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8753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8753A
CN101218753A CNA2006800110772A CN200680011077A CN101218753A CN 101218753 A CN101218753 A CN 101218753A CN A2006800110772 A CNA2006800110772 A CN A2006800110772A CN 200680011077 A CN200680011077 A CN 200680011077A CN 101218753 A CN101218753 A CN 101218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oefficient
weighting
training sequence
weight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1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218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11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non-adaptive, i.e. not adjustable, manually adjustable, or adjustable only during the reception of specia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2Weighting of fingers for combining, e.g. amplitude control or phase rotation using an inner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该均衡装置包括:多个加权装置,用于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多个加权结果,所述多路信号包括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和用户数据;多个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装置的加权系数,以使所述加权装置利用该调节后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权;以及合并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接收机中的自适应多用户均衡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信号在传播途径中,通常会被障碍物所阻断,引起反射,散射和衰减等,从而产生多径效应,使得接收机天线端所接收到的信号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路径到达的多径信号的线性叠加,并且,来自不同路径的多径信号具有不同的延时、振幅、相位和频率。另一方面,对于采用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而言,由于无线接口采用不同的信道化码区分用户,多个用户可以共享相同的频率和时隙资源。从理论上而言,正交的信道化码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用户,而且可以使得多个用户之间的干扰最小化。然而,由于多径效应、扩频增益及系统同步精度的限制,多个用户数据之间的完全正交性难以保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多址干扰(MAI)和符号间干扰(ISI),使得系统容量及通信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MAI和ISI的技术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抑制多址干扰和符号间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多用户检测(MDU)和多用户均衡器(MUE),二者在改进误比特率性能和提高系统容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常规的仅包含匹配滤波器的接收机不同,多用户检测或多用户均衡接收器充分利用来自所有用户的信息,甚至是来自干扰信号的信息,来抑制MAI和ISI。
消除上述干扰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在匹配滤波器之后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联合检测。该联合检测是并行地提取所有用户数据的理想的多用户检测。
接收器通常利用各通信突发中的特定训练序列来估计信道参数。并使用特定的算法并行地提取所有共享同一频率和时隙的用户数据,然后将非目标用户数据所造成的干扰除去,获得一个具有高信噪比的目标信号。
联合检测方法增加了信号波动的允许范围,使得更多用户共享资源成为可能,因而有效地增加了每个载波带宽的传输容量,提高频谱效率。尽管联合检测方法有许多优点,该联合检测方法由于复杂度高并且实时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诸多限制。
作为具有低计算复杂度的最通用的方法,自适应的多用户检测是用于当前RAKE接收器的取代联合检测的另一种可选方法。由于不需要并行地提取所有用户数据,该方法比联合检测方法要简单得多。
图1示出常规的使用最小均方差(LMS)方法的多用户均衡器。该方法通过对解扩后的训练序列进行训练,获得调节后的加权参数,用于对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及解扩。该均衡器的操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训练阶段和解扩阶段。下面先说明训练阶段。
在图1中,x[n]表示基于码片速率的接收信号。在训练阶段中,该信号是一组已知的扩展的训练序列。该信号x[n]经过不同的路径传输之后,分别具有对应于各个路径的不同延迟。所接收的训练信号经过加权模块12-1、12-2、…、12-K进行加权之后获得基于比特速率的训练序列信号,其中Wk *为加权矢量,其维数与扩频因子相同,具体来说是处理第k个传播路径的加权矢量。由K个加权矢量Wk H(k=1,2,…,K)构成一个权值矩阵 W H = [ w 1 H | w 2 H | . . . w K H ] . 加权后的训练信号经过加法器131求和,得到基于比特速率的解扩的训练序列d′[m],其中m表示调整加权矢量的次数。d[m]表示用于目标用户的已知参考训练信号,加法器132将d′[m]与-d[m]相加得到它们之间的差值e[m],该差值e[m]被反馈到计算装置133以调节加权系数Wk *,调整后的加权系数Wk *被应用于各个相应的加权模块12-1、12-2、…、12-K,经过多次反馈调节之后,获得适当的加权系数,用于对多路径传输的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下面结合数学表达式对上述过程进行描述。
假设以过采样率SF对所接收数据x[n]进行过采样,获得矢量X,则:
X n T = [ x 1 T | x 2 T | . . . x K T ] - - - ( 1 )
此时Xn T为采样后获得的基于码片速率的经过信道衰落的训练序列。
经过加权模块12-1、12-2、…、12-K和加法器131进行加权求和后,得到基于比特速率的输出信号d′[m]:
