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4018A - 点对点的通道串流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点对点的通道串流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14018A CN101014018A CN200610094124.6A CN200610094124A CN101014018A CN 101014018 A CN101014018 A CN 101014018A CN 200610094124 A CN200610094124 A CN 200610094124A CN 101014018 A CN101014018 A CN 101014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network connectivity
- client
- electronic device
- electr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对点(peer to peer)的文件串流系统及其方法。点对点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通过第一网络连线与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连结。第二与第三电子装置通过第二网络连线相互连结;其中,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第二网络连线接收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一个的文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点对点通道串流(streaming)的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点对点通道串流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一个安全性网络连结建立在二个以上的客户端之间,使得文件通过此安全性网络连结传输,而无须通过服务器作转呈动作。
背景技术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分享已经越来越普及。点对点(peer to peer)架构即是促进资源分享的一种方法。然而,许多国家目前并不允许在点对点的架构下,下载具有著作权保护的多媒体文件。
从一端点传送大量的文件至另一端点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者需要花许多时间上传文件到服务器上,以及花许多时间从该服务器上下载该文件。而且,以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产品BitTorrent为例,欲分享的文件需要先被公布在网络上,使得其他使用者能够下载。因此,机密的个人资料会被揭露给外界知道。
虽然熟知的软件应用程序,例如MSN和Skype,也提供文件转移的功能,然而,这些软件应用程序并不提供使用者搜索或获得远端电脑的文件。而且,熟知的MSN及Skype也提供非常低的文件传输速率。举一个在两个MSN使用者之间传输一个400MB大小的文件的例子。虽然MSN以及Skype提供直接的点对点文件传输,但是使用者可能需要长达24小时之久才能完整地接收到整个文件。
因此,需要的是一种用于传输文件的点对点系统及其方法,以克服上述熟知的问题。而且,可更进一步地远端执行一个应用程序,和/或邀请客户端分享资源的系统及其方法也是向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对点文件传输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文件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对点文件转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点对点文件传输的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是通过第一网络连线,与第二和第三电子装置连结;以及第二和第三电子装置,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直接相互连结,其中,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其中的一个,通过第二网络连线,接收第二和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外一个的文件。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点对点文件传输的系统,包含一个服务器,通过第一网络连线,与至少两个以上的客户端连结;以及其至少两个以上的客户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直接相互连结,其中其至少两个以上的客户端中的一个通过第二网络连线接收来自其至少两个以上的客户端中的另一个的文件。
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接收文件的方法,适用于点对点系统,其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第一客户端及第二客户端,其方法包含:通过第一网络连线,注册在第一服务器上;指定一个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第二客户端;在第一及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第二网络连线;以及通过第二网络连线,从第一及第二客户端中的一个接收其文件到第一及第二客户端中的另一个。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点对点文件转移的方法,其包含通过第一网络连线注册在第一服务器;搜索一个与第二网络连结的电子装置,第二网络连线不同于第一网络连线;通过第二网络连线,请求一个文件;以及通过第二网络连线,接收其文件。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点对点文件转移的方法,其包含:通过第一网络连线注册在第一服务器;搜寻一个与第二网络连结的电子装置,第二网络连线与第一网络连线不同;以及通过第二网络连线传送一个文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点对点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点对点文件串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1,其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点对点系统100的方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点对点系统1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以及第三电子装置106。第一电子装置102是一个重新导向服务器,而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是客户端。而且,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可以是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手持电子装置,例如具有网络连线界面的手机。
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与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连结。然而,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也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公共网络连线来进行连结。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允许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在其中注册资料。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更可维护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注册资料,其注册资料可包含但不限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硬件资料(例如MAC地址)及/或使用者资料(例如使用者名称)等等,以将其注册资料完整地保存在点对点系统100中。
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还指定一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借助于指定相同子网掩码的虚拟网络协定地址,原本分属不同网域,而需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即网络)连结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得以视彼此为属于相同网域。
而且,如图1所示,第二网络连线112建立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连线112是一安全性网络连线,如虚拟公共网络通道(VPN tunnel)或HTTPS(即在超文本传输协议加上SSL保密协定)连线。借此,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可接收一语音文件、影像文件或图像文件,而不用先将此文件传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转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
举例而言,当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客户端)欲串流一MP3音乐档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时,此音乐档会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如虚拟公共网络通道),直接被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上(即另一客户端),此传输就像第二电子装置104与第三电子装置106在同一网域内一样,而不需要先将此音乐档存取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接着从第一电子装置102串流至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
而且,文件清单,例如显示所有可供接收的音乐档的一个多媒体清单,可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间作交换,使得如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一电子装置可以知道哪些文件是储存在如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另一电子装置。举例而言,从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串流上述的MP3音乐档至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前,第三电子装置106可能会想知道第二电子装置104储存了何种文件,以选取此欲串流的文件。因此,第三电子装置106可传送一请求给第二电子装置104,要求第二电子装置104显示一个多媒体清单,以表明第二电子装置104可提供的音乐档。
