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6089C -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6089C
CN100376089C CNB2005100752061A CN200510075206A CN100376089C CN 100376089 C CN100376089 C CN 100376089C CN B2005100752061 A CNB2005100752061 A CN B2005100752061A CN 200510075206 A CN200510075206 A CN 200510075206A CN 100376089 C CN100376089 C CN 1003760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
district
chip
chann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52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4170A (zh
Inventor
李峰
钟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752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76089C/zh
Publication of CN1874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60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608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包括: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所述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或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利用各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利用本发明,可以拟制非同步的同频相邻小区的多址干扰,提高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在实际同频组网时的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联合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MAI(多址干扰)成为了宽带CDMA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传统的CDMA系统信号分离方法是将MAI作为噪声处理,将单个用户的信号分离看作是各自独立的过程,即单用户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方法会导致信噪比严重恶化,限制了系统的容量。实际上,MAI中包含许多可以用来提高信号分离方法准确性的信息,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等,多用户检测技术就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的联合检测。根据对多址干扰处理方法的不同,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干扰抵消和联合检测两种。其中,干扰抵消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判决反馈,首先从总的接收信号中判决出其中部分的数据,根据数据和用户扩频码重构出数据对应的信号,再从总接收信号中减去重构信号,如此循环迭代。联合检测技术则指的是充分利用多址干扰,一步之内将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分离开来的一种信号分离技术。
在CDMA系统中,对本小区的接收信号可以采用联合检测技术来消除多址干扰和符号间干扰。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即是一种对本小区多用户信号采用了联合检测方案的时隙CDMA系统。
在TD-SCDMA系统中,常规时隙的突发信号结构如图1所示:突发信号中部的midamble(中间码,也称为信道估计码)用来进行信道估计,两边的数据块用来传送业务数据。
单小区的联合检测方法利用了本小区所有用户发送信号的结构信息(包括扩频码和信道响应),将其他小区的干扰信号都作为时间的高斯白噪声来处理,因此,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对抑制符号间干扰和本小区多址干扰有较强的能力,对于单小区或异频CDMA系统,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但是,在同频组网情况下,同频相邻小区信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干扰,且同频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对系统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同频相邻小区的交界处,有同频相邻小区用户多个码道工作时,同频干扰往往是最重要的干扰。此时,单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对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将无能为力。
如果能够利用同频相邻小区的结构信息,将联合检测技术从单小区扩展到同频多小区,必将极大地提高时隙CDMA系统同频组网时的性能。有鉴于此,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0196.6提供了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并对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然后利用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码道分组的结果,进行联合检测。这种联合检测方案用于同频多小区时隙CDMA系统,可以极大地抑制同频相邻小区的多址干扰,提高时隙CDMA系统在同频相邻小区工作时的系统性能。该技术方案适用于不同小区用户信号同步或近似同步或者相对时延偏差不大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同频多小区信号间都具有相对时延。如果只考虑与本小区地理位置上最邻近的同频小区的干扰,相对时延会比较小,所以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响应窗按照本小区来取也能保证主径基本在窗内,因而相对时延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在大规模组网时,可能还要考虑外围小区的同频干扰;在分层组网时,还要考虑宏小区与微小区间的同频干扰等等。例如,图2所示的相邻小区与本小区中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中主径关系示意图中,邻小区1与本小区具有较小的相对时延ΔT1,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按照本小区的方法来截取也能保证主径基本在结果中;而邻小区2与本小区具有较小的相对时延ΔT2,对于这种同频干扰,多小区信号间具有较大的相对时延,如果该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仍按照本小区的方法来截取,则会导致该用户主径被该小区内其他用户截取,导致同频邻小区的干扰不能正确消除,造成系统性能的严重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适应同频多小区信号间具有较大相对时延情况的缺点,正确消除同频相邻小区的干扰,提高时隙CDMA系统在具有较大相对时延的同频相邻小区工作时的系统性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A、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B、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C、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所述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D、根据各用户的扩频码及对应的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E、利用各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所述步骤B中按以下步骤截取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b1、设定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总长度Ln;
b2、获取各相邻小区与本小区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ΔTn,并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获取标准时延差ΔTn′;
b3、从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1个码片起依次截取本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4、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5、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Ln-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对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的操作具体为:
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下取整、或者上取整、或者自定义取整。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设定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为W1,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为W2;扩频码的长度为Q;
C2、按以下方式扩展所述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在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预定长度L1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超前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1=0;在后扩展预定长度L2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落后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2=0;
