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0669A - 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0669A
CN101060669A CNA2006101062617A CN200610106261A CN101060669A CN 101060669 A CN101060669 A CN 101060669A CN A2006101062617 A CNA2006101062617 A CN A2006101062617A CN 200610106261 A CN200610106261 A CN 200610106261A CN 101060669 A CN101060669 A CN 101060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part
key
mai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62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崇之
足羽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0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0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18The hinge comprising input and/or output user interfac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5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open/clos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近年来,在可折叠便携电话中,开发了在背面配置的LCD(副液晶)中显示电池余量或来信数量等信息的技术,但例如为了阅读接收到的邮件的内容,必需特意进行打开壳体等操作,从而对便利性的研究不充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分别具有前面和背面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相连接以使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可关闭,所述便携终端包括:显示部,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控制部,控制上述显示部,以在上述便携终端在上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上述关闭状态时接收到邮件的情况下,使上述显示部在显示了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一信息后显示不同于上述第一信息的第二信息。

Description

便携终端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3159878.1、申请日为2003年9月26日、发明名称为“便携终端”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便携电话、PHS、PDA(个人数字助理)或PCS(个人通信业务)、PC(个人计算机)等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可折叠便携电话中,除在壳体前面形成的LCD(主液晶)外,还开发出在背面形成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也可使用的LCD(副液晶)的便携电话。另外,所谓前面是在打开可折叠便携电话的状态下露出的面,所谓背面是在折叠状态(关闭状态)下露出的面,也是前面的内侧面(例如特开2002-11816号公报)。
另外,开发了在背面配置的LCD(副液晶)上显示电池余量或收到邮件的数量等信息的技术(例如特开平11-265254号公报)。
另一方面,特开2001-18639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仍可利用形成于前面的主液晶,可向与通常相反的一侧折叠以露出该主液晶。
同样,特开2001-320463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沿相对铰链部水平的方向使在前面形成主液晶的壳体旋转180度后折叠,可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主液晶来使用的结构。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公知例等中公开的一般便携终端中,为了看接收到的邮件的内容,必需进行特意打开壳体,使画面移动到E-mail模式的接收托架的操作,对尽快并且容易地读取接收到的邮件内容的便利性的研究不充分。这并不限于折叠型的便携终端,其它便携终端也一样。
另外,任一公知例都未考虑有效利用与主液晶分离设置的副液晶,完全未研究在具有副液晶的情况下接收邮件时的便利性。
另外,与E-mail一样,任一公知例中都未充分研究使用副液晶的来电接收时的便利性。
在特开2001-186396号公报和特开2001-320463号公报中,都公开了在折叠状态下使形成于前面的主液晶露出后使用的结构,但始终利用主液晶,并未涉及形成于背面的副液晶。另外,这些便携终端为了使主液晶露出,与通常手持行走的情况下的折叠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关闭)状态)不同,还必需特意使壳体倒转或旋转。
因此,如上所述,在上述任一公知例中,都未充分研究邮件接收时的便利性,例如尽快且简单地阅读接收到的邮件。尤其是,未充分研究有效利用与主液晶单独设置的副液晶。
另外,未充分研究使用副液晶的来电接收时的便利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关于邮件接收时或电话接听时的便利性。尤其是实现邮件接收时或电话接听时对副液晶的有效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照权利要求的范围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示意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第1实施例中拍摄图像信息的存储格式图。
图5是第1实施例的显示画面例。
图6是第2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第2实施例的显示画面例。
图8是第3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9是第3实施例的显示画面例。
图10是第4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11是第4实施例的显示画面例。
图12是副操作键107的配置例。
图13是表示副操作键的形状的图。
图14是副显示部104在摄像机模式以外的通常时的显示画面转换例。
图15是说明壳体的背面或侧面的定义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
图1表示本实施例(第1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另外,图1(1)中示出从正面看的壳体图,图1(2)中示出从里面看的壳体图,图1(3)中示出从横面看的壳体图,图1(4)中示出折叠状态下的壳体图。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以正面看到的便携电话来定义左右上下的方向。
本说明书中构成便携电话的壳体的所谓前面被定义为图1(1)所示的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从正面看到的范围,所谓背面被定义为图1(2)所示的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从正面的内侧看见的范围,所谓侧面被定义为上述以外的范围。
但是,在当今的便携电话中,壳体中采用流线型形状,前面及背面与侧面的界限不明确的不少。例如图15(1)所示,若侧面相对基准面约成90度,则从上述定义能容易判断所谓前面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从正面看到的范围,所谓背面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从正面的内侧看见的范围,所谓侧面为上述以外的范围。
但是,如图15(2)所示,当相对基准面约成90度的面不明确时,从前面及背面可看见全部的面,且前面及背面和侧面的界限也不明确。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对于跨跃用于接合壳体的上侧部件与下侧部件的接合部而配置的操作键(例如图15(2)的操作键B等),即使可以从例如前面或背面看见该键,也将其看成是配置在侧面的操作键。
如作为沿平行于铰链部300的面切断壳体200的截面图例的图15(3)所示,对于从壳体200的背面可以看到、并且配置在未跨跃上述接合部的位置上的操作键,由于该操作键的配置位置相对壳体面的法线方向与便携电话接地状态下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α)大于45度,所以将其看作是配置在侧面的操作键。即,通过操作键的配置位置接近于背面或侧面中的哪一个来判断该键配置在背面还是配置在侧面。
另一方面,若可将壳体200、201大致看作是6面体,则也可根据其大致的6个面来定义前面、背面及侧面。
在保持壳体在任一情况下都可使用的状态下,例如以可用拇指操作的范围或难以误操作的范围作为决定各面界限的基准。
下面,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用以提高折叠时的使用便利性的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具有可开闭的两个壳体200、201、及摄像部、例如摄像机109。壳体200与壳体201是可以X-X轴为旋转轴来折叠的结构,并通过铰链部300连接。
壳体200具备在打电话时输出声音的扬声器111和进行主显示的主显示部103,在主显示部103的背面具备进行简易显示的副显示部104及副操作键107(图1(2)中107a、107b)。这里,在主显示部103中,除显示电源状态、电波强度、电池余量、服务器连接状态、未读邮件等的操作状态外,还显示输入的电话号码、邮件目的地、邮件发送文件等、或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来电时的来电号码、收到的邮件文件、所连接的因特网画面等的接收数据。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表示便携电话的动作状态、例如电源状态、电波强度、电池余量、服务器连接状态、未读邮件的图标。另外,主显示部103及副显示部104在摄像机动作时可作为取景器来显示(监视)由摄像机109拍摄到的图像信息。
另外,还具备用于再现收到的音乐或mp3等音乐文件的乐曲扬声器113。
另一方面,壳体201具备进行主输入操作的主操作键106、和输入声音的麦克风112,配置有用于切换摄像机的拍摄模式的模式选择键105。这里,主操作键106是输入电话号码等信息的输入部,在通常用作电话时,用于输入对方的电话号码,而在发送邮件等时,用于输入文字信息等。
另外,模式选择键105是例如用于切换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模式、用于拍摄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模式、用于进行各种拍摄设定的设定模式、阅览所拍摄的图像的阅览模式、编辑所拍摄的图像的编辑模式等模式的键。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键,但也可形成凹凸拔号盘等拔号盘式键。在滑动键中,构成为通过沿向上方向滑动规定时间来选择动态图像模式,通过沿向下方向滑动规定时间来选择静止图像模式。
CPU110根据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程序来动作,并根据来自主操作键106或副操作键107的输入来控制各部。
电源部114是用于驱动便携电话的各构成部的电池。