在接收此请求之后,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通道),第二电子装置104可直接传送其文件清单(如多媒体清单)至第三电子装置106。第二电子装置104也可请求第三电子装置106回传一多媒体清单。相同地,由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已建立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文件清单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直接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交换文件清单,而不需要将文件清单(如多媒体清单)先传送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转传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及另一客户端)。
而且,本发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其中的一个可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中的另外一个上的应用程序。举例而言,今天可能是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的生日。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可能想通过传送一首生日快乐歌,来祝福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生日快乐。因此,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可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一个多媒体应用程序,例如由微软公司所提供的Windows MediaPlayer,来播放生日快乐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屏幕(图中未显示)会显示一条讯息,来表明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想要启动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Media Player应用程序,以播放生日快乐歌。如果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接受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将会被启动,并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反之,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拒绝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Player将不会被启动,也不会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更可被告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已拒绝此启动。
本发明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更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互相邀请彼此分享如语音、影像及图片等文件。由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所被指定的虚拟网络协定地址在相同的子网域,加上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建立有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因此,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及106的使用者可以彼此在同一网域的方法分享文件。
如图1所示,点对点系统100更可包含一个第四电子装置108。第四电子装置108也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即网络),与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连结。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四电子装置108是一个储存服务器,用来储存多个文件,其可包含语音、影像及图案档。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也可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上注册。其后,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指定一个虚拟网络地址给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此虚拟网络地址与指定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和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虚拟网络地址属于相同子网域的虚拟网络地址。
第二网络连线112建立在第二电子装置104、第三电子装置106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08之间,使得第二、第三及第四电子装置104、106、108可相互视为属于相同网域的电子装置。换句话说,原本分属于不同网域的这两个客户端(即第二电子装置104、第三电子装置106)及储存服务器(即第四电子装置108),可通过安全性连线(即第二网络连线112),把彼此看作属于相同网域的客户端及储存服务器。因此,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即客户端)可直接交换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上的文件,并不需要再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来转达。
举例而言,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获得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上的文件,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直接将文件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举另一例而言,第三电子装置106(即一个客户端)可将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上的文件,直接分享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即另一客户端),使得第二电子装置104(即另一客户端),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直接存取第三电子装置106(即一个客户端)所分享的文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文件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进行分享、串流以及被存取。换句话说,文件不用被公布在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也不用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再传送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指定客户端),而可直接在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之间传输。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点对点系统1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以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02是一个重新导向服务器,而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是客户端。而且,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手持电子装置,例如具有网络连线界面的手机。
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与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连结。然而,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也可通过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公共网络连线进行连结。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允许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在其中注册资料。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更可维护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注册资料,其注册资料可包含但不限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硬件资料(例如MAC地址)及/或使用者资料(例如使用者名称)等等,以将其注册资料完整地保存在点对点系统100中。
然而,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上注册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后,由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而不是由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指定一个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借助于指定相同子网掩码的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原本分属不同网域,而需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连结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得以视彼此属于相同网域。
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网络连线112建立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连线112是安全性网络连线,如虚拟公共网络通道(VPN tunnel)以及HTTPS(即在超文本传输协议加上SSL保密协定)连线。由此,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接收一语音文件、影像文件或图像文件,而不用先将此文件传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转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
举例而言,当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想要串流一MP3音乐档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时,此音乐档会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如虚拟公共网络通道),直接被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即另一客户端)上,此一传输就像第二电子装置104与第三电子装置106是在同一网域内一样,而不需要先将此音乐档存储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接着从第一电子装置102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
