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5380A - 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5380A
CN101105380A CNA2006100147603A CN200610014760A CN101105380A CN 101105380 A CN101105380 A CN 101105380A CN A2006100147603 A CNA2006100147603 A CN A2006100147603A CN 200610014760 A CN200610014760 A CN 200610014760A CN 101105380 A CN101105380 A CN 101105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fiber
hollow
heat exchanger
flui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14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5380B (zh
Inventor
侯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OKE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OK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OKE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OK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147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5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5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5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5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5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包括中空纤维、组件外壳和流速分配系统。该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从结构上有平行逆流和错流两种基本形式。在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器组件内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组件外壳内,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含有流体进出口的尾帽相连结。本发明的热交换器适合于气、汽、液体系的热交换,具有总传热系数高、耐盐、耐酸碱和化学腐蚀、体积小、重量轻、易加工、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Description

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绝大多数液-液、液-气、气-气、液-汽、以及气-汽热交换装置是由金属制备的。优点是其所用的金属材料普遍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和耐高温性,缺点是大多数金属的耐腐蚀性差,设备体积大和造价格昂贵等。相比较而言,聚合物材料拥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耐腐蚀性好、容易加工,重量轻(较金属轻约4-5倍)和价格便宜等。但是通常情况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器的金属材料低约100-300倍。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塑料管换热器,虽然克服了金属换热器易腐蚀的缺点,但是由于其内外径和厚度均较大其传热系数和热交换效率都较小。如果将合适的塑料材料制成中空纤维,并将其壁厚减至100μm(微米)的级别,其传热系数将是相当大的。比如,聚丙烯的热导率(k)为0.19watts/m-K,100μm厚的中空纤维的传热系数可达到:
hwa11=(0.19/100×10-6)=1900watts/m2-K
由于可利用中空纤维的内外径较小,在较高装填密度的单位体积内中空纤维的有效传热面积比传统金属换热器高出约一个数量级,所以薄壁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是非常大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不仅能够克服金属热交换器耐腐蚀性差的缺点,而且同金属热交换器相比具有相近的或更大的总热交换系数,以及更容易制作生产、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价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系数大、换热面积大、耐腐蚀性好、容易加工,重量轻、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器换热的方法。
本发明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是:(1)热交换装置的核心主体是中空纤维以及由中空纤维构建而成的换热器组件;(2)中空纤维是无孔的;(3)中空纤维有较小的内径和厚度;(4)通过换热器组件设计以实现中空纤维外侧流体相对于中空纤维的错流或相对于中空纤维内部流体的逆流;(5)通过对换热器组件的设计以保证高的传热系数和热交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1(图1所示)包括柱形组件外壳以及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的中空纤维;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组件外壳内,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接近两端封胶处分别设有流体的进出口,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有流体进出口的尾帽相连结。
本发明提供的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2(图2所示)包括组件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的空心多孔管、中空纤维;空心多孔管固定在组件的中央,空心多孔管的一端开放而另一端被封堵,空心多孔管上的孔在靠近开放端处最小,且随着与开放端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空心多孔管周围,且中空纤维层与外壳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空心多孔管和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在接近空心多孔管的封堵端设有流体的出口,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有流体进出口的尾帽相连结,其中一个尾帽有一个流体进出口,而另一个尾帽有两个流体进出口,其中的一个口与空心多孔管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3(图3所示)包括组件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