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684B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7684B
CN101197684B CN2006101611525A CN200610161152A CN101197684B CN 101197684 B CN101197684 B CN 101197684B CN 2006101611525 A CN2006101611525 A CN 2006101611525A CN 200610161152 A CN200610161152 A CN 200610161152A CN 101197684 B CN101197684 B CN 101197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er
information
label
terminal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1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7684A (zh
Inventor
钟学毅
程伟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1611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97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7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步骤:首先,收集各标签的标识信息,并实时锁定其位置信息;将标签嵌入通信终端,并由终端通过与标签间的I/O接口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写操作;当源标签向目标标签发送信息时,通过终端编辑并打包信息后向周围搜索阅读器;探询到阅读器后,通过与阅读器的数据交换,使阅读器获得源标签要发送的信息;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发送到其隶属的通信服务器,并由该服务器向通信核心网发送探询目标标签指令,确定目标标签后,将源标签发送的信息通过核心网发送到目标标签。本发明灵活地运用标签的通信方式,结合终端方便的操作控制,区别于目前现有的数据交换方法,丰富了通信方式。

Description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也称电子标签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含有标识目标对象的标签,读/写标签信息的阅读器以及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的天线共三部分组成。
目前的射频识别系统中,依然存在如下不足:
标签通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由阅读器周期性向标签发送刺激信息,标签接收到刺激信息后,再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交换,以此形成整个数据交换链路;
标签与移动终端结合使用,移动终端通常并没有对标签进行控制,真正控制标签通信的依然是阅读器;
射频识别系统通信距离最远不超过几百米,还没有实现网络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用于实现在射频识别技术基础上完成数据交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将射频标签与阅读器结合应用于现有通信网络中,包括如下步骤:
(1)由现有通信网络收集各标签的标识信息,并实时锁定各个标签的位置信息;
(2)将标签嵌入通信终端中,并由所述终端通过与标签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写操作;
(3)当源标签欲向目标标签发送信息时,通过所述终端编辑并打包信息后,向周围搜索阅读器;
(4)在探询到阅读器后,通过与所述阅读器的数据交换,使所述阅读器获得源标签要发送的信息,包括内容数据、源标签及目标标签的标识信息;
(5)阅读器将所述获得的信息发送到其隶属的通信服务器,并由所述服务器向通信核心网发送探询目标标签指令,确定目标标签后,将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通过核心网发送到目标标签。
其中,步骤(3)所述搜索阅读器的步骤,可以包括向周围发送刺激信号,确定所处位置是否是阅读器覆盖场。
其中,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启动探询阅读器计数,如果在一定的计数周期内无法探询到阅读器则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4)中,由所述源标签主动将要发送的信息发送到该阅读器。
其中,所述步骤(4)中,由所述阅读器主动读取该源标签要发送的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探询目标标签指令核对匹配各个服务器上报的标签标识,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标签,如果存在目标标签则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可以是由所述通信终端编辑的短信息数据。
其中,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可以是终端间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进一步地包括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中提供一个公用电源模块,同时为终端和所述嵌入的标签供电。
本发明所述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灵活地运用了标签的通信方式,结合终端方便的操作控制,使数据交换灵活而且实用,区别于目前现有的数据交换方法,丰富了通信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施例;
