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6340A -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6340A
CN101146340A CNA2006101535663A CN200610153566A CN101146340A CN 101146340 A CN101146340 A CN 101146340A CN A2006101535663 A CNA2006101535663 A CN A2006101535663A CN 200610153566 A CN200610153566 A CN 200610153566A CN 101146340 A CN101146340 A CN 101146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edia
behavior
mode
indepen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535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46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4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6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媒体切换过程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目标节点仅能针对一条无关切换消息进行确认而存在占用网络资源较多的问题;还解决现有技术中发送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源节点在要求目标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控制目标节点的确认行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媒体无关切换中的消息确认机制中增加具体的确认方式;另外,本发明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通过在一条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事务标识对多个接收到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进行确认;采用本发明节约了网络资源和优化了事务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接入技术层出不穷,不同网络也有各自适应的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为了实现无处不在的通讯服务,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多模终端应运而生,同时用户终端如何在这些异质网络间的无缝切换和漫游的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为了解决用户在异质网络(包括IEEE802.3、IEEE802.11、IEEE802.16等802网络以及3GPP和3GPP2等蜂窝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问题,IEEE 802无线工作组成立了IEEE 802.21工作组研究无缝切换问题。
IEEE802.21工作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实现链路层的网络切换以改善用户的体验,不管它们是不是同种媒体类型(包括有线和无线),通过辅助网络的切换使移动设备在网络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完成无缝切换变成可能。现有移动互联网协议(MIP,Mobile Internet Protocol)可以认为实现了层三的移动性,使得用户在网络地址发生改变之后,仍然保证上层业务的连续性;但仍然存在用户和网络的底层链路完全断开的时段,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QoS,Qualifyof Service),即增加了延迟、抖动等指标。
为了实现这种切换的无缝性和连续性,IEEE802.21工作组在已有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协议功能层-媒体无关切换功能(MIHF,MediaIndependent Handover Function),MIHF在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的位置和关键服务如图1所示,MIHF在逻辑上定义成终端及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的一个薄层,在切换决定过程中起着助手和助推器的功能;针对多模终端,MIHF提供给上层需要做切换决定和如何有效做切换决定的一些必要信息,上层基于MIHF的输入和上下文做切换决定和链路选择,从而实现无缝的切换;媒体无关切换(MIH,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功能实体主要提供了以下的服务来帮助用户的切换过程:
媒体无关事件服务(MIES,Media Independent Event Service):提供关于链路特征、链路状态和链路质量的动态变化事件的分类、过滤和报告;
媒体无关命令服务(MICS,Media Independent Command Service):提供MIH用户管理和控制与切换及移动性相关的链路行为的手段;
媒体无关信息服务(MIIS,Media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Service):提供服务网络和周围网络的特征和业务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有效的系统接入和切换决定。
此外,IEEE802.21工作组还定义了媒体无关切换协议,主要是对于以下流程的描述:
MIH能力发现:终端或者网络的MIHF发现哪个实体支持MIH功能,并且支持的程度如何;
MIH远程注册:不同网元的MIHF可互相注册,以接收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包括远程事件;
MIH消息交互:两端的MIHF可以通过适当的传输方式,使用MIH协议进行交互;协议中规定了包的格式、消息格式和消息交互过程。
如图2所示,MIH消息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固定头,可变头和载荷三个部分。其中,MIH消息固定头部分的消息格式如图3所示,MIH消息固定头部分是必选的,长度为6个字节,包含了MIH消息最根本的部分,有助于对消息的迅速分析和处理;其中,MIH消息标识符(MID,Message Identifier)由服务标识符(SID,Service Identifier)、操作码(OpCode,Operation Code)和行为标识符(AID,Action Identifier)三部分组成;事务标识符(TID,TransactionID)用于匹配请求和响应,以及在需要确认ACK的情况下,将请求(Request)、响应(Response)以及指示(Indication)和它们对应的确认匹配起来;确认请求ACK-Req:表示本消息的发送方希望消息接收方在收到该消息之后给出ACK确认;确认响应ACK-Rsp:表示本消息是对于另外一个拥有相同MID和TID消息的ACK确认;MIH消息固定头部分的相关字段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述:
消息域名 长度(比特) 描述
Ver 4 协议版本0:不用1:当前版本2-15:保留
ACK-Req 1 消息确认请求
ACK-Rsp 1 消息确认响应
Reserved 10 保留位,不用时设置为0
MIH Message ID(MID)--Service Identifier(SID)--Operation Code(Opcode)--Action Identifier(AID) 164210 消息标识,包括下面三部分内容:业务标识,标识不同的MIH业务类型,取值如下:1:系统管理2:事件服务3:命令服务4:信息服务与业务标识相关的操作类型,取值如下:1:请求2:响应3:指示操作标识,标识各种命令、事件和信息
Transaction ID 16 事务标识,用于匹配请求和响应,以及在ACK确认时,匹配请求、响应和指示
Variable Load Length 16 变长负荷部分的长度,是MIHF帧的可变头长度和负荷长度之和,不包括MIHF固定头长度
表1
MIH协议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如图4所示,包括头类型(Head Type)字段、长度(Length)字段和值(Value)字段。
MIH消息可能会使用可靠的底层(例如服务传输协议TCP)来承载,也可以使用不可靠的底层(例如用户报文协议UDP)来承载,因此MIH协议本身需要为远程通讯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以确保消息已经被目的端收到,这在使用的承载不能提供可靠服务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同时考虑在可靠传输情况下,为了节省传输开销以及降低MIH消息传输延迟,MIH协议提供了可选的确认机制。
