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6490B -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6490B
CN101106490B CN2006101065282A CN200610106528A CN101106490B CN 101106490 B CN101106490 B CN 101106490B CN 2006101065282 A CN2006101065282 A CN 2006101065282A CN 200610106528 A CN200610106528 A CN 200610106528A CN 101106490 B CN101106490 B CN 101106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address
network side
stream classifier
preset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65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6490A (zh
Inventor
顾亮
吴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065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64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273 priority patent/WO20080092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490A/zh
Priority to US12/351,205 priority patent/US2009012275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6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使得网络侧和用户终端能够以正确的IP地址建立预置流分类器,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本发明中,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并通过3层信令的交互进行该用户终端IP地址分配,IP地址成功分配后再为该用户终端建立预置流分类器。或者,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直接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在该用户终端成功分配了IP地址后,修改之前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相关参数。

Description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系统中的预置流分类器建立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System/Service,简称“LMDS”)、微波多点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point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MMDS”)、无线保真度(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WiMAX等技术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成为宽带接入领域的生力军。 
与有线接入方式相比,这类技术具备启动资金少、初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提供服务快速,发展具备很大灵活性、可按用户需求动态分配系统资源,系统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而其高速接入速率,甚至令一些有线接入技术也难以企及,因此为发展宽带数据综合业务提供了可能。 
其中,WiMAX技术以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是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它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 
WiMAX用于将802.11a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连接公司与家庭等环境至有线骨干线路。它可作为线缆和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简称“DSL”)的无线扩展技术,从而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将此技术 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 
图1示出WiMAX端到端参考模型。如图可见,WiMAX主要包含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用户站(Subscribe Station,简称“SS”)、接入服务网络(Access Service Network,简称“ASN”)与连接服务网络(Connectivity Service Network,简称“CSN”)。 
ASN定义为为WiMAX用户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网络功能集合,ASN包含了BS和ASN网关(ASN GateWay简称“ASN-GW”)网元,一个ASN可能被多个CSN共享。 
ASN的主要功能包含BS的功能和ASN-GW的功能。其中,BS的功能有:提供BS和用户站SS/MS的L2连接、无线资源管理、测量与功率控制和空口数据的压缩与加密。ASN-GW的功能有:为SS/MS认证、授权和计费功能提供代理(proxy)功能;支持NSP的网络发现和选择;为SS提供L3信息的中继(Relay)功能,如IP地址分配。 
CSN定义为为WiMAX用户终端提供IP连接服务。CSN主要提供如下功能:SS/MS的IP地址分配,Internet接入,验证、授权、计费协议(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简称“AAA”)代理(proxy)或者服务(server),基于用户的授权控制,ASN到CSN的隧道,WiMAX用户的计费以及运营商之间的结算,漫游情况下CSN之间的隧道,ASN之间的切换,和各种WiMAX服务(如基于位置的业务、多媒体多播和广播业务、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 
MS/SS为(移动)用户设备,用户使用该设备接入WiMAX网络。 
以上对WiMAX及其网络构架进行了说明,接下来进一步说明WiMAX网络中的分类器以及预置流的概念。 
在WiMAX网络中,分类器用于将网络承载的各种业务分类到承载网络 的具体服务流中。服务流是WiMAX承载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保证的最小操作对象,不同的服务流可以有不同的QoS保证,分类器可以根据上层业务不同的QoS要求,将其分配到相应的服务流中。 
分类器由一系列分类规则组成,具体分类参数见标准IEEE802.16d/e。如果承载的是IP业务,主要的分类参数之一就是IP地址。例如对于IPv4数据包,根据源/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源/目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简称“UDP”)端口号就可将特定IP包分类到某个具体业务流。上行业务的分类器在用户终端(如MS)上实现,下行业务分类器在BS或ASN-GW上实现。 
用户终端入网后,通常网络侧会根据用户终端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签约信息预先建立好相关的业务通道,包括建立空口和网络侧相应的承载数据通道,即预置流。 
通过预置流,用户终端就可使用网络提供的相应业务。需要指出的是,承载在预置流之上的业务也包括3层(网络层)的信令传输。 
下面对用户终端入网的过程进行具体说明,根据现有的草案,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在入网时,首先进入步骤210,用户终端发起初始入网过程,在初始入网成功后,接着进入步骤220。 
在步骤220中,由ASN-GW中的相关功能实体根据初始入网阶段AAA下发的用户终端预置流配置,发起预置流建立过程,在预置流建立过程中创建相应的分类器。所建立的分类器包括预置流业务的分类器以及其他业务的分类器,主要用于将网络承载的上层业务分类到承载网络的服务流中。网络承载的上层业务包括3层(网络层)及以上层的所有业务和信令。其中,上行业务的分类器的创建在用户终端实现,下行业务的分类器的创建在BS或ASN-GW上实现。 
在预置流业务建立完成之后,接着进入步骤230,通过已建立的预置流承载3层信令,为用户终端分配所需的IP地址。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由ASN-GW记录相应用户终端使用的IP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现有草案对用户终端入网流程的描述中,并未明确预置流的建立过程和用户终端IP地址配置的先后关系。通常而言,用户终端初始入网后首先发起预置流建立过程,建立预置流业务和相应的预置流分类器,再通过已建立的预置流承载3层信令,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按照这种操作顺序,在预置流建立过程中建立预置流分类器时,由于用户终端IP地址尚未分配,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用户终端IP地址参数空缺,而未设置IP地址的预置流分类器无法正常分流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使得网络侧和用户终端能够以正确的IP地址建立预置流分类器,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通过在该初始业务通道承载进行信令交互,为该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IP地址分配成功后,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接入服务网网关根据所分配到的IP地址,建立所述预置流分类器。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基站节点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建立所述预置流分类器。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网络侧直接建立预置流分类器; 
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网络侧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的分类器的参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通过预置流修改过程通知所述网络侧和用户终端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所述网络侧和用户终端主动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修改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信令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四版的协议消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六版的协议消息、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4版的协议消息、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6版的协议消息、邻区发现协议消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为该移动IP用户终端的家乡地址或转交地址或简单IP用户终端的IP地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包含: 
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用于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 
