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3539A -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3539A
CN101013539A CN 200710007095 CN200710007095A CN101013539A CN 101013539 A CN101013539 A CN 101013539A CN 200710007095 CN200710007095 CN 200710007095 CN 200710007095 A CN200710007095 A CN 200710007095A CN 101013539 A CN101013539 A CN 101013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feit structure
counterfeit
pattern
rationing
separat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070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3539B (zh
Inventor
陈艳存
李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S &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艳存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艳存 filed Critical 陈艳存
Priority to CN2007100070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3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3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3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3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其中,该防伪结构的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是将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该防伪单元上设有特征物;该保留部留下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上,该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获取的分离部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虚实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核对防伪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了易于识别,难以伪造的防伪目的。

Description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将结构特征进行分切后,通过虚实两半的核对进行防伪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防伪技术要达到的目的是:不易伪造,最易识别。利用防伪标识进行防伪是一种常用的防伪手段,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检验方便而且便于消费者在任何场合下进行识别,但其缺点是防伪手段单一,易被造假者仿冒。为此,人们开始在标识上印设密码数值,并利用计算机密码数据库自动联网对密码数值进行查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实践证明:发现仿冒者会采用一码多印、盗码印刷的手法来仿冒真实的密码数据标识,从而此种密码防伪技术依然达不到防伪的目的。
中国专利99801139.8公开了一种纹理结构防伪方法和相应的纹理结构防伪标识物。该技术是将防伪标识物本身材料所具有的不易伪造的结构纹理特征用分区域的方法予以标定编码,再将每一防伪标识物特有的标定编码排列组合成组,收入计算机数据库以备电话查询纹理分布进行证实。该方法实际上是将标识物载体天然的随机纹理等特征收集起来以随时备用验证防伪标识物载体的真伪,该方法的缺点是极为明显的:首先,其中所用到的电话验证的回答是“有与无”,是一种不确定的回答,不准确,查询是人工的,不能实现自动查询,对于查询者来说,要想通过肉眼辨认随机的载体纹理特征进行比对、验证的难度较大;要增加防伪精度就必须增加区域划分的细度,从而使得防伪实现步骤太多,防伪手段更为复杂,成本太高,识别手段单一,消费者不能真正实现自己识别。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公知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乃决心凭其从事本领域多年研发、制造的经验,经多次的开发改良后终于产生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其将防伪结构的特征防伪单元进行分切,将防伪结构上保留的一半实物结构与分开设置的另一半图案进行实虚核对,以辨别产品的真伪。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其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与该分离部图形的拼对是否为完整的字、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a)形成一防伪结构,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的防伪单元内设有特征物;
(b)分切位于该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以形成保留部及分离部,其中,具有该保留部的防伪结构可使用到产品或外包装上;
(c)设置分离部的图案,使其与该保留部分开;
使用者可通过组合拼对该保留部的实物与另外分开设置的分离部的图案进行产品真伪的核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分切式结构防伪方法,其包括:
