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克服单程等径炉管结焦速度快、1-1型两程炉管选择性较差的缺点,及单程炉管吸收热应力差的缺点,并保留各自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排布单程炉管乙烯裂解炉,通过单程变径炉管改善裂解炉工艺性能;通过变径炉管中间的弯管段和炉管入口段之前的弯曲连接件,改善炉管受热后的热应力状况,避免了炉管弯曲。裂解炉采用这种炉管后,辐射段炉管选择性得到提高,炉管机械性能改善,运行周期合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排布单程炉管乙烯裂解炉,该乙烯裂解炉包括:高压汽包1,对流段2,辐射段炉管3,燃烧器4,辐射段5,急冷锅炉6;
所述的每一个辐射段炉管3为单程立式变径炉管,该炉管的出料管口内径大于进料管口内径;即炉管为变径炉管。
多个辐射段炉管连接在一个集合管10上,成为一个炉管束;集合管10布置在炉膛外;
所述的裂解炉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炉管束;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集合管10通常是水平布置,即炉管为立式炉管;但也不排除集合管可以垂直布置,即炉管为卧式炉管;特殊情况下,也不 排除集合管倾斜布置的可能。
对于立式炉管,一般将集合管布置在下方,即物料下进上出;但必要时也可以将集合管布置在上方,即物料上进下出,例如图16所示。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集合管10连接有多个分支管11,分支管11与集合管连接的一端为入口端;每一个分支管11的出口端与连接件12的入口端相连接;分支管至少2个,一般是两个以上。
所述的连接件12包括至少一个弯管或弯头;每一个连接件12的出口端均连接直管13的入口端,直管13的出口端连接单程变径炉管20;
一般情况下,分支管11连接在集合管10的一侧,连接件12具有一个弯管使物料管拐弯,如图3、图5所示的情况,这个弯曲部分能吸收热膨胀引起的应力。但也不排除分支管连接在水平布置集合管的上方或下方,此时连接件12可以包含多个弯管以及一些直管段,使物料管从集合管上方、下方伸出后,先拐向水平,再拐向上方,而这些弯曲部分同样能起到吸收热应力的作用,例如图17所示。对于垂直布置的集合管,分支管也可以有相应的不同伸出方式。因此,分支管从何处伸出集合管,最终都要经过连接件的至少一次弯曲后,才接到单程变径炉管上,这些弯曲部分的作用就是吸收热应力。
所述的单程变径炉管20包括:辐射炉管入口段121、弯管段30、辐射炉管出口段140;辐射炉管入口段121通过弯管段30与辐射炉管出口段140连接;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出口段中心线与该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平行;
此处所称的平行是指工程意义上的平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严格平行,由于工程上的安装误差以及使用状态下的热变形,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出口段中心线与该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实际上可能略有一点夹角,这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仍是等同的。
从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出口段中心线指向该炉管入口段中心线的矢量方向,称为该炉管的弯曲方向。即该弯曲方向相当于一个箭头,它垂直于炉管出口段中心线,从出口段中心线指向入口段中心线的延长线,同时在工程上也垂直于炉管入口段中心线的延长线。
在同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出口段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均处于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该炉管束的炉管平面。此处所称的平行也是指工程意义上的平行而非数学意义上的平行。
在工业应用中,炉管排布还可以有各种具体优选方案: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均位于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该炉管束的入口段平面,所述的炉管入口段平面在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或非集合管侧。图3、图4是炉管入口段平面在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的一种情况,此时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与炉管平面垂直并指向集合管一侧。图5、图6是炉管入口段平面在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的一种情况,此时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与炉管平面垂直并指向非集合管一侧。但炉管入口段平面在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并不限于图3、图4表示的情况;同样,炉管入口段平面在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也不限于图5、图6表示的情况。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所有第奇数个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均处于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奇数管平面;所有第偶数个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也均处于一个平面内,该平面称为偶数管平面;所述的奇数管平面和偶数管平面分别位于炉管平面的两侧。图7、图8是奇数管平面和偶数管平面分别位于炉管平面两侧的一种情况,此时所有炉管的弯曲方向与炉管平面垂直,并且按照奇偶数依次分别指向集合管一侧、非集合管一侧,即相邻炉管的弯曲方向是交错的。同样不限于图7、图8表示的情况。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平行,并指向同一个方向;每一个炉管的入口段中心线均处于炉管平面内。在该炉管束的炉管平面内,同一个炉管的出口段中心线与入口段中心线相邻。两个管束组合时,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可以是相同或相反。即图9、图10、图11表示的情况,此时所有炉管的弯曲方向与集合管中心线基本处于平行状态。
