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6153A -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6153A
CN101166153A CNA2007101456280A CN200710145628A CN101166153A CN 101166153 A CN101166153 A CN 101166153A CN A2007101456280 A CNA2007101456280 A CN A2007101456280A CN 200710145628 A CN200710145628 A CN 200710145628A CN 101166153 A CN101166153 A CN 101166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cy
user
strategy
business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5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6153B (zh
Inventor
吕珍珠
王春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ongji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A2006100632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937623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456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220 priority patent/WO200903017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所述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在终端间传递,包括以下步骤:(a)策略执行点从策略决策点获取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b)策略执行点根据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数据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应的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本发明通过使用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数据流,实现了不同用户使用网络业务时的差异化业务质量保证。同时,本发明通过提供动态策略控制,实现了网络中业务的控制,从而降低了网络运营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IP的宽带承载网络将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电信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及安全问题是基于IP的下一代电信网的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下一代电信网中,为了保证业务传输,需有效控制整个承载网络的使用,特别是对于目前在网络上不断出现的基于P2P方式提供语音或多媒体业务。
目前业界相关标准组织都提出类似的基于承载控制层来实现QoS保证。例如在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方案)的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中,通过基于业务和用户签约信息的策略控制机制,当数据流经过网关(GW)时,网关根据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用于策略控制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的功能实体)下发的动态策略实施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流的合法性,同时还执行流量监管及整形,以及队列调度等功能。
而在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的TISPAN(Telecommunications andInternet Protocol Harmonization Over Networks,基于网络的通信和网络协议协调)中,也提出类似的RACS(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资源和接纳控制子系统)架构,其中SPDF的功能类似于3GPP的PCRF的部分功能,当然这两个标准在制定时由于其重点考虑的接入网类型不一致,导致两者的实现细节等方面稍有些差异。
然而,无论是目前的3GPP的PCC还是ETSI TISPAN的RACS提出的QoS控制流程及相关策略主要是针对会话型业务,即PDF(策略控制功能)是通过与AF(适配模块)交互获得动态业务信息。然而此类QoS控制机制无法适用于当前P2P(Peer to Peer,点对点)业务如Skype、BT、MSN等。此类P2P业务的最大特点是:由第三方内容商提供和控制业务,网络运营商的设备不参与业务建立的信令交互过程。因此网络运营商无法确保用户在请求业务前第三方AF会主动与PDF交互,从而使得网络运营商无法保证可以实施此类业务的动态策略控制,不利于网络的运营维护。
目前实现网络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在核心网边界的边缘节点前放置一防火墙,通过在防火墙上静态配置对P2P业务的策略来实现对P2P业务的控制。然而在该方案中,对P2P业务的策略是通过静态配置实现的且控制不能细化到特定用户,不能够灵活适用于各种业务运营模式(如对于支付额外费用用户允许其使用P2P业务,而其他用户则不允许使用)。同时由于新的P2P业务具有出现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P2P业务产生变化时,只能通过频繁地手工操作来增加或修改业务策略配置规则,不利于网络的运营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解决上述下一代电信网中对P2P业务的控制策略过于简单、不够灵活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解决上述下一代电信网中对P2P业务的控制策略过于简单、不够灵活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所述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在终端间传递,包括以下步骤:
(a)策略执行点从策略决策点获取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b)策略执行点根据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数据流。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所述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在终端间传递,包括有连接到网络的策略执行点、策略决策点、用户签约数据库以及运营商策略数据库,
所述策略决策点包括有:
策略生成模块,所述策略生成模块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和业务策略信息,或者从用户签约数据库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以及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获取业务策略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签约信息和业务策略信息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所述策略执行点包括有:
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识别来自终端的数据包的用户标识及业务标识;
