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7085C -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7085C
CN100387085C CNB2004100854075A CN200410085407A CN100387085C CN 100387085 C CN100387085 C CN 100387085C CN B2004100854075 A CNB2004100854075 A CN B2004100854075A CN 200410085407 A CN200410085407 A CN 200410085407A CN 100387085 C CN100387085 C CN 1003870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pointer
value
memory cell
comparison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54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6407A (zh
Inventor
刘焱
覃勇
周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854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7085C/zh
Publication of CN1756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70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70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在循环存储空间,采用首地址指针、尾地址指针和比对地址指针三个指针,对存储在存储空间的测量采样值进行处理的方法,在T1时间内通过不断查询是否有过事件上报而作出针对性处理:(1)在T1内,只要满足事件上报条件便产生测量事件C/D上报;(2)在T1内,有过事件上报后,如仍然满足事件上报条件都不再进行重复上报;(3)在T1内,如果一直没有事件上报,进行滑窗处理。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事件上报,减轻了接口Iub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WCDMA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预处理技术,尤指在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中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实现系统通信容量的最大化,WCDMA通信系统中都引入了无线资源管理,通过启动各种测量实现对当前的小区资源利用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然后根据一定的资源管理策略实现资源的分配和调度,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
无线资源管理中,为了完成无线接入系统的功控和切换,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及其预处理分别存在于UE侧和基站(NodeB)侧:UE和NodeB分别对各自的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由基站通过Iub接口上报给RNC,RNC根据事件上报报告触发相应的功控和切换策略。在WCDMA系统中NodeB的测量对象包括:信干比(SIR)、信干比误差(SIRERROR)、往返时间(RTT)、发射载波功率(TPC)、接入确认前导次数(APP)测量等。对于同一测量对象,常见的事件测量类型有如下几种:(1)事件A;(2)事件B;(3)事件C;(4)事件D;(5)事件E;(6)事件F。对这六种事件测量类型的分类标准为:
事件A:如果测量对象超过设定门限并至少持续一段时间,则上报一个报告。
事件B:如果测量对象低于设定门限并至少持续一段时间,则上报一个报告。事件A与事件B中所述的持续时间可以任意设置,称为迟滞时间。
事件C:在一定的变化时间T1内,如果测量对象上升的幅度大于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T1取值范围是10ms到60s。
事件D:在一定的变化时间T1内,如果测量对象下降的幅度大于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
事件E:如果测量对象大于设定的门限并持续一个迟滞时间,则开始周期报告测量对象,直到测量对象低于设定的下门限并满足迟滞时间。
事件F:如果测量对象小于设定的门限并持续一迟滞时间,则开始周期报告测量对象,直到测量对象高于设定的上门限并满足迟滞时间。
在WCDMA的外环功率控制中,目前对SIRERROR的测量主要采用事件E或事件F处理,当SIRERROR的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存在两种可能:1)UE离基站很近,而且发射功率等级高;2)UE的功控已经失效。因为此时目标SIR已经调得很低,这样,这个UE的发射功率已经无法调低,RNC使外环功控停止生效,即此时外环功率控制对该UE处于无效状态。因为WCDMA是自干扰系统,任意一个用户使用了太高的功率必然会干扰别的用户的正常通话。所以,如果这时对SIRERROR进行事件C或事件D测量处理后产生事件上报报告,说明UE功率波动很大,RNC通过该测量上报来终止该UE的通话,能够避免该UE对系统稳定的影响,从而能有效地抑制远近效应。
对测量事件C和测量事件D的处理,由于是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升高或降低值,需要对T1时间范围内的曲线进行存储,以下简称该处理为事件C/D的处理,另外以下文中提到的事件处理或事件上报均指测量事件处理或测量事件上报。目前,对于事件C/D的处理采用图1所示的测量事件上报状态寄存器存储队列结构:指针10是队列地址指针,指针11是队列比对地址指针,存储队列从左至右地址依次从地址0到地址N-1。这里N表示T1内采样个数,由下面计算公式得到:N=(T1/采样周期)+1。
结合图2,以事件C处理的流程为例进行具体描述。在事件C处理中,队列比对地址指针11指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假设采样周期、时长T1和门限值已预先设定好,事件C处理的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201:清空测量事件上报状态寄存器,将队列地址指针和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指向地址0;将首次采样值存入地址0,此时即给最小值赋初值为首次采样值;之后将队列地址指针加一。
步骤202:采样并将当前采样值存入队列地址指针所指存储单元,队列地址指针加一,即指向下一存储单元。
