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237A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237A
CN101174237A CNA2007101681950A CN200710168195A CN101174237A CN 101174237 A CN101174237 A CN 101174237A CN A2007101681950 A CNA2007101681950 A CN A2007101681950A CN 200710168195 A CN200710168195 A CN 200710168195A CN 101174237 A CN101174237 A CN 101174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equipment under
under test
difference
scri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81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237B (zh
Inventor
杜承杨
高必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681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4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4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2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186 priority patent/WO200907682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version control, e.g. updating test cases to a new software 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设备。本发明被测设备对应的测试命令未直接写入自动化测试脚本中,而是可以通过构建单独的数据库对该测试命令进行保存,因此当测试命令改变时,无需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逐一改动,只要修改数据库中相应的测试命令即可,缩小了测试过程中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使得自动化脚本可以快速适配测试命令的改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是测试领域中应用比较大的部分,虽然自动化测试技术并不是新生的技术,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完善的,可以为产品质量提供行之有效服务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被测设备的软件层面,例如命令行发生改变时,相应的对应原来命令行的自动化测试脚本将无法使用,此时需要测试人员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修改,当自动化测试脚本数量较大时,将增加维护脚本的工作量。由于在一个测试周期中,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同时进行,以实现相互间的验证,但是当新的软件版本产生,而相应的自动化测试脚本还未修改完毕,会导致当一个测试周期结束时,自动化测试脚本还不能适配该软件版本,而手动测试已经完成,使得自动化测试脚本无法在自动化测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有一种技术能够改进被测设备的软件变动对自动化测试脚本带来的影响,即只要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较小的改动就能够适配被测设备的软件变动。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常采用拆分自动化测试脚本,并编写重用过程的方法。例如,有三个脚本,分别为脚本1、脚本2和脚本3,其中脚本1对应被测设备1,测试时需要调用的配置命令为命令1、命令2、命令3、命令4和命令5;脚本2对应被测设备2,测试时需要调用的配置命令为命令1、命令2、命令4、命令5和命令6;脚本3对应被测设备3,测试时需要调用的配置命令为命令1、命令2、命令4、命令5、命令6和命令3。
根据上述三个脚本在测试过程中调用命令的情况,编写小脚本a和小脚本b,其中小脚本a调用配置命令1和命令2,小脚本b调用配置命令4和命令5。则根据拆分后的小脚本,脚本1在测试设备1时顺序调用小脚本a的配置命令(命令1和命令2),配置命令3,小脚本b的配置命令(命令4和命令5);脚本2在测试设备2时顺序调用小脚本a,小脚本b,配置命令6;脚本3在测试设备3时顺序调用小脚本a,小脚本b,配置命令2,配置命令6。
由以上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可知,如果配置命令1,命令2,命令3或命令5中的任意命令发生变化,只需要修改小脚本a或小脚本b即可,但是如果配置命令3发生了变化,则需要修改脚本1和脚本3,而如果配置命令6发生变化,则需要修改脚本2和脚本3。由于上例中的脚本数量较少(仅3个),而如果脚本数量增多,则在根据众多脚本调用配置命令的情况拆分脚本,编写能够共用的小脚本时,难以较好地把握拆分尺度,例如上例中脚本2和脚本3都调用配置命令4、命令5和命令6,而脚本1、脚本2和脚本3又都调用了配置命令4和命令5,因此将配置命令4、命令5和命令6拆分为一个小脚本,还是将配置命令4和命令5拆分成一个小脚本将难以掌握,尤其在脚本较多且调用的配置命令也较多时更不好拆分;而且在被测设备的软件改动时仍然需要修改自动化测试脚本的代码,相应增加了自动化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
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一种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和至少一台根据测试命令进行测试的被测设备,
所述测试设备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调用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一种测试设备,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调用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然后将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测设备对应的测试命令未直接写入自动化测试脚本中,而是可以通过构建单独的数据库对该测试命令进行保存,因此当测试命令改变时,无需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逐一改动,只要修改数据库中相应的测试命令即可,缩小了测试过程中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使得自动化脚本可以快速适配测试命令的改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化测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图6为本发明测试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发明测试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该实施例中通过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将测试命令下发至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如图1所示:
框图101: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框图102: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其中,可以预先保存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即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后,将该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
其中,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其对应的测试命令保存在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该差异库可以为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扩展标记语言)的差异库、或基于SQL(Structured 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差异库、或基于数据结构的差异库。
其中,自动化测试脚本中包括逻辑设备名称及所述逻辑设备调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对应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的同类差异属性,所述逻辑设备保存在拓扑文件中。
具体的,根据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逻辑设备名称查找所述拓扑文件中对应的逻辑设备,所述逻辑设备映射所述被测设备后获取对应该逻辑设备的被测设备,将获取所述当前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赋予该逻辑设备,通过赋予的差异属性在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调用对应该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框图103:将测试命令下发至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本发明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将被测设备对应的测试命令保存在预先设置的XML差异库中后,对被测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的详细流程:
