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590A - 水土保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土保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3590A
CN101113590A CNA2006100150023A CN200610015002A CN101113590A CN 101113590 A CN101113590 A CN 101113590A CN A2006100150023 A CNA2006100150023 A CN A2006100150023A CN 200610015002 A CN200610015002 A CN 200610015002A CN 101113590 A CN101113590 A CN 101113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bothrosome
plant
multidirectional
sha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150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5617C (zh
Inventor
黎彪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015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561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3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6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6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方法,其包括设置:植生网体及支承连结固定它的柔性骨架系统,植生网体主要是由稻草、土工织物与网材,通过类似针缝方式编织的平曲面网层本体或与框架组合,或直接与柔性骨架部分组件结合的内部可填土的中空立体;柔性骨架是由锚固构件、多向连结环及环间连结构件三者组合而成,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系统的结合;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一为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部组件先行结合,再锚锭后进行填土植生,其二是柔性骨架系统自行锚锭组立,同时植生网体独立填土植生完成后移往柔性骨架处进行结合;适用范围广泛,施工简便。

Description

水土保持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现场分别独立或复合使用植生与培育植物移植植生,且施工完成后成为一立体形状,可使用在山坡地的保护植生,已建成构造物,如挡土墙、堤防的美化绿化以及将建构造物配合附属植生绿化上的水土保持方法。
二、背景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方法种类众多,例如预力格梁、自由梁法、打桩编栅法等,预力格梁法是利用预力地锚锚固支承格梁,而在格梁中空部分填土植生,自由梁法则以锚杆锚固格梁,同预力格梁一般在其中空合部填土或填塞土包以植生,但不同的是预力地锚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边坡的滑动,而自由梁仅是用于坡面的保护。另,打桩编栅法是以打设竹、木桩为支承,再在其上编设作为填土植生的围栅,以利于绿化复育工作的进行。
观察这些水土保持方法,基本都存在以下缺点:首先是平面化,从整体上看,各种方法施工完成的表面近似于平整的表面,其主要原因是为减少施工的繁复性,而以相同的构造尺寸随顺坡面施工,也因平面化的关系导致不利于保土,使坡面易受雨水及水流的侵蚀,降低坡面的植生功效,因此常须配合相关的水路措施以保护施工成果。其次是功能单一,前述水土保持方法除非有特殊的配合方法,一般仅适用于坡面保护,而不能移作它用,例如已建成构造物的美化绿化。三是辅助配合工序多,例如预力格梁法是铸造格梁,在坡面较高或徒立时,常需要搭设施工梁架,以配合格梁的模板、钢筋的组设以及混凝土浇铸工作。四是坡面限制大,例如打桩编栅在陡坡时,不仅竹木桩打设不易,且保土效果不佳,大大降低植生效果。五是大量的坡面整理工作,为使工程施工顺利及减少施工中或施工完成后落石的发生,常须对松动土石进行清除工作,此项工作量往往极大,且清除的土石不易处理。六是植生以喷填含种籽的沃土为主,此点是受到由草种生长而进化到树种生长的植生概念所影响,但这也与水土保持法本身所采用的结构有直接关系,例如预力梁的格梁中空部分以喷填或填塞方式植生,以其结构构造而言,似乎是最恰当的方法。因此常采用生长快速、根系较深的草种为主,然后再导入树种及当地原生植物种,即是通过草种生长将坡面稳定建立植生基盘,再导入各种植物的方式进行绿化复育工作,此种方式极易受气候影响,使植生成效难以掌握。七是无法以移植方式施工,从各水土保持法的结构看,要将各类植物先进行培育,再移植在坡面进行植生,是相当困难的,除非以特殊的配合方法才可行。