步骤203:当完成一轮采样处理时,即采样个数累计达到N个,转入步骤201;否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步骤204:把当前采样值与最小值进行比较:如果小于最小值,则将队列最小值指针指向当前值,转入步骤202;如果大于最小值,则转入步骤205。
步骤205:判断当前值减去最小值之差是否高于门限值:如果高于门限值,则转入步骤206;如果低于门限值,则转入步骤202。
步骤206:产生事件上报,并转入步骤202继续对采样值进行处理。
这里,如果是事件D处理,其事件上报状态寄存器结构仍然是图1所示的存储队列结构,只是队列比对地址指针11在事件D处理中指队列最大值地址指针,另外:
步骤201改为:清空测量事件上报状态寄存器,将队列地址指针和队列最大值地址指针指向地址0;首次采样值存入地址0,并将队列地址指针加一。
步骤204改为:把当前采样值与最大值进行比较:(1)如果大于最大值,则将队列最大值指针指向当前值,转入步骤202;(2)如果小于最大值,则转入步骤205。
步骤205改为:判断最大值减去当前值之差是否高于门限值:a)如果高于门限值,则转入步骤206;b)如果低于门限值,则转入步骤202。
步骤202、步骤203和步骤206与事件C的处理相同。
如图3所示,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测量值,T1表示一次上升时间段,M1表示上升门限,t1表示T1时间内某一采样时刻,t表示T1时间内t1时刻之后的一段时间。依照步骤201至步骤206的处理,在T1时间内,由于测量对象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上升变化,在t1时刻,通过事件C处理,产生一次上报报告;在t时间内,通过事件C处理,仍不断产生上报报告。同理,如果测量对象的变化呈现直线下降,同样会出现在T1时间内多次事件D上报的情况。这样,在一次T1时间内,可能会产生多次上报报告,无疑增加了Iub接口的负担。
如图4所示,图4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测量值,T1-1、T1-2、T1-3分别表示不同的上升时间段,M1表示上升门限。在T1时间内,当测量对象的变化如图4所示为平稳上升时,依照步骤201至步骤206的处理,单独从T1-1和T1-2时间段来看,不能产生上报报告,但从T1-3时间内来看,显然存在上报需求,可见,采用现有处理方法会出现丢失上报的情况,从而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功控或切换。同理,如果测量对象的变化呈平稳下降时,同样会出现漏报的情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事件C和事件D的处理,虽然简单,但存在多报和漏报的缺点,由于接口Iub的带宽是一定的,多报必然会给接口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降低了接口速率,从而影响接口对其它消息的传送;而漏报则严重地影响到了测量的可靠性。例如,在对SIRERROR测量对象进行事件C/D处理时,由于漏报而没能及时终止UE的通话,会影响WCDMA自干扰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事件C/D处理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出现多报和漏报,从而减轻接口不必要的负担并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事件C为在一定的变化时间内,如果测量对象上升的幅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事件D为在一定的变化时间内,如果测量对象下降的幅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设置事件上报状态标志,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始化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步骤a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循环存储空间所有存储单元的值为0;设置首地址指针、尾地址指针、比对地址指针,并将所有地址指针指向地址为0的存储单元。b.采集并顺序存储当前采样值,然后在当前所有采样值中确定比对值;c.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步骤b所确定的比对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如果不大于,则执行步骤e;如果大于,则判断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是否置位,如果置位,则执行步骤d;否则,进行事件上报,并置位事件上报状态标志;d.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b;e.判断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是否置位,如果置位,则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b;如果未置位,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进入步骤f,否则返回步骤b;f.将当前采集的采样值顺序覆盖存储于已有采样值的存储空间,并在当前所有采样值中重新确定比对值;
g.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步骤f所确定的比对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如果是,进行事件上报,并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f。
在步骤a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存储采样值的循环存储空间,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长T1和采样周期确定所述循环存储空间的长度。这里,循环存储空间长度为:时长T1与采样周期之商再加一。
当比对值为最小值时,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小值指针,此时:
(1)步骤b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尾地址指针加一;判断当前采样值是否小于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中的值,如果是,则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否则,继续执行步骤c。
