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9458A -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9458A
CN101169458A CN 200710177733 CN200710177733A CN101169458A CN 101169458 A CN101169458 A CN 101169458A CN 200710177733 CN200710177733 CN 200710177733 CN 200710177733 A CN200710177733 A CN 200710177733A CN 101169458 A CN101169458 A CN 101169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yristor
leakage current
valve
voltage
resist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777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广福
贺之渊
温家良
查鲲鹏
邓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 2007101777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9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较准确的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首先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串联所用的各个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然后用排序和优化组合的方法选择晶闸管配对,保证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趋于平均值;再求得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并将该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代入式(如图),计算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其中Umax为各层晶闸管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Um为阀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直流电压,ns是串联阀的晶闸管层数。本发明方法针对高压晶闸管阀的串联机理的物理本质,依据漏电流差异进行静态均压计算,更准确、实用,可提高晶闸管的利用率和提高串联阀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晶闸管元件串联组成的高压晶闸管阀是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的核心部件。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压晶闸管阀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高压晶闸管阀所采用的晶闸管元件的电压电流等级大大提高,运行工况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高压晶闸管阀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保证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必须保证其装置的可靠性,而可靠性的评估必须以对设计的精确认识为基础。
晶闸管串联技术作为高压晶闸管阀制造的核心技术,虽然已经有很长的研究和应用历史,但一直缺少对串联机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常常都是基于不同的应用目的而又彼此缺乏有机的联系,或者试图把不同层面的问题统一在一起。因而他们都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反映晶闸管串联运行的机理。相应的,晶闸管的串联技术也一直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经验公式和盲目的放大裕度上。这不仅造成了元件的浪费,更危险的是可能对所设计的高压晶闸管阀在实际运行时的安全裕度缺乏准确的认识。对于装置的可靠性的研究更是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晶闸管串联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动、静态特性不同的晶闸管在串联后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且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闭锁状态下,晶闸管的漏电流特性不同,串联后承受的电压也不同;在晶闸管关断过程中,反向恢复电荷的差异也可能造成阀内部电压分布不均。选择合适的阻尼回路的电阻参数可以实现高压晶闸管阀的动态和静态电压均匀。均压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串联层数的选取。传统的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参数的计算方法以最大漏电流为设计依据,将器件的各种差异设计门限放大到极限,例如用漏电流最大值代替漏电流差,同时采用人为设定的均匀系数来作为计算的依据,造成了器件的浪费和设计概念的模糊,忽略了本质过程。电压分布不均是由器件特性的差异决定的,因此问题的分析也必须以器件特性的差异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较准确的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在满足串联均压效果的前提下,该方法能够使选择的静态均压电阻的阻值更大,功率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步骤为:
首先在相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串联所用的各个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
然后用排序和优化组合的方法选择晶闸管配对,该配对方法应保证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趋于平均值,即实现各对反并联晶闸管的漏电流之间的差值最小,其中各对反并联晶闸管的漏电流为该对反并联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在一些简单情况下可以采用选择正向漏电流最大的晶闸管和反向漏电流最小的晶闸管配对的方法。
对于优化配对后的晶闸管阀,分别计算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将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减,得到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
再根据公式 U max = U m n s + ( 1 - 1 n s ) Z * ΔI M - - - ( 1 ) , 代入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计算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其中Umax为各层晶闸管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Um为阀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直流电压,  ns是串联阀的晶闸管层数。
本发明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针对高压晶闸管阀的串联机理的物理本质,依据漏电流差异进行静态均压计算,更准确、实用,可提高晶闸管的利用率和提高串联阀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晶闸管阀静态均压机理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确定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静态均压的机理可以利用图1的等效电路来分析。
ΔIM为经过测量、配对(方法见图2及下文描述)后得出的最大层间漏电流差所代表的等效电流源,Ir为等效漏电流,Un为加在阀两端的直流电压,ns表示串联阀的晶闸管层数,Z*为要计算的静态均压电阻。由于漏电流差的存在,串联晶闸管层之间存在电压的不均匀,漏电流最小的一层比其它层承受的电压都要高。加入静态均压电阻之后,缓解了这种电压的不均匀性,确定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目的就是保证承受最大电压的晶闸管层的电压值不超过其设计允许的最大值。
如图2所示,本发明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计算方法步骤为:
首先在相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串联所用的各个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
然后用排序和优化组合的方法选择晶闸管配对,该配对方法应保证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趋于平均值,即实现各对反并联晶闸管的漏电流(即该对反并联晶闸管正反向漏电流之和)之间的差值最小。在一些简单情况下可以采用选择正向漏电流最大的晶闸管和反向漏电流最小的晶闸管配对的方法。
对于优化配对后的晶闸管阀,分别计算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和,取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减,得到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
假定除了拥有最小漏电流的一层晶闸管外,其它晶闸管的漏电流同为Ir,则其它各层晶闸管的漏电流即相当于在较小漏电流的一层晶闸管短加了一个ΔIM的电流源。则承受最大电压的晶闸管层的电压可以用式 U max = U m n s + ( 1 - 1 n s ) Z * ΔI M 描述。利用该公式可以对静态均压效果和串联数进行核算,代入各层晶闸管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Umax和阀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直流电压Um,计算得到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对计算结果Z*进行优化,可以选择合适的阻值、功率值以及使其与其它的设计要求例如机械特性、采购要求等相匹配。
高压晶闸管阀静态下的均压要把直流和交流情况分开考虑,交流漏电流的通路是阻容支路,因此该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实际指动态均压电容Cs、动态均压电阻Rs和串联均压电阻R′的阻抗之和;直流情况下,该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即为动态均压电阻Rp的阻值。器件在交直流条件下的漏电流值也不同。
本发明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针对高压晶闸管阀的串联机理的物理本质,依据漏电流差异进行静态均压计算,更准确、实用,可提高晶闸管的利用率和提高串联阀的可靠性。