现有的水土保持技术方法虽然众多,例如预力格梁法、自由格梁法、打桩编栅法等,从其特性观察,各种方法为平面化构造,易受雨水、水流侵蚀,常须配合相关水路工程以维护坡面及植生效果,且施工前必须将松动土石清除,使工作量增大;又,受坡面几何形状影响,搭设施工架以利各施工工序的进行,一般成为必要的工作,同时,基本上各种方法仅有单一用途且对于采用移植植生方式施工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水土保持方法,具有多重用途,且使完成的坡面为立体化,减少配合的水路工程,即无需水路工程,又减少施工复杂程度,避免搭设施工架,同时可以采用移植方式植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植生网体,是设成一不拘形式中空立体包,包内供植入含有植物种籽的沃土以植生;一柔性骨架,用以锚锭支承该植生网体,其是由数支锚固构件、数个多向连结环以及数个环间连结构件组成;数个多向连结环与环间连结构件通过锚固构件锚固结合,形成稳固的柔性骨架;该植生网体连结至柔性骨架上,构成植物具有良好稳定生长条件的基盘。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植生网体先与环间连结构件组合,再与多向连结环结合为一体。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的环间连结构件为组件所制成的植生网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所制成植生网体先和多向连结环结合,再移至使用现场通过锚固构件锚锭,最后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进行植生;第二种是先将多向连结环通过锚固构件在使用现场锚锭,再将已完成填土植生的网体移入,与多向连结环结合为一体。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植生网体的植生方式包括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的方法、以扦插方式将植物插入网体、打设萌芽桩穿过网体而至地层中或将网体开孔栽入植物于其中。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多向连结环间的环间连结构件上,增加辅助锚锭设施,以增加支承力量。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植生网体上设置活动连结环,以方便与其它构造物连结;所述环间连结构件上设置活动挂环,直接将其挂接在多向连结环的结合孔上。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柔性骨架及植生网体依铺设面积而呈连续结合布设。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柔性骨架及植生网依坡面而设置。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植生网体连结至柔性骨架的方式,是由数个小网体部分与柔性骨架连结,部分与周边植生小网体连结,形成鱼鳞般的叠置面层。
前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中植生网体包括由网层所构成的复合体,该网层选自包括柔性网层及刚性网层中任一或其复合式组成。
本发明水土保持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的特性,使其在使用范围上几乎不受限制,可使用于各种几何形状及性质不同的边坡上,以及挡土墙等已建成构造物上。施工时,由于网体与骨架的组成构件是预先制作再移至使用现场锚锭,可减少大量的配合工作,加速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其完成后为立体状,能阻滞水流,避免侵蚀及水流集中,减少配合的水路工程;再者,通过改变植生网体的形式与柔性骨架的配合调整,进行景观塑造,可通过培育移植达到植生效果,实现完工即绿化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多个柔性骨架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不同坡面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多向连结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柔性骨架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网层与环间连结构件结合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一图。
图11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二图。
图12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三图。
图13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四图。
图14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五图。