对于单程变径炉管,可以有多种不同方式变径。例如可以是连续变径,也可以是阶梯式变径。
一次阶梯式变径的方式是:
所述的辐射炉管入口段121是等径直管;
所述的辐射炉管出口段140包括:直炉管41、变径管42、出口直管49;
所述的直炉管41、出口直管49均是等径直管;
直炉管41的入口端管口固定连接弯管段30的出口端管口,直炉管41的出口端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2的入口端管口;
变径管42的出口端管口固定连接出口直管49的入口端管口;
辐射炉管入口段121、弯管段30和直炉管41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2入口端管口内径相同;
变径管42出口端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2入口端管口内径;
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2出口端管口内径相同。
即如图12表示的变径方式。
还可以有多次阶梯式变径的方式,在一次阶梯式变径的基础上:
所述的辐射炉管出口段140还包括:1至4个变径管;即采用二次、 三次、四次、五次的阶梯式变径方式。
所述的辐射炉管出口段140中,相邻的两个变径管之间有一个直管段,自直炉管41到出口直管49,每一个直管段的内径依次增加;每一个变径管的管口内径等于与该管口相连接的直管段内径。
根据需要还可以采取六次、七次、八次、九次,以致更多次的阶梯式变径方式。或者将阶梯式变径与连续变径结合在一起,一部分炉管采用阶梯变径,一部分炉管采用连续变径。总之,只要物料下游的炉管内径大于等于上游炉管内径,实质上都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选择。
裂解炉的炉管参数可以进一步优化:
所述的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出口端管口内径与该炉管入口端管口内径之比的范围是:大于1,小于等于1.4。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入口端管口内径的范围是:25mm至50mm。优选入口端管口内径的范围是:35mm至45mm。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出口端管口内径的范围是:35mm至65mm。优选出口端管口内径的范围是:45mm至60mm。
为了增强传热效果,还可以在所述的辐射段炉管中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强化传热元件可以是各种公知或不公知的元件,如螺旋片内插件、扭带内插件、交叉锯齿形内插件、线圈芯体内插件、绕花丝多孔体、球状基体内插件等,以利于传热。也可以在炉管的不同部分分别加入不同的强化传热元件。
在工程上一般多采用集合管水平布置在下方,即单程立式炉管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如下: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集合管10水平布置,在每一个集合管10的一侧 连接有多个水平的分支管11,每一个分支管11的另一端均连接一个连接件12;
此时水平分支管的含义是指:分支管不是垂直的,也不是大角度倾斜的,而不是指数学上的水平概念,在工程中根据分支管的长度允许有一定的倾斜角,一般情况下,分支管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超过正负15度。
所述的连接件12是弯管或弯头,弯向上方;
连接件12的上端连接直管13,直管13的上端连接单程变径炉管20;
所述的单程变径炉管20包括:辐射炉管下段21、弯管段30、辐射炉管上段40;
辐射炉管下段21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弯管段30的下管口,弯管段30的上管口固定连接辐射炉管上段40的下管口;
所述的弯管段30的下管口中心线与辐射炉管下段21的中心线重合,该中心线称为下段中心线;弯管段30的上管口中心线与辐射炉管上段40的中心线重合,该中心线称为上段中心线;
所述的上段中心线与下段中心线是铅直平行线,两线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上段中心线指向下段中心线的水平矢量方向,称为该炉管的弯曲方向;
由于出口段中心线与入口段中心线基本平行,因此弯管段30实际上至少要包括两个弯曲段,在主视图上看,沿物料走向,即从下向上,如果第一个弯曲段使炉管向左产生弯曲,即第一个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中心点在炉管的左侧;则第二个弯曲段应该使炉管向右产生弯曲,即第二个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中心点在炉管的右侧,这样才能使炉管重新弯曲到向上的方向。当然在两个弯曲段之间可以有一个直管段,如果需要时,也可以包括更多的弯曲段和直管段,逐渐改变炉管的弯曲走向,甚至可以交替向左右弯曲,只要最终重新弯回到向上的方向即可。
在同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上段中心线均处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称为该炉管束的炉管平面,集合管位于所述的炉管平面的一侧;集合管所在一侧称为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另一侧称为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