策略执行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策略决策点获取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媒体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通过策略执行点进行在终端之间转发的网络业务,由策略执行点使用从策略决策点获取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数据流,实现了这类业务的动态控制,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下一代电信网中对这类业务的控制策略过于简单、不够灵活的缺陷;且实现了网络运营商对此类业务的控制,从而降低了网络运营的成本。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使用网络业务时的差异化业务质量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包括有连接到网络的策略执行点(PolicyEnforcement Point,PEP)12、策略决策点(Policy Decision Point,PDP)15、用户签约数据库(Subscription Profile Repository,SPR)13以及运营商策略数据库(Policy Provision Repository,PPR)14,其中策略执行点12连接有多个终端11,从而终端11可经由该策略执行点12进行数据传递。用户是指在终端11上使用用户标识进入系统并使用系统的虚拟实体,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通过终端11实现。
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中包括有业务策略信息,该业务策略信息包括基于用户群、业务或第三方运营商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策略以及业务特征模式信息等,其中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包括P2P业务特征模式信息。用户签约数据库13包括有用户签约信息,该用户签约信息是与网络运营商签约的信息,该信息是基于用户层面的服务质量(QoS)策略信息,包括用户群信息、用户服务质量签约信息以及业务订购关系等。
策略决策点15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和用户签约数据库13中检索策略、解释策略并将策略发送到策略执行点12执行。策略决策点15需要将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和用户签约数据库13中检索到的策略翻译成对应策略执行点12能够理解的格式。策略决策点15还从策略执行点12接收策略请求消息并返回相应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策略决策点15包括有策略生成模块151,该策略生成模块151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获取业务策略信息,并从用户签约数据库13获取用户签约信息,然后根据业务策略信息和用户签约信息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该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包括用户标识、业务标识,以及下面三个中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等级、限流次数以及上下行带宽,此外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信息。
策略执行点12包括有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121及策略执行模块122。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121用于利用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Deep PacketInspection,DPI)方法检测和识别来自终端11的数据包的用户标识及标记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策略执行模块122用于从策略决策点15获取具体策略,并根据上述获取的具体策略处理经过该策略执行点12的数据流。数据流从一个终端传送到另一终端,策略执行点12是该数据通道中的一个中间节点,在实际应用中,策略执行点12包括网关、防火墙、路由器、安全操作系统等。在本实施例中,策略执行点12由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121识别数据包类型后,通过策略执行模块122根据来自策略决策点15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终端11的数据流,例如CAR(CommittedAccess Rate,接入速率限制)、限流、标记优先级、拥塞避免、丢包等。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第一触发模块,该第一触发模块在接收到来自策略执行点12的策略请求消息时触发策略生成模块151生成对应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其中策略请求消息包括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121检测获得的用户标识以及业务标识生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一个第二触发模块,该第二触发模块在接收到终端11上线消息时触发策略生成模块151生成对应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该上线消息包括用户标识或类似标记登录终端11的信息。此时,策略生成模块151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获取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并生成多条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传送到策略执行点12。策略执行点12通过深度数据包检测方法识别数据流后,选择与数据流的业务类型匹配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数据流。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12在终端11间传递,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策略执行点12从策略决策点15获取对应用户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该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由策略决策点15根据用户签约数据库的用户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数据库的业务策略信息生成。当然该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也可直接根据需要设置。该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包括有用户标识、业务标识,以及下面三个中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等级、限流次数以及上下行带宽。
策略决策点15在接收到来自策略执行点12的策略请求消息时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或者在接收到终端11上线消息时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步骤S22:策略执行点根据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数据流。例如CAR、限流、标记优先级、拥塞避免、丢包等。
如图3所示,是图2所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流图。
首先,在策略执行点12启动后或者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与网管或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或其它第三方数据库交互,该交互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并未在图中出现,图中只表述了交互的结果,获取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及对应的业务标识等下发给策略执行点12记录保存。策略执行点12也可以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获得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及对应的业务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包括P2P业务特征模式信息,例如,BT下载的业务特征模式为“|13|BitTorrent protocol”。当然,在具体应用中也可包括其他类型的业务特征模式信息。