C3、当W1+L2≥W2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mod(ΔTn′,Q)≤L2+(W1-W2),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2+(W1-W2)且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2+(W1-W2)且Q-mod(ΔTn′,Q)>L1,则当mod(ΔTn′,Q)≤L2+W1时,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L2+(W1-W2))个码片;当Q-mod(ΔTn′,Q)≤L1+W2时,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当mod(ΔTn′,Q)>L2+W1且Q-mod(ΔTn′,Q)>L1+W2时,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1且Q-mod(ΔTn′,Q)≤L2+(W1-W2),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1且Q-mod(ΔTn′,Q)>L2+(W1-W2),则当mod(ΔTn′,Q)≤L1+W2时,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当Q-mod(ΔTn′,Q)≤L2+W1时,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L2+(W1-W2))个码片;当mod(ΔTn′,Q)>L1+W2且Q-mod(ΔTn′,Q)>L2+W1时,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C4、当W1+L2<W2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在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个码片;
如果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1+L2,则去掉后mod(ΔTn′,Q)+(W2-(W1+L2))个码片,如果mod(ΔTn′,Q)>W1+L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而不考虑前面的扩展;
或者,如果Q-mod(ΔTn′,Q)>L1且Q-mod(ΔTn′,Q)≤L1+W2,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个码片;如果Q-mod(ΔTn′,Q)>L1+W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个码片;
如果mod(ΔTn′,Q)>L1且mod(ΔTn′,Q)≤L1+W2,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个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个码片;如果mod(ΔTn,Q)>L1+W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或者,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1+L2,去掉后Q-mod(ΔTn′,Q)+(W2-(W1+L2))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1+L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而不考虑前面的扩展。
本小区和邻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为b=Ch,其中,C是本小区或邻小区某用户的一条码道所对应的扩频码,是卷积运算符,h是该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优选地,在步骤B和步骤D之间还包括步骤:
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可选地,按以下方式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基于码道所属小区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相关性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B′、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C′、根据各用户的扩频码及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D′、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所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E′、利用调整后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所述步骤B′中按以下步骤截取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b1、设定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总长度Ln;
b2、获取各相邻小区与本小区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ΔTn,并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获取标准时延差ΔTn′;
b3、从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1个码片起依次截取本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4、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5、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Ln-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对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的操作具体为:
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下取整、或者上取整、或者自定义取整。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D1′、设定本小区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长度为W3,邻小区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长度为W4;扩频码的长度为Q;
D2′、按以下方式扩展所述本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在本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预定长度L3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超前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3=0;在后扩展预定长度L4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落后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4=0;
D3′、当W3+L4≥W4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mod(ΔTn′,Q)≤L4+(W3-W4),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4+(W3-W4)且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4+(W3-W4)且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L4+(W3-W4))个码片;或者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
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3且Q-mod(ΔTn′,Q)≤L4+(W3-W4),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3且Q-mod(ΔTn′,Q)>L4+(W3-W4),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或者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L4+(W3-W4))个码片;
D4′当W3+L4<W4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在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Q-mod(ΔTn′,Q))个码片;
如果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W4-(W3+L4))个码片;
或者,如果Q-mod(ΔTn′,Q)>L3,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3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Q-mod(ΔTn,Q))个码片;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3,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结果后扩展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mod(ΔTn′,Q)个码片;
如果mod(ΔTn′,Q)>L3,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3个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mod(ΔTn′,Q)个码片;
或者,如果mod(ΔTn′,Q)>L3,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W4-(W3+L4))个码片。
本小区和邻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为b=Ch,其中,C是本小区或邻小区某用户的一条码道所对应的扩频码,是卷积运算符,h是该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优选地,在步骤B′和步骤D′之间还包括步骤:
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可选地,按以下方式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基于码道所属小区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基于码道相关性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针对CDMA系统中同频多小区信号间存在相对时延的情况,利用小区间的相对时延信息调整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响应,该调整过程可以灵活地在计算本小区和邻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进行,也可以在获取本小区和邻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后进行;然后再用调整后的信道响应实现多小区联合检测,从而避免了具有较大相对时延小区用户主径出窗而引起的检测错误,极大地抑制了具有相对时延,特别是时延较大时的同频相邻小区的多址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时隙CDMA系统在实际同频组网时的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TD-SCDMA业务时隙突发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邻小区与本小区中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中主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a至图41是不同情况下相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调整示意图;
