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3899A -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3899A
CN101103899A CNA2007101417464A CN200710141746A CN101103899A CN 101103899 A CN101103899 A CN 101103899A CN A2007101417464 A CNA2007101417464 A CN A2007101417464A CN 200710141746 A CN200710141746 A CN 200710141746A CN 101103899 A CN101103899 A CN 101103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culus
insertion section
endoscope
tube body
assist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17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糸井启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Film Co
SRJ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SRJ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SRJ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3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从润滑液供给部(72)向套管(50)的管主体(51)提供润滑液。该润滑液从注入口(66)注入,并流向润滑液供给通路(68),随后,借助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以及管主体(51)上形成的多个开口(75、75…)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开(75、75…)以规定的间隔在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的区域形成多个,所以润滑液可以被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进而,开口(75、75…)是以自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其开口面积增大的方式形成的,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上比较均匀。由此,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而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005848.4,申请日为2005年1月27日,发明名称为“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特别涉及当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时使用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使用该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当把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到小肠等深部消化道时,如果只推压插入部,因为肠道复杂的弯曲,会导致力难以传递至插入部的顶端,向深部的插入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安装称之为套管或滑动管的插入辅助器械而插入到体腔内,使用该插入辅助器械引导插入部,由此防止插入部的多余的弯曲或挠曲(例如,专利文献1)。其中,套管是指用于小肠的插入辅助器械,滑动管是指用于大肠的插入辅助器械。
另外,还提出了在以往的套管的基端部上形成润滑液的注入口,通过从该注入口将润滑液注入到套管的基端内侧,改善内窥镜插入部相对套管的滑动性,缩短手术实施时间。作为润滑液,可以使用水、生理盐水等。
另外,在以往的内窥镜装置中,已知有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第1球囊,同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上设置有第2球囊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
在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上,有时将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以规定长度插入到肠道中,在使两个球囊膨胀且使两个球囊密接于肠壁的状态下,进行通过同时回拉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弯曲的肠道笔直收缩的操作。然后,通过反复进行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的插入操作和上述回拉操作,牵拉肠道而将插入部插入到目标部位。另外,上述回拉操作是指在通过用手握持由弹性部件做成的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其弹性变形并密接于插入部之后,回拉插入辅助器械,由此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同时回拉插入部(例如,专利文献1)。
不过,在膨胀的第1球囊或第2球囊过度密接或粘连在肠壁上的情况下,如果强制回拉(拉拔)插入部以及套管,则有可能损伤肠壁。在这种情况下,即、当术者受到较大的拉拔阻力时,在以前使套管或插入部旋转并降低密接力,然后再次进行回拉操作。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48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0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01019号公报。
但问题是,在基端部形成有润滑液的注入口的上述以往的套管上,从注入口注入的润滑液没有充分遍及套管的整个内周面,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内窥镜插入部的滑动性。
如果增大套管的直径并增大套管和内窥镜插入部之间的空隙,则能够使向基端部侧提供的润滑液遍及套管的整个内周面,所以能够消除这一问题。但是,因为套管也插入到体腔内,所以其直径优选是尽可能小的直径。因此,如果套管的直径是小直径,就不能将润滑液提供给套管的整个内周面,如果增大套管的直径,则相反产生不适于作为体腔内插入用部件的问题。
另外,以往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具有在上述的回拉操作时插入部相对于插入辅助器械易滑移、操作性差的缺点。
进而,在以前,在受到拉拔阻力时,根据术者的判断,确定随后的操作(是继续插入部以及套管的回拉操作,还是进行旋转插入部以及套管的操作)。为此,期待能够定量掌握回拉操作时产生的拉拔阻力并适当进行随后的操作的内窥镜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并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的回拉操作的操作性的内窥镜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掌握插入辅助器械或套管、以及插入部的拉拔阻力的内窥镜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是把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其基端部插入并从在上述基端部上形成的润滑液的注入口注入润滑液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辅助器械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所述注入口连通并沿该插入辅助器械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润滑液供给通路,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与所述润滑液供给通路连通的开口部,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润滑液经由所述润滑液供给通路,从所述开口部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附近。
