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2649C -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2649C
CN100522649C CNB2005800273258A CN200580027325A CN100522649C CN 100522649 C CN100522649 C CN 100522649C CN B2005800273258 A CNB2005800273258 A CN B2005800273258A CN 200580027325 A CN200580027325 A CN 200580027325A CN 100522649 C CN100522649 C CN 1005226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
identification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73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1759A (zh
Inventor
J·雷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ROHM Co
Ahlstrom Kauttua Oy
Original Assignee
ASTROHM Co
Ahlstrom Kauttua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ROHM Co, Ahlstrom Kauttua Oy filed Critical ASTROHM Co
Publication of CN101001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1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26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26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印刷文字或图形的表面的成层材料如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所述成层材料包括基板(1)和包含对紫外光或相似物质敏感的识别试剂的发光涂覆层,即所谓的识别层(2)。至少一个识别层(2)被施加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识别层的表面轮廓符合所述基板(1)的自然成形构造且符合可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顶部上的其它涂覆层的表面轮廓,以使得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脊部的区域(21)处的所述识别层(2)比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谷部的区域(22)处的所述识别层更薄;且所述识别层(2)大体上且有利地覆盖整个下表面;且由于所述涂覆层存在厚度变化,因此所述识别层(2)在与紫外光或相似物质反应时具有不连续强度,导致呈现云状外观。所述成层材料还可包含其它涂覆层,如对比层(3)和/或深度层(4、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成层材料的方法。

Description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印刷文字或图形的表面的成层材料,如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web),所述成层材料包括基板和包含与紫外光或相似物反应的识别试剂的发光涂覆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层板状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确保特定制造者的产品的确由该制造者制造、输送或拥有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品的购买者基于包装或产品本身上的数据标记或基于被告知的信息加以确定。
这种真实性检查当然最公知地源于与传播所谓盗版产品或其它产品和文件的伪造品的斗争。如果可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测试产品包装本身且可确保其真实性,则在例如海关检查过程、库存购买过程和常规商店中对包装进行真实性检查变得大为容易。包装的真实性检查过程当然是同时旨在确保产品包装的容纳物的真实性的工艺的一部分。用于对包装来源进行真实性检查的相同技术可应用于产品本身的真实性标记。
不同的有价纸张的伪造品的增长之快令人惊恐,且令人遗憾的是,伪造品的质量很高,所述有价纸张为入场门票或表明价值的其它印刷文件。因此,有必要旨在开发解决方案,通过该解决方案,真实的产品及其真实的包装可易于被识别并与伪造品区别开来。
在现有技术中,布置与基板相关的发光颗粒作为例如与光反应的细粒,所述细粒在就要到达流浆箱之前被混合在纸浆内,正如根据EP专利说明书226 367 B1的解决方案中所披露的那样。细粒也可被混合在涂覆层内。这些清晰的三维细粒的尺寸必须具有超过约30μm的直径以使得当通过紫外光照射细粒时,人眼可以看见所述细粒。由于商业上可得的发光颜料通常具有尺寸为3μm至5μm的直径,因此在根据EP 226 367 B1的解决方案中,有必要在与制造人眼不可见的这些小颗粒的工艺分开的独立工艺中制造上面提到的细粒,所述细粒则将具有人眼可见的尺寸。还可利用不同颜色的细粒使伪造更加困难。在该解决方案中,发光细粒形成了独立的发光斑点或斑点积聚部,所述斑点或斑点积聚部因此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是清晰可见的且与其背景相比形成了锐利的边缘。
在板状材料的表面上布置例如以均匀涂覆层形式存在的对于紫外光敏感的发光材料也是已公知的。当发光材料暴露于紫外光时,其提供了清晰且均匀的发光总效应。然而,从印刷技术角度考虑,通过所谓紧凑式喷墨打印可相对易于仿造这种均匀的发光涂覆层。
