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6363A - 一拖多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拖多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6363A
CN101086363A CN 200610014095 CN200610014095A CN101086363A CN 101086363 A CN101086363 A CN 101086363A CN 200610014095 CN200610014095 CN 200610014095 CN 200610014095 A CN200610014095 A CN 200610014095A CN 101086363 A CN101086363 A CN 101086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indoor set
premises station
type air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40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珠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140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6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6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包括有室内机,室外机,室外机是在制冷运转时,检测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由此控制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室外机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输出侧的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部和调整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控制部。所述室内机根据外部的输入控制室内机的各个部分的运转,包括当从所述室外机接收规定的控制信号时,优先于自身的控制命令而执行接收控制信号的控制部。有益效果是该一拖多式空调器在制冷运转时检测对应室内机运转的室外机压缩机的运转状态,在发生异常时,发出调整所述蒸发器的过热程度的控制命令,由此防止了压缩机的损坏,并使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Description

一拖多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拖多式空调器,特别涉及在一个室外机上利用单配管连接了多个室内机的一拖多式空调器中,在进行制冷运转时,检测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由此防止所述压缩机的损坏的一拖多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用于对于室内环境进行制冷/制热或者净化室内的空气,使保持室内舒适状态的装置,在具备了多个单独的室内空间的大型建筑物中普遍使用由设置在每个独立的空间内部,利用冷媒的气化热对于室内进行冷却的若干台室内机和将在各个室内机上气化的冷媒再次变换成低温低压状态的一台室外机构成的一拖多式空调器。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结构的外观图。
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室内机2a、2b、2c和控制冷媒流向所述各个室内机的室外机1构成,通过控制与所述室外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来切换冷媒的流动,使一拖多式空调器执行冷暖功能。
如上构成的一般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动作过程如下。
所述室内机2a,2b,2c启动后,室内空气在室内送风机(图未示)的作用下被送到蒸发器(图未示)上,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在由冷媒的气化热冷却后,再次输出到室内,由此冷却室内环境,而在蒸发器(图未示)气化的冷媒经过阀门向压缩机(图未示)流动。经过所述压缩机(图未示)通过了所述冷凝器(图未示)的冷媒经电磁膨胀阀(LEV)分配之后,再次循环到蒸发器(图未示)反复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为此室内舒适的环境。
但是,如上构成的一般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在制冷运转时,只是检测室内机的运转状态,并根据此控制各个部分的动作,因此容易发生压缩机损坏的现象。
具体说明可知,一般的空调器在进行制冷运转时,检测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上的电磁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温度或者压力等状态,由此控制整个室内机的运转。
这时,在调节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过程中,即使在设置空调器的初期发生了冷媒的过多的封入或者错误封入等问题,在判断为室内机的过热程度正常时,也将维持其运转。
而且,所述压缩机通过在室外机检测状态之后控制运转,在所述一拖多式空调器的运转中,即使压缩机发生异常,由于室外机没有向室内机发送所述压缩机处于异常状态的控制信号,因此压缩机将继续异常的状态,其结果导致了所述压缩机的损坏。
连接在所述室外机上的多个室内机的容量,工作状态等根据设置环境变化,而压缩机在这些室内机的控制下运转,因此出现上述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拖多式空调器,其检测了压缩机吸入/输出的冷媒的压力和温度,将调整室内机的过热度的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室内机,并且相对于自身的控制信号优选执行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从而防止压缩机的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拖多式空调器,包括有室内机,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外机是在制冷运转时,检测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由此控制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室外机。
所述室内/室外机通过单配管连接。
所述室外机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输出侧的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传递的温度或者压力数据判断所述压缩机的状态,并发出控制信号传递给室内机,以调整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控制部。
所述室内机根据外部的输入控制室内机的各个部分的运转,包括当从所述室外机接收规定的控制信号时,优先于自身的控制命令而执行接收控制信号的控制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如上构成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在制冷运转时检测对应室内机运转的室外机压缩机的运转状态,在发生异常时,发出调整所述蒸发器的过热程度的控制命令,由此防止了压缩机的损坏,并使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结构的组成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简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组成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冷冻循环的组成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整体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动作流程图。
图中:
10,11,12,13,14:室内机   20,21,22,23:室外机
24:温度传感器               25:压力传感器
51:室内热交换器             54:室内电磁膨胀阀
61:储液器                   62:变频压缩机
63:匀速压缩机               64:油分离器
