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8228A -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8228A
CN101098228A CNA2006100911471A CN200610091147A CN101098228A CN 101098228 A CN101098228 A CN 101098228A CN A2006100911471 A CNA2006100911471 A CN A2006100911471A CN 200610091147 A CN200610091147 A CN 200610091147A CN 101098228 A CN101098228 A CN 101098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r
security association
gfa
rfa
associa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11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911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82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1127 priority patent/WO200800320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72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38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secur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移动节点(MN)建立与标签路由器/外地代理(LER/FA)、以及标签路由器/家乡代理(LER/H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本发明采用的MN建立与LER/FA和LER/HA之间安全关联的方法;以及建立与LER/FA、LER/HA、标签路由器/区域外地代理(LER/RFA)和标签路由器/网关外地家乡代理(LER/GFA)之间安全关联的方法,能够使MN在移动到新区域后,直接向临近的LER/FA、LER/RFA、或LER/GFA直接注册,而不必再向LER/HA进行注册,减少了向LER/HA发送消息的次数,降低了通信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尤指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通过通信实体之间的IP连接来承载语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电信业务的融合网络。NGN业务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的移动性控制和传输功能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MPLS提供了信令和传输机制用以支持服务质量(QoS),流量工程和虚拟专用网(VPN)功能。目前,大多数的移动网络已经过渡到使用IP技术进行传输,并且大多数的IP路由器都支持MPLS功能。
在移动网络环境中,移动节点(MN)往往通过无线链路与网络相连,与这些接入链路相连的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很容易受到攻击。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基于MPLS网络的安全机制没有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法和处理流程,因此无法保障MN在基于MPLS网络中的安全通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保障MN在基于MPLS网络中的安全通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移动节点(MN)建立与标签路由器/外地代理(LER/FA)、以及标签路由器/家乡代理(LER/H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
另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MN建立与标签路由器/区域外地代理(LER/RFA)和标签路由器/网关外地家乡代理(LER/GF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
其中,所述MN建立与LER/FA、以及LER/HA之间的安全关联,包括以下步骤:
A1、MN向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B1、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H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C1、LER/H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
其中,所述MN建立与LER/FA、LER/RFA、LER/GFA以及LER/HA之间的安全关联,包括以下步骤:
A2、MN向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B2、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C2、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D2、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H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E2、LER/H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
另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在同一LER/R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1、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1、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1、所述LER/RFA收到新LER/FA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另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在同一LER/G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R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2、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2、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的新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2、新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I2、所述LER/GFA收到新LER/RFA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另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从一LER/G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G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3、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3、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的新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3、新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新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I3、新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的家乡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J3、所述家乡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其中,所述安全关联请求中至少包括:MN家乡地址、转交地址,MN能够使用的安全协议和/或认证方式;
