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3859C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3859C
CN100513859C CNB2007100070080A CN200710007008A CN100513859C CN 100513859 C CN100513859 C CN 100513859C CN B2007100070080 A CNB2007100070080 A CN B2007100070080A CN 200710007008 A CN200710007008 A CN 200710007008A CN 100513859 C CN100513859 C CN 1005138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forementioned
supply apparatus
utilizes
ligh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070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6978A (zh
Inventor
山内健太郎
桥爪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6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38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38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光源装置(10)具备:具有发光管及一对电极的光源灯(11)和剖面大致凹状的对从光源灯(11)放射的光束进行反射的主反射镜。在主反射镜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具有反射从光源灯(11)射出的光束中的偏离主反射镜的非利用光(R3)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由第1焦点位置(F3)为光源灯(11)的弧光像的中心位置(O)、反射从光源灯(11)所射出而偏离主反射镜的非利用光(R3)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F4)而导至光源装置(10)外部的旋转椭圆面构成,设定为光源灯(11)及主反射镜不进入连结第2焦点位置(F4)和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的空间(S)内。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从来,一直利用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来的光束进行调制而放大投影光学像的投影机。
作为如此的投影机的光源装置,多用的构成具备: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等的放电型的光源灯,对从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束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和将这些光源灯及反射器收置于内部的灯罩(例如,文献:参照特开2005—148293号公报)。
可是,在记载于文献的光源装置中,从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朝向反射器侧的光束,以反射器所反射,成为对于照明对象可以照射的利用光。另外,从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反射器的光束,成为对于照明对象不能进行照射的非利用光。而且,该非利用光,照射到灯罩,以灯罩内壁所吸收而变换为热。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光源装置内部的温度上升,光源装置的冷却变得困难,谋求不了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谋求长寿命化的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具备:具有:具有放电空间的发光管及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放电空间的一对电极的光源灯;和剖面大致凹状地扩展、对从前述光源灯所放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具有对从前述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前述反射器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的非利用光反射面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由第1焦点位置为前述光源灯的发光中心、对前述非利用光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而将其导至该光源装置外部的旋转椭圆面所构成。
在此,作为反射器,可以采用抛物面反射器及椭圆面反射器的任一种。
并且,作为非利用光反射构件,既可以为在对反射器等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灯罩)的内壁一体地形成的构成,即在支持构件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又可以为与支持构件分体设置的构成。
依照本发明,光源装置,因为具备非利用光反射构件,所以能够以非利用光反射面对从光源灯(第1焦点位置)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反射器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外部(例如,支持构件(灯罩)外部)。因此,不会如现有地以灯罩等的内壁吸收非利用光而变换为热,能够将光源装置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对灯罩的劣化、光源灯的劣化进行抑制而可谋求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化。
并且,因为非利用光反射面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所以能够通过对非利用光进行反射而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将非利用光导至光源装置外部。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设定为:前述光源灯及前述反射器不进入连结前述第2焦点位置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的空间内。
在光源装置中,在以非利用光反射面使非利用光反射而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时,在以非利用光反射面所反射的非利用光的一部分照射到光源灯、反射器上的情况下,由于非利用光的一部分的照射而引起光源灯、反射器的温度上升,难以将光源装置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
在本发明中,非利用光反射面,因为设定为使光源灯及反射器不进入连结第2焦点位置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的空间内,所以以非利用光反射面所反射的非利用光,不会照射到光源灯、反射器上,而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因而,不会由于非利用光的一部分的照射而引起光源灯、反射器的温度上升,能够将光源装置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使得前述第2焦点位置位于该光源装置外部地形成。
依照本发明,非利用光反射面,因为使得第2焦点位置位于该光源装置外部,例如,支持构件(灯罩)外部地设定,所以例如,在采用了将对非利用光进行吸收而变换为热的吸收构件配置于第2焦点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以按预定间隔、分离开来的状态配置吸收构件和前述支持构件。因此,在采用了上述的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吸收构件产生的热传递到支持构件上,能够将光源装置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并且,在采用了上述的构成的情况下,不必使吸收构件的形状大,可谋求吸收构件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对前述反射器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前述非利用光反射构件,安装于前述支持构件。
依照本发明,因为非利用光反射构件,与支持构件分体设置,所以例如,与在支持构件的内壁一体地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即,在支持构件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相比较,能够以简单的形状构成支持构件,能够容易地制造光源装置。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形成多个。
在光源装置中,在以单件构成了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情况下,因为非利用光反射面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所以为了使更多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外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会大型化。
并且,在以单件构成了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情况下,为了对非利用光反射面进行设定,使得光源灯及反射器不进入连结第2焦点位置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的空间内,非利用光反射面将变成非常小的形状。因此不能以非利用光反射面使更多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外部。
