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2188C -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2188C
CN100592188C CN200710087735A CN200710087735A CN100592188C CN 100592188 C CN100592188 C CN 100592188C CN 200710087735 A CN200710087735 A CN 200710087735A CN 200710087735 A CN200710087735 A CN 200710087735A CN 100592188 C CN100592188 C CN 1005921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ength
subregion
dazzling screen
step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7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1423A (zh
Inventor
宋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087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9218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1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21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218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遮光片、光遮断器与处理模块。遮光片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且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第一边界。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二长度,且第二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第二边界;其中所述各函数使得所述遮光片呈非对称结构。光遮断器于对焦范围内移动,且藉由遮光片产生高信号与低信号。处理模块依据低信号与高信号判定对焦镜头的位置。

Description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系统及方法,且特别是一种遮光片及可以判定对焦镜头位置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演进,相机的发展由传统底片式的相机演变为由影像感测单元,如电荷耦合组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取代底片的数码相机。由于数码相机所拍摄出的数字照片可以方便地在相关装置,如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检视与处理,因此,数码相机已经变成现代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之一。
数码相机中通常提供自动对焦的功能。图1显示一已知自动对焦中遮光片与光遮断器的关系。在已知自动对焦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判断对焦镜头的位置,因此,光遮断器1必须先归位至机械原点(11或12),如光学上的无限远程(∞)或近端(NEAR)。之后,再开始进行自动对焦搜寻的动作。当光遮断器1在对焦范围中移动时,光遮断器1可以依据遮光片2的设计来产生不同的高(High)低(Low)信号。当光照射至遮光片2遮住的子区域,如21时,光遮断器1可以侦测到低信号,当光照射至遮光片2未遮住的子区域,如22时,光遮断器1可以侦测到高信号。
诚如上述,已知自动对焦方法是设定遮光片2上每一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一致,且每一未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也一致,其缺点在于数码相机于每次开机或重置时,光遮断器1都必须先归位至机械原点(11或12),以确保光遮断器的起始位置。
此外,在自动对焦搜寻的过程中,当驱动光遮断器1移动的驱动装置发生脱调的现象时,将会导致自动对焦失败。光遮断器1甚至可能会跑出遮光片2的范围之外,因为侦测不到遮光片2进而引起当机。此外,于已知自动对焦方法中,若数码相机内部的电子系统当机或驱动装置发生短暂地嵌卡故障时,光遮断器1亦都必须再重新归回至机械原点(11或12),以再次确保光遮断器1的起始位置。如此,数字相机将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光遮断器1重复归回机械原点(11或12)的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有效地确定对焦镜头位置的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遮光片,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边界至所述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以及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
其中所述各函数使得所述遮光片呈非对称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遮光片中,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一既定步数,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二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一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遮光片中,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二既定步数,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四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遮光片中,更包括至少一边界区域,所述边界区域中至少包括未遮住的子区域与遮住的子区域,且所述边界区域中未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步数,所述边界区域中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步数;
当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包括:
遮光片,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其中所述各函数使得所述遮光片呈非对称结构;
在所述遮光片的对焦范围内移动的光遮断器,用于当光束照射至所述遮光片的未遮住和遮住的这些子区域时,分别得到高、低信号;以及
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光遮断器产生的低信号与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判定对焦镜头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中,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一既定长度,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二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一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一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一区域;以及
第一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与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中,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二既定长度,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四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二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二区域;以及
第二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与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中,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至少一边界区域,至少包括未遮住的子区域与遮住的子区域,其中,所述边界区域中未遮住的所述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长度,所述边界区域中遮住的所述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长度;当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且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边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这些高信号与低信号分别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三既定长度与第四既定长度,从而判断所述镜头是否位于所述边界区域。
