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576C -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576C
CN100477576C CNB2007101187176A CN200710118717A CN100477576C CN 100477576 C CN100477576 C CN 100477576C CN B2007101187176 A CNB2007101187176 A CN B2007101187176A CN 200710118717 A CN200710118717 A CN 200710118717A CN 100477576 C CN100477576 C CN 1004775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ity matrix
source
node
cod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18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0304A (zh
Inventor
张军
王钢
杜冰
陈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118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757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0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5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5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利用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联合构造系统奇偶校验矩阵,该矩阵包括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源节点用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源信息编码并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中继节点利用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自身信息编码并向目的节点发送;中继节点利用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源编码后信息和中继编码后信息编码得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从中提取额外校验信息再对其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向目的节点发送;目的节点对源节点及中继节点发送的信息联合译码。本发明能有效对抗时变信道的衰落,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及系统功率利用率。

Description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输技术,尤其涉及基于低密度奇偶检验码实现的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蜂窝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等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会经历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和其它干扰的影响,在接收端恢复信号难度很大。
现有无线网络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简称MIMO)技术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容量,提高了信息传输速率。由于MIMO系统的复杂度很高,结合其他技术后系统更加复杂,从而该技术对于空间高速移动节点并不适用。同时,由于空间移动节点受大小,功率的限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天线数量也无法达到分集的要求。
随着系统组件、协议和算法设计越来越精细,个体间能够支持更多的交互功能,一类新的分集方法——协同通信(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技术出现并迅速成为通信界研究的热点。大规模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移动节点之间的通信,不再仅仅依靠确定的互联方式,而增加了随机性,并在其它节点的协同帮助下,构成虚拟多天线系统,提供网络环境下的分集和复用,从而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地抵抗衰落,阴影和其他干扰,达到可靠通信的目的。通过协同通信为系统带来的分集增益,称为协同分集。
协同通信充分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空间分集特性提高无线网络的传输性能。协同通信方式中,用户之间的协同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伙伴发送信息同时也要发送自己的信息。通过协同分集,无线终端可以彼此协作传输信息,在网络中形成多条路径。通过协同产生的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弥补由于衰落,阴影遮蔽和其他干扰对信道造成的影响。协同通信增加了信道的自由度,这项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通信可靠性和通信质量,能够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用户使用相比非协同机制较少的总功率就可以达到同等的数据传输速率,直接利益是延长移动终端的电池生存期,增大覆盖范围;并能降低对信道变化的敏感度,从而降低中断概率,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包括:误码率,误帧率,中断概率等。
目前已存在的协同传输方法包括:简单中继放大转发,译码转发和编码协同。其中中继放大转发和译码转发比较适用于传统的中继传输技术,中继并不需要发送自身信息,从网络的角度看,无疑降低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协同传输需要更智能和更高效的传输策略,编码协同是符合上述特点的一种协同传输策略,但编码的设计至关重要。
网络编码是近年通信领域又出现的一个冲击性的发展。思想是在无噪有线网络中的节点采用不加冗余的编码,即在节点进行信息处理,将接收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路由到目的节点,突破了一直以来数据传输的固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无噪有线网络容量。但对于无线网络,链路传输不可能无噪,在编码中增加冗余信息是最直接的保护方式。网络编码特有的数据传输模式——在节点进行信息合并,与协同传输的编码协同策略相符,但是,针对无线环境,网络编码不能直接使用,不符合无噪链路的假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协同传输方法不能有效兼顾系统分集增益和网络吞吐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可以有效对抗时变信道的衰落,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系统的功率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造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并存储于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包括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
所述源节点利用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源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并向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广播;
所述中继节点利用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自身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并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
所述中继节点利用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接收到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以及所述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从中提取额外校验信息序列,并对所述额外校验信息序列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
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源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信息序列并进行联合译码。
