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811A - 环形夹机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夹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811A
CN101152811A CNA2007101291555A CN200710129155A CN101152811A CN 101152811 A CN101152811 A CN 101152811A CN A2007101291555 A CNA2007101291555 A CN A2007101291555A CN 200710129155 A CN200710129155 A CN 200710129155A CN 101152811 A CN101152811 A CN 101152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intermediate connector
housing
locking element
releas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91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2811B (zh
Inventor
吴荣耀
郑洪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681,59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73144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2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具有壳体、和由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环部件安装在铰接板上,且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用于相对于壳体运动,以使铰接板枢转运动。锁紧元件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锁紧元件连接于致动器。中间连接器在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可变形。

Description

环形夹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和闭合环部件、以及用于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一起的改进的环形夹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它具有用于保持纸张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或者闭合以保持活页纸同时使活页纸沿环部件运动。环部件安装在绕枢转轴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相邻的铰接板上。细长壳体将铰接板松动地支撑在壳体内并将铰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对壳体枢转。
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180°)时,未变形的壳体比连接的铰接板略窄。这样,当铰接板枢转经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弹力,迫使铰接板枢转而离开该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或者闭合环部件。因此,当环部件闭合时,弹力抵抗铰接板运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同样地,当环部件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开。操作者通常通过手动拉开环部件或将它们推在一起可以克服这个力。在壳体一端或两端可以设有控制柄,用于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部件。但是这些已知的环形夹机构的缺点是,当环部件闭合时,它们不是可靠地锁在一起。因此如果此机构意外掉落时,环部件可能无意地打开。
一些环形夹机构已经被改进以包括锁紧结构,从而当环部件闭合时,阻挡铰接板枢转。此锁紧结构可靠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一起,在环机构意外掉落时防止环部件无意地打开。锁紧结构还使壳体弹力减小,因为不需要强的弹力将闭合的环部件夹在一起。因此,打开和闭合这些机构的环部件所需的操作者作用力小于传统的环机构。
这些环机构中的一些将锁紧结构结合到与控制柄连接的控制滑块上。控制柄移动控制滑块(及其锁紧结构),以便或阻挡铰接板的枢转、或允许其转动。但是,这些机构的缺点是操作者必须在将环部件闭合之后可靠地移动控制柄,使锁紧结构定位成阻挡铰接板并锁住闭合的环部件。没有执行这个过程将使铰接板意外地枢转并打开环部件,特别是在机构意外掉落时。
一些锁紧环形夹机构在环部件闭合时使用弹簧将锁紧结构移动到阻挡铰接板的位置。这些例子可参见美国专利申请10/870801(Cheng等)、10/905606(Cheng)和11/027550(Cheng)。这些机构使用单独的弹簧来锁紧环机构。
锁紧结构的运动通常是线性的或平移的,但该运动是通过控制柄的枢转来驱动的。因此,需要仅将控制柄的运动的平移分量传递给锁紧结构。已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参见共有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870801。然而,需要用制造低廉、整体结构简单、且重复操作可靠的结构来实现运动的传递。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大体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便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便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铰接板枢转运动。锁紧元件用于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用于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锁紧元件连接于所述致动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在所述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可变形。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大体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和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便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便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铰接板枢转运动。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以使所述移动杆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移动杆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元件,所述锁紧元件用于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用于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中间连接器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于所述致动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铰链,用于使所述中间连接器在所述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变形。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将部分地在下面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的透视图;