实施本发明的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特殊设计的非对称开口遮光片可更快速有效地确定对焦镜头的位置,当对焦镜头的位置确定之后,可立即进行自动对焦搜寻作业。另外,本发明不需额外的边界检出开关便可确认边界位置,以避免光遮断器或对焦镜头跑出边界之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已知自动对焦的遮光片与光遮断器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片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对焦镜头位置判定例子的示意图;及
图7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左边界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光遮断器;                11、12~机械原点;
∞~无限远程;               NEAR~近端;
200~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210~处理模块;
220~步进马达;              230~遮光片;
FR~对焦范围;               231~左区域;
232~右区域;                C~中心;
2310~左边界区域;           2320~右边界区域;
2301~左边界;               2302~右边界;
101、102~位置;
2311、2312、2313、2314、2315、2316、2317、2318、2321、2322、2323、2324、2325、2326、2327、2328、2310a、2310c~遮住的子区域;
2319、23110、23111、23112、23113、23114、23115、23116、2329、23210、23211、23212、23213、23214、23215、23216、2310b、2310d~未遮住的子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200至少包括一处理模块210、一步进马达220、一遮光片230与一光遮断器1。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200可以是数码相机、数码望远镜等摄像装置或是其它需要作位置调整的机器设备。步进马达220用于驱动光遮断器1在对焦范围FR内进行移动。光遮断器1可以依据遮光片230的特殊设计来产生不同的高低信号。当光照射至遮光片230遮住的子区域时,光遮断器1可以侦测到低信号,当光照射至遮光片230未遮住的子区域时,光遮断器1可以侦测到高信号。其中,遮光片230的细节将于后进行说明。处理模块210可以接收光遮断器1所产生的信号,且得知光遮断器1移动的步数,并执行依据本发明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方法。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片。如图所示,遮光片230具有不对称开口的设计。以中心C来分,遮光片230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一左区域231与一右区域232。
左区域231包括8个遮住的子区域2311、2312、2313、2314、2315、2316、2317与2318与8个未遮住的子区域2319、23110、23111、23112、23113、23114、23115与23116。其中,左区域231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左区域的第一边界(如,中心C)至第二边界(如,左边界2301)逐渐变化。较佳地,左区域231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为一第一既定步数,如10步。必须提醒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的长度以步数来表示,其代表步进马达移动此步数所可以移动的长度,但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左区域231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从左区域的第一边界(如,中心C)至第二边界(如,左边界2301)逐渐变化。较佳地,左区域231中未遮住的子区域长度均不相同,且左区域231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左边界2301(即遮光片的第一端)。举例来说,未遮住的子区域2319、23110、23111、23112、23113、23114、23115与23116的长度分别为12、15、18、20、22、25、28与30步。
右区域232包括8个遮住的子区域2321、2322、2323、2324、2325、2326、2327与2328与8个未遮住的子区域2329、23210、23211、23212、23213、23214、23215与23216。其中,右区域232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右区域的第三边界(如,中心C)至第四边界(如,右边界2302)逐渐变化。较佳地,右区域232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为一第二既定步数,如10步。右区域232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从右区域的第三边界(如,中心C)至第四边界(如,右边界2302)逐渐变化。较佳地,右区域232中遮住的子区域长度均不相同,且右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右边界2302(即遮光片的第二端)。举例来说,遮住的子区域2321、2322、2323、2324、2325、2326、2327与2328的长度分别为12、15、18、20、22、25、28与30步。
此外,左区域231更包括一左边界区域2310,其具有至少一组未遮住与遮住的子区域,该未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步数,该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步数;且左边界区域2310中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左区域231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类似地,右区域232更包括一右边界区域2320,其具有至少一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其结构类似于左边界区域2310;且右边界区域2320中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右区域232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边界区域的细节将于后进行说明。必须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既定步数、第二既定步数、左区域231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以及右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此外,遮光片的外观形状可以是直长条型或是圆周型。
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对称开口的遮光片装置,如数码相机与数码望远镜等。其中,遮光片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一左区域与一右区域。左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左区域的第一边界(如,中心)至第二边界(如,左边界)逐渐变化。较佳地,左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为一第一既定步数。且左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从左区域的第一边界(如,中心)至第二边界(如,左边界)逐渐变化。较佳地,左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左边界。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低信号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一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一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高信号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与所述高信号相应的位置。
右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右区域的第三边界(如,中心)至第四边界(如,右边界)逐渐变化。较佳地,右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为一第二既定步数。且右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从右区域的第三边界(如,中心C)至第四边界(如,右边界)逐渐变化。较佳地,右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由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遮光片的右边界。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高信号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二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二区域;以及第二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低信号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与所述低信号相应的位置。
首先,如步骤S410,通过步进马达移动光遮断器。同时,光遮断器利用遮光片产生高低信号。其中,当光照射至遮光片遮住的每一子区域时,光遮断器可以得到低信号,当光照射至遮光片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时,光遮断器可以得到高信号。如步骤S420,依据光遮断器产生的低信号与高信号持续出现所相应的步数,判定对焦镜头的位置。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方法。
