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8562A -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8562A
CN101118562A CNA200710145115XA CN200710145115A CN101118562A CN 101118562 A CN101118562 A CN 101118562A CN A200710145115X A CNA200710145115X A CN A200710145115XA CN 200710145115 A CN200710145115 A CN 200710145115A CN 101118562 A CN101118562 A CN 101118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5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451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85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8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8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建立庞大的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医案数据库的医案由中医医籍里分离出来并加以整理,再录入数据库。由搜索引擎程序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进行搜索。搜索出与病人个体情况最为相同的医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参考。

Description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量的中医医籍,尤其是中医医案,计算机搜索引擎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包括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
背景技术
中医和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是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中医金元时期有金元四大家,主滋阴,主攻下,主温补,主寒凉,近代有经方和时方之别,到了清朝,又出现温病派,与伤寒派相对立,从古到今,还有主寒凉的诸如孔伯华、主辛温的有郑钦安、祝味菊;主重剂的有民国曹颖甫、主轻剂的有山西的李翰卿等名医。以至于互不相容。其实中医象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是对立统一的。符合辨证的精神。不能偏执一端。这种统一的医术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不只是要花费一番苦功夫。造成了中医诊疗的不少失误。而治病要以疗效为依据,以实践来检验。疗效是客观的事实,更接近疾病证型,更接近疾病本质,所以直接用医案做参考,就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生的既定的主观观念和错误判断。
本发明运用的另一思维方法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中医学乃至人类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贯的思维方法。事实上,这确实是很朴素而有效的方法,与今后的翻译方法的研究方向“类比式”的热门算法可以说是同一思路。这种“类比式”的算法,就是分析数以亿计的现成的翻译作品,当需要翻译新的语句时,在现有的数据中搜索与之最相似的语句,来进行翻译。其实这种“类比式”与取象比类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称谓而已。本发明的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即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的系统。取患者的个体综合病况之“象”来匹配医案数据库的具体医案之“类”。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是针对个人综合病况进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而中医显然无论是成药还是方剂都不是个体化治疗,只对某一症候群或部分人具有疗效,中医理论很多都是矛盾对立的。而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临床更容易片面的理解,而很难精深的把握,而中医医案是和谐统一的体现。也即是把握了疾病本质的结果。中医是公认的经验医学,不是纯理论的产物,经验很大部分来自名医医案,中医医生给人看病是,除理论指导外,通常会联系到某一类似医案,作为参考和指导。
单就平时的经验积累,并不能囊括所有临床疾病,更多的情况是顾此失彼或离疾病本质距离太远。而中医医案是客观的,医生能想到的医案大都描述到了,医生不能想到的或错误的治疗方案,不在医案治疗方案中。