图2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
图3是该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该环形夹机构的底侧透视图;
图5是图2的环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且去除了环部件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6是其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
图7类似于图4,但环机构处于闭合未锁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
图8类似于图6,但环机构处于闭合未锁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
图9是处于打开位置的环机构的顶侧透视图;
图10是其底侧透视图;
图11类似于图6,但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二变形位置;
图12A和12B是类似于图11的侧视图,示出了控制柄朝闭合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铰链的同时变形;
图13是移动杆的顶侧透视图;
图14是图13的移动杆的局部侧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控制柄与移动杆脱开的顶侧透视图;
图16是类似于图15的顶侧透视图,但示出了控制柄连接于移动杆;
图17是具有另一种构造的移动杆的顶侧透视图;
图18是其分解透视图;
图19是沿图17的线19-19截取的局部剖面图;
图20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顶侧透视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一松弛位置;
图21是环机构的底侧透视图;
图22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图20的环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且去除了环部件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24是环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
图25类似于图20,但该环机构处于闭合未锁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
图26是其底侧透视图;
图27类似于图24,但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
图28是处于打开位置的环机构的顶侧透视图;
图29是其底侧透视图;
图30类似于图24,但该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二变形位置;
图31是移动杆的底侧透视图;
图32是图31的移动杆的中间连接器的放大底侧透视图;
图33是另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顶侧透视图;
图34是其底侧透视图;
图35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6是图33的环机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一部分,且去除了环部件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37是其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
图38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39是类似于图34的底侧透视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一变形位置;
图40是其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
图41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42类似于图33,但其中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控制柄处于第二变形位置;
图43是其底侧透视图;
图44是图42的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铰接板;
图45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46是图44的侧视图,示出了控制柄的枢转运动以使该机构运动到闭合锁紧位置,且控制柄仍然保持变形;
图47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48是图46的侧视图,示出了控制柄的枢转运动以使该机构运动到闭合锁紧位置,且中间连接器被压缩;
图49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50是中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51是其顶部平面图;
图52是其侧视图;以及
图53是其端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1-16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01。在图1中,机构101示为安装在笔记本103上。具体地,机构101示为安装在笔记本103的脊部105上,在铰接地装在脊部105上的前封皮107和后封皮109之间。前封皮107和后封皮109移动以便选择性地覆盖或暴露在笔记本103内由机构101保持的活页纸(未示出)。以其他方式安装在笔记本上、或除了笔记本之外的例如文件夹的表面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壳体111支撑三个环(每个示为113)和控制柄(广义地,“致动器”,示为115)。控制柄经销161装在壳体上。环113保持笔记本103内在环机构101上的活页纸,同时控制柄115可操作以打开和闭合环,以便可以添加或取出纸张。现在还参照图2,壳体111的形状为细长的矩形形状,具有均匀的大致弧形的横截面,在其中心具有大致平坦的平顶部117。壳体111的第一纵向端部(图2的右侧)通常是敞开的,而相对的第二纵向端部(图2的左侧)通常是闭合的。弯折底边121(图4)沿壳体111的纵向边缘纵向地从壳体的第一纵向端部延伸至第二纵向端部。