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0342C -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0342C CN100420342C CNB2006100233488A CN200610023348A CN100420342C CN 100420342 C CN100420342 C CN 100420342C CN B2006100233488 A CNB2006100233488 A CN B2006100233488A CN 200610023348 A CN200610023348 A CN 200610023348A CN 100420342 C CN100420342 C CN 10042034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group
- group calling
- calling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呼系统及其方法,使得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组呼业务具有高可靠性。本发明中,在相同的组呼区域内重叠覆盖至少两层网络,需要组呼时,在终端可能驻留的各层网络中均发起组呼。终端可以驻留在同一层网络中,各重叠覆盖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终端也可以驻留在不同层网络中时,各重叠覆盖网络以负荷分担的方式工作。各层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时,可以将主用网络配置为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将备用网络配置为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的终端选择其他非故障网络驻留。各层网络可以分别使用独立的HLR、MSC、BSC和基站,也可以共享HLR、MSC、BSC、或基站中的一个或其组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移动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80年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以来,在短短二十几年里移动通信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随着第一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相继推出,移动通信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大。
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通信的最大区别在于用户处于移动状态,这也就意味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面必须满足用户的移动性,因此,以全球移动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ity,简称“GSM”)为例,GSM网络的覆盖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从城市中心商业、用户密集地区向郊区扩展,在解决网络全国覆盖问题的同时,也就实现了GSM的全国自动漫游。
GSM系统由三个相互联接的主要子系统构成,并通过一定的网络接口和用户联接。三个子系统是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简称“BSS”),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etwork and Switching Subsystem,简称“NSS”)及操作支持子系统(Operation Supporting Subsystem,简称“OSS”)。移动台(MobileStation,简称“MS”)子系统通常视作BSS的一部分。移动台是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实用的设备,移动台的类型主要有车载台和手持台(手机)。
在GSM系统中,BSS负责在NSS和MS之间提供和管理传输通路,特别是包括MS与GSM系统的功能实体之间的无线接口管理。NSS负责通信业务的管理,保证MS与相关的公用通信网或与其它MS之间建立通信。也就是说NSS不直接与MS互通,BSS也不直接与公用通信网互通。MS、BSS和NSS组成GSM系统的实体部分。OSS则为运营商提供对这些实际运行部分的控制、维护和管理。
其中,BSS由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两部分功能实体组成。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BTS是基站收发信台,也是BS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BSC控制,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MS之间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BTS主要由基带单元、载频单元、控制单元和天馈单元等部分组成。基带单元主要用于必要的话音和数据速率适配以及信道编码等;载频单元主要用于调制/解调以及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等;控制单元则用于BTS的操作与维护。天馈单元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分路/合路以及将射频信号变成电磁波或者将电磁波转换为射频信号。
BSC是BSS的控制部分,完成对各种接口的管理,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传输参数的管理。BSC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相关接口的管理、控制和处理部分;公共处理部分;交换部分。
BSS是由一个BSC与一个或多个BTS组成的,一个BSC根据话务量需要可以控制数十个BTS。BTS可以直接和BSC相连,也可以通过基站接口设备(Base Interface Equipment,简称“BIE”)采用远端控制的连接方式与BSC相连。
GSM网络的核心是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MSC”),它控制所有BSC的业务,提供交换功能及和系统内其它功能的连接,并提供和固定网的接口功能,其把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移动用户和固定网用户互相连接起来。MSC从系统内的三个数据库,即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 LocationRegister,简称“VLR”)和鉴权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简称“AUC”)中获取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另外,MSC也根据其最新获取的信息请求更新数据库的部分数据。作为网络的核心,MSC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自动漫游等具有移动特征的功能及其它网络功能。
随着GSM以及基于GSM技术体制的专网或共网集群系统功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性化功能随之诞生,比如支持网络群组呼叫的分组语音(Voice over IP,简称“VoIP”)技术
VoIP技术是指将语音信号转化为一定长度的数字化语音包,采用存储转发的方法以包的形式进行交换和传输的技术。