依照本发明,因为形成多个非利用光反射面,所以由多个非利用光反射面使更多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外部,并可谋求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小型化。并且,因为形成多个非利用光反射面,所以能够不让以各非利用光反射面所反射的非利用光照射到光源灯、反射器上地使之聚光于各第2焦点位置,而将更多的非利用光导至光源装置外部。另外,能够以各种形状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了。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具备:反射面与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对向配置,将从前述光源灯所放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前述放电空间进行反射的副反射镜。
依照本发明,光源装置,因为具备副反射镜,所以能够以副反射镜使从光源灯放射到与反射器相反侧的光束朝向放电空间进行反射,再次,以反射器进行反射。因此,能够提高从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的利用效率。并且,因为能够以副反射镜使从光源灯放射到与反射器相反侧的光束朝向放电空间进行反射,所以与例如未设置副反射镜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反射器的光轴方向尺寸及开口直径变小。即,可谋求光源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作为副反射镜,为了防止因所照射的光束而引起的副反射镜的过热,优选以使红外线、紫外线进行透射的冷镜来构成。在如此的构成中,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非利用光反射面上,照射对副反射镜进行了透射的红外线、紫外线的非利用光。并且,如上述地,在设置有副反射镜的情况下,因为以光源装置的小型化为目的而使反射器的光轴方向尺寸及开口直径变小,所以透射了副反射镜的非利用光将变多。从而,在光源装置中设置有副反射镜的构成中,与例如未设置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相比较,可更合适地谋求上述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具备对通过前述非利用光反射构件而导至该光源装置外部的光束进行吸收的吸收构件。
依照该发明,由于光源装置具备吸收构件,通过吸收构件来对以非利用光反射构件导至该光源装置外部的光束进行吸收而能够变换为热。因此,与例如未设置吸收构件的构成相比较,非利用光不会照射到配置于光源装置外部的构件上,只要对吸收构件局部性地进行冷却则能够有效地冷却装载光源装置的光学设备。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对前述反射器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前述吸收构件,安装于前述支持构件;具备相对于前述支持构件对前述吸收构件进行加力固定的加力构件;前述加力构件,以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构成,具备:相对于前述支持构件对前述吸收构件进行加力固定的加力部,和将从前述吸收构件所传递来的热散热到外部的散热部。
在本发明中,吸收构件,相对于支持构件通过加力构件被加力固定。而且,加力构件,因为具备以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加力部及散热部,因此能够将经过吸收构件~加力部~散热部的热传递路径所传递来的热以散热部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地冷却吸收构件。
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来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影以前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过的光束的投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光源装置,是上述的光源装置。
依照本发明,投影机,因为具备上述的光源装置,所以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光源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主体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灯罩主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灯罩主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构件安装部安装了反射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A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B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C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A是表示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所反射的光束的轨迹的图。
图11B是表示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所反射的光束的轨迹的图。
图12是表示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所反射的光束的轨迹的图。
图13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加力构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投影机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
投影机1,是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来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放大投影到屏幕等的投影面上的光学设备。该投影机1,如示于图1中地,大体以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和收置配置于该外装壳体2内部的光学单元3构成。
还有,虽然具体的图示进行省略,但是在外装壳体2内部,除了光学单元3之外,还配置:向投影机1的构成构件供给来自外部的电力的电源单元,对投影机1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和对投影机1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等。
外装壳体2,是通过注射模塑成型等制成的合成树脂制品,以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前表面、背面、及侧面的上壳体,及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前表面、背面、及侧面的下壳体等所构成。而且,各壳体,互相以螺纹件等所固定。
还有,外装壳体2,并不限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形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等来构成。
光学单元3,配置于外装壳体2内部,形成图像光并对其进行放大投影。该光学单元3,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光源装置10,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色分离光学系统30,中继光学系统35,光学装置40,及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光学系统50所构成;构成这些光学系统20~35的光学元件及光学装置40,在设定了预定的照明光轴A的光学部件用壳体60内被进行定位调整地收置。
光源装置10,使从光源灯11所放射出的光束一致为一定方向而射出,对光学装置40进行照明。该光源装置10,虽然详细情况进行后述,但是如示于图1中地,具备光源灯11,作为反射器的主反射镜12,副反射镜13,平行化凹透镜14,及对它们进行保持的灯罩10B(参照图2~图4)所构成。该光源装置10,被连接于光学部件用壳体60的外罩10C(图1)所收置配置。光源装置10,通过收置配置于外罩10C,而定位于相对于光学部件用壳体60的预定位置(从光源装置10所射出来的光束的中心轴和设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60内的照明光轴A相一致的位置)。
而且,从光源灯11所放射出的光束,通过主反射镜12而在光源装置10的前方侧使射出方向一致起来作为会聚光所射出,通过平行化凹透镜14所平行化,射出到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
还有,在图1中表示主反射镜12被构成为椭圆面反射器的情况,在主反射镜12被构成为抛物面反射器的情况下则省略掉平行化凹透镜14。
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是将从光源装置10所射出来的光束分割为多束部分光束,使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化的光学系统。该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具备: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偏振变换元件23,及重叠透镜24。
第1透镜阵列21,具有将从光源装置10所射出来的光束分割为多束部分光束的作为光束分割光学元件的功能,在与照明光轴A相正交的面内具备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所构成。
第2透镜阵列22,是使通过上述的第1透镜阵列21所分割了的多束部分光束进行聚光的光学元件,与第1透镜阵列21同样地具有在与照明光轴A相正交的面内具备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的构成。
偏振变换元件23,是将通过第1透镜阵列21所分割了的各部分光束的偏振方向一致为大致同一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变换元件。