图5是不同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针对同频相邻小区信号间存在相对时延的情况,首先利用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得到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然后根据不同小区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存在的相对时延差,调整系统从各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中截取的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可以根据相对时延值先对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调整,再根据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也可以先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再根据相对时延值对上述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在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内引入同小区内其他用户的信号,然后再利用获得的组合信道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得到检测数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方法的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多小区信道估计: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多个同频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部分对应的是多个码集的信道估计码信号,采用多码集信道估计的方法,可以得到多个同频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针对同频多小区工作时存在多码集信道估计码响应信号的情况,采用基于有限时间位置判断反馈处理的多码集联合信道迭代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多个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具体过程如下:
对单码集信道估计的结果进行有限时间判决处理,只保留具有较强信号响应的有限个抽头,由此恢复出其他码集干扰信号,并抵消该干扰信号,得到各个码集的净信号,再将各个码集的净信号进行单码集信道估计,重复上述处理直至达到迭代次数后,输出信道估计结果。
还可以采用优化的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从单码集信道估计结果中提取最大干扰抽头,直接进行干扰恢复和干扰抵消的迭代运算,从而得到多个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步骤302: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步骤303: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或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通过该调整,使邻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和本小区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间,或邻小区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和本小区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间在时间上体现出正确的先后关系,并避免在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内或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内引入同小区内其他用户的信号,以保证联合检测时邻小区的干扰能正确消除。
具体调整方式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步骤304:对调整后的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为了降低联合检测的复杂度,在对调整后的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联合检测前可以先对各个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码道分组,然后再对调整后的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分组后的相邻小区的码道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联合检测。
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对码道进行码道分组:
(1)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方法:有几个同频小区就设成几组,每组内的码道只包括该小区码道。
(2)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的分组方法:由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信道响应,或者由各个码道匹配滤波的输出结果,可以估算各码道信号的功率或幅度;然后,依据功率或幅度的强弱来进行分组。
(3)基于码道相关性的分组方法:首先估算多小区信号中各个码道之间的相关性,按照相关性的强弱对所有码道进行分组;对于多个码道的相关性可以是相关性的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4)基于上述方法的混合方法,或其它分组方法。
联合检测方法可以是干扰抵消方法,或者是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还可以是两者混合的方法。例如,可以在各个分组内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而在不同的码道分组间采用干扰抵消的方法。
上述参与码道分组和联合检测的码道可以是各个相邻小区预先分配的码道;
在同频相邻小区工作时,多小区分配了大量的码道,因此,也可以是对各个相邻小区的所有码道经过激活检测处理后保留下来的那些激活码道。
在本发明方法中,为了避免各种相对时延情况下小区用户主径出窗而引起的检测错误,可以两种调整方式:
(1)在获得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后,先对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调整,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其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2)在获得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后,先根据该结果计算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再对获得的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
这两种调整方式类似,效果类似。
下面以第(1)种方式为例,详细说明其调整过程。
假设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总长度为Ln,邻小区与本小区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为ΔTn,对其取整得到标准时延差ΔTn
首先,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对于本小区,从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截取长度为W1。
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从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从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Ln-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截取长度为W2。
设扩频码的长度为Q,扩展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在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预定长度L1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超前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1=0;在后扩展预定长度L2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落后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2=0;
以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为基准,在截取长度W1≠W2,且本小区的前后扩展长度L1≠L2时,对邻小区的调整可以有多种情况,下面将分别说明。
图4a、4b、4c、4d、4e、4f分别示出了在W1+L2≥W2情况下的各种不同调整方式。
参照图4a,设W1=14chip(码片),W2=16chip,L1=4chip,L2=6chip,Q=8chip,ΔTn′=3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7个置0的码片,后面扩展L2+(W1-W2)-mod(ΔTn′,Q)=1个置0的码片。
其中,S01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b,设W1=14chip,W2=16chip,L1=6chip,L2=4chip,Q=8chip,ΔTn′=5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3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
其中,S02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c,设W1=14chip,W2=16chip,L1=2chip,L2=4chip,Q=8chip,ΔTn′=5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其中,S03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因为mod(ΔTn′,Q)<L2+W1,因此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7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L2+(W1-W2))=3个码片。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为S31′。