另一方面,美国公开专利2003/0228447示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针对的是通过提供机械凹陷部如基板上的标志或类似物使成层材料的仿造复杂化,由此布置在基板上的涂覆层在凹陷部处形成层,该层比周围区域中的层更厚。如果这种机械凹陷部上的涂覆层包含光学增白剂,则可在紫外光下清晰地看到安放在规则空间处的凹陷部,原因在于那些斑点具有更多包含光学增白剂的涂层。这形成了与成层材料中的水印相似的保密结构。包含光学增白剂的涂层的厚度在其它区域上是均匀的且在凹陷部处局部更厚。因此,当在紫外光中检查包含光学增白剂的涂层时,该涂层形成了规则图案。从印刷技术角度考虑,仿造较深地放置在结构中的这种保密因子是困难的。然而,必须通过专用辊子制造这种机械凹陷部,所述专用辊子极为昂贵且必须单独制造用于每种所需图案的专用辊子。因此,图案的改变或其重新放置过程因此不易实施。由于我们在讨论通过辊子产生的图案,则利用这种技术还直接导致形成层重复、规则的图案,所述图案具有预定均匀量的被均匀分布在凹陷部外部区域中的包含光学增白剂的涂层和某种程度上更大量的位于凹陷部上的包含光学增白剂的涂层。
例如对于钞票纸或类似物而言,在产品基板中包括与紫外光产生光学反应的不同纤维或颗粒也是已公知的,由此当制造纤维配比时,纤维或颗粒已被引入结构内。
美国公开专利6,632,773同样披露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在记录材料的背面侧上使用与热敏记录材料相关的对紫外光敏感的发光材料。该发光材料优选是基于芘磺酸酯的。该材料与碱性液体接触时在白天也是可见的。通过在基板中加入可溶于水的吖嗪颜料甚至更加强化了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所述吖嗪颜料在与适当的酸性溶剂混合物接触时,在纸中产生了可见颜色反应。该公开专利中披露的另一种可选方式对应的基本观点与上面提到的EP专利说明书226 367 B1中已经披露的基本观点相同,在所述可选方式中,发光材料被置于纸的表面上例如作为不规则点状图案(第3栏,第11-14行)。当通过紫外光照射这些点状图案时,所述图案是清晰可见的且与其背景相比呈现锐利边缘。
然而,上面提到的利用对紫外光敏感的彩色涂层的发明存在某些缺点。当特定保密材料(security material),即对紫外光敏感的识别材料,已通过上面提到的方法中的一种方法被布置在产品的外表面上或内部结构中时,发光效应作为均匀或锐利边缘现象变得可见,由此可能通过印刷机器和/或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印刷机系统模仿这种保密解决方案。例如,在考虑到印刷技术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至少在某种质量水平上模仿在美国专利说明书6,632,773(第3栏第11-17行和第4栏第27-33行)中提到的处于材料外表面上的规则或不规则滴状或条带图案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对紫外光敏感的识别材料。
上面描述了一些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的目的是提供尽可能难以模仿的产品。然而,可能通过不同印刷机器和/或印刷机技术模仿这些解决方案。此外,这些解决方案中的一些来自于昂贵或不易变化的制造观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成层结构,使得通过常规印刷机器和印刷机技术伪造所述成层结构极其困难或甚至不可能的,且然而同时提供这种保密结构使得可易于例如通过紫外光进行对所述保密结构的识别,而不需要利用例如化学试剂。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不同级别识别元件的成层结构,一些所述识别元件可易于被检测且其它识别元件需要专用设备和技术。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难以仿造的成层材料的方法,可通过利用不同的已公知涂布技术优选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于板状材料实施所述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成本有效的方式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因此,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目的是有利于对例如产品包装、粘贴标签或湿胶贴标签、有价纸张、自粘标签或由成层材料制造的其它产品进行真实性检查。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披露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元件和这种成层结构的制造方法。
下面在公开专利:Pappersteknik,Christer Fellers,Bo Norman,KTH,Stockholm 1996中对与本发明相关的造纸过程的基本特征即匀度进行描述,所述匀度是在成层材料的制造过程中由在生产基板如通过造纸机形成的纤维板的过程中的制造工艺本身所导致出现的:
匀度是纸的基重产生的小尺度变化
板平面中的纤维分布决定了纸的匀度
在物理上,匀度可由下列公式表示
Figure C200580027325D0009101503QIETU
其中
F=匀度值
wm=平均基重
当通过纸、卡纸板或非织造布机器制造板状材料时,要被制造的板总是具有其典型的匀度。该匀度与特定机器相关且取决于机器的操作参数和相应的机械特征。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降低匀度值,且因此可改进匀度。然而,匀度本质上是随机现象且导致例如出现纸板表面具有不规则地形的现象。
通常,当开发且改进造纸工艺时,目的在于达到尽可能小的匀度值,换句话说,使基重的局部分布尽可能均匀。因此,对于造纸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高的匀度值是负面特征,且如果可能的话有意地避免出现高的匀度值。同时,目的在于使得施加在纸板表面上的所有涂覆层尽可能均匀。这同样使得能够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另一种典型愿望,即达到使涂覆层均匀覆盖的目的。
通过本发明,已经理解接受了与纸、卡纸板和非织造材料的制造相关的某些特征的存在,所述特征通常被认为是负面的。这些特征的一个特征即匀度是随机现象,且另一个特征,所述特征为该特征的副产物,即由刮板涂布技术制造的涂覆层的厚度的变化,是由于涂布技术本身所导致产生的,接受这些特征是有意的选择。通过组合和改变这些特征和在每种情况下最实用的涂布方法,可能生产在保密意义上具有很高标准的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