业务标识可以是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和目的IP地址、源和目的端口号及协议号)、业务名称字符串、业务标识索引或端口号用于标识业务的信息。
此外,策略决策点15启动后,从用户签约数据库13获取用户签约信息,并将该用户签约信息保存到其本地记录。同样地,策略决策点15启动后,从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获取业务策略信息,并将业务策略信息保存到其本地记录,业务策略信息包括业务标识及对应的运营商策略规则等。
终端11启动业务产生数据流,并将数据流发送到策略执行点12。策略执行点12接收到数据流时,对该数据流进行深度数据包检测,识别该数据流对应的业务标识,并获取该数据流对应的用户标识,再根据该业务标识和用户标识向策略决策点15发起策略请求消息以获得数据流处理策略,其中策略请求消息携带用户标识及业务标识。在此过程中,对于无法识别业务流可以实施丢包或使用BF(即Best effort forwarding,尽力转发)方式调度及转发。
DPI技术作为一种灵活和有效的业务识别技术,近年来在防火墙、业务控制网关、策略控制系统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深度”是和普通的报文分析层次相比较而言的,普通报文分析仅分析IP包的传输层以下的内容,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而DPI除了对前面的层次分析外,还增加了应用层分析。
本实施例中利用DPI方法识别数据流的业务标识,可以首先识别传输层的内容,例如识别到固定FTP业务使用的端口号,则可以确定该数据流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业务的数据流,通过存储的业务类型与业务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可获得数据流对应的业务标识;如果通过分析传输层的内容无法确定业务类型,则进一步进行深度分析,匹配业务特征模式信息,获取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例如如果对数据流进行DPI检测,检测到“|13|BitTorrent protocol”,则策略执行点12通过匹配本地保存的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就可以获得BT业务的业务标识。
策略决策点15根据策略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和业务标识来确定和关联策略信息,在策略决策点15根据业务标识判断数据流属于P2P业务时,策略决策点15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若策略决策点15本地已存在用户签约信息,则直接获取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若策略决策点15本地已存在业务策略信息,则直接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若此时策略执行点15本地无用户数据和业务信息数据,根据用户标识到用户签约数据库13查询并获取用户签约信息,并根据业务标识到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查询并获取业务策略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和业务策略信息进行综合决策,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并返回给策略执行点12。上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包括用户标识、业务标识、服务质量等级、限流次数以及上下行带宽等。
后续发生其他事件如因终端用户解除/预订业务关系,或者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信息改变等,则相应也会触发策略决策点15主动更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由于在终端接入系统时才产生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因此当终端接入系统时若用户签约数据库或供应商策略库有变化,则按照变化后的信息生成新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自动更新。
最后,策略执行点12根据获取的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对数据流实施相应的策略调度如优先级标记、流量监管/整形或拥塞处理动作等。
如图4所示,是图2所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首先策略决策点15通过与用户签约数据库13交互获得用户签约信息,其中用户签约信息包括用户群信息、用户服务质量等级以及业务订购关系等。同时策略决策点15还通过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14交互获得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其中每一业务策略信息包括基于用户群、业务或第三方运营商的SLA策略,还包括P2P业务的特征模式信息及对应的业务标识等。
策略决策点15在接收到用户上线消息时,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及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进行综合决策,形成多条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其中用户上线消息包括用户标识,每一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包括用户标识、业务标识、以及服务质量等级、限流次数和上下行带宽等的至少一个,并将该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下发到策略执行点12。
后续发生其他事件如因终端用户解除/预订业务关系,或者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信息改变等,则相应也会触发策略决策点15更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在本实施例中,策略决策点15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得知终端11上下线状态:一是通过策略执行点12直接把终端11上下线状态上报给策略决策点15;二是通过其他设备如NASS来通知策略决策点15终端11上下线状态。
如果策略决策点15在收到终端上线消息时,策略决策点15本地存在用户签约信息,则直接获取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若本地不存在用户签约信息,则策略决策点15主动到用户签约数据库13中获取。同样地,若策略决策点15本地存在业务策略信息,则直接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或本地不存在业务策略信息,则策略决策点15主动到供应商策略数据库14中获取。
策略决策点15在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后,向策略执行点12下发所有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及所有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和对应的业务标识。在数据流到达策略执行点12时,策略执行点12利用深度数据包检测方法,匹配业务特征模式信息,以识别该数据流的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标识,根据识别的业务标识,从多条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中选择业务标识匹配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对该数据流实施相应的策略调度,如优先级标记、流量监管/整形或拥塞处理动作;对于不匹配的数据流实施丢包或使用BF方式调度及转发等。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通过策略执行点在终端之间进行转发的网络业务,例如P2P业务,由策略执行点从策略决策点请求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并对网络业务对应的数据流执行相应的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利用本发明的方案,策略决策点可以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下一代电信网中对P2P业务的控制策略过于简单、不够灵活的缺陷。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时,可以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动态生成,因此方便了业务运营商针对不同用户,实现对业务的灵活控制,例如,对于支付额外费用的用户允许使用P2P业务,从而更方便了运营商对于网络的运营和维护。
