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7387A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7387A
CN101017387A CN 200610003482 CN200610003482A CN101017387A CN 101017387 A CN101017387 A CN 101017387A CN 200610003482 CN200610003482 CN 200610003482 CN 200610003482 A CN200610003482 A CN 200610003482A CN 101017387 A CN101017387 A CN 101017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heat
radiating fins
heat abstractor
display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34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Jing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Jing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Jing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Jing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034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7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7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于一显示卡的散热。此散热装置至少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导热管。其中,散热鳍片可有一孔洞且此孔洞的一边缘更留有对应此孔洞的一孔片。导热管则可贯穿此孔洞且使其孔片贴合于其导热管所贯穿的外壁处上。此举,可使散热鳍片固接于导热管的外壁处上,且可使导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更因此孔片的贴合而增加其导热面积。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有关于增加导热管与散热鳍片的导热面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相关的多媒体资讯已被运用在各项电脑或消费性等电子产品上。对此,显示卡如何能圆满的将这些电脑或消费性等电子产品所运算的成果,再以其高速运算展现于萤幕或其他显示装置上,已为市场上的必备要求。也正如大众所期待的,目前市面上的显示卡的处理速度已确实逐步赶上了市场的要求。事实上,这些显示卡上的处理器为能达成其所需的处理速度,其实在显示卡上的处理器早已经跟电脑主机上的中央处理器可谓具备相同的功能及其效能了。对此,可想而知,显示卡上的处理器势必也遭遇到电脑主机上的中央处理器长期以来不断且持续解决的问题---散热。在这里,本发明遂揭露习知技艺中用于显示卡上较为常用的散热装置如后。
请参考图1为习知技艺中显示卡上的一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在图1中,散热装置1包含有一散热底座10及复数个散热鳍片11。其中,散热底座10具有一顶面101及一底面102,其底面102可贴合于一显示卡12的发热源121,而顶面101则可用以直立延伸上述复数个散热鳍片11。另,上述的发热源121通常会是显示卡12上的处理器。
请参考图2为习知技艺中显示卡上的一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中,散热装置2包含有一散热底座10、复数个散热鳍片11、一导热管20及一导热片21。其中,散热底座10具有一顶面101用以直立延伸复数个散热鳍片11。导热管20则可具有两端缘,一端缘可连接至导热片21,另一端则可贯穿散热底座10。此外,导热片21通常可用于贴合于显示卡12上的发热源121,藉此,发热源121的热源遂经由导热片21传热予导热管20,导热管20内再以其管内的毛细现象将热源传导至散热底座10。最后,散热底座10则可藉由散热鳍片11进行其散热动作。
请参考图3为习知技艺中显示卡的一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在图3中,散热装置3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底座30、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301、一第二散热底座31、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311以及一导热管20。其中,第一散热底座30具有一底面302及一顶面303,且利用其底面302可贴合于显示卡12上具有发热源121的一平面上,其顶面303则可直立延伸上述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301。此外,第二散热底座31亦具有一底面312及一顶面(图未示),且利用其底面312可贴合于显示卡12的另外一平面(图未示)上,其顶面则可直立延伸上述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311。另外,导热管20则可直接绕于显示卡12的两对应面上且贯穿第一散热底座30及第二散热底座31。当发热源121处的热源经由第一散热底座30的底面302传导其热源时,此热源可同时藉由第一散热鳍片311进行散热或经由导热管20将热源分散至第二散热底座31上,遂由第二散热鳍片311来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4为习知技艺中显示卡的一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在图4中,散热装置4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底座30、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301、一第一导热管40、一导热片21、一第二散热底座31、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311以及一第二导热管41。