将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该防伪单元上设有特征物;该保留部留下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或包装盒上,该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获取的分离部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防伪结构中,其表层、基层与表层之间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包含随机旋转的文字及手写体、不同颜色的图形、同一颜色的不同图形的特征层,利用上述防伪方法,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征物属于公众极为熟悉的对象,其特征明显,更容易辨识与接受,非常直观,可以通过查询识别真伪,也可以直接组合、核对以识别真伪。由此,本发明的查询结果更准确;如果以文字、图案以及手写文字来实现,则可进一步有效防止假冒;特征层的形成区域可通过阴刻或阳刻等方式形成凹凸感,不仅便于识别,而且更增加了伪造的难度;如以单个特征为单元进行分切后再通过随机抛洒组合成特征图形,再配合防伪方法将防伪单元分切成两半,保留部使用于产品标识上,另一半分离部只保留电子图片于数据库中或芯片中,或将其印刷图形印刷在标签的底部,再覆盖起来,通过虚实直接核对或查询核对并告知消费者,则可使本发明的防伪结构难以被不法者伪造,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本发明还可将另一半防伪特征及特征随机组合图片发送给查询者,与实物结构进行核对,从而使得核对过程更为准确。最后,传统的电话防伪、纹理防伪、文字防伪都是建立在查询的基础上,不查询则无法知道产品的真伪,由于查询率极低(2%),从而导致绝大部分(98%)使用者的不知真伪。而本发明既可立即拼对,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抽查查询,可同时保证查询的方便性及准确性,且可兼用于低端或高端产品的防伪。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核对防伪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了防伪的目的:易于识别,难以伪造,为各种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分切前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分切时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1E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沿分切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分切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分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分切式防伪方法的核对、查询部分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防伪结构    11、基层       110、特征区域
111、信息区域  115、序号      12、防伪单元
120、特征层    121、初始载体  122、特征物
123、保留部    125、分离部    129、特征码
15、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A至图3所示,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1,其基层11上设有特征区域110,且该特征区域110上设有防伪单元12分切形成的保留部123,该防伪单元12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125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123与该分离部125是否为正确、完整的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
如图1A、图1B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分切式防伪结构1的基层11包含有特征区域110和信息区域111,信息区域111可印设有序号、条形码及查询提示信息(可包括抽查电话、网址)等内容,该特征区域110上贴设有防伪单元12,防伪单元12包括特征层120,特征层120包括初始载体121及设置于其上的特征物122。初始载体121可为安全线、软塑料、软木条、塑料薄膜、金属薄膜、布、化学纸、合成纸、复合纸或铜版纸等,而特征物122则可为随机旋转的文字层、纤维(可为彩色)、图形物、各种形状物(还可未不同颜色的同一形状物)、杂质、印刷物、雕刻物、木片及/或树叶,等等,此案并不加以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特征物122为随机旋转的文字层,该文字层可以阳刻、阴刻或印刷的方式实现在初始载体121上以构成该特征层120,该文字层并不限于印刷体文字,还可为手写文字,且每个文字可为任意角度的摆放状态。该文字可为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各种文字,如英文、藏文等。为了明确各文字的旋转角度,还可以在文字周围加设一带有刻度的圆框,以提示使用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特征物122为各种颜色的纤维。而在该信息区域111或防伪单元12上,则可对应印设与各颜色对应的纤维数量的数字129(图2中以防伪单元12为例,以该数字作为特征码),以供使用者核对。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特征物122为不同形状的图形。而在该信息区域111或防伪单元12上,则可对应印设与各形状对应的数量的数字129(图3中以防伪单元12为例,以该数字作为特征码),以供使用者核对。
如图1D、1E所示,该防伪结构1还可设置一表层15,所述表层15为腹膜或透明纸浆,且膜面积略微大于防伪结构的面积,以防止标签整体转移。为便于使用,上述防伪标签的基层11设有不干胶层,用于腹膜的胶粘度应小于标签的粘贴粘度。
所述防伪单元12分切后的保留部123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并贴在产品或外包装上;而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则可利用多种方式设置,以提供核对的功能:
1、将该分离部125的图案再印刷到防伪结构1的上方,然后再用刮刮油墨覆盖起来,或者,也可用无色温变油墨印刷,通过升温实现图形再现。
2、将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印刷到防伪单元的保留部123的背面,揭开后可看到。
3、将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以电子图形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或射频芯片中。
4、将所述保留部贴设于产品,而将分离部125直接贴设于产品的外包装盒上,以便于消费者直接拼对,还可再对组合后的图案进行查询。
与上述分切式防伪结构相对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形成具有特征物122的防伪单元12;
(b)分切位于防伪结构1的特征区域110内的防伪单元12,以形成保留部123及分离部125,其中,具有该保留部123的防伪结构1可使用到产品上;
(c)设置该分离部125的图案,使其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组合该保留部123的实物结构与另外分开设置的分离部125的图案进行产品真伪的核对。