与本发明相关的术语成层材料的涂覆层指的是通过在表面上添加材料作为不连续层或作为连续即基本上覆盖的层而被施加到特定表面上的材料层。大体上不连续或大体上连续的涂覆层可覆盖整块板或仅覆盖板的一部分。如果,例如,在随后的涂布站将具有相同成分的涂层施加在成层材料上,则这被认为构成了两个独立的涂覆层。UV不敏感型涂覆层同样指的是不包含光学增白剂或识别试剂的涂覆层。UV不敏感涂覆层优选例如包含吸收紫外光的TiO2。从现在起,为术语简短起见,术语UV不敏感与本发明结合使用。不同级别的识别元件是
外显型的(overt type),所述外显型指的是人眼连续可见的保密元件,
内隐型的(covert type),所述内隐型指的是需要通过外部设备如紫外光或简单的化学试剂进行检测的保密元件,所述试剂易于使用,例如在识别过程中仅使用水,和
法证型的(forensic type),所述法证型需要更复杂的实验室级识别设备或工艺。
与本发明相关的术语对比层指的是叠置在基板上的涂覆层,所述涂覆层是成层材料如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的一部分,所述涂覆层包含光学增白剂或识别试剂作为不连续涂覆层,例如作为随机斑点图案、条带图案、作为通过一些已公知的印刷技术实现的所谓标志或其它一些不连续图案。识别试剂指的是除了光学增白剂以外的发光试剂,所述发光试剂的制造可能性和可得性非常有限且受到严格监督。光学增白剂的主要功能是为所关注的产品提供在视觉上更亮的外观,当紫外光触及光学增白剂且转化成可见光时,获得了所述外观。与对比层结合使用的光学增白剂或识别试剂与紫外光进行反应。光学增白剂是造纸过程中的所谓基本化学品,因此它们对人们来说是易于得到的。为了能够以最可能保密的方式利用对比层的操作原理,优选选择可得性非常有限的对比试剂。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的对比层优选由液体材料形成且优选能够部分穿透底层结构或涂覆层。对比层的粘性因此优选大体上低于例如纸板的常规涂层所通常采用的粘性。因此,对比层可优选通过所谓喷涂技术或一些其它的相应涂布技术形成,其中涂层颜色被应用于通过喷嘴孔或相似的给料装置涂布的表面,所述喷嘴孔或给料装置与要进行涂布的表面在一定距离内。也可利用其它印刷技术形成对比层。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对比层优选被直接施加在基板的顶部上。我们的对比层因此优选大体上仅是二维的,即尺寸与所提到的不连续图案如斑点或条带的形状相关。如果颗粒被用于形成对比层的涂层中,则它们的维数小到人眼不可见的程度,由此例如上面提到的喷涂技术或不同的印刷技术可用于形成对比层。根据本发明的对比层的这些图案因此大体上没有厚度,这与例如结合根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EP 226 367 B1的识别层使用的细粒不同。在EP公开专利226 367B1中,细粒,换句话说直径为30-500μm的较大的三维颗粒已被用作识别试剂。在根据EP公开专利226 367 B1的发明中,识别层中的这些颗粒因此旨在对于人眼是可见的。
形成对比层的图案包含光学增白剂,如Tinopal ABP-Z(商品名)或实际识别试剂且优选包含粘结剂,如CMC(羧甲基纤维素)、淀粉、PVA(聚乙烯醇)或相似物质。
在我们的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对比层中的不连续图案,如斑点、所谓溅滴图案、条带、标志或相似的图案的最小尺寸、长度/宽度基本上使得它们对于人眼而言是可见的,换句话说它们的最小尺寸优选为上面提到的至少约30μm。在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实施例中,目的在于避免出现大量小的图案,换句话说,避免出现比人眼可察觉到的图案更小的图案。太小的这种图案,例如无意产生的气溶胶喷雾的微小溅滴图案,导致削弱了对比层的有效功能,原因在于它们降低了人眼可见的对比图案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这些对比层。在一个且相同的对比层中可存在具有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导致存在对比的材料。形成不同颜色的对比度的材料优选用于不同对比层中。导致形成相似颜色的对比度的材料可用于一个对比层或不同的对比层中,但在那种情况下,必须确保当成层材料暴露于紫外光或相似物质时,具有相同颜色且在紫外光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材料的所发出的光,或其它颜色强度,足以带来所需对比效应。如果包含液滴图案的对比层被置于比识别层更远的外部,则至少一个涂覆层优选被设置在对比层的顶部上以便不会使对比层被用作最外层且因此易于被仿造,且另一方面在成层材料的外表面中提供印刷特征以使得当利用所需印刷方法时,最终印刷质量可满足所需质量标准。在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实施例中,对比层优选由液体材料形成,所述液体材料部分穿透底部材料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对比层基本上不具有厚度,正如如果对比图案例如由人眼可见的细粒形成所出现的情况那样。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对比层基本上不存在厚度尺寸所带来的有利特征在于易于通过常规在线涂布技术将其它涂覆层施加在对比层的顶部上。此外,例如,喷涂技术是非常有用且经济的涂布方法。
在本发明中,术语识别层指的是包含与紫外光或类似物质反应的识别试剂的涂覆层。识别试剂指的是除光学增白剂以外的发光试剂,所述发光试剂的制造和可得性非常有限且受到严格监督。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识别层可被施加作为产品的最终外表面,在所述最终外表面的顶部上例如设置印刷品。识别层优选位于对比层的顶部上。识别层可直接位于对比层的顶部上或在识别层与对比层之间可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涂覆层。尽管我们对所使用的与外表面相关的保密元件的确很苛求,但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因此甚至可被用作外表面。这是由于就印刷技术而言,即使不是不可能,但为仿造目的而制造根据我们的发明的不规则云状识别层也是极为困难的。然而,一个或多个其它紫外不敏感涂覆层仍优选被设置在识别层的顶部上,以便优化外表面的印刷特征。由此,就保密特征而言,包含昂贵的识别试剂的识别试剂层的厚度可保持优化。然而,识别层还可位于对比层下面且在这些层之间可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涂覆层。