d′[m]=WHXm    (2)
该输出信号d’[m]与已知的参考信号d[m]之间的误差为:
e[m]=d′[m]-d[m]    (3)
计算装置133判断是否结束对加权系数的调整,如果还没有结束对加权系数的调整则根据上一次的计算结果计算调整后的加权系数。所述判断是否结束对加权系数的调整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计算如等式(4)所示的最小均方差函数LMS:
minw{E|e[m]|2}=minw{E[(d′[m]-d[m])(d′[m]-d[m])*]}  (4)
通过判断该目标函数是否小于预定阈值,从而确定是否结束对加权系数的调整。
另一种判断方法是在利用长度有限的训练序列对加权系数进行调整时,通过判断该训练序列是否结束来确定是否结束对加权系数的调整。
例如通过等式(5),基于对从第m次调整到第m+1次调整的加权矢量的递归原则来调整加权系数:
W m + 1 H = W m H + 2 μe * [ m ] X m = W m H + 2 μ ( d ′ [ m ] - d [ m ] ) * X m - - - ( 5 )
其中,表示递归运算的步长。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并加快收敛速度,可以使用归一化的最小均方差(NLMS)方法,这是一种改进的LMS方法,其中对等式(5)中的增量进行归一化得到如下等式:
W m + 1 H = W m H + 2 μe * [ m ] X m X m H X m = W m + 1 H + 2 μ ( d ′ [ m ] - d [ m ] ) * X m X m H X m - - - ( 6 )
递归地执行上述训练步骤,直到通过上述两种方法之一判断调整处理结束时为止。由此所获得的加权系数可用于抑制多址干扰和符号间干扰,并且成功地恢复原始用户数据。
在训练阶段结束后进入解扩阶段,利用训练阶段所获得的加权系数对多路用户数据分别进行加权求和之后,即可得到解扩的数据。
此时,等式(1)中的Xn T为经过衰落的用户数据,等式(2)中的d′[m]即为解扩的用户数据。解扩数据可直接从加法器131输出,以用于接收机中的后续处理。
由于上述训练方法是基于比特速率来调整加权系数的方法,参数调整的速度受到反馈周期的限制,因而不适于实时性要求更高的通信系统。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能够快速调整加权系数的方法和装置,以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中的自适应多用户均衡装置、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特别是使用基于码片速率的自适应多用户均衡装置、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调节各个通信路径的加权系数的自适应多用户均衡装置、方法和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加权系数的自适应多用户均衡装置、方法和程序。
为了部分或全部地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接收器中的均衡装置,包括:多个加权装置,用于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多个加权结果,所述多路信号包括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和用户数据;多个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装置的加权系数,以使所述加权装置利用该调节后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权;以及合并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接收器中的均衡方法,包括步骤:a)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中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b)将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系数;c)根据调节后获得的多个加权系数,分别对所述接收的多路信号中经过信道衰落的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以及d)将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此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经过无线信道衰落的信号;均衡装置,用于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基于码片速率的信号均衡,以获得用于解扩的、均衡的用户数据;以及解扩装置,用于对所述的均衡的用户数据进行解扩。
与常规的基于比特速率的均衡方法和装置相比,本发明能够快速地调节各个通信路径的加权系数,并且获得更加精确的加权系数。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常规均衡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用户均衡器的方框图;
图3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均衡器的接收器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用户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码片速率来调整加权系数,即加权系数调整周期是码片周期。由于一个比特由SF(扩频因子)个码片所构成,码片速率是比特速率的SF倍,从而基于码片速率的加权系数调整方法的收敛速度比基于比特速率的常规方法更快。
本发明通过直接比较加权后的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别来调节加权系数,从而大大地缩短调整周期。
下面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用户均衡器的方框图。所述均衡器包括采样装置21、加权装置22、调节装置26以及求和装置25。
在图2中装置的操作也分为两个阶段,即加权系数的训练阶段和码片均衡阶段。下面首先描述加权系数训练阶段。
在加权系数训练阶段中,该所接收信号x[n]为已知的训练信号。采样装置21对所接收的信号x[n]进行多倍采样。把采样后的训练信号传送给加权装置22,该采样的训练信号经过加权装置22加权后获得训练序列ck′[m],其表示通过第k个传输路径获得的经过信道衰落后的训练序列。由调节装置26把所接收的训练序列ck′[m]与已知的参考序列ck[m]相比较并递归地调整加权系数,根据所接收的训练序列ck′[m]与已知的参考序列ck[m]之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或者根据该训练序列ck′[m]是否结束,从而确定是否结束训练过程,并获得适当的加权系数。
训练结束之后,利用训练过程所获得的加权系数用于码片均衡。这时x[n]为所接收的用户数据。采样装置21对所接收的用户数据x[n]进行多倍采样。把采样后的信号传送给加权装置22。加权装置22用在训练阶段中确定的适当加权系数对所接收的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并且由求和装置25对来自各个路径经过加权处理后的用户数据进行求和,得到多用户均衡后的信号c′[m],用于后续的解扩处理。
图3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均衡器的接收器的示意图。