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将注入所述润滑液供给通路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侧的开口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所述多个开口以随着从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其开口面积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之三着眼于内窥镜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之间、特别是想要增加润滑性的部分,是内窥镜的插入部被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开口部的内周角部摩擦的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如同本发明之3所述,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将由上述注入口提供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供给通路,能够直接将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由此,本申请发明能够改善上述的特别是想要增强润滑性的部分的润滑性。另外,根据本发明之三所述,从注入口注入的润滑液流向润滑液供给通路,然后,借助在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的多个开口而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侧。开口以规定的间隔在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范围内形成多个,所以润滑液可以被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进而,如本发明之三所述,开口随着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向顶端部,其开口面积逐渐增大,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均匀分布。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而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由此,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所以能够改善插入部相对于插入辅助器械的滑动性,缩短手术实施时间。另外,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由此能够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外径细径化,并能够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径接近内窥镜插入部的直径,所以能够提供小直径的插入辅助器械。
根据本发明之四,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条上述润滑液供给通路。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上设置多条润滑液供给通路,能够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上更加均匀。
根据本发明之五,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液供给通路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被设成螺旋状。由此,通过1条润滑液供给通路能够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由此,和1条直杆状的润滑液供给通路相比,能够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六是具备将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插入该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并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可以在夹压该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其变形时而卡合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的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之六,当夹压插入辅助器械以使其在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卡合在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并防止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的相对滑动的卡合部件,所以在回拉操作时能够防止插入部相对插入辅助器械的滑动。由此,改善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的回拉操作的操作性。卡合部件只在使插入辅助器械发生上述弹性变形时进行卡合,所以在插入部相对插入辅助器械的插拔操作时不使插入辅助器械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上述插拔操作不会受到不良影响。
根据本发明之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被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上述卡合部所卡合的被卡合部。由此通过在插入部上形成被卡合部而能够确实可靠地防止滑移,并进一步改善操作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八是具备将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插入该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并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或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测量该插入部或插入辅助器械的拉拔力的拉拔力测量机构。在插入部或插入辅助器械上设置拉拔力测量机构,通过该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插入部或插入辅助器械的拉拔力,所以能够定量掌握拉拔力。
根据本发明之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窥镜装置上设置有当通过上述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的拉拔力超过规定值时使上述球囊的内压降低的球囊压力调节机构。当通过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的拉拔力超过规定的值时,通过球囊压力调节机构降低球囊的内压,所以降低球囊和肠壁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能够防止肠壁的损伤。通过球囊压力调节机构进行的球囊的内压调节,降低内压即可,例如单纯去除球囊内的气体并降低内压,在控制上是最容易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之十,是具备将第1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将第2球囊安装在顶端部并插入上述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且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套管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或上述套管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有测量该插入部或套管的拉拔力的拉拔力测量机构。在插入部或套管上设置拉拔力测量机构,并通过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插入部或套管的拉拔力,所以能够定量掌握拉拔力。
根据本发明之十一,在上述内窥镜装置上设置有当通过上述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的拉拔力超过规定的值时使上述第1球囊或第2球囊中的至少一个球囊的内压降低的球囊压力调节机构。当通过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的拉拔力超过规定值时,通过球囊压力调节机构使第1球囊、第2球囊的内压降低,所以降低这些球囊和肠壁之间的摩擦力,并能够由此防止肠壁的损伤。通过球囊压力调节机构进行的第1球囊、第2球囊的内压调节,降低内压即可,单纯除去第1球囊以及第2球囊内的气体以降低内压,在控制上是最容易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之十二,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拔力测量机构是应变仪。当使用应变仪作为拉拔力测量机构时,能够将在插入部、插入辅助器械、套管上产生的微小变形作为电信号检测出,并作为电阻值表示,所以能够定量掌握拉拔力。