Claims (3)

1.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串联所用的各个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
然后用排序和优化组合的方法选择晶闸管配对,该配对方法应保证各层的反并联晶闸管对的正反向漏电流之和趋于平均值;
对于优化配对后的晶闸管阀,求得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
将最大的层间漏电流差ΔIM代入公式 U max = U m n s + ( 1 - 1 n s ) Z * ΔI M , 计算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Z*,其中Umax为各层晶闸管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Um为阀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直流电压,ns是串联阀的晶闸管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排序和优化组合的方法选择的晶闸管配对方案为:选择正向漏电流最大的晶闸管和反向漏电流最小的晶闸管配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串联所用的各个晶闸管的正、反向漏电流是在相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进行的。
CN 200710177733 2007-11-20 2007-11-20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Pending CN101169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77733 CN101169458A (zh) 2007-11-20 2007-11-20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77733 CN101169458A (zh) 2007-11-20 2007-11-20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9458A true CN101169458A (zh) 2008-04-30

Family

ID=3939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77733 Pending CN101169458A (zh) 2007-11-20 2007-11-20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945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853A (zh) * 2010-05-07 2010-08-18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晶闸管在线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49146A (zh) * 2014-06-30 2014-09-17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功率模块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CN10630009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10kV开关的设计方法
CN106980077A (zh) * 2016-01-18 2017-07-25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闸管串联配对测试电路及方法
CN111239577A (zh) * 2019-04-08 2020-06-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大功率晶闸管漏电流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853A (zh) * 2010-05-07 2010-08-18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晶闸管在线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49146A (zh) * 2014-06-30 2014-09-17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功率模块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CN10630009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10kV开关的设计方法
CN106980077A (zh) * 2016-01-18 2017-07-25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闸管串联配对测试电路及方法
CN106980077B (zh) * 2016-01-18 2019-09-10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闸管串联配对测试电路及方法
CN111239577A (zh) * 2019-04-08 2020-06-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大功率晶闸管漏电流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947B (zh) 一种高效率的晶闸管换流阀组件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7066799B (zh) 一种地下变电站分体式冷却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方法
CN103399241B (zh) 基于温升与负荷关系的配电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3487680B (zh) 一种换流阀换相失败判别方法
CN101169458A (zh) 一种确定晶闸管阀串联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CN103278758B (zh) 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关断特性测试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CN104375035B (zh) 一种节能设备能效测试方法
US20140244189A1 (en) System For Achiev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State Estimation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6019174A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dc-dc功率模块的测试电路及方法
CN104246522A (zh) 用于检测hvdc输电系统中的故障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05960A (zh) 一种光伏系统的串并联失配损失率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2252787A (zh) 测量电缆终端绝缘界面压力的方法
CN111157837B (zh) 一种油田配电网的电压暂降凹陷域的分析方法
CN105182126A (zh) 一种改进型配电变压器能效计量检测方法
CN104749504B (zh) 负载条件下牵引变压器频域介电响应的实验方法
CN114966216A (zh) 一种钢轨纵向电阻和过渡电阻测量系统
CN103176471B (zh) 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标准检测试验方法
CN104049161A (zh) 一种变电所现场避雷器不拆一次高压引线的试验连接结构及试验方法
CN106771774A (zh) 一种同时对多台变压器进行过电流试验的装置
CN202631606U (zh) 一种电流检测装置
CN103412190A (zh) 基于参数在线辨识的开关类设备状态评价方法
CN107664719A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阻尼电容状态监测方法
CN108663594A (zh) 绕组不等容量比vx接线牵引变压器的试验方法
CN105629174B (zh) 一种恒功率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049146B (zh) 一种确定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功率模块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