折叠检测部108检测便携电话的折叠状态,例如在壳体201中具备磁铁,在壳体201中具备霍尔元件,根据被施加了由磁铁产生的磁场的霍尔元件的电压值的Hi电平或Low电平来检测开闭状态。只要能检测开闭状态,折叠检测部108无论利用传感器或凹凸啮合等都无妨。
另外,设置用于存储各种数据、例如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数据等的存储器102,存储器102由暂时存储用的易失性存储器102a和与电源ON/OFF无关地保持存储状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构成。
设置通信部101,可经该通信部101来使用与交换机或服务器的通信功能或GPS(全球定位系统)功能。
此外,在连接壳体200与壳体201的铰链部300的大致中央位置,配设可独立于壳体200和201转动的摄像机109,通过摄像机109来拍摄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中,通过使副操作键107与副显示部104同时形成在背面上,提高了在关闭状态下的使用便利性。尤其可提高包含摄像机操作等的便利性。
这里,详细描述关闭状态下的操作性、尤其是为了提高摄像机摄像中的操作性而设置的副操作键107。
我们首先研究在关闭便携终端的状态下所进行的摄像机摄像中,专用键化摄像机摄像功能中的哪个功能。然后,至少对启动摄像机功能的启动键、指示图像信息摄像开始的快门键、调整拍摄的图像信息大小的缩放调整键及选择动态图像模式或静止图像模式的模式选择键进行专用键化。启动键和模式选择键不是必需的,但可通过专用键化这些键,使得不打开便携终端,而在折叠状态下原样变为摄像机模式。因此,这在想麻利地进行摄像机拍摄等情况下有效。
下面,研究这些键的配置。虽然使任一个键在折叠状态下均可使用是很好的,但仅通过简单地配置这些键无法确保充分的操作性或便利性。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关闭状态下,边将背面形成的副显示部104用作取景器、边在手持便携电话的状态下用拇指按压键来操作,可以使摄像机拍摄时稳定,且充分确保便利性,据此,期望将上述专用键配置在背面。
但是,便携电话通常为小型,并且已在背面设置了副显示部104,由于其区域受限,若配置全部上述4个键,则键与键之间过于接近,键本身的大小受到限制,且容易导致误操作。例如,想按下快门键,却错误按下启动键或模式选择键,结果,返回初始的摄像机拍摄状态,从静止图像模式切换到动态图像模式,不能拍摄所期望的图像。
因此,我们将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构成为不在同一面中混合配置摄像机功能设定键和拍摄时的操作键。这里,所谓摄像机功能设定键是启动键或模式选择键等用于在拍摄前进行摄像机功能设定的操作键。另外,所谓拍摄时的操作键是从缩放键或快门键等启动摄像机功能后、或在可以选择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的摄像模式时进行模式选择后到拍摄终止前进行摄像机操作用的操作键。
并且,我们根据摄像机功能设定键基本上是仅最初使用一次就足够的键,而拍摄时操作键是在拍摄中需要处理多次的键的特点,在背面形成拍摄操作键,而在侧面形成摄像机功能设定键。在背面形成拍摄操作键的理由在于,如上所述,将背面形成的副显示部104用作取景器时的操作性好,并且,能够在手持便携电话的状态下稳定地用拇指按压(操作)键。另外,在侧面形成摄像机功能设定键是为了防止在操作缩放键或快门键时拇指进行误操作。
若假设在壳体200或壳体201的侧面配置拍摄时操作键,则在右手握壳体的情况下和左手握壳体的情况下,操作拍摄时操作键的手指不同(例如右手为拇指,左手为食指),而将其设置在壳体200或壳体201背面时,在右手握壳体的情况下和左手握壳体的情况下可进行同样的操作、即在任一情况下都可用拇指进行操作,所以便利性良好。
拍摄时操作键仅执行预先分配的功能。虽然可作为专用键形成在背面,但考虑到摄像机操作时必需的一连串操作,可使用在副显示画面中显示键的功能、通过选择对应于该显示的键来执行所显示的功能的软件,边转换画面边完成期望的拍摄。这样,因为背面形成的键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功能,所以即使在操作摄像机以外的通常等待状态下,也可由该键实现其它功能。详细实施例如下所述。
如上所述,拍摄时操作键例如图1(4)中的副操作键107a及107b所示,配置在壳体200的背面,摄像机功能设定键(图1(4)中的模式选择键105)不与拍摄时操作键混合地被配置在壳体201的侧面,由此,可防止将摄像机功能设定键错认为拍摄时操作键而按下所造成的误操作,同时,在边用手掌支撑固定壳体边通过五指中容易施加最大压力的拇指进行简单操作的方面,能够晃动较少地利用摄像机拍摄,从而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拍摄时操作键是从启动摄像机功能、选择动态图像模式或静止图像模式等摄像模式后开始到拍摄终止之前所使用的键,除快门键外,包括例如用于调整焦点的焦点调整键、用于调整快门速度的快门速度调整键、用于调整图像信息亮度的亮度调整键、或使摄像机拍摄中的显示画面转换的转换键等也无妨。
另外,即便在构成为从启动摄像机功能或选择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模式等摄像模式后直到拍摄终止之前,接受了启动键或模式选择键等摄像机功能设定键的输入,这种启动键或模式选择键等键也不包含在本说明书中的拍摄时操作键中。
因为只要启动键或模式选择键等摄像机功能设定键不与快门键等拍摄时操作键混合配置即可,所以也可构成为使用配置在便携电话前面的操作键来启动摄像机功能、或切换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模式,使用配置在背面的副操作键107(拍摄时操作键)来拍摄。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以铰链部300为基准,将副操作键107配置在比副显示部104还靠下侧的位置上。即,将副显示部104配置在副操作键107与铰链部30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1)中,使被摄物的下侧靠近铰链部侧来进行显示,而在图1(4)中,使被摄物的上侧靠近铰链部侧来进行显示。
通常,如图1(1)所示,在主显示部103的下侧配置主操作键106,在该位置关系下使用打开状态下的主显示部103与主操作键106,所以通过如上构成关闭状态下的副显示部104与副操作键107的位置关系,例如在打开状态下进行规定输入等后在关闭状态下进行摄像机拍摄的情况下、或在关闭状态下进行摄像机拍摄后在打开状态下进行规定输入等情况下,可不换手拿壳体201(不使壳体201的上下倒转)地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其操作性。
如公知文献1所示,将操作键配置在同一壳体内的主显示部的下部,但此时必需将保持的下侧壳体向上错位,进行操作,或者若保持下侧壳体不变来操作,则需跨越铰链部进行操作,使按下键变得不稳定。另外,在铰链部中有摄像机的情况下,在操作键时手指或手遮住摄像机,若不换手拿本实施例中所谓的壳体201(不使壳体201的上下倒转),就不能进行稳定的摄像机拍摄等操作。
下面,用图13来说明副操作键107的形状。
图13(2)是操作键107的放大图,图13(3)是由平行于铰链部300的面切断壳体200的截面图例。
这里,如图13(2)所示,使副操作键107不突出于壳体200的背面地来配置副操作键107的按压面。从而,可防止例如将便携电话放入裤子、上衣或皮包等的情况下,错误按下副操作键107等而出现误操作。
另外,如图13(3)所示,通过用户按下操作键107的按压面,使键开关接触基板,而将输入信号输入CPU110,进行所期望的选定操作等。这里,所谓副操作键107的按压面,是指在用户按下操作键时所接触到的面。
如上所述,由于将副操作键107配置在背面时存在误操作的担心,所以最好构造成使副操作键107可以键锁定,以使其输入无效。此时,CPU110只要根据经专用键或设定画面等输入的副操作键有效信号或副操作键无效信号进行处理以使副操作键107的输入有效或无效即可。
同样,在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中,在构成为经副操作键107进行折叠状态下的摄像机拍摄的同时,也可经主操作键106来进行打开状态下的摄像机拍摄。因此,构成为在打开状态下不接受副操作键107的输入,可有效地提高便利性。此时,折叠检测部108检测折叠状态,在检测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接受副操作键107的输入。同样,也可构成为使副显示部104的显示关闭。
另一方面,也可在打开状态下使副显示部104进行显示,但此时,最好使在关闭状态下被显示的被摄物的上下方向倒转过来地进行显示,以使主显示部103与副显示部104的被摄物的上下关系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折叠检测部108检测折叠状态,根据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而使副显示部104中所显示的被摄物的上下关系不同。
下面,使用此前说明的副操作键107说明关闭状态下的摄像机摄像。图3是其流程图,图5是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显示画面例。
这里,假设如图1(2)、(4)所示,在壳体200的背面有2个副操作键107(107a、107b)。例如,在图5(2)的显示画面中,107a执行画面左下的缩放功能,107b执行画面右下的记录功能。即,构成为使2个(左右)副操作键107与显示在副显示部104内左下侧和右下侧的功能相对应,通过按下右侧副显示键107,实现显示在副显示部104内右下侧的功能。
首先,CPU110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存储折叠检测部108检测的开闭状态信息,例如在打开状态下为“0”、在关闭状态下为“1”。另外,CPU110参照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开闭状态信息进行控制,以使在打开状态下,在主显示部103中显示规定的显示画面,而在关闭状态下,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规定的显示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出为关闭状态,从而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等待画面(S300、图5(1))。
首先说明模式选择键105选择了动态图像模式时的处理。
例如,当模式选择键105向上滑动时,摄像机模式启动信号及动态图像模式信号被输入到CPU110,在CPU110启动摄像机109的同时(S302),参照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开闭状态信息(S303),将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经CPU110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并开始动态图像监视(S304,图5(2))。此时,除了被监视的动态图像外,在副显示画面中还显示作为可实施功能的“缩放”和“记录”。
这里,虽通过1个操作来选择摄像机模式启动与动态图像模式,但不限于此,也可分别进行摄像机模式启动操作和选择动态图像模式的操作。
接着,用户选择是否调整(缩放调整)副显示部104中所显示的图像信息的大小倍率(S305)。在进行缩放调整的情况下,例如按下图5(2)的画面中被分配“缩放”作用的副操作键107a,根据从副操作键107a输入的副操作键ID信息信号,CPU110变更摄像机109的寄存器(未图示)中存储的电子缩放倍率的设定值。之后,CPU110计数缩放调整的调整等级(S313),根据该等级,进行图像信息的放大显示(S304)。即,在变更了电子缩放倍率的设定值的情况下,经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按该倍率拍摄的图像信息(缩放调整方法1)。
此时,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缩放调整等级,例如图5(10)中所示的“x2”,以将缩放调整等级通知给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反复按下副操作键107a来分阶段地进行缩放调整,例如,在缩放调整阶段共分为3阶段的情况下,每次按下副操作键107a,CPU110进行处理,以按照等级1→等级2→等级3→等级1→等级2...进行循环,在达到最高等级(等级3)之后返回到通常等级(等级1)。