具有包括不规则形状的其他形状的壳体、或与文件夹或笔记本成一体的壳体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环形夹机构101的三个环113基本上相同,且每个大体是圆形形状(例如图2)。环113穿过壳体111上的开口177。如图1和2所示,每个环113包括两个大致半圆形的环部件123a,123b,环部件由适合材料(例如钢)的常规圆柱棒制成。环部件123a、123b分别包括自由端125a、125b,它们形成为在环部件闭合在一起时(见图1)防止环部件横向错位(相对环部件的纵向轴线)。环113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D形,或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其他形状。具有不同材料制成、或者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的环部件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还如图3所示,环机构101包括两个大体相同的铰接板127a、127b,它们分别支撑环部件123a、123b。每个铰接板127a、127b大体是细长的、平坦矩形形状,并且每个铰接板的长度比壳体111的长度稍短。在每个铰接板127a、127b上沿铰接板内边缘形成4个相应的切口129a-d。指状部131远离每个铰接板127a、127b的第一端纵向延伸(即,向图3的右侧)。指状部131的宽度比相应的铰接板127a、127b窄,并且定位成使它们的内纵向边缘大致与铰接板的内纵向边缘对齐。切口129a-d和指状部131的用途将在下面说明。控制柄115和铰接板127a、127b广义地称作“致动系统”。
参看图2和3,控制柄115包括把手133、装在把手上的主体135、和装在主体上的上唇部136和下唇部137。把手133比主体135、上唇部136和下唇部137中的每个稍宽(图2),便于抓握控制柄115并施加作用力移动控制柄。在图示的环机构101中,主体135与把手133形成为一体,以便基本上与把手一起运动。主体135可以与把手133分开地形成并装在其上,这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3和6所示,控制柄115的下唇部137通过与主体和下唇部形成为一体的柔性桥部139(或“活动铰链”)安装到主体135上。控制柄的桥部与主体和/或下唇部分开形成并将主体与下唇部连接在一起的环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桥部139大体上是弧形的,并在下唇部137与主体135之间形成开口槽141。下唇部137在桥部139和槽141处远离主体135延伸、与上唇部136基本平行对齐、并在主体135和下唇部137之间形成C形空间。可以想像到,控制柄115例如通过模制工艺由弹性聚合材料制成。但在本发明范围内,控制柄115可以由其它材料或其它工艺制成。具有与这里图示和说明不同形状的控制柄的环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3、13和14,环机构包括移动杆145以及与该移动杆形成为一体的中间连接器167。移动杆145包括细长的锁紧部分148和沿锁紧部分的底面间隔开的三个锁紧元件149。更具体地,使靠近锁紧部分148的每个纵向端部具有一个锁紧元件149、以及一个锁紧元件位于接近锁紧部分中心的位置。细长的锁紧部分148和锁紧元件149可以广义地称作“锁紧系统”。
图示锁紧部分148的锁紧元件149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如图13和14所示,每个锁紧元件149包括窄的平底部153、倾斜的前边缘155a、凹入侧部155b(仅一个侧部可见)、和后部延伸部分156。在图示实施例中,锁紧元件149具有大致楔形的形状。锁紧元件149的倾斜边缘155a可以与铰接板127a,127b接合,帮助铰接板向下枢转。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紧元件149例如通过模制工艺与移动杆145制成一体。但锁紧元件149可以与移动杆145分别制成并装在其上,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不同形状例如块状(即,没有倾斜边缘或凹入侧部)的锁紧元件也在本发明范围内。
环机构101的中间连接器167包括在移动杆145一端的连接器部分168、和在锁紧部分148与连接器部分168之间的柔性铰链170。连接器部分168形成有细长的开口168a,用于容纳穿过该开口的安装柱179a,179b,并在机构101的操作过程中允许移动杆145相对于安装柱沿壳体111纵向运动。连接器部分168在控制柄的上唇部136处通过安装销171连接于控制柄115,使得控制柄的枢转运动产生移动杆145的平移运动。移动杆145的柔性铰链170是薄的,且松弛时具有大致平坦的“U”形状。柔性铰链170能挠曲、或弯曲成更明显的“U”形状,而使移动杆145的连接器部分168相对于且朝向锁紧元件149运动。
图2和4-7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机构101的环部件123a,123b。锁紧部分148的锁紧元件149位于相应的切口129a-d附近,且在铰接板127a,127b上方大致与铰链175对齐。锁紧元件149基本上不与切口129a-d对齐。平坦的底面153靠在铰接板127a,127b的上表面上,且后部延伸部分156紧邻铰接板的前下弯突出部182穿过每个相应的切口129a-d。锁紧部分148和锁紧元件149一起抵抗趋于使铰接板127a,127b向上枢转而打开环部件123a,123b的任何作用力(即,它们锁紧闭合的环部件)。
为了打开环部件123a、123b,控制柄115向外且向下枢转(沿图6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如图8所示,下唇部137与铰接板127a,127b的底面接合,上唇部136朝向未锁位置拉动移动杆145以及锁紧元件149。控制柄115形成为在铰接板127a,127b枢转而打开环部件123a,123b之前将锁紧元件149拉离锁紧位置。更具体地,在铰接板枢转之前,锁紧元件149被移动而在铰接板127a,127b的相应切口129a-d上方对齐。柔性铰链170可以在来自上唇部136的拉力下稍稍伸长,但很大程度上它基本保持其浅“U”形状。在控制柄115的主体135和控制柄的下唇部137之间的柔性桥部139挠曲且张紧。在主体135和下唇部137之间的开口槽141闭合,主体移动而与下唇部接合。控制柄115的继续打开运动致使主体135连带地枢转下唇部137,向上推动铰接板127a,127b通过共面位置。这将环部件123a,123b移动至打开位置,如图9-11所示。
为了闭合环部件123a,123b且使该机构101恢复到锁紧位置,操作者可以使控制柄115向上且向内枢转。如图12A所示,这将控制柄115的上唇部136移动到接触铰接板127a,127b的上表面(如果它还没有接触铰接板的上表面)。上唇部136与铰接板127a,127b的上表面接合,且开始将它们向下推,但壳体111的弹力抵抗最初的铰接板运动。移动杆145可以随着上唇部136的运动初始地向前运动,使锁紧元件149的前边缘155a紧靠在铰接板127a,127b的突出部182上(如果锁紧元件还没有紧靠)。随着控制柄115继续枢转,紧靠的锁紧元件149阻止移动杆145进一步运动。如图12A所示,移动杆145的柔性铰链170开始弯曲(或向下偏转成更明显的“U”形状),以使控制柄115继续枢转。中间连接器167的连接器部分168与锁紧元件149之间的这种相对运动致使柔性铰链170内产生张力。在闭合运动时的此刻,如果控制柄115在铰接板127a,127b向下枢转经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之前(即在环部件123a,123b闭合之前)被释放,柔性铰链170内的张力将自动地使控制柄反弹(并推)回其开始位置。