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到顶端部延伸设置润滑液供给通路,并以规定间隔在润滑液供给通路和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多个开口,同时以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至顶端部使其开口面积增大的方式形成该开口,所以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而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卡合部,其在夹压插入辅助器械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时卡合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所以在回拉操作时,能够防止插入部相对插入辅助器械的滑动,由此,能够改善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的回拉操作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在插入部、插入辅助器械、套管上设置拉拔力测量机构,通过该拉拔力测量机构测量插入部、插入辅助器械、套管的拉拔力,所以能够定量掌握拉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套管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装有第1球囊的插入部的顶端硬质部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已插通插入部的套管的顶端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管主体上形成的润滑液供给通路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管主体上形成有多条润滑液供给通路的管主体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管主体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润滑液供给通路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向套管的顶端部提供润滑液的套管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安装有第1球囊的插入部的顶端硬质部的斜视图。
图13是表示插通有插入部的套管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套管和插入部上形成有防滑部件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两个防滑部件的卡合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0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18是表示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的斜视图。
图19是表示装有第1球囊的插入部的顶端部分的斜视图。
图20是插通有插入部的套管的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使球囊的内压降低的球囊压力调节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2是表示图17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中:10-内窥镜,12-插入部,14-手持操作部,26-球囊送气口,28-供气吸引口,30-第1球囊,36-顶端部,50-套管,51-管主体,52-握持部,60-第2球囊,66-注入口,68-润滑液供给通路,74-流槽部件,75-开口,76-热收缩片或热收缩管,100-球囊控制装置,102-装置主体,104-手动开关;
210-内窥镜,212-插入部,214-手持操作部,226-球囊送气口,228-供气吸引口,230-第1球囊,236-顶端部,250-套管,251-管主体,252-握持部,258-顶端部,260-第2球囊,280-卡合部,282-被卡合部,300-球囊控制装置,302-装置主体,304-手动开关;
410-内窥镜,412-插入部,414-手持操作部,426-球囊送气口,428-供气吸引口,430-第1球囊,436-顶端部,450-套管,451-管主体,452-握持部,458-顶端部,460-第2球囊,480、482-应变仪,492-LCD显示部,494-电阻值设置刻度盘,496-警告灯,498-微计算机,500-控制装置,502-装置主体,504-手动开关,564、574-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以及内窥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由内窥镜10、套管(插入辅助器械)50、以及球囊控制装置100构成。
内窥镜10具有手持操作部14、连接设置在该手持操作部14上的插入部12。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连接有通用导线15,在通用导线15的顶端上设置有连接器(未图示),该连接器连接在未图示的处理器或光源装置上。
在手持操作部14上并列设置有由术者操作的送气送水按钮16、吸引按钮18、快门按钮20,同时,在规定位置分别设有一对角旋钮22、22、以及钳子插入部24。而且,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还设置有球囊送气口26,其用于向第1球囊30送去空气、或从球囊30吸引空气。
插入部12由柔性部32、弯曲部34以及顶端硬质部36构成。弯曲部34是由多个节环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而成,通过在手持操作部14上设置的一对角旋钮22、22的转动操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弯曲操作。由此,能够使顶端部36的顶端面37朝向需要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顶端部36的顶端面37上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物镜光学系统38、照明透镜40、送气送水喷嘴42、钳子口44等。另外,在顶端部3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气吸引口28,该供气吸引口28借助插通插入部12内的内径为0.8mm左右的供气管(未图示)与图1的球囊送气口26连通。因此,通过向球囊送气口26供给气体,从顶端部36的供气吸引口28吹出气体,另一方面,通过从球囊送气口26吸引气体,而可以从供气吸引口28吸引气体。
如图1所示,在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上,装有可自由拆卸、且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1球囊30。如图3所示,第1球囊30由中央的膨胀部3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30a、30b形成,按照使供气吸引口28位于膨胀部30c的内侧的方式而被安装在顶端部36侧。安装部30a、30b的直径小于顶端部36的直径,通过其弹性力而密接在顶端部36上之后,缠绕未图示的线进行固定。并且,并不限于使用线进行的缠绕固定,也可以通过把固定环或橡胶制带环套装在安装部30a、30b上而使安装部30a、30b固定在顶端部36上。
安装在顶端部36上的第1球囊30,通过从图2所示的供气吸引口28吹出气体而使膨胀部30c大致膨胀成球状。另一方面,通过从供气吸引口28吸引气体,使膨胀部30c收缩而密接在顶端部36的外周面上。
图1所示的套管50由管主体51和握持部52所形成。如图4所示,管主体51形成为筒状,其内径稍微大于插入部12的外径。另外,管主体51是挠性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成型品,其外周面被润滑层覆盖,其内周面上也覆盖有润滑层。在管主体51的基端开口部51A上以水密状态嵌合有在硬质的握持部52的顶端形成的连接口52A,握持部52可以相对于管主体51自由拆卸。并且,插入部12是从握持部52的基端开口部52B朝向管主体51插入的。
如图1所示,在管主体51的基端侧上设置球囊送气口54。在球囊送气口54上连接内径为1mm左右的供气管56,该管56粘接在管主体51的外周面上,并如图4所示,延伸设置到管主体51的顶端部。
管主体51的顶端58形成细头形状。另外,在管主体51的顶端58的基端侧上,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2球囊60。第2球囊60是在管主体51贯通的状态下安装的,由中央的膨胀部6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60a、60b构成。顶端侧的安装部60a在膨胀部60c的内部折回,该折回的安装部60a被X线造影线62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51上。基端侧的安装部60b配置在第2球囊60的外侧,由线64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51上。
膨胀部60c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大致成球状,其尺寸大于第1球囊30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的尺寸。因此,当以相同的压力向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送气时,第2球囊60的膨胀部60c的外径大于第1球囊30的膨胀部30c的外径。例如,当第1球囊30的外径为φ25mm时,第2球囊60的外径为φ50mm。
上述的管56在膨胀部60c内部形成开口,从而形成供气吸引口57。因此,当从球囊送气口54供给气体时,从供气吸引口57吹出气体而使膨胀部60c膨胀。另外,当从球囊送气口54吸引气体时,从供气吸引口57吸引气体,则第2球囊60收缩。