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部,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左上角元素处;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位于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右下方,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右下角元素右下方的第一个元素处;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和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在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中无共享的行和列;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下部,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列数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列数相同,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的左侧第一个元素处,所述网络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下角元素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下角元素处。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与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和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共享列的元素“1”的分布位置通过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的优化方法确定;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右部采用准对角结构,对角线元素和对角线各元素同一列的下一行元素位置放置“1”;除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元素“1”所处位置外,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其他位置为“0”。
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传输信息序列,一次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以及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均在第一时隙进行;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后的额外校验信息序列在第二时隙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对抗时变信道的衰落,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并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系统的功率利用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的系统传输模型;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一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联合设计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可有效对抗时变信道的衰落,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的系统传输模型,包含源节点S,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源节点S和中继节点R向目的节点D发送数据,中继节点R不仅要协助源节点S完成一次发送任务,还需要发送自己的信息。
本发明采用时分复用,只需在帧级别进行同步,更符合无线传输环境。假设一次信号传输经历单位时间,传输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t和1-t。X,V,W和Y分别为源节点S发送的信息,中继节点R接收的信息,中继节点R发送的信息和目的节点D接收的信息,下标1,2分别代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SR代表源节点至中继节点的信道,RD代表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SD代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结构图。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的每行为一个校验节点,每列为一个变量节点,矩阵中元素“1”代表相应的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之间存在一条“边”,译码过程中的信息就是沿着这些边不断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间更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包含MS×NS的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MR×NR的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以及Nn ×(NS+NR+Nn)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其中,NS,NR,Nn分别为目的节点第一时隙接收到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长度,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长度,以及第二时隙源节点与中继节点经过网络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长度;MS=NS-KS,MR=NR-KR,其中,KS,KR分别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编码前的信息序列长度。
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位于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的左上部,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的左上角元素位于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左上角元素处。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位于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的右下方,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右下角元素右下方的第一个元素。HS和HR没有共享的行和列。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位于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的下部,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的列数与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的列数相同,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的左上角元素位于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的左侧第一个元素处,网络奇偶校验矩阵Hn的左下角元素位于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的左下角元素处。除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元素“1”的位置外,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其他位置为“0”。
HSYS作为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必须符合如下限制:
H n [ X S , 1 N S , X R , 1 N R , X n , 1 N n ] T = 0 ; H S [ X S , 1 N S ] T = 0 ; H R [ X R , 1 N R ] T = 0
R sys = K S + K R N S + N R + N n , NR=βNS,Nn=γNS
符号Xi j表示Xi,Xi+1,...,Xj,j>i,
Figure C20071011871700095
分别为目的节点第一时隙接收到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和第二时隙源与中继经过网络编码后的校验信息序列。
RSYS为系统传输速率。
β,γ分别为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长度与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长度的比值,及网络编码后的校验信息序列长度与源编码后信息的信息序列长度比值。
