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2074A -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2074A
CN101132074A CNA2006100304642A CN200610030464A CN101132074A CN 101132074 A CN101132074 A CN 101132074A CN A2006100304642 A CNA2006100304642 A CN A2006100304642A CN 200610030464 A CN200610030464 A CN 200610030464A CN 101132074 A CN101132074 A CN 101132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plate
cooling
fuel cell
plate
alw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304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6210C (zh
Inventor
胡里清
章波
龚松涛
李拯
沈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anghai Shen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 Li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 Li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 Li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304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621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2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2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21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该设计包括集流板、后端板、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所述的集流板包括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该中央集流板设在燃料电池堆中间,所述的后端板通过螺杆夹紧固定燃料电池堆进行集成封装;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分别从中央集流板进入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进入电池堆,从中央集流板出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出电池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背景技术
电化学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氢燃料及氧化剂转化成电能及反应产物的装置。该装置的内部核心部件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膜电极(MEA)由一张质子交换膜、膜两面夹两张多孔性的可导电的材料,如碳纸组成。在膜与碳纸的两边界面上含有均匀细小分散的引发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金属铂催化剂。膜电极两边可用导电物体将发生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引出,构成电流回路。
在膜电极的阳极端,燃料可以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可通过迁移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膜电极的另一端阴极端。在膜电极的阴极端,含有氧化剂(如氧气)的气体,如空气,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在阴极端形成的阴离子与阳极端迁移过来的正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反应产物。
在采用氢气为燃料,含有氧气的空气为氧化剂(或纯氧为氧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在阳极区的催化电化学反应就产生了氢正离子(或叫质子)。质子交换膜帮助氢正离子从阳极区迁移到阴极区。除此之外,质子交换膜将含氢气燃料的气流与含氧的气流分隔开来,使它们不会相互混合而产生爆发式反应。
在阴极区,氧气在催化剂表面上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并与阳极区迁移过来的氢正离子反应,生成反应产物水。在采用氢气、空气(氧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达:
阳极反应:H2→2H++2e
阴极反应:1/2O2+2H++2e→H2O
在典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膜电极(MEA)一般均放在两块导电的极板中间,每块导流电极板与膜电极接触的表面通过压铸、冲压或机械铣刻,形成至少一条以上的导流槽。这些导流电极板可以是金属材料的极板,也可以是石墨材料的极板。这些导流电极板上的导流孔道与导流槽分别将燃料和氧化剂导入膜电极两边的阳极区与阴极区。在一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构造中,只存在一个膜电极,膜电极两边分别是阳极燃料的导流极板与阴极氧化剂的导流极板。这些导流极板既作为电流集流母板,也作为膜电极两边的机械支撑,导流极板上的导流槽又作为燃料与氧化剂进入阳极、阴极表面的通道,并作为带走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水的通道。
为了增大整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总功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电池通常可通过直叠的方式串联成电池组或通过平铺的方式联成电池组。在直叠、串联式的电池组中,一块极板的两面都可以有导流槽,其中一面可以作为一个膜电极的阳极导流面,而另一面又可作为另一个相邻膜电极的阴极导流面,这种极板叫做双极板。一连串的单电池通过一定方式连在一起而组成一个电池组。电池组通常通过前端板、后端板及拉杆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
一个典型电池组通常包括:(1)燃料及氧化剂气体的导流进口和导流通道,将燃料(如氢气、甲醇或由甲醇、天然气、汽油经重整后得到的富氢气体)和氧化剂(主要是氧气或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阳极、阴极面的导流槽中;(2)冷却流体(如水)的进出口与导流通道,将冷却流体均匀分布到各个电池组内冷却通道中,将燃料电池内氢、氧电化学放热反应生成的热吸收并带出电池组后进行散热;(3)燃料与氧化剂气体的出口与相应的导流通道,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在排出时,可携带出燃料电池中生成的液、汽态的水。通常,将所有燃料、氧化剂、冷却流体的进出口都开在燃料电池组的一个端板上或两个端板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既可以用作车、船等运载工具的动力系统,又可以用作移动式或固定式发电站。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般由若干个单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组装一起成为燃料电池堆。
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导流极板与三合一电极上一般都有六个(或小于六)导流孔,这六个导流孔分别是燃料(氢气)进口,燃料(氢气)出口,氧化剂(空气)进口,氧化剂(空气)出口,冷却流体(水)进口,冷却流体(水)出口。将若干个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导流极板与三合一电极组装成燃料电池堆后,以上导流极板与三合一电极上面的六个导流孔就构成燃料电池堆中的六条导流通道,这六条导流通道分别统一导氧化剂(空气)进入,通过这一导流通道将氧化剂(空气)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单电池的导流极板上,并在电极上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产物水及过量的氧化剂(空气),统一汇集到燃料电池堆中的氧化剂(空气)排出通道,其他分别是导燃料(氢气)进入通道,燃料(氢气)汇集排出通道,导冷却流体(水)进入通道,冷却流体(水)汇集排出通道。
目前燃料电池堆的工程设计一般将上面六条导流通道直接汇集到燃料电池堆前端的同一块面板上,也有将上面六条导流通道分别汇集到燃料电池堆前、后端的二块面板上,例如前、后端每块面板分别汇集三条通道。前者设计技术产生的燃料电池堆所有六条通道都集成在同一块面板上,后者设计技术产生的燃料电池堆六条通道集成在前、后二块面板上。
将数个(多于2个)燃料电池堆上的所有氧化剂(空气)、燃料(氢气)、冷却流体(水)的进口、出口均实行统一集成连接成六大通道。这六大通道中的氧化剂(空气)、燃料(氢气)、冷却流体(水)均匀分配到各个燃料电池堆,而各个燃料电池堆中的氧化剂(空气)、燃料(氢气)、冷却流体排出也统一汇集到这六大通道中的氧化剂(空气)、燃料(氢气)、冷却流体(水)出的大通道上,使数个燃料电池堆运行条件都均一相同。这种数个燃料电池堆的集成技术一般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数个燃料电池堆排列成燃料电池堆阵列,在阵列旁分别设置六大流体管道,例如,氧化剂(空气)进的大管道分叉出数根均匀细支管,每根细支管与各个燃料电池堆中的氧化剂(空气)进相连接,其余五大管道也一样各分叉出数根均匀细支管,与各个燃料电池堆中的相对应的同一流体相连接。