在套管50上设置有润滑液的注入口66,该注入口66连接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上。如图1、图4所示,润滑液供给通路68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沿着管主体51的轴方向而延伸设置。另外,如图4所示,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以及管主体51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开口75、75…,该多个开口75、75…将注入到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润滑液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进而,这些开口75、75…是以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到顶端部其开口面积按顺序增大的方式形成的。开口75的形成间隔以及开口面积是根据从连接在注入口66上的图1的注射器等润滑液供给部72提供的润滑液的供给量来确定的。即,根据供给量,设置成可以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的间隔以及开口面积。其中,也可以根据开口75的形成间隔以及开口面积来设置润滑液的供给量。
在图5(A)、(B)中表示的是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其中,图5是在与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管主体51并对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附近进行放大显示的图。该图所示的制作方法如图5(A)所示,在管主体51上一体化形成截面U字形的流槽部件74,通过后加工在其上形成开口75。然后,用氨基甲酸酯类的热收缩片或热收缩管76覆盖流槽部件74或管主体51整体,使其热收缩。由此,如图5(B)所示,制成用流槽部件74和热收缩片或热收缩管76形成的润滑液供给通路68。另外,也可以按照将润滑液供给通路68埋置在管主体51中的方式一体化形成。
这种润滑液供给通路68可以如图6所示地在管主体51的外周面上形成多条(在图6中是3条)。另外,也可以不和管主体51一体化形成流槽部件74,而将分体的流槽部件74粘接在管主体51上并形成开口75,并如图5所示,使热收缩片或热收缩管76发生热收缩而制作润滑液供给通路68。进而,如图7(A)所示,也可以相对管主体51螺旋状形成或粘接流槽部件74,并使热收缩片或热收缩管76如图7(B)所示发生热收缩而制作润滑液供给通路68。图7的开口75,也是以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向顶端部的开口部面积按顺序增加的方式形成的。
另一方面,图1的球囊控制装置100是对第1球囊3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并且对第2球囊6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的装置。球囊控制装置100由具备未图示的泵和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主体102、用于遥控操作的手动开关104构成。
在装置主体102的前面板上设置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用于第1球囊30的压力计106、用于第2球囊60的压力计108。另外,在装置主体102的前面板上安装了对第1球囊30进行气体提供、吸引的管110、对第2球囊60进行气体提供、吸引的管120。在各管110、120的中段分别设置液体蓄积槽130、140,其用于在第1球囊30、第2球囊60出现破损时,蓄积从第1球囊30、第2球囊60反流的体液。
另一方面,在手动开关104上设置有:与装置主体102侧的停止开关SW2相同的停止开关SW3、支撑第1球囊3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4、用于保持第1球囊3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支撑第2球囊6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6、用于保持第2球囊6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7。该手动开关104借助电缆150电连接在装置主体102上。
如上所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100向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提供气体而使它们膨胀,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膨胀第1球囊30以及第2球囊60的状态。另外,从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吸引气体而使它们收缩,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在收缩第1球囊30以及第2球囊60的状态。
接着,根据图8(a)~(h)对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在用套管50罩住插入部12的状态下,把插入部12插到肠道(例如十二指肠降部)70内。此时,使第1球囊30以及第2球囊60处于收缩状态。
接着,如图8(b)所示,在套管50的顶端58插入至肠道70的弯曲部的状态下,向第2球囊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60卡止在肠道70中,套管50的顶端58固定在肠道70中。
接着,如图8(c)所示,仅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插入到肠道70的深部。然后,如图8(d)所示,向第1球囊30提供气体而使之膨胀。由此,第1球囊30固定在肠道70中。此时,第1球囊30膨胀时的尺寸小于第2球囊60,所以施加给肠道70的负担较小,从而能够防止肠道70损伤。
接着,从第2球囊60吸引气体而使第2球囊60收缩,然后如图8(e)所示,推入套管50,并使之沿着插入部12插入。然后,在把套管50的顶端58推入至第1球囊30的附近之后,如图8(f)所示,向第2球囊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60固定在肠道70中。即,通过第2球囊60握持肠道70。
接着,如图8(g)所示,回拉套管50。由此,肠道70大致笔直地收缩,套管50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消失。并且,当回拉套管50时,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都卡止在肠道70中,但第1球囊30的摩擦阻力小于第2球囊60的摩擦阻力。因此,即使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相对分开移动,摩擦阻力小的第1球囊30也会相对肠道70滑动,所以肠道70不会因两个球囊30、60的牵拉而受损。
接着,如图8(h)所示,从第1球囊30吸引气体而使第1球囊30收缩。然后,尽可能地把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插到肠道70的深部。即,再次进行图8(c)所示的插入操作。由此,能够把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插入到肠道70的深部。当进一步把插入部12插入到深部时,在进行图8(d)所示的固定操作之后,进行图8(e)所示的推入操作,进而按顺序反复进行图8(f)所示的握持操作、图8(g)所示的回拉操作、图8(h)所示的插入操作即可。由此,能够进一步把插入部12插到肠道70的深部。
在通过这种内窥镜装置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从图1的润滑液供给部72向套管50的管主体51提供润滑液。该润滑液是从注入口66注入的,然后流向润滑液供给通路68,然后借助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以及管主体51上形成的多个开口75、75…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
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开口75、75…,所以润滑液可以被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然后,进而开口75、75…以开口面积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所以润滑液供给量在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上是均匀的。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套管50,不增加管主体51的直径,就能够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由此,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所以能够改善插入部12相对管主体51的滑动性,并能够缩短手术实施时间。另外,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由此能够使插入到体腔内的管主体51的内外径细径化,并能够使管主体51的内径接近内窥镜插入部12的直径,所以能够提供小直径的套管50。
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在管主体51上设置多条润滑液供给通路68,能够在管主体51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75、75…,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上更加均匀。
进而,如图7所示,通过在管主体51上将润滑液供给通路68设置成螺旋状,能够由1条润滑液供给通路68在管主体51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75、75…。由此,和1条直杆状的润滑液供给通路68相比,能够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