该偏振变换元件23,虽然略去了图示,但是具备交替地排列了相对于照明光轴A倾斜配置的偏振分离膜及反射膜的构成。偏振分离膜,使包括于各部分光束中的P偏振光束及S偏振光束之中的一方的偏振光束进行透射,并对另一方的偏振光束进行反射。被反射了的另一方的偏振光束,通过反射膜而弯曲,按一方的偏振光束的射出方向,即按沿照明光轴A的方向射出。所射出来的偏振光束的任一束,都通过设置于偏振变换元件23的光束射出面的相位差板而被进行偏振变换,大致全部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得到一致。因为通过采用如此的偏振变换元件23,能够使从光源灯11所射出来的光束,一致为大致同一方向的偏振光束,所以能够提高在光学装置40中进行利用的光源光的利用率。
重叠透镜24,是使经过了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及偏振变换元件23的多束部分光束进行聚光而重叠到光学装置40的后述的3块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光学元件。
色分离光学系统30,具备2片分色镜31、32,和反射镜33;具有通过分色镜31、32将从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所射出来的多束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分色镜31、32,是在基板上形成了对预定的波长范围的光束进行反射,并使其他的波长范围的光束进行透射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而且,配置于光路前级的分色镜31,是对蓝色光进行反射,并使其他的色光进行透射的镜片。并且,配置于光路后级的分色镜32,是对绿色光进行反射,并使红色光进行透射的镜片。
中继光学系统35,具备入射侧透镜36,中继透镜38,和反射镜37、39;具有将透射了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30的分色镜31、32的红色光导至光学装置40的功能。还有,在红色光的光路中设置如此的中继光学系统35,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要防止因光的发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为如此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考虑使蓝色光的光路的长度变长而将中继光学系统35用于蓝色光的光路中的构成。
通过上述的分色镜31所分离了的蓝色光,通过反射镜33所弯曲之后,通过场透镜41而供给到光学装置40。并且,通过分色镜32所分离了的绿色光,原样直接通过场透镜41而供给到光学装置40。而且,红色光,通过构成中继光学系统35的透镜36、38及反射镜37、39所聚光、弯曲而通过场透镜41供给到光学装置40。还有,设置于光学装置40的各色光的光路前级的场透镜41,用于将从第2透镜阵列22所射出来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相对于各部分光束的主光线平行的光束所设置。
光学装置40,相应于图像信息对入射进来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光学装置40,具备成为照明对象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2R、42G、42B(设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2R,设绿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2G,设蓝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2B),和十字分色棱镜43所构成。还有,在场透镜41及各液晶面板42R、42G、42B之间,夹着配置入射侧偏振板44;在各液晶面板42R、42G、42B及十字分色棱镜43之间,夹着配置射出侧偏振板45;通过入射侧偏振板44,液晶面板42R、42G、42B,及射出侧偏振板45而进行入射进来的各色光的光调制。
液晶面板42R、42G、42B,在一对透明的玻璃基板中密封封进了为电光物质的液晶;例如,将多晶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按照所提供的图像信号,对从入射侧偏振板44所射出来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
十字分色棱镜43,是将从射出侧偏振板45所射出来的按每种色光所调制过的光学像进行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43,呈使4个直角棱镜贴合起来的平面看大致正方形状,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之间贴合起来的界面,形成电介质多层膜。大致X状的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对红色光进行反射;而另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则对蓝色光进行反射;通过这些电介质多层膜,红色光及蓝色光被弯曲,与绿色光的行进方向一致起来,由此合成3色的色光。
然后,从十字分色棱镜43所射出来的彩色图像,通过投影光学系统50所放大投影,在略去了图示的屏幕上形成大画面图像。
“光源装置的构成”
图2~图4,是表示光源装置10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图2,是从光射出前方侧来看光源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光源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光源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还有,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以从光源装置10所射出来的光束的中心轴(照明光轴A)为Z轴,并分别以正交于该Z轴的2轴为X轴(水平轴)及Y轴(垂直轴)。
光源装置10,如示于图2~图4中地,具备:光源装置主体10A,平行化凹透镜14(图2,图4),和灯罩10B。
“光源装置主体的构成”
图5,是表示光源装置主体10A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光源装置主体10A,为一体化了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及副反射镜13的构成。
“光源灯的构成”
光源灯11,如示于图5中地,具备:由石英玻璃管所构成的发光管111,配置于该发光管111内的一对电极112及未图示的封入物质。
在此,作为光源灯11,能够采用进行高亮度发光的各种的光源灯,例如,能够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等。
发光管111,以位于中央部分而鼓出成大致球状的发光部1111,和在该发光部1111的两侧延伸的一对密封部1112、1113所构成。
在发光部1111,形成大致球状的放电空间,在该放电空间内,封进一对电极112,和水银、稀有气体及少量的卤素。
在一对密封部1112、1113的内部,插进与一对电极112电连接的钼制的金属箔112A,以玻璃材料等所密封。在各金属箔112A,还连接作为电极引出线的引线113,该引线113,一直延伸到光源灯11的外部。
然后,若对引线113施加电压,则如示于图5中地,通过金属箔112A而在电极112间产生电位差发生放电,生成弧光像D而在发光部1111内部进行发光。还有,在以下,将发光中心作为生成于电极112间的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进行说明。并且,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位于一对电极112间的大致中央。而且,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大致一致于沿密封鄣1112、1113的延伸方向的发光管111的中心轴(在图5中与照明光轴A相一致),和发光部1111最鼓出的部位的、沿正交于照明光轴A的平面的剖面的交点(发光管111的中心)。
主反射镜12,如示于图3~图5中地,是具备有插通光源灯11的基端侧的一方的密封部1112的筒状的颈状部121,及从该颈状部121扩展的凹曲面状的反射部122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一体成形品。
在颈状部121,如示于图5中地,通过成形加工成为大致圆筒状地在中央形成插入孔123,在该插入孔123的中心配置密封部1112。
反射部122,具备在旋转曲线形状的玻璃面蒸镀形成金属薄膜所构成的反射面122A。而且,该反射面122A,成为对可见光进行反射而使红外线及紫外线进行透射的冷镜。
配置于如此的主反射镜12的反射部122内部的光源灯11,配置为: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成为反射部122的反射面122A的旋转曲线形状的第1焦点位置F1的附近。
然后,若点亮光源灯11,则如示于图5中地。从发光部1111所放射出的光束之中的朝向主反射镜12的光束R1,以主反射镜12的反射部122的反射面122A进行反射,成为会聚于旋转曲线形状的第2焦点位置F2的会聚光。
并且,反射部122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部,如示于图4或图5中地,大致正交于发光管111的中心轴(在图5中一致于照明光轴A)而延伸于外侧,并具有平面看矩形框形状。而且,反射部122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部,作为用于将光源装置主体10A定位于灯罩10B的定位部122B而发挥作用。
副反射镜13,如示于图5中地,具备:插通构成光源灯11的发光管111的另一方的密封部1113的大致筒状的颈状部131,及从该颈状部131扩展的大致球面状的反射部132;一体性地形成了这些颈状部131及反射部132。
颈状部131,是相对于光源灯11而粘接固定副反射镜13的部分,通过在筒状的插通孔131A中插通光源灯11的密封部1113,如示于图5中地,相对于光源灯11而设置副反射镜13。而且,该插通孔131A的内周面,为与密封部1113之间的填充固定用粘接剂的粘接面。如此地,通过在副反射镜13设置颈状部131,与未设置颈状部131的构成相比较,能够使副反射镜13相对于光源灯11的粘接固定区域取得大,能够良好地维持副反射镜13相对于光源灯11的粘接固定状态。
反射部132,如示于图5中地,是在相对于光源灯11设置了副反射镜13的状态下,覆盖光源灯11的发光部1111的前侧大致一半的反射构件,碗形状地构成。