另外,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网络业务控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采用防火墙进行业务控制时,频繁地手工操作以增加和修改业务策略配置规则,从而节省了人力资源,简化了业务控制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所述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在终端间传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策略执行点从策略决策点获取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b)策略执行点根据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
(a1)策略决策点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及业务策略信息动态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a1)策略决策点在接收到用户上线消息时,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及业务策略信息动态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具体包括:
(a11’)策略决策点检测到用户上线;
(a12’)策略决策点直接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和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或从用户签约数据库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获取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
(a13’)策略决策点根据所述用户签约信息和所述业务策略信息动态生成多条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所述步骤(b)包括:
(b1)所述策略执行点利用深度数据包检测方法,识别来自终端的数据流的业务标识;
(b2)选择与所述业务类型匹配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所述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a1)策略决策点在接收到来自策略执行点的策略请求消息时,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及业务策略信息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所述策略请求消息包括用户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具体包括:
(a11)策略决策点接收策略执行点发送的策略请求消息,所述策略请求消息包括用户标识和业务标识;
(a12)策略决策点根据所述用户标识,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从本地获取业务策略信息;
或根据所述用户标识从用户签约数据库获取用户签约信息,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获取业务策略信息;
(a13)策略决策点根据所述用户签约信息和所述业务策略信息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1)之前还包括:
策略执行点在启动后或者运行过程中,从网管或运营商策略数据库或者其它第三方数据库,获取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及对应的业务标识,也可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获得业务特征模式信息及对应业务标识;
策略执行点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流时,使用深度数据包检测方法,匹配业务特征模式,识别出所述数据流的对应业务标识及用户标识;
策略执行点根据所述业务标识生成策略请求消息,并将所述策略请求消息发送给策略决策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包括有用户标识、业务标识,以及
服务质量等级、限流次数和上下行带宽这三者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所述网络业务经由策略执行点在终端间传递,包括有连接到网络的策略执行点、策略决策点、用户签约数据库以及运营商策略数据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决策点包括有:
策略生成模块,所述策略生成模块从本地获取用户签约信息和业务策略信息,或者从用户签约数据库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以及从运营商策略数据库获取业务策略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签约信息和业务策略信息生成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
所述策略执行点包括有:
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识别来自终端的数据包的用户标识及业务标识;
策略执行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策略决策点获取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来自终端的媒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触发模块,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在接收到来自策略执行点的策略请求消息时,触发策略生成模块生成对应用户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所述策略请求消息包括用户标识以及业务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网络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触发模块,所述第二触发模块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线消息时,触发策略生成模块;
所述策略生成模块从本地或运营商策略数据库获取所有类型业务的业务策略信息,并生成多条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传送到策略执行点中的策略执行模块;
所述策略执行模块根据所述深度数据包检测模块识别出来的数据流业务标识选择与所述业务类型匹配的动态深度数据包检测业务控制策略处理数据流。
CN2007101456280A 2006-10-18 2007-09-06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 Active CN101166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56280A CN101166153B (zh) 2006-10-18 2007-09-06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
PCT/CN2008/072220 WO2009030172A1 (fr) 2007-09-06 2008-09-01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contrôler un service de réseau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3200.7 2006-10-18
CNA2006100632007A CN1937623A (zh) 2006-10-18 2006-10-18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2007101456280A CN101166153B (zh) 2006-10-18 2007-09-06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6153A true CN101166153A (zh) 2008-04-23
CN101166153B CN101166153B (zh) 2011-04-20