在图3中的接收器包括均衡器20和解扩器27,其中均衡器20包括采样器21、多个并联的加权器22-1、22-2、…、22-K、多个加法器23-1、23-2、…、23-K和多个计算装置24-1、24-2、…、24-K以及一个加法器25。该均衡器20中的一个加法器23-k和一个计算装置24-k构成一个调节装置26-k,其中k=1,2,…,K。K个调节装置构成图2中的调节装置。图3中的加权器22-1、22-2、…、22-K与图2中的加权装置22相对应。图3所示的接收器的操作也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码片均衡阶段。下面首先描述训练阶段。
在训练阶段中,所接收的信号x[n]为训练序列。首先由采样器21进行对该训练序列x[n]过采样,例如经过多倍采样,对所接收的信号中的每个码片采样多个点。在此以采样倍数等于i为例进行说明,则采样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XI/i=[x1,x2,…,xi],并且通过加权器22-1、22-2、…、22-K加权求和得到第k条路径上的估计信号分量为:
c k ′ [ m ] = W k H X 1 / i - - - ( 7 )
在此,Wk是第k径的l×i矩阵的加权系数。
图3中的采样器21不是必要的设备,省略该设备仍然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另外,采样器21的采样倍数i可以使用任何整数倍数,例如2倍、4倍等等。采样倍数越大,则调节精度越高但是复杂度增加,因此优选使用8倍采样。
在加法器25中把从加权器22-1、22-2、…、22-K输出的路径信号分量c1′[m]、c2′[m]、…、cK′[m]进行求和,得到的总估计输出,即基于码片速率的信号:
c ′ [ m ] = Σ k = 1 K c k ′ [ m ] - - - ( 8 )
分别在加法器23-1、23-2、…、23-K处把每个路径的估计值ck′[m]与每个路径的参考信号ck[m]相比较,即求出ck′[m]与ck[m]之差。上述用于每个路径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Ck[m]=Pk·{Midamble},k=1,2  …K    (9)
在等式(9)中,Pk是用于各调节装置的、代表不同信号路径的信道参数,{Midamble}为一个已知的训练序列码。
通过如下两种料断方法之一来判断是否结束该训练阶段。
一种方法是把从加法器23-1、23-2、…、23-K输出的比较结果输入计算装置24-1、24-2、…、24-K。在各个计算装置24-1、24-2、…、24-K中通过判断上述差值的目标函数是否满足预定标准,例如判断其是否小于某个预定阈值。如果该目标函数不满足预定标准,则继续根据调整等式递归地调整加权系数,直到该目标函数满足预定标准时为止。例如上述目标函数可以是最小均方差函数:
Min w { E | e k [ m ] | 2 } = Min w { E [ ( c k ′ [ m ] - c [ m ] ) ( c k ′ [ m ] - c [ m ] ) * ] } - - - ( 10 )
其中m表示当前加权系数调整的次数。
另一种判断结束训练阶段的方法是在计算装置24-1、24-2、…、24-K中通过判断训练序列是否结束而判断是否结束训练阶段。
对于从第m次调整到第m+1次调整的用于第k个路径加权的递归调整等式例如由等式(11)所示:
W k , m + 1 = W k , m + 2 μ ( c k ′ [ m ] - c [ m ] ) * X m 1 / 8 X m 1 / 8 H X m 1 / 8 - - - ( 11 )
该等式(11)类似于现有技术中所用的加权系数调整等式,也可以使用其他能够使加权系数收敛的等式进行加权系数的调整。最后,在经过多次递归(码片)的训练阶段之后,获得最终的加权系数Wk*,应用于用户数据的加权。
训练阶段结束后进入码片均衡阶段,在加权器22-1、22-2、…、22-K用得到的理想加权系数对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分别进行加权处理,即,进行均衡补偿。再用加法器25将各分量相加,即可获得码片均衡的用户数据。
然后由解扩器27用目标信号的扩频码s#对均衡后的用户数据进行解扩,即得最终输出的用户数据。在此,s#是目标用户的信道化码。
根据TD-SCDMA标准,每个业务时隙的脉冲结构是由两个数据符号区和一个长度为144个码片的训练序列及长度为16个码片的保护区组成。在每个时隙中,当接收训练序列时,应用本发明的多用户均衡器递归地调节加权矢量,用训练序列的每个码片执行一次递归调节,因此在每个时隙内总共执行144次递归调节。在递归调节加权矢量的过程中,不把加权结果求和并输出到解扩器,而是在开始接收用户数据时,才基于调节后的加权矢量对用户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并输出给解扩器。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与现有的联合检测方法相结合,即对由解扩器27解扩后的数据d′[m]使用联合检测方法来进一步减小MAI和ISI。
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图1的现有技术中,解扩的过程在加权器12-1、12-2、…、12-K和加法器131中完成,输出的信号d′[m]是已经解扩后的基于码片速率的数据,利用解扩后的数据与参考数据之间的比较来确定适当的加权矢量。而本发明把调节加权矢量的过程与解扩过程分离,在解扩之前的基于码片速率阶段实现加权矢量的调节,并且利用归一化和最小均方差方法来调节加权矢量,从而实现更加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调节精度。
下面参照图4,从另一个方面来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流程。如图4中所示,在步骤S302对输入的信号训练序列和用户数据信号进行过采样,例如对每个码片采样i个点。接着,在步骤S303对经过采样的训练序列进行加权处理,并且在步骤S304利用加权后的训练序列与已知的参考序列相比较来调节加权系数。在步骤S305判断步骤S304所获得的加权系数满足预定条件或者判断用于训练该加权系数的训练序列是否结束,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306,否则返回到步骤S302继续执行步骤S302至步骤S305的加权参数调节过程。在步骤S306用确定的加权系数对采样的数据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在步骤S307用所确定的加权系数对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合并处理,以及在步骤S308对合并后的数据信号进行解扩,并且结束整个过程。
除了上文给出的实施例之外,本发明可以有许多变型。例如虽然本发明主要以TD-SCDMA系统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显然本发明仍然可以用于其他CDMA通信系统。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解扩之前的基于码片速率的阶段调节各个传输路径的加权系数,而不是在基于比特速率的阶段调节加权系数,因此能够适应传输信道快速变化的情况,并且特别适用于TDD系统。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接收器的均衡装置,包括:
多个加权装置,用于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多个加权结果,所述多路信号包括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和用户数据;