识别试剂通常是发光或发磷光试剂。可通过多种已公知的涂布方法形成包含识别试剂的识别层,所述识别层或多或少有效地沿循基板的表面轮廓。这种涂布方法例如为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上面提到的每种涂布方法具有其本身的特征效应,要形成的涂覆层轮廓沿循基板轮廓。当选择适当的涂布方法,例如上面提到的一种方法时,可在考虑底部表面质量和轮廓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选择涂覆层的轮廓。然而,必须具有识别层和对比层的廉价专用解决方案可被实现以便通过喷涂技术由识别试剂形成对比层且对比层图案由此为随机分布的液滴图案。在该特定情况下,识别层可由不那么昂贵的光学增白剂形成。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尽可能保密但更为昂贵的解决方案,则通过喷涂技术由具有特定颜色明暗度的识别试剂形成对比层且随后识别层由具有不同明暗度的识别试剂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解决方案中,例如,首先通过刮板涂布技术将两个独立的紫外不敏感涂覆层设置在例如通过喷涂技术产生的不连续对比层的顶部上,且同样通过刮板涂布技术将最外识别层施加在独立的紫外不敏感涂覆层的顶部上,印刷品被进一步施加到最外识别层上。通过这种涂布方法如通过刮板涂布技术形成包含识别试剂的识别层,所述方法通过利用适当涂布参数产生完全覆盖的识别层,所述识别层的轮廓厚度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可使用这种涂敷技术,在通过所述技术产生的涂覆层中,即使有的话也仅是极少的包含识别试剂的涂层保持位于成形构造的局部脊部中,而更多的包含识别试剂的涂层保持位于成形构造的局部谷部中。由此,由于识别层厚度在要进行涂敷的表面的不同部分是变化的,因此识别层暴露于紫外光时首先呈现云状外观。在这种解决方案中,位于识别层下面的对比层事实上且同样是可清晰可见的。根据识别层和其它两个涂覆层的局部厚度,人眼看到的对比层图案的强度产生变化,因此取决于上述涂覆层形成的每种局部对比图案的覆盖率。这些对比图案的覆盖率大体上以连续滑动覆盖的形式发生,换句话说取决于识别层和其它可能的中间层的厚度轮廓变化,位于所述识别层和其它层下面的对比层的不连续图案消失了或对于人眼而言更清晰可见。一方面对比图案沿识别层下面的深度方向对于人眼而言的可见度,且另一方面识别层的颜色强度以及云状外观的连续滑动变化,使得在实践过程中甚至不可能利用不同仿造技术,尤其是基于印刷机器和/或印刷机技术的那些仿造技术,原因在于需要丝网带来变化的发光强度,这同样易于例如通过放大镜进行检测。
识别层沿循基板和可能设置在基板顶部上的其它涂覆层的轮廓以使得通过利用适当的涂布技术,如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可产生具有变化厚度的识别层。由此,在对应于基板脊部的区域处设置了比对应于基板谷部区域处更薄的识别层。
例如,在利用所谓轮廓涂布技术,如气刀涂布或幕帘涂布技术,形成识别层时不会产生问题,原因在于通过这些技术进行的涂布沿循要进行涂布的表面的成形构造以便形成均匀涂覆层。由此,所述技术不会产生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具有变化厚度的云状涂覆层。在现有技术的美国公开专利2003/0228447 A1中披露的水印型凹陷部与施加在凹陷部顶部上的识别层之间形成了清晰且锐利的界面。在该公开专利中所述的解决方案中的识别试剂层具有均一厚度,或在一些点处,换句话说在机械凹陷部处,厚度大于基本厚度,正如较早已经描述的情况那样。
当在基板上设置对比层时,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的基板的剖面轮廓的基本形式保持大体上不变。这导致基板剖面轮廓的基本形式的主要特征同样保持在直接施加到对比层上或对比层上的一些其它涂覆层顶部上的识别层中。当形成对比层时,有意沿循基板的成形构造。这种情况例如可通过喷涂技术产生对比层而实现。正如上面已经提到地,根据我们的发明的对比层的图案大体上是二维的,换句话说,所述图案的第三维基本上不会从在顶部上已经设置对比层的表面出现。如果利用例如基于细粒的解决方案形成对比层,则对比层的图案将明显是三维的,这是由于其尺寸必须使得它们对于人眼是可见的。这同样将导致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话,也很难利用在纸张涂布过程中使用的常规涂布方法如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在上面提到的涂布方法中,涂层膜的计量(涂层量的调节)需要涂层颜料不含如同EP公开专利226 367 B1中所述的那些细粒。为了使人眼可见,发光细粒所应该具有的尺寸使得这样的细粒将会导致在应用上述涂布技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使用的识别试剂和光学增白剂中存在的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这使得可毫无困难地利用上面提到的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
因此,在本解决方案中利用发光细粒限于造纸机的湿部。如果在形成基板后可带来发光效应,正如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出现的情况那样,则就总的经济性而言可获得很好的结果。在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在形成基板后,换句话说在网部或类似部分之后,至少一部分且优选所有与紫外光反应时形成发光效应的识别试剂和/或光学增白剂被设置与成层板状材料相关。