另外,也可不分阶段,而通过长压下副操作键107a来连续进行缩放调整。
接着,在不进行缩放调整的情况下或结束缩放调整后开始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按下图5(2)的画面中被分配“记录”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开始动态图像记录(S306)。
此时,CPU110根据从副操作键107b输入的副操作键ID信息信号,将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作为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同时,将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S307、图5(3)。另外,CPU110启动麦克风111,将从麦克风111输出到CPU110的声音数据作为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声音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此时,在进行动态图像拍摄期间,为了通知用户正处在监视动态图像拍摄中,CPU110一边以文字“REC”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一边通过数字等显示当今记录时间相对记录设定时间的经过状态,例如图5(3)所示。由此,用户可识别正在动态图像拍摄中和剩余记录时间为多少,从而使用方便。
如果知道处在动态图像拍摄中,则通知形态不限于此,也可利用柱状曲线或图标等(图5(11))。由此,可直观地识别是在动态图像拍摄中和剩余记录时间为多少。
另外,CPU110若开始动态图像拍摄,则参照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记录设定时间信息,将参照的记录设定时间作为设定值,开始CPU110内部中具有的计时器功能。在计时器功能计数的时间经过了记录设定时间的情况下(S308),或用户进行了按下例如图5(3)画面中分配“停止”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等操作的情况下(S309),CPU110在停止压缩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和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声音数据的同时,停止摄像机109和麦克风111,并通过合成压缩后的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和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声音数据,生成MPEG4形式的文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在进行该处理期间,CPU110例如使用图5(4)所示的画面,为了不给用户增加出现故障等的担心等而向其通知目前处于“处理中”。
CPU110参照从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动态图像数据开始的最初1帧信息,同时进行对所参照的最初1帧信息的解码处理,将解码后的图像信息(第1帧)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S310)。
用户可参照该第1帧的图像信息,选择是否将此前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动态图像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S311)。
在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动态图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情况下,例如若按下图5(5)的画面中被分配“存储”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时,CPU110根据输入的副操作键ID信息信号,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MPEG4形式的文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S312)。之后,若按下分配“确认”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则CPU110再次开始动态图像监视(图5(6))。
另一方面,例如若按下图5(5)的画面中分配“返回”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则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摄像机109摄像的图像信息,并再次开始动态图像监视(S304,图5(2))。
反之,在不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动态图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而再次返回动态监视显示的情况下,例如若按下图5(5)的画面中分配了“返回”作用的副操作键107a时,则将动态图像拍摄数据删除信号输入到CPU110,CPU110从S307的动态图像拍摄开始,删除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图像数据,同时,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并再次开始动态图像监视(S304、图5(2))。
在结束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通过再次使模式选择键105向上滑动来结束。即,CPU110根据来自模式选择键105的信号,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5(1)中所示的等待画面。
CPU110也可以例如在图5(3)的画面左下显示“返回”项,在上述记录设定时间以内未进行“停止”操作的情况下,若按下分配了“返回”作用的副操作键107a,则CPU110在停止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和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声音数据的压缩的同时,停止麦克风111。
由此,在错误开始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或在开始动态图像拍摄后想马上中止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可立即返回动态图像拍摄的监视状态。从而,可有效化CPU110的处理,同时提高便利性。
另外,进行缩放调整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变更摄像机109的拍摄图像尺寸的设定值,按照变更前的图像尺寸的大小从设定值变更后的由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中取出。
下面,说明由模式选择键105选择了静止图像模式时的处理。因为从S301到S303与动态图像模式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使模式选择键105向分配静止图像模式的下侧滑动。
若开始静止图像监视(S314、图5(7)),则用户选择是否调整(缩放调整)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图像信息的大小倍率(S315)。因为进行缩放调整时的操作(S315、S321)与动态图像模式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下面,在不进行缩放调整的情况下或结束缩放调整后进行静止图像拍摄的情况下,按下例如图5(7)画面中分配“拍摄”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进行静止图像拍摄(S316)。此时,CPU110根据从副操作键107b输入的副操作键ID信息信号,将摄像机109摄像的图像信息作为形成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例如作为YUV(4:2:2)形式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并停止摄像机109的摄像(S317),同时,将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图像信息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S318,图5(8))。
之后,用户选择是否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静止图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92b中(S319、图5(8))。
在将拍摄的图像信息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的状态下,当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静止图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时,例如按下图5(8)的画面中分配“存储”作用的副操作键107b(S319)。由此,根据从副操作键107b输入的副操作键ID信息,CPU110例如以JPEG方式压缩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YUV(4:2:2)形式的数据的同时,将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S320、图5(9))。
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拍摄的图像信息的状态下(图5(8)),当返回静止图像监视显示(图5(7))时,例如若按下图5(8)的画面中被分配“返回”作用的副操作键107a(S316),则CPU110使摄像机109的摄像再次开始,同时,经CPU110将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并再次开始静止图像监视(S314)。
在结束静止图像拍摄的情况下,通过使模式选择键105再次向下侧滑动来结束。即,CPU110根据来自模式选择键105的信号,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5(1)所示等待画面。
如上所述,由于无须特意打开便携电话,即可启动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模式,利用配置在背面的副操作键107a及107b即可进行拍摄,所以提高了便利性。
用户在将摄像机109摄像的图像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之前,将其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然后选择是否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所以用户可仅将真想存储的图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从而便利性好。
另外,因为不会将拍摄失败的图像信息或错误拍摄的图像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002b中,所以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存储容量。