以图2的结构,在给定噪声的条件下,通过最大化系统速率RSYS的优化方法确定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与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和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共享列的元素“1”的分布位置,构造联合设计网络-信道编码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从而有效地保证译码性能,获得良好的分集增益。
Hn的设计除考虑它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所提供的校验功能外,还需要考虑网络编码复杂度,本发明实施例在HSYS的右下角采用准对角结构,对角线元素和对角线各元素同一列的下一行元素位置放置“1”。从而,简化了编码过程,控制编码复杂度为~O(Nn)。
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RSYS,即联合设计网络-信道编码速率的优化过程如下。
已知的变量包括:信道噪声,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编码速率。最终的解为与最大系统传输速率RSYS相应的LDPC度分布(λ(x),ρ(x)), λ ( x ) = Σ i = 2 d v λ i x i - 1 , ρ ( x ) = Σ i = 2 d c ρ i x i - 1 是以 λ = [ λ 2 . . . λ d v ] , ρ = [ ρ 2 . . . ρ d c ] 为系数的多项式,λii)表示与度为“i”的变量(校验)节点相连的“边”的数量占总边数的比值。确定了LDPC的度分布(λ(x),ρ(x))后,通过随机放置满足上述分布的“1”,便能得到相应的校验矩阵。
系统传输速率RSYS与(λ(x),ρ(x))的关系为: R sys = 1 - ∫ 0 1 ρ ( x ) dx / ∫ 0 1 λ ( x ) dx . 为了简化LDPC码的优化过程,固定校验节点分布ρ(x),求解最优λ(x)。具体优化过程如下:
首先进行优化条件设置:
引入节点度的概念,即度为“i”的变量节点占总变量节点数的比例, λ i N = λ i / i Σ i = 2 dv λ i i
将矩阵HSYS分为三部分如图2,HSYS1,HSYS2,HSYS3,它们的校验节点度分别为:ρSYS1,ρSYS2,ρSYS3。ρS,ρR,ρSYS分别为HS、HR、HSYS的校验节点度分布。ρS,ρR具有如下结构:ρS=xi-1,ρR=xj-1
ρSYS的校验节点度分布为:
ρ sys 1 = ax k - 1 + bx i - 1 a + b + c + d + e , ρ sys 2 = cx l - 1 + dx j - 1 a + b + c + d + e
a=γ·k;b=(1-RS)·i;c=γ·l;d=(1-RR)β·j;e≈γ·2
i,j,k,l均为节点的度。
ρSYS1的校验节点度集中为两部分,其一,度为i的原HS,其二,网络编码提供的冗余校验节点度为k,k<i。ρSYS2也具有同样的结构。ρSYS3的结构:ρSYS3=2。
目标函数: max R = max ( 1 - ∫ ρ ( x ) dx · Σ i = 2 dv i λ i N ) 等同于
Figure C200710118717001010
结构限制: λ S N ( 1 ) = λ R N ( 1 ) = λ SYS N ( 1 ) = 1
稳定性限制:译码能够稳定收敛,度为2的节点必须满足一定的限制,即为稳定性条件,并转化为相应的节点度表示。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和系统奇偶校验矩阵都要满足这个条件。
2 &lambda; &zeta; , 2 N &Sigma; i = 2 dv i &lambda; &zeta; , i N < e 1 / 2 &sigma; &zeta; 2 &Sigma; j = 2 dc &rho; &zeta; , j ( j - 1 ) &zeta; = S , R , SYS
成功译码限制:利用高斯逼近算法实现,在给定的噪声门限下,最优的节点度分布必须满足:
&Sigma; i = 2 dv i &lambda; &zeta; , i N h i ( s , r ) - r < 0 ,
&ForAll; r &Element; ( 0 , &phi; ( s ) ) , &zeta; = S , R , SYS
其中: h i ( s , r ) = &phi; ( s + ( i - 1 ) &Sigma; j = 2 d c &rho; j &phi; - 1 ( 1 - ( 1 - r ) j - 1 ) ) , s=2/σ2,σ2为信道噪声的方差, &phi; ( x ) = 1 x = 0 1 - 1 4 &pi;x &Integral; R tanh u 2 e - ( u - x ) 2 4 x du x > 0
联合设计限制:在联合设计网络-信道编码机制下,若使网络编码能够有效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提供冗余校验,则必须满足一定的设计限制:
&Sigma; i = j max ( d v 1 , d v 2 , d vsys ) &lambda; sys , i N &GreaterEqual; &Sigma; i = j max ( d v 1 , d v 2 , d vsys ) &lambda; S , i N + &beta; &lambda; R , i N + [ &gamma; , 0 , . . . , 0 ] 1 + &beta; + &gamma;
&ForAll; j = 2,3 , . . . , max ( d v 1 , d v 2 , dv sys )
码速限制:
R &zeta; = 1 - m n = 1 - &Integral; 0 1 &rho; &zeta; ( x ) dx &Integral; 0 1 &lambda; &zeta; ( x ) dx
= 1 - ( &Integral; 0 1 &rho; &zeta; ( x ) dx ) ( &Sigma; i = 2 dv i &lambda; &zeta; , i N )
ζ=S,R,SYS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上述优化过程和设计结构可以得到联合设计网络-信道编码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包含HS,HR和Hn。分别利用这三个子矩阵可求出相应的编码生成矩阵GS,GR和Gn
在协同传输时,源节点利用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S对源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源编码后的信息,并向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广播。中继节点R利用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R对从源节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并向目的节点D发送。中继节点R利用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对从源节点接收到的信息以及自身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从中提取额外校验信息,并对额外校验信息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向目的节点D发送。目的节点D接收源节点S及中继节点R发送的信息,联合译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一实施例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构造联合网络-信道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设计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矩阵中各元素的分布由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RSYS的优化方法确定;
步骤2、第一时隙:源信息以码速率RSR=I(X1;V1),经过HS
源节点S利用MS×NS的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码长为KS=NS-MS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码长为NS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并向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广播;中继节点R收到信息序列后译码,目的节点D收到信息序列后存储不做处理等待译码;
步骤3、第一时隙:中继信息以速率RRD1=I(W1;Y1|X1),经过HR
中继节点R利用MR×NR的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码长为KR=NR-MR的自身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码长为NR的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向目的节点D发送,目的节点D收到信息序列后存储不做处理等待译码;
步骤4、第二时隙:中继节点R以对自身信息编码得到的码长为NR的中继编码后信息序列和接收到的码长为NS的源编码后信息序列作为信息节点,以Nn作为校验节点以Nn ×(NS+NR+Nn)的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Hn进行编码,这个过程视为网络编码,得到码长为(NS+NR+Nn)的网络编码后的信息序列,该信息序列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码长为NS、NR及Nn的信息序列,其中,码长为NS及NR的信息已在第一时隙传输过,因此,从网络编码后的信息中提取码长为Nn的信息序列作为额外的校验信息序列,再经码速率为RSD2的LDPC编码后发送到目的节点D。
