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6956C - 水压充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压充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6956C
CN100426956C CNB2006100105390A CN200610010539A CN100426956C CN 100426956 C CN100426956 C CN 100426956C CN B2006100105390 A CNB2006100105390 A CN B2006100105390A CN 200610010539 A CN200610010539 A CN 200610010539A CN 100426956 C CN100426956 C CN 1004269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
float
inlet pipe
outlet pip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05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8977A (zh
Inventor
杨玉明
李政军
田海蛟
杨俊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105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6956C/zh
Publication of CN191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8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69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69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水压充氧装置,它涉及一种充氧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鱼塘、鱼池为了保证水生动物得到充足的氧,其能源的消耗太大。在水产品的养殖成本中,供氧所占的比例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低于蓄水箱(1)的高度,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进水管(6)的入口端与出水管(35)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管(6)的出口端与第一出水管(7)的入口端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氧这道程序不用电(或其他能源),若按水体为一万立方米的鱼池计算,仅电能一项,每天就可节省电费(22瓦千×2台电机×1元每度电×24小时)1050元左右。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供氧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水压充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氧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利用淡水、海水鱼塘、鱼池养殖水生动物(鱼、鳖、虾、蟹、蚌等)的越来越多,而且养殖密度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水生动物得到充足的氧,一般都要使用充氧装置向水中加氧。常见的充氧装置有充(气)氧泵、搅拌式充氧机等。上述的充氧设备都需要电动机(或汽油机、柴油机)提供动力,按水体为一万立方米的鱼塘计算,一般需要配置两个22千瓦的电动机在不停的工作,才能基本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其能源的消耗太大。在水产品的养殖成本中,供氧所占的比例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鱼塘、鱼池为了保证水生动物得到充足的氧,其能源的消耗太大。在水产品的养殖成本中,供氧所占的比例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压充氧装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供氧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包含蓄水箱1、第一养鱼池32和第一充氧单元,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固定连接,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低于蓄水箱1的高度,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之间设有出水管35,第一充氧单元由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进水管6、第一浮子9、第一出水管7、第一浮子水箱8和第一进气管39组成,第一浮子水箱8固定在第一养鱼池32的上部,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连接管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相连通,第一进水管6的入口端与出水管35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管6的出口端与第一出水管7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一出水管7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养鱼池32内的下侧,第一浮子9设置在第一浮子水箱8内,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的连接处与第一浮子9相连接,第一进气管39设置在第一浮子9上部的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上,第一进气管39使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为塑料或橡胶制成的软管,由于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低于蓄水箱1的高度,使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之间产生落差,利用虹吸原理将水从蓄水箱1内通过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吸入到第一养鱼池32内,由于水在通过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时产生了负压,当第一进气管39被插入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上时,空气被随之吸入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内最后进入到第一养鱼池32内,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在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随水流动,气体和液体的界面面积决定了气体所输送的氧气的多少。