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6591C -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6591C
CN100536591C CNB2005100370048A CN200510037004A CN100536591C CN 100536591 C CN100536591 C CN 100536591C CN B2005100370048 A CNB2005100370048 A CN B2005100370048A CN 200510037004 A CN200510037004 A CN 200510037004A CN 100536591 C CN100536591 C CN 1005365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alling
group
subscriber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370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5639A (zh
Inventor
李宗政
陈华
杨国
张万帅
徐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TE TRUNKI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2005100370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6591C/zh
Publication of CN1925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5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59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主叫用户发起集群呼叫;基站根据主叫用户的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通过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寻呼地址,直接在本基站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基站建立集群呼叫的业务信道并分别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通话。本发明通过映射关系,将呼叫号码和寻呼地址一一对应,不需要经过集群调度网络节点的号码解析和转换,直接在基站侧就可以根据起呼信息,寻呼被叫用户,与传统的集群系统呼叫建立过程相比,有效节省了起呼和寻呼消息从基站收发信机到基站控制器再到集群调度网络节点间转发的时延,对处于同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的集群用户,能明显缩短集群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群通信系统,如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2000制式的集群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制式的集群系统、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制式的集群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移动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是将蜂窝通信技术与专用调度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的接续,支持群组呼叫(即一对多的呼叫方式)。这样的集群通信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对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企事业、公安、警察以及军队等部门。
群组呼叫是集群系统中重要的业务特征,通过在扇区下共享前反向业务信道的方法,提供对小范围内大容量群组(一个群组可包含成百上千的用户终端,且这些用户终端都位于小范围的扇区下)的群组呼叫的支持。允许单用户与组内所有用户同时通话,组内用户,除了正在说话的以外,其他人必须都在收听。
在现有技术中,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集群终端、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集群调度网络节点(集群调度网络节点是一个统称,包括集群调度服务器、集群调度客户端,以及其它集群功能网元)、集群位置管理寄存器、移动交换控制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归属位置寄存器。
对于基于CDMA制式的集群通信系统的群组呼叫业务,主被叫用户建立呼叫的过程如图2所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01主叫集群终端发起空中口的PTT(Push-to-Talk,即按即说)呼叫请求;
202基站收发信机向基站控制器转发PTT呼叫请求;
203基站控制器向集群调度网络节点转发PTT呼叫请求;
204基站控制器通过基站收发信机为主叫集群终端建立业务信道,并对主叫集群终端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205集群调度网络节点通过集群位置管理寄存器查询组用户信息,同时根据起呼信息中携带的组号码,查询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映射关系,获得被叫集群终端的空中接口寻呼地址;
206集群调度网络节点发起对被叫集群终端的寻呼;
207基站控制器向基站收发信机转发PTT寻呼;
208基站收发信机在空中口寻呼被叫集群终端;
209收到PTT寻呼消息的被叫集群终端向基站收发信机回寻呼响应;
210基站控制器通过基站收发信机为被叫集群终端建立业务信道,并对被叫集群终端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211主叫集群终端获得授权,开始进行PTT通话。
在PTT集群呼叫业务中主被叫终端建立呼叫的过程是串行式呼叫建立过程,基站必须将PTT呼叫请求消息送到集群调度网络节点,由集群调度网络节点进行号码解析。对组呼业务,还必须由集群调度网络节点进行呼叫组号和寻呼地址或组标识的映射。对于组呼业务来说,由于扇区下群组内的用户终端数量可达到成百上千,如果采用上述的呼叫建立过程来建立呼叫,则将导致群组呼叫的建立时间很长,不可能满足集群通信快速响应的需求。
集群通信最主要的特点是要求呼叫的接续时间短,能快速建立呼叫,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实现集群的组呼功能,但无法满足集群系统所要求的快速接入要求。为了实现集群通信快速响应的要求,必须对普通的呼叫建立流程及方式进行改造,减少呼叫处理的环节,缩短呼叫建立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快速呼叫建立,从而满足集群用户快速响应的呼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基站收发信机根据起呼的号码或是组标识,通过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寻呼地址,直接在本基站收发信机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
基站收发信机也可以再向基站控制器转发主叫的集群呼叫请求,由基站控制器在与它相连的其它基站收发信机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
基站控制器还可以再向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主叫的集群呼叫请求,由集群调度服务器在包含多个基站控制器的调度区内寻呼被叫用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表述为以下步骤:
1、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主叫用户发起集群呼叫;所述集群呼叫可以是组呼、私秘呼或全双工呼叫等。
1.2基站根据主叫用户的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通过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寻呼地址,直接在本基站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
1.3基站建立集群呼叫的业务信道并分别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1.4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通话。
步骤1.3中的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是单独为主叫、被叫建立业务信道,或同时分别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所述基站可以是指接收主叫用户发起集群呼叫的基站收发信机。
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和基站控制器,所述步骤1.2可以进一步包括:
1.2.1基站收发信机根据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构建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在本收发信机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
1.2.2基站收发信机向基站控制器转发主叫用户的集群呼叫;