如图12B所示,控制柄115的继续闭合运动导致上唇部136将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7a,127b向下枢转。一旦铰接板127a,127b刚刚经过共面位置,壳体的弹力就将它们向下推,使环部件123a,123b闭合。随着铰接板127a,127b向下枢转,锁紧元件149的倾斜前边缘155a使锁紧元件和移动杆145向左侧移动(如图12B所示)。柔性铰链170在初始运动的过程中保持变形和张紧。一旦铰接板127a,127b越过锁紧元件149的倾斜前边缘155a,它们就不再抵抗锁紧元件和移动杆145的向前运动。锁紧元件149现在随着控制柄115运动到在铰接板127a,127b后面的它们的锁紧位置。同时,桥部139变得平坦,且柔性铰链170内的张力使锁紧元件149反弹并进一步推至锁紧位置。桥部139和柔性铰链170返回到它们的松弛位置。机构101再次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
在这种环机构101中,中间连接器167的柔性铰链170允许控制柄115枢转,使铰接板127a,127b向下运动以便在把锁紧元件149推至在铰接板后面的锁紧位置之前闭合环部件123a,123b。它还提供了在连接器部分168与锁紧部分148之间的柔性连接。柔性铰链170接收控制柄枢转时(经过连接器部分168)来自控制柄115的轻微垂直运动,保护锁紧部分148免受垂直运动,使得锁紧元件149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不动(垂直地)。
在图1-16的实施例中,图示的中间连接器167的柔性铰链170大致在锁紧部分和连接器部分之间与锁紧部分148以及移动杆145的连接器部分168形成为一体。然而,如图17-19所示,柔性铰链170’可以与移动杆145’的锁紧部分148’以及中间连接器167’的连接器部分168’形成单独的部件并连接到它们上面。柔性铰链170’形成有钩状端部170a’,钩状端部分别容纳在锁紧部分148’和连接器部分168’上的开口150’,152’内。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柔性铰链170’可以不同方式连接于锁紧部分148’和连接器部分168’。在操作时,图17-19的柔性铰链170’类似于图1-16的柔性铰链170弯曲。
应理解的是,柔性铰链可以是不同于所示的形状,也仍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柔性铰链可以是手风琴式可弹性折叠的,以便调节连接器部分相对于锁紧部分的纵向运动。
可以想到,移动杆和中间连接器的每一部分由塑料材料制成,但它们可以由比如金属的其他适当材料制成。此外,移动杆的不同部分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但应当理解,柔性铰链由弹簧钢、塑料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
图20-32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201。机构201类似于前面描述和图1-19所示的机构101,但不包括U形铰链170。与图1-16所示的环机构101的部件对应的环机构201的部件用加“100”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267与移动杆245形成为一体,但通过活动铰链272连接,该活动铰链可以使中间连接器相对于移动杆枢转,但不象图1-19的U形柔性铰链170,170’那样纵向地变形。因此,在机构201中,活动铰链272将控制柄215的枢转运动转换成移动杆245的平移运动,但在移动杆245和锁紧元件249移动到锁紧位置之前不允许控制柄215枢转以闭合环部件223a,223b。为了闭合环部件223a,223b,可以手动地将它们推在一起。
如图22、31和32所示,该实施例的图示的移动杆245包括细长的锁紧部分248,该锁紧部分具有三个锁紧元件249。中间连接器267铰接地连接于锁紧部分。锁紧部分248的锁紧元件249的形状类似于前面所述的机构101的锁紧元件149。中间连接器267形成有细长的开口267a,用于容纳穿过该开口的安装柱279a,并使移动杆245在机构201的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安装柱移动。如图23和25所示,中间连接器267在控制柄的上唇部236处连接于扁平的控制柄215(即,与前面的机构(图1-19)的控制柄115相比具有扁平把手的控制柄)。中间连接器267的横杆271被控制柄215的上唇部236上的钩部236a捕获。
该机构201的打开操作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图1-19)机构101的打开操作。图20-25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机构201。为了打开环部件223a,223b,控制柄215向外且向下枢转(沿着如图24中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如图27所示,控制柄215的下唇部237开始在铰接板227a,227b的底面上向上推,且控制柄的上唇部236将移动杆245和锁紧元件249拉至与铰接板上的开口229a,229b,229c对齐的未锁位置。在移动杆245的锁紧部分248与中间连接器267之间以及在中间连接器与控制柄215之间的铰接连接可以使中间连接器相对于锁紧部分稍稍向上枢转,从而在控制柄枢转时调节控制柄的轻微向上运动。在控制柄215的主体235和控制柄的下唇部237之间的柔性桥部239挠曲并张紧。在主体235和下唇部237之间的开口槽241闭合,且主体运动至与下唇部接合。控制柄215的继续打开运动致使主体连带地枢转下唇部237,推动铰接板227a,227b向上通过共面位置。这将环部件223a,223b移动至打开位置,如图28-30所示。为了闭合环部件223a,223b并使机构201恢复至锁紧位置,操作者将环部件推在一起。
在这种环机构201中,在中间连接器267与移动杆245之间的铰接连接保护锁紧元件249免受控制柄枢转操作过程中控制柄215的轻微垂直运动。铰链272提供了中间连接器267和锁紧部分248之间的枢转连接,可以使中间连接器相对于锁紧部分以及锁紧元件249向上和向下枢转。
图33-53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301。机构301类似于前面描述和在图1-19中示出的机构101,但包括不同于图1-19的中间连接器167的中间连接器366。与图1-19的环机构101的部件对应的环机构301的部件用加“200”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366是弯曲金属丝,具有第一端366a、第二端366b、和在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弓形部分366c(图50-53)。第一端366a包括在金属丝的开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小缝隙366e。
如图35,37和38所示,该实施例的图示移动杆345包括具有三个锁紧元件349的细长锁紧部分348。中间连接器366连接于锁紧部分348。更具体地,锁紧部分348包括槽347和紧邻槽347的突出部371。中间连接器366的第二端366b容纳在槽347内,且中间连接器紧邻其第二端的一部分在突出部371下方延伸。除了槽347和突出部371之外,锁紧部分348的锁紧元件349的形状类似于前面所述的机构101的锁紧元件149。如图36-38所示,中间连接器366在控制柄的上唇部336处连接于扁平的控制柄315。中间连接器366的第一端366a装配在控制柄315的上唇部336上的孔336a内,使得控制柄的枢转运动产生移动杆345的平移运动。