步骤5、在第二时隙末时,目的节点D联合译码获得来自源节点S和中继节点R的信息序列。目的节点D对其在第二时隙从中继节点R接收到的经LDPC编码后的额外校验信息序列进行译码,得到码长为Nn的额外校验信息序列。然后,目的节点D以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为信息传递的Tanner图,矩阵的变量节点依次对应目的节点D从源节点S接收到的码长为NS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
Figure C20071011871700131
从中继节点R接收到的码长为NR的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
Figure C20071011871700132
和在此之前译码得到的码长为Nn的额外校验信息序列这三部分信息序列分别经历三个信道的衰落和噪声,接收到的信号包含了彼此独立的信道信息,通过一个系统的Tanner图共享和传递每个比特的似然比,能够有效提高译码效率和成功率。
在第二时隙中,源节点可以根据信道条件有选择的发送新信息或同样的信息给目的节点D。当信道条件比较好时,可选择发送新编码的信息;当信道条件比较差时,可选择发送步骤2中的源编码后的信息。
在执行步骤1构造联合网络-信道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后,每次传送信息时,只需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5,而不需再次构造系统奇偶校验矩阵HSYS
上述实施例以三个节点的中继网络为系统模型,提出了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实现的联合网络-信道编码方法,该方法使网络编码复杂度与码长成线性关系~O(n),使其成功用于协同传输;以最大化系统速率为目标,对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奇偶校验矩阵结构进行优化,在同样的噪声门限下,提高了系统传输速率,节省了带宽资源;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传输方法,这种传输方法能够在无线环境下有效对抗信道衰落,并兼顾网络吞吐量,即中继节点对源节点信息译码后,再与自身信息结合进行网络编码,编码后的信息作为冗余校验信息,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提供有效分集增益,克服了网络编码在无线环境下固有的缺陷,并提供了一种有效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构造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并存储于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包括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
所述源节点利用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源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并向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广播;
所述中继节点利用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自身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并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
所述中继节点利用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生成矩阵对接收到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以及所述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从中提取额外校验信息序列,并对所述额外校验信息序列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
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源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信息序列并进行联合译码;
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部,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左上角元素处;
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在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中的位置位于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右下方,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右下角元素右下方的第一个元素处;
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和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在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中无共享的行和列;
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下部,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列数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列数相同,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上角元素位于所述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最后一行的下一行的左侧第一个元素处,所述网络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下角元素位于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的左下角元素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与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和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共享列的元素“1”的分布位置通过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的优化方法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的右部采用准对角结构,对角线元素和对角线各元素同一列的下一行元素位置放置“1”;除所述源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继信道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以及网络编码奇偶校验矩阵中元素“1”所处位置外,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其他位置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传输信息序列,一次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以及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均在第一时隙进行;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后的额外校验信息序列在第二时隙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在所述第二时隙根据信道条件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或新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源节点及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信息序列并进行联合译码具体为:在第二时隙末,所述目的节点将自身存储的所述系统奇偶校验矩阵作为信息传递图,对接收到的源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中继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以及额外校验信息序列联合译码。
CNB2007101187176A 2007-07-12 2007-07-12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5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187176A CN100477576C (zh) 2007-07-12 2007-07-12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187176A CN100477576C (zh) 2007-07-12 2007-07-12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304A CN101090304A (zh) 2007-12-19
CN100477576C true CN100477576C (zh) 2009-04-08