(2)步骤f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放入尾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判断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是否与尾地址指针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如果是,则比较所有存储单元的值,并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最小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且首地址指针和尾地址指针分别加一;否则,比对地址指针位置不变且尾地址指针加一。
当比对值为最大值时,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大值指针,此时:
(1)步骤b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尾地址指针加一;判断当前采样值是否大于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指向的地址单元中的值,如果是,则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否则,继续执行步骤c。
(2)步骤f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放入尾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判断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是否与尾地址指针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如果是,则比较所有存储单元的值,并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最大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且尾地址指针加一;否则,比对地址指针位置不变且尾地址指针加一。
步骤d和步骤e中所述判断一次采样周期处理是否结束具体为:如果确定尾地址指针与首地址指针在初始化之后第一次重新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则一次采样周期处理结束。
循环存储空间为队列、或链表。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由于采用循环存储空间结构,由三个地址指针来完成采样值在循环空间的存储和处理:在一个T1内,不断检测是否有过事件上报,如果有将直接跳过事件上报处理步骤,而继续处理下一个采样值,这样就避免了在一次T1内产生多次不必要的事件上报;采用滑窗处理方法,即在一个T1结束时,本发明总要检测整个T1中是否有过事件上报,如果没有,并不采用重新进入下一个新的T1的采样处理,而是在采集存储下一个T1的采样值的同时,将其与上一个T1内的剩余在存储空间的其它值进行比较,这样循环处理,直到满足事件上报条件上报之后,从上报时刻开始进入下一个新的T1的采样处理。由于采用滑窗处理,不会出现漏报,从而保证了测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测量事件上报寄存器存储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事件C处理流程图;
图3为对测量对象呈现直线上升的事件C处理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对测量对象呈现平稳上升的事件C处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事件C/D处理上报寄存器存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事件C/D处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对测量对象呈现平稳上升的事件C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设置一个循环存储空间,采用首地址指针、尾地址指针和比对地址指针三个指针,对存储在循环存储空间的测量采样值进行处理,在T1时间内通过不断查询是否有过事件上报而作出针对性处理:(1)在T1时段内,只要满足事件上报条件便产生事件C/D上报;(2)在T1时段内,有过事件上报后,如仍然满足事件上报条件都不再进行重复上报;(3)在T1时段内,如果一直没有事件上报,那么,在采集存储下一个T1时段的采样值的同时,将该采样值与上一个T1时段内的剩余在存储空间的其它值进行比较,这样循环处理,直到满足事件上报条件上报之后,从上报时刻开始进入下一个新的T1时段的采样处理,即滑窗处理。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事件上报,同时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
图5是本发明采用事件C/D处理上报寄存器存储结构图,该存储结构是一循环存储空间结构,可以是队列存储结构、链表存储结构等。图中指针50是首地址指针,指针51是尾地址指针,指针52是比对地址指针;存储地址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从地址0至地址N-1。这里N表示循环存储空间的长度,N等于T1时段内的采样个数,N值由下面计算公式得到:N=(T1/采样周期)+1。
本发明的方法可归纳为如下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T1时间段内正常产生事件上报的处理,在根据所给定的时长T1和采样周期,计算出存储空间的长度后,该处理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初始化:清空循环存储空间所有单元,将首地址指针、尾地址指针、比对地址指针均指向地址0单元;设置事件上报状态标志并将其复位;将门限值赋予设定值;开始采样后对依次存入测量事件上报寄存器的采样值分别进行处理: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单元,并将尾地址指针加一,每存入一个采样值便在所有存入的采样值中查询比对值,并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当前比对值所存单元;之后进行事件上报判断处理:当前采样值与比对值之差大于门限值,满足事件上报条件,进行事件上报,并置位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本部分处理中,如果在一次采样周期处理中,已有事件上报,直到该采样周期结束都不再进行事件上报。在完成一次采样周期处理后,若已有事件上报,则重新进行第一部分的处理,若仍没有事件上报,则对采样值进行第二部分的处理。