图15为本发明结构受力分析之六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0植生网体、10a小网体、11活动连结环、12网层、20柔性骨架、21锚固构件、22多向连结环、221定位孔、222结合孔、23环间连结构件、231活动挂环、30沃土、40植生、50地面、51内填土植生、52顶网层、53底网层、54扎结。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水土保持方法,其包括一植生网体与一支承锚锭的柔性骨架,植生网体是一个中空立体包,为植生的主体,即在此立体包的中空部分填入含有植物种籽的沃土且在其顶上开孔栽入已培育完成的各种植物,柔性骨架是稳固支承植生网体,使网体内植物能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生长,网体也将给予坡面一定的保护作用,两者的结合方式,可采用共同制作组合方式、各自分离制作再组合方式或以混合方式组合,至于采用何种方式是根据使用对象而定,例如山坡地、构造物或河岸等使用对象。
植生网体是由网层构成的复合体,其几何形状可随意性组成而不受限制,网层可分为柔性及刚性网层,柔性网层是采用柔性的网格材料,如方笼网材、钢索等,在其上用已编织成面的稻草及土工织物通过类似针缝的方式缝织成层,网格材料与稻草及土工织物的编排方式,可为网格置中,底层为土工织物,顶覆稻草面,或网格置下,顶覆土工织物及稻草面,也可网格置上,底置土工织物及稻草面,此间所使用的土工织物及稻草面是采用如袋子的袋体作为填土用,同时土工织物具有长期的保土作用,使内填土不至流失,稻草面则具有短期的保土作用,且具有保温及保湿的作用,当其腐化后也可作为植物肥料使用,能促进植生的成效。刚性网层与柔性网层的不同点仅在于网格材料的差异,其网格材料为以钢、铁线材所编成的网格,因网体为中空立体状,其顶、底面为凸起曲面,所以刚性网层的网格材料必须以预制曲面方式制作,其上所采用共同缝织成层的土工织物及稻草面与柔性网层相同,另有一种虽采用刚性钢、铁材编成网格,但其是以类如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环等串联而成,像铁链,蛇笼网等,它是属于柔性网层而非刚性,所需曲面由连接环的长短及环间间距调整即可,其余用来共同缝织成层的土工织物及稻草面和前述相同。
植生网体以柔性或刚性网层复合而成,复合方式分为:一种网层编线通过柔性线材如钢索或刚性线材如钢、铁线缠绕扎结而成,另在其上增设连结环以连结固定在柔性骨架上;二种通过中间结合构件将网层结合成一中空立体状,中间结合构件可以为柔性结构或刚性结构,柔性结构是用刚性线材在两端设置端环,借助端环相结合所构成的框架,此框架可因环节的关系而随意改变形状,另刚性中间结合构件是采用相同材质的线材所构成的固定框架,形状无法随意改变,同时在各角端设置环以连结至柔性骨架的多向连结环上,当然在框架中间也可增加环,以使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结合更紧密。无论借助何种方式复合成植物网体,最佳的方式是网体底部都以柔性网层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柔性可利用填土的重量使其与底部坡面土体贴合,可以依坡面的几何形状来调整柔性网层的大小,以使其凸出的曲面与土体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在网体的顶面纲层,若使用于如山坡地之类的坡面,仍以柔性网层为最佳方式,因其在曲面的凸出调整优于刚性网层,而且网体常需预留开口填土,使用柔性网层对于填土完成后的封口结合也将更容易,但将网体用于构造物的美化绿化时,其在与构造物的结合及塑型上,以使用刚性网层为较佳的方式。
前述是说明网体独立于柔性骨架的制作方式,植生网体的另一制作方式是以柔性骨架的环间连结构件作为网层的中间结合构件用线材缠绕扎结网层,制作时具有多种方式可采用,首先是将网体的顶、底网层和环间连结构件扎结成如开口袋的形式,然后将其连结至已锚锭完成的多向连结环上,最后在袋口填土植生并以线材扎结封口;第二种方式则是多向连结环与环间连结构件已完成结合,再在其上利用线材扎结网体的顶底网层,如开口袋形式,将其移至使用现场以锚固构件锚锭,锚锭完成后进行填土植生并以线材扎结封口;第三种方式是将网体的底网先与多向连结环和板间连结件结合完成的构件扎结,并移至使用现场锚固,而后逐步用线材扎结顶网材,并逐步填土植生,每完成一网体即进行扎结封口。须注意的是网体的网层在制作时要预留足够的伸展长度,以使在填土植生时底层尽可能与底层土体紧密贴合,顶层可形成如凸出土体的形式,这样在完成时,整体就如波浪起伏的小山丘。
植生网体在整体组合上分成单体式与叠层式两种,单体式是各网体独立设置,而以头尾左右与周边网体共同连结在柔性骨架上,在网体与网体间将形成一道沟,此道沟可留作排水通路,或打设萌芽桩,若以密集方式打设,也可作为植物生长期间的防风围篱使用;另一种方式则以补填土再以柔性网层覆盖并进行植生,柔性网层以线材或如虾钳式的线材扎结在周边网体上,又,为避免形成长的纵向沟而造成侵蚀作用,各层网体应以错列方式布置;所谓的网体叠层即是以一网体的下端置放于另一网体的上端,或其右端置于另一者的右端上,利用直线材料或虾钳式线材扎结,其形式就像鱼鳞的排列一般,此种方式是极利于阻滞水流避免快速集中以造成侵蚀破坏。
