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611A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7611A
CN101197611A CNA2006101649062A CN200610164906A CN101197611A CN 101197611 A CN101197611 A CN 101197611A CN A2006101649062 A CNA2006101649062 A CN A2006101649062A CN 200610164906 A CN200610164906 A CN 200610164906A CN 101197611 A CN101197611 A CN 101197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elative indexing
absolute indices
terminal
correspond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49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7611B (zh
Inventor
白杰
周海军
秦飞
胡金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649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1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3274 priority patent/WO20080677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97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7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6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于包含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的系统中,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B、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C、所述基站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通过本发明,减小了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消息所占用的比特数和信令的开销,并且使系统的复杂度降低。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系统及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上行数据传输能力,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系统(WCDMA)中频分双工(FDD)方式和时分双工(HCR TDD)方式,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系统(TD-SCDMA,又称为LCR TDD)相继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的R6和R7中引入了上行增强(Enhanced Uplink)技术。上行增强的传送格式组合(E-TFC)选择过程是在终端进行的,在TDD方式下,选择后的传送格式组合指示消息(E-TFCI)在增强的上行控制信道(E-UCCH)上传送。为了确保基站能够准确解析终端发送的数据,因此在发送数据时一般都需要发送TFCI。因为在TFCI中只有传输块大小(TBS)为动态数据,所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优化传输TFCI的过程,就是优化传输TBS的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非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TFCI的传送方式为:在3GPP的R4/R5/R6中,上行的现有业务中并没有使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其TFC集合相对比较固定,TFCI在专用物理信道(DPCH)上和数据一起传输。但是这种方法下,TFCS是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配置,而不是由基站(NodeB)控制的,TFCI中的TBS的变化是一个慢速调整的过程,这种TFC配置方法不能满足HSUPA快速调度与自适应传输的需求。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TFCI的传送方式中,采用了AMC方式,以LCR TDD为例,在本方式中对不同的终端能力等级分别定义了64种TBS,对应64种传输速率,NodeB根据终端反馈的自身情况,结合调度算法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传输6bit大小的TBS的绝对索引,由于NodeB和终端事先已定义好在各种终端能力等级下TBS绝对索引和TBS的对应关系,因此通过传输TBS的绝对索引终端就可以根据TBS进行解码。而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中,时隙与扩频因子变化的范围较大,故其TBS变化的范围更大,TBS等级要比HSDPA更多,如果HSUPA仍定义为64种TBS则不能满足较低的媒体接入层(MAC-e)填充开销从而降低传输效率。
在HSUPA的E-TFCI的传送方式中,NodeB为每个时隙分别定义了128种TBS,终端根据NodeB的调度许可信息进行E-TFC选择,对7bit大小的TBS绝对索引进行编码后通过E-UCCH通知给NodeB,下面详细介绍该方法步骤。在该方法中,首先由NodeB通过下行控制信道(E-AGCH)为该终端分配相应的功率资源(PRRI)、时隙资源(TRRI)、码道资源(CRRI)和使用的E-UCCH的个数(ENI),这些信息统称为调度许可信息。其中,PRRI用于指示功率资源相关信息;TRRI用于指示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的时隙数;CRRI用于告知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序号,CRRI与OVSF码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Ci (Q)[j]表示OVSF码为Q的第i个信道码,j为CRRI的值,这样根据CRRI即可以得到使用的OVSF码。当CRRI=31时,表示未给终端分配物理资源但其他信息内容仍然有效。
表1
然后由终端根据NodeB的调度许可信息,进行E-TFC选择,然后进行数据发送,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E-TFCI、混合自动重传的进程号(HARQProcess ID)和重传序列号(RSN)通过E-UCCH与增强型专用传输信道(E-DCH)复用到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上传输,其中E-TFCI包括TBS绝对索引。NodeB接收到E-PUCH后,先对E-UCCH进行解码,根据解出的E-TFCI、HARQ Process ID和RSN对业务数据再进行HARQ合并后解码,根据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将应答信号(ACK)或错误应答信号(NACK)通过终端对应的E-DCH HARQ应答指示信道(E-HICH)反馈给该终端。通过该方法,由于HSUPA中的CRRI、PRRI和TRRI都是变化的,故TBS大小的变化范围会很大,其中,OVSF码可以为1/2/4/8/16,时隙数最大支持5时隙,码率支持的变化范围理论上也为0-1。为了取得较小的MAC-e填充开销,将每一时隙的TBS分为128种,此时传输TBS的绝对索引则需要7bit,而HARQProcess ID与RSN各有3bit和2bit,那么E-UCCH信息比特数总共有12bit,无法采用瑞得-穆勒(Reed Muller)(32,10)编码,这时为了保证E-UCCH的可靠性,可能采用卷积码或者Reed Muller(48,12)编码,这样使得编码后的比特数增加,增加了信令开销,并且可能由于引入新的编码方式,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传输数据时TFCI占用的比特数较大,增加了信令开销,并且由于引入新的编码方式进而可能增加系统复杂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于包含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的系统中,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终端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B.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
C.所述基站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所述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
所述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保存在与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中。
所述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保存在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系统,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其中,