目前这种普遍推行的燃料电池导流通道集成面板设计与多个燃料电池堆集成技术有以下缺陷:
(1)、将六条导流通道直接汇集到燃料电池堆前端的同一块面板上,燃料电池堆内的导流通道就相应很长,容易产生流体阻力,导致较大的压力损失,进而引起流体在电池堆中的每个单电池中分布不均匀,引起各个单电池性能差异。
(2)、将燃料电池堆中六条导流通道分别汇集到燃料电池堆前、后端的二块面板上,例如,前后端每块面板分别汇集三条通道,也有技术缺陷,这种设计使导流通道进、出口分别在前后端,迫使管路连接无法集中一起,而分散在二头,当燃料电池用作车载或船载动力系统时,管路分散不利于电池的设置。
(3)、将数个燃料电池堆上的所有空气、氢气、冷却水的进口、出口实行统一集成连接成六大流体通道,再分叉出数根均匀细支管与各个燃料电池堆中的流体进出相连接的方法,其技术缺陷,是由于管道太多,容易产生渗漏,且拥挤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导致设计及安装非常困难。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发明专利申请号:02136045.6,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2265512.3),该集成式燃料电池包括至少两组燃料电池堆以及一块集流板组成,所述的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氢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所述的集流板的各流体通道是在同一块板里的不同区域或不同层面上,且互不串流;所述的燃料电池堆包括至少一组单电池、正负极集流母板、二底端板;所述的集流板与各电池堆的底端板固定配合,构成一集成式燃料电池。这种设计解决了上述技术缺陷,但是燃料电池可以设在不同地方,而氢气、空气和冷却流体的也需要根据需要从不同地方引出,以便安装使用,特别是有时需要配合一些特殊的燃料电池极板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该设计包括集流板、后端板、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所述的集流板包括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该中央集流板设在燃料电池堆中间,所述的后端板通过螺杆夹紧固定燃料电池堆进行集成封装;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分别从中央集流板进入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进入电池堆,从中央集流板出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出电池堆。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为一长方体形板,长宽比可根据导流极板形状调整,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出入口可根据需要分散或集中设在该中央集流板正面或背面或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设在同一集流板上的流体出入口可设在该集流板相同或不同侧面。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堆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汇集到一总管后流出。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空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堆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出冷却流体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汇集到一总管后流出。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出冷却流体、出空气通道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空气汇集后流出。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氢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出氢气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燃料电池堆中间设有中央集流板,进行集成封装的后端板前设有后端集流板,氢气、空气和冷却流体可以根据需要从燃料电池堆不同方位引出,结构紧凑,便于安装,而且可以配合一种长宽比大于2∶1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进行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中央集流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一种50KW~10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它包括四组燃料电池堆A、B、C、D(其中A、C组与B、D组左右对称)以及一块中央集流板E,四组燃料电池堆对应的端板15、16、17、18以及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19、20、21、22。所述的中央集流板14为一长方体形板,其各流体通道进口、出口分别设在中央集流板14正面、背面,或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19、20、21、22上,其各流体支通道进、出口设在与相应电池堆连接的侧面。所述的中央集流板14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1、总进冷却水通道2、总进空气通道3、总出空气通道4、总出冷却水通道5、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两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空气通道6、支进氢气通道7、支进冷却水通道8、支出空气通道9、支出冷却水通道10,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12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汇集后流出。所述的集流板E与各电池堆A、B、C、D的用端板15、16、17、18通过螺杆13夹紧固定,构成四合一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50KW~10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它包括四组燃料电池堆以及一块中央集流板,四组燃料电池堆对应的端板以及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1、总进冷却水通道2、总进空气通道3、总出空气通道4,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两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空气通道6、支进氢气通道7、支进冷却水通道8、支出空气通道9,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12、出冷却流体11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汇集后流出;所述的集流板与各电池堆的用端板通过螺杆夹紧固定,构成四合一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实施例3
参见图2、3、4,一种50KW~10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它包括四组燃料电池堆以及一块中央集流板,四组燃料电池堆对应的端板以及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出冷却流体、出空气通道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空气汇集后流出;所述的集流板与各电池堆的用端板通过螺杆夹紧固定,构成四合一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实施例4
参见图2、3、4,一种50KW~10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它包括四组燃料电池堆以及一块中央集流板,四组燃料电池堆对应的端板以及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氢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实施例5
参见图2、3、4,一种50KW~10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它包括四组燃料电池堆以及一块中央集流板,四组燃料电池堆对应的端板以及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出氢气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从中央集流板或从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进入燃料电池堆,从中央集流板或者从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出燃料电池堆。
此外,本发明燃料电池还可以由二组或六组、八组、十组等多组电池堆组合而成。

