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8160C -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 Google Patents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8160C
CN100588160C CN200810044982A CN200810044982A CN100588160C CN 100588160 C CN100588160 C CN 100588160C CN 200810044982 A CN200810044982 A CN 200810044982A CN 200810044982 A CN200810044982 A CN 200810044982A CN 100588160 C CN100588160 C CN 1005881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online
platform
network lab
semin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4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2289A (zh
Inventor
敖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 Fei Weiy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44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816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2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81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81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有中央管理系统和向用户提供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在中央管理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下,各种用户应用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协同完成网上合作研究工作;本平台是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现代通讯等技术集成创新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其以网上实验室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平台结构,大大提升了网上实验室的工作效能,有利于网上合作研究工作的推广和发展;该平台特别适用于建设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可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形成不同业务内容的协同创新平台,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通过集成创新提供了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背景技术
网上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现实需求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发达国家,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的网上实验室(LABS)已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国内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的网上实验室,如:QQ Labs,联想Labs以及教育部建设的十来个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国内外已有的网上实验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实验”和教学为目的狭义的网上实验室
2、以“合作研究”为目的广义的网上实验室
3、网络社区中涌现的各种合作研究组织
其中,以“合作研究”为目的的广义网上实验室在近年发展最快,也最引人注目,尽管为数不多,发展也参差不齐,但是充分反映了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利用现代化工具开放式发展的方向。业界普遍认定,“网上实验室”为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合作研究”提供了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域的先进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地开发和利用。
但是,目前“网上实验室”就整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急待改进的问题。一是目前投入实际应用的“网上实验室”大多由用户自己建设,由于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先进技术成果无法集成和采用,使得“网上实验室”功能不够完善,更多的用户由于条件所限还无法建立“网上实验室”;二是“网上实验室”单打独斗,缺乏各方面的支撑和系统推动,实际效果尚不理想,……等等。这些问题既有碍于“网上实验室”本身的发展和推广,又影响了“合作研究”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采用网络平台的方式向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开发的“网上实验室”,以克服使用单位的技术问题和成本压力,同时建设与“网上实验室”配套的支撑、服务、协调系统,以改善“网上实验室”运行机制,各种不同性质的用户可以在“平台”的推动下,运用“网上实验室”及配套系统进行“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沟通,协同创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有中央管理系统、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在中央管理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下,各种用户应用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协同完成网上合作研究的工作;所述中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协调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所述网上实验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进行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服务中心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工作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用于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并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
所述“合作研究”既可以是科技课题方面的网上合作研究,也可以是政务、商务,……各种不同业务内容方面的网上合作研究,从而可以按照这一方法,在发展和推广“网上实验室”的同时建设适应于各种业务需求的协同创新平台。
所述中央管理系统(Center Manage System即CMS)对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协调管理,具体地是:对用户申请和创建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管理;接受用户上传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在用户间传送的协调管理;根据用户上传的资讯,自动建立资源库并进行管理;对平台多媒体即时通讯的协调管理;采用pc/手机方式进行资讯及通知的定向发布和自动推送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网站的管理。
所述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各种服务资源。
所述网上实验室的用户是主持合作研究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实验室(LABSnet)进行的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公告,接收并审查批准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网上实验室提出的加入课题组的申请,建立各种课题组,建立课题共享信息资源库,建立课题组讨论区,采用文字、语音或视频等形式召开课题组网上会议,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用户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记分。
所述网上服务中心的用户是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服务中心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的工作,具体地是展示用户提供的服务性资源,提供用户的资质证明,以及已获取的诚信指数和贡献值,建立用户的业务档案,采用blog方式发布业绩公报,接受中央管理系统发送或转发的信息或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加入网上实验室课题组,向网上实验室上传资讯,进入讨论区,参加网上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工作委托,提供网上网下对接服务。
所述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各种服务资源。
所述网上工作室的用户是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工作室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具体地是用户应用网上工作室根据自己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需求,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去重、排序、关键词提取、全文摘要等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建立用户拥有的资讯数据库,并按分类目录/标签/关键词对所建的资讯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管理。
所述网上工作室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包括建立具有个人业务档案、个人工作日志blog、所获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网上个人资料库,加入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上传资讯给课题组,进入课题组讨论区,共享课题信息资源,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参加网络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中央管理系统或网上实验室发布的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