框图201: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就是分析导致被测设备的测试命令出现差异的因素,例如产品的类型不同、产品的版本不同、或者被测设备对应的物理接口的不同等都是造成被测设备测试命令出现差异的常见因素。
框图202:将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文件通常是指基于对应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测试床文件,测试床文件用于记录被测设备和分析出的该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例如被测设备A对应的差异属性为产品X版本Y。
框图203:根据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逻辑设备名称查找拓扑文件中对应的逻辑设备。
除与自动化测试框架对应测试文件外,测试设备中还包括与该自动化测试框架对应的拓扑文件,该拓扑文件中保存了逻辑设备。
相应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中包括逻辑设备名称及该逻辑设备调用的方法,例如,一个自动化测试脚本可以描述如下:RTA AW1,其中,RTA为保存在拓扑文件中的逻辑设备名称,AW1为该逻辑设备可以调用的方法,该方法对应被测设备差异库中的同类差异属性。
当自动化测试脚本在测试床框架上运行的时候,通过该自动化脚本的逻辑设备的名称就能够在拓扑文件中找到相应的逻辑设备。
框图204:逻辑设备映射到测试文件中的相应的被测设备。
拓扑文件中的逻辑设备映射测试文件中的被测设备时,通常形成一个逻辑设备对应一个被测设备的关系,假设该被测设备为前述的被测设备A,则映射关系即为逻辑设备RTA映射到被测设备A。
框图205:获取被测设备在测试文件中保存的差异属性。
根据逻辑设备映射到的被测设备,将保存在测试文件中的该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赋予该逻辑设备,例如,将被测设备A的差异属性产品X版本Y赋予逻辑设备RTA。
框图206:通过该差异属性在XML差异库中调用对应该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本方法实施例中保存设备间差异属性的差异库是基于XML而预先建立的XML差异库。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并且XML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例如:数据索引、排序、查找、相关一致性等,XML仅仅是展示数据,XM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这使XML成为数据交换的唯一公共语言,XML可以与操作系统平台下产生的信息结合,并将XML数据加载到程序中进行分析,最后以XML格式输出结果。
本实施例中的XML差异库中保存了预先分析出的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同类差异属性具有统一名称,在同一目录下保存,该名称与自动化测试脚本中逻辑设备调用的方法的名称一致,使得该逻辑设备可以根据赋予的差异属性在该XML差异库中调用到对应该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例如,在XML差异库中对应方法和版本的差异属性均具有统一名称AW1,而被测设备A的差异属性产品X版本Y也位于AW1的目录下,对应该差异属性产品X版本Y的测试命令为命令M,则逻辑设备RTA根据赋予的差异属性产品X版本Y通过调用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方法AW1可以查找到对应差异属性产品X版本Y的测试命令M。
框图207:将测试命令下发至当前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自动化测试框架根据在XML差异库中调用的被测设备A的测试命令M对该被测设备A进行测试。
结合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测试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假设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为产品类型和版本号:
如图3所示,为该自动化测试实施例流程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自动化测试框架,与该自动化测试框架对应的测试床文件和拓扑文件,自动化测试脚本,XML差异库以及被测设备A。
首先,需要分析导致被测设备命令行出现差异的差异属性,该实施例中具体的差异属性为产品和版本,通过分析出的差异属性建立XML命令行差异库,该差异库中存储的命令行之间的差异如下表1所示:
表1
  测试脚本中的方法名称     产品差异 产品版本差异 实际测试命令
  AW1     产品1     版本1     111111
    版本2     222222
    产品2     版本3     333333
    版本4     444444
    产品3     版本5     555555
    版本6     666666
当然,具体测试时对应其它的差异属性,该XML差异库中的方法AW1目录下还可以存放上述其它的差异属性,比如命令行的返回信息等,即保证在调用时仅调用该方法AW1,而不直接调用实际的测试命令。
假设在本实施例中分析出的被测设备A的差异属性为产品3版本5,结合图3:
框图301:将分析出的设备A的差异属性产品3版本5写入测试床文件中,在测试床文件中就保存了“设备A→产品3版本5”。
框图302:自动化测试脚本具体为“RTA AW1”,根据该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逻辑设备名称“RTA”在拓扑文件中找到对应的逻辑设备RTA。
框图303:根据该逻辑设备RTA在测试床文件中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A,将该被测设备A的差异属性产品3版本5赋予该逻辑设备RTA。
框图304:该逻辑设备RTA通过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方法函数AW1,以差异属性产品3版本5为参数在XML差异库中调用对应产该参数的真实测试命令,即根据上表1,通过AW1调用到的实际测试命令为555555。
框图305:将实际测试命令555555发送到对应差异属性产品3版本5的被测设备A。
框图306:根据该实际测试命令555555对设备A进行自动化测试。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当差异属性产品3版本5对应的实际测试命令变为777777时,由于自动化测试脚本中不包含实际测试命令,而仅包含可以调用该实际测试命令对应差异属性的方法名称,因此不必对自动化测试脚本中配置的测试命令进行修改,即无需对AW1进行修改,只需要在XML命令行差异库中,将对应产品3版本5的实际测试命令修改为777777,则逻辑对象映射物理对象后通过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方法AW1就可以从XML命令行差异库中相应调用修改后的实际测试命令777777,通过建立差异库的方法,减小了在实际测试命令发生改动时对自动化测试脚本的修改维护工作量,使自动化测试脚本能够快速适配改变的测试命令。
与本发明自动化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施例。
本发明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4所示:
该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410和被测设备420,为了描述方便,该实施例框图中仅示出了一台被测设备,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该系统实施例也可以包含多台被测设备。
其中,测试设备410包括获得单元411,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单元412,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下发单元413,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本发明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5所示:
该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设备510和被测设备520,同上实施例,为了描述方便,该实施例框图中仅示出了一台被测设备,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该系统实施例也可以包含多台被测设备。
测试设备510包括配置单元5110,用于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获得单元512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单元513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下发单元5140,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其中,获得单元5120包括分析差异属性单元5121,用于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写入差异属性单元5122,用于将所述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运行测试脚本单元5123,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其中,调用单元5130包括映射被测设备单元5131,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脚本对应的逻辑设备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获取差异属性单元5132,用于获取所述当前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测试命令单元5133,用于通过所述差异属性在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调用对应所述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与本发明自动化测试方法实施例和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测试设备的实施例。