的空心多孔管、中空纤维;空心多孔管固定在组件的中央,空心多孔管的两端开放,其二分之一处的内部空心通道被封堵成为两个部分,空心多孔管上的孔在靠近开放一端和另一部分的封堵处最小,并逐渐增大;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空心多孔管周围,中空纤维之间以及空心多孔管与中空纤维之间自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也被粘合剂堵隔成两个部分(也可根据需要堵隔为多个部分,与之相应的空心多孔管也被封堵为多个部分),中空纤维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空心多孔管和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尾帽相连结,每一个尾帽上有两个流体进出口,其中一个口与空心多孔管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4(图4所示)包括槽体(外壳)以及在槽内排列的中空纤维和多孔板,两个多孔板分别设置在中空纤维层的上下两侧;槽体内的中空纤维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平行排列,并且相邻层与层之间中空纤维的空间位置相互错开,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分别固定在槽体的两端;槽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有接口的尾帽相连结;多孔板设有多个孔,多孔板中心部位孔的孔径最小,并且随着离多孔板中央处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孔径为0.05-2cm;槽体(外壳)上下中心部位设有流体的进口/出口。
所述的圆筒状组件外壳(槽体)的内径为1-200cm、长度5-250cm、厚度不大于10cm。
所述的中空纤维内径为30-3000μm(微米),中空纤维的壁厚为1-1000μm,组件内中空纤维的有效长度为5-200cm,组件内中空纤维的填装密度在0.05-0.75之间。
所述的中空纤维是无孔的,其结构可以是均质无孔结构、复合结构,也可以是多孔中空纤维的表面(内表面或外表面)有一层薄的无孔皮层。
所述中空纤维的材质可为聚偏二氟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芳酯、聚芳砜、聚三氟氯乙烯、聚醚酯纤维、全氟二甲基间二氧杂环戊烯-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尼龙和高分子石墨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改性材料或复合材料,以及其他具有良好导热性能、优良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它们的混合/复合材料。
所述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除中空纤维之外的其它部分(包括:壳体、空心多孔管、多孔板、尾(侧)帽、接口等)可由大多数高分子材料、无机和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比如: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有机玻璃、尼龙、聚丙烯酸、聚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不锈钢等。
所述的粘合剂应具备耐温性好、强度高、同纤维和外壳材料良好的粘结性等特点。
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高温工质
能够适用于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热工质包括:气、汽、液,其中液体热工质主要是指水、各种水溶液以及部分有机液体。热工质的最高使用温度与所用中空纤维的材质有关。
B低温工质
能够适用于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冷工质包括:气、液,其中液体冷工质主要是指水及各种水溶液以及部分有机液体。
C热量交换
冷热工质在进入中空纤维热交换器之前需除去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冷工质首先流入热交换器组件,并流过中空纤维的一侧;然后热工质进入组件,流入中空纤维的另一侧。由于中空纤维的内外侧存在着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工质通过中空纤维壁传递给低温工质,其结果使高温工质的温度降低和低温工质的温度上升。
为获得理想的热交换效果,该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被设计为平行逆流和错流两种形式。平行逆流热交换器组件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组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见示意图1)。错流热交换器组件的特点是能够较好地克服温度极化效应,使体系的传热效果达到较理想的状态,总的传热系数高,但是其结构相对较复杂(见示意图2,3,4)。
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是中空纤维以及由中空纤维构建而成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的中空纤维是无孔的,且具有较小的内径和厚度。通常情况下,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性能较金属材料低许多,但是薄的中空纤维厚度(微米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此项缺陷,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同时为了提高薄壁中空纤维的耐压性(特别是抗外压性能),该中空纤维应具有较小的内径和较高的强度。因而,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能够具有较高的中空纤维填充密度和很高的换热面积。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平行逆流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效能,而错流设计能够有效地强化中空纤维外侧温度过渡层的传热系数。实践表明,同金属热交换器相比,单位体积中空纤维换热器组件具有与之相近的或更高的换热量。
中空纤维热交换器具有下列优点:
1、总传热系数高。薄壁和小内径中空纤维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热交换器组件内可以有很高的装填密度和单位体积内很高的换热比表面积。在相同体积的热交换器中,中空纤维热交换器具有更高换热效率。
2、抗腐蚀性强。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普遍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碱和化学腐蚀性。
3、制备中空纤维的材料多种多样,不仅包括种类繁多的单一高分子材料及其改性材料,而且包括不同材料的复合/混合以及同诸多无机材料的复合/混合材料。因而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出系列符合客户要求的多种产品。
4、体积小、重量轻。聚合物材料较金属的比重低很多,因而相同换热量的热交换器中,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5、易加工、生产成本低。