MIH消息源节点可能会请求一个媒体无关切换确认消息MIH ACK,以确保对于某个消息的成功接收。MIH层的确认消息,只用于确认初始的MIH消息已经被目的端节点正确接收;当源节点收到了MIH ACK消息之后,它就可以断定消息已经被可靠的传送到目的端;如果初始消息或者MIH ACK消息丢失,源节点会超时并重传同样的MIH消息。该可选的MIH ACK能力定义在MIH协议中,使用MIH消息头中专用的两个标志位来表示,确认请求ACK Req标志位被MIH消息源节点设置,确认响应ACK Rsp标志位被消息目标节点设置,底层传输层负责校验MIH消息一致性,不需要MIH协议完成。
MIH消息源节点发送一个MIH消息的时候,如果认为需要确认,则设置ACK-Req标志位和定时器,并且在定时器期间,保留该消息的拷贝;如果定时器超时,仍然没收到确认消息,则会使用原有的Message ID和Transaction ID重发该消息。
如果MIH消息源节点重发该消息后,很快就收到确认消息,那么它可以认为初始的MIH消息已经被成功传递到目标节点,而不需要为重传的消息继续等待确认消息。
如果MIH消息源节点在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了初始或者重传的确认消息,源节点会清除定时器,并且释放缓冲的消息拷贝。除了开始的第一次传输,同样的MIH消息最多被源节点重传两次。
如果初始消息中没有设置ACK-Req标志位,源节点不应该使用相同的Message ID和Transaction ID重传该数据包。
MIH消息目标节点收到一个需要进行确认的MIH消息之后,可能有图5和图6所示的两种处理方式,假设MIHF1向MIHF2发送三个连续的MIH消息:消息Msg1(OpCode设置为Request),消息Msg2(OpCode设置为Indication)和消息Msg3(OpCode设置为Indication):
在图5所示的确认方式中,需要7个消息完成3个MIH消息的事务确认,所述7个消息包括3个初始消息、3个确认消息和1个响应消息;在步骤a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1(Msgl[OpCode=request,ACK_req=1]);在步骤b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1的确认消息(Msg1’ACK);在步骤c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2(Msg2[OpCode=indicaton,ACK_req=1]);在步骤d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2的确认消息(Msg2’ACK);在步骤e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3(Msg3[OpCode=indication,ACK_req=1]);在步骤f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3的确认消息(Msg3’ACK);在步骤g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1的响应消息(Msg1’[OpCode=response,ACK_rsp=1]);当MIH消息目标节点收到了携带ACK-Req标志位的MIH数据包,目标节点可以返回一个对应的设置确认响应ACK-Rsp标志的确认数据包,作为对初始消息的确认,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拷贝消息中的Message ID和Transaction ID,该数据包没有其它的载荷。
在图6所示的确认方式中,需要6个消息完成3个MIH消息的事务确认,所述6个消息包括3个初始消息、2个确认消息和1个响应消息;在步骤a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1(Msgl[OpCode=request,ACK_req=1]);在步骤b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2(Msg2[OpCode=indicaton,ACK req=1]);在步骤c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2的确认消息(Msg2’ACK);在步骤d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3(Msg3[OpCode=indication,ACK_req=1]);在步骤e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3的确认消息(Msg3’ACK);在步骤f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1的响应消息(Msg1’[OpCode=response,ACK_rsp=1]);当初始的MIH消息的OpCode是请求(Request)时,目标节点需要返回一个OpCode是响应(Response)的消息,若目标节点认为可以迅速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那么目标节点不需要返回一个确认数据包,而是在MIH响应数据包中设置ACK-Rsp标志,作为对初始MIH消息的确认,OpCode可以指示出该消息是响应消息,这就是所谓的背负式(Piggyback);如果媒体无关切换消息需要确认时,目标节点需要用一个具有相同的事务标识的响应包或者确认包进行确认。
MIH消息目标节点可以在MIH确认数据包中设置ACK-Rsp标志,并且,目标节点还可以通过设置ACK-Req标志向源节点请求MIH ACK。
如果MIH消息目标节点收到了一个没有设置ACK-Req标志的MIH数据包,那么不需要针对MIHACK做出任何特别处理。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在事务交互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的Piggyback确认方式,目标节点仅能针对一条无关切换消息进行确认,需要确认多条接收到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需要发送多个确认消息,因此,占用的网络资源较多。另外,现有Piggyback方式针对初始消息OpCode为请求(Request)的情况,在响应消息中设置ACK-Rsp标志位以表示MIH ACK确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目标节点不设置ACK-Rsp标志位返回确认消息,源节点也能确定请求确认的消息被目标节点收到并且进行过处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Piggyback方式意义不大。
2、现有Piggyback的方式需要返回设置ACK_Rsp标志位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确认消息,而在初始MIH消息OpCode为指示(Indication)或者为响应(Response)的情况下,接收方不会回响应消息,因此不能使用Piggyback方式给出确认消息。
3、MIH消息源节点只能够要求目标节点是否对于消息给以ACK确认,但是不能够控制目标节点如何进行确认,MIH消息目标节点采取哪种方式进行ACK是自主决定的,并且不会事先通知发送方,这样消息发送方很难准确估计链路往返时间(RTT),因此会影响到消息重传定时器的时间长度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目标节点仅能针对一条无关切换消息进行确认而存在占用网络资源较多的问题;本发明还解决现有技术中发送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源节点在要求目标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控制目标节点的确认行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包括步骤:
目标节点确定采用Piggyback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所述目标节点针对一条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向源节点发送相应的确认消息,并且在该确认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
所述目标节点在确认消息的固定头部分设置确认响应标志,表明收到源节点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所述目标节点在向源节点返回的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以确认多个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在所述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事务标识采用事务标识列表方式或事务标识范围方式。