而且,文件清单,例如显示所有可供接收的音乐档的一个多媒体清单,可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进行交换,使得如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一个电子装置可知道哪些文件是储存在如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另一电子装置。举例而言,在从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串流上述的MP3音乐档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之前,第三电子装置106可能会想知道第二电子装置104储存了哪种文件,以选取此欲串流的文件。因此,第三电子装置106可传送一请求给第二电子装置104,要求第二电子装置104显示一个多媒体清单,以表明第二电子装置104可提供的音乐档。
在接收该请求之后,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第二电子装置104可直接传送其文件清单(如多媒体清单)到第三电子装置106。第二电子装置104也可请求第三电子装置106回传一个多媒体清单。相同地,由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已建立了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文件清单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直接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交换文件清单,而不需要将文件清单(如多媒体清单)先传送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转传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及另一客户端)。
此外,本发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其中的一个可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中的另一个的应用程序。举例而言,今天可能是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的生日。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可能想通过传送一首生日快乐歌,来祝福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生日快乐。因此,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可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一个多媒体应用程序,例如由微软公司所提供的Windows Media Player,来播放生日快乐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屏幕(图中未显示)会显示一条讯息,表明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欲启动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Media Player应用程序,以播放一首生日快乐歌。如果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接受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将会被启动,并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反之,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拒绝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Player将不会被启动,也不会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更可被告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已拒绝此启动。
本发明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更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互相邀请彼此分享语音、影像及图片档。由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所被指定的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相同的子网域,加上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建立有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因此,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及106的使用者可以彼此在区域网络的方法分享文件。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四电子装置108是一个储存服务器,用于储存多个文件,其包含语音、影像及图案档。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也可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上注册。然后,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指定一个虚拟互联网地址给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此虚拟互联网地址与指定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虚拟互联网地址属于相同子网域的虚拟互联网地址。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连线112建立在第二电子装置104、第三电子装置106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08之间,使得第二、第三及第四电子装置104、106、108可相互视为属于相同网域的电子装置。换句话说,原本分属于不同网域的这两个客户端(即第二电子装置104、第三电子装置106)及储存服务器(即第四电子装置108),可通过安全性网络连线(即第二网络连线112),视彼此为属于相同网域的客户端及储存服务器。因此,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即客户端)可直接交换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上的文件。
举例而言,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获得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上的文件,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直接将文件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举另一例而言,第三电子装置106(即一个客户端)可将储存在第四电子装置108(即储存服务器)的文件,直接分享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即另一客户端),使得第二电子装置104(即另一客户端),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通道),直接存取第三电子装置106(即一个客户端)所分享的文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文件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如公共虚拟网络)进行分享、串流以及被存取。换句话说,文件不用被公布在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也不用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转向服务器)再传送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指定客户端)。
请参考图2,它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接收文件的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适用于点对点系统100,其开始于步骤200。如上述,点对点系统1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02是重新导向服务器,而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是客户端。而且,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手持电子装置,例如具有网络连线界面的手机。
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与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连结。然而,第一电子装置102、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也可通过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公共网络连线进行连结。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2中,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即客户端)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将其信息注册在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上。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更可维护其注册资料,其注册资料可包含但不限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的硬件资料(例如MAC地址)及/或使用者资料(例如使用者名称)等等,以将电子装置的注册资料完整地保存在点对点系统100中(图中未显示)。
然后,根据上述本发明点对点系统100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在步骤204中,分别由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及第二电子装置(即客户端)指定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点对点系统100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04中,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指定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在本发明点对点系统100的第二实施例中,在步骤204中,则由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会指定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另一客户端)。借助于指定相同子网掩码的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原本分属不同网域而需通过第一网络连线110(即互联网)连结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得以视彼此属于相同网域。
然后,在步骤206中,在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之间建立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或者,在点对点系统100包含第四电子装置108(即第二服务器或储存服务器)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建立在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04、106、108之间。由此,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接收一语音文件、影像文件或图像文件,而不用先将此文件传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即重新导向服务器),再转给第三电子装置106(即客户端)。