所述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流程是:平台开通后,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分别向平台CMS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申请获取批准后,用户通过从网上下载软件的方式,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并同时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或网上工作室;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布项目的立题公告,并通过平台的CMS向有关的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和网上实验室进行公告信息的自动推送;收到公告信息的用户向发布项目立题公告的网上实验室报名,经课题组负责人批准后参加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以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为工具,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工作,并进行网下业务的对接。
所述平台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A.首先协同创新平台开通,各类用户分别向平台CMS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
B.平台管理人员通过CMS审查各个用户的申报资料,对批准建立的用户开通网络空间并发出允许下载相应软件的通知书,用户获取通知书后凭通知书所载之序列号和密码下载相应软件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并同时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起自己所拥有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同时平台CMS根据用户申请填报的内容,自动生成资源库的相应子库;
C.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出立题通知,平台CMS自动将立题通知收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并在发布网站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自动搜索资源库中与立题通知中的项目业务相关的用户,并向搜索到的用户进行立题通知的信息自动推送工作;
D.用户通过在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收到平台CMS自动推送的信息,或在CMS发布网站浏览到信息后,自愿向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报名;
E.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收到其他用户的报名信息,根据报名信息在平台的资源库调阅报名用户的业务档案(用户自愿报名的同时,平台将自动开通接受立题用户查阅报名用户的业务档案的通道),并从报名的用户中选择项目课题组成员,发出通知,组织项目课题组;
F.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通过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或其他的网上实验室向立题的网上实验室发送与该项目有关的资料,建立课题组内部的共享信息资源库;
G.课题组成员在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专用讨论区进行专题讨论,成员间P2P对话;课题组组长召开网络会议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
H.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网下业务对接,同时立题用户将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打分;
I.将网上活动统计数据和网上合作研究历史资料记录到课题组业务档案,部分资料通过课题组织单位的同意,进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
所述步骤G中的专题讨论、研究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平台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不必花费巨大的投资,也不必考虑更多的技术要求,用户只需交纳少许会员费,就可便捷地拥有自己的完善的网上实验室,用户还可以免费获取自己的功能强大的网上服务中心或网上工作室,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单位或个人的技术问题和成本压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在CMS支撑和协调下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形成了以网上实验室为业务主体的“一体两翼”平台结构,改变了单打独斗网上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大大提升了网上实验室的工作效能,有利于网上实验室系统的推广和发展;
3、本平台是网络应用模式的一种创新,在发展网上实验室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特别适用于建设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可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移植发展为需要资源共享,需要和谐沟通的其他业务的协同创新平台,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体系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中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所述平台包括有中央管理系统、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在中央管理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下,各种用户应用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协同完成网上合作研究的工作;所述中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协调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所述网上实验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进行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服务中心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工作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用于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并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
所述“合作研究”既可以是科技课题方面的网上合作研究,也可以是政务、商务,……各种不同业务内容方面的网上合作研究,从而可以按照这一方法,在发展和推广“网上实验室”的同时建设适应于各种业务需求的协同创新平台。
所述中央管理系统(Center Manage System即CMS)对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协调管理,具体地是:对用户申请和创建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管理;接受用户上传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在用户间传送的协调管理;根据用户上传的资讯,自动建立资源库并进行管理;对平台多媒体即时通讯的协调管理;采用pc/手机方式进行资讯及通知的定向发布和自动推送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网站的管理。
所述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各种服务资源。
所述网上实验室的用户是主持合作研究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实验室(LABSnet)进行的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公告,接收并审查批准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网上实验室提出的加入课题组的申请,建立各种课题组,建立课题共享信息资源库,建立课题组讨论区,采用文字、语音或视频等形式召开课题组网上会议,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用户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记分。
所述网上服务中心的用户是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服务中心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的工作,具体地是展示用户提供的服务性资源,提供用户的资质证明,以及已获取的诚信指数和贡献值,建立用户的业务档案,采用blog方式发布业绩公报,接受中央管理系统发送或转发的信息或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加入网上实验室课题组,向网上实验室上传资讯,进入讨论区,参加网上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工作委托,提供网上网下对接服务。
所述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各种服务资源。
所述网上工作室的用户是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所述网上工作室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具体地是用户应用网上工作室根据自己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需求,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去重、排序、关键词提取、全文摘要等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建立用户拥有的资讯数据库,并按分类目录/标签/关键词对所建的资讯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管理。
所述网上工作室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包括建立具有个人业务档案、个人工作日志blog、所获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网上个人资料库,加入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上传资讯给课题组,进入课题组讨论区,共享课题信息资源,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参加网络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中央管理系统或网上实验室发布的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
所述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流程是:平台开通后,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分别向平台CMS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申请获取批准后,用户通过从网上下载软件的方式,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并同时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或网上工作室;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布项目的立题公告,并通过平台的CMS向有关的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和网上实验室进行公告信息的自动推送;收到公告信息的用户向发布项目立题公告的网上实验室报名,经课题组负责人批准后参加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以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为工具,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工作,并进行网下业务的对接。