Claims (7)

1.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该设计包括集流板、后端板、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所述的集流板包括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该中央集流板设在燃料电池堆中间,所述的后端板通过螺杆夹紧固定燃料电池堆进行集成封装;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分别从中央集流板进入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进入电池堆,从中央集流板出各电池堆或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出电池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为一长方体形板,长宽比可根据导流极板形状调整,氢气、空气、冷却流体出入口可根据需要分散或集中设在该中央集流板正面或背面或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设在同一集流板上的流体出入口可设在该集流板相同或不同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堆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汇集到一总管后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空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堆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出冷却流体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汇集到一总管后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氢气通道、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进氢气通道、支进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出氢气通道、出冷却流体通道、出空气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从各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引出的氢气、冷却流体、空气汇集后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总出氢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集流板内设有总进冷却水通道、总进空气通道、总出冷却水通道、总出空气通道,这些总通道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条与其垂直相通的支冷却水通道、支进空气通道、支出冷却水通道、支出空气通道、支出氢气通道,这些支通道与各燃料电池相应的进出流体通道连接,进氢气通道、出氢气通道分别设在后端板前的后端集流板上。
CNB2006100304642A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Active CN10053621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04642A CN100536210C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04642A CN100536210C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2074A true CN101132074A (zh) 2008-02-27
CN100536210C CN100536210C (zh) 2009-09-02

Family

ID=3912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304642A Active CN100536210C (zh) 2006-08-25 2006-08-25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6210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451A (zh) * 2016-01-21 2017-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池、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10233278A (zh) * 2019-07-17 2019-09-13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流体分配结构
CN111201656A (zh) * 2017-09-12 2020-05-26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电池电芯的集成式集电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451A (zh) * 2016-01-21 2017-08-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池、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07017451B (zh) * 2016-01-21 2021-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池、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11201656A (zh) * 2017-09-12 2020-05-26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电池电芯的集成式集电器
CN110233278A (zh) * 2019-07-17 2019-09-13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流体分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36210C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6217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串联方法
CN101425587B (zh) 一种集成式用于燃料电池增湿的装置
CN1328816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
CN101425589B (zh) 一种集成式的内增湿燃料电池
CN100536210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集流板设计
CN100517834C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导流极板
CN100479244C (zh) 一种不易堵水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
CN100444452C (zh) 一种可以模块化装配的大规模集成式燃料电池
CN201126844Y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
CN100517835C (zh) 一种充分利用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空间的管道设计
CN101325267A (zh) 一种内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集成方法
CN102005593A (zh) 一种新型系统集成式模块化燃料电池系统
CN200950456Y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的封装结构
CN100444440C (zh) 一种可以平行运行的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CN100517829C (zh) 一种可提高燃料电池运行稳定性的导流极板
CN201117729Y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
CN101425588B (zh) 一种集成式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
CN100536208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进出管道的设计
CN10133535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流体进出口的设置方法
CN101335353B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流体分配板与集电流母板的装配方法
CN101436673B (zh) 一种易于拆装的集成式燃料电池
CN201051522Y (zh) 一种燃料电池复合体
CN100414758C (zh) 一种带有氢气供给装置的节能型燃料电池堆
CN101540412A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模块间的内置式串并联方法
CN100536209C (zh) 一种易于封装的集成式燃料电池堆进出管道的设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SHEN-LI HIGH TE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23

Owner name: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SHEN-LI HIGH TE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401 FENGXIAN, SHANGHAI TO: 200002 HUANGPU,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23

Address after: 200002 Nanjing East Road, Shanghai, No. 181, No.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hanghai Mun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en-Li High 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401 Fengxian District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ghai Yang Industrial Park, an international one of the 27 buildings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en-Li High Tech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