可根据需要在养鱼池上设置若干个充氧单元。在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4,使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内的水位保持相同的高度,让第一进气管39始终高于水面,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蓄水箱1的补水水泵与现有技术中鱼池的给水水泵相当,但是充氧这道程序不用电(或其他能源),若按水体为一万立方米的鱼池计算,仅电能一项,每天就可节省电费(22瓦千x2台电机x1元每度电x24小时)1050元左右。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供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由蓄水箱1、第一养鱼池32和第一充氧单元组成,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固定连接,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低于蓄水箱1的高度,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之间设有出水管35,第一充氧单元由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进水管6、第一浮子9、第一出水管7、第一浮子水箱8和第一进气管39组成,第一浮子水箱8固定在第一养鱼池32的上部,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连接管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相连通,第一进水管6的入口端与出水管35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管6的出口端与第一出水管7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一出水管7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养鱼池32内的下侧,第一浮子9设置在第一浮子水箱8内,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的连接处与第一浮子9相连接,第一进气管39设置在第一浮子9上部的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上,第一进气管39使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蓄水箱(1)内设有隔板(4),隔板(4)将蓄水箱(1)分成沉淀区(3)和清水区(5),在蓄水箱(1)上设有排污口(38),在隔板(4)上开有通水孔(2),在清水区(5)下侧的蓄水箱(1)上设有排污口(36)。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由水泵泵到蓄水箱的水首先进入沉淀区进行沉淀,清水通过通水孔进入清水区,使最后进入养鱼池的水清澈透明,蓄水箱内沉淀区和清水区的沉淀物通过排污口(由阀门控制)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养鱼池32的下侧设有排污口33,排污口33上侧的第一养鱼池32内固定有第一筛网3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养鱼池32的一侧又增加了第二养鱼池29以及第二充氧单元,第二养鱼池29与第一养鱼池32固定连接,第二养鱼池29的高度低于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第二充氧单元由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进水管10、第二浮子13、第二出水管11、第二浮子水箱12和第二进气管40组成,第二浮子水箱12固定在第二养鱼池29的上部,第二浮子水箱12和第一浮子水箱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子水箱8和第二浮子水箱12相连通,第二进水管10的入口端设在第一养鱼池32内,第二进水管10的出口端与第二出水管11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出水管1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养鱼池29内的下侧,第二浮子13设置在第二浮子水箱12内,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的连接处与第二浮子13相连接,第二进气管40设置在第二浮子13上部的第二进水管10或第二出水管11上,第二进气管40使第二进水管10或第二出水管11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增设第二养鱼池和第二充氧单元,在不增加电能消耗的情况下,可增加水产养殖面积(与第一养鱼池相比)一倍(相当于增加水产养殖水体体积的75~85%)。
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养鱼池29的下侧设有排污口30,排污口30上侧的第二养鱼池29内固定有第二筛网43。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养鱼池29的一侧又增加了第三养鱼池26以及第三充氧单元,第三养鱼池26与第二养鱼池29固定连接,第三养鱼池26的高度低于第二养鱼池29的高度,第三充氧单元由第三连接管28、第三进水管14、第三浮子16、第三出水管15、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三进气管41组成,第三浮子水箱17固定在第三养鱼池26的上部,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二浮子水箱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8,第三连接管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二浮子水箱12相连通,第三进水管14的入口端设在第二养鱼池29内,第三进水管14的出口端与第三出水管15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出水管15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三养鱼池26内的下侧,第三浮子16设置在第三浮子水箱17内,第三进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的连接处与第三浮子16相连接,第三进气管41设置在第三浮子16上部的第三进水管14或第三出水管15上,第三进气管41使第三进水管14或第三出水管15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增设第三养鱼池和第三充氧单元,在不增加电能消耗的情况下,与第一养鱼池相比,可又增加水产养殖面积一倍(相当于增加水产养殖水体体积的55~65%)。