6、应用范围广。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应用于传统热交换器几乎所有的应用领域,比如: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制药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能源、环保、军事航天工业等诸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平行逆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示意图:1、中空纤维,2、组件外壳,3、密封胶,4、尾帽,5、流体(液/汽/气体)a进口,6、流体(液/汽/气体)b出口,7、流体a出口,8、流体b进口,12、流体b相对于中空纤维的流动方向。
图2是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示意图A:1、中空纤维,2、组件外壳,3、密封胶,4、尾帽,5、流体(液/汽/气体)a进口,6、流体(液/汽/气体)b出口,7、流体a出口,8、流体b进口,9、空心多孔管,10、孔,11、液体流道,12、流体b相对于中空纤维的流动方向。
图3是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示意图B:1、中空纤维,2、组件外壳,3、密封胶,4、尾帽,5、流体(液/汽/气体)a进口,6、流体(液/汽/气体)b出口,7、流体a出口,8、流体b进口,9、空心多孔管,10、孔,11、液体流道,12、流体b相对于中空纤维的流动方向,13、隔板,15、室M,16、室N。
图4是垂直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示意图C:1、中空纤维,2、组件外壳,3、密封胶,4、尾帽,5、流体(液/汽/气体)a进口,6、流体(液/汽/气体)b出口,7、流体a出口,8、流体b进口,12、流体b相对于中空纤维的流动方向,14、多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此平行逆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中,中空纤维(1)平行均匀地排列在柱形外壳(2)内,中空纤维(1)与柱形外壳(2)的两端用密封胶(3)密封,并分别与两个带有进出口(5,7)的尾帽(4)相连接;组件外壳的两端各有一个流体进出口(6,8)。流体(液/汽/气体)a从进口(5)流经中空纤维的内腔,然后从出口(7)流出热交换器组件;具有不同温度的流体b从进口(8)进入膜组件,以与流体a相反的方向流经中空纤维的外侧,从出口(6)流出热交换器组件。在流体a和b在以相反的方向分别从膜的内侧和外侧通过组件的过程中,实施了热量由高温侧向低温侧通过中空纤维壁的转移,其结果是低温流体温度升高,而高温流体温度降低。通过针对具体情况的合理设计,能够使流体a的进口温度和流体b的出口温度能够非常接近,流体b的进口温度和流体a的出口温度非常接近。
如图2所示,在此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A中,一根周围带孔的空心多孔管(9)被固定在柱形组件的中央,空心多孔管(9)的一端开放而另一端被封堵,空心多孔管(9)上的孔(10)在靠近开放端处最小,且随着距流体入口(8)处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目的是有利于获得均匀的流体分布;空心多孔管(9)的内径随着柱形组件的内径和纤维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中空纤维(1)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空心多孔管(9)周围,中空纤维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空心多孔管(9)和中空纤维(1)的两端被密封胶(3)粘合固定在桶状外壳(2)内,组件的两头分别与两个带有进出口的尾帽(4)相联接。其中,与空心多孔管(9)的敞开端相连接的尾帽有两个流体的进出口,一个为流体b的进口(8)(与空心多孔管(9)紧密相连),另一个为流体a的出口(7)。流体b从入口(8)进入膜组件,然后从空心管壁上的小孔(10)流出,形成相对于中空纤维(1)的错流(12),穿过中空纤维层的流体b在靠近组件外壳(2)处的通道(11)会集,沿壳壁经出口(6)流出组件。流体a从入口(5)进入组件,流经中空纤维(1)的内腔,从出口(7)流出。该形式组件的特点是由于存在相对于中空纤维的错流,能够有效地克服纤维壁外侧的温度极化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图3所示为另一不同结构形式的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B。与图3所示组件A的不同之处是在空心多孔管(9)长度的1/2处被封堵,而两端都敞开;与之相应,组件内中空纤维之间自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也被粘合剂(13)分割成两个部分(室M和室N)(但中空纤维的内腔没有被封堵);组件两端的两个尾帽分别含有两个流体的进出口,其中一个接口与空心多孔管相连接,组件外壳则没有开口。流体b从入口(8)进入膜组件,然后从空心管壁上的小孔(10)流出,进入室M(15),形成相对于中空纤维(1)的错流(12),穿过中空纤维层的流体b在通过通道(11)后进入室N(16),再以相对于中空纤维的错流汇集于空心多孔管,经出口(6)流出组件;流体a从入口(5)进入组件,流经中空纤维(1)的内腔,从出口(7)流出。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组件的内腔分割成多个部分已达到最佳的换热目的。该型结构热交换器的特点是兼顾了平行逆流和错流的优点。
图4是垂直错流管壳式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的示意图C。为实现流体b相对于中空纤维的垂直错流,流体b通过位于组件外壳中心部位的进口(8),经过多孔板(14)的均匀分配之后,以均匀的流速流过中空纤维的外侧,在中空纤维层的另一面则通过另外一个相同的多孔板,最后汇集并流出组件(出口(6))。在该型组件内,中空纤维膜(1)在相互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平行排列,并且相邻层与层之间的中空纤维以错位的形式相互排列;两个多孔板(14)上设有多个孔,多孔板中心部位孔的孔径最小,并且随着离多孔板中央处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两个多孔板平行对称地放置于中空纤维层的两侧。流体a则从入口(5)进入组件,流经中空纤维(1)的内腔,从出口(7)流出。该型结构的热交换器能够完全实现流体相对于中空纤维的垂直错流,最大限度地克服纤维壁外侧的温度极化。
下述实施例所述的流体的间隙流速和线速度定义为:
间隙流速=流体通过组件的流量/单层膜纤维之间可以通过液体的面积。
线性流速=流体通过组件的流量/液体流入膜纤维内腔的有效横截面积。
所有实施例的总传热系数U,均按照下式计算:
U = F × ρ × Δt × c p s × Δ T lm
F:流体的体积流速;ρ:流体的密度;ΔT: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cp:流体的热容;ΔTlm:纤维内外流体的对数平均差(见下式);s:中空纤维的有效传热面积(内表面:s=nπdiL);di:纤维的内径;L:纤维有效长度;n:纤维数:
Δ T lm = ( T s 1 - T f 2 ) - ( T s 2 - T f 1 ) ln [ T s 1 - T f 2 T s 2 - T f 1 ]
Ts1和Ts2分别代表高温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f1和Tf2分别代表低温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实施例1
中空纤维:聚偏二氟乙烯,内径600μm(微米),厚度60μm(微米),有效长度25cm(厘米)。
组件:平行对流结构(如图1所示),5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43;组件外壳材质为聚丙烯。