其中,在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球囊的套管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也能够应用没有球囊而将内窥镜插入部引导至体腔内的滑动管。
图9是表示只在套管50的管主体51的顶端58附近形成有开口75的套管50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关于与图4所示的套管50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9的管主体51的外周面上,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58延伸设置与注入口66连通的润滑液供给通路68,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顶端部69所位于的管主体51的顶端58的附近,形成开口75,将注入到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润滑液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
在内窥镜插入部12和管主体51之间的尤其是想要增强润滑性的部分,是插入部12被管主体51的顶端开口部59的内周角部59A摩擦的套管50的顶端58。如同图9的套管50,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顶端部69所位于的管主体51的顶端58附近,形成开口75,其将注入到润滑液供给通路68的润滑液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即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直接将润滑液提供给管主体51的顶端58。由此,根据图9的套管50,能够改善特别想增强润滑性的部分的套管50的顶端58的润滑性。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由内窥镜210、套管(相当于插入辅助器械)250、以及球囊控制装置300构成。
内窥镜210具有手持操作部214、连接设置在该手持操作部214上的插入部212。在手持操作部214上连接有通用导线215,在通用导线215的顶端上设置有连接器(未图示),该连接器连接在未图示的处理器或光源装置上。
在手持操作部214上并列设置有由术者操作的送气送水按钮216、吸引按钮218、快门按钮220,同时,在规定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对角旋钮222、222、以及钳子插入部224。并且,在手持操作部214上还设置有球囊送气口226,其用于向第1球囊230送去空气、或从球囊230吸引空气。
插入部212由柔性部232、弯曲部234以及顶端硬质部236构成。弯曲部234是由多个节环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而成,通过在手持操作部214上设置的一对角旋钮222、222的转动操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弯曲操作。由此,能够使顶端部236的顶端面237朝向需要的方向。
如图11所示,在顶端部236的顶端面237上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物镜光学系统238、照明透镜240、送气送水喷嘴242、钳子口244等。另外,在顶端部236的外周面上设置供气吸引口228,该供气吸引口228借助插通在插入部212内的内径为0.8mm左右的供气管(未图示)与图10的球囊送气口226连通。因此,通过向球囊送气口226供给气体,从顶端部236的供气吸引口228吹出气体,另一方面,通过从球囊送气口226吸引气体,而可以从供气吸引口228吸引气体。
如图10所示,在插入部212的顶端部236上,装有可自由拆卸、且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1球囊230。如图12所示,第1球囊230由中央的膨胀部23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230a、230b形成,按照使供气吸引口228位于膨胀部230c的内侧的方式而被安装在顶端部236侧。安装部230a、230b的直径小于顶端部236的直径,在通过其弹性力而被密接在顶端部236上之后,通过未图示的环状的带环而牢固地嵌接在顶端部236的外周面上。
安装在顶端部236上的第1球囊230,通过从图11所示的供气吸引口228供给的气体而使膨胀部230c大致膨胀成球状。另一方面,通过从供气吸引口228吸引气体,使膨胀部230c收缩而密接在顶端部236的外周面上。
图10所示的套管250由管主体251和握持部252所形成。如图13所示,管主体251形成筒状,其内径稍微大于插入部212的外径。另外,管主体251是挠性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成型品,其外周面被润滑层覆盖,内周面上也覆盖有润滑层。在管主体251上以水密状态嵌合有软质的握持部252,握持部252可以相对于管主体251自由拆卸。并且,插入部212是从握持部252的基端开口部252A朝向管主体251插入的。
如图10所示,在管主体251的基端侧设置有球囊送气口254。在球囊送气口254上连接有内径为1mm左右的供气管256,该管256粘接在管主体251的外周面上,并如图13所示延伸设置到管主体251的顶端部。
管主体251的顶端部258形成细头形状以防止肠壁的卷入等。另外,在管主体251的顶端部258的基端侧上,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2球囊260。第2球囊260是在管主体251贯通的状态下安装的,由中央的膨胀部26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260a、260b构成。顶端侧的安装部260a在膨胀部260c的内部折回,该折回的安装部260a被X线造影线262缠绕而被固定在管主体251上。基端侧的安装部260b配置在第2球囊260的外侧,由线264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251上。
膨胀部260c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大致成球状,其尺寸大于第1球囊230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的尺寸。因此,当以相同的压力向第1球囊230和第2球囊260送气时,第2球囊260的膨胀部260c的外径大于第1球囊230的膨胀部230c的外径。例如,当第1球囊230的外径为φ25mm时,第2球囊260的外径为φ50mm。
上述的管256在膨胀部260c内部形成开口,从而形成供气吸引口257。因此,当从球囊送气口254供给气体时,从供气吸引口257吹出气体而使膨胀部260c膨胀。另外,当从球囊送气口254吸引气体时,则从供气吸引口257吸引气体,第2球囊260收缩。
在套管250的握持部252的内周面上,锯齿状形成数列(在图13中为3列)作为防滑部件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卡合部280、该卡合部280如图14所示,在与握持部252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规定长度,同时也在和形成有该卡合部280的面对向的面上,同样地以锯齿状形成数列(在图14中为3列)卡合部280。
另外,在插入部212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上,锯齿状形成数列(在图14中为4列)作为防滑部件的截面为三角形的被卡合部282、该被卡合部282在与插入部212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规定长度,同时也在和形成有该被卡合部282的面对侧的面上,同样地以锯齿状形成数列(在图14中为4列)被卡合部282。
这些被卡合部282如图14所示地在握持部252为自然状态(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没有卡合到握持部252侧的卡合部280上,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当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夹压握持部252而使其在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时,以和握持部252侧的卡合部280进行如图13所示的啮合的方式进行卡合。即,关于握持部252的直径以及卡合部280、282的高度,其尺寸是在握持部252为图14的自然状态下不使卡合部280、282发生卡合的尺寸。另外,握持部252是用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不使卡合部280卡合在被卡合部282上的软质材料制成的。
其中,被卡合部282可以遍及插入部212的全长而连续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多列作为一个组的群体,可以以规定间隔形成这些群体。此时,当在插入部212的最顶端形成的被卡合部282卡合在卡合部280上时,如图13所示,从球囊230不被顶端部258损伤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不接触套管250的顶端部258的位置上形成球囊230。
另一方面,图10的球囊控制装置300是对第1球囊23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并且对第2球囊26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的装置。球囊控制装置300由具备未图示的泵和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主体302、用于遥控操作的手动开关304构成。