所述平台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A.首先协同创新平台开通,各类用户分别向平台CMS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
B.平台管理人员通过CMS审查各个用户的申报资料,对批准建立的用户开通网络空间并发出允许下载相应软件的通知书,用户获取通知书后凭通知书所载之序列号和密码下载相应软件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并同时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起自己所拥有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同时平台CMS根据用户申请填报的内容,自动生成资源库的相应子库;
C.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出立题通知,平台CMS自动将立题通知收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并在发布网站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自动搜索资源库中与立题通知中的项目业务相关的用户,并向搜索到的用户进行立题通知的信息自动推送工作;
D.用户通过在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收到平台CMS自动推送的信息,或在CMS发布网站浏览到信息后,自愿向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报名;
E.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收到其他用户的报名信息,根据报名信息在平台的资源库调阅报名用户的业务档案(用户自愿报名的同时,平台将自动开通接受立题用户查阅报名用户的业务档案的通道),并从报名的用户中选择项目课题组成员,发出通知,组织项目课题组;
F.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通过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或其他的网上实验室向立题的网上实验室发送与该项目有关的资料,建立课题组内部的共享信息资源库;
G.课题组成员在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专用讨论区进行专题讨论,成员间P2P对话;课题组组长召开网络会议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
H.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网下业务对接,同时立题用户将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打分;
I.将网上活动统计数据和网上合作研究历史资料记录到课题组业务档案,部分资料通过课题组织单位的同意,进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
所述步骤G中的专题讨论、研究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正应用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信息网络部建设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和“省(市)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平台”。
所述平台在面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构,提供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建立企业拥有的“网上实验室”的同时,还面向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从事行业共性技术开发的企业创新中心,以及金融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网络空间和应用软件,建立这些机构拥有的整合各自科技资源的“网上服务中心”;还面向广大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网络空间和智能化终端工具,建立为其个人拥有的“网上工作室”。在所述平台中央管理系统CMS的支撑和协调下,产学研合作各方依托该平台,利用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等工具可以便捷地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的产学研结合网上合作研究工作,并快速促成网下合作业务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沟通,协同创新”。
本平台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力工具,产学研各方在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和谐沟通,协同创新”将有利于解决产学研结合中“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的问题,有利于促进观念的转化和信用系统的建立,从而充分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有效地释放广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的创新潜能和智慧,积极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实施例3
本发明可应用于企业集团,成为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代理商,销售商“资源共享,和谐沟通,业务对接”的工具。
实施例4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成为政府或行业协会沟通下属机构联系有关企业,组织和个人的管理协调服务平台。

Claims (12)

1、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有中央管理系统、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在中央管理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下,各种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分别向中央管理系统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申请获取批准后,用户建立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或网上工作室;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布项目的立题公告,并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向有关的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和网上实验室进行公告信息的自动推送;收到公告信息的用户向发布项目立题公告的网上实验室报名,经课题组负责人批准后参加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以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为工具,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工作,并进行网下业务的对接;所述中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协调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所述网上实验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进行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服务中心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所述网上工作室是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用于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并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工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管理系统即CMS,对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协调管理,具体地是:对用户申请和创建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的管理;接受用户上传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在用户间传送的协调管理;根据用户上传的资讯,自动建立资源库并进行管理;对平台多媒体即时通讯的协调管理;采用pc或者手机方式进行资讯及通知的定向发布和自动推送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网站的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实验室的用户是主持合作研究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实验室进行的网上合作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公告,接收并审查批准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网上实验室提出的加入课题组的申请,建立各种课题组,建立课题共享信息资源库,建立课题组讨论区,召开课题组网上会议,发布立项和建立项目课题组的用户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记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服务中心的用户是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服务中心展示其所具有的资源和服务,参加网上实验室的工作,具体地是展示用户提供的服务性资源,提供用户的资质证明,以及已获取的诚信指数和贡献值,建立用户的业务档案,采用blog方式发布业绩公报,接受中央管理系统发送或转发的信息或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加入网上实验室课题组,向网上实验室上传资讯,进入讨论区,参加网上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工作委托,提供网上网下对接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工作室的用户是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工作室进行信息监测、收集、处理和管理,具体地是用户应用网上工作室根据自己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的需求,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建立用户拥有的资讯数据库,并按分类目录或者标签或者关键词对所建的资讯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工作室参加网上实验室工作包括建立具有个人业务档案、个人工作日志blog、所获诚信指数和贡献值的网上个人资料库,加入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上传资讯给课题组,进入课题组讨论区,共享课题信息资源,以各种方式参加网络会议,进行P2P对话,接受中央管理系统或网上实验室发布的通知公告,记录访客留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流程是平台开通后,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分别向平台中央管理系统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申请获取批准后,用户建立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或网上工作室;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布项目的立题公告,并通过平台中央管理系统向有关的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和网上实验室进行公告信息的自动推送;收到公告信息的用户向发布项目立题公告的网上实验室报名,经批准后参加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以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为工具,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工作,并进行网下业务的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A、首先协同创新平台开通,各类用户分别向平台中央管理系统申请建立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