操作条件1:中空纤维内侧:自来水,进口温度25℃,线性流速4120cm/min;中空纤维外侧:自来水,线性流速1860cm/min。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自来水的进口温度为60℃时,总传热系数为1300watts/m2-K;当进口温度为90℃时,总传热系数为1452watts/m2-K
操作条件2:中空纤维内侧:自来水,进口温度24℃,线性流速4220cm/min;中空纤维外侧:3.5%NaCl盐水,进口温度90℃。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盐水的线性流速为10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128watts/m2-K;线性流速为40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732watts/m2-K。
操作条件3:中空纤维内侧:自来水,进口温度22℃;中空纤维外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10℃、1atm,线性流速60cm/min(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
结果:当中空纤维内侧自来水的线性流速为10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920watts/m2-K;线性流速为40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545watts/m2-K。
实施例2
中空纤维:聚4-甲基-1-戊烯,内径425μm(微米),厚度50μm(微米),有效长度20cm(厘米)。
组件:错流结构(如图2所示),8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36;空心多孔管和组件外壳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操作条件1:中空纤维内侧:自来水,进口温度33℃,线性流速3520cm/min;中空纤维外侧:3%NaCl盐水,进口温度90℃。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盐水的间隙流速为12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250watts/m2-K;当盐水的间隙流速为23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736watts/m2-K。
操作条件2: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15℃、1atm,线性流速60cm/min(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中空纤维外侧:3%NaCl盐水,进口温度22℃。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盐水的间隙流速为1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483watts/m2-K;当盐水的间隙流速为25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833watts/m2-K。
操作条件3: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15℃、1atm;中空纤维外侧:3%NaCl盐水,进口温度20℃,间隙流速为250cm/min。
结果:当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的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1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559watts/m2-K;当水蒸气的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2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886watts/m2-K。
实施例3
中空纤维:聚丙烯,内径500μm(微米),厚度70μm(微米),有效长度30cm(厘米)。
组件:错流结构(如图3所示),30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55;空心多孔管和组件外壳材质为聚丙烯。
操作条件:中空纤维内侧:海水,进口温度25℃,线性流速4440cm/min;中空纤维外侧:海水,进口温度80℃。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海水的间隙流速为15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450watts/m2-K;当海水的间隙流速为25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767watts/m2-K。
实施例4
中空纤维:外表致密皮层非对称多孔聚4-甲基-1-戊烯,内径550μm(微米),厚度65μm(微米),外皮层厚度<1μm,有效长度30cm。
组件:垂直错流结构(如图4所示),12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50;空心板和组件外壳材质为聚碳酸酯。
操作条件1:中空纤维内侧:纯水,进口温度20℃;中空纤维外侧:饱和盐水,进口温度85℃,间隙流速为200cm/min。
结果:当中空纤维内侧纯水的线性流速22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2489watts/m2-K;当纯水的线性流速420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3430watts/m2-K。
操作条件2: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20℃、1atm,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80cm/min;中空纤维外侧:60%乙醇水溶液,进口温度20℃。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60%乙醇水溶液的间隙流速为13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2335watts/m2-K;当乙醇水溶液的间隙流速为230cm/min时时,总传热系数为3421watts/m2-K。
实施例5
中空纤维:外表复合以0.7μm厚的聚砜致密皮层多孔聚酰亚胺,内径720μm(微米),厚度80μm(微米),有效长度25cm(厘米)。
组件:错流结构(如图3所示),7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63;空心板和组件外壳材质为聚醚砜。
操作条件1:中空纤维内侧:海水,进口温度20℃,线性流速4322cm/min;中空纤维外侧:饱和盐水,进口温度92℃。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饱和盐水的间隙流速为115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2728watts/m2-K;当饱和盐水的间隙流速为225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3334watts/m2-K。