由于本发明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用途,相应的制作方法中的各具体步骤也有一些差异,下面结合图5详细进行说明。
首先,以制作分切式防伪标签为例,上述(a)步骤具体为:
(a11)将特征物122分布在初始载体121上以构成特征层120;
(a12)将特征层120区分为数个防伪单元12;
(a13)将该防伪单元设于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
之后,依照预设的分切线位置对该防伪结构进行分切,形成保留部123和分离部125。另外,所述步骤(a)还可包括在特征层上腹膜的步骤,以构成所述特征层的保护层。
以制作防伪标签为例,如图1A~图1E所示,将特征物(如书写的字迹)布设在各种纸(化学纸、合成纸、彩色硫酸纸、复合纸或铜版纸等)、薄膜(如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或其它初始载体(如软塑料、软木条、棉布、树脂布等)上,再分切成条状,然后印刷查询网址、电话等已知信息,并将上述条状的纸或薄膜通过印刷或画线的方式区化成多个标签,并确定分切线的位置,直接对条状标签序列进行分切,带有保留部的标签可使用于各产品,而分离部的图案将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例如可通过计算机扫描将每个标签上分离部的图案存储到防伪识别系统中。当然,该设置特征物的载体也可为安全线,且该安全线可为公知的各种材料,如化学纸、合成纸、彩色硫酸纸、复合纸或铜版纸、塑料薄膜、金属薄膜、软塑料、软木条、棉布、树脂布等。为了加大防伪力度,提高仿造的难度,该特征层还可以被分切成多个仅包含一个特征的特征单元,再将分切而成的特征单元随机(或有规律地)抛洒组合,形成特征单元的组合图形,再利用热转移、粘胶或其它公知方式固定在条状安全线上,通过印刷,再区划成多个标签,并按照预定的分切线进行分切,采集被分切掉的分离部的图形印刷到防伪结构的其它区域,或反印到保留部的背面,或存储到防伪识别系统(数据库或射频芯片等)中。
其次,如果是先制作具有特征物的背景纸,然后再以该背景纸来制作分切式防伪标签,则所述(a)步骤可包括:
(a21)将特征物随机分布到纸浆中,制成具有背景特征的背景纸;
(a22)将上述背景纸区分为多个防伪结构或防伪单元;
(a23)如作为防伪结构,则设定该防伪结构的选定区域作为防伪单元;如作为防伪单元,则将该防伪单元设于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
在上述步骤(a21)、(a22)间还可包括在背景纸上挂上透明纸浆的步骤。
依然以防伪标签(防伪结构)为例,其是在造纸过程中,将特征物122(如分切好的文字单元、纤维等为)直接随机抛洒在纸浆上,再挂上透明纸浆,从而形成具有背景特征的背景纸,再根据大小等因素通过印刷或画线或直接设定的方式在该防伪纸品上区划出多个标签,如图4所示,并确定分切线的位置,对标签进行分切,带有保留部123的标签可使用于各产品,而分离部125的图案将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例如如前所述可印制到防伪结构的其它区域,或采集每个标签的分离部125的图形信息并保存到识别防伪系统中,同时编制序号,并将序号及防伪所需的已知信息印刷在该防伪结构的选定区域,做成防伪标签。
此外,还可以腹膜的方式制成上述防伪单元,此时,步骤(a)包括:
(a31)将特征物分布到腹膜用的胶水中,形成溶入膜内部的背景特征;
(a32)以上述具有背景特征的腹膜制作防伪结构或防伪单元;
(a33)如作为防伪结构,则设定该防伪结构的选定区域作为防伪单元;如作为防伪单元,则将该防伪单元设于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
在获得上述防伪单元12后,再进行步骤(b)、(c),分切防伪单元以形成保留部123及分离部125,其中,具有该保留部125的防伪结构可使用到产品上,而分离部125的图案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组合该保留部123的图案与另外分开设置的分离部125的图案进行产品真伪的核对。而此步骤(c)也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
第一、如图1A、图1C所示,设置防伪单元12的特征区域110位于防伪结构1的底部,而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1的上方部位,然后再用无色温变油墨或刮刮油墨将该分离部的印刷图案覆盖起来。当然不限于此,特征区域110可设于防伪结构的任意合适的位置,包括其中部及其边缘处,而分离部125的图案也可印刷在防伪结构的其它合适的空白处。
第二、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还可印刷到防伪单元的保留部123背面,揭开该防伪单元保留部123后即可看到,消费者不需查询就可以直接将保留部123的实物结构与分离部125的印刷图案进行组合、核对。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可采用反印的方式,即在防伪单元12所粘贴的位置,是先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分离部125的图形反印在防伪单元12所要粘贴的位置,然后通过防伪单元12上的胶水将防伪单元12粘贴在防伪结构1上,其通过转移的方式,将防伪单元12上印刷的图案完整转移到防伪单元12的背面,当揭起防伪单元12后能完整看到转移到防伪单元12背面的图案。
第三、将该分离部125的图案以电子图形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或射频芯片中,以备后续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在以电子图形进行存储时,可直接对分切后的分离部125的图案进行采集,也可在对防伪单元12分切前,先扫描整个防伪单元12的图案并储存,然后根据预定的分切线(参照图1A至图1C)对该防伪单元12进行分切,同时根据该预定分切线的设置通过计算及图像处理而获得该分离部125的图案,以进行储存。
以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来说,该防伪单元可包括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特征码既可以是一组码,也可以是代表该结构特征单元内的不同颜色、图形等特征物的数量的数字,且该分离部上至少包括部分的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包含多个特征物的结构特征单元与特征码可同时被分切为两个部分,即保留部与分离部,只有通过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分离部拼对才能找到特征码;结构特征单元与特征码被分切前,先将其完整的特征图形、字保存到防伪识别系统中,然后再对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进行分切,其分离部贴设于产品的外包装盒上,保留部贴设于产品上,然后消费者通过包装盒上的分离部与产品上的保留部进行实物拼对,看其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字、图形等,通过拼对后找到完整的特征号码后,再通过向数据库输入特征号码就可以找到其数据库中的完整图形、字。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在结构特征单元与特征码被分切后,先将其完整的分离部的特征图形、字保存到数据库中,然后将其保留部贴在产品上。消费者通过照相采集到贴在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图形及特征码,通过手机发送到防伪识别系统中,通过查询获得数据库中存储的分离部图形,并与手机发来的另一半保留部图形进行虚拟拼对,相符即为真品,不符则为伪造。