在装置主体302的前面板上设置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用于第1球囊230的压力计306、用于第2球囊260的压力计308。另外,在装置主体302的前面板上安装有对第1球囊230进行气体的提供、吸引的管310、对第2球囊260进行气体的提供、吸引的管320。在各管310、320的中段分别设置液体蓄积槽330、340,其用于在第1球囊230、第2球囊260出现破损时,蓄积从第1球囊230、第2球囊260反流的体液。
另一方面,在手动开关304上设置有:与装置主体302侧的停止开关SW2相同的停止开关SW3、指示第1球囊23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4、用于保持第1球囊23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指示第2球囊26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6、用于保持第2球囊26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7。该手动开关304借助导线350电连接在装置主体302上。
如上所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300向第1球囊230和第2球囊260提供气体而使它们膨胀,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在膨胀第1球囊230以及第2球囊260的状态。另外,从第1球囊230和第2球囊260吸引气体而使它们收缩,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在收缩第1球囊230以及第2球囊260的状态。
接着,根据图16(a)~(h)对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6(a)所示,在用套管250罩住插入部212的状态下,把插入部212插到肠道(例如十二指肠降部)270内。此时,使第1球囊230以及第2球囊260处于收缩状态。
接着,如图16(b)所示,在套管250的顶端部258插入至肠道270的弯曲部的状态下,向第2球囊2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260卡止在肠道270中,套管250的顶端部258固定在肠道270中。
接着,如图16(c)所示,仅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插入到肠道270的深部。然后,如图16(d)所示,向第1球囊230提供气体而使之膨胀。由此,第1球囊230固定在肠道270中。此时,第1球囊230膨胀时的尺寸小于第2球囊260,所以施加给肠道270的负担较小,从而能够防止肠道270损伤。
接着,从第2球囊260吸引气体而使第2球囊260收缩,然后如图16(e)所示,推入套管250,并使之沿着插入部212插入。然后,在把套管250的顶端部258推入至第1球囊230的附近之后,如图16(f)所示,向第2球囊2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260固定在肠道270中。即,通过第2球囊260握持肠道270。
接着,如图16(g)所示,回拉套管250。由此,肠道270大致笔直地收缩,套管250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消失。
此操作是同时回拉套管250以及插入部212的操作,在即将进行此操作之前,如图13所示,术者握住握持部252,并在图15所示的箭头方向上夹压握持部252而使其在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使握持部252侧的卡合部80卡合在插入部212侧的被卡合部282上。在此卡合状态下,对套管250进行回拉操作。由此,插入部212不相对套管250出现滑移,借助作为防滑部件的卡合部280、282,和套管250进行一体化的回拉操作。
并且,当回拉套管250时,第1球囊230和第2球囊260都卡止在肠道270中,但第1球囊230的摩擦阻力小于第2球囊260的摩擦阻力,因此,即使第1球囊230和第2球囊260相对分开移动,摩擦阻力小的第1球囊230也会相对于肠道270滑动,所以肠道270不会因两个球囊230、260的牵拉而受损。
接着,如图16(h)所示,从第1球囊230吸引气体而使第1球囊230收缩。然后,尽可能地把插入部212的顶端部236插到肠道270的深部。即,再次进行图16(c)所示的插入操作。由此,能够把插入部212的顶端部236插入到肠道270的深部。当进一步把插入部212插入到深部时,在进行图16(d)所示的固定操作之后,进行图16(e)所示的推入操作,进而按顺序反复进行图16(f)所示的握持操作、图16(g)所示的回拉操作、图16(h)所示的插入操作即可。由此,能够进一步把插入部212插到肠道270的深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套管250和插入部212上都形成作为防滑部件的卡合部280、被卡合部282,但是当通过在某一方形成而能够获得回拉操作时所需的摩擦阻力时,可以只在某一方形成防滑部件。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辅助器械,对顶端具有球囊260的套管25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用于大肠镜的滑动管(不具有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上设置实施方式的防滑部件。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内窥镜装置是由内窥镜410、套管(相当于插入辅助器械)450、以及控制装置500构成。
内窥镜410具有手持操作部414、和连接设置在该手持操作部414上的插入部412。在手持操作部414上连接有通用导线415,在通用导线415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器(未图示),该连接器连接在未图示的处理器或者光源装置上。
在手持操作部414上并列设置有由术者操作的送气送水按钮416、吸引按钮418、快门按钮420,同时,在规定位置分别设有一对角旋钮422、422、以及钳子插入部424。并且,在手持操作部414上还设置有球囊送气口426,其用于向第1球囊430送去空气、或从球囊430吸引空气。
插入部412由柔性部432、弯曲部434以及顶端硬质部436构成。弯曲部434是由多个节环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而成,通过在手持操作部414上设置的一对角旋钮422、422的转动操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弯曲操作。由此,能够使顶端部436的顶端面437朝向需要的方向。
如图18所示,在顶端硬质部436的顶端面437上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物镜光学系统438、照明透镜440、送气送水喷嘴442、钳子口444等。另外,在顶端硬质部43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气吸引口428,该供气吸引口428借助插通插入部412内的内径为0.8mm左右的供气管(未图示)与图17的球囊送气口426连通。因此,通过向球囊送气口426供给气体,从顶端硬质部436的供气吸引口428吹出气体,另一方面,通过从球囊送气口426吸引气体,而可以从供气吸引口428吸引气体。
如图17所示,在插入部412的顶端硬质部436上,装有可自由拆卸、且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1球囊430。如图19所示,第1球囊430由中央的膨胀部43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430a、430b形成,按照使供气吸引口428位于膨胀部430c的内侧的方式而被安装在顶端硬质部436侧。安装部430a、430b的直径小于顶端硬质部436以及弯曲部434的直径,通过其弹性力而密接在顶端硬质部436上之后,通过未图示的环状带环部件将其牢固地嵌接在顶端硬质部436的外周面上。
安装在顶端硬质部436上的第1球囊430,通过从图18所示的供气吸引口428吹出的气体而使膨胀部430c大致膨胀成球状。另一方面,通过从供气吸引口428吸引气体,使膨胀部430c收缩而密接在顶端硬质部436的外周面上。
图17所示的套管450是由管主体451和握持部452所形成。如图20所示,管主体451形成筒状,其内径稍微大于插入部412的外径。另外,管主体451是挠性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成型品,其外周面被润滑层覆盖,其内周面上也覆盖有润滑层。在管主体451上以水密状态嵌合有硬质的握持部452,握持部452可以相对于管主体451自由拆卸。并且,插入部412是从握持部452的基端开口部452A朝向管主体451插入的。
在如图17所示的管主体451的基端侧上设置球囊送气口454。在球囊送气口454上连接内径为1mm左右的供气管456,该管456粘接在管主体451的外周面上,并如图20所示,延伸设置到管主体451的顶端部。
管主体451的顶端部458形成细头形状以防止肠壁的卷入等。另外,在管主体451的顶端部458的基端侧上,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2球囊460。第2球囊460是在管主体451贯通的状态下安装的,由中央的膨胀部460c和其两端的安装部460a、460b构成。顶端侧的安装部460a在膨胀部460c的内部折回,该折回的安装部460a被X线造影线62缠绕而被固定在管主体451上。基端侧的安装部460b配置在第2球囊460的外侧,由线64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451上。