可将拍摄的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的图像信息按照例如图4的格式存储在存储器102中(S312、S320)。作为存储格式,与例如表示拍摄的图像信息序号的“图像序号”、表示图像数据名称的“图像数据名”、表示JPG或MPEG等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表示数据容量的“数据量”、表示摄像日期的“摄像日期”、表示GPS等附加信息的“GPS附加信息”、表示是否可以在邮件中添加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的“著作权信息-可否作为邮件附件”、表示可否使拍摄的图像数据串行传送到其它信息处理终端、例如PC、PDA、便携电话等的“著作权信息-可否串行传送”、表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可再现次数(或时间)的“著作权信息-可再现次数(或可再现时间)”等各项相关联后存储。若如此存储,则适于利用拍摄的图像数据时。
但是,上述副操作键107由CPU110控制,即便按下同一个键,也可在不同状况下作为不同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例如,副操作键107在通常的等待状态下,如图14所示,被用于切换副显示部104的画面。下面,用图14进行说明。
图14(1)是显示方法(manner)模式等模式设定信息的画面例,图14(2)是放大显示当今时刻信息的画面例,图14(3)是显示电话或邮件等新到信息的画面例。
在图14(11)-(3)的各画面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返回”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向下”键。
按下“向下”键107b时,画面转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入到CPU110,接收到画面转换信号的CPU110将副显示部104的显示画面切换到下一画面。通过重复该操作,画面按图14(1)→图14(2)→图14(3)→图14(1)→...的顺序进行转换。
另外,若按下“返回”键107a,则画面返回信号作为输入到信号输入CPU110。接收到画面返回信号的CPU110将副显示部104的显示画面切换到上一画面。通过重复该操作,画面按图14(1)→图14(3)→图14(2)→图14(1)→...的顺序进行转换。
相反,在由摄像机109进行拍摄的摄像机模式的情况下,CPU110将副操作键107a分配成涉及摄像机拍摄的操作键、例如快门键,若按下副操作键107a,则快门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入到CPU110。
在图14(3)中,在没有新到信息的情况下,除将件数显示为0件外,也可不显示图14(3)的画面本身。此时,在图14(2)中,若按下“向下”键107b,则转换到图14(1),另外,在图14(1)中,若按下“返回”键107a,则由CPU110进行控制,转换到图14(2)。
由此,在没有新到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不显示涉及新到信息的画面自身,用户在画面转换状态下可凭感觉确认有无新到信息,从而便利性好。
如上所述,副操作键107根据情况改变输入信号对应的功能,以1个操作键可实现多个功能,所以在便携电话等小型终端中可有效利用空间,同时有利于降低电路规模。
另外,例如在利用副显示部104进行缩放的情况下和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mp3等关于音乐的信息时,副操作键也可用作这些操作键。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关闭状态下结束摄像机拍摄的情况,但下面说明即便在操作途中便携电话变为打开状态,仍可继续进行摄像机拍摄的结构。
此时,CPU110若参照折叠检测部108检测的开闭状态信息识别为打开状态,则暂时保持此前由副操作键107进行的摄像机操作的状态(使用中的显示画面与缩放调整等级等),并将事先对应于所保持的显示画面的显示画面显示在主显示部103中(例如图5(12))。
这里,将副显示部104中所显示的各步骤的显示画面(例如图5(1)-(9))与输出到主显示部103的各步骤的显示画面对应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构成为CPU110将对应于图5(1)-(9)的画面作为打开状态下显示于主显示部103中的显示画面而输出。此时,期望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的显示画面的数量与显示于主显示部103中的显示画面的数量相同。
图5(12)是与图5(7)对应的显示画面例,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可利用主操作键106。因此,除缩放、拍摄外,即便调整曝光,也可分配操作键,另外,考虑主显示部的面积大小,还显示充电电池余量或时刻等。另外,考虑副显示部104与主显示部103的画面尺寸的不同,处理由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信息,以符合该画面尺寸的大小进行显示。
由此,即便将摄像机拍摄功能在启动中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也可经适于各状态的显示画面来继续进行摄像机拍摄,从而可提高便利性。在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也一样。
对应的显示画面不限于图5(12)所示显示画面,例如,也可将副显示部104与主显示部103中显示的显示画面变为相同画面和按键分配。从而,即便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也可通过同样的操作来继续进行摄像机操作。
另外,这里,在例如图5(7)的画面中附加“sub07”,在与之对应的主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画面中附加“main07”,以及向显示画面数据中附加检索信息,以便于检索对应的显示画面。根据该检索信息,CPU110检索输出的画面,并输出到各显示部。从而,可提高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检索效率。此时,利用该检索信息,将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显示形态与主显示部103中显示的显示形态相对应,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
上面说明了摄像机拍摄中的从主到副的显示画面切换,但不限于摄像机拍摄,也可适用于将图像输出到规定的显示画面的情况。
但是,如图1(2)(4)等所示,将充当拍摄时操作键的副操作键的数量设为2个是因为壳体200的背面面积有限,若大于3个,则键间隔变窄,担心会导致错误按下相邻键的误操作。
因此,若例如象2个为键形式的键、1个为滑动形式的键那样改变键的形态(图12(1)),并将各键的间隔设置为较大(图12(2)),以防止误操作,则即便在壳体200的背面设置3个以上快门键或缩放调整键等拍摄时操作键也无妨。
这里,在如图12(2)那样在背面构成3个键的情况下,可将涉及主操作键106a、106b、106c的电路原样用于背面的副操作键107a、107b、107c,这样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副操作键107为2个的情况下,若上下配置2个所配置的副操作键107a和107b,则在用拇指按压上面的操作键时,由于担心会按下下面的操作键等而使便利性较差,所以最好如图1(2)(4)所示左右配置,或例如图12(2)所示向斜向错位配置。
另外,例如最好使副操作键107a与107b、主操作键106a与106b在摄像机操作时的功能相同,打开状态的操作与关闭状态的操作相同。即,最好可在打开状态下使用主操作键106a和106b来实现与图3及图5中所示的处理操作一样的处理操作。由此,不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下特意改变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虽在副操作键107a及107b之间设置声孔,但因为用户由此可通过触觉来容易知道声孔的位置,由此两键的位置关系变明确,所以可不用特意确认键位置来凭感觉进行操作。另外,副操作键107a与107b有间隔,可防止错按等误操作。
这里,在副操作键107a与107b之间设置音乐扬声器的声孔。但不仅限于此,只要两键的位置关系明确,也可设置凸状弹出物或凹状沟等。但是,本实施例中,尽管兼用作启动键的模式选择键105在壳体201的侧面形成滑动形式的键,但由于为了模式选择而使操作键滑动必需一定程度的力,所以可防止用户误操作。尤其是,当保持壳体时,即便按压模式选择键105,也不会操作,从而便利性好。
另外,将模式选择键105配置在壳体200的侧面,若假设在关闭状态下向上滑动来移动到动态图像模式、向下滑动来移动到静止图像模式,当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向上滑动时,关闭状态下移动到动态图像模式的情形在这里则成为移动到静止图像模式。
因此,如图1所示,若以滑动形式将模式选择键105配置在壳体201的侧面,则可与便携电话的开闭状态无关地通过相同的滑动操作来实现相同的模式选择,从而便利性好。
下面,说明摄像机操作时的主显示部103及副显示部104的处理。
首先,说明便携电话打开的状态。在使摄像机109的透镜朝向用户方的情况下,若此时不按镜像将用户自身的摄像图像显示于主显示部103中,则例如在用户向右移动的情况下,存在画面上显示用户向左移动,难以拍摄的问题。因此,CPU110在通过折叠检测部108检测便携电话为打开状态的同时,通过传感器或开关等检测到摄像机109朝向用户,并进行图像的左右倒转。
接着,在便携电话打开状态下将摄像机109的透镜朝向与用户相对的被摄物的情况下,此时,因为摄像机109沿图1(1)的X-X轴大致回折,所以主显示部103中显示的图像上下逆转。因此,CPU110在通过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便携电话为打开状态的同时,由例如传感器或开关等检测到摄像机109朝向被摄物的方向,并进行图像的上下倒转。另外,此时,也可将由摄像机109获得的图像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此时,CPU110在通过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便携电话为打开状态的同时,由例如传感器或开关等检测到摄像机109朝向被摄物的方向,进行图像的左右倒转,并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
下面,说明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当摄像机109的透镜朝向用户方时,由于此时如上所述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的图像应为镜像,所以CPU110在通过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便携电话为关闭状态的同时,由例如传感器或开关等检测到摄像机109朝向用户方,并进行图像的左右倒转。
接着,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当摄像机109的透镜朝向相对用户的被摄物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因为在副显示部104中上下相反地显示图像,所以CPU110在通过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便携电话为关闭状态的同时,由例如传感器或开关等检测到摄像机109朝向被摄物方,并进行图像的上下倒转。
由此,通过检测便携电话的开闭状态和此时摄像机的方向,并使主显示部103与副显示部104的显示形态左右倒转或上下倒转,可提高拍摄时的便利性。
另外,在打开状态下摄像机朝向被摄物的情况下,通过不仅在主显示部103中而且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摄像监视画面,被拍摄的人(被摄物)也可确认自己的拍摄状态,所以可安心接受拍摄。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拍摄后,在便携电话原样关闭的状态下使用副显示部104进行拍摄图像的确认或删除等。