在我们的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对比层被直接设置到基板上,或在这些层与基板之间已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紫外不敏感层。此外,在形成识别层之前,优选一个或多个紫外不敏感层已被设置到对比层上。这将强化当具有不同颜色强度的识别层连续滑动地且部分地覆盖对比层的斑点、条带或其它图案时形成的深度效应。可通过在对比层与识别层之间施加一个或多个紫外不敏感层作为深度层而强化对比图案的这种部分连续滑动覆盖效应。在我们的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对比层被施加在识别层下面,换句话说更接近基板。这种与纸、卡纸板或非织造物的制造工艺相关地形成的保密实体优选包括不规则的云状识别层和位于所述识别层下面的具有不连续图案的对比层,可以看到所述图案被部分覆盖,实际上,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很难通过印刷方法仿造所述保密实体的。除了制造所讨论的板所需要的机器如造纸机以外,制造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获得保密试剂或甚至不同保密试剂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所述保密试剂的获得是非常有限的。此外,整个制造工艺需要非常有熟练的技术人员。
根据识别层的厚度和基板上的其它涂覆层的厚度,根据我们的发明的识别层可在紫外光下以不同的不连续或云状图案为人眼所见。还可能利用对紫外光敏感的识别试剂,当具有不同波长的紫外光被导向所述识别试剂时,它们反射不同颜色。例如,基于芘磺酸酯的颜料可与254nm的紫外光进行反应作为绿色,而与360nm的紫外光进行反应作为蓝色。同时,设置在识别层下面的包含不连续图案的对比层在紫外光下可作为图案被看见,所述对比层在识别层下面的位置处对于人眼是清晰可见的,换句话说,对比图案或多或少清晰地被识别层和位于对比层顶部上的可能中间层覆盖。因此,在对比图案与识别材料的共同位置处产生了清晰的立体图像。根据基板的轮廓,眼睛看到在一些对比图案上面的更厚的涂覆层且相应地看到覆盖其它对比图案的更薄的涂覆层。因此,在谷部处的对比图案上存在更厚的涂覆层且相应地在脊部区域处存在更薄的涂覆层。因此,在谷部处的对比图案看起来强度更弱且在脊部处的对比图案强度更强。可通过利用显示出不同颜色或强度的对比图案的多个对比层甚至更加强化保密效应。还可能设置与基板相关,优选位于其中,的与紫外光反应的保密元件,所述保密元件已公知为例如纤维或颗粒,所述保密元件进一步提高了所谓成层结构的保密级别且甚至更加强化了人眼可见的深度效应。还可例如通过印刷技术制造对比层,由此所谓标志图案、文字或相似标记可被包括在所述对比层中。
当例如标签数据被印刷在包含不同保密部件的这种成层材料的表面上时,产生了印刷产品,例如在商店、库存准入装置(stockadmission)和海关检查站中可易于通过已经普遍使用的紫外检测器评测所述印刷产品的真实性。通过利用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否已经结合纸或一些其它板本身的制造和涂布工艺制造要进行检查的产品及其保密部件,由此无论是否在对比图案与识别层之间相互关系位置处实现了上述可见的三维效应,都易于仅通过紫外光进行识别。由于对比图案在紫外光下看起来明显是“二维的”,换句话说,当识别层和对比层被制造作为多层涂层时所产生的深度效应消失了,换句话说,未产生根据本发明的对比图案的覆盖效应,因此暴露了通过印刷机器技术进行仿造的企图。与印刷机器和印刷机技术相关的丝网特征的存在进一步使得更易于识别仿造品。
根据我们的发明的成层材料优选包含位于基板1或其它一些涂覆层如表面胶料中的至少一种法证型识别试剂,所述识别试剂为所使用的涂层颜料中的一种或这些颜料的组合,通过专业方法和/或在专业条件下如在实验室中对识别试剂进行识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进行描述,所述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然而,其目的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示出了包含识别试剂的涂覆层的轮廓的简化示意图,所述涂覆层形成了最外涂覆层且已被施加到用作基纸的基板上,图中明显夸大了基板与识别层的轮廓的高度差别;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使用了多个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解决方案未示出位于基板1上的其它涂覆层,所述其它涂覆层可能已被施加在识别层2下面。基板,在该特定实例中所述基板为基纸,具有其本身的典型剖面轮廓变化,所述轮廓变化与特定机器相关且取决于操作参数。在这些典型图中,基纸的剖面轮廓的这些差别被有意夸大。在根据本发明的基本解决方案的该实施例中,识别层2形成了最外涂覆层,在所述最外涂覆层的顶部上例如设置了印刷品。因此,与紫外光反应的识别试剂已被设置在形成最外染料层的涂层颜料中。识别层的厚度在成层结构的剖面轮廓的点21处,即在识别层2的脊部区域处,比在识别层2的谷部区域22处更小。由于包含识别试剂的涂覆层存在该厚度差,因此识别层2在紫外光下呈现云状外观。谷部区域22看起来更为明亮且脊部区域21成为不那么明亮的区域。脊部区域处的涂层可薄到使得在紫外光下很难看见发出的冷光。明亮度在谷部区域22与脊部区域21之间逐渐平滑地产生变化,明亮度不会产生任何径向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保产品保密性的基本解决方案由此基于使用包含识别试剂且覆盖整个表面的云状涂层,所述涂层的厚度根据局部成形构造产生随机变化。当例如刮板涂布技术中的刮板局部接触任何底部层轮廓的脊部区域时,仅有很少的包含识别试剂的涂层保持在该点处。相应地,大量更多的包含识别试剂的涂层保持在谷部区域中。由此,在要进行涂布的表面的不同区域处的识别试剂的量从脊部区域处为约零的情况随机变化为谷部区域处的完全明亮情况。在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识别层的厚度薄到使得由于通过适当的涂布技术如刮板涂布技术实施涂布,而有意地使得厚度且因此使得覆盖率产生了较大的相对差别。由此,当识别层暴露于紫外光时,由于识别层厚度差所致的覆盖率差别作为发光现象的强度产生的强烈变化而变得清晰可见。