该机构301的打开操作类似于前面描述的机构101、201(图1-32)的打开操作。图34和36-38示出了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机构301。为了打开环部件323a,323b,控制柄315向外且向下枢转(图39-41)。如图39所示,控制柄315的下唇部337开始在铰接板327a,327b的底面上向上推,且控制柄的上唇部336将移动杆345和锁紧元件349拉至与铰接板上的开口329a,329b,329c对齐的未锁位置。在移动杆345的锁紧部分348与中间连接器366之间的连接可以使中间连接器相对于锁紧部分稍稍向上枢转,从而在控制柄枢转时调节控制柄的轻微向上运动。在控制柄315的主体335与控制柄的下唇部337之间的柔性桥部339挠曲并张紧。在主体335与下唇部337之间的开口槽341闭合,且主体运动至与下唇部接合(图40)。控制柄315的继续打开运动致使主体连带地枢转下唇部337,推动铰接板327a,327b向上通过共面位置。这将环部件323a,323b移动至打开位置,如图42-45所示。弓形部分366c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变形。
为了闭合环部件323a,323b并使机构301恢复至锁紧位置,操作者可以使控制柄315向上且向内枢转。如图46和47所示,这将控制柄315的上唇部336移动到与铰接板327a,327b的上表面接触(如果它还没有与铰接板上表面接触)。上唇部336与铰接板327a,327b的上表面接合,且开始将它们向下推,但机构301的壳体311的弹力抵抗初始的铰接板运动。移动杆345可以随着上唇部336的运动初始地向前运动,使锁紧元件349的前边缘355a紧靠铰接板327a,327b的突出部382(如果锁紧元件还没有紧靠)。当控制柄315继续枢转,紧靠的锁紧元件349抵抗移动杆345的进一步平移运动。
如图47所示,中间连接器366的弓形部分366c被压缩(或向外弯曲至更明显的弓形形状)以使控制柄315继续枢转。控制柄315与锁紧元件349之间的这种相对运动导致中间连接器366内产生张力。在闭合运动时的此刻,如果控制柄315在铰接板327a,327b向下枢转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之前(即,在环部件323a,323b闭合之前)被释放,中间连接器366内的张力将使控制柄自动地反弹(并推)至其开始位置。在这种环机构301中,中间连接器366的可压缩性可以使控制柄315枢转,将铰接板327a,327b向下移动,以便在把锁紧元件349推至铰接板后面的锁紧位置之前使环部件323a,323b闭合。
如图48和49所示,控制柄315的继续闭合运动致使上唇部336将相互连接的铰接板327a,327b向下枢转。一旦铰接板327a,327b刚刚经过共面位置,壳体的弹力将它们向下推,闭合环部件323a,323b。随着铰接板323a,323b向下枢转,锁紧元件349的倾斜前边缘355a允许锁紧元件和移动杆345向左侧移动(如图48和49所示)。一旦铰接板327a,327b越过锁紧元件349的倾斜前边缘355a,它们就不再抵抗锁紧元件和移动杆345的向前运动。锁紧元件349现在随着控制柄315运动至在铰接板327a,327b后面的它们的锁紧位置。同时,被压缩而在中间连接器366内产生的张力释放,并进一步将锁紧元件349推至锁紧位置。桥部339和中间连接器366恢复至它们的松弛位置。机构301再次处于图43所示的位置。
当在介绍环形夹机构的零件时,冠词“一个、“该”以及“所述”的含义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该零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其各种变化是指包括在内的,其含义是可以存在除了列出的零件以外的其它零件。此外,使用术语“前”和“后”以及它们的变形,或使用其他方向和方位性术语,是为了方便,但这些组成部分不需要任何特别的定位。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上面描述中包括的以及在附图中表示的所有内容都应该认为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包括:
壳体;
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便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便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铰接板枢转运动;
锁紧元件,所述锁紧元件用于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用于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
可操作地将所述锁紧元件连接于所述致动器的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在所述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可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沿大致横过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部分的方向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与所述锁紧元件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所述锁紧元件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和所述中间连接器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铰链和连接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在松弛时具有大致平坦的“U”形状,且能弯曲成更明显的“U”形状,以使所述中间连接器相对于所述锁紧元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铰链部件,该铰链部件形成为与所述连接器部分分离的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形成为与所述锁紧元件分离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形成有大体钩状端部,且所述连接器部分和锁紧元件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所述钩状端部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和中间连接器由塑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金属丝连接器,金属丝连接器具有两个端部和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的弓形部分。
12.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包括:
壳体;
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便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便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铰接板枢转运动;
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以使所述移动杆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移动杆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元件,所述锁紧元件用于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用于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