植生网体的植生方式与网体的组成方式有直接关系,以独立于柔性骨架而用网层直接或通过中间结构结合的植生网体为例,其植生可在网体填入含有各种植物种籽使其发育生长,再移至现场和已锚锭完成的柔性骨架结合,也可在网体上开孔栽入苗木或藤类,待其成长稳定再以相同方式导入现场,当然也可在填土完成或网体栽入植物后直接移入现场,而和柔性骨架结合组成的网体则必须在组合完成且与柔性骨架共同锚锭后的中空袋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让其在现场自然发育成长,同样的也可在网体上开孔栽入苗木,而栽入方式是用土工织物包覆苗木土体而塞入网体中;另,除以上方式外,可辅以在网体上打设萌芽桩,或以扦插方式进行植生,其实整体上而言,网体就如培育的基床,其不仅可以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使植物发芽成长,且沃土又可提供栽入苗木成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由网体的特殊组成材料,如土工织物、稻草面都是原生植物种籽附著的良好基床,因此,即使所导入植物成长不如预期,原生植物种籽可在其上大量着床,同时在网体的良好保土特性及沃土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下,原生植物可快速的生长以补不足。
柔性骨架基本上由三种构件组成,一是锚固构件,二是多向连结环,三是环间连结构件。锚固构件是柔性骨架可稳定支承植生网体的主要来源,它依使用场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组成,例如使用于山坡地,必须根据山坡地的几何形状、土层性质来选定锚固构件,以边坡具有较深层的滑动现象为例,一般采用预力地锚以防止或抑制滑动,至于较浅层或无滑动现象的边坡,可依其地质为岩石或土层而使用岩钉或土钉等类的锚杆,另外,在所需抗拉拔力不大的状况下,使用灌浆锚筋即可。必须注意的是在预力地锚、锚杆都必须要具备承压板以作为锚固的元件之一,本发明水土保持法在预力地锚部分较佳的方式是以在其承压板外再设置多向连结环一起埋设在其锚头之中,次佳的方式则以多向连结环直接作为其承压板,而与锚固构件部分共同埋设于锚头内,至于灌浆锚筋本无承压板及锚头的设置,在此必须增设多向连结环及锁锚螺栓以供环间连结构件使用。又,若使用在构造物上,除非是有特殊的需要,否则不使用预力地锚,此处所谓特殊的需要是指除结构体本身的抗力外,必须再加设额外的力量以增强抗力来稳定结构体,一般在构造物上使用的较佳方式,是以短锚杆埋设在构造物上,或在已建成构造物上穿孔以螺栓及垫板加以锁锚,是否使用多向连结环,依环间连结构件而定,例如其具有连结端环,可将锚杆端设环而以杆件穿环,并将环间连结构件套入杆件中,不需设多向连结环。另有一类所谓的锚杆挡土墙,其是用锚杆打入土层以加强方式稳固土体,并在其面层喷浆或设置面板以封面,可以增设或采用多向连结环直接取代其承压板,作为预备植生使用的连结构件。在本发明中,锚固构件主要是承受植生网体直接或由环间连结构件所传递来的力量,因此以抗拉拔力的大小来决定其杆件的尺寸、型式及锚入深度,而抗拉拔力主要来自于磨擦所产生,但在某些构造物上则借助构造本体及锚杆本身拉力强度来承受,如在已建成挡土墙钻孔以螺杆、垫板锁锚方式,即使如此。在主要锚固构件外,为使环间连结构件更稳定或其长度较长时增加辅助锚钉,辅助锚钉依所使用的环间连结构件类型而定,例如链式连结构件使用带弯钩的灌浆锚筋,框架式则以在其杆件下端打设萌芽桩以增加支承力,辅助锚钉一般以不配合多向连结环使用为较佳方式,这样使可采用形式更加广泛。
多向连结环是由圆形或方形钢,或者铁板所构成,在使用时它必须完全依附锚固构件,而将所承受全部外力传递转换于其上,同时也是柔性骨架的主要连结构件。多向连结环在制作上有多种方式,其一是在平板上开具多个圆孔环作为连结板连结构件之用;二是平板上焊接多个弧形环;三是制作成如圆柱或方柱体,而在柱体上开具多个圆孔环或焊接弧形环;四是将平板压制成圆盘式而加以开具圆孔环或焊接弧形环;五是在开孔平板底部焊接尖锥形环。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在其板中央开孔以套入锚固构件中而与其结合为一体。之所以称其为多向连结环,是因为其上的多个圆孔环及弧形环可以和多个方向的环间连结构件结合,且它可让连结在其上的环间连结构件上、下、左、右自由转动,使其更能配合坡面及构造物的几何形状来使用。多向连结环构件与环间连结构件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共同制作,即两者先连结成型,再移入现场以锚固构件锚锭,这其间也涉及到植生网体的组成过程,相关细节已在植生网体部分详述。二是附挂方式,也就是在多向连环板已经锚固构件锚定后,再将环间连结构件与其附挂结合,当然,这部分也与植生网体相关,其细节在前也已详述。
环间连结构件是支承连结植生网体的主要构件,基本上在支承足够及能连结网体的条件下,使用任何材质作为连结构件都可以,为使加工制作及施工便利,使用钢、铁材料为较佳的方式,一般将其制作成刚性或柔性连结构件。刚性连结构件以钢、铁材质两端设置环结的圆形直杆所构成,其可以为单杆件形式,也可以将其组合成框架形式,两端设置的环节主要是与多向连结环的环孔或弧形环用,两者连结如前述可为共同制作或附挂方式,而与网体间,此杆件或框架可作为网层复合的中间构件或用网体上所附设的环结或虾形钳附挂、扎结于其上,以杆件穿越环结也是方式之一,另外也可用多环结焊接成杆来作为连结构件,它的好处在于,环结的孔有利于打设萌芽桩或灌浆锚筋的设置。框架的组成形式是采用两根杆件利用竖杆焊连,其中某些焊连构件的环结连结至多向连结环,另外的则将环结套入竖杆上,其与多向连结环的结合方式也分为共同制作及附挂两种,比较特别的是在共同制作时,同时将植生网体的网层编扎于上,是较佳的方式,否则在其锚锭完成再编扎会增加施工困难度,另附挂方式,其实是以框架为网层复合的中间构架,共同组合成植生网体,再移至现场附挂在以锚锭完成的多向连结环上;此植生网体分为中空立体于现场填土植生,及已填土育苗植栽完成两种,后者即为移植方式之一。柔性连结构件也是以钢、铁材料构成,其方式有多种,例如以钢索多环结形式,或如链条的形式,与多向连结环的连结方式同前述,以附挂方式结合,最佳的方式是在两端设置如钥匙挂环的环结,使附挂方便,而与植生网体的结合方式和刚性骨架并无多大差异,当然其中也包含了移植方式,必须注意的是使用柔性连结构件为增加其支承力,一般都必须增设辅助锚钉,锚钉形式同前述,其中,以打设萌芽桩为较佳方式。