以上和以下所称的平行、水平和铅直概念,都是指工程意义上的概念,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概念,根据工程需要,在设计、安装、使用中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炉管排布各种具体优选方案:
弯曲方向为集合管侧的技术方案,如图3b、图4b所示: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垂直,并水平指向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每一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位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位于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
弯曲方向为非集合管侧的技术方案,如图5b、图6b所示: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垂直,并水平指向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每一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均处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位于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
弯曲方向交错的技术方案,如图7b、图8b所示: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垂直,相邻炉管的弯曲方向分别水平指向炉管平面的两侧;所有第奇数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均处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称为奇数管平面,所述的奇数管平面位于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所有第偶数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也均处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称为偶数管平面,所述的偶数管平面位于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
弯曲方向在炉管平面内的技术方案,如图9b、图10、图11b所示: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
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平行,并水平指向同一个方向;每一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均处于炉管平面内;
在该炉管束的炉管平面内,同一个炉管的上段中心线与下段中心线相邻。
炉管的具体变径形式可以是一次变径:
所述的辐射炉管下段21是等径直管;所述的辐射炉管上段40包括:直炉管41、变径管42、出口直管49;所述的直炉管41、出口直管49均是等径直管;直炉管41的下管口固定连接弯管段30的上管口,直炉管41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2的下管口;变径管42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出口直管49的下管口;辐射炉管下段21、弯管段30和直炉管41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2下管口内径相同;变径管42上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2下管口内径;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2上管口内径相同。具体示例见图12b。
炉管的具体变径形式还可以是二次变径:
所述的辐射炉管上段40还包括:直炉管43、变径管44;所述的直炉管43是等径直管;直炉管43的下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2的上管口,直炉管43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4的下管口;变径管44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出口直管49的下管口;直炉管43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4下管口内径相同;变径管44上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4下管口内径;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4上管口内径相同。具体示例见图13。
炉管的具体变径形式还可以是三次变径:所述的辐射炉管上段40还包括:直炉管45、变径管46;所述的直炉管45是等径直管;直炉管45的下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4的上管口,直炉管45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6的下管口;变径管46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出口直管49的下管口;直 炉管45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6下管口内径相同;变径管46上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6下管口内径;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6上管口内径相同。具体示例见图14。