操作条件2: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10℃、1atm,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100cm/min;中空纤维外侧:10%盐酸水溶液,进口温度24℃。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10%盐酸水溶液的间隙流速为78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2123watts/m2-K;当乙醇水溶液的间隙流速为196cm/min时时,总传热系数为3210watts/m2-K。
实施例6
中空纤维:石墨聚醚醚酮聚合物,内径515μm(微米),厚度30μm(微米),有效长度18cm(厘米)。
组件:平行对流结构(如图1所示),900根中空纤维,填充密度0.43;组件外壳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操作条件1:中空纤维内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30℃、2.5atm,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120cm/min;中空纤维外侧:海水,进口温度21℃。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海水线性流速为259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3476watts/m2-K;当海水线性流速为421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4216watts/m2-K。
操作条件2:中空纤维内侧:空气,25℃、2.0atm,线性流速为3400cm/min;中空纤维外侧:水蒸气,进口温度120℃、2.0atm。
结果:当中空纤维外侧水蒸气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70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147watts/m2-K;当水蒸气线性流速(折合为水的线性流速)为124cm/min时,总传热系数为1532watts/m2-K。

Claims (10)

1.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空纤维以及包含中空纤维的组件外壳;该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从结构上有平行逆流和错流两种基本形式。在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器组件内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组件外壳内,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含有流体进出口的尾帽相连结。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件外壳内的中空纤维是无孔的,中空纤维的结构可以是均质无孔结构、复合结构,也可以是多孔中空纤维的表面(内表面或外表面)有一层薄的无孔皮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中空纤维的材质是大多数具有良好导热性能、优良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无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它们的混合/复合材料。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纤维,其特征在于中空纤维的内径为30-3000μm(微米),中空纤维的壁厚为1-1000μm,组件内中空纤维的有效长度为5-200cm;组件内中空纤维的填装密度在0.05-0.75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所述的组件外壳的内径为1-200cm、长度5-250cm、厚度不大于10cm。
6.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其平行逆流组件的结构可表述为平行均匀排列的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接近两端的封胶处分别设有流体进出口,而组件外壳两端的尾帽上也分别设有一个流体进出口。
7.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其错流组件的结构可表述为一根空心多孔管固定在柱形组件的中央,空心多孔管的一端开放而另一端被封堵;中空纤维平行均匀地排列在空心多孔管周围,且中空纤维层与外壳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空心多孔管和中空纤维的两端被粘合剂固定在组件外壳内,组件外壳在接近空心多孔管的封堵端设有流体的出口,组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有流体进出口的尾帽相连结,其中一个尾帽有一个流体进出口,而另一个尾帽有两个流体进出口,其中一个口与空心多孔管相连接,由此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错流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
8.在权利要求7所述错流组件的基础上,空心多孔管的两端开放,在其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内部空心通道被封堵成为两个部分,空心多孔管与中空纤维之间以及中空纤维之间自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也被堵隔成两个部分(也可根据需要堵隔为多个部分,与之相应的空心多孔管也被封堵为多个部分);组件外壳两端的每一个尾帽上有两个流体进出口,其中一个与空心多孔管相连接,由此而构成了另一个错流形式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
9.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空纤维热交换器装置,其错流组件的结构也可表述为在组件槽体(外壳)内排列的中空纤维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多孔板;槽体(外壳)上下部位设有流体的进口与出口,槽体两端的尾帽各有一个流体进出口。由此而形成一个垂直错流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组件。
10.一种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高温工质
能够适用于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热工质包括:气、汽、液,其中液体热工质主要是指水、各种水溶液以及部分有机液体。热工质的最高使用温度与所用中空纤维的材质有关。
B低温工质
能够适用于中空纤维热交换器的冷工质包括:气、汽、液,其中液体冷工质主要是指水、各种水溶液以及部分有机液体。
C热量交换
冷热工质在进入中空纤维热交换器之前需除去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操作方面,冷工质进入热交换器组件内中空纤维的一侧;而热工质流入中空纤维的另一侧。由于中空纤维的内外侧存在着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工质通过中空纤维壁传递给低温工质,其结果使高温工质的温度降低和低温工质的温度上升。