在对该防伪单元进行分切时,可如图1A至图3所示,可采用任意分切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设置防伪单元的特征区域110最好是位于防伪结构1的边缘位置,以方便进行直刀分切。
除了任意分切的方式外,还可利用防伪结构上的一些信息来设定分切线的位置。如图3A所示,该保留部123与分离部125的分切线的位置与防伪结构1上的特征数字相对应而为折线。图3A中,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120还印设有特征码129,该特征码129的数字与特征物122的形状和数量相关,如图所示,特征码“65”表示6个圆形、5个三角形,而信息区域111的序号部分还包括特征数字“3688”,而本实施例中的防伪结构底部设有分切提示数字,以与特征数字相对应,以图3A为例,由特征数字“3688”即确定了分切线的纵向位置,而其横向位置则可等分设定、任意设定,或根据需要来设定。
该制作方法中,也可以反印的方式在所述防伪单元保留部的背面印设一组事先生成的号码,以用于物流管理或暗码防伪。
最后,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切式结构防伪方法,其包括:对位于防伪结构1的特征区域110的防伪单元12进行分切,该防伪单元12上设有特征物122;分切后的保留部123留下与防伪结构1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含外包装)上;分切后的分离部125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123的实物图案与另外获取的分离部125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虚实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
首先将绍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查询或核对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直接核对真伪:通过肉眼观察其特征区域被切开后的两半的组合图形,即防伪结构的保留部123的实物结构与经过刮开或揭开的另一半分离部125的印刷图案进行核对,通过比对,观察该印刷图形与另一实物图案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词组、图案;
第二、通过远程查询核对真伪:(1)电话查询:输入标签序号,通过电话语音回答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110的内容,如果特征区域是文字就回答虚实两半拼合后的完整文字发音,如果特征区域包含不同形状物,那就通过电话语音回答防伪结构的保留部123与分离部125虚实两半拼合后的特征数量,如几个红纤维、几根黑纤维、几个三角形、几个五角星等。(2)传真查询:输入防伪结构的序号,并将其传真到数据库,得到分离部125的电子图形特征,通过与防伪结构上另一半实物特征进行拼对,通过肉眼观测虚实两半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词组、图案等判断真假;(3)短信查询:通过手机,输入防伪结构的序号,发送到指定号码,通过数据库发回特征区域的分离部的文字或其他虚拟电子图形特征,通过与防伪结构上另一半实物进行拼对,通过肉眼观测虚实两半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词组、图案等判断真假;(4)上网查询:进入防伪公司网站,输入防伪结构序号,通过数据库回显出分离部125的文字或其他虚拟电子图形特征,通过与防伪结构上另一半实物特征进行拼对,通过肉眼观测虚实两半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词组、图案等判断真假,请参照图6所示。
另外,为了进一步防止假冒者利用已使用、查询过的防伪结构信息进行伪造,在使用者提供的查询信息与数据库的信息相符合时,还可以记录查询对象已被查询过的状态,而且,如查询的序号或分离部125的特征已被查询过,则可提示使用者已于某年某月某日被查询过。进一步地,还可记录第一次查询者的身份,以供后期的复查,或设置查询次数等。
其次,参考前述分切式防伪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描述可知,所述防伪单元12可设于防伪结构1的底部,而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的其它区域上,然后再用无色油墨将该分离部125的印刷图案覆盖起来;另外,所述分离部125的图案还可以印刷在防伪单元12的保留部123的背面,尤其对于直刀分切形成的防伪结构,可在分切时使得保留部123的面积不小于该分离部125的面积,而将该分离部125的图案印刷在该保留部123的背面,揭开该防伪单元12后即可看到该分离部125的图案。通过前述两种方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将保留部123的实物结构与刮出或揭开防伪单元12所看到的分离部125的印刷图案进行组合、核对。
此外,所述分离部125的图形还可以电子图形的方式存在计算机数据库或射频芯片中,以通过电话、传真、短信、上网来进行查询获取分离部125的电子图案信息,供消费者将保留部123的实物结构与通过查询得到的分离部125的电子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从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
上述分离部的设置或保存方式可任意选择或进行适当地组合、变化,以使本发明的防伪效果更为明显。例如以标签为例,可先将分切掉的分离部123的图形印刷在防伪标签上方并覆盖,或印刷在标签的防伪单元的保留部123的背面,并将防伪单元12的完整图形保持于电脑数据库中,然后消费者通过虚实拼对图形与数据库中完整图形来判断真与假。除此之外,参照图5,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方式:
所述防伪结构1包括信息区域111及特征区域110,该信息区域111印刷有序号115;该特征区域110除了具有上述特征物122外,还具有特征码129,且分切该防伪单元12时,该特征码129同时被分切;将分切掉的分离部123的图形(包含特征码129)印刷在防伪标签1上方并覆盖,或印刷在标签的防伪单元的保留部123的背面,或存储于防伪识别系统中;消费者辨别产品真伪时,是先根据保留部实物结构与分离部的图案拼对来获知该特征码,然后再根据该特征码与该序号构成的完整查询码来查询防伪单元12的完整图形以进行核对,从而确认产品的真伪。当然,使用者也可根据该序号115先查询获得该分离部的图案信息及特征码,再进行后续查询。