图2是基于射频识别数据交换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施例,图中1011和1021为核心业务服务器,1012、1013和1022、1023为网络监视器,1014和1024为终端,1015和1025为嵌入在终端内的标签,1016和1026为阅读器。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如下模块:
核心业务服务器:对系统中各个节点或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信息交流及通过网络监视器对系统进行人为控制和监管。整个服务器除了包括路由、集线器和网络监视器以外,此外,包括了上层的服务软件,包括应用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
阅读器:对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阅读器内部包括处理器单元、记忆单元及射频单元。处理器单元控制射频模块进行对射频信号的收发,同时也操作本地与服务器网络进行数据的交换,通常可以通过RS232或以太网口。记忆单元则是为处理器单元存储初始化信息或者相关操作程序代码;
终端:集成了各种个人信息处理功能的单元,拥有与标签交互的功能,如通过与标签之间的I/O口对标签信息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控制标签同阅读器的通信,同时增加了供标签使用的可选电源模块;
标签:嵌入在终端内,除了具有平常的标签功能模块(发射接收单元,状态逻辑控制单元,记忆单元),用于向阅读器发送信息,及接收阅读器发送的信息以外,还增添了同终端共用的可选电源模块;
核心网络:用以通信数据记录,如记录各个局域网内RFID场区的标签ID号,实现各个局域网衔接及数据交换。
RFID数据交换系统的信息通道,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包括ADSL、光纤等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包括蓝牙、WiFi、WiMAX等通信网络。
终端直接访问标签,可以和标签进行直接的数据交换,即终端可以对嵌入其中的标签进行数据读写,并控制标签同阅读器的通信。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了终端与RFID标签交互功能,并结合通信网络技术的一种系统。RFID标签以及阅读器嵌入终端,作为一个通信网络的节点或终端。终端对标签进行数据读写,同时终端对标签和阅读器通信进行控制。
标签嵌入在终端内,是指标签可以类似手机的SIM卡,既能拔出也能插入移动终端使用。移动终端中的标签通过主动方式向阅读器提出通信请求,同时也通过被动式等待阅读器发送的连接指令。换句话说,嵌入终端的标签可以根据不通情况选择主动式或者被动式的工作方式。这种选择可以是标签自适应选择也可以是由外部控制选择。
阅读器嵌入在终端内,是在原有的终端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阅读器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当同一个终端集成了阅读器和标签两者的时候,同一终端的阅读器要阅读另一终端的标签信息,为了不把自身的标签误认为目标标签,嵌入在同一终端内的阅读器和标签要在通信的时候做好相关的隔离,也即进行过滤或屏蔽,使得本终端的阅读器在阅读另一终端的标签信息时,不致错误地访问本终端内的标签。这种隔离可以是硬件实现,也可以是软件实现。
阅读器在其覆盖的RFID场范围内读取并记录下标签的ID及识别信息,如姓名等关键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入核心网络。通过核心网络,不同的阅读器场区就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数据交换网络。通过在网络内探询阅读器场区覆盖的标签ID,就可以定位标签位置,进一步进行标签间数据交换。这里所指的核心网络是实现本系统核心业务的网络,可以是移动网络,也可以是固定网络。
以往的RFID系统,标签以被动工作方式工作,由阅读器周期性向标签发送刺激信息,标签再做响应,以此形成整个数据交换链路。当增加了标签的主动式工作方式后,标签及阅读器间的数据通信就更灵活了,主要体现在:
对于整个射频识别数据交换系统:
(1)在发送方,终端对标签写数据,标签以主动工作方式将其发送到阅读器;
(2)在接收方,标签以被动工作方式接收阅读器发送的连接指令,并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终端。
对于阅读器与标签:
(1)标签主动刺激阅读器,开启射频识别数据通信;
(2)标签被动接受阅读器刺激,开启射频识别数据通信;
(3)终端控制标签刺激阅读器,开启射频识别数据通信。
如图2基于射频识别数据交换方法实施例流程图,短信息业务基于射频识别数据交换系统,实现短信息服务系统(sms)(简称RFID短信息服务平台),其目的是开辟一种结合RFID与移动终端的复合技术的新型业务。这种业务类似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短信息服务(sms),RFID短信息服务平台的短信息就是数据交换系统中的数据。其中,手持终端和手机都属于移动终端范畴。
当发起方甲地点标签(源标签)欲向接收方乙地点的标签(目标标签)发短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甲地终端向嵌入其中的源标签编写短信息;
步骤202,源标签在终端的控制下,向覆盖该源标签的阅读器发起携带有短信息内容的探询目标标签指令,通过查询目标标签ID实现探询;
步骤203,该阅读器将该探询目标标签指令发送到核心网络;
步骤204,核心网络通过网络内的阅读器,查询目标标签ID,定位目标标签位置;
步骤205,核心网络向查询到的目标标签传送短信息;
步骤206,目标标签向其所属终端发出获得短信息提示;
步骤207,目标标签所属终端阅读获得的短信息。
经过上述步骤,甲地终端与乙地终端通过射频识别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短信息传输。乙地终端根据所属用户要求,向嵌入其中的标签编写回复短信息,或者进行删除、保存、转发等其它操作。
上述步骤202中,甲地标签采用的是主动式通信方式,即处于主动探询阅读器的状态;上述步骤204中,目标标签采用的是被动式通信方式,即处于等待阅读器发送连接指令的状态。

Claims (10)