使用VoIP技术的网络可以支持网络群组呼叫,所谓网络群组呼叫是指通过主叫用户或者管理员,对一个群组内的部分和所有用户发起呼叫。发起呼叫的方法有,主叫发起的消息中携带所有被叫用户的地址或号码信息;或者主叫发起的呼叫请求消息中只携带网络群组标识,由网络侧根据网络群组标识对应的群组中用户信息,向各个被叫发起呼叫。使用网络群组标识进行呼叫可以有效减少在呼叫发起时用户设备向群组控制中心传递数据的通信量,因为不再需要发送每一个被叫用户的的地址或号码信息了,在群组较大时效果更为明显,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如今有许多系统中都用到组呼功能,比如说铁路全球通移动通讯系统(GSM for Railway,简称“GSM-R”)。GSM-R直接为铁路运输生产和铁路信息化服务而设计、组建并使用的系统设施,主要完成铁路调度通信、站场通信、应急通信、区段通信、公务通信、运输信息传输等功能。其中,列车调度中的话音业务采用GSM-R系统的功能寻址、基于位置寻址、组呼叫、广播呼叫、紧急呼叫等功能,可以提供铁路运输指挥话音通信业务,实现点对点呼叫、点对点的紧急呼叫、广播呼叫、组呼叫、铁路紧急呼叫和多方通话。
然而,由于GSM系统最初是为公众通信服务的,基本不涉及安全应用,非安全相关的通信系统比较安全相关的通信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要低很多。如GSM-R会承载列车控制信息,由于这些控制信息用于列车的控制或监测,系统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导致列车误班误点,重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满足安全相关应用的高可靠性需求成为基于GSM技术体制的专网或共网集群系统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基于GSM技术体制的专网或共网集群系统普遍使用单网覆盖,即同一地区只有一层网络覆盖。单网覆盖的基于GSM技术体制的专网或共网集群系统包含一个GSM网络,该GSM网络有其固定的移动网号(MobileNetwork Code,简称“MNC”),还包含一个MSC、一个BSC,该BSC可控制一个或多个BTS。
现有GSM体制组呼的可靠性单纯依赖于设备的软硬件质量以及无线传输环境,为了使GSM体制组呼的可靠性得到保障,单网覆盖设备或产品的硬件或软件开发采用严格的安全产品开发相关可靠性、质量和安全控制流程和设计方法,对产品的设备提出非常苛刻的可靠性和安全指标要求。希望通过提升单网覆盖设备的可靠性来保障GSM体制组呼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现有GSM体制组呼的可靠性难以保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GSM单网覆盖设备或产品的硬件或软件开发流程和产品设计方法与普通公众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发流程和产品设计方法存在显著差别,对于普通公众通信设备制造商难以实施,因此无法达到对产品的设备提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指标要求,单层网络总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现有基于GSM的集群专网和集群共网采用单层网络覆盖提供的组呼业务,一旦单层网络出现故障,集群组呼业务将被中断,也就无法保证组呼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呼系统及其方法,使得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组呼业务具有高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呼系统,包含:
至少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
多个组呼终端,分别驻留在所述网络之一,并在所驻留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其它所述网络;
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在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各所述网络中均发起组呼。
其中,所述终端优先驻留在同一个网络中,该网络为主用网络,其它网络作为该网络的备用网络。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主用网络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所述备用网络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在各终端中将所述主用网络设置为归属网络,将所述备用网络设置为拜访网络。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通过对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参数的设置使各终端优先驻留到所述主用网络。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各所述网络均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或者,各所述网络均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终端优先驻留在不同的网络中,各网络相互分担负荷。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包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码分多址网络(如宽带码分多址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网络、码分多址2000网络等)、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网络、无线局域网、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网络、以及集群通信网络。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各所述网络在网络侧分别包含相互独立的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各所述网络还分别包含独立的基站控制器以及基站。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和基站控制器,各所述网络还分别包含独立的基站。
此外在所述系统中,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以及基站,共同的基站通过不同的载频模拟不同的网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呼方法,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系统,包含以下步骤:
各组呼终端分别从重叠覆盖的各移动通信网络中选择一个驻留;
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网络侧确定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各所述网络,并在这些网络中均发起组呼;