其中,第一散热底座30具一顶面303可直立延伸上述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301。第一导热管40则可具有两端缘,一端缘可连接至导热片21,另一端则可贯穿第一散热底座30。而导热片21则通常可用于贴合于显示卡12上的发热源121。此外,第二散热底座31亦具有一底面312及一顶面(图未示),且利用其底面312贴合于显示卡12的另外一平面(图未示)上,其顶面则可直立延伸上述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311。另外,第二导热管41则可直接绕于显示卡12的两对应平面上且贯穿第一散热底座30及第二散热底座31。当发热源121的热源遂经由导热片21的吸热予第一导热管40,第一导热管40内再以其管内的毛细现象将热源传导至第一散热底座30。最后,第一散热底座30则可藉由其散热鳍片301进行其散热动作。再者,当热源传导至第一散热底座30的同时,上述热源可同时经由第二导热管41以其毛细现象将热源分散至第二散热底座31上,遂由第二散热鳍片311来进行散热。
端看上述习知技艺的散热装置,至少包含有下列缺失:
(1)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鳍片皆需依靠其散热底座来作为其延伸及其承载基座。惟,习知技艺中的散热底座通常都较为苯重且其体积通常占有显示卡的大部分面积,致使显示卡具有相当大的体积及其重量。
(2)散热装置中的导热管于贯穿散热底座时,其热源遂经由导热管所贯穿的外壁处及其散热底座所贯穿的内壁处相互接触来进行热源传播。惟,上述导热管的外壁处及上述散热底座的内壁处通常都未能紧密接触,致使导热管与散热底座之间仅能保有相当微小的热源传导面积,因而影响其热源传导效果。
(3)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鳍片因需依靠散热底座来加以延伸及其承载,致使无法针对显示卡上的电子元件或其可能的发热缘处对其散热鳍片做有弹性的分配,例如划分散热鳍片的区块且可弹性分布且夹杂于显示卡上的电子元件之间。
(4)由于散热装置需皆须依靠笨重且体积庞大的散热底座,对此,显示卡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扣合或卡合力量,方能使散热装置得以紧密卡合或扣合于显示卡上,而不至于当显示卡遭受到一外力影响时,致使散热装置因其晃动导致散热装置脱离显示卡所原先设置的位置处。此举,通常会使显示卡上的发热源无法有效藉由其散热装置来进行散热,且易有可能造成显示卡上的电子元件因散热不及而遭致损坏。
从上述习知技艺来看,散热装置大都对于显示卡上的一发热源面进行其热传导及其散热动作,像是显示卡上的处理器顶面上的发热源。殊不知显示卡的热源亦会从显示卡上的另一面产生部分热源,像是上述处理器焊接处,对此,如何消除此热源亦为一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所提习知技艺的第1项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是提供第一种结构改良,适用于一显示卡且此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可免除习知技艺中的体积庞大且重量较为笨重的散热底座,使其散热装置具有较小体积且较为轻盈的重量。在这里所提的散热装置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导热管。其中,导热管可同时作为这些复数的散热鳍片的导热媒介及其支撑架。上述的支撑方式,可藉由这些散热鳍片所具有的一边端,固接于导热管的外壁处,使散热鳍片可分别于导热管的外壁处形成一直立延伸状。或者,可藉由导热管并可配合一固定柱来贯穿这些散热鳍片,使这些散热鳍片得以固接于导热管的外壁处。另外,在这里所提的散热装置,因已不再需要习知技艺中的散热底座,故在这里本发明的散热鳍片可选择性设在显示卡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上,且可透过上述导热管或配合至少一固定柱绕于显示卡的此对应两平面间,来作为这些散热鳍片的支撑及导热媒介。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第2项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是提供第二种结构改良,适用于一显示卡且此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可使习知技艺中导热管贯穿散热底座,改由将导热管并可配合至少一固定柱来贯穿这些散热鳍片,使导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贯穿处能更加紧密贴合,藉此,其贯穿处则可具有一定程度大小的贴合面积,使导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可保有一定程度大小的导热面积,因而可提升其热源传导的效果。此外,在这里所提的第二种结构改良更可结合于上述第一种结构改良上,致使其导热管于贯穿或固接于散热鳍片时,导热管与散热鳍片贯穿处或固接处可更紧密贴合。此举,贯穿处或固接处可具有一定程度大小的贴合面积,使导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可保有一定程度大小的导热面积,因而可提升其热源传导的效果。在这里所提的散热装置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导热管。当导热管可贯穿其散热鳍片时,这些散热鳍片各具有一孔洞且这些孔洞因开凿所留下的孔片仍连接于其孔洞的一边缘上。而当导热管贯穿散热鳍片的孔洞时,这些孔洞所连接的孔片遂可贴合于导热管上所贯穿的外壁处上。或是,当导热管可固接于散热鳍片的一边端时,此边端可再延伸一弯翼,藉此弯翼可使这些散热鳍片的边端贴合于导热管所需固接的外壁处上。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第3项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提供第三种结构改良,适用于一显示卡且此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可免除习知技艺中的散热底座,而藉由上述第一种结构改良将散热鳍片依设计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组且对显示卡的两对应平面进行分区。