而中医医籍浩如烟海,人的记忆力非常有限,能记住的医案很少,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确性。
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等义转换词库,用现代搜索引擎技术只能是输入什么内容,搜索结果里边有输入的内容,对同一个意思,但在原始资料里边没有的东西是搜索不到的,而建立等义转换词库进行了等义转换之后,只要是同一等式里的内容都能搜索出来,这就解决了输入不同的语句而又是同一个意思的状况一样的搜索出来。
中医专用词库,因为目前的汉语分词词库不是针对专业性的词库,中医学方面更是非常少。运用在中医医案搜索上会产生严重歧义和低效率。
医案中与患者的状况匹配越多,医案的辨证治疗方案,就越接近可行的程度。这也是中医一贯运用的类比方法。
病名和症候群是四千多左右,但是几乎没有个体情况或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例。如起病时间,突发事件,情志因素,社会地位,饮食,二便,人际关系,生活嗜好等等。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所以虽然是同一种病,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证型,如果按照简单的症候判断疾病证型,是非常肤浅和表面的。这也是众多中成药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原因,是很多中医医生治疗疾病效果不著的原因。或者分析的很合理或精深但是由于固有的,已经形成的主观理论、观念很难改变,而很多中医理论是矛盾的,如看似阴寒,实际为内热大盛外现假象。就会造成疗效不著的状况。而用医案来做参考,客观、精确,避免了医生的主观性,从而更接近疾病证型的本质。
发明内容
名医失误,方剂针对性不强,单是研究成药的有效成分,不是中医药优势所在,中医在于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疗。本发明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对中医医案数据库搜索,搜索出与患者综合病况最匹配的病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指导和参考。
名医失误(名医尚且诸多失误,不是名医自不必说了。能超越叶天士、赵绍琴辈的有几人?)下例是名医叶天士误治失治的案例:
叶天士治金某患呕吐者数年,用泄肝安胃药年余几殆。徐灵胎诊之,谓是蓄饮,为制一方,病立已。(见《徐批临证指南》。)薛生白治蔡辅宜夏日自外归,一蹶不起,气息奄然,口目皆闭,六脉俱沉。少外家泣于傍,亲朋议后事,谓是痰厥,不必书方,且以独参汤灌。众相顾莫敢决。有符姓者,常熟人,设医肆于枫桥,因邀之入视。符曰:中暑也,参不可用,当服清散之剂。众以二论相反,又相顾莫敢决,其塾师冯在田曰:吾闻六一散能祛暑邪,盍先试之?皆以为然。即以苇管灌之,果渐苏。符又投以解暑之剂,病即霍然。(见徐晦堂《听雨轩杂记》。)夫叶、薛为一代良医,犹不免有失,况其它乎?知医之不可为矣。然如符姓,素无名望,而能治良医误治之疾,则医固不可为而可为也。
又一例叶天士误治失治的案例:
现代著名中医家姜春华曾举了一例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徐批医案。并加上个人的评语:
叶氏温热病医案讨论
叶氏《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医案,陆九芝有批语(括弧内为陆的批语),现把该医案并陆氏批后录之如下: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此为温热病脉),阳根未固(温热与阳根无涉),阴液渐涸(阳邪之甚),舌赤微渴(亦阳邪也),喘促自利溲数(三焦大热),晡刻自热神烦,呓语(日晡许,阳明旺时也,初诊只有晡刻神烦),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沿喻氏之说,其误即始于此),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古人治温决不育阴),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阳伏于胃,病在阳分),真阳亦不肯纳(乃阳邪之充斥,非真阳之不纳),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河间从无此法),不为上焦热阻(独此未用一药),下焦根蒂自立(与下焦根蒂无关),冀其烦躁热蒸渐缓(不去其热,热何由缓)。
熟地炭,茯苓,淡苁蓉,远志炭,川石斛,五味子(方谬)。
【按】读者诸君,看病证何等严重,而用药不着边际如此,陆批“方谬″,的确极谬,其错误,误于“温邪久伏少阴″之说。《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后人以为冬日感受之邪伏藏于肾,以致水亏,因此,责之于肾,以补肾为治法。读者试一想,如此急性传染病,不用清热解毒而反用温补,宁非至谬。《内经》“冬不藏精″指冬日耗精,缺乏收藏,免疫力减退,“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与冬不藏精为两回事,喻氏合二为一,以为发明,叶氏师法喻氏。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阳伏于胃),晡时而升(的是阳明),目赤羞明(睛不和也),舌绛而渴(渴为温病),与育阴清邪法(以阳邪而育阴,阴愈育阳邪愈固,而云法乎)。