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在值字段中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或者,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为被Piggyback方式确认的事务,在值字段中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和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决定单元,用于决定采用Piggyback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针对一条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向源节点发送相应的确认消息,并且在该确认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包括步骤:
源节点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所述源节点将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携带在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发送给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其中的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源节点指示的行为方式。
将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的固定头部分的确认请求字段扩展为至少两个比特位以携带所述标识。
所述多种确认方式包括:要求目标节点确认但不要求确认的具体形式、要求目标节点直接返回确认以及要求目标节点采用Piggyback方式确认。
所述目标节点在确认消息的固定头部分设置确认响应标志,表明收到源节点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所述目标节点采用Piggyback方式确认时,在向源节点返回的确认消息中携带一个或多个媒体无关切换的事务标识以确认一个或多个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所述目标节点确认多个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采用携带事务标识列表方式或采用携带事务标识范围方式。
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在值字段中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或者,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为Piggyback方式确认,在值字段中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和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确认消息。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该消息中携带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以及根据所述标识指示的行为方式或/和根据对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处理结果决定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确认消息。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以及将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携带在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所述通信系统中,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确认消息。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该消息中携带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以及根据所述标识指示的行为方式或/和根据对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处理结果决定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确认消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通过在一条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需要确认的MIH消息的事务标识对多个接收到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进行确认,以优化事务的操作。
2、本发明中将原有的请求确认ACK Req字段由一位扩展到两位,MIH消息源节点通过该字段标识要求目标节点进行消息确认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MIH事务操作确认机制的效率,有助于链路RTT的准确估计和重传机制的有效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MIHF在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的位置和关键服务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MIH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MIH消息固定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MIH消息可变头部分中的一个消息元素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不采用Piggyback确认方式实现媒体无关切换事务操作的流程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采用Piggyback确认方式实现媒体无关切换事务操作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具体确认方式优化事务操作的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固定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无关切换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优化事务操作的消息序列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优化事务操作的另一种消息序列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时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列表时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范围时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列表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一个TID范围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无关切换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媒体无关切换中的消息确认机制中增加具体的确认方式来优化事务的操作;另外,本发明在Piggyback确认方式下,通过在一条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事务标识对多个接收到的媒体无关消息进行确认,以优化事务的操作。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具体的确认方式优化事务操作的流程如下:
步骤700、MIH消息源节点从不确定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步骤701、MIH消息源节点将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发送给MIH消息目标节点。
步骤702、MIH消息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源节点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现有的MIH消息固定头部分的ACK Req字段由一位扩展成两位,如图8所示,该标识符能够指明目标节点在收到MIH消息后在MIHACK机制上的行为,对应的,保留字段Reserved减少一位;ACK Req字段定义四种行为方式,如表2所示:
描述
0 不需要目标节点给出ACK确认
1 需要目标节点给出ACK确认,但是不关注具体何种形式
2 要求目标节点直接返回ACK确认
3 要求目标节点使用Piggyback方式给出ACK确认
表2
ACK_Req字段值为0时,不需要目标节点给出ACK确认;
ACK_Req字段值为1时,需要目标节点给出ACK确认,但不关注具体何种形式,即确认方式由目标节点自主决定;
ACK_Req字段值为2时,要求目标节点直接返回ACK确认,即在ACK确认数据包中设置ACK-Rsp标志;
ACK_Req字段值为3时,要求目标节点使用Piggyback方式给出ACK确认,即在MIH响应数据包中设置ACK-Rsp标志。
源节点通过ACK_Req字段指明目标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方式,从而可以较准确的估计接收到目标节点发送的确认消息的时间,即链路RTT,进一步地,在没有接收到目标节点发送的确认消息时,根据该RTT设置向目标节点重传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时间间隔。
目标节点根据上述ACK_Req字段判断采用何种确认方式,可以直接对接收到的MIH消息本身进行分析,在确认可以迅速处理接收到的MIH信息时,将ACK_Rsp标志设置在MIH响应数据包中发送给源节点,而不单独发送ACK确认消息;或者目标节点对MIH中携带的行为方式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发送MIH响应消息或ACK确认消息。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媒体无关切换系统如图9所示,该系统包括:通过网络互联或者直接连接的第一节点90和第二节点91,所述第一节点90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以及将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携带在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91;所述第二节点91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90发送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第一节点90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第一节点90发送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90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900,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发送单元901,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91发送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91发送的确认消息。
所述第二节点91进一步包括:
接收单元910,用于接收第一节点90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该消息中携带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
处理单元911,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以及根据所述标识指示的行为方式或/和根据对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处理结果决定行为;
发送单元912,用于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确认消息。
本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在确定采用Piggyback确认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的一条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向源节点发送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的确认消息。
假设MIHF1向MIHF2发送三个连续的MIH消息:消息Msg1(OpCode设置为Request),消息Msg2(OpCode设置为Indication)和消息Msg3(OpCode设置为Indication),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的目标节点在Piggyback方式下优化事务操作的消息序列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步骤a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1(Msg1[OpCode=request,ACK_req=1]);在步骤b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2(Msg2[OpCode=indicaton,ACK_req=1]);在步骤c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3(Msg3[OpCode=indication,ACK_req=1]);在步骤d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1的响应消息,并携带消息1和消息2的确认消息,即Msg1’[OpCode=response,ACK_rsp=1,Piggyback2’,3’];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4个消息即可实现3个事务的确认,所述4个消息包括3个初始MIH消息(消息1、消息2和消息3)和1个包含所有确认消息并设置确认响应标志位的消息1的响应消息。
如图11所示,在步骤a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1(Msg1[OpCode=request,ACK_req=1]);在步骤b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2(Msg2[OpCode=indicaton,ACK_req=1]);在步骤c中,MIHF1向MIHF2发送消息3(Msg3[OpCode=indication,ACK req=1]);在步骤d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3的确认消息,并携带消息1和消息2的确认消息,即Msg3’ ACK[Piggyback l’,  2’];在步骤e中,MIHF2向MIHF1发送消息1的响应消息(Msg 1`[OpCode=response,  ACK rsp=1])。
本实施例通过对MIH消息可变头部分增加具体的定义来实现通过在一个响应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MIH消息的事务标识,从而确认相应的MIH消息。目标节点在MIH消息可变头部分携可选的一些部分,这些字段可能只会在某些场景下出现,在MIH消息可变头部分增加被确认的MIH消息的TID,这种对其它MIH消息进行ACK确认的Piggyback方式中,被ACK确认的MIH消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如果被ACK确认的MIH消息是一个,可变头部分应该包含了被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即确认一个TID。
如果被ACK确认的MIH消息是多个,可变头部分可能包含了所有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列表,即确认一个TID列表。
如果被ACK确认的MIH消息是多个,可变头部分可能包含了所有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连续的范围,那么只需要给出这个范围的上下限即可,即确认一个TID范围。
针对上述三种场景,MIH消息目标节点将确认消息发送给源节点并采用不同的头类型Head Type时,分别对应的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如图12-14所示;图12中,Head Type表示对一个MIH消息的ACK确认,被ACK确认的消息的TID包含在可变头的TID部分,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为Transaction ID的MIH消息得到了ACK确认;图13中,Head Type表示对一个MIH消息列表的ACK确认,所有被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包含在可变头的TIDs部分,以列表方式存放,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在TIDs列表中的MIH消息都得到了ACK确认;图14中,Head Type表示对一个MIH消息范围的ACK确认,其中,First TID字段给出了这些MIH消息范围中的第一个TID,Last TID字段给出了这些MIH消息范围中的最后一个TID,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在First TID和Last TID区间内的所有MIH消息都得到了ACK确认。