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于所述致动器的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铰链,用于使所述中间连接器在所述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和移动杆形成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的铰链在松弛时具有大致平坦的“U”形状,且能弯曲成更明显的“U”形状,以使所述中间连接器相对于所述锁紧元件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金属丝连接器,所述金属丝连接器具有两个端部和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的弓形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具有在松弛位置的第一长度、和在所述致动器的枢转过程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可沿朝向所述壳体的方向枢转,所述中间连接器适于在所述致动器朝向壳体枢转的过程中在长度上收缩。
18.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包括:
壳体;
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便允许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从而使铰接板枢转运动;
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以使所述移动杆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移动杆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元件,所述锁紧元用于可释放地将闭合的环部件锁在锁紧位置、以及用于释放闭合的环部件而运动到在未锁位置的打开位置;
可操作地将所述移动杆连接于所述致动器的中间连接器;以及
用于在所述致动器的运动过程中使所述中间连接器枢转的活动铰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将所述中间连接器和所述移动杆相互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所述移动杆和所述活动铰链形成一体。
CN2007101291555A 2006-09-27 2007-07-13 环形夹机构 Active CN101152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2720506P 2006-09-27 2006-09-27
US60/827,205 2006-09-27
US11/681,590 US7731441B2 (en) 2006-09-27 2007-03-02 Ring binder mechanism
US11/681,590 2007-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811A true CN101152811A (zh) 2008-04-02
CN101152811B CN101152811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25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0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15B (zh) 2006-09-27 2007-04-10 环形夹机构
CNU2007200046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58539Y (zh) 2006-09-27 2007-04-10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U20072014623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7217Y (zh) 2006-09-27 2007-07-13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
CNU20072014623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7218Y (zh) 2006-09-27 2007-07-13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2007101291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12B (zh) 2006-09-27 2007-07-13 环形夹机构
CN2007101291555A Active CN101152811B (zh) 2006-09-27 2007-07-13 环形夹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0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15B (zh) 2006-09-27 2007-04-10 环形夹机构
CNU2007200046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58539Y (zh) 2006-09-27 2007-04-10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U20072014623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7217Y (zh) 2006-09-27 2007-07-13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
CNU20072014623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7218Y (zh) 2006-09-27 2007-07-13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2007101291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2812B (zh) 2006-09-27 2007-07-13 环形夹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6) CN101152815B (zh)
ES (1) ES2357367T3 (zh)
ZA (1) ZA2007058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86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林春海 一种新型环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815B (zh) * 2006-09-27 2010-11-10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US8162556B2 (en) * 2008-12-30 2012-04-24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Actuator for a ring binder mechanism