【按】育阴之法用于伤阴之际,原无可非,.特舍清热而专门滋阴为非。叶氏专用滋阴固误,陆氏全非亦误。据近人研究,滋阴药有增强人身抗体作用。理论之是否正确,惟有验之于临床。
生地炭(生地之所贵在滋膏,而炒为炭则无用,亦断无先熟后生之理),元参心,川石斛,炒麦冬(麦冬无炒用者),犀角,石菖蒲(二味并开心窍,送邪人心)。
【按】陆氏以为犀角、菖蒲引邪入心,亦系谬说,犀角清心热,何能送邪人心,此等学说最为误人。病情加重于是用犀角、石菖蒲尚无大误,惟其余诸药均不得力。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此时脉尚未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腻涩之效),吸气喘促(呼气促是脱,吸气促乃是闭),烦汗(的是阳明),乃肾阴不承(非也),心神热灼蒙闭(一去胃热,蒙闭即开),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岂阴虚而火炎邪?此时之邪热,非滋水所能制),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邪必益锢),晚进周少川牛黄清心丸一服(助犀角送邪入心)。《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江春华》(张云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下边是赵绍琴的医案
血痹虚劳(慢性髓性白血病)
万某,男,27岁,1961年4月4日会诊。
住某医院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面色咣白,头晕,左偏头痛,胸膺闷痛,牙龈渗血,有时低烧,纳少,大便正常。舌淡苔薄腻,脉沉细弦。<hide>属血痹虚劳,治宜益气补血,通络消瘀。
处方:生黄芪八钱,当归尾二钱,党参五钱,苏木二钱,生龟板五钱,生鳖甲五钱,石决明五钱,地骨皮三钱,丹皮二钱,干地黄四钱,阿胶(烊化)四钱。
5月4日复诊:低烧退,头晕减轻,胸闷痛已去,大便偏稀。原方去地骨皮。
5月23日三诊:口干欲饮,烦不能眠,皮肤易出血,小便黄。脉左沉细弱,右弦细数;舌苔薄黄燥。属阴虚血热,治宜凉血,益气养阴。
处方:犀角粉(冲服)四分,生地黄四钱,杭芍三钱,丹皮二钱,玉竹五钱,玄参三钱,麦冬三钱,山萸肉三钱,石斛五钱,阿胶(烊化)三钱。
水煎服,童便200ml兑服,日服3次。
6月4日四诊:出血现象有好转,睡眠亦较好。脉略缓,苔减。仍宣益气养血,通络化瘀。
处方:党参五钱,苏木三钱,黄芪五钱,归尾二钱,丹皮二钱,生地六钱,龟板五钱,鳖甲五钱,地榆三钱,地骨皮三钱,炙甘草三钱。另外,秋石一两,煎水候稍凉,冲人鸡子黄一枚服。
6月11日五诊:牙龈已不出血,皮肤出血点亦少,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燥苔退,脉沉微缓有力。原方续服。日后因外感发烧,病情恶化。
【按】患者面色咣白,头晕,舌淡,脉细均为虚象。白血病不是单纯的虚弱证,而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病情严重。治病必求其本,病邪去,虚象方可恢复。白血病病因尚待研究。本例根据《金匮·血痹虚劳》所立黄芪建中汤的补法、大黄廑虫丸的攻法,灵活运用。在调补气血的同时,兼用通络消瘀之品。出血明显时,用犀角地黄汤合童便,俾录仅供参考。</hide>《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赵绍琴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病情恶化,是否是辨证失误的结果?参考另一医案进行辨证,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吗?
名医不是神,也有不少失误的地方,只是记载的少。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医案没什么学习和参考价值,没有记载和流传的必要。所以很少。
上述都是失误的案例,这在中医医案里边是不多的。由此可以说明,疾病诊疗除了并不是医术高超就一定药到病除。名医失治误治的情况不在少数。
中医学家江春华,70年代以后,专研活血化瘀治则,对肝病的治疗原则有根本性改变。他认为肝血淤滞是肝炎肝硬化的最主要的病机,其余均由此产生。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江春华》(张云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是不是医家一家之言自不待说,认识和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医家个人认识如此,就连学派都如此,象温病,伤寒,寒凉,温补,滋阴,泻下等等,也不能说先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随着经验积累和认识的深入后来的认识就更正确了,理论就更完备了。
再看看赵绍琴:
“60年代,秦伯末先生和我共同发表了《中医治疗白血病因初步体会》(《中华内科杂志》1960年第5号,419页),当时的中心认识是‘白血病是一个虚证’,立论的依据是白血病常见面色无华,眩晕心悸、形体消瘦、食少嗜卧、脉虚大等一派虚损之象,治疗总不离参芪归芍之类,结果每与愿违。70年代后抛弃旧说,认为白血病可以从温病论治,白血病的病因是温热毒邪,但这种温热毒邪和一般的温病有所不同,它不是从外感受时令之温热毒邪,而是禀受自先天,是胎毒……”