多个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装置的加权系数,以使所述加权装置利用该调节后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权;以及
合并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个采样装置,用于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基于码片速率的过采样,并将采样所获得的多路信号作为采样结果发送到所述各加权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已知参考信号为基于已知的训练序列与信道参数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通过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结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所述加权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预期结果为所述训练序列的加权结果与已知参考信号之间的最小均方差小于一个预定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训练序列逐码片调节所述的加权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权系数由所述的比较结果、所述的采样结果以及当前的加权系数所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使用如下等式,获得第m+1次调节的加权系数Wk,m+1
W k , m + 1 = W k , m + 2 μ ( c k ′ [ m ] - c k [ m ] ) * X m 1 / i X m 1 / iH X m - 1 / i
其中ck[m]是用于第k个加权装置在第m次调节时的参考信号,i为所述过采样倍数,Xm 1/i=[x1,x2,…,xi]为所述采样装置获得的采样结果,Wk,m为多个所述加权装置之一在第m次调节时的加权系数, c k ′ [ m ] = W k , m H X m 1 / i 为所述加权装置加权获得的加权结果,μ是表示调节加权系数的步长。
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接收器中的均衡方法,包括步骤:
a)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中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
b)将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系数;
c)根据调节后获得的多个加权系数,分别对所述接收的多路信号中经过信道衰落的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以及
d)将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e)用于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基于码片速率的过采样,并将采样所获得的多路信号用于步骤a)的加权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已知参考信号为基于已知的训练序列与信道参数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通过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所述加权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预期结果为所述训练序列的加权结果与已知参考信号之间的最小均方差小于一个预定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训练序列逐码片调节所述的加权系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权系数由所述的比较结果、所述的采样结果以及当前的加权系数所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使用如下等式,获得第m+1次调节的加权系数Wk,m+1:
W k , m + 1 = W k , m + 2 μ ( c k ′ [ m ] - c k [ m ] ) * X m 1 / i X m 1 / iH X m - 1 / i
其中ck[m]是用于第k个加权装置在第m次调节时的参考信号,i为所述过采样倍数,Xm 1/i=[x1,x2,…,xi]为所述采样装置获得的采样结果,Wk,m为多个所述加权装置之一在第m次调节时的加权系数, c k ′ [ m ] = W k , m H X m 1 / i 为所述加权装置加权获得的加权结果,μ是表示调节加权系数的步长。
17.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经过无线信道衰落的信号;
均衡装置,用于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基于码片速率的信号均衡,以获得用于解扩的、均衡的用户数据;和
解扩装置,用于对所述的均衡的用户数据进行解扩。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的均衡装置包括:
多个加权装置,用于根据多个可调节的加权系数,分别对接收的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多个加权结果,所述多路信号包括经过信道衰落的已知训练序列和用户数据;
多个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训练序列的多个加权结果与多个已知参考信号分别进行比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分别调节各个加权装置的加权系数,以使所述加权装置利用该调节后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加权;和
合并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加权装置输出的、所述用户数据的多个加权结果合并,以获得合并后的均衡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的已知参考信号为基于已知的训练序列与信道参数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调节装置通过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结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所述加权系数。
CNA2006800110772A 2005-04-06 2006-04-04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12187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63308 2005-04-06
CN200510063308.1 2005-04-06
PCT/IB2006/051009 WO2006106473A2 (en) 2005-04-06 2006-04-04 Multi-user equal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753A true CN101218753A (zh) 2008-07-09