65:四通阀                   66:毛细管
70:室外热交换器             74:室外电磁膨胀阀
80:过冷却装置               90:液体喷射装置
10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简要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组成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冷冻循环的组成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整体方框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动作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如图2或者图3所示,由设置在建筑物室内的多个室内机11,12,13,14和与所述室内机11,12,13,14连接的室外机21,22,23构成,而所述室内机11,12,13,14和室外机21,22,23通过冷媒配管30,40连接,室外机21,22,23根据所述室内机11,12,13,14中的某一室内机的要求下启动,并且随着所述室内机11,12,13,14所要求的制冷/制热容量增加,所述室外机21,22,23的运转数量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外机21,22,23上的压缩机的运转数量一起增加。
在这里,所述室内机11,12,13,14包括:使冷媒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51;设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1的附近,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的室内送风机52;在空调器进行制冷时,使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1流动的冷媒进行膨胀的室内膨胀阀54。
而且,所述室外机21,22,23如图2所示,由第1,2,3室外机21,22,23构成,包括:从室内机提供的冷媒中只是萃取气态冷媒的储液器61;接收所述储液器61萃取的气态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机62,63,67;与所述压缩机62,63连接,选择被压缩的冷媒的流动路径的四通阀65;使所述四通阀65提供的冷媒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70构成。
在这里,所述第1室外机21上具备了变频压缩机62和匀速压缩机63,而在第2,3室外机上只是具备了多个匀速压缩机67。所述变频压缩机62是可以改变冷媒的压缩容量的压缩机,而所述匀速压缩机63,67是冷媒的压缩容量不变的压缩机。
同时,所述变频压缩机62担负所述第1室外机21压缩容量的70%,设置在第1室外机21上的匀速压缩机63担负剩下的30%的容量,剩下的室外机22,23的匀速压缩机67分别担负50%的压缩容量。
同时,在连接所述压缩机62,63和四通阀65的配管上设置了油分离器64,而且所述油分离器64连接在所述压缩机62,63的吸入侧。
同时在所述油分离器64和所述压缩机62,63,67之间设置了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62,63,67输出的冷媒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07。
特别是,所述油分离器64从所述压缩机62,63输出的冷媒中分离油,并将分离的油提供给所述压缩机62,63中,使压缩机62,63内部维持一定的油量。而且,所述油分离器64和所述压缩机62,63的吸入侧配管通过毛细管66连接,由此油通过所述毛细管66移动。
而且,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70输出的冷媒引导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1的冷媒配管30上设置了在空调器进行制热时使冷媒膨胀的电磁膨胀阀74和在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转时冷却向室内热交换器51移动的冷媒的过冷却装置80以及为了降低所述压缩机62,63而设置的液体喷射装置90。
在这里,所述室外电磁阀74在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转时完全开放,对于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上冷凝的冷媒不进行膨胀而只是让其通过;而在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转时,开放规定的大小,将室内热交换器51上冷凝的冷媒在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70之前膨胀为喷雾状态的液体。
同时,在冷媒配管30”上设置了用于清除所述冷媒配管30”内部的湿气的干燥器,通过了干燥器的冷媒在所述冷媒配管30”上迂回之后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1侧流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通过冷媒管依次的连接了压缩机62,63、冷凝器70、电磁膨胀阀LEV54、蒸发器51,由此形成了闭回路。
而且,所述冷媒管中,连接所述压缩机62,63的输出侧和所述LEV54的流入侧的冷媒管是用于引导所述压缩机62,63输出的高压冷媒的流动的高压管(图未示),而连接所述电磁膨胀阀54的流出侧和所述压缩机62,63的吸入侧的冷媒管是用于引导所述电磁膨胀阀(LEV)54中膨胀的低压冷媒的流动的低压管(图未示)。
所述冷凝器70设置在所述高压管的中间,而蒸发器51设置在所述低压管的中间,在所述压缩机62,63启动后,冷媒向着图中实线箭头方向流动。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包括室外机20和室内机10,所述室内机10以及室外机20由连接在室外机20上的主配管和与所述主配管连接,划分主配管中的冷媒后,分配到各个室内机上的多个辅助配管连接成单配管的形态。
所述室外机20包括压缩机62,63以及冷凝器70,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输出侧的温度以及压力的传感器部(图中没有表示),所述传感器部包括:用于检测外界温度或者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检测吸入到压缩机内部的冷媒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吸入侧的低压管上,用于分别检测流入压缩机62,63的冷媒的压力和温度的压力传感器27构成。
而且,所述室外机20包括: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部连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26以及压力传感器27传递的温度或者压力数据判断所述压缩机62,63的状态,由此生成调节所述室内机10过热程度的控制信号,传给所述室内机10上的控制部15;连接在所述控制部15的输出端上,将所述控制部15传递的数据传送给室内机10上的通信模块17。
这时,所述多个室内机并列布置,而各个室内机10包括电磁膨胀阀54以及蒸发器51,这时所述各个室内机10的容量和形态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而且,所述室内机10包括通过本身所配备的控制面板输入动作控制命令时,控制室内机的各个部分执行其命令的控制部15。
在所述蒸发器51的入口上设置了用于检测流入蒸发器51内部的冷媒的温度的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出口上设置了用于检测蒸发器25输出的冷媒的温度的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图未示)。
在所述室内机控制部15的输入端上连接了所述入口/出口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上连接了所述电磁膨胀阀(LEV)74,由此以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的蒸发器51的出口温度和入口温度差为基础算出过热程度,并相应的调整所述电磁膨胀阀(LEV)74的打开程度,由此使算出的蒸发器的过热参程度达到设定的目标过热程度。
所述室内机10上包括接收所述室外机20传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根据此信号的结果数据传送给所述室外机20的通信模块28,这时,所述室内机控制部29从所述室外机20接收用于调整所述过热程度的控制信号之后,优先于通过控制面板输入的自身的控制命令而优先执行所接收的控制信号。
然后,根据所述室外机20发出的控制信号生成表示所述压缩机62,63状态异常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面板上。