膨胀部460c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大致成球状,其尺寸大于第1球囊430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缩的状态)下的尺寸。因此,当以相同的压力向第1球囊430和第2球囊460送气时,第2球囊460的膨胀部460c的外径大于第1球囊430的膨胀部430c的外径。例如,当第1球囊430的外径为φ25mm时,第2球囊460的外径为φ50mm。
上述的管456在膨胀部460c内部形成开口,从而形成供气吸引口457。因此,当从球囊送气口454供给气体时,从供气吸引口457吹出气体而使膨胀部460c膨胀。另外,当从球囊送气口454吸引气体时,从供气吸引口457吸引气体,第2球囊460收缩。
如图17所示,在插入部412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测量插入部412的拉拔力的应变仪(例如惠斯登电桥回路:拉拔力测量机构)480。另外,在套管450的管主体451的规定位置上,也同样地安装有测量管主体451的拉拔力的应变仪(例如惠斯登电桥回路:拉拔力测量机构)482。这些应变仪480、482将插入部412、管主体451上产生的微小变形作为电信号输出。
应变仪480连接在信号线484的一端上,该信号线484从插入部412开始被设置在手持操作部414上并从手持操作部414向外部延伸设置,另一端部连接在控制装置500的连接器486上。因此,从应变仪480输出的表示电阻的电信号借助信号线484被输出至控制装置500。
另一方面,应变仪482连接在信号线488的一端上,该信号线488从管主体451开始被设置在握持部452上并从握持部452向外部延伸设置,另一端部连接在控制装置500的连接器490上。因此,从应变仪482输出的表示电阻的电信号借助信号线488被输出至控制装置500。
控制装置500是对第1球囊43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并且对第2球囊46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的装置,并且是根据从应变仪480、482输出的上述电信号将与插入部412的拉拔力、管主体451的拉拔力相对应的电阻值显示于LCD显示部492的装置。
另外,控制装置500由具备未图示的泵和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主体502、和用于遥控操作的手动开关504构成。
在装置主体502的前面板上设置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用于第1球囊430的压力计506、用于第2球囊460的压力计508。另外,在装置主体502的前面板上安装了对第1球囊430进行气体的提供、吸引的管510、对第2球囊460进行气体的提供、吸引的管520。在各管510、520的中段分别设置有液体蓄积槽530、540,其用于在第1球囊430、第2球囊460出现破损时,蓄积从第1球囊430、第2球囊460反流的体液。
另外,在装置主体502的前面板上设置有LCD显示部492、电阻值设置刻度盘494、以及警告灯496。电阻值设置刻度盘494是对在图21所示的微计算机498上设置的电阻值的阈值进行设置的刻度盘。即,是对施加在插入部412以及套管450上的拉拔力(牵拉力)的阈值进行设置的刻度盘。当显示超过所设置的电阻值(拉拔力)的电阻值的信号从应变仪480或应变仪482中被输出时,微计算机498对警告灯496进行亮灯控制。
另外,微计算机498根据从手动开关504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向第1球囊430送气的泵560和加压/减压阀562,同时根据从应变仪480输出的电信号对切换阀(球囊压力调节机构)564进行切换控制。切换阀564由供给门564A以及漏出门564B构成,当从应变仪480输出的电信号超过上述设置的阈值时,进行从供给门564A向漏出门564B切换的操作。由此,第1球囊430内的气体借助管510从漏出门564B被放出到大气中,第1球囊430的内压降低。
而且,微计算机498根据从手动开关504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向第2球囊460送气的泵570和加压/减压阀572,同时根据从应变仪482输出的电信号对切换阀(球囊压力调节机构)574进行切换控制。切换阀574由供给门574A以及漏出门574B构成,当从应变仪482输出的电信号超过上述设置的阈值时,进行从供给门574A向漏出门574B切换的操作。由此,第2球囊460内的气体借助管520从漏出门574B被放出到大气中,第2球囊460的内压降低。
图17所示的手动开关504上设置有:与装置主体502侧的停止开关SW2相同的停止开关SW3、指示第1球囊43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4、用于保持第1球囊43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指示第2球囊46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6、用于保持第2球囊46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7。该手动开关504借助导线550电连接在装置主体502的微计算机498上。
如上所述构成的控制装置500向第1球囊430和第2球囊460提供气体而使它们膨胀,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膨胀第1球囊430以及第2球囊460的状态。另外,从第1球囊430和第2球囊460吸引气体而使它们收缩,同时把其气压控制在一定数值而保持在收缩第1球囊430以及第2球囊460的状态。
接着,根据图22(a)~(h)对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2(a)所示,在用套管450罩住插入部412的状态下,把插入部412插到肠道(例如十二指肠降部)470内。此时,使第1球囊430以及第2球囊460处于收缩状态。
接着,如图22(b)所示,在套管450的顶端部458插入至肠道470的弯曲部的状态下,向第2球囊4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460卡止在肠道470中,套管450的顶端部458固定在肠道470中。
接着,如图22(c)所示,仅内窥镜410的插入部412插入到肠道470的深部。然后,如图22(d)所示,向第1球囊430提供气体而使之膨胀。由此,第1球囊430固定在肠道470中。此时,第1球囊430膨胀时的尺寸小于第2球囊460,所以施加给肠道470的负担较小,从而能够防止肠道470损伤。
接着,从第2球囊460吸引气体而使第2球囊460收缩,然后如图22(e)所示,推入套管450,并使之沿着插入部412插入。然后,在把套管450的顶端部458推入至第1球囊430的附近之后,如图22(f)所示,向第2球囊4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460固定在肠道470中。即,通过第2球囊460握持肠道470。
接着,如图22(g)所示,回拉套管450。由此,肠道470大致笔直地收缩,套管450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消失。
接着,如图22(h)所示,从第1球囊430吸引气体而使第1球囊430收缩。然后,尽可能地把插入部412的顶端硬质部436插到肠道470的深部。即,再次进行图22(c)所示的插入操作。由此,能够把插入部412的顶端部436插入到肠道470的深部。当进一步把插入部412插入到深部时,在进行图22(d)所示的固定操作之后,进行图22(e)所示的推入操作,进而按顺序反复进行图22(f)所示的握持操作、图22(g)所示的回拉操作、图22(h)所示的插入操作即可。由此,能够进一步把插入部412插到肠道470的深部。
然而,在进行图22(g)所示的回拉操作时,第1球囊430和第2球囊460膨胀并密接于肠道470上,所以术者借助套管450以及插入部412受到拉拔阻力。该拉拔阻力对应于以从设置在插入部412上的应变仪480输出的电信号为依据的电阻值、和以从设置在管主体451上的应变仪482输出的电信号为依据的电阻值,这些电阻值被显示在控制装置100的LCD显示部492上。由此,术者能够分别定量掌握插入部412的拉拔力以及套管450的拉拔力。
另外,在控制装置500的微计算机498中预先设置电阻值,该电阻值和相对于推测为对肠道470造成不良影响的拉拔力来预测规定安全率而设置的拉拔力对应。然后,在微计算机498中,根据从应变仪480、482输出的电信号而分别对电阻值进行计算,当计算的电阻值超过上述预先设置的电阻值时,警告灯496亮灯。由此,术者能够确认拉拔力超过了设置值,所以暂时停止回拉操作。此时,当只有应变仪480的电阻值超过设置值时,切换阀564从供给门564A被切换成漏出门564B,所以第1球囊430的内压降低。另外,当只有应变仪482的电阻值超过设置值时,切换阀574从供给门574A被切换成漏出门574B,所以第2球囊460的内压降低。因此,电阻值急剧下降,所以即使术者随后继续回拉操作,也不会对肠道470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切换阀564、574的切换控制不是必须的,根据警告灯496的亮灯而确认拉拔力超过了设置值的术者,也可以使插入部412或套管450相对肠道470转动,在使摩擦阻力降低之后继续回拉操作。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顶端具有球囊460的套管45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用于大肠镜的滑动管(不具有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上设置实施方式的拉拔力测量机构,从而定量掌握滑动管的拉拔力。
进而,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拉拔力测量机构例示了应变仪48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用半透明的橡胶制作套管450或插入部412,使光透过因牵拉而变薄的部分,根据其透光率来定量测量牵拉力,另外,也可以在套管450或插入部412上连接类似弹簧秤那样的基于弹簧的测量装置,借助该测量装置牵拉套管450或插入部412,从而测量牵拉力。