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中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站中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发送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发送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通过基站和网络进行通信,该终端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该相对索引发送给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为一个以上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以和网络进行通信,该基站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来自所述终端发送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本发明通过终端根据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基站,该基站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该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减小了传输格式组合指示消息所占用的比特数和信令的开销,并且使系统的复杂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的ENI对应的TBS范围仿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在该系统中预先设置了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其中,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基站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所述发送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发送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当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与网络进行通信时,所述存储单元通过信令将所述对应关系分别传输给基站以及终端,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所述服务器可以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或者是操作维护中心等网络实体。
另外所述终端中也可以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中也可以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以终端向NodeB传输数据为例,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根据来自NodeB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TBS的绝对索引,利用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TBS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该TBS的相对索引的TFCI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在NodeB向终端发送调度许可信息之前先要获得该终端的信息,因此终端在专用传输信道(E-DCH)随机接入上行控制信道(E-RUCCH)或E-DCH媒体接入层协议数据单元头(MAC-e PDU header)上向NodeB上报自身的调度信息(Scheduling Information),该调度信息主要包括所述终端的总缓存大小、最高优先级数据所占缓存百分比、终端将要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本小区与邻小区路损度量值、终端可用的剩余功率大小。
NodeB获得了终端的信息后,就向该终端发送调度许可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过程可用1至5个上行时隙,OVSF码可以为1、2、4、8、16中的任意一个,码率支持变化范围从理论上可以从0到1,调制方式可以采用QPSK或16QAM方式,因此TBS的变化范围会比较大,为了保证MAC-e较低的填充率,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时隙的TBS分为128种。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编码效率,最低码率R1一般都会取大于0的值,例如取0.25。同时为了保证调制编码的最优化,QPSK支持的码率范围从R1到Rthd,16QAM支持的码率范围从Rthd/2到1,其中,Rthd<1,在本实施例中建议QPSK支持的码率范围从0.125到0.88,16QAM的码率范围为0.44到1。当码率确定后,也就可以隐含确定调制编码的方式了。
在本实施例中,NodeB向终端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主要包括:TRRI、CRRI、ENI。其中,TRRI=11100,由于TRRI最多使用5个时隙,值为1表示使用该时隙,在此的含义为使用3个时隙;CRRI=00000,根据表1中CRRI与OVSF码的对应关系可以得知在此的含义为OVSF码=1;ENI=000,根据ENI与E-UCCH的对应关系可得使用了1个E-UCCH。
NodeB不仅为终端分配上述内容,还为终端分配:资源有效持续时间(RDI),该RDI由RNC设定,表明为终端分配的各项资源的持续时间;E-AGCH循环序列号(ECSN),用于辅助进行E-AGCH的外环功控;应答指示信道(EI),用于告知终端哪一个E-HICH携带对其的反馈应答;E-DCH无线网络临时标识(E-RNTI),用于向NodeB标识该终端。
由于在HSUPA中,调度功能从RNC转移到Node B中,调度时延减小,AMC是终端根据NodeB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PRRI、CRRI、TRRI和ENI)进行E-TFC选择的,而Node B每次发送给终端的调度许可信息的内容都是可变的,因此终端每次上传所使用的TBS是快速改变的。当NodeB侧的信噪比较低时,即信道条件较差时,使用较低的码率,而在NodeB侧信噪比较高时,即信道条件较好时,使用较高的码率。由于信道条件较差时NodeB接收端的信噪比比较低,对于使用Reed Muller(32,10)编码的E-UCCH而言此时性能较差,无法为解码业务数据提供先决保证,为了提高低信噪比下的E-UCCH性能,在一个时隙内将多个E-UCCH与E-DCH复用到E-PUCH上后进行发送,NodeB接收到E-PUCH数据后,将多个E-UCCH合并后再进行解码,由于利用了多个E-UCCH的时间分集增益,改善了E-UCCH性能,从而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控制信令可靠性。由于码率与信噪比有相关对应关系,而信噪比与E-UCCH个数又有关联关系,故可以将ENI与传输的数据部分的码率建立对应关系,低码率时使用较多E-UCCH,高码率时使用较少的E-UCCH。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确定的绝对索引对应转换为相对索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将所述确定的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与起始为1的连续的自然数依次对应转换,并将转换后的自然数作为相对索引,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对应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时隙的128种TBS而言,最大的TBS是按照扩频因子(SF)取值为1,采用16QAM调制方式,且码率取值为1计算得到的,故对于不同的SF而言所支持的TBS个数范围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根据NodeB发送的CRRI就可以得到SF的取值,同时ENI与传输的数据部分的码率有对应关系,即根据TRRI、CRRI和ENI就可以得到总共有5×5×最大E-UCCH个数种组合,其中,TRRI的最大时隙数为5,CRRI对应5种SF。由于码率与ENI的对应关系并非线性化,故每种组合中的TBS个数并不相同。如表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仿真结果示意图,从图中的仿真结果看出每种组合的TBS个数都不会超过32个,最少的只有几个。由于调度信息是NodeB和终端都已知的,且ENI与传输的数据部分的码率对应关系也都是已知的,因此终端可以向NodeB传输TBS相对索引,即由调度信息决定的一种组合里的TBS相对索引。例如,如表2所示,绝对索引中TBS的值最大可以为128,需要占用的比特数为log2128=7,即需要7bit。而在本发明中,由于每种组合的TBS个数最多不超过32个,其相对索引取值为0到31,由于log2(32)=5,因此只需要5bit即可,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通过NodeB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TBS绝对索引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对应关系将该TBS绝对索引转换为相对索引,即绝对索引中的103至106、120至127分别对应1至4、5至12,终端向NodeB传输相对索引1至12。
Figure A20061016490600121
Figure A20061016490600141
Figure A20061016490600151
表2