当所述终端当前驻留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其它所述网络。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相同的组呼区域内重叠覆盖至少两层网络,网络为驻留其中的组呼终端分配组呼业务信道,需要组呼时,在终端可能驻留的各层网络中均发起组呼。终端可以驻留在同一层网络中,各重叠覆盖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终端也可以驻留在不同层网络中时,各重叠覆盖网络以负荷分担的方式工作。各层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时,可以将主用网络配置为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将备用网络配置为延迟指配信道方式。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的终端选择其他非故障网络驻留。
各层网络可以分别使用独立的HLR、MSC、BSC和基站,也可以共享HLR、MSC、BSC、或基站中的一个或其组合。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在覆盖组呼区域的一层网络出现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的终端可驻留到其他非故障网络中,通过使用其他非故障网络中提供的信道资源保障集群组呼业务不被中断,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组呼业务的可靠性仅依赖于产品设备的软硬件质量以及无线传输环境问题。不同网络提供的完全独立的信道资源大大提高了组呼业务的可靠性,比如说,在单层网络覆盖的组呼区域内终端的组呼业务获得性为99.99%,那么,在双层网络重复覆盖的组呼区域内终端的组呼业务获得性为99.9999%,从而满足铁路紧急呼叫、消防紧急呼叫、公安武警紧急行动、应急联动紧急组呼等要求高可靠性的组呼业务。
不同网络通过共同HLR、MSC、BSC和基站,可以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适当地节约系统网络的成本。在可靠性和成本之间保持最佳的策略是:高可靠性设备可以共用,但低可靠性设备尽可能独立。
通过将所有终端驻留在同一层网络中,并对不同网络设置不同的指配方式,如将终端驻留的网络设置为立即指配,其他网络设置为迟延指配,可以加快组呼呼叫建立,同时减少其它网络中的资源占用;当终端驻留的网络层出现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终端仍可通过其他层网络加入组呼,只是组呼建立时间略有延迟,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集群信道资源的浪费,缓解系统频带资源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组呼系统的网络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组呼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的优先级设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组呼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组呼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多个组呼终端,分别驻留在其中的一个网络,并在所驻留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其它所述网络,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在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各所述网络中均发起组呼。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组呼系统由两层网络覆盖,在每个高可靠性要求组呼的组呼区域中,由两个物理上覆盖基本相同的逻辑覆盖层组成,分别是组呼逻辑覆盖层1和组呼逻辑覆盖层2,每个组呼逻辑覆盖层由若干小区组成,各组呼逻辑覆盖层有各自独立的NSS和BSS。组呼区域在NSS的组呼寄存器中保存,组呼寄存器中保存有上述组呼区域的两层逻辑覆盖层中所有的小区列表。通常情况下,组呼两个覆盖层以主备或负荷分担方式工作,多个组呼终端,分别驻留在组呼逻辑覆盖层1或组呼逻辑覆盖层2上,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在组呼逻辑覆盖层1和组呼逻辑覆盖层2中均发起组呼,当组呼逻辑覆盖层1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的组呼终端都驻留到组呼逻辑覆盖层2。
为了更好的表达本发明,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组呼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组呼系统包含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每层网络的网络侧分别包含独立的用于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的MSC、用于负责基站控制功能的BSC和基站。多个组呼终端优先驻留在同一个网络中,该网络为主用网络,另一个网络作为该网络的备用网络。主用网络的MSC为锚MSC,备用网络的MSC为中继MSC。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主用网络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备用网络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在正常情况下,在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之前,通过在各终端中将主用网络设置为归属网络,将备用网络设置为拜访网络使各个组呼终端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并在主用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备用网络。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主用网络和备用网络根据保存在组呼寄存器中的信道指配方式均发起组呼。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用网络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备用网络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两层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即在通常情况下组呼终端全部驻留在主用网络上,当该组呼发起时,只有主周网络为该组呼分配组呼业务信道资源,备用网络不为该组呼分配业务信道资源;当主用覆盖层出现故障时,故障区域的组呼终端选择在备用网络驻留,该备用网络为驻留在其中的该组用户终端提供信道资源。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在步骤310中,各组呼终端根据预先的设置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具体地说,在开始组呼之前,预先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将主用网络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将备用网络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并在各组呼终端中将主用网络设置为归属网络,将备用网络设置为拜访网络。各组呼终端根据设置优先驻留到其归属网络,也就是主用网络。