此时,当通过模式选择键105来切换确认拍摄图像的阅览模式时,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拍摄的图像。作为显示形态,只要可确认拍摄的图像即可,例如可以按拍摄顺序一张张地显示摄像的图像,或一览显示。此时,用户使用副操作键107来选择想删除的图像,若进行删除指示,则经副操作键107将图像删除指示信号输入CPU110,CPU110进行删除存储器10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另外,也可使用副显示部104来进行拍摄图像的编辑等。此时,若按下模式选择键105变为编辑模式,则CPU110例如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黑白、深棕色、火红色等用于选择编辑功能的画面。一旦用户通过副操作键107选择任一编辑功能,则编辑指示信号输入到CPU110,CPU110根据编辑指示信号,编辑图像数据。
由此,在拍摄后不特意打开便携电话,在折叠便携电话不变的状态下,通过使用有限数量的副操作键,可进行摄像图像的确认或编辑等,从而提高了便利性。
接着,说明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副操作键107,在拍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后,将拍摄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作为附加文件来发送邮件时的处理(第2实施例)。下面,用图6的流程图及图7的显示画面例来说明。
图6的S601-S605是简化图3的S304-S312及S314-S320后的步骤,图7(1)及(2)与图5(7)及(8)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图7(3)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返回”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邮件”键。
若将来自“返回”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S606),CPU110删除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画面,重新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7(2)所示的拍摄后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第1帧)。
另外,在图7(3)中,若将来自“邮件”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S606),则CPU110启动E-mail模式(S607),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确保邮件编辑用区域,指定将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存储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数据,作为附加于发送邮件上的文件。接着,CPU110参照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地址簿数据,例如图7(4)所示,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朋友、熟人等的姓名信息(AAA、BBB、...)(S608)。这里,所谓姓名信息是表示朋友或熟人等的信息,除本名外,也可以是例别它名、代码或数字等。
图7(4)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确定”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滚动”键。
若将来自“滚动”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使用于从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姓名信息的目录中选择邮件发送对方的光标等滚动。
若将来自“确定”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为了向用户确认是否将由光标等选择的人设为邮件发送目的地,例如图7(5)所示,在副显示部104中向用户显示选择是否发送的显示(S609)。
图7(5)中也与图7(4)一样,副操作键107a用作“确定”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滚动”键。
在利用滚动键107b使光标移动到“No”位置的状态下,若将来自“滚动”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将图7(4)所示的用以选择邮件发送目的地的画面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此时,若构成为使光标保持在上次指定的邮件发送目的地的姓名信息的位置上,则不必特意从姓名信息列表的开头开始进行检索修改,从而便利性提高。
另外,在利用滚动键107b使光标移动到“Yes”位置的状态下,若将来自确定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将S608中选择的人的姓名作为检索密钥,检索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存储的地址簿数据,参照对应于检索密钥的邮件地址,并复制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确保的邮件编辑用的邮件地址区域中。
之后,CPU110例如与便携电话网等通信网确定链接后连接于邮件服务器(未图示)。接着,CPU110将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编辑用区域的数据输出到通信部101,通信部101经由事先确立的无线链接,将邮件数据发送到邮件服务器(S610)。
若完成邮件数据的发送,则CPU110终止与邮件服务器的连接,在释放确立的无线链接并终止通信的同时,例如图7(6)所示,在副显示部104中进行显示以通知用户邮件发送完成。
在图7(6)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终止”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目的地”键,用户选择向与事先指定的发送对方不同的对方发送邮件、或终止E-mail模式(S611)。
若按下目的地键107b,将来自目的地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将用于选择图7(4)的邮件发送目的地的画面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S608),并进行上述从S609到S611的处理。
另外,若按下终止键107b,将来自终止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0使E-mail模式的启动终止(S612),进行由摄像机109获得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监视的显示(S601)(图7(1))。
如上所述,在关闭便携电话的状态下拍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后,可自动移动到E-mail模式,所以不用特意打开便携电话,可将拍摄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发送到期望的对方,从而便利性提高。
在关闭便携电话的状态下,不输入文字或数字等,仅通过选择发送对方目的地的操作,将拍摄的图像数据添加到邮件上进行发送,所以通过背面上个数有限的操作键(副操作键107),即可通过简单操作尽快地发送邮件。
通常,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因为可利用面积较大的主显示部103或操作键丰富的主操作键106,所以可输出用于输入发送目的地、文件名、文本(文字、绘画文字、数字等)用的显示画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打开状态下通过使用主显示部103中可输入文字的显示画面的E-mail功能发送图像信息,而在关闭状态下使用副显示部104非文字输入的显示画面来发送图像信息。即使在打开状态下,也可如图7所示,通过转换到不输入文字的显示画面,来发送邮件,此时,若构成为将模式分为例如可输入文字的通常模式、未输入文字的简易模式等,使用户可选择模式,则便利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考虑到关闭状态下的操作性和迅速性,不输入文字或数字等文本信息而仅发送图像信息的实例,但也有根据情况想将任何文本与图像信息一起发送的状况。此时,用户通过制作规定的文本(题目、文本内容等),并事先登录该文本来实现。
在S609中确定邮件发送目的地后,CPU110实现将事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文本格式(题目、文本内容等)复制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确保的邮件编辑用区域中,从而完成邮件编辑,并发送到选择的发送目的地(S610)。即,通过将事先登录的文本发送到选择的发送目的地来实现。
由此,即使是关闭状态,也可仅通过指定发送目的地地址的操作来发送事先登录的格式文本,使向发送目的地发送任何文本成为可能。
另外,也可以让用户选择是否发送文本格式、或从多种文本格式中选择要发送的文本格式。
此时,CPU110在例如输出图7(5)的画面后,输出图7(7)的画面,以选择用户要发送的文本格式。这里,在选择“无文本”的情况下,CPU110不将任一文本复制到邮件编辑用区域中,而仅进行发送图像信息的处理。另外,例如图7(8)所示,在选择文本格式(格式1)的情况下,CPU110显示选择的文本格式(格式1)的内容。
接着,在图7(8)中,若输入来自用作“返回”键的副操作键107a的输入信号,则CPU110进行处理,以返回图7(7)的画面。另外,在图7(8)中,若输入来自用作“发送”键的副操作键107b的输入信号,则将所选择的文本格式复制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确保的邮件编辑用区域中,从而完成邮件编辑,并发送到所选择的发送目的地(S610、图7(6))。
由此,用户可对应于发送对方或拍摄的图像信息来选择文本格式,便利性好。
另外,通过在邮件发送前显示文本内容,用户可提前确认实际上发送的文本内容,例如,可防止所谓选择了与期望的格式内容不同的文本格式等误操作。另外,若含有题目,也可一并显示该题目。
这里,若用户可事先将多个文件格式登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则不用说,便利性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关闭状态下不变地将摄像机109拍摄的图像信息简单添加到邮件上进行发送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发送未附加图像信息的邮件。
此时,在例如图5(1)的等待状态下,进行E-mail模式的启动处理,此后的处理也可进行上述从S607至S612(图7(4)-(6))的处理。
由此,在自己坐的电车遇到事故,必需急于联络公司或家里的情况下,可在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通过简单操作向公司的上司或家人等发送例如[由于紧急事故会迟到,请见谅。若之后变为可联络的状态,则会联络]等规定内容的邮件,而取得联络,所以便利性好。
另外,在此前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关闭状态下完成邮件发送的实例,但也可以假设在操作途中变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
下面,说明在关闭状态下发送邮件的操作途中变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时,进行警告以再次返回关闭状态的实施例。
此时,如果CPU110在邮件操作中参照由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的开闭状态信息,识别出变为打开状态,则暂时保持此前通过副操作键107进行的操作,并在主显示部103中显示例如[邮件制作中。请关闭便携电话]等警告消息。之后,若CPU110参照由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的开闭状态信息识别出变为关闭状态,则再次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在打开便携电话之前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的显示画面,并进行处理,以进行以后的操作。
