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4147C -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4147C
CN100384147C CNB2005100829044A CN200510082904A CN100384147C CN 100384147 C CN100384147 C CN 100384147C CN B2005100829044 A CNB2005100829044 A CN B2005100829044A CN 200510082904 A CN200510082904 A CN 200510082904A CN 100384147 C CN100384147 C CN 1003841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new
bam
active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2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2133A (zh
Inventor
童运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829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4147C/zh
Publication of CN1852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2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41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414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告警上报方法,首先设定告警匹配关系,当BAM接收到新告警时,根据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匹配关系;并在当前满足告警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告警。具体地,告警匹配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告警和屏蔽该告警的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下,通过给上报的新告警添加告警对象域实现告警屏蔽关系的匹配查找;一种是预设的告警组和该告警组内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本发明通过告警匹配大大减少了模块内和模块间告警的上报数量,且通过将告警以告警组的形式上报,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同时,本发明可进一步通过延迟告警上报时刻减少模块内和模块间告警的上报数量,另外,本发明可通过分级屏蔽告警的方法,减轻BAM的处理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告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信系统中,设备的故障管理是系统可服务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设备内的模块出现故障时,该模块就会上报告警。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高,系统中的告警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只有少部分告警属于根源告警,根源告警指示了故障所在,是系统所需要的,而另外大部分的告警则属于伴随告警,它们是由根源告警触发的非根源性告警,不是系统所必要的。为了减少系统的处理负担,在上报告警前,应该对告警进行过滤,将伴随告警屏蔽掉,只将根源告警上报。
目前,各模块产生新故障后,模块首先要判断之前产生的故障是否能够屏蔽该新故障,若是,不上报该故障告警;否则,上报该故障告警。
如上所示,尽管目前模块内的告警屏蔽已经有了较好的处理方法,但对于模块间的告警屏蔽,还没有解决办法,由于模块间的根源告警产生的伴随告警数量也较大,亟需一种可减少模块间的伴随告警上报的方法。另外,目前给用户上报告警时,通常将反映故障具体细节的告警也上报给用户,而对一般用户而言,其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具体细节,只需得知故障的大体特征即可,这种将具体细节也通知用户的告警上报方法,没有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告警上报方法,以达到减少告警上报数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
A、设定所有告警模块可能产生的所有告警之间的告警屏蔽关系;
B、后台管理模块BAM接收到新告警,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屏蔽关系,依次判断新告警和各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是否匹配或者相互包含,若是,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屏蔽关系,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转至步骤C;否则,直接执行步骤C;
C、BAM根据已建立的告警屏蔽关系,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新告警上报条件,若是,上报新告警;否则,本流程结束。
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匹配,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判断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的屏蔽新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活跃告警,若是,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否则,判断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的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新告警,若是,判定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否则,判定该新告警与该活跃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包含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