在步骤320中,网络侧确定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网络,并在这些网络中均发起组呼。具体地说,首先网络侧确定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主用网络或备用网络,并在两个网络中均发起组呼。在组呼发起时,主用网络采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即无论主用网络中是否存在该组呼组的组呼终端,主用网络先为该组呼组分配组呼业务信道,再下发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该组呼组呼业务信道的信道描述。而备用网络采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即无论该备用网络中是否存在该组呼组的组呼终端,组呼发起时,备用网络将不为该组呼组分配组呼业务信道,直接下发不带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
正常情况下,各组呼终端都驻留在主用网络上,备用网络上没有组呼终端,主用网络采用组呼信道立即指配方式,首先为发起组呼的组呼组分配组呼业务信道,再下发通知消息,可以加快组呼呼叫建立,同时减少其它网络中的资源占用。对于备用网络采用组呼信道延迟指配方式,由于正常情况下没有组呼终端驻留,对于直接下发的不带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不存在组呼终端上报通知响应,因此备用网络不会分配组呼业务信道,避免信道资源浪费。接着进入步骤330。
在步骤330中,网络侧判断各组呼终端当前驻留的主用网络是否有故障,如果主用网络没有故障,则进入步骤340,如果主用网络存在故障,则进入步骤350。
在步骤340中,各组呼终端加入组呼。具体地说,在步骤320中主用网络为组呼组分配了组呼业务信道,并下发了通知消息。在本步骤中,各组呼终端接收包括组呼业务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并在收到通知消息后,立即加入该组呼并转至该组呼业务信道监听。
在步骤350中,当主用网络发生故障时,故障区域中各组呼终端驻留到备用网络。也就是说,主用网络正常区域内从组呼终端加入该组呼并转至该组呼业务信道监听,故障区域内的各组呼终端根据之前的设置,驻留到其拜访网络,也就是备用网络中。接着进入步骤360。
在步骤360中,主用网络故障区域中的组呼终端加入组呼。经过步骤350,主用网络故障区域中各组呼终端都驻留到了备用网络,由于备用网络采用延迟指配方式,即在组呼发起时,备用网络将不为组呼组分配组呼业务信道,直接下发不带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并且通知消息是周期性地下发,因此,在本步骤中,故障区域中的组呼终端在驻留到备用网络后,仍可收到不带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并在收到通知消息后立即上报通知响应,系统侧收到通知响应后,将为其分配组呼信道,并下发携带组呼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驻留在备用网络中的组呼终端收到携带组呼信道描述的通知消息后,立即加入组呼。对于活动在故障区域的该组用户终端,组呼建立时间只是略有延迟,大大提高了组呼业务的可靠性。并且由于通过使用备用网络中提供的信道资源保障集群组呼业务不被中断,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组呼业务的可靠性仅依赖于产品设备的软硬件质量以及无线传输环境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是任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GSM网络、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网络、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网络、码分多址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简称“CDMA2000”)网络、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简称“PHS”)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网络、以及集群通信网络等等。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组呼系统控制组呼终端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的方法不同。第一实施方式中组呼系统通过在各终端中将主用网络设置为归属网络,将备用网络设置为拜访网络,使各组呼终端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而本实施方式中组呼系统通过对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参数的设置使各终端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组呼终端在一个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s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时,会优先驻留正常优先级的小区,只有在没有正常优先级小区时,才驻留低优先级的小区,可以通过设置小区禁止限制(Cell Bar Qualify,简称“CBQ”)与小区禁止接入(Cell Bar Access,简称“CBA”)改变小区的优先级状态,如图4所示。但对于小区重选,CBA和CBQ将不起作用,此时可以通过小区重选参数,包括小区重选偏移(Cell Reselection Offset,简称“CRO”)和小区重选位置区迟滞(Cell Reselection Hysteresis,简称“CRH”),通过CRO和CRH可以控制移动台中的小区重选优先级,从而控制终端优先驻留到主用网络。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第一实施方式组呼系统中两层网络为主备关系,各组呼终端优先驻留在主用网络中,主用网络与备用网络以主备方式工作。本实施方式组呼系统中两层网络不分主次,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其中任意一层网络覆盖的MSC可为锚MSC,另一层覆盖的MSC为中继MSC。如图5所示,组呼组中一部分组呼终端驻留在网络1上,另一部分终端驻留在网络2上,网络1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网络2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当该组呼发起时,网络1和网络2分别为驻留在其中的组呼终端分配组呼业务信道。当网络1出现故障时,网络1中故障区域的组呼终端将驻留到网络2,通过网络2分配的组呼业务信道加入组呼。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在预设的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组呼系统中两层网络所配置的组呼信道指配方式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组呼系统中网络1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网络2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本实施方式组呼系统中网络1与网络2均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或者,网络1与网络2均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组呼系统包含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两层网络共同使用MSC,每层网络的网络侧分别包含独立的BSC和基站。