1.2.3基站控制器根据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构造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向本基站控制器范围内其它与之相连的基站收发信机发送寻呼消息,其它收到寻呼消息的基站收发信机在空中接口寻呼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
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1基站控制器收到主叫用户的集群呼叫后,继续向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集群呼叫;
7.2集群调度服务器查询该组用户的调度服务区,向与本集群调度服务器相连的其它基站控制器发送对被叫用户的寻呼消息,其它基站控制器通过其连接的基站收发信机寻呼调度区内的本组用户。
在基站控制器向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集群呼叫前,集群调度服务器还可以通过集群位置管理寄存器对主叫用户进行鉴权,确认本次集群业务呼叫的合法性;鉴权通过,则继续;鉴权失败,则结束该流程。
本发明通过映射关系,将呼叫号码和寻呼地址一一对应,不需要经过集群调度网络节点的号码解析和转换,直接在基站侧就可以根据起呼信息,寻呼被叫用户,与传统的集群系统呼叫建立过程相比,有效节省了起呼和寻呼消息从基站收发信机到基站控制器再到集群调度网络节点间转发的时延,对处于同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的集群用户,能明显缩短集群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的集群通信系统集群呼叫建立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群组呼叫和私密呼叫是集群系统中重要的业务特征,群组呼叫即单用户可以在允许的时候与组内的所有人同时通话。除了正在讲话的人以外,其他人组内用户必须收听,而且一旦有组内用户按下PTT键,其他用户的优先级如果和正在讲话的人的优先级相同,则不能抢断,只能等待讲话的人完成本次通话过程。私密呼叫则是一对一的用户呼叫,在一个组中,也可以选择想要进行通话的对象进行通话,而不被组内的其他成员收听到。
在传统的集群通信系统中,群组呼叫的起呼用户直接呼叫组号,基站将起呼消息转送到集群调度服务器后,由集群调度服务器进行号码解析,获得组标识,并传递给基站,基站按照组标识构造寻呼地址,在空中寻呼组内用户。私密呼叫的起呼用户直接呼叫被叫号码,同样经过集群调度服务器的号码解析,将组标识传给基站,再由基站寻呼被叫用户。集群呼叫建立要经过从起呼用户到基站,从基站到调度服务器,再从调度服务器到基站,从基站到被叫用户的一系列交互过程。
本发明为实现呼叫的快速建立,基站收到起呼用户的呼叫请求后,不通过调度服务器,直接在本基站范围内寻呼组内用户或被叫用户,集群呼叫建立只需要经过从起呼用户到基站,再从基站到被叫用户的交互过程,从而加快呼叫的建立。基站在上述直接寻呼过程的基础上,也可以继续原有的呼叫请求流程。调度服务器向基站发送集群寻呼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不再向原有的基站发送寻呼请求,而只向该调度区内其它基站发送集群寻呼请求,以减少不必要的消息传送负荷。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呼叫,不限于组呼、私密呼,还包括全双工呼叫(普通语音)等,只要涉及到需要被叫用户的呼叫都可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在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以组呼为例:
301主叫用户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发起空中口的PTT(Push-to-Talk)即按即说呼叫,请求组呼业务,起呼信息中携带组标识号;
302BTS(Base Station Transceiver基站收发信机)根据组标识号构造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在本BTS范围内寻呼组内用户;
303BTS向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转发PTT组呼请求;
304基站控制器BSC通过BTS为主叫用户MS建立组呼业务信道,并对主叫用户MS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这里,可以增加如下步骤:集群调度网络节点通过集群位置管理寄存器对主叫用户进行鉴权,确认本次集群业务呼叫的合法性。鉴权通过,则继续;鉴权失败,则结束该流程。
305BSC继续向PDS(PTT Dispatch Server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PTT呼叫请求;
306BSC根据组标识号构造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向本BSC范围内其它与之相连的BTS发送组呼的寻呼消息(这里一般不包括接收主叫用户起呼的BTS,当然也可以再向这个BTS发送),其它收到寻呼消息的BTS在空中口寻呼组内用户;
307PDS查询该组用户的调度服务区,向与本PDS相连的其它BSC发送组呼对被叫用户的寻呼消息(这里,一般不包括接收到主叫用户集群呼叫请求的BSC,当然也可以再向该BSC发送),其它BSC通过其连接的BTS寻呼调度区内的本组用户;如调度区只包含发起组呼的BSC,该步骤可以省略;
308收到PTT寻呼消息的被叫用户向所在的BTS回寻呼响应;
309BSC通过BTS为被叫用户建立业务信道,并对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310主叫用户获得授权,开始与组内用户进行PTT通话。

Claims (7)

1、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主叫用户发起集群呼叫;
1.2基站根据主叫用户的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通过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寻呼地址,直接在本基站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
1.3基站建立集群呼叫的业务信道并分别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1.4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通话。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的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进行业务信道指配,是指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建立共享的业务信道,或分别为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建立各自的业务信道。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是指接收主叫用户发起集群呼叫的基站收发信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集群呼叫是组呼、私秘呼或全双工呼叫。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和基站控制器,所述步骤1.2包括:
1.2.1基站收发信机根据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构建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在本收发信机范围内寻呼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
1.2.2基站收发信机向基站控制器转发主叫用户的集群呼叫;
1.2.3基站控制器根据起呼号码或组标识号构造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的寻呼地址,向本基站控制器范围内其它与之相连的基站收发信机发送寻呼消息,其它收到寻呼消息的基站收发信机在空中接口寻呼被叫用户或组内用户;
所述步骤1.3为:基站控制器通过基站收发信机为主叫用户建立业务信道并进行业务信道指配;
6、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7.1基站控制器收到主叫用户的集群呼叫后,继续向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集群呼叫;
7.2集群调度服务器查询该组用户的调度服务区,向与本集群调度服务器相连的其它基站控制器发送对被叫用户的寻呼消息,其它基站控制器通过其连接的基站收发信机寻呼调度区内的本组用户。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控制器向集群调度服务器转发集群呼叫前,集群调度服务器通过集群位置管理寄存器对主叫用户进行鉴权,确认本次集群业务呼叫的合法性;鉴权通过,则继续;鉴权失败,则结束该流程。
CNB2005100370048A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Active CN1005365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70048A CN100536591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70048A CN100536591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639A CN1925639A (zh) 2007-03-07
CN100536591C true CN100536591C (zh) 2009-09-02

Family