在建立安全性网络连线(即第二网络连线112)之后,在步骤208中,文件清单,例如显示所有可供接收的音乐档的一个多媒体清单,可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进行交换,使得如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一个电子装置可知道哪些文件是储存在如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另一电子装置。
然后,在步骤210中,一文件从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中的一个(例如第二电子装置104)串流至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三电子装置106)。换句话说,第二电子装置104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将其文件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106,就好像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是属于同一网域的客户端一样,而不需要先将文件传送到第一电子装置102,再通过第一电子装置102转传到第三电子装置106。而且,举例而言,第二电子装置104(即一个客户端)也可在从第四电子装置108(即一个储存装置)获得其文件后,再将其串流到第三电子装置(即另一客户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10中,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中的一个(例如第二电子装置104)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三电子装置106)的应用程序,以取代文件串流。如上述的播放生日快乐歌的范例,在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建立在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之间以后,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可远端地执行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来播放一首生日快乐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远端执行应用程序的步骤210也可包含在第二电子装置104的屏幕(图中未显示)显示一条讯息,表明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欲启动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MediaPlayer应用程序,来播放一首生日快乐歌。如果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接受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Media Player将会被启动,并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反之,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拒绝此启动,则安装在第二电子装置104上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将不会被启动,也不会播放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所选的歌曲。第三电子装置106的使用者更可被告知第二电子装置104的使用者已拒绝此启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10中,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更可通过第二网络连线112,相互邀请彼此分享其语音、影像及图案档,以取代串流文件。由于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所被指定的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相同的子网域,加上第二电子装置104及第三电子装置106之间建立有第二网络连线112(即安全性网络连线),因此,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104、106的使用者可以彼此在相同网域的方法分享文件。最后,本方法在步骤212处结束。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优选实施例来加以描述,但是可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其详细描述内容。已经在先前的描述中建议了替换方式和修改样式,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其他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结构,所有具有在实质上和本发明相同的组件结合而达到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结果的都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范畴。因此,所有这种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都将落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传输文件的点对点系统,包含:
第一电子装置,通过第一网络连线与第二及第三电子装置连结,该第一网络连线是公共网络连线;以及
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通过第二网络连线直接相互连结,
其中,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接收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外一个的文件,该第二网络连线是安全性网络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通过该第一网络连线指定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的虚拟互联网通讯协议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电子装置通过该第一网络连线指定该第三电子装置的虚拟互联网通讯协议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该第一电子装置上注册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维护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的该注册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直接与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外一个交换文件清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远端地执行安装在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外一个上的应用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直接与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中的另外一个分享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是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电子装置是手持电子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更包含一个第四电子装置,该第四电子装置是储存服务器,通过该第一网络连线与该第一电子装置连结,且该第四电子装置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分别与该第二及该第三电子装置连结。
12、一种接收文件的方法,适用于点对点系统,该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第一客户端及第二客户端,该方法包含:
通过第一网络连线在该第一服务器上注册;
指定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该第二客户端;
在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第二网络连线;以及
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从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中的一个接收该文件到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中的另外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指定虚拟互联网协议地址给该第一客户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从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中的一个,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远端地执行安装在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中的另外一个上的应用程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维护在该第一服务器上该注册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在该第一与该第二客户端以及第二服务器之间建立该第二网络连线,该第二服务器是储存服务器,用来储存多个文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在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之间交换文件清单。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更包含通过该第二网络连线,在该第一及该第二客户端之间分享该文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342,763 | 2006-01-30 | ||
US11/342,763 US20070180079A1 (en) | 2006-01-30 | 2006-01-30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er-to-peer strea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4018A true CN101014018A (zh) | 2007-08-08 |
Family
ID=3832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94124.6A Pending CN101014018A (zh) | 2006-01-30 | 2006-06-26 | 点对点的通道串流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180079A1 (zh) |
CN (1) | CN101014018A (zh) |