由此,在关闭状态下发送邮件的操作途中打开便携电话时,通过在主显示部103中显示警告消息,可督促用户关闭便携电话来继续操作邮件发送。
作为警告手段,例如可在主显示部103或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用于警告的颜色(例如红色),或用警告声来警告,或将警告声、文字及颜色信息进行组合后用以警告。另外,也可使用户可选择警告声或显示文字的种类。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在中途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主操作键106不能进行邮件发送操作为前提,所以虽进行返回关闭状态的警告,但如果在打开状态下,能接着使用主操作键106来进行邮件发送操作,则便利性更好。
此时,CPU110参照由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的开闭状态信息,若识别出变为打开状态,则暂时保持此前通过副操作键107进行的操作,并在主显示部103中显示在打开便携电话之前显示的显示画面。此时,CPU110进行处理,使显示于主显示部103的显示画面左右下侧的操作键功能分配与副显示部104的相同。即,在将图7等中示出的画面从副显示部104切换到主显示部103的同时,进行处理,将各显示画面中分配到副操作键107a与107b的功能分配到主操作键106a与106b。另外,在关闭便携电话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与上述处理一样的处理。
从而,通过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下利用共同的显示画面,并使配置在前面的操作键与配置在背面的具有同样配置的操作键、例如主操作键106a与副操作键107a、主操作键106b与副操作键107b的作用相同,即使在关闭状态下,在发送邮件的操作途中便携电话变为打开状态,也可以继续以同样操作进行邮件发送,所以便利性好。
下面,说明在关闭状态下选择邮件发送目的地后,打开便携电话后,可通过较大的主显示部103及操作键数量丰富的主操作键106输入文本的实施例。
此时,例如在图7(4)的画面下选择发送目的地后,在打开便携电话的情况下,CPU110参照由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的开闭状态信息识别出变为打开状态,并显示可向主显示部103输入文字或数字等的输入画面。用户利用主操作键106,向该输入画面中输入文字等,进行邮件的发送。
由此,例如在本想保持关闭状态地尽快发送邮件,但在中途变为想修正并输入文本并发送的情况下,由于只需打开便携电话,就能自动将文字等的输入画面显示于主显示部103中,所以便利性好。此时,虽以选择邮件发送目的地后为条件,但即使在选择发送目的地前,也可进行同样处理。此时,也可自动建立仅在打开状态下使用的通常的邮件功能。
上面说明了关闭状态下的邮件发送功能,但不用说,键配置或显示画面等不限于本实施例。另外,利用没有文字输入的显示画面发送的结构不仅适用于折叠式便携电话,不用说,也可适用于其它便携电话。
下面,说明便携电话在关闭状态下接收邮件时处理(第3实施例)。下面,用图8的流程图及图9的显示画面例来说明。
例如,在显示图9(1)所示等待画面的等待状态(S801)下,若经例如便携电话网等通信网及通信部101从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则接收到邮件接收信号后的CPU110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数据下载请求信号,并且,接收到下载请求信号的邮件服务器向便携电话发送邮件数据(S802)。此时,接收到邮件数据的CPU110将邮件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的邮件保存区域中(S803)。
此时,CPU110参照发送者的邮件地址,将参照的邮件地址作为检索密钥,从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数据中,检索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地址簿数据,参照对应的名称,同时,例如图9(2)所示,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发送者名或查寻用户是否确认接收到的邮件内容的显示(S804)。
图9(2)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No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Yes键。
若将来自No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例如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9(1)的等待画面(S805)。此时,为了通知用户存在未确认内容的邮件数据,CPU110也可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适当的图标。
另外,若将来自Yes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S805),则CPU110在参照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数据的同时,例如图9(3)所示地在副显示部104中进行显示(S806)。
图9(3)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返回”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图像”键。
若将来自返回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例如图9(1)的等待画面(S807)。
另外,若将来自图像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在参照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数据的图像数据的同时,编码处理图像数据,例如图9(4)所示地在副显示部104中进行显示(S808)。
图9(4)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返回”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向文件夹中存储的“存储”键。
若将来自返回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在再次参照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数据的同时,例如图9(3)所示地在副显示部104中进行显示(S809)。
另外,若将来自存储到文件夹的存储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在参照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邮件数据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复制到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图像保存区域中(S810)。此时,为了通知用户图像存储完成,CPU110也可将例如图9(5)的弹出(pop-up)画面显示在副显示部104中。
由此,以前必需特意打开便携电话,在移动到E-mail模式后,读取接收邮件内容的操作,但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接收邮件之后选择是否读取邮件内容,可省略这样的步骤。因此,即使在操作键有限、关闭状态下,也可通过迅速且简单的操作来读取接收后的邮件内容,便利性非常好。
另外,在假定并不担心邮件的接收的情况下,若经过规定时间,则删除用以选择在接收到邮件之后是否读取邮件内容的画面(图9(2)),显示也可以接收到邮件的消息。从而,可降低无用的消耗功率。
另外,也可以在显示了用以选择是否读取邮件内容的画面后,通过打开便携电话,使邮件的正文自动显示于主显示部103中。即,打开便携电话也可变为用户读取邮件的意思表示。此时,在折叠检测部108检测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CPU110也可在建立邮件功能后,显示接收到的邮件正文。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接收添加有图像信息的邮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接收未添加图像信息的邮件。
此时,省略关于添加的图像信息的处理、即图8的S807-S810。图9(6)-(8)是此时的显示画面例。由此,即使在接收未添加图像信息的邮件的情况下,也可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读取接收之后的邮件内容。
下面,用图10的流程图及图11的显示画面例来说明第4实施例。这里,说明便携电话关闭状态下来电时可安心开始通话的实施例。
图10(1)是表示包含用户A的便携电话(便携A)、用户B的便携电话(便携B)、及交换机C的整个系统图。图10(2)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A的处理流程图,图10(3)是整体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图。
例如,在显示图11(1)所示的等待画面的等待状态(S1001)下,接收到从便携B发送的呼叫信号(S1101)的交换机C将用于呼叫便携A的呼叫信号发送到便携A(S1102)。
接收到呼叫信号的便携A的CPU110从呼叫信号中分析便携B的电话号码等,将该电话号码作为检索密钥,检索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地址簿数据,例如图11(2)所示,将对应于检索密钥的名称信息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并通知用户有来电(S1003)。这里,在对应于检索密钥的名称信息不在地址簿数据中的情况下,CPU110显示便携B的电话号码。
在图11(2)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消息”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切断键。
若将来自切断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0,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将切断信号发送到交换机C,在拒绝来电的同时,返回等待状态(S1001),例如,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11(1)的等待画面(S1004)。
若将来自消息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S1005),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将允许来电信号发送到交换机C(S1103),连接通话线路(S1104)。接着,CPU110在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存储的响应消息数据的同时,经通信部101及交换机C,将例如[因为马上就会打电话,所以请稍候]等响应消息发送到便携B(S1006)(S1105)。此时,为了通知用户向便携B发出响应消息,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例如图11(3)的弹出画面,并保持通话状态(S1106)。
此时,为了向用户传递正将响应消息发向来电方,也可在主显示部103中显示例如图11(4)的弹出画面。
在图11(3)中,副操作键107b用作“切断”键。若将来自该切断键107b的信号输入CPU1110,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向交换机C发送切断信号,在结束通话的同时,返回等待状态,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例如图11(1)的等待画面(S1007)。