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用于在所述通道建立设备建立的初始业务通道上,通过信令交互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 
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用于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以该IP地址设置网络侧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其中,所述分类器建立设备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才根据该IP地址为该用户终端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设置其参数。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分类器建立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直接为其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该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和/或基站; 
所述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是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家乡代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以及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 
所述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或基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含: 
在入网成功后与网络侧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的单元; 
通过所述初始业务通道与网络侧进行信令交互,获得网络侧为本用户终 端分配的IP地址的单元; 
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的单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并通过3层信令的交互进行该用户终端IP地址分配,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在建立预置流业务之前成功分配IP地址,从而保证该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能够以正确的IP地址建立相应预置流分类器,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该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用户终端IP地址缺失而导致的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 
通过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直接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在该用户终端成功分配了IP地址后,修改之前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保证该预置流分类器中用户终端IP地址的正确性,使得本发明在确保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的同时,将对现有技术的改动最小化,提高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兼容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WiMAX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入网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核心在于,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用户终端之间至少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Initial Service Flow,简称“ISF”),通过在该初始业务通道承载的3层信令交互为该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IP地址分配成功后,该用户终端和网络侧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下面根据发明原理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包含用户终端和网络侧,网络侧又包含通道建立设备、地址分配设备、和分类器建立设备。其中,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用于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用于在通道建立设备建立的初始业务通道上通过3层信令的交互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用于在地址分配设备为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以该IP地址设置网络侧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用户设备用于在地址分配设备为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以该IP地址设置用户终端侧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系统中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可以是ASN-GW或BS,地址分配设备可以是ASN-GW、家乡代理(Home Agent,简称“HA”)、动态主机控制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服务器、AAA服务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类器建立设备可以是ASN-GW或BS,如图3所示。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 的建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在步骤310中,用户终端发起初始入网过程,在用户终端成功入网后,进入步骤320。前述用户终端成功入网是指初始入网过程中鉴权认证和用户终端与网络侧的能力协商(REG-REQ/REG-RSP)成功。如果该用户终端需要使用第二管理通道,则还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第二管理通道的IP地址的分配、用户终端时间同步、和通过一般文件传输协议(TFTP)获取第二管理通道的配置文件等步骤。这些步骤全部成功后,用户终端成功入网。 
在步骤320中,ASN-GW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 
在建立初始业务通道的过程中,由ASN-GW记录用户终端标识(MSID)、服务流标识(SF ID)、数据通道标识(DP ID)及其对应关系;BS记录初始业务通道空口连接标识(CID)、SF ID、DP ID及其对应关系;用户终端记录初始业务通道的CID、SF ID和相关上下文信息(具体上下文信息参见IEEE802.16d/e)。 
接着进入步骤330,在建立的初始业务通道上,通过3层信令的交互进行该用户终端IP地址的分配。为该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可以是移动IP用户终端的家乡地址(Home Address,简称“HoA”)或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简称“CoA”),或简单IP用户终端的IP地址。在该初始业务通道上进行交互的3层信令包括: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四版(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4,简称“DHCPv4”)的协议消息(RFC213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六版(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DHCPv6”)的协议消息(RFC3115)、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4版(Mobile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简称“MIPv4”)的协议消息(RFC3344)、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6版(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MIPv6”) 的协议消息(RFC3775)、邻区发现协议消息(RFC2461)等。 
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进入步骤340,ASN-GW中相关功能实体发起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在该过程中,ASN-GW和用户终端根据所分配的用户终端IP地址,分别建立网络侧的下行预置流分类器和用户终端侧的上行预置流分类器并对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进行设置。由于上行和下行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是在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之后进行的,从而能够确保在建立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过程中,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得到正确设置,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该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用户终端IP地址缺失而导致的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由ASN-GW中相关功能实体发起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在该过程中,用户终端和ASN-GW根据该成功分配的IP地址,分别建立用户终端侧和网络侧的预置流分类器;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ASN-GW所发起的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中,由用户终端和BS根据该成功分配的IP地址,分别建立用户终端侧和网络侧的预置流分类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络侧的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在BS上实现。 
下面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同样包含用户终端和网络侧,网络侧也包含通道建立设备、地址分配设备、和分类器建立设备。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分类器建立设备还用于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直接为其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在地址分配设备为该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系统中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同样可以是ASN-GW或BS,地址分配设备可以是ASN-GW、HA、DHCP服务器、AAA服务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类器建立设备可以是ASN-GW或BS,如图4所示。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进行介绍。 