因为Q-mod(ΔTn′,Q)<L1+W2,因此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1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为S32′。
设W1=2chip,W2=2chip,L1=1chip,L2=1chip,Q=8chip,ΔTn=4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其中,S033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此时,因为mod(ΔTn′,Q)>L2+W1且Q-mod(ΔTn′,Q)>L1+W2,因此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4的全0的码片构成。S33为调整为前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33′为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d,设W1=14chip,W2=16chip,L1=4chip,L2=6chip,Q=8chip,ΔTn′=3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1个置0的码片,后面扩展L2+(W1-W2)+mod(ΔTn′,Q)=7个置0的码片。
其中,S04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4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4′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e,设W1=14chip,W2=16chip,L1=4chip,L2=6chip,Q=8chip,ΔTn′=5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7个置0的码片,后面扩展L2+(W1-W2)-(Q-mod(ΔTn′,Q))=1个置0的码片。
其中,S05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5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5′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f,设W1=14chip,W2=16chip,L1=2chip,L2=4chip,Q=8chip,ΔTn′=5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其中,S06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因为mod(ΔTn′,Q)<L1+W2,因此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7个置0的码片。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为S61′。
因为Q-mod(ΔTn′,Q)<L2+W1,因此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L2+(W1-W2))=1个码片。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为S62′。
设W1=2chip,W2=2chip,L1=1chip,L2=1chip,Q=8chip,ΔTn′=4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其中,S066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此时,因为mod(ΔTn′,Q)>L1+W2且Q-mod(ΔTn′,Q)>L2+W1,因此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4的全0的码片构成。S66为调整前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66′为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图4g、4h、4i、4j、4k、41分别示出了在W1+L2<W2情况下的各种不同调整方式。
参照图4g,设W1=12chip,W2=16chip,L1=6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S07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5chip时,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3个置0的码片,在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1个置0的码片。其中,S71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7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7chip时,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1个码片。其中,S72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7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h,设W1=4chip,W2=10chip,L1=2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S08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4chip时,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6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W2-(W1+L2))=8个码片。其中,S8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8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7chip时,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8的全0的码片构成。其中,S8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8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即长度为8chip的全0码片。
参照图4i,设W1=4chip,W2=10chip,L1=2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S09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3chip时,需要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1个置0的码片。其中,S9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9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5chip时,需要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1个码片,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1个码片去掉。其中,S9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9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设W1=2chip,W2=4chip,L1=1chip,L2=1chip,Q=8chip,ΔTn=2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其中,S099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此时,因为Q-mod(ΔTn′,Q)>L1+W2,因此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4的全0的码片构成。其中,S99为调整前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99′为调整后的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j,设W1=12chip,W2=16chip,L1=6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S010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5chip时,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1个置0的码片,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3个置0的码片。其中,S10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0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1chip时,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1个码片去掉。其中,S10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0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k,设W1=4chip,W2=10chip,L1=2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S011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5chip时,则需要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3个码片,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1个置0的码片。其中,S11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1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3chip时,则需要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1个码片,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1个码片。其中,S11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1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设W1=2chip,W2=4chip,L1=1chip,L2=1chip,Q=8chip,当ΔTn=6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S055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由于mod(ΔTn′,Q)>L1+W2,因此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4的全0码片构成。其中,S55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55′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参照图41,设W1=4chip,W2=10chip,L1=2chip,L2=2chip,Q=8chip,且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S012为调整后的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5chip时,则需要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W2-(W1+L2))=7个码片。其中,S121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21′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当ΔTn′=2chip时,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6的全0的码片构成。其中,S122为调整前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S122′为调整后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即长度为6chip的全0码片。