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并判断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活跃告警,若是,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否则,判定该活跃告警与该新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包含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
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根据活跃告警,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并判断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新告警,若是,判定该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否则,判定该新告警与该活跃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所述步骤C之后进一步包括:
A1、BAM收到告警恢复消息,根据该消息携带的告警标识ID和告警对象域,查找到该告警对应的活跃告警,并判断该活跃告警是否已上报过,若是,BAM上报该告警恢复消息,并删除该活跃告警,然后执行步骤B1;否则,BAM直接删除该活跃告警和该告警恢复消息,然后执行步骤B1;
B1、BAM判断该活跃告警屏蔽的下级活跃告警是否已上报过,若是,本流程结束;否则,BAM继续判断当前该下级活跃告警是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所屏蔽,若是,BAM上报该下级活跃告警,否则,本流程结束。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预设告警上报时刻与告警产生时刻的时间间隔,且,
步骤B所述BAM收到新告警之后,进一步包括:记录该新告警产生时刻;
步骤C所述BAM判定当前满足新告警上报条件之后,上报新告警之前,进一步包括:
BAM判断当前时刻与新告警产生时刻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间隔,若是,上报新告警;否则,继续等待。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设定预屏蔽对象,
所述步骤A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预屏蔽对象收到新告警,建立该新告警与自身保存的各活跃告警之间的告警屏蔽关系;然后判断该新告警是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屏蔽,若是,上报该新告警给上一级屏蔽对象;否则,不上报该新告警。
所述上一级屏蔽对象为:级别高于当前预屏蔽对象的预屏蔽对象或BAM。
步骤B所述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匹配关系是以屏蔽树的形式建立的,且,屏蔽树的根节点对应告警依次屏蔽各级叶节点对应告警。
所述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在屏蔽树中增加屏蔽已有活跃告警的虚告警。
步骤B所述BAM依次将新告警和各活跃告警的对象域进行比较,具体包括:
BAM依次将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与所有屏蔽树的根节点对应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进行比较,然后将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依次与各屏蔽树的根节点下的各级叶节点对应告警的告警对象域进行比较。
所述告警对象域为:按照级别从高到低排列的、所有级别不低于该告警所在对象的告警对象的组合。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
a、设定各告警组与各告警组所包含告警的对应关系,设定各告警组上报条件;
b、BAM接收到新告警,判断该新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已存在的包含活跃告警的告警组,若属于,将该新告警保存进该告警组,并执行步骤c;若不属于,判断该新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还未存在的告警组,若是,建立该新告警组,并将新告警保存进该新告警组,并执行步骤c;否则,本流程结束;
c、BAM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步骤a中设定的该新告警所属的告警组上报条件,若是,进一步判断该告警组是否未上报过,若未上报过,上报该告警组的组标识;否则,本流程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首先设定不同告警之间的告警匹配关系,然后,当后台管理模块(BAM,Background Administration Module)接收到新告警时,就根据设定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匹配关系;并在当前满足告警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告警。具体地,告警匹配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告警和可屏蔽该告警的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给上报的新告警添加告警对象域来实现告警屏蔽关系的匹配查找;一种是预设的告警组和该告警组内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本发明通过告警匹配大大减少了模块内和模块间告警的上报数量,且通过将告警以告警组的形式上报,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同时,本发明可进一步通过延迟告警上报时刻更进一步减少模块内和模块间告警的上报数量。另外,本发明可通过分级屏蔽告警的方法,减轻BAM的处理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上报告警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屏蔽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在告警屏蔽关系查找中,屏蔽树中不增加虚告警和增加虚告警的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告警恢复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上报告警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通过分级屏蔽处理减少告警上报数量的具体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上报告警的具体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首先设定不同告警之间的告警匹配关系,然后,当BAM接收到新告警时,就根据设定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匹配关系;并在当前满足告警上报条件的情况下,上报告警。