本发明中未描述的部分详细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由于均可利用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来实现,因此,本案中不再赘述,特此说明。另外,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例如,该分切线可水平或垂直设置,或斜向设置,该特征数字也可用于确定分切线的横向分切位置,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42)

1、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其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与该分离部图形的拼对是否为完整的字、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包括特征层,该特征层包括初始载体及设置于其上的特征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载体包括安全线、软塑料、软木条、塑料薄膜、金属薄膜、布、化学纸、合成纸、复合纸或铜版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物包括随机旋转的文字层、纤维、图形物、形状物、杂质、印刷物、雕刻物、木片及/或树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字层的文字为手写文字或雕刻、印刷体文字,该文字以包括阳刻、阴刻或印刷的方式实现在初始载体上以构成该特征层,且每个文字可为360度任意角度的旋转摆放状态。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结构还包括一表层,所述表层为腹膜或透明纸浆。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上,然后再用刮刮油墨覆盖起来,或用无色温变油墨印刷,通过升温实现图形再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区域位于防伪结构的底部、上部、左侧部、右侧部或中部,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之上,然后再用刮刮油墨或无色温变油墨覆盖起来。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的图案设于防伪单元的保留部的背面,使用者揭开防伪单元后可看到该图案。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包括结构特征单元和特征码,所述特征码为与结构特征单元的特征物的特征一一对应的数字,且该分离部上至少包括部分的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
11、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部设于产品外包装盒上,而所述分离部贴设于产品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被随机分切为该保留部与该分离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部与分离部的分切线的位置与防伪结构上的特征数字一一对应。
14、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a)形成一防伪结构,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的防伪单元内设有特征物;
(b)分切位于该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以形成保留部及分离部,其中,具有该保留部的防伪结构可使用到产品或外包装上;
(c)设置分离部的图案,使其与该保留部分开;
使用者可通过组合拼对该保留部的实物与另外分开设置的分离部的图案进行产品真伪的核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包括:
(a11)将特征物分布在初始载体上以构成特征层;
(a12)将特征层区分成数个防伪单元;
(a13)将防伪单元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1)、(a12)间还包括在特征层上腹膜的步骤,以构成所述特征层的保护层。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包括:
(a21)将特征物随机分布到纸浆中,制成具有背景特征的背景纸;
(a22)将上述背景纸分切制做成多个防伪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1)、(a22)间包括在背景纸上挂上透明纸浆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是以腹膜的方式制成防伪单元,其包括:
(a31)将特征物分布到腹膜用的胶水中,形成溶入膜内部的背景特征;
(a32)以上述具有背景特征的腹膜制作防伪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设于防伪结构的底部、上部、左侧部、右侧部或中部,而所述步骤(c)为:将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的适当位置,然后再用刮刮油墨或无色温变油墨将该分离部的印刷图案覆盖起来。
21、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为:将所述分离部的图案设置在防伪单元保留部的背面,揭开该防伪单元后即可看到该图案,消费者不需查询就可以直接将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分离部的印刷图案进行组合、核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为:将所述分离部的图案以反印的方式设置于防伪单元保留部的背面,通过胶转移的方式,转移后才能看到正图案。
23、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保留部的背面印设有一组事先生成的用于物流管理或暗码防伪的号码,该号码是以反印的方式形成,通过胶转移的方式,转移后才能看到正号码。
24、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为:将所述分离部的图案是以电子图形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或射频芯片中。
25、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防伪单元分切前,先扫描采集整个防伪单元的图案并储存,然后根据预定的分切线对该防伪单元进行分切,同时根据该预定分切线的设置获得该分离部的图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该防伪单元是被随机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该保留部与分离部的分切线的位置与防伪结构上的特征数字一一对应。