《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赵绍琴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不管是江春华的治疗原则根本性的改变,还是赵绍琴、秦伯末的对白血病的认识由大虚转为大实。都说名了医家的认识、观念,是变化的,以适应诊疗,治愈疾病为目的,但是有可能是错误的认识或不着边际,离疾病本质太遥远,甚至背道而驰,适得其反。
甚至很多名医理论是一种束缚,阻止中医学的发展,有如吴瑭的“白虎四禁”,叶天士的“柴胡截阴”等。纵然是有这种片面的认识,但并不能阻止名医治好的案例存在的客观事实。他们的医案就可以作参考和指导。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整理非常可靠而有治疗效果的医案录入数据库,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实现输入患者的一系列综合病况的词句,在医案数据库搜索出意思相同或最接近的具体医案,用以临床指导和参考。
1.录入数据库的医案
而用已经成功治愈疾病或治疗方案有显著好转的医案是临床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完全有临床指导和参考价值。下边是很有价值的医案。
范中林的医案
阳明证臌胀
范××,女,22岁。成都市龙泉区长风乡,农民。
[病史]两岁时开始患腹胀,其后发展到全身皆肿,肌肉变硬。下阴常流黄水,臭味异常。十多年来,病魔缠身,其父为之四处求医,未见显效。1969年8月,前来就诊,按阳明腑证论治,服药两剂后基本治愈。
[诊治]腹胀如鼓,胸胁满闷,皮色苍黄;全身肌肤胀硬。大便常秘结,所下如羊粪,已四日未行;下阴不断渗出臭黄水。舌质深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hide>此为阳明腑证兼水热互结。法宜峻下热结,兼逐积水,以大承气并大陷胸汤加味主之。
处方:
生大黄18克厚朴30克枳实30克芒硝30克甘遂15克(冲服)芫花15克(冲服)桑皮60克
先服一剂,泻下燥屎十余枚,并臭秽黄水甚多,腹部硬胀消失大半。续服一剂,胸腹肿胀皆消,全身肌肤变软,下阴外渗之黄水亦止。因自觉病势顿减,加以客居成都,经济困难,遂自行停药回家。不久患者邻友来告,已康复如常。1979年7月追访,病愈结婚,并生一子。十年来身体一直很好。
[辨证]患者虽病程颇长,因正值青春,索体阳旺。胸腹胀满,皮色苍黄,大便秘结,舌红苔燥,脉沉实有力,显然属阳、属热、属里、属实。正所谓“大实有赢状”。再观之大便硬结如羊屎,几日未行,应为阳明腑实,痞满燥实俱备无疑。然此证又现全身肌肤肿胀,从心下连及少腹,胀满尤甚,同时下阴流黄水而恶臭,皆为热结水积之象,即燥热结胸之证。由此形成阳明腑实为主,太阳结胸相兼,邪实病深,错综复杂之局面。热结须峻下,积水宜攻逐,病重不可药轻。因此,大承气与大陷胸汇成一方,大剂猛攻之,取其斩关夺隘之力。
[按语]臌胀系内科之重证。论治之关键,首在辨其虚实。一般而言,臌胀初起,气实病实,宜峻剂攻逐;若久病脏气日虚,则不宜峻消其胀。本例患者,虽病久而形瘦弱,但邪实而阳旺,故不可按久病多虚之常规论治。</hide>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江春华的医案
罗某,男,64岁。
患哮喘病史9年,反复发作,近日发病,哮喘呈持续状态,曾用氨茶碱等多种平喘药及抗生素等药,未能缓解。患者咯痰稠粘色黄,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不通,舌质红,苔黄厚带黑,脉象滑数。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继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hide>证属热结肠腑,肺失宣肃,治宜清热除滞,通腑降逆。
生大黄9克,玄明粉6克,川朴9克,枳实6克,开金锁15克,麻黄9克,百部9克,碧桃干15克,鱼腥草30克。
一剂,浓煎两汁,顿服。药后半小时,大便畅行,当晚喘平。
[按]本例哮喘辨证为“阳明腑实,浊气上逆”。本“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治疗用大黄清热通腑,宣气降逆之法取效。遂改用益肾固本,培元纳气,调整善后。</hide>《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江春华》(张云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杜雨茂的医案
三阳并病
姚某某,男,62岁,农民,住陕西省城固沙河营公社,1966年1月25日初诊。恶寒头疼、身痛一周,大便秘结四日。患者于一周前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不思饮食,脘腹作胀。经某中医治疗,先用发汗解表之剂,得微汗而表证略轻。继之转为中午及夜间寒热往来,头痛身痛,大便不畅,小便黄。又改用消导攻下之药,服后虽得大便二次,但各证依然未减。适逢杜氏假期还乡,随邀诊。
现症头昏而痛,周身疼痛,脘痞胁满,脐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口苦,不思饮食,每日午后恶寒明显加剧,至夜间八时许发热,继之出微汗热退,晨起精神稍好,脉弦紧,两尺有力,舌略红苔白,舌心及根部黄腻。
<hide>细审此证,初起乃系风寒夹食之证。治未得法,使热邪与积滞结于阳明,表邪又化热入侵少阳,以致形成三阳并病。治宜三经兼顾,宗大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化裁。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桂枝9克、白芷6克、防风9克、藿香梗6克、克、藿香梗6克、白芍9克、枳实9克、大黄9克、生姜4片、炙甘草4.5克。水煎服,1剂。