第二部分是T1时间段没有出现事件上报的处理,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下一个T1内的一个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单元,即覆盖该单元的值。如果此时比对地址指针同样指向该单元,则需要在整个存储空间内重新查找比对值,并将比对值地址指针指向比对值所在单元,同时首指针和尾指针分别加一;如果此时比对值地址指针不指向当前值地址单元,则将尾指针加一;然后进行事件上报判断处理,当前采样值与比对值之差大于门限值,满足事件上报条件,进行事件上报,并置位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本部分处理中,在一次采样周期处理中,只要有事件上报,就重新进入第一部分的处理;如果在完成一次采样周期处理后,仍没有事件上报,则回本部分的处理。
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第一部分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多报的情况,而第二部分的处理,即滑窗处理,则成功地避免了漏报。
采用图5所示的事件上报寄存器存储结构,如图5所示,下面以事件C在队列存储空间中的处理流程为例进行具体描述,这里,图6中的比对地址指针52在事件C处理中指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本实施例中,先根据给定的时长T1和采样周期,计算出存储队列的长度;本发明对事件C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事件上报寄存器进行初始化:清空该寄存器所有存储空间,将队列首地址指针、队列尾地址指针和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指向地址0;门限值赋初值为设定值,设置事件上报标志并将其设置为0,表示无事件上报;首次采样值存入地址0,那么此时最小值初值为首次采样值,并将队列尾地址指针加一,即指向下一存储单元。
步骤602:采样并将当前采样值存入队列尾地址指针所指单元,并对采样值做如下处理:判断当前采样值是否大于最小值,如果是,则将队列尾指针加一,进入步骤603;否则,将最小值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存储单元,即此时最小值指针指向所有存入寄存器的采样值中最小的一个,并将队列尾地址指针加一后进入步骤606。
步骤603:判断是否有过事件上报,如果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等于1,则转入步骤606;否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604至步骤605: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门限值,如果是,产生事件上报报告,并将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置1;否则进入步骤606。
步骤606:判断队列尾地址指针是否等于队列首地址指针,如果相等,即此时队列尾地址指针和队列首地址指针都指向地址0,表示完成了一轮采样处理,转入步骤607;如果不等,表示一轮采样处理未完成,进入步骤602,继续对下一采样值进行处理。
步骤607:一轮采样处理结束后,判断在整个T1内是否有过事件上报,如果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等于1,则进入步骤601,重新开始下一个新的T1的事件C处理;如果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等于0,则进入步骤608,即开始对采样值进行滑窗处理。
步骤608:开始下一轮采样并将采样值逐个覆盖上一轮采样值并依次做相应处理:将下一个T1内的一个采样值存入队列尾地址指针所指单元,即覆盖该单元的值。如果此时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同样指向该单元,则需要在整个存储空间内重新查找最小值,并将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指向最小值所在单元,同时队列首地址指针和队列尾地址指针分别加一,进入步骤609;如果此时队列最小值地址指针不指向当前值地址单元,则将队列尾地址指针加一,进入下一步。
步骤609:判断当前值是否小于最小值,如果是,将最小值地址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否则不作处理;然后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门限值,如果大于,进入步骤610;如果小于,进入步骤611。
步骤610:产生事件上报,将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置1,并进入步骤601,开始下一个新的T1的事件C处理。
步骤611:判断队列尾地址指针是否指向地址0单元,如果是,表示一轮采样处理结束,进入步骤612;否则回到步骤602继续对下一采样值进行处理。
步骤612:一轮采样处理结束后,判断在整个T1内是否有过事件上报,如果有过,则进入步骤601,重新开始下一个新的T1的事件C处理;如果没有过,则进入步骤608,即重新做滑窗处理。
以上是本发明事件C处理的步骤,对于事件D处理,整个流程不变,仍参照图6所示。事件D处理与事件C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事件D处理中,(1)存储结构中的指针是:队列首地址指针、队列尾地址指针,此时的队列比对地址指针是队列最大值地址指针;(2)事件上报条件是:当前值小于最大值,并且最大值减去当前值之差大于门限值。
本发明对事件C/D处理步骤中,步骤601至步骤607的处理,有效地避免了一个T1内出现多次事件上报的产生;而步骤608至步骤612的处理,则防止了漏报的情况,保证了测量预处理事件C/D处理的可靠性。
本发明中的首地址指针和尾地址指针只是一种名称,并不限定其功能。例如采样值可以存入首地址指针所指单元,由首地址指针递增来完成循环存储处理。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测量对象呈直线上升变化的一具体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事件处理方法,在T1内就产生一次必要事件上报,具体描述如下:在t1时刻,由于测量值变化范围大于门限值M1,则产生一次事件上报报告,并将事件上报状态标志置1,此时完成步骤605处理。之后,该方法继续对剩余采样值进行采样处理,但由于通过检测到已经有过事件上报发生,所以,直到T1结束都不会有事件上报。与现有技术的处理相比,这样无疑减轻了接口的不必要负担。在T1结束时,即处理完最后一个采样值,由于检测到在T1内已有过事件上报记录,则转向步骤601,进入下一个T1,即开始一个新的T1的处理。
如图7所示,另一具体实施例是当测量对象呈平稳上升变化时的事件C处理。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测量值,T1-1、T1-21、T1-22、T1-23、T1-3分别表示不同的一次上升时间,M1表示上升门限。假设cmin为最小值,c1,c2......cn为采样值。在T1-1内,按照步骤601至步骤607处理,在整个T1-1内均不满足事件上报条件。经步骤607检测处理后,转入步骤608,进行滑窗处理。具体处理如下:
步骤608:将T1-2的第一个采样值c1存入队列尾指针所指单元,即覆盖地址0的值。此时队列最小值指针不指向地址0单元,将队列尾指针加一,进入下一步。