此举,得使这些散热鳍片的分布做一有效分配。这里所提的散热装置至少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区块、一第二散热区块及复数个导热管。其中,第一散热区块可设于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上且此区块上可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而第二散热区块则可设于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上且此区块上可设有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在此,这些第一散热鳍片及第二散热鳍片皆不需形成于任何散热底座上,而如同上述第一结构改良,意即改由上述复数个导热管或可配合至少一固定柱来选择性加以贯穿或固接这些第一散热鳍片及第二散热鳍片。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第4项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提供第四种结构改良,适用于一显示卡且此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可提供一足够锁合及一卡合力量,使散热装置得以紧密锁合且卡合于显示卡上。在这里的散热装置至少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一背板结构及一导热管。其中,这些散热鳍片可设于第一平面上。而背板结构则可设于第二平面上且具有至少一螺柱自第二平面贯穿第一平面,供背板结构预先锁合于显示卡的第二平面上。另,导热管则可设于第一平面上且贯穿这些散热鳍片。此外,背板结构更可包含有一扣合构件,此扣合构件可自背板结构延伸出来,藉此与散热鳍片所延伸的一扣合板进行其扣合动作。在这里的背板结构亦可适用于如习知技艺中具备散热底座的散热装置或是如上述第一结构改良中不需散热底座的散热装置。当散热装置具备散热底座时,背板结构则可直接透过上述螺柱自第二平面贯穿第一平面,续藉由对应上述螺柱的螺帽将散热底座锁合于第一平面上。另外,当散热装置不具备散热底座时,则可先藉由背板结构的螺柱及其对应的螺帽将其背板结构锁固于第二平面上,遂可再藉由上述扣合构件及扣合板,致使背板结构可扣合这些散热鳍片。请注意,在这里的背板结构亦可作为一散热面板,扣合构件及扣合板则可为一导热体。对此,透过上述螺柱接触散热底座或透过上述扣合构件及扣合板接触散热鳍片时,则可将散热装置的部份热源导引至背板结构来进行散热。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第5项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提供第五种结构改良,适用于一显示卡且此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可同时提供第一平面上及第二平面上电子元件或其焊接处的热源散发处理。这里所提的散热装置至少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背板结构。其中,复数个散热鳍片可设于第一平面上且可藉由一导热管来贯穿这些散热鳍片。而背板结构则可设于第二平面上且具有至少一凸缘贴合于第二平面上的一发热源。另外,背板结构可具有一螺柱贯穿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供背板结构锁合于第二平面上。再者,背板结构更包含延伸一扣合构件自第二平面绕至第一平面扣合这些散热鳍片所对应延伸的一扣合板。在这里的背板结构亦可适用于如习知技艺中具备散热底座的散热装置,此时,背板结构则可直接透过上述螺柱自第二平面贯穿第一平面,续藉由对应上述螺柱的螺帽将散热底座锁合于第一平面上,供背板结构及散热底座锁合于显示卡上。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习知技艺中显示卡的四种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改良再提一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五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散热装置;    10:散热底座;    11:散热鳍片;
101:顶面;      102:底面;       12:显示卡;
121:发热源;    2:散热装置;     20:导热管;
21:导热片;              3:散热装置;         30:第一散热底座;
301:第一散热鳍片;       302:底面;           303:顶面;
31:第二散热底座;        311:第二散热鳍片;   312:底面;
4:散热装置;             40:第一导热管;      41:第二导热管;
5:散热装置;             50:散热鳍片;        51:导热管;
511:固定柱;             52:第一平面;        53:导热板;
6:散热装置;             7:散热装置;         70:散热鳍片;
701:孔洞;               702:孔片;           703:外壁处;
71:第二平面;            711:发热源;         8:散热装置;
80:散热底座;            9:散热装置;         90:弯翼;
91:外壁处;              100:散热装置;       1001:第一散热区块;
1002:第二散热区块;      1003:第三散热区块;
1004:第四散热区块;      1005:第一散热鳍片;
1006:第二散热鳍片;      1007:第三散热鳍片;
1008:第四散热鳍片;      1009:电子元件;
1101:散热鳍片;          11011:扣合板         1102:背板结构;
11021:螺柱;             11022:扣合构件;     11023:开口;