在向便携B发送响应消息(S1006)后,打开便携A,若按下主操作键106的通话开始键(图11(4)),则从通话开始键向CPU110输入通话开始指示信号(S1008),CPU110在停止发送响应消息的同时,发送通话开始指示信号(S1107),启动麦克风111和通话扬声器112,从S1006中保持的通话状态变为可通话状态(S1009)(S1008)。
由此,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接受来电的情况下,暂时通知发送终端响应消息,之后,用户无须慌乱而从容地开始与来电方通话,所以便利性好。
另外,由于可通过按下副操作键107a(消息键)等简易操作来发送响应消息,所以可快速向来电方传递打电话的意愿,从而来电方也可安心等待通话开始。
在从将响应消息发送到来电终端开始到通话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下面称为响应经过时间)超过预定的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也可向用户进行用于通话开始的警告。此时,若将来自消息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S1005),则CPU110使计时器功能动作,开始对经过时间计数。之后,参照事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设定时间,在经过时间超过设定时间的情况下,CPU110将事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警告用声音信号输出到音乐扬声器113。由此,即使在不担心例如来电时按下消息键107a的情况下,因为也可通过警告声等警告部件来督促用户开始通话,所以可防止使来电方在接听到响应消息后被遗忘。
警告部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用于警告的文字或颜色,或将警告声、文字及颜色信息组合后进行督促用户通话开始的警告,也可以让用户来选择警告声或显示文字的种类。
在具备在不接听电话时向来电方发送留言的录音电话功能的便携电话中,在响应经过时间超过启动开始录音电话功能的时间(下面称为录音电话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因为录音电话功能自动启动,所以不能开始通话。因此,也可以在按下消息键107a的情况下,使录音电话功能停止。
此时,若将来自消息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S1005),则CPU110使计时功能动作,开始对经过时间计数。之后,CPU110参照事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录音电话设定时间,即使响应经过时间超过录音电话设定时间,也不进行将用于指示再现录音电话的录音电话再现指示信号发送到电话通信网、例如录音电话留言服务中心的处理。
由此,即使响应经过时间超过录音电话设定时间,但由于录音电话功能未启动,所以用户可从容地打开便携电话来进行通话开始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构成为在响应经过时间超过录音电话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录音电话功能,但也可构成为自动延长录音电话设定时间。
此时,若将来自消息键107a的信号输入CPU110(S1005),则CPU110使计时功能动作,开始计数经过时间,之后,CPU110进行将事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录音电话设定时间(例如15秒)延长规定的设定值大小(例如30秒)的变更处理。
由此,即使响应经过时间经过了录音电话设定时间,在一定时间(这里为30秒)内录音电话功能也不会启动,所以用户可从容地打开便携电话来进行通话开始的操作。
不用说,用户也可变更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录音电话设定时间及延长设定值。
接收到留言再现指示信号的录音电话留言服务中心将留言消息信号发送到发送终端。接收到留言消息信号的来电终端的CPU将留言消息信号输出到通话扬声器等,并通知来电方留言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按下消息键107a后,例如在图11(4)所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下,按下通话开始键后开始通话(S1009),但因为按下消息键107a也可能是以后打电话的意思表示,所以在打开状态下再次按下通话开始键变为2个步骤。
这里,也可构成为在关闭状态下按下消息键107a后,若打开便携电话,则自动开始通话。
此时,若变为打开便携电话的状态,则将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02a中的开闭状态信息从关闭状态的1变更为打开状态的0,识别该变更的CPU110在停止发送响应消息的同时,启动麦克风111和通话扬声器112,进行S1006中保持的通话状态的重新开始处理(S1009)。
由此,由于可省略特意按下通话开始键的步骤来开始通话,所以便利性好。
另外,也可构成为由电话通信网、例如交换机发送在S1006中发送的响应消息。此时,例如在显示图11(1)所示等待画面的等待状态(S1001)下,接收从便携B发送的呼叫信号(S1201)的交换机C将用于呼叫便携A的呼叫信号发送到便携A(S1202)。
接收到呼叫信号的便携A的CPU110从呼叫信号中分析便携B的电话号码等,将该电话号码作为检索密钥,检索位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02b中的地址簿数据,例如图11(2)所示,将对应于检索密钥的名称信息显示于副显示部104中,并通知用户有来电(S1003)。这里,在对应于检索密钥的名称信息不在地址簿数据中的情况下,CPU110显示便携B的电话号码。
在图11(2)中,副操作键107a用作“消息”键,副操作键107b用作“切断”键。
若将来自切断键107b的信号输入到CP110,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将切断信号发送到交换机C,在拒绝来电的同时,返回等待状态(S1001),例如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图11(1)的等待画面(S1004)。
另外,若将来自消息键107a的信号输入到CPU110(S1005),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将响应消息开始信号发送到交换机C(S1104)(S1203)。接着,交换机C将例如[因为马上就会打电话,所以请稍候]等响应消息发送到便携B(S1006)(S1204)。此时,为了通知用户向便携B发出响应消息,CPU110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例如图11(3)的弹出画面。此时,在便携A与便携B之间既可确立通信,也可不确立通信,但因为无线资源有限,所以在便携A与便携B之间确立通信时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
在图11(3)中,副操作键107b用作“切断”键。若将来自该切断键107b的信号输入到CPU110,则CPU110经通信部101,向交换机C发送切断信号,在结束从交换机C向便携B发送响应消息的同时,便携A返回等待状态,在副显示部104中显示例如图11(1)的等待画面(S1007)。
在向交换机C发送响应消息开始信号(S1203)后,打开便携A,若按下主操作键106的通话开始键(图11(4)),则从通话开始键向CPU1100输入通话开始指示信号(S1008),CPU110向交换机C发送通话开始指示信号(S1205),与便携B确立通信连接(S1206),同时,启动麦克风111和通话扬声器112,变为可通话状态(S1009)(S1207)。
由此,因为构成为由交换机发送响应消息,所以减轻了便携电话的存储器及处理的负担。
上面说明了关闭状态下的邮件接收与来电,但不用说,键配置或显示画面等不限于本实施例。另外,在接收邮件时显示消息,根据该消息询问是否阅览邮件,根据询问的结果,就自动显示邮件正文而言,不用说,除折叠式便携电话外,也可适用于其它便携电话。
在此前的实施例中,作为返回副显示部104中显示的显示画面的上一画面的方法,例如向副操作键107a、107b之一分配返回功能,但也可将“返回”专用操作键单独设置在即使在便携电话关闭的状态下也可操作的部位,在按下该键的情况下返回上一画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液晶作为显示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使用有机EL等发光元件的显示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这里公开的原理及新的特性包含宽范围的技术范围。
由此,根据本发明,可提高接收邮件或接听电话时的便利性。尤其是,可实现接收邮件或接听电话时对副液晶的有效利用。

Claims (8)

1、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分别具有前面和背面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相连接以使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可关闭,所述便携终端包括:
显示部,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
控制部,控制上述显示部,以在上述便携终端在上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上述关闭状态时接收到邮件的情况下,使上述显示部在显示了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一信息后显示不同于上述第一信息的第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置在于关闭状态下露出的表面上的操作键,
在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显示上述第一信息后变为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显示部无须对所述操作键进行任何操作地自动显示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的前面与第二壳体的前面可彼此相对地关闭,
上述显示部包括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背面的第一显示部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前面上的第二显示部,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便携终端在上述第一壳体的前面与第二壳体的前面处于上述关闭状态时接收到邮件的情况下,控制在上述第一显示部显示了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一信息后显示不同于上述第一信息的第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置在于关闭状态下露出的表面上的操作键,
在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显示上述第一信息后变为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第二显示部无须对上述操作键进行任何操作地自动显示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信息是告知邮件接收的信息,上述第二信息是上述邮件的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信息包含上述邮件的发件人姓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信息包含请求上述便携终端的用户选择是否显示上述第二信息的信息。