该反射部132,其内面成为形成为近似于光源灯11的发光部1111的球面的球面状的反射面132A。还有,该反射面132A,与主反射镜12的反射面122A同样地,成为对可见光进行反射而使红外线及紫外线进行透射的冷镜。
上述的副反射镜13,由为低热膨胀材料和/或高热传导材料的,例如石英、氧化铝陶瓷等的无机类材料所构成。
而且,通过将上述的副反射镜13安装于发光管111,如示于图5中地,从发光部1111所放射出的光束之中的放射到与主反射镜12相反侧(前方侧)的光束R2,与从光源灯11直接入射到了主反射镜12的反射面122A的光束R1同样地,会聚于第2焦点位置F2。
“灯罩的构成”
灯罩10B,是使光源装置主体10A及平行化凹透镜14一体化,并设置于相对于外罩10C的预定位置的构件。该灯罩10B,如示于图2~图4中地,具备:作为支持构件的灯罩主体(内罩)15,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图4),吸收构件17,和加力构件18。
“灯罩主体的构成”
图6及图7,是表示灯罩主体15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具体地,图6,是从光射出前方侧来看灯罩主体15的立体图。图7,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灯罩主体15的立体图。
灯罩主体15,为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型等所形成的成形品,在表面实施防止反射处理,如示于图2或图3中地,对光源装置主体10A及平行化凹透镜14进行支持,并使这些各构件10A、14一体化。该灯罩主体15,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以基体151,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反射构件安装部153,和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所构成。
基体151,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以在组装好光源装置10的状态下,覆盖主反射镜12的光射出后方侧(图6或图7中,-Z轴方向侧)的板体所构成。
在该基体151中,在-X轴方向端缘,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用于配设未图示的连接器的连接器配设部1511。
前述连接器,与连接于光源灯11的各引线113相连接,并在将光源装置10收置配置于外罩10C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外罩10C的连接器(图示略)相连接。而且,通过前述各连接器进行连接,从前述电源单元向光源灯11供给电功率。
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是对光源装置主体10A进行支持的部分,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具有平面看形成为矩形框状的筒形状,并且下方侧端部(图6或图7中,-Y轴方向侧端部)的光射出后方侧端缘(图6或图7中,-Z轴方向侧端缘)连接于基体151。
在该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中,在筒形状的内侧面的Z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如示于图7中地,形成多个(在图7中仅图示2个)突出于筒状内侧、并对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进行定位的突出部1521。这些突出部1521的光射出后方侧端面(图7中,-Z轴方向端面)大致成为一个面地形成。而且,光源装置主体10A,通过使主反射镜12的定位部122B触接于各突出部1521的光射出后方侧端面而定位于相对于灯罩主体15的预定位置,通过以3个弹簧构件1522(图4)将定位部122B朝向各突出部1521进行加力而相对于灯罩主体15支持固定。在如此的状态下,通过光源装置主体10A而闭塞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的筒形状的一方的开口部分。
并且,在该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中,在X轴方向两端面,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形成用于使空气流通于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内部的平面看矩形状的开口部1523(图7)、1524。
在开口部1523,如示于图6中地,一体地形成导入管1523A。
该导入管1523A,从开口部1523周缘部分突出于+X轴方向,且前端部分弯曲而延伸于光射出前方侧(图6中,+Z轴方向侧),并且导入口1523A1(图6)朝向光射出前方侧地形成。而且,若通过构成前述冷却单元的冷却风扇等而朝向导入口1523A1送入冷却空气,则冷却空气,通过导入管1523A而从-Z轴方向向-X轴方向大致90°弯曲进行流通,并通过开口部1523导入到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内。通过向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内导入冷却空气,向光源装置主体10A的光源灯11送入冷却空气而将其冷却。
并且,在开口部1524,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一体地形成排出管1524A。
该排出管1524A,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从包围开口部1524的一部分的部分突出于-X轴方向,并且排出口1524A1朝向-X轴方向地形成。而且,通过配设于排出口1524A1近旁的构成前述冷却单元的排气扇等而通过排出口1524A1吸入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内的空气,向投影机1外部排气。
进而,在该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中,在上下方向两端面(图6及图7中,Y轴方向两端面),形成用于使以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所反射过的光束向灯罩主体15外部通过的开口部1525。该开口部1525,仅形成相应于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后述的反射面的数目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525,在上方侧端面2个(图6,图7),在下方侧端面2个,共计形成4个。
并且,在各开口部1525,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分别形成朝向开口内侧进行突出的突出部1525A。而且通过使吸收构件17被各突出部1525A支持而可以在各开口部1525内分别配置吸收构件17地构成。
还有,虽然在图6及图7中,仅图示了形成于上方侧端面的开口部1525及突出部1525A,但是在下方侧端面也形成开口部1525及突出部1525A。
更进一步,在该光源装置主体支持部152中,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图6或图7中,+Z轴方向端面),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形成:使开口面积变小地朝向内侧进行延伸、连接于反射构件安装部153的连接部1526。
图8,是表示在反射构件安装部153安装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状态的图。具体地,图8,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灯罩主体15的内部的立体图。
反射构件安装部153,是安装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部分,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从连接部1526朝向光射出前方侧(图6及图7中,+Z轴方向)而突出,并具有平面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筒形状。
在该反射构件安装部153中,筒形状的内侧面,如示于图8中地,平面看具有大致圆形状。而且,在反射构件安装部153的内侧面的上下两侧(图8中,Y轴方向两侧),如示于图8中地,分别形成朝向外侧凹陷的凹部1531。还有,虽然在图8中,仅图示位于下方侧的凹部1531,但是在上方侧也形成同样的凹部1531。
在各凹部1531,如示于图8中地,形成并排于水平方向,并从该凹部1531的光射出后方侧端面(图8中,-Z轴方向端面)朝向光射出前方侧进行延伸的一对槽部1532。还有,虽然在图8中,仅图示形成于位于下方侧的凹部1531的一对槽部1532,但是在位于上方侧的凹部1531也形成同样的一对槽部1532。
并且,在该反射构件安装部153中,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图6或图8中,+Z轴方向端面),如示于图6或图8中地,形成:使开口面积变小地朝向内侧延伸,连接于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的连接部1533。
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是对平行化凹透镜14进行支持的部分,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从连接部1533朝向光射出前方侧(图6~图8中,+Z轴方向)突出,并具有平面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筒形状。
在该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中,筒形状的内侧面,如示于图6中地,平面看具有大致圆形状。并且,在筒形状的内侧面,如示于图6中地,形成突出于筒状内侧,并对平行化凹透镜14进行定位的平面看圆形状的突出部1541。该突出部1541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如示于图6中地,形成为平坦状。而且,平行化凹透镜14,通过触接于突出部1541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面而定位于相对于灯罩主体15的预定位置,通过加力构件18而被加力固定于突出部1541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在如此的状态下,通过平行化凹透镜14而闭塞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的筒形状的一方的开口部分。
