征在于缓释植入剂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5-30%的马立马司他与5-30%的羟基喜树碱的组合。
CNA2008103001551A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Pending CN101224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3001551A CN101224188A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3001551A CN101224188A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2003940A Division CN1875932A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抗癌缓释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4188A true CN101224188A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5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3001551A Pending CN101224188A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41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9818A (zh) 一种含埃坡霉素衍生物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CN101336899A (zh) 含紫杉烷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CN1969820A (zh) 抗癌药物组合物
CN1969825A (zh) 一种氟尿嘧啶及其增效剂的缓释剂
CN1969824A (zh) 一种含氟尿嘧啶及其增效剂的抗癌缓释剂
CN1969823A (zh) 一种含氟尿嘧啶及其增效剂的缓释剂
CN101234084A (zh) 一种含氟尿嘧啶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88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93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90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烟曲霉素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91A (zh) 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89A (zh) 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缓释注射剂
CN101224192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注射剂
CN1957920B (zh) 一种同载氟尿嘧啶及其增效剂的抗癌缓释剂
CN101336911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马立马司他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305992A (zh) 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01305991A (zh) 一种含新生血管抑制剂的复方缓释注射剂
CN1875936B (zh) 含克罗拉滨和细胞毒药物的抗癌缓释剂
CN1969826A (zh) 一种载氟尿嘧啶及其增效剂的缓释剂
CN101011345A (zh) 一种含铂类化合物及烷化剂的缓释注射剂
CN100531715C (zh) 氨甲喋呤缓释注射剂
CN100594886C (zh) 一种同载新生血管抑制剂和四唑紫罗兰的抗癌缓释剂
CN101234085A (zh) 一种含多西他赛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CN101234087A (zh) 一种含泊甙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CN101336900A (zh) 一种含紫杉烷的抗癌缓释注射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