从上述对柔性骨架各组成构件的叙述中,可知整体骨架之所以称为柔性,其主要关键在于多向连结环的孔环及弧形环,可使与之结合的板间连结件上、下、左,右自由转动,这让柔性骨架更能随坡面的变化而布置,且配合植生网体的底部柔性网层而使与坡面的贴合度更佳,假使因坡面的变化过大而致贴合度不佳,其实可以调整柔性网层的伸展度而达到贴合的目的;要调整柔性网层的伸展度可在现场及时制作适合的网层而进行替换,这使得本发明可更广泛的应用于多变化的坡面,同时在多向连结环与环间连结构件共同制作完成后,可因其连结的柔性关系而进行极大的压缩,以方便整体的运输作业。柔性骨架的锚固构件对整体而言,它是定位及锚锭支承柱的主要构件,在决定采用何种形式的锚固构件及锚锭深度时,要依锚定对象的性质及所使用植生网体的大小及数量来决定,同样的多向连结环的孔环及弧形环的强度,与环间连结构件的形式及尺寸,也是依网体的数量来决定。以植生纲体与柔性骨架的组成整体来看,两者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相依性,其独立性在于网体与柔性骨架各自制作完成后再通过环间连结构件或多向连结环结合为一体,这就为采用培育苗木移植的植生方式提供能良好的条件,而其关键就在于植生网体的独立制作,以独立制作的网体育苗移植,就可以如在平面上铺草毡的方式用于具有斜度的坡面上,同时对其提供立即的保护作用与完成绿化的目的。在相依性方面,即植生网体的柔性或刚性网层和柔性骨架的部分构件结合而构成网体,如与环间连结构件,或多向连结环与环间连结构件及柔性网层三者共组,这使得必须以现场填土植生方式进行本方法,但与独立性相比,在调整和坡面的贴合度上其更具有可调性,因此植生网体的柔性网层可随时替换成具有适当伸展度的网层,从而达到与坡面贴合的目的,不论是独立或相依,植生网体的形式不受限制,若要在坡面制造如图案的景观,只要调整柔性骨架的多向连结环孔环或弧形环的角度与方向,当然其同时也调整了环间连结构件的角度与方向,如此即可造成所需图案的基础,再配合植物的种类型式及颜色,就可形成一完整的图案样式。
在说明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各构件的组成方式,及两者如何相互结合与使用性后,现通过力学原理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力学的分析模式,在模式中视为由锚固构件21及多向连结环22所构成的锚固点为固定支承,环间连结构件23与多向连结环22的连结为铰接54,而植生网体与环间连结构件的结合为悬吊方式,由于植生网体10与柔性骨架20的结合方式具有变化性大的特征,因此仅列举数种形式的结合图,又结合变化虽大,但其力学的分析模式却相类,在以叙述性方式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法之后,辅以部分图式作为补充说明(参阅图7、图8、图9所示),对其结构分析概念作一简述,附图中所示各构件依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具有多种变化,附图所示仅为其中一种,在实际使用时,尚可与其他技术方法复合使用;附图所示仅为一单体,其整体是依该单体方式连续布设。
参阅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分析模型,结构分析:1、将锚固构件与多向连结环结合的锚固支承假设为铰接支承,环间连结构件假设为索式构件。2、P1为网层上的网格线作用在环间构件的力量,其数量根据网格线数量而定,分析如下,如图6所示,W表示填土重量,θ表示坡角,F表示填土与坡面摩擦力;设网格线数为N,则P1=wsin θ-F/N。3、P2表示坡间连结构件作用于铰接支承的力。4、f表示锚固构件与支承地层间的摩擦力。①一般网格线以对称方式布设,故R1=R2=3/2P1;N1sinθ=3/2P1;N1=3P1/2sinθ;R3=-N1cos θ=(-3P1/2)Xcotθ=R4。②假设锚固构件为圆形断面,半径为r,并以A点为弯曲点,则锚入深入l,P2=2R1=3P1;l=P2h/2лr2f=3P1h/2лr2f。③以轴向应力σ=N/A=轴向/断面积即可决网格线数量其断面尺寸,与板间连结判断面尺寸,用σm=M/Z=P2h/Z=弯矩/断面模数,决定锚固杆断面尺寸。
说明:
1、此分析过程为一简化分析过程,实际上因坡面形状极少有平面状态,且植生网体也难达均匀填布,但此简化分析不置差异过大。
2、在某些状况下,锚固构件将成为分析的主角,以上分析仅是其附属分析。例如:预力地锚、岩、钉等。