对本小区和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调整与上述调整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针对时隙CDMA系统中同频相邻小区信号间异步的相互干扰,利用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或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以有效抑制相邻小区的异步同频干扰。
下面具体以三个同频相邻小区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过程。
本小区接收到的本小区加距离较近或干扰较强的两个同频小区的多用户信号的数据部分如图1中两边的数据块可以表示为:
Figure C20051007520600331
其中,A0和d0是本小区的传输矩阵和数据;Ai和di是第i(i=1,2)个邻小区的传输矩阵和数据;n0是除去相邻2个小区的干扰后的干扰和噪声功率。
第一步,多小区信道估计:
三个同频小区的信道估计码部分对应的是三个码集的信道估计码信号,采用多码集信道估计的方法,可以得到三个同频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假设得到三个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分别为h0′、h1′和h2′,其中h0′是本小区信道估计结果,h1′是干扰小区1的信道估计结果,h2′是干扰小区2的信道估计结果。
如图5所示,设小区信道估计总长度为24chip(码片);本小区最多可以对4个用户进行信道估计,即本小区每个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调整前)为6chip;邻小区1最多可以对6个用户进行信道估计,即邻小区1每个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调整前)为4chip;邻小区2最多可以对3个用户进行信道估计,即邻小区2每个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调整前)为8chip;设邻小区1比本小区超前5chip,邻小区2比本小区滞后7chip;设扩频码长度Q=4。
用a、b、c、d分别表示本小区4个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用e、f、g、h、i、j分别表示邻小区1的6个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用k、L、m表示邻小区2的3个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其中a=(a1,a2,...,a6),其他表示类似a,则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可以具体表示如下:
h0′=(a1,a2,a3,a4,a5,a6,b1,b2,b3,b4,b5,b6,c1,c2,c3,c4,c5,c6,d1,d2,d3,d4,d5,d6);
h1′=(f2,f3,f4,g1,g2,g3,g4,h1,h2,h3,h4,i1,i2,i3,i4,j1,j2,j3,j4,e1,e2,e3,e4,f1);
h2′=(m2,m3,m4,m5,m6,m7,m8,k1,k2,k3,k4,k5,k6,k7,k8,L1,L2,L3,L4,L5,L6,L7,L8,ml);
因为分配给每个用户的信道估计码(如图1中的中间码)是循环移位的,这也就保证了存在相对时延情况下信道估计结果是循环的,邻小区1的相对时延为超前5chip,因而h1′中的e1,e2,e3,e4,f1循环到了小区信道估计结果的最后;邻小区2的相对时延为滞后7chip,因而h1′中的m2,m3,m4,m5,m6,m7,m8循环到了小区信道估计结果的最前面。
第二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依据相对时延对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调整再计算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另一种是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不作调整,计算其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并依据相对时延对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
第一种方式:先调整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本小区:从第1个码片起,在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h0′中依次截取6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a、b、c、d的信道估计结果,设本小区前后补0的长度相等,即L1=L2=L=2chip。则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如下:
a=(0,0,a1,a2,...,a6,0,0);
b=(0,0,b1,b2,...,b6,0,0);
c=(0,0,c1,c2,...,c6,0,0);
d=(0,0,d1,d2,...,c6,0,0)。
邻小区1:因为邻小区1超前本小区5chip,所以从第24-5+1=20个码片开始在h1′中依次循环截取4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e、f、g、h、i、j的信道估计结果,然后扩展:因为W1+L2=6+2>4=W2,mod(ΔTn′,Q)=mod(5,4)=1<2=L1,前面补充L1-mod(ΔTn′,Q)=2-mod(5,4)=1个置0的码片,后面补充L2+(W1-W2)+mod(ΔTn′,Q)=5个置0的码片。
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如下:
e=(0,e1,e2,e3,e4,0,0,0,0,0);
f=(0,f1,f2,f3,f4,0,0,0,0,0);
g=(0,g1,g2,g3,g4,0,0,0,0,0);
h=(0,h1,h2,h3,h4,0,0,0,0,0);
i=(0,i1,i2,i3,i4,0,0,0,0,0);
j=(0,j1,j2,j3,j4,0,0,0,0,0)。
邻小区2:因为邻小区2滞后本小区7chip,所以从第7+1=8个码片开始在h2′中依次循环截取前8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k、L、m的信道估计结果,然后扩展。因为W1+L2=8=W2,mod(ΔTn,Q)=mod(7,4)=3>2+(6-8)=L2+(W1-W2),但Q-mod(ΔTn′,Q)=4-mod(7,4)=1<2=L1,因此在其结果前补充L1-(Q-mod(ΔTn′,Q))=2-(4-mod(7,4))=1个置0的码片,在其结果后补充L2+(W1-W2)+(Q-mod(ΔTn′,Q))=2+(6-8)+(4-mod(5,4))=1个置0的码片。
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如下:
k=(0,k1,k2,k3,k4,k5,k6,k7,k8,0);
L=(0,L1,L2,L3,L4,L5,L6,L7,L8,0);
m=(0,m1,m2,m3,m4,m5,m6,m7,m8,0)。
由此,将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依据其相对时延调整成相等长度为10chip。
再计算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是对用户的扩频码和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卷积运算得到,即b=Ch,b的长度为Q+W-1=4+10-1=13chip。则各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可以表示为:
本小区:
a’=(0,0,a’1,a’2,...,a’9,0,0);
b’=(0,0,b’1,b’2,...,b’9,0,0);
c’=(0,0,c’1,c’2,...,c’9,0,0);
d’=(0,0,d’1,d’2,...,c’9,0,0);
邻小区1:
e’=(0,e’1,e’2,...,e’7,0,0,0,0,0);
f’=(0,f’1,f’2,...,f’7,0,0,0,0,0);
g’=(0,g’1,g’2,...,g’7,0,0,0,0,0);
h’=(0,h’1,h’2,...,h’7,0,0,0,0,0);
i’=(0,i’1,i’2,...,i’7,0,0,0,0,0);
j’=(0,j’1,j’2,...,j’7,0,0,0,0,0);
邻小区2:
k’=(0,k’1,k’2,...,k’11,0);
L’=(0,L’1,L’2,...,L’11,0);
m’=(0,m’1,m’2,...,m’11,0)。
第二种方式:不调整不同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本小区:从第1个码片起,在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h0′中依次截取6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a、b、c、d的信道估计结果:
a=(a1,a2,...,a6);
b=(b1,b2,...,b6);
c=(c1,c2,...,c6);
d=(d1,d2,...,c6);
邻小区1:因为邻小区1超前本小区5chip,所以从第24-5+1=20个码片开始在h1′中依次循环截取4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e、f、g、h、i、j的信道估计结果:
e=(e1,e2,e3,e4);
f=(f1,f2,f3,f4);
g=(g1,g2,g3,g4);
h=(h1,h2,h3,h4);
i=(i1,i2,i3,i4);
j=(j1,j2,j3,j4);
邻小区2:因为邻小区2滞后本小区7chip,所以从第7+1=8个码片开始在h2′中依次循环截取前8个码片,依次得到用户k、L、m的信道估计结果:
k=(k1,k2,k3,k4,k5,k6,k7,k8);
L=(L1,L2,L3,L4,L5,L6,L7,L8);
m=(m1,m2,m3,m4,m5,m6,m7,m8)。
然后计算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是对用户的扩频码和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卷积运算得到,即b=Ch,b的长度为Q+W-1,依据各小区W的不同而不同。则各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可以表示为:
本小区:W=6chip,所以组合信道响应的长度为4+6-1=9chip
a’=(a’1,a’2,...,a’9);