1301:背板结构;          1301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一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5中,散热装置5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50、一导热管51及至少一固定柱511。其中,这些散热鳍片50可设于一显示卡12的一第一平面上52且可利用导热管51并可配合固定柱511来贯穿这些散热鳍片50,以作为散热鳍片50间的支撑固定用途。此外,在图5中,散热鳍片50及发热源121间则可透过一导热板53来传输热源。而散热鳍片50遂将来自于导热板53的热源以导热管51贯穿环绕这些散热鳍片50,使其热源可传导分布于各个散热鳍片50上来进行其散热动作。再者,导热管51更可选择性环绕于显示卡的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图未示)上,供这些散热鳍片50选择性设于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图未示)上。
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一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在图6中,散热装置6可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50、一导热管51及至少一固定柱511。在这里,这些散热鳍片50则可具有一边端501固接于导热管51的一外壁上。其中,这些散热鳍片50与导热管51的外壁上可形成一直立延伸状。再者,固定柱511则可贯穿这些散热鳍片50使散热鳍片50之间的连结关系更具稳固。
请参考图7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二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7中,散热装置7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70、一导热管51及至少一固定柱511。其中,每一热鳍片70上可设有一孔洞701且此孔洞701的一边缘上留有对应一孔片702。导热管51遂可贯穿这些孔洞701且使这些孔片702贴合于导热管51所贯穿的外壁处703上。在这里,散热装置7则可利用一导热板53贴合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的发热源121上。另外,导热管51更可选择性绕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71上,供这些散热鳍片70选择性设置于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71上。再者,固定柱511更可贯穿这些散热鳍片70,使散热鳍片70之间更加稳固其连结关系。
请参考图8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二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在图8中,散热装置8包含有一散热底座80、复数个散热鳍片70及一导热管51。其中,散热底座80可依据设计者的设计需求,将其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上或第二平面上71。而这些散热鳍片70则可设于散热底座80上且形成一直立延伸状。另外,这些散热鳍片70,如同图7所述,可各自开有一孔洞701且这些孔洞701的一边缘可留有一孔片702。导热管51则可贯穿这些孔洞701致使这些孔片702可贴合于导热管51的外壁处703上。
请参考图9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二种结构改良再提一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9中,散热装置9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70、一导热管51及至少一固定柱511。这些散热鳍片70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上52且这些散热鳍片70各具有一边端可延伸出一弯翼90。导热管51则可利用这些弯翼90贴合于导热管51所连接的外壁处91上且形成一直立延伸状。另外,导热管51更可选择性绕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71上,供这些散热鳍片70选择性设置于第一平面52及第二平面71上。此外,固定柱511则可贯穿这些散热鳍片70使散热鳍片70之间更加稳固其连结关系。
请参考图10及图15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三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10中,散热装置100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区块1001、一第二散热区块1002、一第三散热区块1003、一第四散热区块1004、复数个散热管51以及复数个固定柱511。其中,上述散热区块1001、1002、1003及1004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或其第二平面(图未示)上且每一散热区块1001、1002、1003及1004则可分别具有复数个第一散热鳍片1005、复数个第二散热鳍片1006、复数个第三散热鳍片1007以及复数个第四散热鳍片1008。在这里的散热管51及固定柱511则可选择性连接上述散热区块1001、1002、1003及1004的散热鳍片1005、1006、1007及1008。另外,这里所述的散热区块1001、1002、1003及1004更可依据设计者的需求来进行任何分组或分区,像是设计者的分区可依据显示卡12上像是电容等电子元件1009的摆设位置来进行回避。此外,散热区块视需要可外凸于显示卡12,如图15所示的散热区块1002。
请参考图11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四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11中,散热装置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1101、一背板结构1102及一导热管51。其中,散热鳍片1101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图未示)上。背板结构1102则可包含有至少一螺柱11021及一扣合构件11022。而导热管51则可配合至少一固定柱511贯穿这些散热鳍片1101。另外,背板结构1102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二平面71上且藉由螺柱11021贯穿显示卡12的第二平面71及第一平面(图未示),供背板结构1102可预先锁合于第二平面71上后,遂藉由背板结构1102的扣合构件11022与散热鳍片1101所延伸的一扣合板11011进行扣合。再者,设计者更可依其通风或电子元件回避所需,在背板结构1102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1023。