具体地,告警匹配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告警和可屏蔽该告警的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给上报的新告警添加告警对象域来实现告警屏蔽关系的匹配查找;一种是预设的告警组和该告警组内所有告警的对应关系。图1~6中提到的告警匹配关系指的是前一种,图7给出的告警匹配关系指的是后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上报告警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设定告警屏蔽关系表,该表保存了各告警与可屏蔽该告警的告警的对应关系。
各告警以不同的告警ID区分,不同模块产生的同类告警,其告警ID相同。屏蔽某告警的告警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设定告警屏蔽关系表时,若告警之间存在屏蔽传递关系,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可以只设定直接屏蔽关系,而不设定间接屏蔽关系。如:A屏蔽B和C,同时,B又屏蔽C,那么,可以不设定A与C之间的屏蔽关系。在查找间接屏蔽关系时,可通过索引的方法查找到。例如:系统中已存在活跃告警A,新收到告警C,那么可先根据告警C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B屏蔽C,再根据告警B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A屏蔽B,从而可以得知:A屏蔽C。
步骤102:BAM接收到告警产生消息,该消息携带有告警ID和告警对象域,BAM搜索当前系统中的活跃告警。
告警产生消息的格式可为:告警头+告警对象域+告警ID+告警参数域,其中,告警头用于标识该告警采用了该本发明提出的告警产生消息格式;或者为:告警ID+告警参数域+告警对象域,即在现有的告警产生消息中增加告警对象域。告警参数域中携带的参数有两种:一种是关键参数,用于进一步限定告警;另一种是描述性参数,用于描述告警产生时的条件,如:温度、E1链路号等,告警参数域主要用于后台显示和用户显示。告警对象域为产生该告警的具体位置,具体可表示为:告警对象深度n+告警对象1+告警对象2+...+告警对象n,也可以表示为:告警对象1+告警对象2+...+告警对象深度m+告警对象(n-m+1)+...+告警对象n,其中,告警对象1、2、...、n级别依次降低。例如: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s Digital Hierarchy)光口的ATM反向复用(IMA,Invere Multiplexing for ATM)接口板上报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断链告警,则其告警对象域可为:框+槽+单板+4+SDH+IMA+永久性虚连接(PVC,Permanent VirtualConnection)+TCP,其中参数“4”表示告警对象的深度。若告警头中已包含部分告警对象,那么,告警对象域可不含该内容。
在本发明中,将各个告警模块都称为告警对象,告警对象上报告警前,会在告警产生消息中添加告警对象域。
活跃告警为系统中已经产生、但尚未恢复的告警。
步骤103:BAM依次比较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与系统中各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
步骤104:BAM判断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是否完全匹配,若是,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9;
步骤105:BAM根据该活跃告警的告警ID,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并判断查找到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新告警,若是,执行步骤106;否则,执行步骤107。
步骤106:BAM判定该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建立并保存该屏蔽关系,然后执行步骤114。
步骤107:BAM根据该新告警的告警ID,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并判断查找到的告警中是否包含活跃告警,若是,执行步骤108;否则,执行步骤114。
步骤108:BAM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建立并保存该屏蔽关系,然后执行步骤114。
步骤105~106和步骤107~108无先后之分。
步骤109:BAM判断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是否存在包含关系,若前者包含后者,执行步骤110;若后者包含前者,执行步骤112;若两者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执行步骤114。
新告警的对象域包含活跃告警的对象域是指:新告警的前半部分对象域与活跃告警的对象域完全相同,同样,活跃告警的对象域包含新告警的对象域是指:活跃告警的前半部分对象域与新告警的对象域完全相同。
步骤110:BAM根据该新告警的告警ID,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并判断查找到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活跃告警,若是,执行步骤111;否则,执行步骤114
步骤111:BAM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建立并保存该屏蔽关系,然后执行步骤114。
步骤112:BAM根据该活跃告警的告警ID,在告警屏蔽关系表中查找到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并判断查找到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新告警,若是,执行步骤113;否则,执行步骤114。
步骤113:BAM判定该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建立并保存该屏蔽关系,然后执行步骤114。
步骤114:BAM判断是否比较完毕,若是,执行步骤115;否则,返回步骤103。
步骤115:BAM判断该新告警是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屏蔽,若是,执行步骤116;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116:BAM上报该新告警,并标记该新告警已上报过。
若该新告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屏蔽,也未屏蔽任何活跃告警,BAM也要保存该新告警,以与此后产生的告警建立屏蔽关系。
具体地,可将已建立的告警屏蔽关系以屏蔽树的形式表示并保存,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所指方向的告警屏蔽箭头来源方向的告警,例如:节点1所在告警屏蔽节点2所在告警,节点2所在告警屏蔽节点3所在告警,节点3所在告警屏蔽节点7和8所在告警,将节点1称为根节点,节点2、3、7、8称为叶节点,同理,节点5为根节点,节点4、6为叶节点。