Family

ID=3894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1871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576C (zh) 2007-07-12 2007-07-12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757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01B (zh) * 2008-01-10 2011-07-20 北京邮电大学 用协同中继节点在异构无线网络中实现协同传输的方法
CN101483817B (zh) * 2009-01-08 2010-11-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再生网络编码的组播网络中发射节点功率分配方法
KR20120018129A (ko) * 2009-04-27 2012-02-29 알까뗄 루슨트 데이터 패킷 중계 및 데이터 패킷 디코딩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9042240B2 (en) * 2009-07-31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roadcast channel decoding
CN102281122A (zh) * 2010-06-13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联合校验中继协作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57959B (zh) * 2010-10-27 2015-07-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报定位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87315B (zh) * 2010-12-03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源多中继协作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协作通信系统
CN102013950B (zh) * 2010-12-22 2013-01-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结合高阶域网络编码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2014085B (zh) * 2010-12-22 2013-04-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双向多输入多输出中继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检测方法
CN102075311B (zh) * 2010-12-27 201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协同广播/组播方法
CN102882656B (zh) * 2011-07-14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源中继网络中信号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91203B (zh) * 2011-09-13 2014-04-16 林子怀 去除短周期循环的分布式网络通道编码方法
CN102355330A (zh) * 2011-09-28 2012-02-1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分布式级联的信道编码系统及其方法
FR2985125A1 (fr) * 2011-12-21 2013-06-28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s-marc semi-orthogonal,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CN103067136B (zh) * 2013-01-11 2015-09-23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协同编码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701575B (zh) * 2013-06-03 2016-10-12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ofdm子载波信道组合方法
CN103414536B (zh) * 2013-08-05 2016-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受控隐形传态的高保真度量子网络编码方法
EP3242460B1 (en) * 2014-12-31 2020-08-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883240B (zh) * 2015-05-12 2018-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联合差分相乘转发与选择合并的时分广播方法
CN105554813B (zh) * 2015-12-10 2019-02-01 同济大学 一种在无线中继系统基于随机映射码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6332212B (zh) * 2016-08-23 2019-09-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7318882A (zh) * 2022-06-21 2023-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304A (zh)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7576C (zh) 基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的协同传输方法
Li Distributed coding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An overview and recent advances
CN100588191C (zh) 通信中继设备和通信接收机
CN101990324B (zh) 中继系统中的主动式用户终端选择方法及基站
EP2158695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399583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112899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向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42394B (zh) 可迭代译码的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4184509B (zh) 无线多播系统中的中继协作传输方法
Radbord et al. Slow and fas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uplink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packet retransmission
CN101394211A (zh) 可获得多阶分集的中继协作通信方法
CN103401657A (zh) 一种协作通信部分相干非差分分布式空时编码方法
Yi et al. Error control code combining techniques in cluster-based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CN102684815A (zh) 协作通信的传输方法、中继节点及传输系统
Dekorsy A cutoff rate based cross-layer metric for MIMO-HARQ transmission
CN101883075B (zh) 一种基于虚拟mimo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Zhang et al. Outage performance of relay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CN110958039B (zh) 一种适用于mimo双向中继信道的物理层编码方法及系统
Ning et al. Wireless network coding with imperfect overhearing
Kazemitabar Coping with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Yang et al. Protograph-based LDPC-code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ystems with index modulation
CN101729213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98137A (zh) 基于eo-stbc的多中继反馈型协作通信系统和方法
Seong et al. Exact outage probability and power allocation of two nodes in cooperative networks
Liu A delay-bounded relaying diversity scheme in digital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