所述建立安全关联为:根据安全关联请求中携带的转交地址、MN的家乡地址,MN能够使用的安全协议和/或认证方式,与MN建立安全关联。
其中,所述更新安全关联为:根据安全关联请求中携带的MN当前的转交地址,更新所述MN安全关联中的转交地址。
其中,所述安全关联请求携带在MN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
其中,所述LER/FA,LER/HA和/或LER/RFA、LER/GFA位于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网络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MN通过建立与LER/FA,LER/HA,和/或LER/RFA、LER/GF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保证了在MN在通信过程中安全性。本发明采用的MN建立与LER/FA、LER/RFA、LER/GFA以及LER/HA之间安全关联的方法,能够使MN在移动到新区域后,直接向临近的LER/FA、LER/RFA、或LER/GFA直接注册,而不必再向LER/HA进行注册,减少了向LER/HA发送消息的次数,降低了通信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建立安全关联的流程图;
图2为移动节点四种网络层次移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更新安全关联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更新安全关联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更新安全关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安全关联(SA)是一种在两个使用IP安全(IP Sec)的实体间,如主机或路由器,建立的逻辑连接。安全关联定义了通信双方对通信过程中某些要素的约定,例如,使用的安全协议、协议的操作模式、密码算法、特定流中保护数据的共享密钥、以及密钥的生存周期等。使用安全关联的两个IPSec实体间,能够使用建立的安全关联进行安全通信。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MN与标签路由器/家乡代理(LER/HA,Label Edge Router/Home Agent)之间建立安全关联,从而保障MN能够进行安全通信。
由于在MPLS网络中,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MN移动后进行切换的时延也会随之增大。因此,本发明在建立安全关联时,采用逐级建立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MN在移动到新的区域后直接向临近的标签路由器/外地代理(LER/FA,Label Edge Router/Foreign Agent)、标签路由器/区域外地代理(LER/RFA,Label Edge Router/Regional Foreign Agent)、标签路由器/网关外地家乡代理(LER/GFA,Label Edge Router/Gateway Foreign Agent)建立安全关联,而不必重新与LER/HA进行协商建立安全关联,从而减少了与LER/HA建立安全关联过程交互的次数,减少了切换时延。
其中,LER/HA、LER/FA、LER/RFA以及LER/GFA均为基于MPLS网络的中设备。LER/HA为一种具有家乡代理功能的MPLS路由器;LER/FA一种具有外地代理功能的MPLS路由器;LER/RFA为一种具有区域外地代理功能的MPLS路由器;LER/GFA为一具有网关外地代理功能的MPLS路由器,负责管辖的范围为一个自治域。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由于在MPLS网络中,无论是对移动IPv4服务还是移动IPv6服务都实行层次化移动管理。在层次化移动管理中,LER/FA、LER/RFA和LER/GFA都支持局部注册功能。局部注册功能可以使MN在移动到新的区域后直接向临近的LER/FA、LER/RFA或LER/GFA进行注册,而不必再向HA进行注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MN采用逐级与LER/HA建立安全关联,可以是在MN向LER/HA请求注册的同时进行。这里,MN向LER/HA注册的目的是为了将自身当前的转交地址(COA)通知LER/HA,以使LER/HA知道自身当前所在区域。其中,COA用来提供MN当前的位置信息。
MN采用逐级与LER/HA建立安全关联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MN通过当前自身所在区域的LER/FA向LER/HA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MN的COA和MN的家乡地址等移动节点信息。
所述家乡地址是网络侧分配给MN的永久的地址,属于移动节点的家乡链路。通过MN的家乡地址,路由机制会把发给MN的分组发送到其家乡链路。家乡地址用于标识MN建立的安全关联。所述COA用来提供MN当前的位置信息,以建立安全关联。
步骤102:LER/FA收到MN发送来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LE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FA保存自身与MN之间安全关联的目的在于,供MN在以后的通信过程中调用,保障MN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里,LER/FA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需要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家乡地址以及COA。
步骤103:LER/FA向LER/R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4:LER/RFA收到LER/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R/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LER/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RFA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需要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家乡地址以及COA。
步骤105:LER/RFA向LER/G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6:LER/GFA收到LER/R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G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LER/G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GFA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需要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家乡地址以及COA。
步骤107:LER/GFA向LER/H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8:LER/HA收到LER/G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在LER/HA上为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G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LER/H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HA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需要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家乡地址以及COA。
步骤109~112:LER/HA通过LER/GFA、LER/RFA和LER/FA向MN返回注册应答消息。
至此,本实施例MN逐级与LER/HA建立安全关联的流程结束。
在上述流程中,所述的LER/GFA为家乡LER/GFA、LER/RFA为家乡LER/RFA、LER/FA为家乡LER/FA,即与MN家乡地址对应的LER/GFA、LER/RFA和LER/FA。
在图1所示的流程中,MN与LER/FA、LER/RFA、LER/GFA和LER/HA建立安全管理的方法可以是:首先在MN向LER/FA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进一步携带MN用于建立安全关联的信息,比如MN能够支持的安全协议的种类,MN能够采用的认证方式的种类等信息。