在进行屏蔽关系查找时,可将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首先与各个根节点对应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比较,再从高到低,依次与各级叶节点对应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比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查找时间。
由于在很多情况下,系统中存在的告警大部分都是伴随告警,这反映在屏蔽树上,就是屏蔽数中包含较多的底层叶节点,而根源告警对应的根节点很少,这样进行屏蔽关系时查找耗费的时间还是较多的。为了进一步减少查找时间,在屏蔽树中引入虚节点,即提供虚框、槽告警等对应的节点,当实际框、槽告警产生时,实际框、槽告警对应节点为虚节点的下级节点,实际框、槽告警是否上报不受虚节点影响。以图3为例:
设当前系统有框0,且框0的传输板已经存在200条E1链路告警,分别称为告警001~200,在屏蔽树中分别对应节点001~200。此后,框0的时钟板又产生了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天线告警,即告警201,其在屏蔽树中对应节点201。图3:a给出的是不增加虚节点的情况下,进行屏蔽关系查找的示意图;图3:b给出的是增加虚节点的情况下,进行屏蔽关系查找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由于已存在的告警001~200相互之间不存在屏蔽关系,它们都是根节点,因此,告警201需要与告警001~200一一比较告警对象域,即共比较200次,才发现自身与告警001~200都不存在屏蔽关系。
如图3:b所示,首先,根据设定的告警屏蔽关系表,查找到可屏蔽已有告警001~201的虚板告警和虚框告警,然后,在屏蔽树中引入虚板告警对应的虚节点01~04和虚框告警对应的虚节点1~2。在进行告警对象域比较时,首先将告警201的告警对象域与告警1~2的告警对象域比较,得知:告警2的告警对象域包含告警201的告警对象域,根据告警屏蔽关系表知:告警2和告警201不存在屏蔽关系,则继续查找节点2的下级节点03~04对应的告警03~04与告警201的屏蔽关系,由告警屏蔽关系表可以得知:告警04屏蔽告警201,即最多比较2次和查找2次。可以看出,增加虚节点后,查找屏蔽关系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需要指出的是,虚节点存在的前提是该虚节点之下确实存在实际告警对应的叶节点,如果一个虚节点之下的所有实际告警对应的叶节点都消失了,则该虚节点也随之消失。
当告警产生后,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该告警对应故障就会人工或自动排除,同时,告警对象给BAM上报告警恢复消息。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告警恢复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BAM接收到告警恢复消息,该消息携带有告警ID和告警对象域。
步骤402:BAM根据告警ID和告警对象域,查找到该告警对应的活跃告警。
该活跃告警的告警ID和告警对象域与告警恢复消息携带的告警ID和告警对象域完全相同。
步骤403:BAM判断该活跃告警是否已上报过,若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BAM上报该告警恢复消息,并删除该活跃告警,然后执行步骤406。
告警上报时,BAM要对已保存的该告警增加上报标记。
步骤405:BAM删除该活跃告警和该告警恢复消息。
若在删除活跃告警前,该活跃告警被活跃告警1所屏蔽,同时又屏蔽活跃告警2,那么删除该活跃告警后,告警屏蔽关系变为:活跃告警1屏蔽活跃告警2。
步骤406:BAM判断该活跃告警原来屏蔽的下级活跃告警是否已不被任何活跃告警所屏蔽,若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407:BAM判断该下级活跃告警是否未上报过,若是,BAM上报该下级活跃告警;否则,本流程结束。
对于一般故障,伴随告警经常会先于根源告警上报给BAM,同样,BAM会先上报伴随告警,再上报根源告警,这样就会造成大量伴随告警的上报。为了减少伴随告警的上报数量,本发明提出了如图5所示的告警上报的具体实施例二,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与步骤101相比,进一步包括:设定告警上报时刻与告警产生时刻的时间间隔。
步骤502:BAM接收到告警产生消息,记录该告警产生时刻,并搜索当前系统中的活跃告警。
步骤503~515与步骤103~115相比:将步骤103~115中描述的步骤编码105~116改为505~516。
步骤516:BAM判断当前时刻与该告警产生时刻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间隔,若是,上报该新告警,并标记该新告警已上报过;否则,继续等待。
需要指出的是,在等待过程中,若收到该新告警的恢复消息,那么该新告警就会被删除,若收到可屏蔽该新告警的最新告警,那么该新告警也不会被上报,但同样要等待预定时间间隔后,才能上报该最新告警。
图5是为了减少BAM上报伴随告警的数目,同样为了减少BAM的处理负担,可以通过分级屏蔽的方法减少告警对象上报给BAM的告警数目,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通过分级屏蔽减少告警上报数目的具体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设定告警屏蔽关系表,同时设定预屏蔽对象。
例如:可将预屏蔽对象设定为单板,若告警对象的级别低于单板,那么该告警对象产生的告警要首先上报给单板,由单板对告警进行屏蔽处理后,根据屏蔽处理结果,决定是否上报给上一级屏蔽对象。
上一级屏蔽对象指的是上一级预屏蔽对象或BAM。
预屏蔽对象可以设为一个,也可以设为多个,例如:可设定预屏蔽对象为单板和设备子系统两种,不高于单板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都先由单板进行屏蔽处理,而不低于单板、且不高于设备子系统的告警对象上报的告警都先由设备子系统进行屏蔽处理后,然后设备子系统根据屏蔽结果,决定是否将告警上报给BAM。
步骤603~615与步骤103~115相比:将步骤103~115中提到的步骤编码105~116改为605~616,同时,步骤602~616与步骤102~116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告警产生消息的上报方为:级别低于步骤601设定的预屏蔽对象的告警对象;
处理告警产生消息的为步骤601中设定的预屏蔽对象;
步骤616中,该新告警由步骤601中设定的预屏蔽对象上报给上一级屏蔽对象。
若有多个预屏蔽对象,那么最低一级的预屏蔽对象要将告警上报给上一级的预屏蔽对象处理,这样一级一级处理后,最后由最高一级的预屏蔽对象对收到的告警进行屏蔽处理后,再根据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将告警上报给BAM,最后由BAM对上报的告警进行屏蔽处理。