具体如图4所示,其中步骤410至步骤430的具体实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仅作简要说明。在步骤410中,用户终端发起初始入网过程,在用户终端成功入网后,进入步骤420。 
在步骤420中,ASN-GW直接发起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在该过程中,用户终端和BS分别建立上行和下行的预置流分类器,所建立的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为空。 
接着进入步骤430,HA或DHCP服务器通过已建立的预置流承载3层信令,为用户终端分配所需的IP地址。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由ASN-GW记录该用户终端所分配的IP地址。 
接着进入步骤440,ASN-GW根据所记录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发起预置流修改过程,通知BS和用户终端为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设置IP地址参数。用户终端和BS收到通知后,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分别对上行预置流分类器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中IP地址参数进行设置,确保所建立的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中IP地址参数的正确性,使得所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能够正常分类用户终端的预置流业务。由于本实施方式沿用了现有技术先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后分配IP地址的流程,使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改动最小化,提高了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兼容能力。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IP地址成功分配后,由ASN-GW根据该IP地址发起预置流修改过程,通知BS和用户终端修改 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中的IP地址参数;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IP地址成功分配后,由BS根据下行IP报文自行获取所分配的IP地址,根据该IP地址修改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并通过空口消息通知用户终端根据该IP地址修改上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IP地址成功分配后,由ASN-GW根据该IP地址发起预置流修改过程,通知BS和用户终端修改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中的IP地址参数;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终端IP地址成功分配后,由用户终端和BS自行获取所分配的IP地址,并主动根据该IP地址分别修改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ASN-GW发起的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中,由用户终端和BS分别建立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SN-GW发起的预置流业务建立过程中,由用户终端和ASN-GW分别建立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即网络侧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过程在ASN-GW处实现。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ASN-GW直接根据该IP地址修改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并通知用户终端对上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进行修改;或者,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用户终端和ASN-GW通过内部原语自行修改上行和下行预置流分类器的IP地址参数。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是一种用户终端,至少包含以下单元: 
在入网成功后与网络侧至少建立用于承载3层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的单元; 
通过初始业务通道与网络侧进行3层信令的交互,获得网络侧为本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的单元; 
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的单元。预 置流分类器可以是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建立,此时直接根据已得到的IP地址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设置相应的参数。预置流分类器也可以在IP地址分配之前建立,这种情况下,IP地址分配成功后,可以修改已建的预置流分类器中与IP地址相关的参数。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在网络侧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通过在该初始业务通道承载进行信令交互,为该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IP地址分配成功后,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所述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和/或基站;
所述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是以下之一:
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家乡代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以及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
所述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或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接入服务网网关根据所分配到的IP地址,建立所述预置流分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基站节点根据分配到的IP地址,建立所述预置流分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建立预置流分类器;
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通过预置流修改过程通知所述网络侧和用户终端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成功分配IP地址后,所述网络侧和用户终端主动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修改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为以下之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四版的协议消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第六版的协议消息、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4版的协议消息、移动网间互联协议第6版的协议消息、邻区发现协议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为该移动IP用户终端的家乡地址或转交地址或简单IP用户终端的IP地址。
9.一种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用于在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在网络侧和该用户终端之间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
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用于在所述通道建立设备建立的初始业务通道上,通过信令交互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
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用于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以该IP地址设置网络侧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所述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和/或基站;
所述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是以下之一:
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家乡代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以及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
所述网络侧的分类器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或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器建立设备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才根据该IP地址为该用户终端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设置其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器建立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入网成功后,直接为其建立预置流分类器,并在所述地址分配设备为该用户终端成功分配IP地址后,根据所分配的IP地址设置所述已建立的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
1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入网成功后,通过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与网络侧至少建立用于承载信令的初始业务通道的单元;
通过所述初始业务通道与网络侧地址分配设备进行信令交互,获得网络侧为本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的单元;
在IP地址分配成功后以该IP地址设置预置流分类器的参数的单元;
所述网络侧的通道建立设备是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和/或基站;
所述网络侧的地址分配设备是以下之一:
接入服务网络网关、家乡代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以及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