具体实施方式七:(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养鱼池26的下侧设有排污口27,排污口27上侧的第三养鱼池26内固定有第三筛网44。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三养鱼池26的一侧又增加了第四养鱼池25以及第四充氧单元,第四养鱼池25与第三养鱼池26固定连接,第四养鱼池25的高度低于第三养鱼池26的高度,第四充氧单元由第四连接管21、第四进水管18、第四浮子22、第四出水管19、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四进气管42组成,第四浮子水箱20固定在第四养鱼池25的上部,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三浮子水箱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1,第四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三浮子水箱17相连通,第四进水管18的入口端设在第三养鱼池26内,第四进水管18的出口端与第四出水管19的入口端相连接,第四出水管19的出口端设置在第四养鱼池25内的下侧,第四浮子22设置在第四浮子水箱20内,第四进水管18和第四出水管19的连接处与第四浮子22相连接,第四进气管41设置在第四浮子16上部的第四进水管14或第四出水管15上,第四进气管42使第四进水管18或第四出水管19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增设第四养鱼池和第四充氧单元,在不增加电能消耗的情况下,与第一养鱼池相比,可又增加水产养殖面积一倍(相当于增加水产养殖水体体积的35~45%)。
具体实施方式九:(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养鱼池25的下侧设有排污口24,排污口24上侧的第四养鱼池25内固定有第四筛网45。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或九的不同点在于,在第四养鱼池25的池壁上固定有放水阀门23。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或九相同。

Claims (10)

1、一种水压充氧装置,它包含蓄水箱(1)、第一养鱼池(32)和第一充氧单元,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低于蓄水箱(1)的高度,蓄水箱(1)和第一养鱼池(32)之间设有出水管(35),第一充氧单元由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进水管(6)、第一浮子(9)、第一出水管(7)、第一浮子水箱(8)和第一进气管(39)组成,第一浮子水箱(8)固定在第一养鱼池(32)的上部,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4),第一连接管(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子水箱(8)和蓄水箱(1)相连通,第一进水管(6)的入口端与出水管(35)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管(6)的出口端与第一出水管(7)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一出水管(7)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养鱼池(32)内的下侧,第一浮子(9)设置在第一浮子水箱(8)内,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的连接处与第一浮子(9)相连接,第一进气管(39)设置在第一浮子(9)上部的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上,第一进气管(39)使第一进水管(6)或第一出水管(7)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箱(1)内设有隔板(4),隔板(4)将蓄水箱(1)分成沉淀区(3)和清水区(5),在蓄水箱(1)上设有排污口(38),在隔板(4)上开有通水孔(2),在清水区(5)下侧的蓄水箱(1)上设有排污口(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养鱼池(32)的下侧设有排污口(33),排污口(33)上侧的第一养鱼池(32)内固定有第一筛网(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第二养鱼池(29)和第二充氧单元,第二养鱼池(29)与第一养鱼池(32)固定连接,第二养鱼池(29)的高度低于第一养鱼池(32)的高度,第二充氧单元由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进水管(10)、第二浮子(13)、第二出水管(11)、第二浮子水箱(12)和第二进气管(40)组成,第二浮子水箱(12)固定在第二养鱼池(29)的上部,第二浮子水箱(12)和第一浮子水箱(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子水箱(8)和第二浮子水箱(12)相连通,第二进水管(10)的入口端设在第一养鱼池(32)内,第二进水管(10)的出口端与第二出水管(11)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出水管(1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养鱼池(29)内的下侧,第二浮子(13)设置在第二浮子水箱(12)内,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的连接处与第二浮子(13)相连接,第二进气管(40)设置在第二浮子(13)上部的第二进水管(10)或第二出水管(11)上,第二进气管(40)使第二进水管(10)或第二出水管(11)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养鱼池(29)的下侧设有排污口(30),排污口(30)上侧的第二养鱼池(29)内固定有第二筛网(4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第三养鱼池(26)和第三充氧单元,第三养鱼池(26)与第二养鱼池(29)固定连接,第三养鱼池(26)的高度低于第二养鱼池(29)的高度,第三充氧单元由第三连接管(28)、第三进水管(14)、第三浮子(16)、第三出水管(15)、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三进气管(41)组成,第三浮子水箱(17)固定在第三养鱼池(26)的上部,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二浮子水箱(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28),第三连接管(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浮子水箱(17)和第二浮子水箱(12)相连通,第三进水管(14)的入口端设在第二养鱼池(29)内,第三进水管(14)的出口端与第三出水管(15)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出水管(15)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三养鱼池(26)内的下侧,第三浮子(16)设置在第三浮子水箱(17)内,第三进水管(14)和第三出水管(15)的连接处与第三浮子(16)相连接,第三进气管(41)设置在第三浮子(16)上部的第三进水管(14)或第三出水管(15)上,第三进气管(41)使第三进水管(14)或第三出水管(15)