二诊(26日傍晚)服上药后,当日寒热即大为减轻,头痛身痛亦减,大便下老黄色粪便一次,便时肛门觉灼热,脘腹稍舒。但仍有痛感,思进米饮,脉弦缓而有结象,约五、七至一停,苔腻略退。药已中病,三经之邪均有所衰减,但为何出现结脉?令人颇费踌躇。细察其人病热减轻,精神好转。并未露正气衰败之象。方知此表里邪郁,气机不畅,脉道一时不利所致,不可多虑,仍宗上法减去防风,桂枝改为6克,另加神曲9克、焦山楂9克,2剂,水煎服。
三诊(30日)上药服后,饮食更增,除头略昏及午后至夜有轻微之寒热外,余无所苦,脉细弦而不见结象,舌苔转薄,乃处以小柴胡汤原方加桂枝4.5克、白术9克,以肃余邪而健碑胃,服2剂,遂至痊愈。
[评析]从案中分析,患者初起证候着眼点有二一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二为“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前者为风寒表证,医者易晓;后者则为兼夹宿食之辨证眼目,不容忽视。证属风寒夹食,治当表散风寒,和冒消积。但前医不察,只予解表,毫未顾及兼夹之邪。宿食在里,最易致胃家积热化燥,且里气不和,则表邪难解。表邪复化热入少阳半表半里,故其证随转为寒热往来、脘腹作胀、大便不畅等症,病机已露三阳并病之端倪。此时若能审因析证,明其机转,挫其三阳之邪,病气可望速解。但医者不识传变,滥用消导攻下之剂,冀获一效,反促津伤化燥,阳明腑实形成,导致三阳证候毕现。杜氏接诊后,洞悉病因来路,从传变入手,揭示了三阳并病的面目,为正确治疗奠定了基础。伤寒传变与感邪轻重、治疗当否、体质差异及有无宿疾等因素相关。
《杜雨茂医案》</hide>
2.等义转换词库
等义转换词库是为了使输入相同意思而可能不同字句的语句能一样的搜索出最匹配的结果。
显然,在这个小单元内,干=渴,再次生成输入等义转换总库,等式不会产生歧义:
干=渴
欲=想=想要=思
口干=口渴=渴
虽=虽然
可以用上边的等式输入下边,再次生成等式:
口干不多饮=口干不欲多饮=渴不多饮=口虽干却不想多饮水=口虽干却不怎么想饮水=口干不欲多饮=口干不想多喝水=口虽干却不想多喝水=虽然口干却不想多喝水
渐渐=逐渐=渐=逐日
这样还是不能排除所有的转换都不产生歧义。对于这种情况,在匹配的时候,是最接近的优先匹配。所以产生歧义的等式实际上是不会匹配的了或者排列到最后。歧义越大,离题越远,排序越是靠后。
这样,不论输入“口干不多饮”、“虽然口干却不想多喝水”、“口干不想多喝水”或“渴不多饮”都能和医案数据库的医案匹配。
3.中医专用词库
中医专用词库,是建立的中医学领域的词库。此词库,可以明显提高搜索效率和精确度,从而达到搜索最相匹配。此中医专用词库,包括西医病名,药名和症候群,因为中医医案数据里,中医生治疗的病例不少都是西医治疗失败或疗效非常差的病例,或是经西医诊断而并没有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例。
下边是部分词库内容:
美尼尔氏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
尿毒症
无明显疗效
屡治不效
渴不多饮
大便不畅
脘腹作胀
脐腹胀痛
寒热往来
阿莫西林
阿菲地喹
阿莫地喹
二盐酸奎宁
复方奎宁
磷酸咯啶
磷酸咯萘啶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抱龙丸
这些里边有很多属于中医学或中医学涉及到的领域的词句都是多数词典没有收录的,而对于搜索中医医案数据库非常重要。建立此中医专用词库,程序可以调用此词库进行词语切分。进而达到精确搜索的目的。
上边列举的是可以录入医案数据库的案例,(上边医案里<hide>和</hide>标签是自定义标签,用以限制搜索程序的搜索范围,因为这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医家的分析、延伸和扩展,可能不是该案例的综合病况,如果不能限制,会产生歧义和严重错误)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在医案数据库进行搜索,搜出与患者综合病况最匹配的具体医案,为临床指导和参考,客观,精确,不受主观成见或既定的观念所左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大多数中医医家“浩白首而穷一经”,有时一部经典或医著就得耗费几年十几年甚至毕生精力,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顾于此而失于彼,观念偏颇,认识片面。或者不能坚持下来而浅尝辄止,不下苦功夫,造成医术平平,不论对中医药的发展还是对疾病诊疗都是非常不利的。
传统的四诊把握疾病本质、判断疾病辨证证型非常有限,现代西医学同中医学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两者通常被认为不是一个体系,就辨证而言没什么价值或很不成熟,姑且不论。名医诊疗都不是极其有效,一般的医生或许还是有距离的。中成药和古今方剂针对某一疾病或症候群,不是个体化治疗,自然会失去了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一些疑难杂症更是异常棘手,而医案里数不胜数的成功治疗方案,很多是“一剂知,二剂已”的案例,本发明正是通过一系列综合病况匹配医案数据库的具体医案为临床作指导和参考的。
调用的等义转换词库实现了不同字面而意思相同的词句的转换,实现了输入相同或不同字面但意思是同一个意思或意思最接近的词句在医案数据库的匹配。