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及其联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各网络共用同一MSC。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组呼系统包含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两层网络共同使用MSC和BSC,每层网络的网络侧分别包含独立的基站。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及其联系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各网络除共用同一MSC外,还共用同一BSC。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本施例中组呼系统包含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两层网络共同使用MSC、BSC和基站。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及其联系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各网络除共用同一MSC和BSC外,还共用同一基站,该基站通过不同的载频模拟不同的网络。不同网络通过共同HLR、MSC、BSC和基站,可以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适当地节约系统网络的成本。
以上各实施方式中均使用两层网络,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式,但本发明也可以使用更多层的网络。可以将其中一层设为主用网络,其它作为备用网络,也可以在各层网络中作负荷分担。通常情况下,各层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在其它层网络都有一个对等的物理覆盖基本相同的小区对应,不过也可以采用各层网络小区不对应的方式。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 一种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重叠覆盖相同的组呼区域;
多个组呼终端,分别驻留在所述网络之一,并在所驻留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其它所述网络;
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在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各所述网络中均发起组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优先驻留在同一个网络中,该网络为主用网络,其它网络作为该网络的备用网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主用网络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所述备用网络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终端中将所述主用网络设置为归属网络,将所述备用网络设置为拜访网络。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参数的设置使各终端优先驻留到所述主用网络。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中,各所述网络均配置为使用立即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或者,各所述网络均配置为使用延迟指配信道方式发起组呼。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优先驻留在不同的网络中,各网络相互分担负荷。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包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码分多址网络、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网络、无线局域网、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网络、以及集群通信网络;
所述码分多址网络包括:宽带码分多址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网络、以及码分多址2000网络。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在网络侧分别包含相互独立的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和基站。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各所述网络还分别包含独立的基站控制器以及基站。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和基站控制器,各所述网络还分别包含独立的基站。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呼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共用同一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以及基站,共同的基站通过不同的载频模拟不同的网络。
13. 一种组呼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各组呼终端分别从重叠覆盖的各移动通信网络中选择一个驻留;
当需要对组呼组发起组呼时,网络侧确定该组呼组中各终端可能驻留的各所述网络,并在这些网络中均发起组呼;
当所述终端当前驻留网络故障时驻留到其它所述网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233488A CN100420342C (zh) | 2006-01-16 | 2006-01-16 |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233488A CN100420342C (zh) | 2006-01-16 | 2006-01-16 |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9767A CN1859767A (zh) | 2006-11-08 |
CN100420342C true CN100420342C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729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233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342C (zh) | 2006-01-16 | 2006-01-16 |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203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900B (zh) * | 2007-04-29 | 2012-01-2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终端被叫业务的恢复方法、移动交换中心及系统 |