本发明的效果从几个层面加以说明,首先,因植生网体与柔性骨架的特殊性,使其在使用范围上几乎不受限制,例如它可使用于各种几何形状及性质不同的边坡上,又如挡土墙等已建成构造物上也可应用。在施工时,由于网体与骨架的组成构件是预先制作再移至使用现场锚锭,减少大量的配合工作,加速施工速度,与缩短工期,同时完成后为一立体状而非平面,能阻滞水流,避免侵蚀及水流集中,可减少配合的水路工程,再者是通过改变植生网体的形式与柔性骨架的配合调整,以进行景观的塑造,例如常用的图案造景即可通过此方法及配设合适的植物就可完成所欲的图案,植生效果可通过培育移植达到完工即绿化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揭示的植生网体、柔性骨架结合水土保持方法,其一可行实施例如图10、图11所示,包括设置有:
一植生网体10设成一不拘形式的中空立体包,其顶、底面为凸起曲面,其内可供值入含有植物种籽的沃土以植生(图10、图11未示)。
一柔性骨架20,是由数支锚固构件21、数个多向连结环22以及数个环间连结构件23所组成;其中,该锚固构件21是由上而下穿伸该多向连结环22的定位孔221,进而将其锚固在地面;该多向连结环22的板面上设有数个结合孔222,供该环间连结构件23相结合,形成稳固的柔性骨架;将该植生网体10连结至柔性骨架20上,使植物具有良好稳定的生长基盘。
又,该植生网体10,可进一步的将该环间连结构件23作为其组件而共同造植生网体10,并以此网体直接与多向连结环22结合为一体。其实施上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所制成植生网体10先和多向连结环22结合,再移至使用现场以锚固构件21锚锭,最后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进行植生;第二种则是先将多向连结环22以锚固构件21在使用现场锚锭,再将已植生完成的网体移入和该多向连结环22结合一体。
再者,该植生网体10的植生方式,除以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的方法外,可进一步的以扦插方式将植物插入网体,或打设萌芽桩穿过网体而至地层中,又或将网体开孔栽入植物于其中。
另,该多向连结环22间的环间连结构件23上,可增加辅助锚锭设施(图中未示),以增加支承力量;该植生网体10上,可进一步设置活动连结环11,以方便和其它构造物连结;该环间连结构件23上,可进一步设置活动挂环231,直接将其挂接于多向连结环22上。
前述的植生网体10是在一个柔性骨架20上单体设置一独立网体。事实上,该植生网体10可如图3所示,在一个柔性骨架20内设置数个小网体10a所组成的植生网体10,该小网体10a的数目及形状可依需求而设制,且该植生网体10中的各小网体10a可部分与柔性骨架20连结,部分则与周边小网体10a连结,形成如鱼鳞般的叠置面层。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之柔性骨架20及植生网体10可依铺设面积而呈连续结合布设,且因它是柔性骨架系统,更可如图14所示,依坡面斜度而设置,以达到其广泛性应用的效果,具有因地制宜的优点。
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使用状态图,该植生网体10进一步,包括由网层12所构成的复合体,且该网层12选自包括柔性网层及刚性网层其中任一或其复合式所组成。其内填入沃土30,并在其上植生40,而锚固构件21则深入地面50,形成稳固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植生网体,是设成中空立体包,包内供植入含有植物种籽的沃土以植生;一柔性骨架,用以锚锭支承该植生网体,其是由数支锚固构件、数个多向连结环以及数个环间连结构件组成;数个多向连结环与环间连结构件通过锚固构件锚固结合,形成稳固的柔性骨架;该植生网体连结至柔性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体先与环间连结构件组合,再与多向连结环结合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间连结构件为组件所制成的植生网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所制成植生网体先和多向连结环结合,再移至使用现场通过锚固构件锚锭,最后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进行植生;第二种是先将多向连结环通过锚固构件在使用现场锚锭,再将已完成填土植生的网体移入,与多向连结环结合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体的植生方式包括填入含有种籽的沃土的方法、以扦插方式将植物插入网体、打设萌芽桩穿过网体而至地层中或将网体开孔栽入植物于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连结环间的环间连结构件上,增加辅助锚锭设施,以增加支承力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体上设置活动连结环,以方便与其它构造物连结;所述环间连结构件上设置活动挂环,直接将其挂接在多向连结环的结合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柔性骨架及植生网体依铺设面积而呈连续结合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骨架及植生网依坡面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体连结至柔性骨架的方式,是由数个小网体部分与柔性骨架连结,部分与周边植生小网体连结,形成鱼鳞般的叠置面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体包括由网层所构成的复合体,该网层选自包括柔性网层及刚性网层中任一或其复合式组成。