请参考图12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四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在图12中,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散热底座80、复数个散热鳍片1101、一背板结构1102及一导热管51。其中,这些散热鳍片1101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图未示)上且可自散热底座80上形成一直立延伸状。背板结构112则可包含有至少一螺柱11021及一扣合构件11022。而导热管51可配合至少一固定柱511贯穿这些散热鳍片1101。另外,背板结构1102则可设于显示卡12的第二平面71上并可藉由螺柱11021贯穿显示卡12的第二平面71及第一平面(图未示),遂藉由对应上述螺柱11021的螺帽(图未示)将散热底座80锁合于第一平面上(图未示)。此外,背板结构1102的扣合构件11022更可与散热底板80所延伸的一扣合板11011进行扣合。再者,设计者更可在背板结构1102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1023满足设计者设计可能通风处或可能回避电子元件的所需。
上述图11及图12所提的背板结构1102亦可作为一散热面板,而扣合构件11022及扣合板11011则可为一导热体。对此,透过螺柱11021的路径接触散热底座80或透过扣合构件1122及扣合板1110相互接触时,则可将散热装置的部份热源导引至背板结构1102来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13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五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在图13中,散热装置包含有复数个散热鳍片1101、一导热管51及一背板结构1301。其中,这些散热鳍片1101设于第一平面52上且透过导热管51来贯穿固接。而背板结构1301则设于第二平面上71且具有至少一凸缘13011可贴合于第二平面71上的至少一发热源711。此外,背板结构1301,如同图11所述的背板结构,可具有一螺柱(图未示)贯穿第二平面71及第一平面52,供背板结构1301锁合于第二平面71上。再者,背板结构1301,如同图11所述的背板结构,更可包含延伸一扣合构件(图未示)自第二平面71绕至第一平面52扣合这些散热鳍片1101所对应延伸的一扣合板(图未示)。
请参考图14为本发明针对上述第五种结构改良所提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在图14中,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散热底座80、复数个散热鳍片1101、一导热管51及一背板结构1301。其中,散热底座80可依据设计者的设计需求,将其设于显示卡12的第一平面52上。而这些散热鳍片70则可设于散热底座80上且形成一直立延伸状。此外,这些散热鳍片1101更可透过导热管51来贯穿导热。另外,背板结构131则设于第二平面上71且具有至少一凸缘13011贴合于第二平面71上的至少一发热源711。此外,背板结构1301,如同图12所述的背板结构,可具有一螺柱(图未示)贯穿第二平面71及第一平面52,供背板结构131锁合于第二平面71上。再者,背板结构1301,如同图12所述的背板结构,更可包含延伸一扣合构件(图未示)自第二平面71绕至第一平面52扣合散热底座80所对应延伸的一扣合板(图未示)。
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熟知此类技艺人士皆能明了,适当而作些微的改变及调整,仍将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一显示卡且该显示卡更包含一第一平面及对应该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该散热装置包含:
复数个散热鳍片,设于该第一平面上且该些散热鳍片各具有一孔洞且该孔洞的一边缘留有对应该孔洞的一孔片;
一导热管,贯穿该些孔洞且该些孔片贴合于该导热管所贯穿的一外壁处上。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更包含有一散热底座且该些散热鳍片各具有一边端用以连接该散热底座。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散热鳍片自该散热底座上形成一直立延伸状。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管是选择性绕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供该些散热鳍片选择性设置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上。
5、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一显示卡,且该显示卡更包含一第一平面及对应该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该散热装置包含:
复数个散热鳍片,设于该第一平面上且该些散热鳍片各具有一边端且该边端上延伸一弯翼;
一导热管,连接该些散热鳍片且该弯翼贴合于该导热管所连接的一外壁处上。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散热鳍片自该导热管形成一直立延伸状。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管是选择性绕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上,供该些散热鳍片选择性设置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上。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更包含一固定柱贯穿该些散热鳍片。
