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外置式高效自适应充电系统,对任何不同型号的移动电子设备,不需要对其做任何改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自身所配备的电源适配器,在不做全功率变换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对机内及外置电池进行充电,或单独对外置电池进行充电,使外置电池能自动适应不同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适配器所提供的不同电压和电流,最大限度延长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延长移动电子设备的工作时间。
一种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外置式自适应充电系统,由移动电子设备原配的交流电源适配器1、DC输入接口2、充电控制系统3及电池组4组成,将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通过DC输入接口接入充电控制系统,经过充电控制系统给电池组充电,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控制部分、适配器检测部分、电池恒压输出线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和单片机IC3;其特征是当单片机检测到适配器有电时,由单片机的13脚输出一脉宽可调的PWM信号,此信号经过充电控制部分控制电池组充电,其中充电控制部分包括降压PWM单元电路、升压PWM单元电路、充电电流检测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
当充电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流未达到设计的恒流充电值时,单片机程序自动加宽降压PWM单元电路的PWM宽度,增加充电电流;
当充电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流大于设计的恒流充电值时,单片机程序自动降低降压PWM单元电路的PWM宽度,减小充电电流,由此实现了对电池组的降压恒流充电;
当适配器输入电压低于电池组电压时,降压PWM单元电路的PWM宽度即便增加到100%,将不能保证充电电流恒定,此时由单片机程序自动转换至升压PWM单元电路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在充电的同时,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同时监测电池组电压,当电池组电压达到充满电压值时,单片机程序转入恒压充电程序,根据电池组电压的上升,自动降低PWM宽度,减小充电电流,实现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小于一定值时,单片机13脚输出信号,关断对电池组的充电,电池组充满。
当电池组输出时,单片机通过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恒压输出线路的输出电压,控制电池恒压输出线路,使输出电压恒定。
该发明配件少,连接简单方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移动电子设备,不需要对移动电子设备做任何改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自身所配备的电源适配器,在不做全功率变换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对机内及外置电池进行充电,或单独对外置电池进行充电,使外置电池能自动适应不同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所提供的不同电压和电流,最大限度延长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延长移动电子设备的工作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由移动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原配的交流电源适配器1、DC输入接口2、充电控制系统3及电池组4组成,将适配器1输出的直流电通过DC输入接口2到充电控制系统3,经过充电控制系统3给外置电池组4充电,充电控制系统3由自适应充电部分、适配器检测部分、直通供电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恒压输出线路、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及单片机IC3等构成,其特征是自适应充电控制部分通过单片机IC3控制电路,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当单片机检测到适配器有电时,由单片机的13脚输出一脉宽可调的PWM信号,此信号经BG4、BG5、BG6放大后,控制Q2导通,给电池充电。
自适应充电部分由场效应管Q2、Q3、二极管D1、D2、储能电感L1、滤波电容C3、三极管BG4、BG5、BG6电容C4,电阻R12、R13、R14、R48、R49及相关元件和单片机IC3组成,其中:Q2、D1、L1和C3构成了“降压PWM单元电路”,通过调节Q2的PWM可实现降压输出,Q2同时还兼作电池组“充电允许控制开关”用;Q3、L1、D2、C3构成“升压PWM单元电路”,通过调节Q3的PWM可实现升压输出;C22、C23,R48、R49构成“充电电流检测电路”;C4,R15、R16组成“电池电压检测电路”。
当单片机检测到适配器有电时,由单片机的13脚输出一脉宽可调的PWM信号,此信号经BG4、BG5、BG6放大后,控制Q2导通,给电池充电。
当“充电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流未达到设计的恒流充电值时,单片机软件自动加宽“降压PWM单元电路”的控制脉冲宽度,增加充电电流。
当“充电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流大于设计的恒流充电值时,单片机软件自动降低“降压PWM单元电路”的控制脉冲宽度,减小充电电流。由此实现了对电池组的降压恒流充电。