CN200610015002A 2006-07-28 2006-07-28 水土保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61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15002A CN100575617C (zh) 2006-07-28 2006-07-28 水土保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15002A CN100575617C (zh) 2006-07-28 2006-07-28 水土保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590A true CN101113590A (zh) 2008-01-30
CN100575617C CN100575617C (zh) 2009-12-30

Family

ID=3902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15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617C (zh) 2006-07-28 2006-07-28 水土保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5617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939A (zh) * 2013-03-26 2013-07-24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种在地面集土的结构和方法
CN103485311A (zh) * 2013-09-30 2014-01-01 河海大学 一种抗堤防漫顶溢流的三维柔性植被护坡
CN105569056A (zh) * 2016-01-05 2016-05-11 中山大学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边坡抗冲刷生态防护网
CN107630457A (zh) * 2017-10-23 2018-01-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市政土木工程用边坡强固装置
CN107989052A (zh) * 2017-12-08 2018-05-04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贫瘠坡面绿化的客土喷播复绿方法
CN108487243A (zh) * 2018-05-31 2018-09-04 福海环境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套筒、锚杆及边坡防护系统
CN108643201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广东中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型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10089303A (zh) * 2019-04-16 2019-08-06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拼接式排岩场临时植生修复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83666A (zh) * 2021-07-06 2021-09-14 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多功能生态固土固灌结构
CN114960702A (zh) * 2022-06-24 2022-08-30 内蒙古和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高陡坡修复的单层可塑性菱形立体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3037B (zh) * 2010-01-26 2011-08-24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植生网绿化方法
TWI683941B (zh) * 2018-09-12 2020-02-01 黃種玉 石籠固定工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939A (zh) * 2013-03-26 2013-07-24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种在地面集土的结构和方法
CN103215939B (zh) * 2013-03-26 2016-08-31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种风沙发生时在地表集土的方法
CN103485311A (zh) * 2013-09-30 2014-01-01 河海大学 一种抗堤防漫顶溢流的三维柔性植被护坡