针对上述三种场景,MIH消息目标节点将确认消息发送给源节点并采用相同的头类型Head Type时,MIH消息可变头部分的消息格式如图15所示,HeadType表示可变头部分采用Piggyback的方式进行ACK确认其他MIH消息,其中,确认信息ACK Information字段包含了被ACK确认的MIH消息的信息,上述三种场景分别对应的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如图16-17所示;图16中,ACK确认一个TID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包括:确认类型ACKType[Single TID],表示是对一个MIH消息的TID的ACK确认;事务标识Transaction ID,表示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包含在可变头的TransactionID部分;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为Transaction ID的MIH消息得到了ACK确认。图17中,ACK确认一个TID列表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包括:确认类型ACK Type[TID List],表示是对一个MIH消息列表对应的TID列表的ACK确认;TID Count,表示包含了多个被ACK确认的MIH消息数目;TIDs,表示ACK确认的MIH消息的TID包含在可变头的TIDs部分,以列表方式存放;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在TIDs列表中的MIH消息都得到了ACK确认。图18中,ACK确认一个TID范围时ACK Information字段的结构包括:确认类型ACK Type[TID Scope],表示是对多个MIH消息对应的TID范围的ACK确认;First TID,表示MIH消息的初始TID;Last TID,表示MIH消息的结尾TID;源节点接收到该确认消息时可以认为TID在First TID和Last TID区间内的所有MIH消息都得到了ACK确认。
本实施例中在Piggyback下通过在一条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事务标识对多个接收到的媒体无关消息进行确认的MIH节点结构如图19所示,该节点包括:接收单元190,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决定单元191,用于决定采用Piggyback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发送单元192,用于针对一条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向源节点发送相应的确认消息,并且在该确认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
本实施例中,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在源节点指明目标节点确认方式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指明确认方式而是由目标节点自主判断采用何种确认方式进行消息确认的情况下,目标节点都可以通过在一个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以确认其他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目标节点确定采用Piggyback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所述目标节点针对一条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向源节点发送相应的确认消息,并且在该确认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在确认消息的固定头部分设置确认响应标志,表明收到源节点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在向源节点返回的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以确认多个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认消息中携带多个事务标识采用事务标识列表方式或事务标识范围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在值字段中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或者,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为被Piggyback方式确认的事务,在值字段中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和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决定单元,用于决定采用Piggyback方式向源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针对一条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向源节点发送相应的确认消息,并且在该确认消息中携带其他需要确认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事务标识。
7.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源节点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所述源节点将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携带在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发送给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其中的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源节点指示的行为方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的固定头部分的确认请求字段扩展为至少两个比特位以携带所述标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确认方式包括:要求目标节点确认但不要求确认的具体形式、要求目标节点直接返回确认以及要求目标节点采用Piggyback方式确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在确认消息的固定头部分设置确认响应标志,表明收到源节点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采用Piggyback方式确认时,在向源节点返回的确认消息中携带一个或多个媒体无关切换的事务标识以确认一个或多个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节点确认多个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采用携带事务标识列表方式或采用携带事务标识范围方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在值字段中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或者,在确认消息的可变头部分的头类型字段中标识为Piggyback方式确认,在值字段中携带事务标识的方式和携带相应的事务标识。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确认消息。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该消息中携带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以及根据所述标识指示的行为方式或/和根据对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处理结果决定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确认消息。