TW (1) | TW20072987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5687B (zh) * | 2013-03-22 | 2019-01-25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点对点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2006017751D1 (de) * | 2006-07-28 | 2010-12-02 | Telecom Italia Spa |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zwischen einem kombinatorischen endgerät und einem mulitmedia-endgerät |
EP1912404B1 (en) * | 2006-10-11 | 2011-06-0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File transfer server |
US8775562B2 (en) * | 2006-12-05 | 2014-07-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pping file fragments to file information and tagging in a segmented file sharing system |
US7814146B2 (en) * | 2006-12-05 | 2010-10-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ile fragment trading based on rarity values in a segmented file sharing system |
US8131673B2 (en) * | 2006-12-05 | 2012-03-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Background file sharing in a segmented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network |
US20080285577A1 (en) * | 2007-05-15 | 2008-11-20 | Yehuda Zisape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etwork-Wide, Traffic-Aware Dynamic Acceleration and Admission Control for Peer-to-Peer Based Services |
US8713608B2 (en) * | 2007-07-12 | 2014-04-2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 for presenting media services |
US20090182834A1 (en) * | 2008-01-15 | 2009-07-16 | Thomas Zettler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
US8204791B2 (en) * | 2009-07-13 | 2012-06-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ile fragment pricing in a segmented file sharing network |
US8280958B2 (en) * | 2009-07-13 | 2012-10-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ist passing in a background file sharing network |
US9560141B2 (en) * | 2010-12-29 | 2017-01-31 |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
US10911337B1 (en) * | 2018-10-10 | 2021-02-02 | Benjamin Thaddeus De Kosnik | Network activity monitoring service |
CN111953896A (zh) * | 2020-07-23 | 2020-11-17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6433B1 (en) * | 1999-09-21 | 2006-02-28 | Alcatel Usa Sourcing,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in/ain signaling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US6631416B2 (en) * | 2000-04-12 | 2003-10-07 | Openreach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a tunnel between two computers on a network |
US20030061286A1 (en) * | 2001-09-27 | 2003-03-27 | Lin Jin Kun | Co-browsing system including form and focal-point synchronization capabilities for both secure and non-secure web documents |
US7321926B1 (en) * | 2002-02-11 | 2008-01-22 | Extreme Networks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resource requests |
US20040116183A1 (en) * | 2002-12-16 | 2004-06-17 | Prindle Joseph Charles | Digital advertisement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games |
US20050008024A1 (en) * | 2003-06-27 | 2005-01-13 | Marconi Communications, Inc. | Gateway and method |
US7174385B2 (en) * | 2004-09-03 | 2007-02-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er-driven stream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US7664109B2 (en) * | 2004-09-03 | 2010-02-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streaming of scalable media |
US8775655B2 (en) * | 2005-10-21 | 2014-07-08 | Roxbeam Media Network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streaming media content |
-
2006
- 2006-01-30 US US11/342,763 patent/US2007018007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6-15 TW TW095121499A patent/TW200729871A/zh unknown
- 2006-06-26 CN CN200610094124.6A patent/CN10101401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5687B (zh) * | 2013-03-22 | 2019-01-25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点对点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29871A (en) | 2007-08-01 |
US20070180079A1 (en) | 2007-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14018A (zh) | 点对点的通道串流系统及其方法 | |
US10860734B2 (en) | Remote data access techniques for portable devices | |
US8639810B2 (en) | Access rights used for resource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
US851607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virtual universal plug-and-play systems | |
KR100710611B1 (ko) | 다수의 장치들 상에 컨텐트를 랜더링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8543637B2 (en) | Distributed web publishing | |
CN103125107B (zh) | 实现共享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以及装置 | |
CN101926127B (zh) | 统一通信系统和方法 | |
WO2007081529A2 (en) | Synchronizing image data among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 |
KR100948608B1 (ko) | 개인 미디어 포탈 서비스 방법 | |
EP181174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storing state information of remote user interface | |
JP2004086895A (ja) | 任意のネットワーク上のコンポーネントを通信可能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 |
CN1778089A (zh) | 内容的对等传输 | |
EP251897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addressing | |
JP2011521324A (ja) | 管理されたコンテンツ配信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EP2724238B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1299768A (zh) | UPnP AV代理服务架构及其方法 | |
JP2009187320A (ja) |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 | |
US20090157841A1 (en) | Encapsulation of online storage providers | |
KR101329668B1 (ko) | 푸쉬 서버를 이용한 콘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6487787A (zh) | 一种点播多媒体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1989980A (zh) | 多媒体共享方法 | |
US1207488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thenticated entities access to a user's metadata and data | |
JP2002207736A (ja)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のコミュニティ・システム | |
Foss et al. | An mLAN Connection Management Server for Web-Based, Multi-User, Audio Device Patch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