当MN与LER/FA、LER/RFA、LER/GFA和LER/HA建立安全关联时,则LER/FA、LER/RFA、LER/GFA和LER/HA则根据MN注册请求消息中安全关联的信息,确定自身与MN之间的采用的认证方式和/或安全协议等信息,并向MN返回确认信息,以建立自身与MN之间的安全关联。
MN与LER/FA、LER/RFA、LER/GFA和LER/HA建立安全关联的方法,还可以是:由LER/FA、LER/RFA、LER/GFA和LER/HA收到MN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触发自身与MN的交互,按照现有技术中建立安全关联的方法建立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个MN逐级与LER/HA建立安全关联的方法。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MN移动到其他区域时,不需要与LER/HA再建立安全关联,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安全关联的重新建立与更新。如图2所示为,MN与通信节点用户(CN,Correspondence Nod)进行通信的过程中,MN在MPLS网络中移动的四种模型,包括:子网内访问,是指MN在同一个LER/FA管辖范围中进行的移动;子网间访问,是指MN在不同的LER/FA管辖范围、但在同一个LER/RFA管辖范围中进行的移动;网络间访问,是指MN在不同的LER/FA管辖范围中,但在同一个LER/GFA管辖范围中进行的移动;跨自治域网络间访问,是指MN在不同的LER/GFA管辖的自治域中进行的移动。
以下分别针对这四种网络层次移动模型,介绍MN更新安全关联的方法。
当MN的移动范围局限于子网内访问,由于MN在同一个LER/FA管辖区域内进行移动,MN移动后也不必建立新的LSP路径。因此,MN与LER/HA之间也不必更新已经建立的安全关联,MN与CN之间也可以安全的继续进行通信。
当MN在同一LER/R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FA管辖区域内时,由于MN并没有超出同一个LER/RFA的管辖范围,因此MN更新安全关联时,只需重新生成自身与新LER/FA的安全关联、并更新自身与原LER/RFA之间的安全关联即可,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MN更新安全关联的过程,可以伴随着MN向LER/HA注册的过程同时进行。由于MPLS网络实行层次化管理,因此MN只需通过新LER/FA进行注册,再由新LER/GFA向原LER/RFA进行注册即可。
步骤301:MN向自身当前所在新区域对应的新LER/FA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MN的COA和MN的家乡地址等移动节点信息。
步骤302:新LER/FA收到MN发送来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新LE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FA保存自身与MN之间安全关联的目的在于,供MN在以后的通信过程中调用,保障MN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303:新LER/FA向MN当前所在区域的LER/R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这里,由于MN是在同一LER/R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FA管辖区域内,因此在MN移动的前后,MN所在管辖区域的LER/RFA没有发生变化。
步骤304:所述LER/RFA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移动节点信息,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更新,即对移动节点信息表中记录的MN的移动节点信息进行更新,包括COA;并查找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得到所述MN的安全关联条目,更新安全关联条目中当前MN对应安全关联的COA信息。
步骤305~306:所述LER/RFA通过新LER/FA向MN返回注册应答消息。
当MN在同一LER/G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RFA管辖区域内时,由于MN并没有超出同一个LER/GFA的管辖范围,因此MN更新安全关联时,只需重新生成自身与新LER/FA、以及LER/RFA之间的安全关联、并更新自身与原LER/GFA之间的安全关联,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
MN更新安全关联的过程,可以伴随着MN向LER/HA注册的过程同时进行。由于MPLS网络实行层次化管理,因此MN只需通过新LER/FA、新LER/RFA进行注册,再由新LER/RFA向原LER/GFA进行注册即可。
步骤401:MN向自身当前所在新区域对应的新LER/FA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MN的COA和MN的家乡地址等移动节点信息。
步骤402:新LER/FA收到MN发送来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新LE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新LE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新LER/FA保存自身与MN之间安全关联的目的在于,供MN在以后的通信过程中调用,保障MN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403:新LER/FA向MN当前所在区域对应的新LER/R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404:新LER/RFA收到新LER/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新LER/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新LER/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步骤405:新LER/RFA向MN当前所在区域的LER/G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这里,由于MN是在同一LER/G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RFA管辖区域内,因此在MN移动的前后,MN所在管辖区域的LER/GFA没有发生变化。
步骤406:所述LER/GFA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移动节点信息,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更新,即对移动节点信息表中记录的MN的移动节点信息进行更新,包括COA;并查找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得到所述MN的安全关联条目,更新安全关联条目中当前MN对应安全关联的COA信息。
步骤407~409:所述LER/GFA通过新LER/RFA、新LER/FA向MN返回注册应答消息。
当MN在两个不同LER/G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G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GFA管辖区域内时,即跨自治域网络间访问。在这种情况下,在MN移动到新LER/GFA管辖区域内,则向新LER/GFA重新建立安全关联,由新LER/GFA向家乡LER/GFA进行安全关联信息更新,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MN更新安全关联的过程,可以伴随着MN向LER/HA注册的过程同时进行。由于MPLS网络实行层次化管理,因此MN只需先向新LER/GFA进行注册,再由新LER/GFA向家乡LER/GFA进行注册即可。
步骤501:MN向自身当前所在新区域对应的新LER/FA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MN的COA和MN的家乡地址等移动节点信息。