如图2所示的解决方案示出了我们的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通过首先在基板顶部上施加对比层3且在其上施加两个深度层4和5而将保密元件加入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图还示出了特定区域21和22,图中示出了识别层2的剖面轮廓的厚度差,同样结合图1对所述厚度差进行了描述。已经通过喷涂技术在基板1的顶部上形成对比层3。对比层3因此由对比斑点31形成,所述对比斑点已被分布在剖面表面上,所述对比斑点的分布是完全不规则的,或如果需要这样的话,所述对比斑点可被布置以形成包括对比斑点31的更大实体,例如条带。如果例如通过印刷机器技术形成对比层3,则对比图案形成了所需构型的规则图案。这些对比斑点31或其它不连续对比图案如所谓喷溅图案、条带、标志或类似物的最小尺寸,长度/宽度,大体上使得它们对于人眼是可见的,换句话说它们的最小尺寸优选例如大于30μm或更大。当该成层材料暴露于紫外光时,在结构剖面的谷部区域处的对比图案31在点T2处显示出更低的强度,在所述点处位于对比层顶部上的总涂覆层的厚度较大。同时,在成形构造的这些谷部区域处,识别层的厚度在局部也更大且因此层的明亮度更为强烈。位于结构剖面的脊部区域处的对比图案31相应地被更突出地显现出来,这是因为在这些点T1处,位于对比图案31上的总涂覆层的厚度小于在点T2处的厚度。在谷部区域T2与脊部区域T1之间从不那么可见的区域即从位于涂层结构更深处的对比图案向在脊部处的更可见的区域即向位于略微更接近表面处的对比图案逐渐平滑地产生变化,而明亮度不发生任何径向变化。同时,脊部区域处的识别层的厚度在局部更小,有时甚至几乎不存在且因此明亮度更低,或有时在局部甚至几乎不明亮。
可例如通过造纸机/非织造布机器有利且容易地实施用于制造基于成层纸/非织造物的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由此在形成用作基板的板后,根据本发明的与紫外光进行反应的涂覆层被施加在基板顶部上。至少一些与紫外光反应的涂覆层,例如对比层,优选通过喷涂技术产生。其后,例如通过利用刮板涂布技术施加第一紫外不敏感涂覆层且其后施加第二紫外不敏感涂覆层以用作深度层,换句话说为整个结构在对比层与识别层之间提供尽可能大的距离,即尽可能强的三维效应,且同时提供部分覆盖对比层的效应。进一步地,通过利用刮板涂布技术,识别层被施加在两个深度层的顶部上。与紫外光反应的识别试剂因此成为最外涂覆层的一部分,所述最外涂覆层的其余构成部分要不然被选择以便就随后的印刷工艺而言为涂覆层的表面提供良好的特征。因此,识别层可位于外表面上,随后在所述外表面上施加所需印刷品。则除识别试剂本身以外,该外表面自然还包含可印刷外表面所必须的所有其它颜料和填充剂。在必要的情况下,识别层可被设置作为独立的涂覆层且最终的外部涂覆层可被施加到所述独立涂覆层上,印刷品被施加到所述最终外部涂覆层上。由此,可根据操作需要将识别层的厚度调节至不太薄但也不太厚的状态。因此,避免了过度使用昂贵的识别试剂。可同样形成最终涂覆层以使得其厚度和成分满足该特定印刷工艺的需求,随后在所述最终涂覆层上形成印刷品。还可通过单独的涂布机器施加一个或多个涂覆层。
正如较早结合图1和图2已经进行说明地,在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的识别层的强度变化大体上沿循基板的成形构造且因此强度变化的发生是随机且平滑的。因此,我们的识别层图案不具有任何锐利边缘。通常为仿造者所利用的印刷机器技术的典型特征是丝网图案表面,而我们的发明的解决方案的识别层不具有所述典型特征。如果目的在于通过印刷技术形成在紫外光下可见的识别层的云状发光外观且使得以发光方式部分地且平滑地覆盖对比图案,则即使在利用喷墨机器的情况下,也有必要总是利用一些印刷点成形构造或网屏形成所述连续褪色效应。通过利用内隐技术的简单解决方案,除紫外光以外还有常规放大镜,可对所述识别层进行识别,而无论是否通过印刷机器方法产生特定图案,即无论是否通过筛网处理图画表面。
结合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我们的发明可广泛地应用到如果需要产品或其部分的真实性的任何地方,所述产品或其部分本身是成层材料且在其表面上可印刷文字或图形。在成层材料可与产品本身结合使用例如作为包装或作为例如产品本身上的自粘结标签或湿胶贴标签或要施加到产品上的其它成层印刷产品的情况下,也可能利用本发明。已经仅通过结合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地,多种其它替代且可选的结构和变型可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出的本发明观点的范围内。

Claims (35)

1、一种具有可印刷文字或图形的表面的成层材料即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所述成层材料包括基板(1)和包含对紫外光敏感的识别试剂的发光涂覆层,即所谓的识别层(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涂覆层,即识别层(2),被施加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识别层的表面轮廓符合所述基板(1)的自然成形构造或符合施加在所述基板的顶部上的其它涂覆层的表面轮廓,以使得有意地提供了具有可变厚度的识别层(2),由此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脊部的所述识别层(2)的区域处施加的所述涂覆层比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谷部的区域处的所述涂覆层更薄;且所述识别层(2)有利地覆盖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的整个下表面;且由于所述涂覆层存在厚度变化,因此所述识别层(2)在与紫外光反应时就其强度而言是不连续的,导致呈现云状外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包含对比识别试剂或光学增白剂的涂覆层,换句话说所谓对比层(3),被进一步施加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对比层是通过已公知的印刷技术产生的不连续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对比层(3)的所述图案包含光学增白剂或对比识别试剂和粘结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光学增白剂或对比识别试剂的形成所述对比层(3)的所述图案即不连续图案是二维的且主要具有这样一种尺寸以使得当通过紫外光对具有对紫外光敏感的涂覆层的所述成层材料进行照射时,所述图案对于眼睛而言是可见的(最大尺寸大于