步骤609:经过判断处理,当前值c1大于cmin,但c1减去cmin之差小于门限值M1,不满足事件上报条件,则进入步骤611。
步骤610:产生事件上报,此时在T1-2时间内已经有过事件上报,下一个T1-3不需要再做滑窗处理,则进入步骤601,开始下一个新的T1-3的C事件处理。
步骤611:此时,还没有完成T1-2时间范围的采样处理,队列尾地址指针指向下一个单元,则:
回到步骤608:将第二个采样值c2覆盖地址1的值,并将队列尾地址指针加一,即指向地址2;c2大于cmin,但c2减去cmin之差仍然小于M1,继续对下一采样值处理;第三个采样值c3覆盖地址2的值,并将队列尾地址指针加一;从附图上可以看到,经过判断得到:c3大于cmin并且c3减去cmin之差大于M1,满足事件上报条件,进入步骤610。
对比图4的现有技术处理方法,可以明显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有效地防止了事件漏报的情况,保证了事件处理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事件C为在一定的变化时间内,如果测量对象上升的幅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事件D为在一定的变化时间内,如果测量对象下降的幅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则上报一个报告,其特征在于,设置事件上报状态标志,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始化事件上报状态际志;
b.采集并顺序存储当前采样值,然后在当前所有采样值中确定比对值;
c.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步骤b所确定的比对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如果不大于,则执行步骤e;如果大于,则判断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是否置位,如果置位,则执行步骤d;否则,进行事件上报,并置位事件上报状态标志;
d.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b;
e.判断事件上报状态标志是否置位,如果置位,则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b;如果未置位,判断一次采样周期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进入步骤f,否则返回步骤b;
f.将当前采集的采样值顺序覆盖存储于已有采样值的存储空间,并在当前所有采样值中重新确定比对值;
g.判断当前采样值与步骤f所确定的比对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如果是,进行事件上报,并返回步骤a;否则返回步骤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存储采样值的循环存储空间,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长T1和采样周期确定所述循环存储空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存储空间长度为:时长T1与采样周期之商再加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循环存储空间所有存储单元的值为0;设置首地址指针、尾地址指针、比对地址指针,并将所有地址指针指向地址为0的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值为最小值,所述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小值指针;则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尾地址指针加一;判断当前采样值是否小于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中的值,如果是,则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否则,继续执行步骤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值为最大值,所述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大值指针;则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存入尾地址指针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尾地址指针加一;判断当前采样值是否大于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指向的地址单元中的值,如果是,则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当前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否则,继续执行步骤c。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值为最小值,所述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小值指针;则所述步骤f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放入尾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判断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是否与尾地址指针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如果是,则比较所有存储单元的值,并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最小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且首地址指针和尾地址指针分别加一;否则,比对地址指针位置不变且尾地址指针加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值为最大值,所述比对地址指针为最大值指针;则所述步骤f具体包括:将当前采样值放入尾地址指针指向的存储单元,判断当前比对地址指针是否与尾地址指针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如果是,则比较所有存储单元的值,并将比对地址指针指向最大采样值所在的存储单元且尾地址指针加一;否则,比对地址指针位置不变且尾地址指针加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和步骤e中所述判断一次采样周期处理是否结束具体为:如果确定尾地址指针与首地址指针在初始化之后第一次重新指向同一存储单元,则一次采样周期处理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存储空间为队列、或链表。
