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3055A -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3055A
CN101083055A CN 200610083625 CN200610083625A CN101083055A CN 101083055 A CN101083055 A CN 101083055A CN 200610083625 CN200610083625 CN 200610083625 CN 200610083625 A CN200610083625 A CN 200610083625A CN 101083055 A CN101083055 A CN 101083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nel
signal
controlling signal
module backlight
tim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36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峰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m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836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30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3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0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该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组具有一驱动电路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其包括以下步骤: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藉由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依据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然后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藉由一转态调变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依据转态调变讯号驱动发光元件,以及在第二时间后藉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依据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该背光模组控制驱动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以及一驱动电路。本发明能避免控制讯号的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突然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闪烁时间或强度亦突然变化,因而画面亮度较能够维持相同,可强化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控制讯号的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突然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闪烁时间或强度亦突然变化,使得画面亮度较能够维持相同,而可强化显示效果的闪烁式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控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由于其本身没有主动发光能力,所以要搭配光源运作。然而,液晶显示器并非脉冲式显示器,故其显示动态视讯时容易产生残影。为了产生脉冲式显示器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液晶显示器的光源是配合视讯内容而闪烁。
现有习知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一背光模组与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一控制器、一驱动电路以及一光源,控制器是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藉以驱动光源发光。为了模拟CRT显示器的脉冲显示的效果,控制讯号可控制驱动电路动作,因而驱动电路驱动光源发光时并能够控制光源明灭。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控制讯号的波形图,控制器是配合视讯内容的特性而输出不同型态的控制讯号,当视讯内容原先属于一第一类型时,控制器是输出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是控制驱动电路,以使光源以第一模式闪烁,藉以强化第一类型的视讯内容的显示效果。当视讯内容由第一类型改变为一第二类型时,控制器是输出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控制驱动电路,以使光源以第二模式闪烁,藉以强化第二类型的视讯内容的显示效果。如此一来,光源不仅可达到模拟CRT显示器的脉冲显示效果,亦可因应视讯内容的特性而适当地以不同方式闪烁,藉以达到较佳的显示效果。
然而,当控制讯号的型态配合视讯内容变化时,其频率、振幅或责任周期突然地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振幅或责任周期亦突然地变化,因而观看者容易察觉到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闪烁,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变差。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能够强化显示效果的背光模组控制方法及控制驱动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该背光模组具有一驱动电路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其包括以下步骤: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藉由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藉由一转态调变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转态调变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以及在该第二时间后藉由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背光模组更包括一控制电路,其中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该转态调变讯号与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自该控制电路产生。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频率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责任周期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振幅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振幅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点与该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500ms。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管或一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是驱动一发光元件,该控制驱动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输出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输出一转态调变讯号,在一第二时间点后输出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及一驱动电路,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其是在该第一时间点前接收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其是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接收该转态调变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其是在该第二时间点后接收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频率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责任周期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振幅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振幅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点与该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500ms。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管或一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中,背光模组具有一驱动电路与至少一发光元件,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藉由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然后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藉由一转态调变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转态调变讯号驱动发光元件,以及在第二时间后藉由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是驱动一发光元件,该控制驱动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以及一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输出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其是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输出一转态调变讯号,其是在一第二时间点后输出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电路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其是在第一时间点前接收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其是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接收转态调变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其是在第二时间点后接收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因为依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与控制驱动装置中,驱动电路是受到不同型态的控制讯号所控制,以使发光元件闪烁的方式亦可因应而调整,且驱动电路改由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前,其是先被转态调变讯号所控制,然后再被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如此一来,发光元件经由驱动电路驱动之后,其就能够避免控制讯号的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突然地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闪烁时间或强度亦突然地变化,因而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到画面闪烁,画面的亮度较能够维持相同,进而可以强化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能够强化显示效果,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方法、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的控制讯号的一波形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至图4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的讯号波形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的一区块图。