炉管的具体变径形式还可以是四次变径:所述的辐射炉管上段40还包括:直炉管47、变径管48;所述的直炉管47是等径直管;直炉管47的下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6的上管口,直炉管47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8的下管口;变径管48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出口直管49的下管口;直炉管47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8下管口内径相同;变径管48上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8下管口内径;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8上管口内径相同。具体示例见图15。
裂解炉的炉管参数可以进一步优化: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上端出料管口内径与下端进料管口内径之比的范围是:大于1,小于等于1.4。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下端进料管口内径的范围是:25mm至50mm,优选35mm至45mm。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上端出料管口内径的范围是:35mm至65mm,优选45mm至60mm。
在所述的辐射段炉管中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强化传热元件可以是各种公知或不公知的元件,如螺旋片内插件、扭带内插件、交叉锯齿形内插件、线圈芯体内插件、绕花丝多孔体、球状基体内插件等,以利于传热。也可以在炉管的不同部分分别加入不同的强化传热元件。
在工业应用时,本发明的裂解炉的具体参数,如:炉管的长度、管径、炉管数量等,根据原料性质、裂解炉能力等条件确定。
本发明的关键点是:(1)采用单程变径炉管;(2)在单程变径炉管 的中间有弯管段;(3)在集合管与单程变径炉管入口段之间至少有一个弯曲段。通过变径炉管改善了裂解炉的工艺条件,尤其是通过中间的弯管段和入口前的弯曲部分,使炉管在受热时能够吸收热膨胀,减少热应力,大幅改善了炉管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比现有单程等径炉管有更长的运行周期,有高于两程炉管的乙烯收率。裂解炉采用这种炉管后,炉管机械性能改善,减少热应力,乙烯收率比两程管提高1%以上。本发明的炉管构型具有运转周期适中、裂解选择性高、辐射段炉膛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
一种新型排布单程炉管乙烯裂解炉,该乙烯裂解炉包括:高压汽包1,对流段2,辐射段炉管3,燃烧器4,辐射段5,急冷锅炉6;
所述的每一个辐射段炉管3为单程立式变径炉管,该炉管的上端出料管口内径大于下端进料管口内径;即炉管为变径炉管。
24个辐射段炉管连接在一个集合管10上,成为一个炉管束;集合管10布置在炉膛外;所述的裂解炉包括4个炉管束;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集合管10水平布置,在每一个集合管10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水平的分支管11,每一个分支管11的另一端均连接一个连接 件12;
所述的连接件12是弯管或弯头,弯向上方;以便连接上面的炉管。
连接件12的上端连接直管13,直管13的上端连接单程变径炉管20;
直管13是布置在炉底的外面,单程变径炉管20位于炉膛内。
所述的单程变径炉管20包括:辐射炉管下段21、弯管段30、辐射炉管上段40;
辐射炉管下段21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弯管段30的下管口,弯管段30的上管口固定连接辐射炉管上段40的下管口;
所述的弯管段30的下管口中心线与辐射炉管下段21的中心线重合,该中心线称为下段中心线;弯管段30的上管口中心线与辐射炉管上段40的中心线重合,该中心线称为上段中心线;
所述的上段中心线与下段中心线是铅直平行线,两线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上段中心线指向下段中心线的水平矢量方向,称为该炉管的弯曲方向;
在同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辐射段炉管的上段中心线均处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称为该炉管束的炉管平面,集合管位于所述的炉管平面的一侧;集合管所在一侧称为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另一侧称为炉管平面的非集合管侧。
在每一个炉管束中:每一个炉管的弯曲方向,均与炉管平面垂直,并水平指向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每一个炉管的下段中心线位于一个铅垂面内,该铅垂面位于炉管平面的集合管侧。
所述的辐射炉管下段21是等径直管;所述的辐射炉管上段40包括:直炉管41、变径管42、出口直管49;所述的直炉管41、出口直管49均是等径直管;直炉管41的下管口固定连接弯管段30的上管口,直炉管41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变径管42的下管口;变径管42的上管口固定连接出口 直管49的下管口;辐射炉管下段21、弯管段30和直炉管41的内径均与变径管42下管口内径相同;变径管42上管口内径大于变径管42下管口内径;出口直管49的内径与变径管42上管口内径相同。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下端进料管口内径是:33mm~37mm。
所述的辐射段炉管的上端出料管口内径是:38mm~42mm。
炉管间距92mm~102mm,炉膛高度13米,宽度3米,长度10.7米。
在所述的辐射段炉管中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强化传热元件是螺旋片内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