当适配器输入电压低于电池组电压时,“降压PWM单元电路”的控制脉冲宽度即便增加到100%,将不能保证充电电流恒定,此时由单片机程序自动转换至“升压PWM单元电路”进行充电。
单片机13脚先输出持续高电平信号,使Q2持续导通,同时14脚输出一脉宽可调的PWM信号,此信号控制Q3导通。
当Q3导通时,电流流过Q2、L1、Q3,并将能量转换为磁能存贮于L1磁芯中,当Q3关断后,L1贮存的能量与适配器的输入相叠加后,高于电池电压,即可给电池组充电。Q3导通脉冲宽度受单片机控制,宽度越宽即充电电流越大。
在充电的同时,“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同时监测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达到充满电压值时,单片机程序转入恒压充电程序,根据电池电压的上升,自动降低充电脉宽,减小充电电流,实现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小于一定值时,单片机13脚输出信号,关断Q2,电池充满。
通过以上电路及单片机内控制程序,实现了对电池组的自适应充电。
适配器检测部分由R1、R2、C1及单片机IC3相关部分组成。
当适配器输入的电压经R1、R2分压后得到一电压值Vin,此电压值Vin与单片机内部的5V电源基准进行比较,当Vin大于5V时,单片机程序判适配器有电,低于5V则判适配器无电。
Q1、BG1、R3、R4及R5组成直通供电电路。
当单片机检测到适配器有电时,由单片机的32脚输出一高电平信号,此信号经BG1及R3、R4、R5后使Q1导通,Q1采用大功率场效应管,导通后,其导通电阻仅为数十毫欧,直通输出的电流损耗可忽略不计。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由R21、R22、和C6组成的分压网络构成。
恒压输出线路由Q4、Q5、D3、BG7、L2、C5及相关元件组成。
当电池组输出时,单片机2脚输出一高电平信号,经BG7后控制Q4,使Q4导通,电池组电流经L2、D3输出。
当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输出的电压偏低时,由单片机15脚输出一脉宽可调的PWM信号,此信号控制Q5导通。
当Q5导通时,电流经Q4、L2、Q5流过,并将能量转换为磁能存贮于L2磁芯中,当Q5关断后,L2贮存的能量与电池组的输出相叠加后,高于电池组输出电压,即可实现输出升压。Q5导通脉冲宽度受单片机15脚控制,宽度越宽即输出电压越高。
单片机程序通过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输出电压,并通过调整Q5的脉宽,使输出电压恒定。
IC1及外围相关线路构成对电池单只电压检测电路。通过此线路可测到电池组内每只电池的电压,并通过单片机内相关程序实现在充、放电时,对每只电池进行过充、过放电保护。
LED0和R34、R36、BG9构成充电和低电告警指示电路。
K1、LED1、LED2、LED3、LED4、R41、R42、R43、R44构成电池电量指示电路。当用户按下K1按键时,单片机测出电池组电压,并将电压值换算成相应电量的百分比,通过4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BG2、BG3、R6、R7、R8、C2组成省电控制电路。
当电池组未工作时,由单片机输出一低电平信号将BG2关断,停止给IC1供电,以节约电池组电能。
当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由单片机输出一高电平信号将BG2开通,给IC1供电,电池单只电压检测电路正常工作。
D4、D5、D6、BG8、IC2、R28、C10、C24组成单片机供电电路。通过选用HT7150微功耗三端稳压IC,并结合单片机内省电控制程序,可使整机电池组供电时耗电小于1mA。
R31、R32、R33和C13、C14组成输出电流检测电路。
当输出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有电流输出时,单片机将自动停止自适应充电控制部分给电池的充电。
以笔记本电脑电池的输出电压19V为例结合附图3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在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降压PWM单元电路、升压PWM单元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共同配合下,实现恒压、恒流充电。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电池组的电量已放到极低,再进行充电时,才会启动“升压PWM单元电路”,并且是以部分升压方式与适配器供给电压相叠加的方式来保证恒流充电的。故能高效率利用电能,降低损耗。
每时每刻对电池组的充电状态跟踪,保证恒流充电到19V后,才转入恒压充电状态。根据电池电压的上升,不断降低其充电电流,直到充电电流小于一个最低设定值0.02C时,由IC3的第13脚输出控制信号关断Q2,使电池真正充满。
在充电时,为了保证其充电的安全性,另设一单元电路“电池单只电压检测电路”。该电路会根据充电阶段的不同而监控每只电池的电压变化状态,以保证过充所带来的危险。
自动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充分保证电池组处在最佳充电状态,即自适应。
在使用外挂电池单独给笔记本供电时,稳压过程如下:
当电池组高于19V时,IC3的第2脚输出一控制信号,使Q4导通,直接输出电压,而由Q5、L2、D3等组成的部分升压变换电路不工作。
当电池组低于19V时,IC3的第15脚输出一控制信号,由Q5、L2、D3等组成的部分升压变换电路开始工作,与电池电压相叠加,达到19V后再输出。即自适应电量降低所带来的电压变化,始终保证额定值19V电压的输出。同时,由于IC1等组成的“电池单只电压检测电路”起到单节电池过放保护的作用。充电系统中的单片机IC3可选用型号为ATMEGA8L的单片机。
当充电控制系统3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等其他移动电子设备的外置式电池充电时,仅需根据对应设备外置式电池的电压等参数不同,而对单片机IC3的相应软件及对应电流、电压检测电路的参数作相应修改即可。
本发明的充电控制系统3可以与电池组4设计为一体,使用时,用户只需携带电池组及移动电子设备原装的适配器即可,这也是本发明较之于现有充电技术具有显著进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