1:控制驱动装置           11:控制电路
12:驱动电路              21:发光元件
T1:第一时间点            T2:第二时间点
Mode:发光调变模式讯号    Set:设定讯号
S01-S03: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般来说,背光模组具有一灯箱、至少一发光元件、一控制电路与一驱动电路,发光元件是放置于灯箱内,控制电路是控制驱动电路作动,以使驱动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发光,若发光元件为冷阴极荧光灯管,驱动电路通常为换流器(inverter)。
请参阅图2所示,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S03,其中:
首先,在一第一时间点T1(first timing)前藉由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步骤S01);
然后在第一时间点T1与一第二时间点T2(second timing)之间,藉由一转态调变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转态调变讯号驱动发光元件(步骤S02);以及
在第二时间T2后藉由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步骤S03)。
因此,驱动电路改由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前,其是先被转态调变讯号所控制,然后再被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如此一来,发光元件经由驱动电路驱动之后,其就能够避免控制讯号的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突然地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闪烁时间或强度亦突然地变化。
第一型态控制讯号、转态调变讯号与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由控制电路产生,且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与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分别为一脉冲宽幅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讯号。转态调变讯号是一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等讯号特性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是具有一特定的频率、振幅与责任周期,其是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因而使发光元件以一第一模式闪烁,其闪烁频率与亮度是受控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一般来说,发光元件的闪烁频率是为视框播放率的整数倍,以NTSC来说,画面的视框播放率为60/s,灯管的闪烁频率是可为60Hz、120Hz或180Hz等,如此一来,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到背光模组在闪烁,画面的亮度较能够维持相同。
视讯内容的特性会需要不同的闪烁方式,当视讯内容的特性改变时,驱动电路是先受到转态调变讯号所控制,然后再受到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
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具有一特定的频率、振幅与责任周期,其是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以使发光元件是以一第二模式闪烁,藉以配合视讯内容来驱动背光模组以不同模式闪烁而达到较佳的显示效果。
转态调变讯号是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等讯号特性经过调变的讯号,转态调变讯号的讯号特性是不同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与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讯号特性。例如在图3之中,第一型态控制讯号、转态调变讯号与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混合,混合后的讯号是输入至驱动电路,因此,在第一时间点T1前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在第一时间点T1与一第二时间点T2之间,驱动电路是依据转态调变讯号驱动发光元件,在第二时间T2后驱动电路是依据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发光元件。
其中,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为60Hz,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为120Hz,这二个讯号的频率皆为定值,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经由调变,其是逐渐地从第一型态(60Hz)调变至第二型态(120Hz)。然而,在此必须强调的是,转态调变讯号不仅频率可经过调变,其责任周期或振幅亦可经过调变。
在本实施例中,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在初始时是接近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频率,接着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经由调变之后是逐渐接近于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这些讯号是控制驱动电路俾使驱动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因此,发光元件的闪烁方式可由第一模式逐渐地改变为第二模式,藉此可以避免发光元件的闪烁模式突然地变化,因而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发光元件闪烁,进而可以提升显示效果。
另外,发光元件是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或一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LED)。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的讯号波形图。如图3所示,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60Hz逐渐调变为120Hz,使得发光元件的闪烁频率亦逐渐变化。一般来说,若视讯内容比较属于静态影像时,控制讯号的频率较高,这些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驱动发光元件,使得发光元件的闪烁次数比较多,反之,若视讯内容比较属于动态影像时,控制讯号的频率较低,这些控制讯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驱动发光元件,使得发光元件的闪烁次数比较少。
另外,若视讯内容是由静态影像变化至动态影像,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逐渐调减,反之,若视讯内容是由动态影像变化至静态影像,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逐渐调增。当然,除了频率之外,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或是振幅亦可以调变。
再者,第一时间点T1与第二时间点T2的间隔小于500ms,如此一来,才不会让转态调变讯号控制驱动电路的时间过长,避免第二型态控制讯号过慢控制驱动电路而影响到画面原先预定的显示效果。
如图4所示,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与责任周期是经由控制电路调变,例如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从60Hz逐渐调变为120Hz,其责任周期从50%逐渐调变为25%,其振幅由100%逐渐调变为50%。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逐渐调变为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是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逐渐调变为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转态调变讯号的振幅是从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逐渐调变为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转态调变讯号的调变过程中,并不限定仅能够调变单一个讯号特性如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等,同时调变二个以上的讯号特性亦是可能的,本实施例是列举同时调变频率、责任周期与振幅,然而,同时调变频率与责任周期、同时调变频率与振幅、或是同时调变振幅与责任周期亦是可能的。以上这些波形的调变方式是说明转态调变讯号的调变方式,并非限定转态调变讯号必定只能以本实施例方式进行调变。
请参阅图5所示,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的一区块图,如图所示,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1是驱动一发光元件21,控制驱动装置1包括一控制电路11以及一驱动电路12;该控制电路11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输出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其是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输出一转态调变讯号,且其是在一第二时间点后输出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该驱动电路12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11,其是在第一时间点前接收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21,其是在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接收转态调变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21,且其是在第二时间点后接收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发光元件21。
这些控制讯号是控制驱动电路12的输出电流或电压,驱动电路12的输出电流或电压是驱动发光元件21发光。驱动电路12的输出型态视发光元件21而定,例如,若发光元件21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则驱动电路12必须控制输出电压方可准确地驱动发光元件21,若发光元件21为一发光二极管,则驱动电路12必须控制输出电流方可准确地驱动发光元件21。
一般来说,控制驱动装置1是可设置于背光模组中,而且控制电路11是接收一发光调变模式讯号Mode,此讯号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讯处理电路或是液晶面板的时序控制电路所送出,控制电路11可得知需要变更发光元件的闪烁模式以预备在第二时间点输出第二型态控制讯号,并能够在第二时间点的前输出转态调变讯号。