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被布置与所述成层材料的所述识别层(2)相关的对紫外光敏感的所述发光识别试剂与所述对比层(3)中使用的所述对比识别试剂或光学增白剂相比具有不同颜色或具有不同颜色明暗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层(2)被直接施加在所述最外对比层(3)的顶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识别层(2)与所述对比层(3)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其它涂覆层,即所谓的深度层(4、5),即不包含光学增白剂或识别试剂的涂覆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层(4、5)是紫外不敏感型的,包含吸收紫外光的TiO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包含内隐型识别试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层材料进一步包含位于所述成层材料的所述基板(1)中或其它一些涂覆层中的至少一种法证型识别试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胶料包括至少一种法证型识别试剂,所述识别试剂为所使用的涂层颜料中的一种或这些颜料的组合,通过专业方法和/或在专业条件下即在实验室中对该识别试剂进行识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有多个涂覆层被施加在所述基板(1)上,至少两个所述涂覆层包含发光识别试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包含光学增白剂或发光试剂的所述涂覆层是不连续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图案是随机斑点图案、条带图案和所谓标志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被施加在所述基板(1)的顶部上的所述对比层被设置在所述识别层(2)的下面。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层(3)比所述识别层(2)更接近所述表面层。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层(3)的所述不连续图案是二维的,换句话说它们不会从在顶部上已经施加所述对比层(3)的表面上作为独立的升高部而出现,由此与被施加在所述对比层顶部上的所述涂覆层结合地,利用这种涂布技术产生所述涂覆层,所述涂覆层被希望在整个表面上延伸作为覆盖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利用刮板涂布技术施加所述涂覆层。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是羧甲基纤维素、淀粉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层(3)以随机斑点图案、条带图案和所谓标志中的一种形式存在。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隐型识别试剂以在紫外光下可见的纤维或颗粒的形式存在。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技术是刮板涂布、刮棒涂布和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中的一种。
23、一种制造成层板状材料的方法,所述板状材料包括由纸、卡纸板或非织造物形成的基板(1)且该板状材料包含与紫外光反应的识别试剂,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识别层(2)被施加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识别层沿循所述基板(1)或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顶部上的其它涂覆层的表面轮廓,以使得有意地提供了具有可变厚度的识别层(2),由此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脊部的所述识别层(2)的区域处施加的所述涂覆层比在对应于所述基底层(1)的谷部的区域处的所述涂覆层更薄,且所述识别层(2)有利地覆盖纸、卡纸板或非织造板的整个下表面;且由于所述涂覆层存在厚度变化,因此所述识别层(2)在与紫外光反应时就其强度而言是不连续的,导致呈现云状外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基板(1)上提供至少一个包含光学增白剂或对比发光识别试剂的二维不连续涂覆层,换句话说所谓对比层(3),所述对比层是通过已公知的印刷技术产生的不连续图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基板(1)上施加至少两个包含对比发光识别试剂或光学增白剂的不连续层,即对比层(3),作为通过适当的印刷技术产生的其它一些不连续图案,以使得所述对比层处于一个直接位于另一个顶部上的情况或在它们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其它涂覆层,且至少在所述最外对比层上施加一个或多个涂覆层,至少一个所述层,所谓识别层(2),包含发光识别试剂,且通过利用涂布技术涂布所述层以使得所述涂层的厚度轮廓沿循所述基板(1)或施加在所述基板顶部上的其它涂覆层的表面轮廓,所述识别层(2)覆盖整个下表面区域且包含识别试剂的所述涂覆层在与紫外光反应时强度是不连续的,因此导致呈现云状外观。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证在于,通过喷涂技术涂布所述对比层(3)。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形成所述对比层(3)时利用至少两个喷涂单元,由此产生具有不同颜色或形状的对比图案或具有相似颜色但具有不同强度或厚度的对比图案。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形成至少一个涂覆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谓刮板涂布技术或通过其它一些已公知的纸张涂布技术形成除所述对比层(3)以外的所述涂覆层,所述涂覆层沿循纸板的所述成形构造,这带来了所述涂覆层的厚度变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板状材料的形成过程和用所述对比层(3)、所述识别层(2)和在印刷前需要的所述其它涂覆层对所述板状材料进行涂布的过程与所述板的制造过程结合发生。