9、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一显示卡且该显示卡具有一第一平面及对应该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该散热装置包含:
一散热底座,设于该第一平面上或该第二平面上;
复数个散热鳍片,设于该散热底座上且该些散热鳍片上各开有一孔洞且该孔洞的一边缘留有对应该孔洞的一孔片;
一导热管,贯穿该孔洞且该孔片贴合于该导热管所贯穿的一外壁处上。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散热鳍片自该散热底座上形成一直立延伸状。
CN 200610003482 2006-02-10 2006-02-10 散热装置 Pending CN101017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3482 CN101017387A (zh) 2006-02-10 2006-02-10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3482 CN101017387A (zh) 2006-02-10 2006-02-10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387A true CN101017387A (zh) 2007-08-15

Family

ID=3872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3482 Pending CN101017387A (zh) 2006-02-10 2006-02-10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73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689B (zh) * 2009-09-11 2013-09-18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计算机装置
WO2016127828A1 (zh) * 2015-02-12 2016-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及通讯设备
CN110069115A (zh) * 2019-04-11 2019-07-30 杭州微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挖矿式取暖设备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689B (zh) * 2009-09-11 2013-09-18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计算机装置
WO2016127828A1 (zh) * 2015-02-12 2016-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及通讯设备
CN105991194A (zh) * 2015-02-12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散热结构及通讯设备
CN110069115A (zh) * 2019-04-11 2019-07-30 杭州微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挖矿式取暖设备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70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hereof
US8477495B2 (en) Airflow guide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30007238U (ko) 냉각 효과를 갖춘 조합식 케이스 구성
US20090059538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201237603A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M258329U (en) Screwless fan support fixing structure
CN10265572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7248479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hot-swappable module
US20090166009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heat pipes for supporting heat sink thereon
CN101017387A (zh) 散热装置
CN101017390A (zh) 散热装置
CN101017388A (zh) 散热装置
TWI497260B (zh) 散熱裝置組合及使用該散熱裝置組合的電子裝置
US20070230121A1 (en) Heat sink device
US20100288475A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CN101017389A (zh) 散热装置
US8295050B2 (en) Dual CPU and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thereof
CN101021736A (zh) 散热装置
CN101355865B (zh) 散热装置
CN101861083A (zh) 散热装置
US20100014244A1 (en) Thermal device for heat generating source
US20060196639A1 (en) Heatsink assembly
CN219958133U (zh) 机箱散热模组及机箱
TWI394521B (zh) 風扇固定架及使用該風扇固定架之散熱裝置
TWI320883B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