在本发实施例中,当TRRI=11100时表示使用3个时隙的128种TBS,不同的OVSF码支持的TBS范围不同,对于CRRI=00000即SF=1时,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的ENI对应的TBS范围仿真示意图如图3所示,不同的ENI对应的码率范围不同,由于本实施例中建议QPSK支持的码率范围从0.125到0.88,16QAM的码率范围为0.44到1,故较少E-UCCH对应的码率范围时,该码率是两段不连续的范围。例如,当ENI=000表示只有1个E-UCCH时,即TBS的绝对索引为[103,106]U[120,127],在该组合确定的TBS范围内,TBS个数为12个,TBS的相对索引为[1,12]。随即终端将含有该TBS相对索引的TFCI和数据发送给基站,这时HARQ Process ID与RSN各有3bit和2bit,同样可以采用Reed Muller(32,10)编码。
步骤202:NodeB利用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由于终端所使用的这种TRRI/CRRI/ENI组合Node B是已知的,故NodeB根据收到的TBS的相对索引就可以利用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的TBS绝对索引,进而得到TBS的大小。然后基站可以利用该获得的TBS的大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在本发明中,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可以分别保存在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中;也可以保存在与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中,当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与网络进行通信时,通过信令将所述对应关系分别传输给基站以及终端,这里的服务器可以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或者是操作维护中心等网络实体。
通过本发明,在保证信令可靠性的减小了传输TFCI时占用的比特数,同时未增加新的编码方式,减小了信令传输的开销和系统的复杂度。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4所示,通过基站和网络进行通信,该终端包括转换单元11和发送单元12。其中,转换单元11用于根据来自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该相对索引发送给发送单元;发送单元12用于将包含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为一个以上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以和网络进行通信,该基站包括解析单元21,用于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来自所述终端发送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于包含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终端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B.所述基站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
C.所述基站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保存在与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保存在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中。
5.一种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该系统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其中,
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包含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利用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基站相连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站中具有一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相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小于发送绝对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
9.一种终端,通过基站和网络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基站发送的调度许可信息获得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绝对索引对应的相对索引,并将该相对索引发送给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包含所述传输块大小的相对索引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和数据发送给该基站。
10.一种基站,为一个以上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以和网络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先设置的绝对索引和相对索引的对应关系获得来自所述终端发送的格式组合指示消息中相对索引所对应的绝对索引,并利用所述绝对索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CN2006101649062A 2006-12-07 2006-12-0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7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49062A CN101197611B (zh) 2006-12-07 2006-12-0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CT/CN2007/003274 WO2008067715A1 (fr) 2006-12-07 2007-11-20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49062A CN101197611B (zh) 2006-12-07 2006-12-0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611A true CN101197611A (zh) 2008-06-11
CN101197611B CN101197611B (zh) 2011-03-30

Family

ID=3949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49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7611B (zh) 2006-12-07 2006-12-0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97611B (zh)
WO (1) WO2008067715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6857A1 (fr) * 2007-07-12 2009-01-15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Système et procédé indicateur de commande de format de transport de canal
CN101674101A (zh) * 2008-09-08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多径合并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WO2010139269A1 (en) * 2009-06-02 2010-1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605356B (zh) * 2008-06-1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2034536A1 (zh) * 2010-09-16 2012-03-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1677463B (zh) * 2008-09-18 2012-07-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半持续物理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0924B (zh) * 2009-04-10 2012-1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能力等级的方法和终端
CN10322025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和确定传输格式组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12423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850211A (zh) * 2013-11-01 2016-08-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低复杂度用户设备对同时下行链路传输的接收