8、一种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便携终端,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可关闭地相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包括:
配置在于关闭状态下露出的表面上的操作键;
通信部,用以接收邮件;以及
显示部,该显示部在上述通信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接收到邮件时显示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一信息,而在上述便携终端在显示上述第一信息之后变为打开状态时无须用户对上述操作键的任何操作地显示与邮件接收有关的第二信息。
CNA2006101062617A 2002-10-03 2003-09-26 便携终端 Pending CN101060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592/2002 2002-10-03
JP2002290592A JP2004128910A (ja) 2002-10-03 2002-10-03 携帯端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98781A Division CN1498006A (zh) 2002-10-03 2003-09-26 便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0669A true CN101060669A (zh) 2007-10-24

Family

ID=320638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98781A Pending CN1498006A (zh) 2002-10-03 2003-09-26 便携终端
CNA2006101062617A Pending CN101060669A (zh) 2002-10-03 2003-09-26 便携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98781A Pending CN1498006A (zh) 2002-10-03 2003-09-26 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71285A1 (zh)
JP (1) JP2004128910A (zh)
CN (2) CN14980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050A (zh) * 2015-04-24 2015-07-2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的显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3717A1 (en) * 2004-03-29 2005-09-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enario synchronism between a primary display and a secondary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585795B2 (ja) * 2004-06-03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662358B1 (ko) 2004-10-04 2007-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오디오 플레이어 조작 키가 구비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TWI386006B (zh) * 2005-06-24 2013-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具數位相機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US20070008239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teractive display
KR100652754B1 (ko) 2005-08-26 2006-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용 모드키
US7916201B2 (en) * 2006-03-31 2011-03-29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isplaying images on a display screen
US8300565B2 (en) * 2006-05-08 2012-10-30 Nokia Corporation Multi mode host interface for and remote register and memory acces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US20080004082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user information on an external display
US7881456B1 (en) * 2006-09-13 2011-02-01 Kyocera Corporation Music phone, station,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4928323B2 (ja) * 2007-03-27 2012-05-09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末、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36975B2 (ja) * 2009-08-21 2014-03-0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の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9014679B2 (en) * 2010-02-26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call information display during teleconferences
KR102317295B1 (ko) * 2013-11-28 2021-10-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전자 기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899582B2 (ja) * 2014-08-27 2016-04-06 株式会社ユピテル 車載用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1213B2 (ja) * 1996-06-20 2006-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コンピユータ装置及び着信通知方法
US5838252A (en) * 1996-09-09 1998-11-17 Datalink Systems, Inc. Interactive two-way pager systems
SE512132C2 (sv) * 1997-12-16 2000-01-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kommunikationsnät
JP4201442B2 (ja) * 1999-11-05 2008-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式携帯電話装置
US6907276B2 (en) * 2001-03-21 2005-06-14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external display unit
US7173665B2 (en) * 2001-03-30 2007-02-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Fol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4496669B2 (ja) * 2001-05-24 2010-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携帯端末装置
KR100690707B1 (ko) * 2002-02-06 200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묵주기능 폴더형 이동 단말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050A (zh) * 2015-04-24 2015-07-2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的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28910A (ja) 2004-04-22
US20040071285A1 (en) 2004-04-15
CN1498006A (zh) 200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7927A (zh) 便携终端
CN1300953C (zh) 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方法、可佩带的计算机、邮件发送系统
CN101060669A (zh) 便携终端
CN1645869A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369813A (zh) 数字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292616C (zh)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544C (zh) 便携式电话机
CN1166163C (zh) 通信终端装置
JP4740971B2 (ja) 表示機能付き端末装置
JP4932159B2 (ja) 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744616A (zh) 通信终端设备、改变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能和/或设置的方法、以及程序
CN1554183A (zh) 数字照相机系统、图像存储装置和数字照相机
CN1855217A (zh) 显示控制器及方法、移动终端设备和显示控制程序
CN1136869A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736084A (zh) 携带通信终端
CN1662057A (zh) 备忘录文件创建和管理方法、会议服务器及网络会议系统
CN1774704A (zh) 信息处理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与信息分类处理方法
CN1574865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计算机程序以及通信目的地的选择方法
CN1508663A (zh) 携带式终端机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01031054A (zh) 图像处理设备、系统和方法、摄像设备和方法
CN1925590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及程序
CN1921671A (zh) 用于显示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267806C (zh)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893556A (zh)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698340A (zh) 移动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