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以及将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携带在媒体无关切换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该行为方式用于指明节点接收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后的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携带所述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确认消息;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的媒体无关切换消息,该消息中携带从不确认方式和多种确认方式中选择一种行为方式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以及根据所述标识指示的行为方式或/和根据对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的处理结果决定行为;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为方式的标识获知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指示的行为方式,并在需要确认所述媒体无关切换消息时,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确认消息。
CNA2006101535663A 2006-09-12 2006-09-12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146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35663A CN101146340A (zh) 2006-09-12 2006-09-12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35663A CN101146340A (zh) 2006-09-12 2006-09-12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6340A true CN101146340A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0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35663A Pending CN101146340A (zh) 2006-09-12 2006-09-12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463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65B (zh) * 2008-06-05 2011-12-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对消息接收状态进行确认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62746A (zh) * 2015-10-12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udp协议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
CN106250347A (zh) * 2015-06-11 2016-12-21 Arm 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设备与互连器之间的基于硬件的一致性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65B (zh) * 2008-06-05 2011-12-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对消息接收状态进行确认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50347A (zh) * 2015-06-11 2016-12-21 Arm 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设备与互连器之间的基于硬件的一致性
CN106250347B (zh) * 2015-06-11 2022-04-19 Arm 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设备与互连器之间的基于硬件的一致性
CN105262746A (zh) * 2015-10-12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udp协议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6341B (zh)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避免重复执行事务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35966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066344B2 (en) State synchronization of access routers
CN101651898B (zh) 一种异构网络切换中获取位置区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206098B1 (en) Home agent and IP packet transferring method
CN101682408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介质独立切换的协议消息的方法
US20110044290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handover method
EP1686761A1 (en) Mobile node, base station, router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449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tency dur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changes
US20140348134A1 (en) System and protocols for inter-mobility access gateway tunneling for fast handoff transition
US2012011395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amless service upon handover to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330451A (zh) 数据包的转发处理方法、节点与分组核心装置
US20090238140A1 (en) Gateway apparatus and handover method
KR100942797B1 (ko)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및 이동성 관리 앵커, 이동 노드
CN101841877A (zh) 切换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CN101765092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04060B (zh) 移动因特网协议注册/去注册方法和系统
CN101146340A (zh) 一种媒体无关切换中优化事务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US7830839B2 (en) Method for data message transmission
CN104041122A (zh) 一种数据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e La Oliva et al.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ombining different IP mobility standards
KR100838199B1 (ko) 기지국간 핸드오버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1467474B (zh) 便携式电话网络中的切换方法
JP2007053805A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基地局、エッジルータ、中継ルータ、無線端末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CN1992659B (zh) 一种r3重锚定过程中实现数据无损传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