调用的中医专用词库的词汇是专业性很强的词汇,目前的各类词库收录很少,不适用于医案搜索的需要,如果中医专用词库不能准确、全面的录入,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和限制搜索的结果。建立了中医专用词库,搜索准确性能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挑选海量的非常有价值的中医医案进行整理,输入数据库;录入大量的等式进行转换,录入大量的中医词汇备用。由相应的程序进行调用搜索。
搜索时,输入患者的个体综合病况,同医案数据库的医案进行匹配,搜索出匹配最多的前边1~3个医案作为指导和参考。如进入计算机搜索界面后,输入某病人可能的综合病况:
女,七十岁,脑中轰鸣,逐渐耳聋,肚脐有气攻冲,天天想睡觉,舌淡润,大便燥结,脐周围烧灼感,尿黄赤,尿热,天天发作,白天轻微,晚上严重,脑硬化。
然后开始搜索,在建立的医案数据库里,就会搜索到最相匹配的医案::
五十年奔豚兼脑鸣
燕七姑,女,75岁,1987年5月11日初诊,脑中轰轰鸣响,声如车轮2年,渐致耳聋,病之起因,为脐下有气攻冲上奔,冲胃则呕,冲脑则鸣。整日昏昏欲睡,脉沉弦,舌淡润,大便燥结,非果导3粒不能通,脐周渐觉烧灼,溲赤热,1986年6月山医一院心电图见:心包少量积液。脑电流图提示脑硬化,其女代述,患者在30岁时即发现脐周绞痛,攻冲奔突不止,50年五一日间断,上述见证符合《金匮》奔豚气的描述,本证分寒热二型,寒为痼冷达50年之久,老年之后,五液亏损,阴虚与下,故呈化热之势,每日病作,在凌晨4时前后,日重夜轻,寒热错杂,冲脉为病,当以桂枝加桂汤变通,佐以填补任督。
桂枝、油桂、白芍各10克,炙草6克,当归、首乌、苁蓉、黑芝麻、紫石英、活磁石、生龙牡、知母各30克,龟板(先下)45克,“鹿角胶、鳖甲胶(化入),盐柏、细辛各10克,泽泻18克,鲜生姜10片,枣12枚。二煎,混匀,准丑时初刻服,3剂。
5月15日二诊,其女来告,药后当日,气归脐下,奔豚,脑鸣均止。又给原方5剂后痊愈。
《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匮要略》描述的奔豚证并不完全符合本病例,单以桂枝加桂汤出入,不填补任督,恐怕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例辨证及证型离奔豚证不远,不填补任督也可能有效。而一些疑似的案例,症候群相似而证型相反,用本发明的精确匹配从超大医案数据库里边搜索出来的客观医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种状况。所以可用作临床的参考和指导。

Claims (3)

1.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搜索具体的最相类似的医案,为中医临床作参考和指导,其特征是通过搜索程序搜索出与病人的个体综合病况最匹配的医案数据库具体医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参考和指导。
2.等义转换词库,其特征是用以对输入的字面不同但属于同一个意思或意思最接近的的词语或语句进行转换,从而搜索出最匹配的医案。
3.中医专用词库,其特征是用以对中医医案数据库进行分词,从而搜索出最匹配的医案。
CNA200710145115XA 2006-08-21 2007-08-20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Pending CN1011185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5115XA CN101118562A (zh) 2006-08-21 2007-08-20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1627 2006-08-21
CN200610021627.0 2006-08-21
CNA200710145115XA CN101118562A (zh) 2006-08-21 2007-08-20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8562A true CN101118562A (zh) 2008-02-06

Family

ID=3905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5115XA Pending CN101118562A (zh) 2006-08-21 2007-08-20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856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137A (zh) * 2013-07-31 2015-01-07 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品名称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4484845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天津迈沃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医学信息本体数据库的疾病自我分析方法
CN105045853A (zh) * 2015-07-07 2015-11-11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行业数据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03012A (zh) * 2016-12-29 2017-06-06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于概率主题模型和中药基本属性的方剂功能预测方法