ID=3781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370048A Active CN100536591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65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659A (zh) * 2007-06-29 2008-12-3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呼叫的方法、信令控制装置、网络单元及系统
CN101159926B (zh) * 2007-10-16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cdma制式集群组呼的方法
CN102149048B (zh) * 2011-03-29 2014-05-1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系统用户管理方法、呼叫方法和终端
CN103533507B (zh) * 2013-09-26 2016-05-18 北京市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内实现全双工组呼的方法
CN104469702B (zh) * 2014-12-11 2018-02-16 中细软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知识产权呼叫网络的集群系统的呼叫方法
CN108449724B (zh) * 2018-01-19 2022-04-12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号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190870A (zh) * 2019-06-14 2019-08-30 广州维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dt多载频基站
CN110366160B (zh) * 2019-06-27 2021-12-17 深圳市奥克多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多sim卡集群读卡通话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027A (zh) * 2004-03-05 2005-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业务鉴权接口及集群业务鉴权实现方法
CN1568034A (zh) * 2003-07-07 2005-01-1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集群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567793A (zh) * 2003-06-09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集群业务的方法
CN1602090A (zh) * 2003-09-22 2005-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组内短消息发送的方法
EP1545148A2 (en) * 2003-12-17 2005-06-22 Motorola,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nd a m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7793A (zh) * 2003-06-09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集群业务的方法
CN1568034A (zh) * 2003-07-07 2005-01-1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集群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602090A (zh) * 2003-09-22 2005-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组内短消息发送的方法
EP1545148A2 (en) * 2003-12-17 2005-06-22 Motorola,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nd a m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CN1561027A (zh) * 2004-03-05 2005-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业务鉴权接口及集群业务鉴权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639A (zh) 200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6591C (zh)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呼叫方法
US657787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mporary identification numbers for mobile terminals
CN100455070C (zh) Cdma数字集群传统式组呼的呼叫建立和呼叫控制方法
CN101287181B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主动迟后接入方法
CN1292603C (zh) 实现集群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1662732B (zh) 一种集群用户呼叫接续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88662A (zh) 一种实现宽带数字集群组内多媒体业务实时传送的方法
CN103024682A (zh)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实现半双工单呼业务的方法
CN101146271B (zh) cdma2000集群通信系统的群组高速数据传送方法
CN101594576B (zh)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跨省组呼的方法
CN101860421B (zh) 实现组呼信道上行链路抢占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82122A (zh) 一种基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组呼建立方法、网络侧设备
CN102857883B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基于数据驱动的呼叫快速建立方法
CN102469428A (zh) 一种为用户终端推送增值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61901C (zh) 一种cdma数字集群组呼通话过程的实现方法
CN101111010B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中语音转发的实现方法
CN101502139B (zh) 一种在集群通信中快速接入的方法
CN105163287A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群组呼叫临时加入功能的实现方法
CN107027107B (zh) 一种集群交换中心组呼并入方法及冲突解决方法
CN101094526B (zh) 一种码分多址数字集群传统式组呼实现漫游的方法
CN101502142B (zh) 一种在集群通信中的语音报文格式及其传输方法
US8194620B2 (en) Method for terminals to switch the reverse traffic channels in CDMA group call service
CN100461902C (zh) 一种集群通信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00417056C (zh) 在cdma制式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永远在线的方法
CN101237628A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一键通呼叫提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ZHONGXING GAODA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40212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12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A, 3rd floor, block 3-11, Zhongxing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xing Gaod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block A, layer 6, layer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1901-3, Zhongxing building, No. 19, East Garden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TE TRUNKI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A, 3rd floor, block 3-11, Zhongxing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xing Gaod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