B、平台管理人员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审查各个用户的申报资料,对批准建立的用户开通网络空间并发出允许下载相应软件的通知书,用户获取通知书后凭通知书所载之序列号和密码下载相应软件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并同时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起自己所拥有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室;同时平台中央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申请填报的内容,自动生成资源库的相应子库;
C、拥有网上实验室的用户,在网上实验室发出立题通知,平台中央管理系统自动将立题通知收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并在发布网站进行信息发布的同时,自动搜索资源库中与立题通知中的项目业务相关的用户,并向搜索到的用户进行立题通知的信息自动推送工作;
D、用户通过在自己的网上实验室、网上服务中心和网上工作室收到平台中央管理系统自动推送的信息,或在中央管理系统发布网站浏览到信息后,自愿向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报名;
E、发出立题通知的用户收到其他用户的报名信息,根据报名信息在平台的资源库调阅报名用户的业务档案,并从报名的用户中选择项目课题组成员,发出通知,组织项目课题组;
F、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通过网上工作室、网上服务中心或其他的网上实验室向立题的网上实验室发送与该项目有关的资料,建立课题组内部的共享信息资源库;
G、课题组成员在网上实验室的课题组专用讨论区进行专题讨论,成员间P2P对话;课题组组长召开网络会议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
H、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网下业务对接,同时立题用户将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诚信指数和贡献值打分;
I、将网上活动统计数据和网上合作研究历史资料记录到课题组业务档案,部分资料通过课题组织单位的同意,进入资源库的项目子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的专题讨论、研究通过文字或者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
CN200810044982A 2008-03-14 2008-03-14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16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4982A CN100588160C (zh) 2008-03-14 2008-03-14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4982A CN100588160C (zh) 2008-03-14 2008-03-14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89A CN101242289A (zh) 2008-08-13
CN100588160C true CN100588160C (zh) 2010-02-03

Family

ID=3993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49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160C (zh) 2008-03-14 2008-03-14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816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2769A (zh) * 2011-03-29 2012-10-10 上海凡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数据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92542A (zh) * 2017-08-09 2017-10-24 贵州安顺蚂蚁云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CN109359954A (zh) * 2018-12-10 2019-02-19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部门协同知识管理体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89A (zh) 2008-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upola et al.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in public sector services: The case of the digital library
Wijayanti et al. Waste bank as community-bas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lesson learned from Surabaya
Seyfang et al. A grassroots sustainable energy niche? Reflections on community energy in the UK
Koh et al. The three ring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dimensions of e-government functions
Hart et al. Auditing and evaluating university–community engagement: Lessons from a UK case study
Zarei et al. Toward national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model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nine-stage model
CN107316186A (zh) 创新创业就业的计算机系统支撑方法与支撑系统
Felicetti Localism and the Transition movement
Mola et al. Escaping ‘localisms’ in IT sourcing: tracing changes in institutional logics in an Italian firm
Pruetipibultham The sufficiency economy philosophy and strategic HR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ailand
Ersoy et al. Challenges of urban living labs towards the future of local innovation
Stratigea et al. Engaging citizens in planning open public space regeneration: Pedio Agora framework
Calder et al.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ies in municipal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from Alberta, Canada
Cooper et al. A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of Research-Practice-Partnerships and Their Impacts.
Manžuch et al. Getting ready to reduce the digital divide: Scenarios of Lithuanian public libraries
CN103957276A (zh)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社区
CN100588160C (zh) 基于网上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平台
Graham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IDRC projects: lessons learned
Zavadskas et al. Application of E‐technologi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Vilnius city
Akhtar et al. Internet technologies in the Himalayas: lessons learned during the 1990
Du et al. Locations, city connectivity and innovation zones in China: a dynamic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community
Orzes et al. Build–operate–transfer (BOT): an emerging entry mode for service offshoring
Wohlers et al. Innovative city hall: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policy adoption in the US and France
Sinha et al. Challenges in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capital in techni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hen On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Alumni Re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FLYING HI-TE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O QIANG

Effective date: 201011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41 NO.7, UNIT 8, NO.57, FEIZHUSHI STREET,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O: 100048 ROOM 1309, QINGYUAN BUILDING, NO.6, NORTH STREET,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6

Address after: 100048 room 6, light garden building, 1309 North Street, Fu Che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Xiang Fei Weiy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8, unit 57, 7 pig street, Wuhou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Ao Qi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