以上给出的都是通过模块内或模块间的告警屏蔽,减少告警上报数量的具体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其关心的可能只是哪里出现了故障,而不关心故障的具体细节,因此,BAM在给用户上报告警时,可先对告警进行分类,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告警归为一组,当该组中的任意或一定数量的告警产生时,只将该告警组的组标识上报给用户,而不是将各具体告警都上报,这样,当用户接收到该告警组标识时,用户了解到的只是该告警组的共同特征。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上报告警的具体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701:BAM设定各告警组及各告警组的上报条件。
各告警组具有各自的告警组ID,各告警组内包含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多个告警。
例如:BAM可设定某告警组为单板与告警组,该告警组包含了一些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单板告警,且只有BAM接收到该告警组内的所有告警后,才将该告警组标识上报给用户。与告警组一般用于通知用户该告警较严重。BAM也可设定或告警组,即BAM只要接收到了该告警组内的某一告警,就将该或告警组标识上报给用户。BAM也可设定最大数告警组,即只要BAM接收到的该告警组内的告警数目达到了设定的最大值,BAM就将该告警组上报给用户。
需要指出的是,告警组与单独告警也可都上报。
步骤702:BAM接收到告警产生消息,该消息携带告警ID。
步骤703:BAM根据告警ID和步骤701中设定的告警组,判断该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已存在的包含活跃告警的告警组,若是,将新告警保存进该告警组,并执行步骤705;否则,执行步骤704。
步骤704:BAM判断该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还未存在的告警组,若是,新建该告警组,并将该新告警保存进该告警组,然后执行步骤705;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705:BAM判断当前是否满足该告警组的上报条件,若是,执行步骤706;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706:BAM判断该告警组是否已上报,若是,本流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707。
步骤707:BAM上报该告警组。
对于已上报的告警组来说,删除告警组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例如:与告警组的删除条件可以是:只要接收到该告警组内的任一告警的告警恢复消息,就可上报告警组恢复消息,并删除该告警组;或告警组的删除条件可以是:接收到该告警组内所有告警的告警恢复消息,才可上报告警组恢复消息,并删除该告警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过程及方法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告警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设定所有告警模块可能产生的所有告警之间的告警屏蔽关系;
B、后台管理模块BAM接收到新告警,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屏蔽关系,依次判断新告警和各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是否匹配或者相互包含,若是,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屏蔽关系,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转至步骤C;否则,直接执行步骤C;
C、BAM根据已建立的告警屏蔽关系,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新告警上报条件,若是,上报新告警;否则,本流程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匹配,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判断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的屏蔽新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活跃告警,若是,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否则,判断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的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新告警,若是,判定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否则,判定该新告警与该活跃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包含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
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并判断屏蔽该新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活跃告警,若是,判定该活跃告警屏蔽该新告警;否则,判定该活跃告警与该新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M判定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为: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包含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
所述BAM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建立新告警与活跃告警的屏蔽关系,具体包括:
BAM根据活跃告警,在步骤A的告警匹配关系中,查找到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并判断屏蔽该活跃告警的告警中是否包含该新告警,若是,判定该新告警屏蔽该活跃告警;否则,判定该新告警与该活跃告警不存在屏蔽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进一步包括:
A1、BAM收到告警恢复消息,根据该消息携带的告警标识ID和告警对象域,查找到该告警对应的活跃告警,并判断该活跃告警是否已上报过,若是,BAM上报该告警恢复消息,并删除该活跃告警,然后执行步骤B1;否则,BAM直接删除该活跃告警和该告警恢复消息,然后执行步骤B1;
B1、BAM判断该活跃告警屏蔽的下级活跃告警是否已上报过,若是,本流程结束;否则,BAM继续判断当前该下级活跃告警是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所屏蔽,若是,BAM上报该下级活跃告警,否则,本流程结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预设告警上报时刻与告警产生时刻的时间间隔,且,