并且,在该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中,在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图6及图7中,+Z轴方向端面),如示于图6或图7中地,形成与加力构件18相接合的3个钩状部1542。
“反射构件的构成”
图9及图10A、图10B、图10C,是表示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图9,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立体图。图10A,是从光射出后方侧来看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图。图10B,是从侧方(X轴方向)来看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侧面图。图10C,是从非利用光反射面侧来看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平面图。
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如示于图4中地,配置于光源装置主体10A中的主反射镜12的光射出前方侧(图4中,+Z轴方向),是对从光源灯11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主反射镜12的非利用光R3(参照图11A,图11B,图12)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10外部(灯罩主体15外部)的构件。而且,该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如示于图4中地,以2个所构成,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在上下方向(图4中,Y轴方向)对向地配置。还有,2个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为同样的构成,在以下,仅对1个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进行说明。
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以基体161,和反射部162所构成。
基体161,是安装于灯罩主体15的反射构件安装部153内部的部分,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侧面看具有大致L形状。
在该基体161中,在L形状垂直部分1611,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使得在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安装到了反射构件安装部153时从光源装置主体10A所射出来而朝向平行化凹透镜14的光束进行透过地,形成平面看大致圆弧状的缺口1611A。
并且,在该基体161中,L形状水平部分1612,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平面看具有大致矩形状。
而且,在该L形状水平部分1612中,在X轴方向两端缘,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分别形成平行于水平面(XZ平面)地进行延伸,并插通于反射构件安装部153的一对槽部1532的插通部1612A。
并且,在各插通部1612A的光射出后方侧端缘(图9中,-Z轴方向端缘),分别形成大致平行于L形状垂直部分1611地弯曲的定位用突起1612B。这些定位用突起1612B,是在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安装到反射构件安装部153时触接于凹部1531的光射出后方侧端面(图8中,-Z轴方向端面)、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定位于相对于灯罩主体15的预定位置的部分。
即,如示于图8中地,通过将一对插通部1612A插通于一对槽部1532,并使一对定位用突起1612B触接于凹部1531的光射出后方侧端面,在相对于灯罩主体15已定位好的状态下安装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还有,在图8中,虽然仅图示下方侧(图8中,-Y轴方向侧),但是在上方侧(图8中,+Y轴方向侧)也同样地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安装于灯罩主体15。而且,在该状态下,如示于图8中地,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各L形状垂直部分1611沿反射构件安装部153的连接部1533所配置,并且各缺口1611A彼此之间相连接而形成与连接部1533的开口大致相同形状的平面看大致圆形状的开口。即,以主反射镜12所反射,而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F2的光束(利用光),不被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所遮光,而通过前述开口入射到平行化凹透镜14。
图11A、图11B及图12,是表示通过反射部162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的轨迹的图。具体地,图11A,是从侧方(X轴方向)来看光源装置主体10A及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模式图。图11B,是从照明光轴A方向来看光源装置主体10A及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模式图。图12,是表示通过反射部162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的轨迹的立体图。还有,在图11A、图11B及图12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一部分构件。
反射部162,是对从光源灯11所射出而偏离开主反射镜12的非利用光R3(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了副反射镜13,所以是透射了副反射镜13的红外线、紫外线的不可见光)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的部分,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从基体161的L形状水平部分1612的光射出后方侧端缘(图9中,-Z轴方向端缘)朝向光射出后方侧进行延伸。
该反射部162,如示于图9~图12中地,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安装到了灯罩主体15的状态下,朝向灯罩主体15的内部侧的端面成为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如示于图9、图10A、图10B、图10C、图11B或图12中地,以在X轴方向上所并排形成的2个所构成。
而且,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如示于图11A、图11B、或图12中地,以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安装到了灯罩主体15的状态下,第1焦点F3位于光源灯11的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而第2焦点位置F4位于灯罩主体15外部的旋转椭圆面所构成。
并且,形成于2个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4个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设定为:各旋转椭圆面的各旋转轴Ax(图11A,图11B)在空间上不一致。
进而,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如示于图12中地,设定为:光源灯11及主反射镜12不进入连结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和第2焦点位置F4的空间S内。还有,在图12中,虽然仅图示了4个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之中的一个空间S,但是其他的3个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也同样地设定为光源灯11及主反射镜12不进入空间S内。
而且,从光源灯11(第1焦点位置F3)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主反射镜12的非利用光R3,如示于图11A、图11B或图12中地,以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分别反射,不被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所遮光,通过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5而分别聚光于灯罩主体15外部的第2焦点位置F4。
并且,在该反射部162中,在光射出前方侧的端缘,如示于图9或图10A、图10B、图10C中地,使得避开以相对向的其他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地形成平面看大致コ状的缺口1622。而且,经过上述的空间S的非利用光R3,通过反射部162的缺口1622及灯罩主体15的开口部1525而聚光于灯罩主体15外部的第2焦点位置F4。
还有,作为上述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例如,通过成型或板金加工能够形成。而且,作为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在例如以铝等的金属材料构成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情况下,在使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成为了上述的形状之后,如果实施镜面加工等,则能够形成高反射率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另外,除了通过镜面加工等而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之外,也可以在使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成为了上述的形状之后,通过均匀地蒸镀银合金等的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而形成高反射率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