28、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物为文字层,且所述文字层的文字为手写文字或雕刻、印刷体文字,该文字以包括阳刻、阴刻或印刷的方式实现在初始载体上以构成该特征层,且每个文字可为任意360度角度的旋转摆放状态。
29、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包括结构特征单元和特征码,所述特征码为与结构特征单元的特征物的颜色、数量特征相一一对应的数字,且该分离部上至少包括部分的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该防伪结构的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进行分切前,是先将其完整的特征图形、文字保存到数据库中,然后进行分切。
31、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部设于产品外包装盒上,而所述分离部贴设于产品上,消费者通过对包装盒上的分离部的图案与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图案进行实物拼对,判断其是否为完整图案,并在找到完整的特征码后,再通过向防伪识别系统库输入特征号码以查询数据中对应的完整图案。
32、一种分切式结构防伪方法,其包括:
将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该防伪单元上设有特征物;该保留部留下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或包装盒上,该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获取的分离部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设于防伪结构的底部、上部、左侧部或右侧部,而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印刷在防伪结构的适当位置,然后再用刮刮油墨或无色温变油墨将该分离部的印刷图案覆盖起来。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的图案印刷在防伪单元的背面,揭开该防伪单元后可看到,消费者不需查询就可以直接将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分离部的印刷图案进行组合、核对。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的图形以电子图形的保存方式存在计算机数据库或射频芯片中,以通过电话、传真、短信、上网来进行查询获取分离部的电子图案信息,供消费者将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通过查询得到的分离部的电子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从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
36、如权利要求33或34或35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单元包括结构特征单元和特征码,所述特征码为与结构特征单元的特征物的颜色、数量特征相对应的数字,且该分离部上至少包括部分的结构特征单元及特征码。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结构的完整图形以电子图形的保存方式保存到防伪识别系统或射频芯片中,消费者辨别产品真伪时,事先根据获得的分离部的图案与保留部实物结构的拼对来获知该特征码,然后根据该特征码来查询整个防伪单元的图形,以确认产品的真伪。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消费者是通过照相采集到保留部的实物图案及/或特征码,通过手机发送到防伪识别系统中,并通过查询获得数据库中存储的分离部图形,以与手机发来的保留部图形进行虚拟拼对,以识别真伪。
39、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结构包括信息区域及特征区域,该信息区域印刷有序号,使用者可根据该序号先远程查询获得该分离部的图案信息及特征码。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消费者是通过电话、短信、传真及网络的方式来进行远程查询,以获得该防伪识别系统中保存的分离部图案或完整图案的。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者提供的查询信息与数据库的信息相符合时,记录查询对象已被查询过的状态;如所查询的对象已被查询过,则可提示使用者已于某年某月某日被查询过。
42、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图形是用无色的温变油墨进行印刷,通过加温后实现图形再现。
CN200710007095XA 2007-02-08 2007-02-08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Active CN101013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7095XA CN101013539B (zh) 2007-02-08 2007-02-08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7095XA CN101013539B (zh) 2007-02-08 2007-02-08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539A true CN101013539A (zh) 2007-08-08
CN101013539B CN101013539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70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095XA Active CN101013539B (zh) 2007-02-08 2007-02-08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353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573A (zh) * 2011-12-26 2012-07-11 李峰 文字防伪烫金膜及其制作工艺
CN102592505A (zh) * 2012-02-21 2012-07-18 李峰 随机模切式防伪结构、激光模切机、模切方法及防伪方法
CN102646363A (zh) * 2012-04-20 2012-08-22 李峰 文字防伪、条码组合标识结构及方法
CN102682384A (zh) * 2012-04-28 2012-09-19 李峰 结合射频和文字防伪的商品查询方法及结构
CN102930778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李峰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防伪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02982461A (zh) * 2012-11-22 2013-03-20 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方法