CN2006100147603A 2006-07-12 2006-07-12 导热中空纤维及其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101105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147603A CN101105380B (zh) 2006-07-12 2006-07-12 导热中空纤维及其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147603A CN101105380B (zh) 2006-07-12 2006-07-12 导热中空纤维及其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5380A true CN101105380A (zh) 2008-01-16
CN101105380B CN101105380B (zh) 2010-08-18

Family

ID=38999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147603A Active CN101105380B (zh) 2006-07-12 2006-07-12 导热中空纤维及其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53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238A (zh) * 2012-11-28 2013-03-2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铅铋合金中颗粒物的去除系统
CN106288497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制冷单元内部换热组件、吸收式制冷单元及矩阵
CN106802017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制冷单元一体式水流管道系统
CN111439800A (zh) * 2020-04-09 2020-07-24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薄膜蒸发装置与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238A (zh) * 2012-11-28 2013-03-2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铅铋合金中颗粒物的去除系统
CN103000238B (zh) * 2012-11-28 2016-04-0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铅铋合金中颗粒物的去除系统
CN106802017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制冷单元一体式水流管道系统
CN106802017B (zh) * 2015-11-26 2023-08-01 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制冷单元一体式水流管道系统
CN106288497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制冷单元内部换热组件、吸收式制冷单元及矩阵
CN111439800A (zh) * 2020-04-09 2020-07-24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薄膜蒸发装置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5380B (zh)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7143B2 (en) Desalina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using porous hydrophobic hollow fibers and hydrophobic porous coatings
JP5583010B2 (ja) 熱交換器
Chernyshov et al. Comparison of spacers for temperature polarization reduction in air gap membrane distillation
US20070107884A1 (en) Polymeric hollow fiber heat exchange systems
US20110132826A1 (en) Block Configuration for Large Scale Membrane Distillation
CN101496998B (zh) 用于蒸馏系统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1664643A (zh) 热回收膜蒸馏装置和系统
EP3038739B1 (en) Single end, shell-side fe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separation module
JP2017506736A (ja) 熱・物質移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01105380A (zh) 中空纤维热交换装置及方法
US20120067548A1 (en) Polymeric membrane for heat exchang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11534720B2 (en)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for 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based desalination
WO2013179414A1 (ja) 浄化水を得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5802384B2 (ja) 膜モジュール及び浄化水製造装置
CN101147845A (zh) 中空纤维减压膜蒸馏膜组件装置及方法
CN106925124B (zh) 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膜组件
CN114984760A (zh) 一种真空膜蒸馏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及真空膜蒸馏系统
Yi et al. Hollow fiber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embrane heat exchanger with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US3650905A (en) Stacked microporous vapor permeable membrane distillation system
CN101450284A (zh) 一种高效中空纤维膜组件装置及方法
Liu et al. Porous heat exchange tube with ultra-thin dense skin layer via NIPS for AGMD process
CN205527876U (zh) 一种膜蒸馏中空纤维膜组件
Huang et al. Geothermal membrane distillation in industrial greenhouse applications: Membrane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Zarkadas et al. Polymeric hollow fiber heat exchangers (PHFHEs): A new type of compact heat exchanger for lower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TW201347835A (zh) 獲取淨化水的方法及其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