CN2006101065282A 2006-07-11 2006-07-11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Active CN101106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65282A CN101106490B (zh) 2006-07-11 2006-07-11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PCT/CN2007/070273 WO2008009233A1 (fr) 2006-07-11 2007-07-11 Procédé et système d'établissement de classificateur de flux prédéfini et terminal utilisateur associé
US12/351,205 US20090122756A1 (en) 2006-07-11 2009-01-09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lassifier of preset stream, and user terminal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65282A CN101106490B (zh) 2006-07-11 2006-07-11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490A CN101106490A (zh) 2008-01-16
CN101106490B true CN101106490B (zh) 2012-01-04

Family

ID=3895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65282A Active CN101106490B (zh) 2006-07-11 2006-07-11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2756A1 (zh)
CN (1) CN101106490B (zh)
WO (1) WO20080092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0732C (zh) * 2005-11-04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费方法和系统
US9813901B2 (en) * 2008-10-22 2017-11-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8634302B2 (en) 2010-07-30 2014-01-21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for multi-cell support in a network
US20120093047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via the Electronic Patent Assignment System (EPAS) Core abstraction layer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US8737417B2 (en) 2010-11-12 2014-05-27 Alcatel Lucent Lock-less and zero copy messaging scheme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US8730790B2 (en) 2010-11-19 2014-05-20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 recovery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861434B2 (en) 2010-11-29 2014-10-1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multi-cell support on a single modem board
US8675577B2 (en) * 2010-12-20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a multimedia-aware radio and network adaptation
US9357482B2 (en) 2011-07-13 2016-05-31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power control for base stations
CN106385596A (zh) * 2016-09-27 2017-02-08 广州珠江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电视业务与宽带的带宽划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0895A (zh) * 2002-03-29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接入中的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
US6801530B1 (en) * 1999-09-20 2004-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22521A (zh) * 2003-11-25 2005-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报文流分类的方法
CN1625151A (zh) * 2003-12-01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v6报文流分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9411B2 (ja) * 1999-12-03 2005-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US6999436B2 (en) * 2001-04-16 2006-02-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routing of mobile node packets
EP1805961B1 (en) * 2004-10-29 2012-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use of access resources
CN100401846C (zh) * 2005-07-20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传输承载的实现方法
JP4706542B2 (ja) * 2006-04-10 2011-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1530B1 (en) * 1999-09-20 2004-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10895A (zh) * 2002-03-29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接入中的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
CN1622521A (zh) * 2003-11-25 2005-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报文流分类的方法
CN1625151A (zh) * 2003-12-01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v6报文流分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22756A1 (en) 2009-05-14
CN101106490A (zh) 2008-01-16
WO2008009233A1 (fr)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6490B (zh) 预置流分类器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和用户终端
JP4758504B2 (ja) 差別化されたネットワーク表示
EP1884137B1 (en) Mechanism to enable discovery of link/network features in wlan networks
US6771635B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for mobile terminals
CN100461790C (zh) 一种在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网络中sfid的分配方法
US20050059396A1 (en)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between a gateway and an access point
US20060114855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ignal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025164A1 (en) Seamless hand-off of mobile node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20040266436A1 (en) Handover
CN101133598A (zh) 在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网络之间进行紧耦合互联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168692A1 (en)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474500A (zh) 一种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服务方法及其装置
KR101011885B1 (ko) 무선랜 타이트 커플링 해법
JP2006203641A (ja) パケット制御装置、認証サーバ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023484B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a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Kappler UMTS networks and beyond
RU2284088C2 (ru)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каналов во время запросов сеансов связи по протоколу двухточечной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0372330C (zh) 一种基站选择接入服务网络网关的方法
US8036222B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a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CN104041122B (zh) 一种数据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204483B1 (en) Methods for obtaining a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KR20190010712A (ko) S1ap시그널링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050099990A1 (en) Logical connection modification
KR101471080B1 (ko)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다수의 서비스 제공자들의 서비스를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ibria et al. A consolidated architecture for 4G/B3G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