Claims (2)

1.一种内窥镜装置,是具备将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插入该内窥镜的所述插入部并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可以在夹压该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其变形时、卡合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的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被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所述卡合部所卡合的被卡合部。
CNA2007101417464A 2004-01-30 2005-01-27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Pending CN101103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23713 2004-01-30
JP2004023713 2004-01-30
JP2004023715 2004-01-30
JP2004049467 2004-02-25
JP2004322798 2004-11-0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8484A Division CN100443038C (zh) 2004-01-30 2005-01-27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3899A true CN101103899A (zh) 2008-01-16

Family

ID=3899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17464A Pending CN101103899A (zh) 2004-01-30 2005-01-27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CN2007101417479A Active CN101103900B (zh) 2004-01-30 2005-01-27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17479A Active CN101103900B (zh) 2004-01-30 2005-01-27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10389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299A (zh) * 2011-07-27 2014-06-25 奥林巴斯内镜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导管插入系统
CN104768443A (zh) * 2012-11-02 2015-07-08 智能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内窥镜装置及其应用
CN106037615A (zh) * 2016-05-20 2016-10-26 温州智宇翱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肠镜
CN107242885A (zh) * 2017-07-18 2017-10-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
CN107837451A (zh) * 2017-12-05 2018-03-2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双j管取出器
CN108697407A (zh) * 2016-03-03 2018-10-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CN113796972A (zh) * 2020-06-15 2021-12-17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将物体穿入到引导设备中的穿入辅助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489A (zh) * 2021-03-09 2021-07-23 武汉开阖同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胆囊减压及牵引的球囊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59361B1 (en) * 2004-01-30 2011-04-27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applicator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299A (zh) * 2011-07-27 2014-06-25 奥林巴斯内镜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导管插入系统
CN104768443A (zh) * 2012-11-02 2015-07-08 智能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内窥镜装置及其应用
US10537717B2 (en) 2012-11-02 2020-01-21 Smart Medical Systems Ltd Endoscopy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8697407A (zh) * 2016-03-03 2018-10-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CN108697407B (zh) * 2016-03-03 2021-12-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CN106037615A (zh) * 2016-05-20 2016-10-26 温州智宇翱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肠镜
CN106037615B (zh) * 2016-05-20 2018-02-0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肠镜
CN107242885A (zh) * 2017-07-18 2017-10-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
CN107837451A (zh) * 2017-12-05 2018-03-2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双j管取出器
CN113796972A (zh) * 2020-06-15 2021-12-17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将物体穿入到引导设备中的穿入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3900A (zh) 2008-01-16
CN101103900B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038C (zh)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CN101103900B (zh)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
CN100443039C (zh) 内窥镜装置
CN100353905C (zh) 内窥镜装置
CN100431476C (zh) 内窥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0443040C (zh) 内窥镜系统以及内窥镜的操作方法
CN101099660B (zh) 内窥镜装置
US7309344B2 (en) Transparent dila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EP1884187A1 (en) Endoscopic insertion aid and endoscopic system
EP1731082B1 (en) Probe for assisting insertion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device using the probe
CN100459927C (zh) 内窥镜装置
CN100379379C (zh) 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
CN100353904C (zh) 内窥镜装置
EP1964508A2 (en) Endoscope apparatus
JP2009508636A (ja) 気管内挿管デバイス
CN101264005B (zh) 内窥镜装置
CN101263998B (zh) 内窥镜装置
JP3888359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7260287A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NO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company

Co-applicant after: Srj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Fuji power plant

Co-applicant before: Srj Corp.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