步骤B所述BAM收到新告警之后,进一步包括:记录该新告警产生时刻;
步骤C所述BAM判定当前满足新告警上报条件之后,上报新告警之前,进一步包括:
BAM判断当前时刻与新告警产生时刻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间隔,若是,上报新告警;否则,继续等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设定预屏蔽对象,
所述步骤A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预屏蔽对象收到新告警,建立该新告警与自身保存的各活跃告警之间的告警屏蔽关系;然后判断该新告警是否未被任何活跃告警屏蔽,若是,上报该新告警给上一级屏蔽对象;否则,不上报该新告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一级屏蔽对象为:级别高于当前预屏蔽对象的预屏蔽对象或BA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建立新告警和活跃告警的匹配关系是以屏蔽树的形式建立的,且,屏蔽树的根节点对应告警依次屏蔽各级叶节点对应告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根据步骤A中的告警匹配关系,在屏蔽树中增加屏蔽已有活跃告警的虚告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BAM依次将新告警和各活跃告警的对象域进行比较,具体包括:
BAM依次将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与所有屏蔽树的根节点对应活跃告警的告警对象域进行比较,然后将该新告警的告警对象域,依次与各屏蔽树的根节点下的各级叶节点对应告警的告警对象域进行比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对象域为:按照级别从高到低排列的、所有级别不低于该告警所在对象的告警对象的组合。
13.一种告警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设定各告警组与各告警组所包含告警的对应关系,设定各告警组上报条件;
b、BAM接收到新告警,判断该新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已存在的包含活跃告警的告警组,若属于,将该新告警保存进该告警组,并执行步骤c;若不属于,判断该新告警是否属于系统中还未存在的告警组,若是,建立该新告警组,并将新告警保存进该新告警组,并执行步骤c;否则,本流程结束;
c、BAM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步骤a中设定的该新告警所属的告警组上报条件,若是,进一步判断该告警组是否未上报过,若未上报过,上报该告警组的组标识;否则,本流程结束。
CNB2005100829044A 2005-07-05 2005-07-05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Active CN10038414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829044A CN100384147C (zh) 2005-07-05 2005-07-05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829044A CN100384147C (zh) 2005-07-05 2005-07-05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2133A CN1852133A (zh) 2006-10-25
CN100384147C true CN100384147C (zh) 2008-04-23

Family

ID=3713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29044A Active CN100384147C (zh) 2005-07-05 2005-07-05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414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8973B1 (en) 2009-04-30 2014-05-2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nalysis of self-service terminal operational dat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924B (zh) * 2008-06-12 2011-08-17 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集中监控系统的告警数据的处理方法
US8161330B1 (en) * 2009-04-30 2012-04-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elf-service terminal remote diagnostics
CN102045188B (zh) * 2009-10-12 2014-06-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过滤方法及系统
CN101931558B (zh) * 2010-09-02 2012-11-14 罗显平 一种大面积故障拦截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8746551B2 (en) 2012-02-14 2014-06-10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redictive fault resolution
CN106992895A (zh) * 2017-05-26 2017-07-2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荡的告警方法、告警装置及程序产品
CN112349073A (zh) * 2020-10-28 2021-02-09 广州鸿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环境告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712A (en) * 1991-07-08 1997-01-21 Hitachi,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products troubles
US6239699B1 (en) * 1999-03-03 2001-05-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lligent alarm filter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30110398A1 (en) * 2001-11-29 2003-06-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element and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alarms triggered by a monitoring system