Family

ID=3669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10772A Pending CN101218753A (zh) 2005-04-06 2006-04-04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07663B1 (zh)
EP (1) EP1869787A2 (zh)
JP (1) JP4815638B2 (zh)
CN (1) CN101218753A (zh)
WO (1) WO200610647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373B (zh) * 2008-03-20 2010-07-2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免疫网络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动态信道均衡方法
CN102185807B (zh) * 2010-06-01 2014-07-02 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器与均衡信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1568A1 (en) * 2001-03-29 2002-12-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aptive chip equalizers for synchronous DS-CDMA systems with pilot sequences
US7158558B2 (en) * 2001-04-26 2007-01-02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Imec) Wideband multiple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U2003245945A1 (en) * 2003-06-13 2005-01-04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Europe Gmbh Joint optimization of pre and postfilter coeffici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07663B1 (en) 2011-03-15
EP1869787A2 (en) 2007-12-26
JP4815638B2 (ja) 2011-11-16
JP2008535434A (ja) 2008-08-28
WO2006106473A2 (en)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1812A (en)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eiver
JP4421106B2 (ja) Cdma通信容量を改善するための実用的な空間−時間無線方法
EP1774670B1 (en) Use of adaptive filters in cdma wireless systems employing pilot signals
EP1751884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receivers
US84329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S-CDMA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ing code-specific combining
US80409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for generalized rake receiver parameters usi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US20040048593A1 (en) Adaptive antenna receiver
US6721293B1 (en) Unsupervised adaptive chip separation filter for CDMA terminal
US20090225813A1 (en) Weight vector calculation unit for beamforming using received and/or integrated signal without training signal
US7756196B1 (en) Efficient adaptive filters for CDMA wireless systems
JP5462245B2 (ja) 無線受信器における干渉の効率的推定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US7184465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pread spectrum radio communication receiver
CN10121875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967584A (zh) 一种用于短扩频码通信系统的码元级lms自适应均衡方法
TW20083303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scrambling code impairment compensation
US8295329B2 (en)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soft scaling factors for linear multi-user detector
EP1157474A1 (en) Unsupervised adaptive chip separation filter for cdma terminal
CN101128993A (zh) 信道估计装置、码分多址接收装置以及信道估计方法
Craciunescu et al. Performances of LMS/NLMS algorithms for CDMA RAKE receivers
Elnashar et al. A robust linearly constrained CMA for adaptive blind multiuser detection
US7756191B2 (en) Deconvolution search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ollamudi et al. Low complexity adaptive receiver for CDMA with Multipath fading
Asoodeh et al. On PN code acquisition in 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ang et al. Subspace adaptive detection for asynchronous multiuser CDMA with frequency domain channel response and delay estimation
Haller et al. NEAR-FAR RESISTANT CODE SYNCHRONIZATION FOR CDMA SYSTEMS| AN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