CN110650542A (zh) * 2015-03-03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740A (zh) * 2010-04-27 2011-11-0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dch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反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433A (zh) * 2001-03-30 2005-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快速数据传递的方法
KR100816164B1 (ko) * 2002-01-31 2008-03-2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보 통지 방법,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기지국
KR20030079631A (ko) * 2002-04-06 2003-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순방향패킷접속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전송 블록의 크기 정보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GB0421663D0 (en) * 2004-09-29 2004-10-27 Nokia Corp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852073B (zh) * 2005-11-21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下行分组数据传输中分配资源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6857A1 (fr) * 2007-07-12 2009-01-15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Système et procédé indicateur de commande de format de transport de canal
CN101605356B (zh) * 2008-06-1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74101A (zh) * 2008-09-08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多径合并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1677463B (zh) * 2008-09-18 2012-07-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半持续物理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0924B (zh) * 2009-04-10 2012-1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能力等级的方法和终端
US8537750B2 (en) 2009-06-02 2013-09-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0139269A1 (en) * 2009-06-02 2010-1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RE46810E1 (en) 2009-06-02 2018-04-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40480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US8787294B2 (en) 2010-09-16 2014-07-2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pons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404802B (zh) * 2010-09-16 2015-03-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WO2012034536A1 (zh) * 2010-09-16 2012-03-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322025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和确定传输格式组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220254B (zh) * 2012-01-20 2016-02-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和确定传输格式组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12423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850211A (zh) * 2013-11-01 2016-08-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低复杂度用户设备对同时下行链路传输的接收
CN105850211B (zh) * 2013-11-01 2020-08-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备
CN110650542A (zh) * 2015-03-03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50542B (zh) * 2015-03-03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265899B2 (en) 2015-03-03 2022-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67715A1 (fr) 2008-06-12
CN101197611B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761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0449979C (zh)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CN101388744B (zh) 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
CN101114851B (zh) 一种hsdpa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753274B (zh) Tdd hsdpa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132599B (zh) 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码道资源分配方法
CN101192878B (zh)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972282B (zh) 提供多载波hsdpa后向兼容的系统和方法
KR20100048496A (ko) 이동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페이로드 크기결정장치 및 방법
CN101466123B (zh) 移动通信中上行增强传输格式集的选择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MX2007005753A (es) Esquema de peticion de repeticion automatica (arq) hibrido multimodo.
CN102045848A (zh) 一种半静态增强专用信道物理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1132230B (zh) 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数据及信令传输方法
CN101345906B (zh) 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374283A (zh) 基站调度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及基站系统
CN100596098C (zh) 无线块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11937469A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发送和接收
CN101465666B (zh) Td-scdma系统hsdpa中引入高阶调制的方法
EP171798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parameters for physical layer to provide up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49959C (zh)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0561900C (zh) 通过e-dch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
CN101635596A (zh) 一种高速上行增强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的选择方法
CN101383680B (zh) 一种增强专用信道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
CN101388691A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78365B (zh) Td-scdma系统hs-scch信令中调制方式的编码和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0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