US6604208B1 (en) * 2000-04-07 2003-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remental alarm corre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707795B1 (en) * 1999-04-26 2004-03-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larm corre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492624A (zh) * 2002-10-22 2004-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告警的处理方法和相关性分析管理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712A (en) * 1991-07-08 1997-01-21 Hitachi,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products troubles
US6239699B1 (en) * 1999-03-03 2001-05-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lligent alarm filter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707795B1 (en) * 1999-04-26 2004-03-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larm corre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6604208B1 (en) * 2000-04-07 2003-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remental alarm corre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30110398A1 (en) * 2001-11-29 2003-06-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element and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alarms triggered by a monitoring system
CN1492624A (zh) * 2002-10-22 2004-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告警的处理方法和相关性分析管理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8973B1 (en) 2009-04-30 2014-05-2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nalysis of self-service terminal operational data
US8806275B1 (en) 2009-04-30 2014-08-12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elf-service terminal remote fi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2133A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4147C (zh) 一种告警上报方法
CN100479385C (zh) 一种多设备集中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8492057B (zh) 基于FP-growth的跳闸明细数据与气象数据关联分析及预警方法
CN102098175B (zh) 一种移动互联网告警关联规则获取方法
CN101360013B (zh) 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传输网通用快速故障定位方法
CN101997709B (zh) 一种根告警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992632B (zh) 一种通信网络告警方法以及告警系统
CN103929326A (zh) 通信网传输类告警统一分析的装置及方法
CN100438429C (zh) 基于父子关系的告警相关性处理方法
CN102567488A (zh) 基于云计算机框架的电动汽车数据挖掘系统与挖掘方法
CN108777668A (zh) 一种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76818A (zh) 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
CN102111788A (zh) 一种告警处理方法及告警管理系统
CN101159617B (zh) 一种融合全网全业务的二维故障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630105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微服务架构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41034B (zh) 一种网格树形组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95A (zh) 一种智能业务动态倒换的故障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606260A (zh) 一种用于通信网络中的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1707588B (zh) 基于规则集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Hou et al. Alarms association rules based on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algorithm
CN1135801C (zh) 七号信令网管系统的路由查找方法
CN105050128B (zh) 利用信号强度的桥梁健康监测传感网的节点次序自动推导方法
CN104244293A (zh) 网络节点告警方法及系统
Buzacott The ordering of terms in cut-based recursive disjoint products
CN101170375A (zh) 用于sdh设备的性能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