CN109949940A (zh) * 2019-03-11 2019-06-28 金力 一种基于糖尿病数据库的大数据挖掘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137A (zh) * 2013-07-31 2015-01-07 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品名称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4484845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天津迈沃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医学信息本体数据库的疾病自我分析方法
CN104484845B (zh) * 2014-12-30 2019-03-05 天津迈沃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医学信息本体数据库的疾病自我分析平台
CN105045853A (zh) * 2015-07-07 2015-11-11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行业数据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03012A (zh) * 2016-12-29 2017-06-06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于概率主题模型和中药基本属性的方剂功能预测方法
CN106803012B (zh) * 2016-12-29 2019-03-22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于概率主题模型和中药基本属性的方剂功能预测方法
CN109949940A (zh) * 2019-03-11 2019-06-28 金力 一种基于糖尿病数据库的大数据挖掘系统
CN109949940B (zh) * 2019-03-11 2022-11-29 金力 一种基于糖尿病数据库的大数据挖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5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20395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1118562A (zh)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
CN103041256B (zh) 一种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1422571B (zh) 精神病阳性四步疗法系列药物
CN105412382A (zh) 小儿风热感冒药浴包
CN103041257B (zh)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3463467B (zh) 一种具有滋补肾阴功效的苗方药酒
CN103041255B (zh)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Yang et al. Li Dong-yuan's Treatise on the Spleen & Stomach: A Translation of the Pi Wei Lun
CN103749820A (zh) 一种清肝明目的炒青葙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43B (zh) 医用雷火神灸
CN102366477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纯中药制剂
CN101664488B (zh) 一种治疗小孩湿疹的中药
CN104997956A (zh) 贝赛特氏综合症及其治疗药物
Zhaoguo et al. Key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I
CN1293992A (zh) 补元健美丸
CN103007171B (zh) 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6106A (zh) 丹山消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8B (zh)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伴纳差不食的中药制剂
CN102671052B (zh)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84275B (zh) 一种用于辅助戒毒的烟丝添加剂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Invigorating Qi and Moistening Intestines Method in Qi Deficiency Constipation
CN107213439A (zh) 内正邪不干丸
Liu et al. TCM case studies: internal medic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