步骤502:新LER/FA收到MN发送来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LE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LE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这里,LER/FA保存自身与MN之间安全关联的目的在于,供MN在以后的通信过程中调用,保障MN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503:新LER/FA向MN当前所在区域对应的新LER/R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504:新LER/RFA收到新LER/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新LER/R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新LER/R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步骤505:新LER/RFA向新LER/G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506:新LER/GFA收到新LER/RFA发送的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将MN的移动节点信息,包括家乡地址以及COA地址保存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并与MN协商建立安全关联;待新LER/GFA与MN成功建立安全关联后,新LER/GFA为MN在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中建立安全关联条目,用于保存自身与MN建立的安全关联。
步骤507:新LER/GFA向家乡LER/G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
这里,新LER/GFA可以通过MN的家乡地址得知MN的家乡LER/GFA,进而向MN的家乡LER/GF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家乡LER/GFA为MN家乡地址所在区域的LER/GFA。
当MN在两个不同的LER/GFA所管辖的区域内移动时,不论移动前的区域是否为家乡LER/GFA管辖,在移动后,MN当前所在的LER/GFA都必须向MN的家乡LER/GFA进行安全关联以及住处信息的更新。
步骤508:家乡LER/GFA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移动节点信息,对当前请求注册的MN进行注册更新,即对移动节点信息表中记录的MN的移动节点信息进行更新,包括COA;并查找自身的移动节点信息表,得到所述MN的安全关联条目,更新安全关联条目中当前MN对应安全关联的COA信息。
步骤509~512:家乡LER/GFA通过新LER/GFA、新LER/RFA和新LER/FA向MN返回注册应答消息。
当在基于MPLS的网络中没有设置LER/RFA、LER/GFA时,MN建立与LER/FA、以及LER/HA之间安全关联的过程为:首先MN向LER/FA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当LER/FA收到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并向LER/HA发送MN的注册请求消息;当LER/HA收到MN的注册请求消息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
在本发明中,建立和更新安全关联的过程可以伴随着MN的注册而进行;也可以是在MN有需要时,由MN发起与LER/FA、LER/RFA、LER/GFA、LER/HA逐级建立安全关联的过程。由于在伴随着MN注册建立安全关联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家乡地址和COA,因此在不依靠注册请求消息建立安全关联时,只需要在MN请求建立安全关联时,向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安全关联请求中至少携带家乡地址和COA,然后在LER/FA建立了与MN之间的安全关联后,再将MN的安全关联请求发送LER/RFA,这样依次建立与LER/RFA、LER/GFA以及LER/HA。
当MN通过自身发送安全关联请求来建立安全关联,在最初建立安全关联以及更新安全关联时,只需发送安全关联请求至LER/FA即可。
在通过MN发送安全关联请求建立安全关联时,这里MN与LER/FA、LER/RFA、LER/GFA或LER/HA建立安全关联的方法可以是,在MN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中,进一步携带MN能够支持的认证方式和/或安全协议,LER/FA、LER/RFA、LER/GFA或LER/HA根据MN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确定自身与MN采用的认证方式和/或安全协议,并且向MN返回确认消息,建立自身与MN之间的安全关联。
因此,图1、图3、图4和图5中所述的注册请求消息,实际已经携带了所述的安全关联请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
移动节点MN建立与标签路由器/外地代理LER/FA、以及标签路由器/家乡代理LER/H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MN建立与标签路由器/区域外地代理LER/RFA和标签路由器/网关外地家乡代理LER/GFA之间的保障MN安全通信的安全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N建立与LER/FA、以及LER/HA之间的安全关联,包括以下步骤:
A1、MN向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B1、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H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C1、LER/H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N建立与LER/FA、LER/RFA、LER/GFA以及LER/HA之间的安全关联,包括以下步骤:
A2、MN向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B2、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C2、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D2、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LER/H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E2、LER/H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在同一LER/R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1、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1、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1、所述LER/RFA收到新LER/FA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在同一LER/GFA管辖区域内,从一个LER/R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R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2、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2、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的新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2、新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I2、所述LER/GFA收到新LER/RFA发送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N从一LER/GFA管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LER/GFA管辖区域时,执行以下步骤:
F3、MN向当前所在新LER/FA发送安全关联请求;
G3、新LE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当前所在的新LER/R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H3、新LER/R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新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I3、新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与MN建立安全关联,向MN的家乡LER/GFA发送MN的安全关联请求;
J3、所述家乡LER/GFA收到MN的安全关联请求后,更新自身与MN的安全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关联请求中至少包括:MN家乡地址、转交地址,MN能够使用的安全协议和/或认证方式;