CN103021273A (zh) * 2012-12-24 2013-04-03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铭牌
CN103761921A (zh) * 2014-01-20 2014-04-30 李峰 一种分切式揭开留底防伪结构、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CN103886804A (zh) * 2011-05-05 2014-06-25 江苏中准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
CN105117918A (zh) * 2011-11-02 2015-12-02 李华容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方法
CN105205524A (zh) * 2011-11-02 2015-12-30 冯林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的标签
CN105986515A (zh) * 2015-01-28 2016-10-05 刘霖 信息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4637A (zh) * 2016-10-10 2017-03-15 东莞市天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签、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及查验商品真伪的方法
CN109493715A (zh) * 2018-11-02 2019-03-19 北京百利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防伪贴制作方法、防伪跟踪验证系统及防伪验证方法
CN111798740A (zh) * 2020-07-29 2020-10-20 云南易见纹语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记、系统、生成方法以及防伪标记识别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568A (zh) * 1999-04-05 2000-10-11 穆志芳 商品原装标志型分离凭证式立体防伪封签
EP1420381A1 (de) * 2002-11-12 2004-05-19 Hauni 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Kennzeichnung und Authentizitatskontrolle von Produkten
CN1569492A (zh) * 2004-04-29 2005-01-26 张翼鲲 并图核对防伪方法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6804A (zh) * 2011-05-05 2014-06-25 江苏中准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
CN105205523A (zh) * 2011-11-02 2015-12-30 冯林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CN105205524A (zh) * 2011-11-02 2015-12-30 冯林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的标签
CN105117918A (zh) * 2011-11-02 2015-12-02 李华容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方法
CN102555573B (zh) * 2011-12-26 2014-06-25 李峰 文字防伪烫金膜及其制作工艺
CN102555573A (zh) * 2011-12-26 2012-07-11 李峰 文字防伪烫金膜及其制作工艺
CN102592505B (zh) * 2012-02-21 2014-06-25 李峰 随机模切式防伪结构、激光模切机、模切方法及防伪方法
CN102592505A (zh) * 2012-02-21 2012-07-18 李峰 随机模切式防伪结构、激光模切机、模切方法及防伪方法
CN102646363B (zh) * 2012-04-20 2014-10-08 李峰 文字防伪、条码组合标识结构及方法
CN102646363A (zh) * 2012-04-20 2012-08-22 李峰 文字防伪、条码组合标识结构及方法
CN102682384A (zh) * 2012-04-28 2012-09-19 李峰 结合射频和文字防伪的商品查询方法及结构
CN102930778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李峰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防伪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02930778B (zh) * 2012-11-05 2014-12-10 海南天鉴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揭开留底式双重防伪结构、防伪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02982461A (zh) * 2012-11-22 2013-03-20 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方法
CN103021273A (zh) * 2012-12-24 2013-04-03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铭牌
CN103761921B (zh) * 2014-01-20 2016-01-20 李峰 一种分切式揭开留底防伪结构、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CN103761921A (zh) * 2014-01-20 2014-04-30 李峰 一种分切式揭开留底防伪结构、防伪系统及防伪方法
CN105986515A (zh) * 2015-01-28 2016-10-05 刘霖 信息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6515B (zh) * 2015-01-28 2018-07-27 刘霖 信息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4637A (zh) * 2016-10-10 2017-03-15 东莞市天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签、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及查验商品真伪的方法
CN106504637B (zh) * 2016-10-10 2019-06-28 东莞市天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签、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及查验商品真伪的方法