由此,当所述压缩机62,63检测到异常状况时,通过调整室内机10的蒸发器的过热程度来减少压缩机62,63的负荷,并将结果输出到外部,便于用于确认压缩机62,63是否处于异常状态。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动作流程图。
首先,室外机以及室内机接通电源之后启动S1。
根据通过室内机输入的运转命令,当所述一拖多式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内机监视蒸发器,电磁膨胀阀(LEV)等的状态,并控制运转,所述室外机根据所述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一起运转,并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S2。
然后,通过所检测的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数据,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当判断的结果,压缩机发生了异常时,生成控制信号发送给室内机,以调整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过热程度S3,S4。
这时,所述室内机如果从自身的控制面板接收到了控制命令,则优先执行所述室外机发出的控制信号,在进行过热程度控制之后,执行从控制面板输出的控制命令S5。
在上面的说明中结合附图说明了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压缩机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但是所述的实施例和图面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可以应用。

Claims (4)

1、一种一拖多式空调器,包括有室内机,室外机,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机是在制冷运转时,检测压缩机的温度或者压力,由此控制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室外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室内/室外机通过单配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机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输出侧的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传递的温度或者压力数据判断所述压缩机的状态,并发出控制信号传递给室内机,以调整所述室内机的过热程度的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拖多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根据外部的输入控制室内机的各个部分的运转,包括当从所述室外机接收规定的控制信号时,优先于自身的控制命令而执行接收控制信号的控制部。
CN 200610014095 2006-06-06 2006-06-06 一拖多式空调器 Pending CN101086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14095 CN101086363A (zh) 2006-06-06 2006-06-06 一拖多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14095 CN101086363A (zh) 2006-06-06 2006-06-06 一拖多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363A true CN101086363A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3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14095 Pending CN101086363A (zh) 2006-06-06 2006-06-06 一拖多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636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9827A (zh) * 2015-10-10 2016-0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10543A (zh) * 2014-12-22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5588286B (zh) * 2016-02-16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073450A1 (zh) * 2018-10-09 2020-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14457A (zh) * 2020-03-05 2021-11-05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543A (zh) * 2014-12-22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7110543B (zh) * 2014-12-22 2018-11-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5299827A (zh) * 2015-10-10 2016-0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99827B (zh) * 2015-10-10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8286B (zh) * 2016-02-16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073450A1 (zh) * 2018-10-09 2020-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14457A (zh) * 2020-03-05 2021-11-05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83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512246B (zh) 制冷装置
CN101165411B (zh) 同时制冷-供热的多型空调器
CN100390475C (zh) 具有双致冷剂循环的空调
KR101479240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151934B (zh) 空调器
KR20080083784A (ko) 압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1086363A (zh) 一拖多式空调器
CN101086358A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813592U (zh) 空调装置
CN102419035B (zh) 制冷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1553365A3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086371A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压缩机运转方法
CN10108635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98918C (zh) 发动机驱动式空气调节机
CN100436970C (zh) 空调机及其配管压力平衡控制方法
CN106839211B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运行制热模式时的控制方法
CN203215876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CN101086397A (zh) 空调器的冷媒转换装置控制方法
CN112833481A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1526605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1086364A (zh) 一拖多式空调器的压缩机控制方法
CN21681440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9454305U (zh) 一种补气增焓空调系统
CN112833514B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