CNB2004100854075A 2004-09-30 2004-09-30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08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54075A CN100387085C (zh) 2004-09-30 2004-09-30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54075A CN100387085C (zh) 2004-09-30 2004-09-30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407A CN1756407A (zh) 2006-04-05
CN100387085C true CN100387085C (zh) 2008-05-07

Family

ID=3668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4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085C (zh) 2004-09-30 2004-09-30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7085C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3528A1 (en) * 2001-12-27 2003-07-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ed rake structure
CN1433595A (zh) * 2000-02-04 2003-07-3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连续波滤除系统
US6735240B1 (en) * 2000-11-21 2004-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skew buffering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595A (zh) * 2000-02-04 2003-07-3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连续波滤除系统
US6735240B1 (en) * 2000-11-21 2004-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skew buffering signals
US20030123528A1 (en) * 2001-12-27 2003-07-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ed rake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407A (zh) 200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9233B (zh) 缓存管理方法、缓存管理装置和缓存管理设备
CN108990078A (zh) Lte网络下行干扰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91341A (zh) 一种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3929775B (zh) 一种服务小区覆盖方向合理性检查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336975A1 (en) Voting to connect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916172A (zh) 一种信息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809986A (zh) 无线通信中决定无线资源管理测量值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36622B (zh) 基于自适应双门限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5430689A (zh) 异构网络中基于业务和效用函数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3605483A (zh) 一种分级存储系统中块级数据特征处理方法
JP2023550806A (ja) 連合学習参加者の選択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9981196B (zh) 一种网络结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3220054B (zh) 一种基于Gabor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方法和系统
CN104661225A (zh) 一种wlan热点布设方法和装置
CN105246124B (zh)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联合接纳控制方法
CN112434885B (zh) 节能小区的业务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219055B (zh) 一种主用户占空比估计方法
CN100387085C (zh) 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测量事件c/d处理的方法
CN106982454B (zh) 一种基于负载的用户接入方法
CN106507462A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rru下行功率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EP3340707A1 (en) Channel sel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14238685B (zh) 基于ble路由器的托盘自动化统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5554798B (zh) 一种基站优先级确定方法及优先级确定装置
Uludağ et al. Energy and rate modeling of data download over LTE with respect to received signal characteristics
CN106686082A (zh) 存储资源调整方法及管理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