本发明测试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6所示:
该测试设备包括:获得单元610、调用单元620和下发单元630。
其中,获得单元61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单元62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下发单元630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本发明测试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7所示:
该测试设备包括配置单元710,用于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获得单元72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单元730,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下发单元740,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其中,获得单元720包括分析差异属性单元721,用于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写入差异属性单元722,用于将所述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运行测试脚本单元723,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其中,调用单元730包括映射被测设备单元731,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脚本对应的逻辑设备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获取差异属性单元732,用于获取所述当前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调用测试命令单元733,用于通过所述差异属性在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调用对应所述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进一步的,映射被测设备单元731包括查找被测设备单元,根据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所述逻辑设备名称查找所述拓扑文件中对应的逻辑设备;获取被测设备单元,用于在所述逻辑设备映射所述被测设备后获取对应该逻辑设备的被测设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测设备对应的测试命令未直接写入自动化测试脚本中,而是可以通过构建单独的数据库对该测试命令进行保存,因此当测试命令改变时,无需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逐一改动,只要修改数据库中相应的测试命令即可,缩小了测试过程中对自动化测试脚本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使得自动化脚本可以快速适配测试命令的改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5)

1.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具体为:
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将所述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
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具体为:
自动化测试脚本对应的逻辑设备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
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所述当前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通过所述差异属性在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调用对应所述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测试脚本中包括所述逻辑设备名称及所述逻辑设备调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对应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的同类差异属性,所述逻辑设备保存在拓扑文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自动化测试脚本对应的逻辑设备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
根据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所述逻辑设备名称查找所述拓扑文件中对应的逻辑设备;
所述逻辑设备映射所述被测设备后获取对应该逻辑设备的被测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异库为基于XML的差异库、基于SQL的差异库或基于数据结构的差异库。
9.一种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设备和至少一台根据测试命令进行测试的被测设备,
所述测试设备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调用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进一步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11.一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获得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调用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调用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命令下发至所述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被测设备差异库,所述差异库中包括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及该差异属性对应的测试命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单元包括:
分析差异属性单元,用于分析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写入差异属性单元,用于将所述被测设备及其差异属性写入测试文件中;
运行测试脚本单元,用于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单元包括:
映射被测设备单元,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脚本对应的逻辑设备映射到当前被测设备;
获取差异属性单元,用于从所述测试文件中获取所述当前被测设备的差异属性;
调用测试命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差异属性在所述被测设备差异库中调用对应所述差异属性的测试命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被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被测设备单元包括:
查找被测设备单元,根据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所述逻辑设备名称查找所述拓扑文件中对应的逻辑设备;
获取被测设备单元,用于在所述逻辑设备映射所述被测设备后获取对应该逻辑设备的被测设备。
CN2007101681950A 2007-11-28 2007-11-28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81950A CN101174237B (zh) 2007-11-28 2007-11-28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PCT/CN2008/073186 WO2009076827A1 (zh) 2007-11-28 2008-11-25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81950A CN101174237B (zh) 2007-11-28 2007-11-28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237A true CN101174237A (zh) 2008-05-07
CN101174237B CN101174237B (zh) 2011-04-13

Family