CN109493715A (zh) * 2018-11-02 2019-03-19 北京百利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防伪贴制作方法、防伪跟踪验证系统及防伪验证方法
CN111798740A (zh) * 2020-07-29 2020-10-20 云南易见纹语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记、系统、生成方法以及防伪标记识别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539B (zh)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3539B (zh)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
CN1831901B (zh) 一种文字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文字防伪方法
CN104091519B (zh) 一种字符防伪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15074Y (zh) 分切式防伪结构
CN1402181A (zh) 全息条码复合标签及制造工艺
CN104240592B (zh) 孔·粒镜像对应防伪方法
CN102831530A (zh)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的方法、标签及标签制作方法
CN201022027Y (zh) 三维图文防伪标识物
CN104700715B (zh) 一种微纳米衍射防伪丝线的制备方法
CN210378102U (zh) 一种分区式全息void揭起明暗二维码防伪标识
CN2896417Y (zh) 一种文字防伪结构
CN104339964A (zh) 一种可防伪的金属收藏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10743A (zh) 一种防止信息泄露的标签
CN101577069A (zh) 随机纹理防伪产品、防伪方法及手机鉴真方法
CN103177280A (zh) 射频防伪标签及防伪系统
CN205080849U (zh) 防伪标签
CN103500532A (zh) 随机浮凸触感防伪方法
CN2552093Y (zh) 新型转移防伪标识物
JP2008265248A (ja) 偽造防止媒体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03593768A (zh) 材料孔隙防伪方法
CN204965912U (zh) 一种膜类纹理数码综合防伪标识
CN206021774U (zh) 一种选择式防伪图标
CN111292605A (zh) 全息烫印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04473U (zh) 一种3d防伪二维码
CN1271584C (zh) 原币数码多重防伪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F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YANCUN

Effective date: 201006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70102 ROOM 906, BUILDING 3, BACKYARD OF HUAQIAO BUILDING, NO.17, DATONG ROAD,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TO: 570102 906, BUILDING 3, BACKYARD OF HUAQIAO BUILDING, NO.17, DATONG ROAD, HAIKOU C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01

Address after: 570102, 3, 906, Overseas Chinese Building,, No. 17 Datong Road, Haikou

Applicant after: Li Feng

Address before: 570102 room 3, building 17, Overseas Chinese Building,, No. 906 Datong Road, Hainan, Haikou

Applicant before: Chen Yancu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S & TECHNOLOGY LTD.

Assignor: Li Fe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099000065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ationing-cutting type anti-counterfeit structure, producing method and anti-counterfeit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0808

Record date: 20100820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INAN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 + TECHOLOGY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FENG

Effective date: 201106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70102 906, BUILDING 3, BACK YARD OF OVERSEAS CHINESE BUILDING, NO. 17, DATONG ROAD,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TO: 570314 NO. 19, XINGHAI ROAD,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4

Address after: 570314 No. 19, Hing Hai Road, Haikou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ainan, China

Patentee after: TIANJIAN ANTI-FORGERY SCIENCES &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70102 Haikou, Datong Road, Hainan, Overseas Chinese Building, No. 17, building 3, No. 906

Patentee before: Li 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