所述建立安全关联为:根据安全关联请求中携带的转交地址、MN的家乡地址,MN能够使用的安全协议和/或认证方式,与MN建立安全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安全关联为:根据安全关联请求中携带的MN当前的转交地址,更新所述MN安全关联中的转交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关联请求携带在MN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ER/FA,LER/HA和/或LER/RFA、LER/GFA位于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网络中。
CNA2006100911471A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Pending CN101098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11471A CN101098228A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PCT/CN2007/001127 WO2008003208A1 (fr) 2006-06-30 2007-04-09 Procédé, système permettant d'assurer des communications de sécurité de noeud mobile, et noeud mobi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11471A CN101098228A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228A true CN101098228A (zh) 2008-01-02

Family

ID=3889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911471A Pending CN101098228A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8228A (zh)
WO (1) WO20080032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048A (zh) * 2008-09-30 2011-08-31 维里逊专利及许可公司 在层级基于移动性标签网络中的切换
CN104661279A (zh) * 2011-04-13 2015-05-27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传输mpls报头的方法、用于建立mpls路径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mpls路径切换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69807B1 (ko) * 2000-08-05 2003-0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인터넷을 위한 패킷 전송 방법
US20040095913A1 (en) * 2002-11-20 2004-05-20 Nokia, Inc. Routing optimization proxy in IP networks
US7035640B2 (en) * 2003-05-15 2006-04-25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low latency handoff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048A (zh) * 2008-09-30 2011-08-31 维里逊专利及许可公司 在层级基于移动性标签网络中的切换
CN104661279A (zh) * 2011-04-13 2015-05-27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传输mpls报头的方法、用于建立mpls路径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mpls路径切换的方法
CN104661279B (zh) * 2011-04-13 2018-04-20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传输mpls报头的方法、用于建立mpls路径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mpls路径切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03208A1 (fr) 2008-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1255B (zh) 轻型移动性体系结构
CN101785267B (zh) 用于在移动网络中提供本地突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3233B (zh) 用于控制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相关网络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318381B (zh) 移动网络中基于安全网络的路由优化的方法
CN101218814B (zh) 用于优化移动vpn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263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提供pmip密钥分层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41148B (zh) 使用本地连接由网络发起的针对设备的告警
US7213144B2 (en) Efficient security association establishment negotiation technique
US85940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am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2899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obility in mobile IP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72722B2 (en)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CN100571196C (zh) 移动IPv6报文穿越防火墙的实现方法
JP6794206B2 (ja) 無線技術間の網間接続方法
KR101561108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에 기반한 프록시 모바일 IPv6환경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핸드오버 방법
CN1741523B (zh) 一种实现主机移动性和多家乡功能的密钥交换协议方法
CN101836416B (zh) 多归属支持方法和设备
CN101005698A (zh) 一种移动IPv6中路由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51611A (zh) 一种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下的安全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980231B (zh) 一种在移动IPv6中更新防火墙的方法
CN1939029B (zh) 用于ip移动网的路由方法、系统和对应网络
CN101098228A (zh) 一种保障移动节点安全通信的方法
EP221043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ng an ip address for use by the mobile host in a proxy mobile ip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ledo Gandarias et al. Analytic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a network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949785B (zh) 一种移动节点的服务授权方法及系统
CN101009610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移动节点实现快速切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