CN101472313B (zh) * | 2007-12-27 | 201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业务切换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1616461B (zh) * | 2009-07-14 | 2011-07-20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双模车载终端实现系统及方法 |
CN109842883A (zh) * | 2017-11-28 | 2019-06-04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 |
CN109194526B (zh) * | 2018-10-18 | 2022-05-24 |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组多归属实现集群组呼的故障接管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2093A (en) * | 1992-08-11 | 1996-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for redistributing dual mode mobile units to extended channel groups to reduce congestion in primary channel groups |
CN1468009A (zh) * | 2002-07-10 | 2004-01-14 | 协同智迅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在终端中增加寻呼接收单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
US6754224B1 (en) * | 1998-06-24 | 2004-06-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call signaling in packet network |
CN1536837A (zh) * | 2003-04-09 | 2004-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
CN1620838A (zh) * | 2002-01-08 | 2005-05-25 | 诺基亚公司 | 在共享移动网络中选择ggsn |
-
2006
- 2006-01-16 CN CNB2006100233488A patent/CN1004203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2093A (en) * | 1992-08-11 | 1996-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for redistributing dual mode mobile units to extended channel groups to reduce congestion in primary channel groups |
US6754224B1 (en) * | 1998-06-24 | 2004-06-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call signaling in packet network |
CN1620838A (zh) * | 2002-01-08 | 2005-05-25 | 诺基亚公司 | 在共享移动网络中选择ggsn |
CN1468009A (zh) * | 2002-07-10 | 2004-01-14 | 协同智迅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在终端中增加寻呼接收单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
CN1536837A (zh) * | 2003-04-09 | 2004-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9767A (zh) | 2006-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7732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ell sleeping | |
CN102342133B (zh)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
CN102484782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保留用于紧急服务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3537757A (ja) | デジタルトランキングシステムに基づくフェイルソフト処理のための処理方法及び基地局 | |
CN100420342C (zh) | 组呼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106827B (zh) |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中针对脱网讲话用户的容错方法 | |
CN103404222A (zh) | 用于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4113897A (zh) | 一种小区节能补偿协调方法和设备 | |
CN100415058C (zh) | 移动通信网络中承载安全应用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782651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号的方法 | |
CN105163287A (zh) |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群组呼叫临时加入功能的实现方法 | |
CN101242673B (zh) | 一种双调度指挥中心的中继路由选择实现方法 | |
CN100456874C (zh) | 一种实现快速组呼呼叫的方法 | |
CN103188804B (zh) |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808322A (zh) | 一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站注册入网的实现方法 | |
CN107948948A (zh) | 一种lte‑r分布式网络系统 | |
EP2091262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ging in trunking system | |
CN109803330B (zh) | 无线承载的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 |
WO2016163279A1 (en) | Handling a handov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ocated on-board a moving vehicle | |
CN100384292C (zh) | 一种孤站点对点呼叫的实现方法 | |
CN104349287A (zh) | 一种车载独立网之间漫游的方法 | |
US10499218B2 (en) | Method for activating a nomadic node, as well as a corresponding nomadic node and system | |
CN112689278A (zh) | 一种移动过程中终端识别方法 | |
CN100403849C (zh) | 组呼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 |
EP2672768A2 (en) |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