“吸收构件的构成”
吸收构件17,如示于图4中地,仅设置相应于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5的个数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具有与各开口部1525大致同样的形状,并通过加力构件18而配设于各开口部1525内。而且,这些吸收构件17,对以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各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分别反射而通过各开口部1525进行通过的非利用光R3进行吸收,将其变换为热。
作为该吸收构件17的材料,例如,能够采用陶瓷、实施了防蚀铝(alumite)处理的铝等的材料。还有,作为吸收构件17,除了陶瓷、实施了防蚀铝处理的铝等的构件之外,只要是对入射进来的光束进行吸收而变换成热的材料可以用任何材料进行构成。
在此,产生于各吸收构件17的热,利用通过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3、1524而进行流通的空气所散热。更具体地,通过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3、1524而进行流通的空气,在光源装置主体10A的光源灯11近旁流通而对光源灯11进行冷却,并在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和各吸收构件17之间也进行流通而对各吸收构件17进行冷却。
“加力构件的构成”
图13,是表示加力构件18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加力构件18,如示于图13中地,是侧面看具有大致コ形状,通过相对于灯罩主体15所安装,而将平行化凹透镜14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并将各吸收构件17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的构件。该加力构件18,以金属等的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形成。
在该加力构件18中,コ状基端部分181,如示于图13中地,是平面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将平行化凹透镜14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的部分。
在该コ状基端部分181,如示于图13中地,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圆形状的开口部1811。该开口部1811,具有比平行化凹透镜14的平面形状小的形状。
并且,在コ状基端部分181的X轴方向两端缘,如示于图13中地,分别形成朝向光射出后方侧(图13中,-Z轴方向侧)进行突出,并接合于灯罩主体15的各钩状部1542的钩状部接合部1812。即,通过使各钩状部接合部1812接合于各钩状部1542,开口部1811的周缘部分触接于平行化凹透镜14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面,并加力于平行化凹透镜支持部154的突出部1541的光射出前方侧端面。
并且,在该加力构件18中,各コ状前端部分182,如示于图13中地,是从コ状基端部分181中的上下方向两端缘(图13中,Y轴方向两端缘)朝向光射出后方侧(图13中,-Z轴方向侧)进行延伸,并将各吸收构件17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的部分。
各コ状前端部分182,如示于图13中地,具有大致同样的形状。即,コ状前端部分182,包括:朝向光射出后方侧(图13中,-Z轴方向侧)分支为2部分地进行延伸的延伸部1821,和从延伸部1821的各延伸方向前端部分朝向加力构件18的コ状外侧分别弯曲,并进一步朝向光射出后方侧分支为2部分进行延伸的加力部1822及散热部1823所构成。
各加力部18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在相对于灯罩主体15安装好加力构件18的状态下,位于对应于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5的位置。而且,各加力部1822,如示于图13中地,Z轴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向加力构件18的コ状内侧凹陷而平面看具有大致V形状,并在相对于灯罩主体15安装好加力构件18的状态下,以V状槽底部分将各吸收构件17相对于各开口部1525的突出部1525A进行加力。
各散热部18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如示于图13中地,位于各加力部1822的近旁,并形成为大致平坦状,在以各加力部1822将各吸收构件17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了加力的状态下,对从各吸收构件17通过各加力部1822所传递来的热进行散热。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有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10,因为具备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所以能够对从光源灯11(第1焦点位置F3)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主反射镜12的非利用光R3、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F4而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因此,不会如现有地以灯罩的内壁吸收非利用光而将其变换为热,能够将光源装置10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对灯罩主体15的劣化、光源灯11的劣化进行抑制而可谋求光源装置10的长寿命化。
并且,因为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所以能够通过对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而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F4,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将非利用光R3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
可是,以非利用光反射面使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而使之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时,在以非利用光反射面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的一部分照射于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的情况下,由于非利用光R3的一部分的照射而引起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的温度上升,难以将光源装置10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因为设定为:使得光源灯11及主反射镜12不进入连结第2焦点位置F4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的空间S内,所以由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不会照射于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而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F4。因此,不会由于非利用光R3的一部分的照射而引起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的温度上升,能够将光源装置10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
并且,因为能谋求光源装置10的长寿命化,所以不必以短期间更换光源灯11、灯罩主体15,能够减少工业废弃物。
进而,因为能够将光源装置10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所以能够减少通过构成前述冷却单元的冷却风扇而流通于灯罩主体15内部的空气的量。即,能够降低前述冷却风扇的转速,可谋求投影机1的低噪音化。并且,能够将施加于前述冷却风扇的电压设定得低,可谋求投影机1的省电力化。
并且,因为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与灯罩主体15分体设置,所以例如,与在灯罩主体的内壁一体地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即,在灯罩主体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相比较,能够以简单的形状来构成灯罩主体15,能够容易地制造光源装置10。
可是,在光源装置10中,在以单件构成了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情况下,因为非利用光反射面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所以为了使更多的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会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形成4个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以由4个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使更多的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而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并可谋求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小型化。