由于前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是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相同名称的元件是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与效果,故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与装置中,驱动电路是受到不同型态的控制讯号所控制,以使发光元件闪烁的方式亦可以因应而调整,且驱动电路不被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之后,其并非直接改被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而是先被转态调变讯号所控制,然后再被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所控制,如此一来,发光元件经由驱动电路驱动之后,其就能够避免控制讯号的频率、责任周期或振幅突然地变化造成光源闪烁的频率、闪烁时间或强度亦突然地变化,因而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到画面闪烁,画面的亮度较能够维持相同,进而可以强化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该背光模组具有一驱动电路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藉由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
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藉由一转态调变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转态调变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以及
在该第二时间后藉由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控制该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依据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驱动该发光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一控制电路,其中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该转态调变讯号与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是自该控制电路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频率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责任周期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振幅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振幅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点与该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500m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管或一发光二极管。
11、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是驱动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驱动装置包括:
一控制电路,在一第一时间点前输出一第一型态控制讯号,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输出一转态调变讯号,在一第二时间点后输出一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及
一驱动电路,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其是在该第一时间点前接收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其是在该第一时间点与一第二时间点之间接收该转态调变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其是在该第二时间点后接收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以驱动该发光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频率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频率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责任周期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责任周期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责任周期。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是一振幅经过调变的脉冲宽幅调变讯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态调变讯号的振幅是从该第一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逐渐调变为该第二型态控制讯号的振幅。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点与该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500ms。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管或一发光二极管。
CN 200610083625 2006-05-29 2006-05-29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10830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3625 CN101083055A (zh) 2006-05-29 2006-05-29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3625 CN101083055A (zh) 2006-05-29 2006-05-29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055A true CN101083055A (zh) 2007-12-05

Family

ID=3891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83625 Pending CN101083055A (zh) 2006-05-29 2006-05-29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305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591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升压器电路和pwm信号生成器
CN103998975A (zh) * 2011-12-29 2014-08-20 英特尔公司 显示器背光调制
CN105741786A (zh) * 2016-01-27 2016-07-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除显示屏抖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233328A1 (zh) * 2019-05-17 2020-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113096609A (zh) * 2020-01-09 2021-07-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动态更新率的控制芯片与相关的驱动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591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升压器电路和pwm信号生成器
CN103998975A (zh) * 2011-12-29 2014-08-20 英特尔公司 显示器背光调制
US9538624B2 (en) 2011-12-29 2017-01-03 Intel Corporation Display backlight modulation
CN103998975B (zh) * 2011-12-29 2018-09-21 英特尔公司 显示器背光调制
CN105741786A (zh) * 2016-01-27 2016-07-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除显示屏抖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233328A1 (zh) * 2019-05-17 2020-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113096609A (zh) * 2020-01-09 2021-07-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动态更新率的控制芯片与相关的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78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light control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CN100365476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639167A (zh) 用于驱动背光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US200300387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200118362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
EP2456286A1 (en) Random PWM dimming control for LED backlight
US200903031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riving solid-state illumination sources
US20070262733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riving device for backlight module
JP200516531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表示装置用光源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1083055A (zh) 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驱动装置
US20150310809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0009730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498913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光源的驱动方法
US7598940B2 (en) Inverter for boosting rotational image displaying gain
CN101051150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0507667C (zh) 背光单元与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90267972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to hide transient behavior
CN103778898A (zh) 一种液晶显示led背光源动态调光装置
CN103778899A (zh) 一种液晶显示led背光源动态调光方法
KR20050085772A (ko) Lcd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스크롤링 백라이트 디바이스
US8334833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871478B (zh) 显示模组的驱动电路、方法及显示设备
JP2002072208A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照明装置
WO200911303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iquid crystal dysplay device
US2024011990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