如步骤S510,判断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是否等于第一既定步数,如10步。若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第一既定步数,如步骤S520,依据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左区域的一特定位置。若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并非是第一既定步数,如步骤S530,判断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是否等于第二既定步数,如10步。若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第二既定步数,如步骤S540,依据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右区域的一特定位置。若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并非是第二既定步数,则流程回到步骤S510。
必须说明的是,当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第一既定步数时,则可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左区域中。由于左区域中未遮住之每一子区域的长度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依据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左区域中的特定位置。类似地,当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第二既定步数时,则可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右区域中。由于右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皆不相同,因此可以依据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右区域中的特定位置。
图6显示一对焦镜头位置判定例子。在此例子中,当光遮断器1由位置101移动至102的过程中,光遮断器1会依次侦测到12步的高信号、10步的低信号与22步的高信号。当侦测到10步的低信号时,便可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左区域中。而当侦测到22步的高信号时,由于左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都不同,因此可以依据“22”来判定对焦镜头位于遮光片的左区域中的一特定位置。因此,在此例子中,光遮断器1只要移动44步(12+10+22=44),便可以知道对焦镜头的位置。当知道对焦镜头的位置之后,便可以直接进行自动对焦搜寻作业。相较于已知方法中,光遮断器1必须于每次自动对焦之前均须先归位至光学上的无限远程(∞)或近端(NEAR),其必须移动409步(500(全长)-91(光遮断器1目前的位置)=409)。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比已知方法节省365步(409-44=365)的时间。
请再参考图3,如前所述,左区域231更包括左边界区域2310,其具有至少一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该未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步数,该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步数;且左边界区域2310中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远小于左区域231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左边界区域。左边界区域2310具有第一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2310a与2310b。另外,左边界区域2310具有第二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2310c与2310d。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2310a与2310b的长度为2,第二组遮住与未遮住的子区域2310c与2310d的长度为5。左边界区域2310中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2或5)均远小于左区域231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10)。类似地,右区域232可以包括右边界区域2320,其结构可以类似于左边界区域2310。由于当光遮断器1与对焦镜头移动时,必须确认其不会跑出边界之外。因此,遮光片必须具有上述设计,且处理模块还包括边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这些高信号与低信号分别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三既定长度与第四既定长度,从而判断所述镜头是否位于所述边界区域。即处理模块可以依据光遮断器1所侦测到的信号来判定光遮断器1是否已经到了边界区域。
当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且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左边界区域。当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且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左边界区域。当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且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左边界区域。当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之后,低信号再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且高信号再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左边界区域。或是,当任一个信号的高低变化所分别持续出现所相应的步数均小于10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左边界区域。
此外,当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且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右边界区域。当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且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右边界区域。当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且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右边界区域。当高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低信号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2、之后,高信号再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且低信号再持续出现时间所相应的步数为5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右边界区域。或是,当任一个信号的高低变化所分别持续出现所相应的步数均小于10时,判定光遮断器1已经到了右边界区域。
因此,本发明通过特殊设计的非对称开口遮光片可更快速有效地确定对焦镜头的位置,当对焦镜头的位置确定之后,可立即进行自动对焦搜寻作业。另外,本发明不需额外的边界检出开关便可确认边界位置,以避免光遮断器1或对焦镜头跑出边界之外。
本发明的方法,或特定型态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型态包含于实体媒体,如软盘、光盘片、硬盘、或是任何其它机器可读取(如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体,其中,当程序代码被机器,如计算机加载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的装置。本发明的方法与装置也可以以程序代码型态通过一些传送媒体,如电线或电缆、光纤、或是任何传输型态进行传送,其中,当程序代码被机器,如计算机接收、加载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的装置。当在一般用途处理器实作时,程序代码结合处理器提供一操作类似于应用特定逻辑电路的独特装置。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边界至所述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以及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
其中所述各函数使得所述遮光片呈非对称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一既定步数,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二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二既定步数,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四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边界区域,所述边界区域中至少包括未遮住的子区域与遮住的子区域,且所述边界区域中未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步数,所述边界区域中遮住的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步数;