31、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独立的涂布机器实施所述板状材料的至少一种所述涂布工艺。
32、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基板之后,将与紫外光进行反应时产生发光效应的识别试剂施加到所述成层板状材料上。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基板之后,将与紫外光进行反应时产生发光效应的所述识别试剂和/或光学增白剂施加到所述成层板状材料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刮板涂布、刮棒涂布或膜传递施胶压榨涂布技术施加所述识别层(2)。
35、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图案是随机斑点图案、条带图案和所谓标志中的一种。
CNB2005800273258A 2004-06-11 2005-06-10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6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40807 2004-06-11
FI20040806 2004-06-11
FI20040806A FI20040806A0 (fi) 2004-06-11 2004-06-11 Kerroksellinen turvamateriaali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1759A CN101001759A (zh) 2007-07-18
CN100522649C true CN100522649C (zh) 2009-08-05

Family

ID=3252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73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649C (zh) 2004-06-11 2005-06-10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2649C (zh)
FI (1) FI20040806A0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797A (zh) * 2013-06-28 2016-06-01 联邦国营企业"Goznak" 含有在纸或聚合物载体的表面上的防伪元件的多层产品以及产品真实性确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797A (zh) * 2013-06-28 2016-06-01 联邦国营企业"Goznak" 含有在纸或聚合物载体的表面上的防伪元件的多层产品以及产品真实性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1759A (zh) 2007-07-18
FI20040806A0 (fi) 200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59636C (en) Visual validation mark
CN101746209B (zh) 具有光变防伪图案的防伪元件
CN110662655B (zh) 产生水不溶性量子点图案的方法
US20090269482A1 (en) Layered security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US8376409B2 (en) Security sheet comprising a fibrous substrate
CN101849067A (zh) 含至少一个仅从纸张一面能观察到的水印或伪水印的纸张
CN109641149A (zh) 用于刮擦产品的安全基片
CA2537196C (en) Lottery ticket printed on an embossed foil layer
US7590239B2 (en) Object identifying medium using multi-layer thin-film
AU6005299A (en) Forgery prevention sheet
KR20010070368A (ko) 위조 방지용 시트
WO2020089625A1 (en) A security device
CN100522649C (zh) 成层保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039199A1 (en) A security feature for inclusion in a security paper
JP4826328B2 (ja) スクラッチ隠蔽層付可変情報印刷物
EP1849915B1 (fr) Support comportant au moins un élément de sécurité agencé de manière à créer une illusion optique
WO1994016144A1 (en) Anti-counterfeit pa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3293287A (ja) 塗工シート
CN105986516A (zh) 一种防伪纸张及其制造方法
JP2552717Y2 (ja) スタンプ用偽造防止用紙
TW201318885A (zh) 用於在液體調色印刷機印刷之資料媒體
JP2003312174A (ja) 対象物の識別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対象物の識別方法
JPWO2016152720A1 (ja) ホログラムシート、応力発光シートおよび偽造防止用紙
CN103038420A (zh) 安全纸和用于制造安全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