并且,在光源装置10中,在以单件构成了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情况下,为了对非利用光反射面进行设定,使得光源灯11及主反射镜12不进入连结第2焦点位置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的空间内,导致非利用光反射面变成非常小的形状。因此,不能以非利用光反射面使更多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形成4个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以不会使以4个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照射到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地而使非利用光R3聚光于各第2焦点位置F4,能够将更多的非利用光R3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并且,能够以各种形状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高了。
进而,光源装置10,因为具备副反射镜13,所以能够以副反射镜13使从光源灯11放射到与主反射镜12相反侧的光束反射到后方侧而使得其入射于主反射镜12的反射面122A。因此,例如与未设置副反射镜13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主反射镜12的光轴方向尺寸及开口直径变小。即,能够不使光的利用效率下降地小型化光源装置10、投影机1,将光源装置10组装到投影机1内的布局也变得容易。
可是,如上述地,在设置有副反射镜13的情况下,为了以光源装置10的小型化为目的而使主反射镜12的光轴方向尺寸及开口直径变小,则导致透射副反射镜13的非利用光R3变多。从而,在光源装置10中设置有副反射镜13的构成中,例如与未设置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构成相比较,可更合适地谋求上述的效果。
并且,由于光源装置10具备吸收构件17,能够以吸收构件17对以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的非利用光R3进行吸收而将其变换为热。因此,与例如未设置吸收构件17的构成相比较,能够防止杂散光漏出到光源装置10外部,并且非利用光R3不会照射到配置于光源装置10外部的构件,通过局部性地冷却吸收构件17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投影机1。
进而,吸收构件17,通过加力构件18而被相对于灯罩主体15加力固定。而且,加力构件18,因为具备以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加力部1822及散热部1823,所以能够以散热部1823来对经过吸收构件17~加力部1822~散热部1823的热传递路径所传递来的热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地冷却吸收构件17。
在此,加力构件18,因为不仅将吸收构件17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而且还将平行化凹透镜14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地形成,所以与例如以分别的加力构件而分别将吸收构件17及平行化凹透镜14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的构成相比较,因为构件的省略所以可谋求光源装置10的低成本化及轻量化。
并且,加力构件18,因为将吸收构件17及平行化凹透镜14的双方相对于灯罩主体15进行加力固定地形成,所以能够不仅使散热部1823,而且使加力构件18整体作为散热部来发挥作用。因此,使从吸收构件17所传递来的热的散热面积变大,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产生于吸收构件17的热而使光源装置10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以上,虽然关于本发明举出合适的实施方式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改良以及设计的改变。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主反射镜12作为椭圆面反射器所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将从光源灯11所放射出的光束作为大致平行光进行反射的抛物面反射器而构成。在如此地作为抛物面反射器而构成了主反射镜的情况下,例如,如果采用配置防爆玻璃等的透光性基板的构成,来代替平行化凹透镜14,则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光源灯11发生了破裂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碎片飞散到光源装置10外部。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与灯罩主体15分体设置了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在灯罩主体的内壁一体地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即,在灯罩主体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并且,也可以构成为:省略灯罩主体15,并使光源装置主体10A及平行化凹透镜14被支持固定于外罩(10C),在外罩安装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构成;在外罩的内壁一体地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即,在外罩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而且,还可以采用使光源装置主体10A及平行化凹透镜14被支持固定于外装壳体(2)的构成,并为在外装壳体安装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构成;在外装壳体的内壁一体地形成非利用光反射构件的构成,即,在外装壳体的内壁形成非利用光反射面的构成,并将非利用光R3导至外装壳体外部的构成。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虽然在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形成2个,但是其个数,也可以为1个或3个以上。并且,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的配置位置,并不限于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配置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对向配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配置位置,例如,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对向配置的构成。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虽然使得第2焦点位置F4位于灯罩主体15外部地设定,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能使非利用光聚光于第2焦点位置并将其导至灯罩主体15外部,也可以设定为:第2焦点位置位于灯罩主体15内部、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1525的形成位置。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虽然使得第1焦点位置F3位于弧光像D的中心位置O地设定,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为:第1焦点位置F3位于弧光像D内。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虽然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使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预定位置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10外部的形状就可以是任何的形状。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虽然以旋转椭圆面所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使非利用光R3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预定位置而将其导至光源装置10外部,并且在使非利用光R3聚光时非利用光R3的一部分不会照射到光源灯11、主反射镜12的形状就可以是任何的形状。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吸收构件17,虽然分别配设于灯罩主体15的各开口部1525内,但是配置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下述构成,在非利用光反射面1621的第2焦点位置F4处,即,在从灯罩主体15按预定间隔离开的状态下配设吸收构件17。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产生于吸收构件17的热传递到灯罩主体15,能够将光源装置10内部的温度维持得低。并且,在上述的情况下,不必使吸收构件17的形状大,可谋求吸收构件17的小型化。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10,虽然具备有吸收构件17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省略掉吸收构件17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以非利用光反射构件16所反射的非利用光R3,因为对配置于光源装置10的外部的构件,例如外装壳体2的内壁,以已扩散的状态所照射,所以对前述构件造成的影响小。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光源装置10,设置了副反射镜13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省略了副反射镜13的构成。