Family

ID=3933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56280A Active CN101166153B (zh) 2006-10-18 2007-09-06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615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0172A1 (fr) * 2007-09-06 2009-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contrôler un service de réseau
WO2010088821A1 (zh) * 2009-02-03 2010-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发深度包检测技术策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91576A1 (zh) * 2009-02-10 2010-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报业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39261A1 (zh) * 2009-06-05 2010-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95078A1 (zh) * 2010-02-04 2011-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包检测功能获取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3369494A (zh) * 2010-12-30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636252A (zh) * 2012-06-12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WO2015085500A1 (zh) * 2013-12-11 2015-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控制设备、网络系统及业务处理方法
CN117093520A (zh) * 2023-10-12 2023-11-21 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服务仲裁装置、方法、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7414C (zh) * 2002-10-18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协商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0172A1 (fr) * 2007-09-06 2009-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contrôler un service de réseau
WO2010088821A1 (zh) * 2009-02-03 2010-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发深度包检测技术策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91576A1 (zh) * 2009-02-10 2010-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报业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91571A1 (zh) * 2009-02-10 2010-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业务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20113B (zh) * 2009-06-05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WO2010139261A1 (zh) * 2009-06-05 2010-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95078A1 (zh) * 2010-02-04 2011-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包检测功能获取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2148809B (zh) * 2010-02-04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识别与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3369494A (zh) * 2010-12-30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69494B (zh) * 2010-12-30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636252A (zh) * 2012-06-12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CN103636252B (zh) * 2012-06-12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WO2015085500A1 (zh) * 2013-12-11 2015-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控制设备、网络系统及业务处理方法
CN117093520A (zh) * 2023-10-12 2023-11-21 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服务仲裁装置、方法、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6153B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623A (zh)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66153B (zh) 一种控制网络业务的方法
CN101136866B (zh) 一体化网络网通层服务质量保证结构和运行方法
KR100822707B1 (ko) 통합망 시스템에서의 서비스 품질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RU2350028C2 (ru) ДВУНАПРАВЛЕННОЕ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Е КАЧЕСТВА УСЛУГ (КаУ) В МЕХАНИЗМЕ ВНУТРИПОЛОС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CN101374260B (zh) Pcc规则和承载关联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19981B (zh)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1998534A (zh)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系统间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2215155A (zh) 一种家庭网络的资源接纳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0387023C (zh) 流状态建立的方法
CN101232503B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资源释放方法
CN106464670A (zh) 网络实体及服务策略管理方法
CN101018190A (zh) 一种控制接入网上行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97699B (zh) 资源接纳控制系统间的交互方法及资源接纳控制系统
CN101335703B (zh) 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方法
CN101330469A (zh) 下一代网络中资源控制部分收集安全参数的实现方法
CN101340360A (zh) 一种报文标记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9105949A (ja) QoS制御を実行することが可能な端末
CN101316176B (zh) 基于服务质量策略计费方法以及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
Mehic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s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5150341B (zh)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148809B (zh) 一种业务识别与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Manner Provis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in IP-based Mobile Access Networks
CN102075908A (zh)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系统间的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Jian-jun et al. Research of the QoS guaranty system in IMS based on MP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7

Address after: 221300 east side of Yimeng Mountain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izhou City, Pizhou City, X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Huang Shaowei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7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Lina

Inventor before: Lv Zhenzhu

Inventor before: Wang Chunt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24

Address after: 161300 Qigihar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Nehe City Tong Nan Zhen Tong Village 7 groups

Patentee after: Zhang Lina

Address before: 221300 east side of Yimeng Mountain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izhou City, Pizhou City, X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Huang Shao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7

Address after: 401120 54 group 5, Longdong Yan villag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Ye Hao

Address before: 161300 Tongshan village, Tongnan Town, Nehe City, Qigihar, Heilongjiang 7

Patentee before: Zhang L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1

Address after: 402160 B1-4 Floor, Service Outsourcing, 799 Heshun Avenue, Yongchuan, Bishan County,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Chongj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54 group 5, Longdong Yan villag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Ye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