CN104589838B (zh) * 2013-10-31 2017-07-04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活页夹机构
CN106739636B (zh) * 2015-11-25 2018-12-11 叶秀锋 一种单手掣锁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6325A (en) * 1992-07-24 1994-09-13 Seiichi Yamanoi Paper holder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US7296946B2 (en) * 2001-11-30 2007-11-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ing binder mechanism
US7549817B2 (en) * 2002-12-18 2009-06-23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Ready lock ring binder mechanism
CN2813308Y (zh) * 2004-03-15 2006-09-06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
US7404685B2 (en) * 2004-12-30 2008-07-29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Ring binder mechanism spring biased to a locked position when ring members close
US7534064B2 (en) * 2005-01-12 2009-05-19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Ring mechanism biased to closed and locked position
US7661899B2 (en) * 2005-03-22 2010-02-16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Lever for a ring binder mechanism
CN101152815B (zh) * 2006-09-27 2010-11-10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86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林春海 一种新型环夹
US9308768B2 (en) 2012-12-27 2016-04-12 Dongguan Humen Nanzha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Ring clam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7218Y (zh) 2008-06-25
CN101152815A (zh) 2008-04-02
ES2357367T3 (es) 2011-04-25
CN201058539Y (zh) 2008-05-14
CN101152815B (zh) 2010-11-10
CN101152812B (zh) 2011-05-04
CN101152812A (zh) 2008-04-02
CN201077217Y (zh) 2008-06-25
ZA200705887B (en) 2008-09-25
CN101152811B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630B (zh) 活頁夾機構
CN100509437C (zh) 具有匹配环末端的轻缓闭合环形夹机构
CN100480058C (zh) 偏压到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
AU2008203493A1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with polymeric housing and travel bar
CN101244662B (zh) 环形夹机构
KR100907127B1 (ko) 링 바인더 기구를 위한 레버
CN101152811B (zh) 环形夹机构
US8038361B2 (en) Ready lock ring binder mechanism
US7661898B2 (en) Soft close ring binder mechanism with reinforced travel bar
JP2008080791A (ja) リングバインダー機構
CN201165101Y (zh)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101152810A (zh) 具有滑动铰接板的环形夹机构
CN201128302Y (zh)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CN201077219Y (zh)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
CN201077216Y (zh)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
CN100475550C (zh) 软闭合圆环活页夹机构
CA2493203A1 (en) Ready lock ring binder mechanism
CN101389493A (zh) 打开和闭合机构ⅱ
CN201058536Y (zh) 环形夹机构
CA2593611C (en) Soft close ring binder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5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5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1

Address after: Jue Yueting North Jue Xuan, 100 Yeung UK Road, Tsuen Wan,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ingqiao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Hongkong Kwai Chung Jiaqing Road 5 to No. 9 Guanhua mirror factory third Arts crafts emporium 16 floor to the 20 floor

Patentee before: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China Hongkong Kwai Chung Jiaqing Road 5 to No. 9 Guanhua mirror factory third Arts crafts emporium 16 floor to the 20 floor

Patentee after: 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Jue Yueting North Jue Xuan, 100 Yeung UK Road, Tsuen Wan,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ngqia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