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仅举了采用了3块液晶面板42R、42G、42B的投影机1的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仅采用了1块液晶面板的投影机,采用了2块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或者,采用了4块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不相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是也可以采用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为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光调制装置而采用了液晶面板,但是也可以采用利用了微镜的器件等的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在该情况下,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偏振板能够省略。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仅举了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影类型的投影机的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影类型的投影机中。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投影机采用了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其他光学设备中采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成等,在以上记载中公开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关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而特别进行图示且进行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目的的范围内能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具体构成方面,由技术人员加以各种变形。
因此,上述公开的对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载,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例示性的记载,不限定本发明,所以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之外的构件的名称下的记载,包括于本发明中。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因为能谋求长寿命化,所以可以作为家庭影院、展示中所利用的投影机的光源装置而利用。

Claims (9)

1.一种光源装置,其具备:光源灯,其具有:具有放电空间的发光管及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放电空间的一对电极;和剖面大致凹状地扩展、对从前述光源灯所放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有具有非利用光反射面的非利用光反射构件,该非利用光反射面,对从前述光源灯所射出来的光束之中的、偏离开前述反射器的非利用光进行反射;
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以旋转椭圆面构成,该旋转椭圆面,其第1焦点位置为前述光源灯的发光中心,对前述非利用光进行反射使之聚光于其第2焦点位置、将该非利用光导至该光源装置外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定为:前述光源灯及前述反射器不进入连结前述第2焦点位置和该非利用光反射面的空间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形成为:前述第2焦点位置位于该光源装置外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有对前述反射器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
前述非利用光反射构件,安装于前述支持构件。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非利用光反射面,形成有多个。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副反射镜,其反射面与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对向配置,将从前述光源灯所放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前述放电空间进行反射。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通过前述非利用光反射构件导至该光源装置外部的光束进行吸收的吸收构件。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反射器的光射出前方侧,设置有对前述反射器进行支持的支持构件;
前述吸收构件,安装于前述支持构件;
具备将前述吸收构件相对于前述支持构件进行加力固定的加力构件;
前述加力构件,以具有热传导性的材料构成,具备:将前述吸收构件相对于前述支持构件进行加力固定的加力部,和将从前述吸收构件所传递来的热散热到外部的散热部。
9.一种投影机,其具备: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来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影以前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的投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源装置,是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CNB2007100070080A 2006-02-07 2007-02-05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8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9453/2006 2006-02-07
JP029452/2006 2006-02-07
JP2006029452A JP4211790B2 (ja) 2006-02-07 2006-02-07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978A CN101016978A (zh) 2007-08-15
CN100513859C true CN100513859C (zh) 2009-07-15

Family

ID=3849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70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859C (zh) 2006-02-07 2007-02-05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1790B2 (zh)
CN (1) CN100513859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13831A (ja) 2007-08-23
JP4211790B2 (ja) 2009-01-21
CN101016978A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5865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N101592853B (zh) 投影机
KR2006004828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백라이트 모듈
EP1694078B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1046607A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CN100513860C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00538508C (zh) 投影机
CN100465778C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8313205B2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4211791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559675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0504587C (zh) 投影机
CN100513859C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01165849B (zh) 发光管、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JP2007214078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216647067U (zh) 一种lcd投影机的照明光路结构以及lcd投影机
CN220121133U (zh) 单片式lcd投影系统
JP2008102168A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200700972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4217498A (zh) 一种lcd投影机照明系统以及lcd投影机
JP2024015609A (ja) 投射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6859658A (zh) 一种投影装置
JP2005070518A (ja) 光源装置、照明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