b’=(b’1,b’2,...,b’9);
c’=(c’1,c’2,...,c’9);
d’=(d’1,d’2,...,c’9);
邻小区1:W=4chip,所以组合信道响应的长度为4+4-1=7chip
e’=(e’1,e’2,...,e’7);
f’=(f’1,f’2,...,f’7);
g’=(g’1,g’2,...,g’7);
h’=(h’1,h’2,...,h’7);
i’=(i’1,i’2,...,i’7);
j’=(j’1,j’2,...,j’7);
邻小区2:W=8chip,所以组合信道响应的长度为4+8-1=11chip
k’=(k’1,k’2,...,k’11);
L’=(L’1,L’2,...,L’11);
m’=(m’1,m’2,...,m’11)。
再依据相对时延对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
本小区:设本小区前后补0的长度相等,即L3=L4=L=2chip。则调整后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如下:
a’=(0,0,a’1,a’2,...,a’9,0,0);
b’=(0,0,b’1,b’2,...,b’9,0,0);
c’=(0,0,c’1,c’2,...,c’9,0,0);
d’=(0,0,d’1,d’2,...,c’9,0,0);
邻小区1:因为W3+L4=9+2>7=W4,mod(ΔTn,Q)=mod(5,4)=1<2=L3,因此在其结果前补充L3-mod(ΔTn′,Q)=2-mod(5,4)=1个置0的码片,其结果后补充L4+(W3-W4)+mod(ΔTn′,Q)=2+(9-7)+mod(5,4)=5个置0的码片。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如下:
e’=(0,e’1,e’2,...,e’7,0,0,0,0,0);
f’=(0,f’1,f’2,...,f’7,0,0,0,0,0);
g’=(0,g’1,g’2,...,g’7,0,0,0,0,0);
h’=(0,h’1,h’2,...,h’7,0,0,0,0,0);
i’=(0,i’1,i’2,...,i’7,0,0,0,0,0);
j’=(0,j’1,j’2,...,j’7,0,0,0,0,0);
邻小区2:因为
W3+L4=9+2=11=W4,mod(ΔTn,Q)=mod(7,4)=3>2+(9-11)=L4+(W3-W4),但Q-mod(ΔTn′,Q)=4-mod(7,4)=1<2=L3,因此在其结果前补充L3-(Q-mod(ΔTn′,Q))=2-(4-mod(7,4))=1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补充L4+(W3-W4)+(Q-mod(ΔTn′,Q))=2+(9-11)+(4-mod(5,4))=1个置0的码片。
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如下:
k’=(0,k’1,k’2,...,k’11,0);
L’=(0,L’1,L’2,...,L’11,0);
m’=(0,m’1,m’2,...,m’11,0)。
由此,将不同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依据其相对时延调整成相等长度为13chip。
第三步,利用各小区不同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首先,将三个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按照第一种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方法,可以将码道按小区个数分成三个组。分组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e=A0d0+A1d1+A2d2+n0(2)
其中,传输矩阵Ai,i=0,1,2由第二步给出的该小区各个用户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向量构成。
按照第二种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的分组方法,由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信道响应或组合信道响应,或者由各个码道匹配滤波的输出结果,可以估算各码道信号的功率;然后,依据功率的强弱来将所有码道分成两组,待检测用户的码道和功率较强的干扰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中,功率较弱的码道分到干扰码道分组中。分组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e=ASdS+(AIdI+n0)(3)
其中,AS和dS是参与联合检测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和数据;AI和dI是干扰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和数据;AS和AI的构造方式同第一种分组方式。
按照第三种基于码道相关性的分组方法,首先估算所有非待检测用户码道与待检测用户所有码道的相关性的均值(这里的码道是指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或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值),按照相关性均值的强弱将所有码道分成两组,将待检测用户的码道和所有与其码道相关性均值较强的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中,将剩下的码道分到干扰码道分组中。分组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e=ASdS+(AIdI+n0)(4)
其中,AS和dS是参与联合检测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和数据;AI和dI是干扰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和数据;AS和AI的构造方式同第一种分组方式。与第二种分组方法使用同样的表达式。
然后,进行联合检测:
对于第一种码道分组方法,联合检测可以采用线性块均衡+干扰抵销的方法:
1)各个分组对总接收信号进行各自的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即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
2)由检测出的各组结果进行干扰恢复;
3)从总的接收信号中抵消掉非本组的干扰,获得净信号;
4)对待检测用户所在分组的净信号进行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得到
待检测用户的结果。
上述过程只使用了一次干扰抵消。在实际系统中,可根据需要使用多次抵消以获得所需性能。
对于第二种和第三中码道分组方法,对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由此,发送数据dS估计的软输出值为:
d S ^ = ( T S ) - 1 A S * T R n - 1 e
其中,矩阵T由下式给出:
T S = I MF A S * R n - 1 A S ZF - BLF A S * T R N - 1 + A S + R d - 1 MMSE - BLE - - - ( 6 )
其中,
R n = E ( n &CenterDot; n * T ) = E ( ( A 1 d 1 + n 0 ) &CenterDot; ( A I d I + n 0 ) * T ) = A I A I * T + &sigma; 2 I - - - ( 7 )
实现时可以将干扰都作为白噪声来处理,也可以针对有色噪声干扰首先进行白化处理。其中,干扰的特性可以由干扰码道分组及测量的背景噪声来计算。
可见,本发明基于时隙CDMA系统中同频相邻小区各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对不同小区各个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或其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然后利用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获取检测数据,有效地抑制了同频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时隙CDMA系统或采用类似信号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B、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C、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所述本小区和/或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D、根据各用户的扩频码及对应的调整后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E、利用各小区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按以下步骤截取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b1、设定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总长度Ln;
b2、获取各相邻小区与本小区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ΔTn,并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获取标准时延差ΔTn′;
b3、从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1个码片起依次截取本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4、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5、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Ln-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的操作具体为:
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下取整、或者上取整、或者自定义取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设定本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为W1,邻小区用户信道估计结果长度为W2;扩频码的长度为Q;
C2、按以下方式扩展所述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在本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预定长度L1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超前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1=0;在后扩展预定长度L2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落后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2=0;