ID=3942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81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237B (zh) 2007-11-28 2007-11-28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4237B (zh)
WO (1) WO200907682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27A1 (zh) * 2007-11-28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CN105512017A (zh) * 2014-09-22 2016-04-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兼容性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6155848A (zh) * 2015-03-24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和设备
CN106776182A (zh) * 2016-12-21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工站并执行对应脚本的方法
CN108614768A (zh) * 2016-12-14 2018-10-0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持续集成方法及装置
CN111124892A (zh) * 2019-12-04 2020-05-0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基于命令行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527661A (zh) * 2020-12-17 2021-03-19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数据脚本的验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797B (zh) * 2011-11-16 2013-09-11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网络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361327B (zh) * 2022-09-29 2023-08-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网卡ncsi命令的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0076B2 (en) * 2001-03-23 2009-05-05 S2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interception of calls by a target device
CN1328689C (zh) * 2002-11-22 200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产品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0512060C (zh) * 2003-04-09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波动分析辅助测试用例升级的方法
CN1790957A (zh) * 2004-12-14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测试方法
US7444397B2 (en) * 2004-12-21 2008-10-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executing test scripts against multiple systems
CN100370434C (zh) * 2005-11-01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软件自动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74237B (zh) * 2007-11-28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27A1 (zh) * 2007-11-28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CN105512017A (zh) * 2014-09-22 2016-04-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兼容性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6155848A (zh) * 2015-03-24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和设备
CN106155848B (zh) * 2015-03-24 2019-09-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和设备
CN108614768A (zh) * 2016-12-14 2018-10-0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持续集成方法及装置
CN106776182A (zh) * 2016-12-21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工站并执行对应脚本的方法
CN106776182B (zh) * 2016-12-21 2020-02-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工站并执行对应脚本的方法
CN111124892A (zh) * 2019-12-04 2020-05-0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基于命令行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527661A (zh) * 2020-12-17 2021-03-19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数据脚本的验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2527661B (zh) * 2020-12-17 2024-04-26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数据脚本的验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76827A1 (zh) 2009-06-25
CN101174237B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4237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一种测试设备
CN107122368B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18281B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6708718B (zh) 服务框架接口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11210842B (zh) 语音质检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1680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elling data exchange in a data flow of an extract, transform, and load (etl) process
CN103592898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236672A (zh) 一种数据导入方法及装置
CN102135938A (zh) 一种软件产品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339542U (zh) 一种软件产品测试系统
US6708185B2 (en) SQL execution analysis
CN100375057C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辅助系统及相应的软件自动测试方法
CN105653401A (zh) 应用系统灾备、运维、监控和应急启停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595184A (zh) 智能电视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256581A (zh) 高仿真证券业交易类系统的日志回放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306861A (zh) 一种基于Unittest和Jenkins工具的接口自动化测试体系及方法
CN105354138A (zh) 一种确定手机页面上特定控件属性的方法
CN103810094B (zh) 一种测试案例的执行方法、装置和测试工具
CN115292307A (zh) 数据同步系统、方法及相应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808748A (zh) 一种mib版本对比方法和装置
CN105373446B (zh) 一种基于自动演练的系统自动修复方法和装置
CN109117173B (zh) 一种基于项目版本开发的配制文件管理方法
CN105630634A (zh) 应用系统灾备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597040A (zh) 一种界面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038248B (zh) Etl依赖自动识别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