当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5.一种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光片,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一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二函数由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边界至第二边界逐渐变化,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三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每一子区域的长度依据第四函数由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边界至第四边界逐渐变化,其中所述各函数使得所述遮光片呈非对称结构;
在所述遮光片的对焦范围内移动的光遮断器,用于当光束照射至所述遮光片的未遮住和遮住的这些子区域时,分别得到高、低信号;以及
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光遮断器产生的低信号与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判定对焦镜头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一既定长度,且所述第一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二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一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一区域;以及
第一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与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相对应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二既定长度,且所述第二区域中遮住的这些子区域的长度依据所述第四函数由所述遮光片的中心逐渐递增至所述遮光片的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高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二既定长度,从而判断对焦镜头是否位于所述遮光片的第二区域;以及
第二位置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确定对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与所述低信号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相对应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至少一边界区域,至少包括未遮住的子区域与遮住的子区域,其中,所述边界区域中未遮住的所述子区域的长度为第三既定长度,所述边界区域中遮住的所述子区域的长度为第四既定长度;
当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区域中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边界区域时,所述边界区域中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未遮住的每一个子区域的长度;且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边界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这些高信号与低信号分别持续出现的相应步数时间是否相应于所述第三既定长度与第四既定长度,从而判断所述镜头是否位于所述边界区域。
CN200710087735A 2007-03-07 2007-03-07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18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7735A CN100592188C (zh) 2007-03-07 2007-03-07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7735A CN100592188C (zh) 2007-03-07 2007-03-07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423A CN101261423A (zh) 2008-09-10
CN100592188C true CN100592188C (zh) 2010-02-24

Family

ID=3996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188C (zh) 2007-03-07 2007-03-07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218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632A (zh) * 2011-03-01 2012-09-05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及其校准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8293A (en) * 2011-05-27 2012-12-01 Asia Optical Co Inc Lens focus detection mechanism
CN109240022B (zh) * 2017-07-11 2021-09-28 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09839786B (zh) * 2017-11-29 2022-11-11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632A (zh) * 2011-03-01 2012-09-05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及其校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423A (zh) 2008-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1318B (zh) 图像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79338B (zh) 跟踪装置和跟踪方法
CN1450398A (zh) 摄象装置以及摄象系统
KR102613371B1 (ko) 광-흡수 플랜지 렌즈들
CN104410783A (zh)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5979125A (zh) 一种基于屏幕补光的拍照方法及系统
US7964838B2 (en) Photo sensing method with a variation of received light calculated based on a difference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voltages of a capacitance
CN100592188C (zh) 遮光片及对焦镜头位置判定系统
CN106210532B (zh) 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460105A (zh) 成像装置及其自动对焦控制方法
CN105359505A (zh) 固态摄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201908677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20160330359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reduces unevenness of exposure caused by artificial light source, method of detecting change in amount of ligh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248684A (zh) 用于检测透明基底的内部瑕疵的光学装置及方法
CN106454100A (zh) 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324027B (zh) 扫描识别装置和方法
US9247121B2 (en) Image sensor, electr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focusing method of the electric device
CN106412435A (zh) 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935709A (zh) 一种实现镜头兼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97398A (zh) 镜头测试装置及方法
JP567633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40209785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Shared Image Sensing Element
CN10599193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691780B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自動清潔組件
CN103546668A (zh) 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及辅助拍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