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养鱼池(26)的下侧设有排污口(27),排污口(27)上侧的第三养鱼池(26)内固定有第三筛网(4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第四养鱼池(25)和第四充氧单元,第四养鱼池(25)与第三养鱼池(26)固定连接,第四养鱼池(25)的高度低于第三养鱼池(26)的高度,第四充氧单元由第四连接管(21)、第四进水管(18)、第四浮子(22)、第四出水管(19)、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四进气管(42)组成,第四浮子水箱(20)固定在第四养鱼池(25)的上部,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三浮子水箱(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1),第四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浮子水箱(20)和第三浮子水箱(17)相连通,第四进水管(18)的入口端设在第三养鱼池(26)内,第四进水管(18)的出口端与第四出水管(19)的入口端相连接,第四出水管(19)的出口端设置在第四养鱼池(25)内的下侧,第四浮子(22)设置在第四浮子水箱(20)内,第四进水管(18)和第四出水管(19)的连接处与第四浮子(22)相连接,第四进气管(42)设置在第四浮子(22)上部的第四进水管(18)或第四出水管(19)上,第四进气管(42)使第四进水管(18)或第四出水管(19)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养鱼池(25)的下侧设有排污口(24),排污口(24)上侧的第四养鱼池(25)内固定有第四筛网(4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压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养鱼池(25)的池壁上固定有放水阀门(23)。
CNB2006100105390A 2006-09-13 2006-09-13 水压充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95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05390A CN100426956C (zh) 2006-09-13 2006-09-13 水压充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05390A CN100426956C (zh) 2006-09-13 2006-09-13 水压充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8977A CN1918977A (zh) 2007-02-28
CN100426956C true CN100426956C (zh) 2008-10-22

Family

ID=3777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05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956C (zh) 2006-09-13 2006-09-13 水压充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69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8433A (zh) * 2010-07-26 2012-02-01 浙江耀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
CN102475065B (zh) * 2010-11-30 2015-04-29 李良 一种陆地海淡水高密度特种水产养殖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9A (zh) * 1995-09-13 1996-06-26 倪季良 缸养观赏鱼的自动换水及排污方法
CN1231820A (zh) * 1998-04-14 1999-10-20 山东省石岛国际贸易区渔业工程开发中心 养殖池水闭路循环的养殖方法
CN2877284Y (zh) * 2006-09-13 2007-03-14 田华 水压充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9A (zh) * 1995-09-13 1996-06-26 倪季良 缸养观赏鱼的自动换水及排污方法
CN1231820A (zh) * 1998-04-14 1999-10-20 山东省石岛国际贸易区渔业工程开发中心 养殖池水闭路循环的养殖方法
CN2877284Y (zh) * 2006-09-13 2007-03-14 田华 水压充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8977A (zh) 200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397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201328307Y (zh) 一种高科技、立体化、水产品养殖系统装置
CN201123305Y (zh) 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
CN102897930B (zh) 自动化风光混合能增氧水处理机
CN101935108B (zh) 泡沫分离-充氧一体化设备
CN205378706U (zh) 一种池塘养鱼增氧系统
CN100426956C (zh) 水压充氧装置
CN203498171U (zh) 一种富氧增氧装置
CN2877284Y (zh) 水压充氧装置
CN107777793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CN202941290U (zh) 自动化风光混合能增氧水处理机
CN103285660A (zh) 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的循环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TWM546674U (zh) 自然曝氣增氧養殖系統
CN202643446U (zh) 一种高效增氧装置
CN103583446A (zh) 一种循环微流水养鱼池塘
CN210746724U (zh) 一种利用通气加压实现多层养殖的船载养殖系统
CN209572865U (zh) 一种便于调节水量的抗浪鱼养殖鱼池
CN201094224Y (zh) 太阳能微动力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CN208402911U (zh) 一种基于模拟自然水流环境鱼池的水排放处理生产线
CN202222272U (zh) 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CN210287062U (zh)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CN201612078U (zh) 一种多级池养鱼系统
CN218843038U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CN217808830U (zh) 一种鱼池蛋白分离器
CN218116376U (zh) 蓝藻治理电动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