CN105569056A (zh) * 2016-01-05 2016-05-11 中山大学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边坡抗冲刷生态防护网
CN107630457A (zh) * 2017-10-23 2018-01-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市政土木工程用边坡强固装置
CN107989052A (zh) * 2017-12-08 2018-05-04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贫瘠坡面绿化的客土喷播复绿方法
CN108643201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广东中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型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08487243A (zh) * 2018-05-31 2018-09-04 福海环境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套筒、锚杆及边坡防护系统
CN110089303A (zh) * 2019-04-16 2019-08-06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拼接式排岩场临时植生修复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83666A (zh) * 2021-07-06 2021-09-14 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多功能生态固土固灌结构
CN114960702A (zh) * 2022-06-24 2022-08-30 内蒙古和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高陡坡修复的单层可塑性菱形立体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960702B (zh) * 2022-06-24 2023-09-26 内蒙古和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高陡坡修复的单层可塑性菱形立体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5617C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617C (zh) 水土保持方法
TWI284168B (en) Method of planting net body, flexible type frame combining wit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N106351238B (zh) 植被混凝土双层防护网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
CN105210720B (zh) 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及栽培方法
CN107893422B (zh) 一种加固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839669B1 (ko) 사면녹화를 위한 자연친화형 식생매트와 이를 이용한 사면시공구조
CN102972125B (zh) 一种填充植生基材的植被垫及其应用
CN108343083A (zh) 一种生态挡土构造
CN105611822A (zh) 种子带、种子带系统和绿化或栽种系统
CN201272975Y (zh) 抗冲蚀植生网毯
KR100889031B1 (ko) 종사로프 고정용 구조물을 결합한 해조초
JP2008038369A (ja) 植生ネットおよび柔性枠組の結合による土地改良措置工法
CN103598126B (zh) 一种养殖网具网衣在海岸间装配的方法
US10542682B1 (en) Container for growing plants
CN211531989U (zh) 一种用于生态护坡的植生袋修复坡面系统
CN203120557U (zh) 稳地生态绿化植生袋
CN109797758A (zh) 裸露岩面绿化结构及方法
CN210226417U (zh) 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
CN210580341U (zh) 一种植生毯
CN110468779B (zh) 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
CN204898693U (zh) 一种坡面设有槽坑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08064245U (zh) 一种养殖围栏网设施网底固定件
KR102223403B1 (ko) 식생 셀
CN110073852B (zh) 土质陡边坡乔木种植坑结构及种植乔木的方法
CN203136644U (zh) 简易全方位立体种植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