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射频标签与阅读器结合应用于现有通信网络中,包括如下步骤:
(1)由现有通信网络收集各标签的标识信息,并实时锁定各个标签的位置信息;
(2)将标签嵌入通信终端中,并由所述终端通过与标签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写操作;
(3)当源标签欲向目标标签发送信息时,通过所述终端编辑并打包信息后,向周围搜索阅读器;
(4)在探询到阅读器后,通过与所述阅读器的数据交换,使所述阅读器获得源标签要发送的信息,包括内容数据、源标签及目标标签的标识信息;
(5)阅读器将所述获得的信息发送到其隶属的通信服务器,并由所述服务器向通信核心网发送探询目标标签指令,确定目标标签后,将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通过核心网发送到目标标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搜索阅读器的步骤,包括向周围发送刺激信号,确定所处位置是否是阅读器覆盖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启动探询阅读器计数,如果在一定的计数周期内无法探询到阅读器则发出报警信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由所述源标签主动将要发送的信息发送到该阅读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由所述阅读器主动读取该源标签要发送的信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探询目标标签指令核对匹配各个服务器上报的标签标识,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标签,如果存在目标标签则进行通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探询目标标签指令,如果确定目标标签不存在,则启动目标标签探询计数,当探询周期结束依然没有获取目标标签,则向源标签发送报警信息。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是由所述通信终端编辑的短信息数据。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标签发送的信息是终端间配置数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中提供一个公用电源模块,同时为终端和所述嵌入的标签供电。
CN2006101611525A 2006-12-07 2006-12-07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Active CN101197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11525A CN101197684B (zh) 2006-12-07 2006-12-07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11525A CN101197684B (zh) 2006-12-07 2006-12-07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684A CN101197684A (zh) 2008-06-11
CN101197684B true CN101197684B (zh) 2011-06-22

Family

ID=3954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11525A Active CN101197684B (zh) 2006-12-07 2006-12-07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97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6028A (zh) * 2021-10-28 202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024A (zh) * 2005-11-07 2006-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射频电子标签的手持设备
CN1808178A (zh) * 2005-01-20 2006-07-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移动终端检测运动体的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178A (zh) * 2005-01-20 2006-07-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移动终端检测运动体的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750024A (zh) * 2005-11-07 2006-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射频电子标签的手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684A (zh)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2051B (zh) 在nfc芯片组中路由输入输出数据的方法
EP2500843A1 (en) Sight spot guiding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DE602006016446D1 (de) Mobiltelefon mit auf sim-karte integriertem rfid-leser und wlan-sender
CN103136608A (zh) 智能书架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546802A (zh) 基于无线射频标签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即时通信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KR20140066737A (ko) Rfid 카드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CN103632122B (zh) 一种智能管理系统及智能管理方法
CN103390144B (zh) 一种rfid数据获取方法及rfid系统
CN102368306A (zh) 一种旅游物联网控制系统及用于旅游的物联网方法
KR101081535B1 (ko) Rfid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방법및 장치
CN102509201A (zh) 应用于物联网的rfid识别定位管理系统
Park An IoT application service using mobile RFID technology
CN113396560B (zh) 一种建立光缆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97683A (zh)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
CN101197684B (zh)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
CN103020678A (zh) 一种实现rfid识别定位管理系统的方法
CN202587031U (zh) 基于无线射频标签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即时通信传输系统
CN200993784Y (zh) 一种嵌入标签单元的终端
Park A development of UHF RFID device for mobile IoT service
CN101655905A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子标签系统的便携式手持设备
CN1996851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数据交换系统
CN101140667A (zh) 一种主动识别贵宾客户的排队方法和系统
CN202535538U (zh) 定位人所在地理位置并带有本地信息推送功能的系统
CN103632173B (zh) 标签的访问、访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945500A (zh) 一种rfid数据远程无线实时采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12

Address after: 300308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Binhai New Area seven East Road No. 2 Zhongxing Industrial Base

Patentee after: ZTE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legal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12, east area, airport business park, No. 80, Huanhe North Road, free trade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after: Gaoxing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08, Zhongxing Industrial base, 2 East seven, Airport Economic Zon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ZTE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12, East Airport Business Park, 80 Huanhe North Road,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Patentee after: Zte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building 12, East Airport Business Park, 80 Huanhe North Road,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Patentee before: Gaoxing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