C3、当W1+L2≥W2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mod(ΔTn′,Q)≤L2+(W1-W2),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2+(W1-W2)且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2+(W1-W2)且Q-mod(ΔTn′,Q)>L1,则当mod(ΔTn′,Q)≤L2+W1时,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L2+(W1-W2))个码片;当Q-mod(ΔTn′,Q)≤L1+W2时,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当mod(ΔTn′,Q)>L2+W1且Q-mod(ΔTn′,Q)>L1+W2时,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1且Q-mod(ΔTn′,Q)≤L2+(W1-W2),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 1且Q-mod(ΔTn′,Q)>L2+(W1-W2),则当mod(ΔTn′,Q)≤L1+W2时,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2+(W1-W2)+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当Q-mod(ΔTn′,Q)≤L2+W1时,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L2+(W1-W2))个码片;当mod(ΔTn′,Q)>L1+W2且Q-mod(ΔTn′,Q)>L2+W1时,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C4、当W1+L2<W2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在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个码片;
如果Q-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1+L2,则去掉后mod(ΔTn′,Q)+(W2-(W1+L2))个码片,如果mod(ΔTn′,Q)>W1+L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而不考虑前面的扩展;
或者,如果Q-mod(ΔTn′,Q)>L1且Q-mod(ΔTn′,Q)≤L1+W2,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1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Q-mod(ΔTn′,Q))个码片;如果Q-mod(ΔTn′,Q)>L1+W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个码片;
如果mod(ΔTn′,Q)>L1且mod(ΔTn′,Q)≤L1+W2,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1个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结果后扩展mod(ΔTn′,Q)-(W2-(W1+L2))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2-(W1+L2)),则去掉结果后(W2-(W1+L2))-mod(ΔTn′,Q)个码片;如果mod(ΔTn′,Q)>L1+W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
或者,如果mod(ΔTn′,Q)>L1,则在邻小区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前扩展L1+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1+L2,去掉后Q-mod(ΔTn′,Q)+(W2-(W1+L2))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1+L2,则该用户信道估计结果将由一个长度为W1+L1+L2的全0的码片构成,而不考虑前面的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小区和邻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为b=Ch,其中,C是本小区或邻小区某用户的一条码道所对应的扩频码,是卷积运算符,h是该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和步骤D之间还包括步骤:
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基于码道所属小区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相关性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8.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接收的信号数据进行多码集信道估计,得到本小区及各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
B′、分别从本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及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中依次截取对应该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C′、根据各用户的扩频码及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D′、根据不同小区内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调整所述本小区和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E′、利用调整后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按以下步骤截取各用户信道估计结果:
b1、设定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总长度Ln;
b2、获取各相邻小区与本小区用户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差ΔTn,并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获取标准时延差ΔTn′;
b3、从本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1个码片起依次截取本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4、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b5、如果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则从所述相邻小区总的信道估计结果的第Ln-ΔTn′+1个码片起循环截取该相邻小区内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相对时延差ΔTn取整的操作具体为:
对所述相对时延差ΔTn下取整、或者上取整、或者自定义取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D1′、设定本小区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长度为W3,邻小区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长度为W4;扩频码的长度为Q;
D2′、按以下方式扩展所述本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在本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预定长度L3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超前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3=0;在后扩展预定长度L4个置0的码片,如果没有相邻小区信号落后本小区信号,则不扩展,即L4=0;
D3′、当W3+L4≥W4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mod(ΔTn′,Q)≤L4+(W3-W4),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4+(W3-W4)且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4+(W3-W4)且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L4+(W3-W4))个码片;或者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3且Q-mod(ΔTn′,Q)≤L4+(W3-W4),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
如果mod(ΔTn′,Q)>L3且Q-mod(ΔTn′,Q)>L4+(W3-W4),则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3个码片,结果后扩展L4+(W3-W4)+mod(ΔTn′,Q)个置0的码片;或者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L4+(W3-W4))个码片;
D4′当W3+L4<W4时,按以下方式扩展各相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
(1)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落后时,
如果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在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Q-mod(ΔTn′,Q))个码片;
如果Q-mod(ΔTn′,Q)>L3,则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mod(ΔTn′,Q)+(W4-(W3+L4))个码片;
或者,如果Q-mod(ΔTn′,Q)>L3,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Q-mod(ΔTn′,Q)-L3个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结果后扩展(Q-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Q-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Q-mod(ΔTn′,Q))个码片;
(2)当相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超前时,
如果mod(ΔTn′,Q)≤L3,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结果后扩展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mod(ΔTn′,Q)个码片;
如果mod(ΔTn′,Q)>L3,去掉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的前mod(ΔTn′,Q)-L3个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在结果后扩展mod(ΔTn′,Q)-(W4-(W3+L4))个置0的码片,如果mod(ΔTn′,Q)<(W4-(W3+L4)),去掉结果后(W4-(W3+L4))-mod(ΔTn′,Q)个码片;
或者,如果mod(ΔTn′,Q)>L3,在邻小区各用户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前扩展L3+Q-mod(ΔTn′,Q)个置0的码片;去掉结果后Q-mod(ΔTn′,Q)+(W4-(W3+L4))个码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小区和邻小区各用户的组合信道响应的估计结果为b=Ch,其中,C是本小区或邻小区某用户的一条码道所对应的扩频码,是卷积运算符,h是该用户的信道估计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和步骤D′之间还包括步骤:
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基于码道所属小区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和/或
基于码道相关性对各相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
CNB2005100752061A 2005-06-03 2005-06-03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Active CN1003760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52061A CN100376089C (zh) 2005-06-03 2005-06-03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52061A CN100376089C (zh) 2005-06-03 2005-06-03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4170A CN1874170A (zh) 2006-12-06
CN100376089C true CN100376089C (zh) 2008-03-19

Family

ID=3748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52061A Active CN100376089C (zh) 2005-06-03 2005-06-03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760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8767C (zh) * 2007-04-23 2009-1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08138262A1 (fr) * 2007-05-09 2008-11-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mutuelle, système de détection, terminal d'utilisateur et station de base
CN101304587B (zh) * 2007-05-0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认知系统及其联合检测方法、认知系统用户终端及基站
CN101494468B (zh) * 2008-01-23 2013-02-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小区联合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02457300B (zh) * 2010-10-25 2013-12-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联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201833B (zh) * 2011-05-26 2013-09-25 南京邮电大学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集群系统中的终端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2355280B (zh) * 2011-09-27 2013-11-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cdma的卷积实现方法、运算装置及无线接收设备
CN104852755B (zh) * 2015-05-11 2019-04-26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MP传输系统
CN112153404B (zh) * 2020-09-23 2022-09-0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码率调整方法、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204A (zh) * 2001-01-12 2002-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dma通信系统中前向链路负荷的检测方法
CN1475060A (zh) * 2001-09-27 2004-02-11 一种在同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切换性能的方法
WO2004028005A1 (en) * 2002-09-20 2004-04-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ing reception using intercellul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05020458A1 (en) * 2003-08-26 2005-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sitioning of a path searcher window in a cdma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204A (zh) * 2001-01-12 2002-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dma通信系统中前向链路负荷的检测方法
CN1475060A (zh) * 2001-09-27 2004-02-11 一种在同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切换性能的方法
WO2004028005A1 (en) * 2002-09-20 2004-04-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ing reception using intercellul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05020458A1 (en) * 2003-08-26 2005-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sitioning of a path searcher window in a cdma receiv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D-SCDMA系统空域滤波和联合检测的结合技术. 昆仑,张中兆.通信技术,第8期.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4170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6089C (zh)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0409588C (zh)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0401646C (zh)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929323B (zh)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CN1977468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缓和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TW200421766A (en)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796901B (zh) 分布式频谱资源动态分配的实现方法
CN102791036B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接入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01312359B (zh) 多小区联合信道估计、多小区联合检测装置及方法
US20080310373A1 (en) Distribution Method of Multi Basic Midamble and Joint Detection Method
CN102201833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集群系统中的终端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4936299A (zh) 用于处理资源块的方法和装置
CN100525155C (zh) 一种对不同速率业务的上行解调方法
CN100382469C (zh) 一种wcdma系统中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多用户接收装置
CN1815934B (zh) 一种降低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干扰的码资源分配方法
CN1917487B (zh) 一种用于分时隙系统的训练序列的分配方法
Ni et al. On the number of admissible users in NOMA
DE102005053301B3 (de) Detektion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Detektion von Datensymbolen
WO2007000079A1 (fr) Procédé de configuration et de démodulation de codes brouillés multiples dans un système cdma
Chen et al. Space-time dynamic signature assignment for the reverse link of DS-CDMA systems
Elezabi et al. Cognitive interference-minimizing code assignment for underlay CDMA networks in asynchronous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CN103415024B (zh) 一种基于认知的动态软频率复用方法
Al-Doori et al. Enabling NAICS to mitigate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evolving wireless networks
Andrews et al. Transmit power and other-cel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via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imperfect channel estimation
Singh Adaptive direct-sequence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Shanghai city Qingpu District No. 599 new road, building 3, No. 1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aohejing Songjiang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